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圓明園》電影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2.73W

《圓明園》電影觀後感精品多篇

電影圓明園觀後感 篇一

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蹟,這個奇蹟叫圓明園。藝術有兩種起源,一是理想,理想產生歐洲藝術;一是幻想,幻想產生東方藝術。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和帕臺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相同。這便是一個幾乎是超人民族的想象力所能產生的成就。這不是一件稀有的、獨一無二的作品,如同帕臺農神廟那樣;如果幻想能有典範的話,這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範。請想象一下,有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築物,有某種月宮般的建築物,這就是圓明園。請建造一個夢境,材料用大理石,用美玉,用青銅,用瓷器,用雪松做這個夢境的房樑,上上下下鋪滿寶石,披上綾羅綢緞,這兒建廟宇,那兒造後宮,蓋城樓,裏面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琺琅,飾以黃金,施以脂粉,請又是詩人的建築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再添上一座座花園,一片片水池,一眼眼噴泉,加上成羣的天鵝,朱鷺和孔雀,總而言之,請假設有某種人類異想天開產生的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而其外觀是神廟,是宮殿,這就是這座園林。爲了創建圓明園,曾經耗費了兩代人的長期勞動。這座大得猶如城市的建築物,是由世世代代建造而成的,爲誰建造的?爲各國人民。因爲,歲月完成的事物是屬於人類的。藝術家,詩人,哲學家,過去都知道圓明園;伏爾泰談到過圓明園。我們常說:希臘有帕臺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鬥獸場,巴黎有聖母院,東方有圓明園。如果說,大家沒有看見過它,大家也夢見過它。這曾是某種令人驚駭的不知名的傑作,在不可名狀的晨曦中依稀可見,如同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顯出亞洲文明的剪影。這個奇蹟已經消失了。

有一天,兩個強盜進入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另一個強盜放火。看來,勝利女神可能是個竊賊。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破壞,由兩個戰勝者分擔。我們看到,這整個事件中還與額爾金的名字有關,這注定又會使人想起帕臺農神廟。從前對帕臺農神廟怎麼幹,現在對圓明園也怎麼幹,幹得更徹底,更漂亮,以致蕩然無存。如果把我們所有大教堂的所有財寶加在一起,也抵不上東方這座了不起的富麗堂皇的博物館。園中不僅有藝術珍品,還有成堆的金銀製品。豐功偉績,收穫巨大。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口袋,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這就是兩個強盜的故事。

我們歐洲人,我們是文明人,中國人對我們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幹的事情!

在歷史面前,這兩個強盜,一個將會叫法國,另一個將會叫英國。我先要提出-,感謝你給了我-的機會: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於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不會。

法蘭西帝國吞下了一半的勝利果實,今天,帝國竟然帶着某種物主的天真,把圓明園富麗堂皇的破爛陳列出來。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乾乾淨淨的法蘭西會把這份贓物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

現在,我證實,發生一次偷竊行爲,有兩名竊賊。

《圓明園》電影觀後感 篇二

“在這個地球的某一處,存在着一個世界奇蹟,它的名字叫做圓明園。”

——雨果

我去過圓明園。雖然已是五月,但極目所及,卻盡是荒涼。野草叢生,新鮮的、極具生命力的、從廢墟縫隙裏迎風擺盪。可是在康熙至咸豐年間,她卻是中國園林建築史上,最繁華榮耀的一筆。而後,那繁華與榮耀卻化作煙雲,消失在北京西郊的土地上。

影片製作技巧與構思角度

看完《圓明園》,想起自己站在園子裏,試圖努力想象當年盛景卻因面對滿眼荒蕪而無法將她在心中復原時的無力感。面對那些湖水、斷橋、殘垣、荒草,還有吆喝叫賣所謂的“紀念品”、“工藝品”的商販,我是真的想象不出它往日的榮耀與輝煌。正如面對一個風燭殘年的老婦人,在她飽經滄桑的皺紋裏,無從想象她年輕時“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風采一樣。而現在,這部紀錄片電影,藉助先進的製作技術,卻使我對圓明園的修建、擴建、概貌、價值等有了十分形象的認識。

《圓明園》大規模地使用了電腦仿真動畫技術,將一個瑰麗輝煌的圓明園重新帶到觀衆面前。另外,影片採用了大量實景拍攝和電腦動畫合成的鏡頭,真實地再現了大清帝王家族隱祕的生活,使人有一種零距離接觸人物的感覺。《圓明園》全片採用了當前最先進的數字中間片技術,創造了一個如夢如幻的影像世界。它既不同於故事片,也不同於傳統的紀錄片,是一部獨樹一幟的史詩電影。

將製作技巧層面的特點擱置不談,導演構思影片的心智和技巧卻也都是值得稱頌的。以西方傳教士的眼見與思緒爲線索,使得整個影片保持了一種冷靜而客觀的世界觀和視角。一直以來,說起圓明園,我們都會以一種受害者的姿態表達對列強的憤慨,但是直白的情感表達沒有客觀的說明更具說服力和震撼力。

導演對於我們中華民族遭遇的恥辱和列強燒燬圓明園的舉止,沒有旗幟鮮明地表述的立場和憤慨;而是用超過三分之二的篇幅講述它的美麗,用三分之一的篇幅來講述它的毀滅。這樣含蓄而深刻的痛苦,反而更讓人百味俱生。畢竟,不告訴我們這個農耕文明頂峯是怎樣的輝煌,又怎能讓人有這種切膚之痛。

雍正唯一的精神家園

衆所周知,雍正的繼位在朝野上下引起了巨大的震動。這位前半生爭奪皇權、後半生強化皇權的皇帝,在影片中卻顯得十分嚮往文人自由、淡泊的生活。

雍正執政後,就開始隊圓明園進行大規模的擴建。影片中揣測,這是他對康雍乾三位帝王在牡丹園唯一一次會面的懷念。在雍正園居期間,它也成爲清帝國的政治中心。雍正三年(1725),雍正開始在圓明園居住。從此,每年大部分時間他都在園內度過,直至去世。園內到處都留下了雍正的足跡,西峯秀色、澹泊寧靜、萬方安和、蓬島瑤臺等景點是他最喜歡居住之處。

雍正時期的圓明園山水地形逐漸形成,追求和諧與恬淡的建築風格;而雍正本人,也經常在圓明園中,將自己打扮成文人的摸樣,下棋、打骨牌、讀書、休息,表現了雍正作爲一個權力中心、掌管天下、平定內憂外患、又無比勤奮的帝王,那渴望自由與閒適,疲於鬥爭的一面。

另外,雍正對於住在圓明園中的皇子們的教育也十分重視。皇子們天沒亮就要在最具名望的老師的教育下,學習滿文、蒙文、漢文,以及諸多帝王教育課程。可惜的是,由於雍正本人對科學技術的重視程度不夠,皇子們在受教育的過程中,缺乏對科學技術的全面真實的認識,直接導致了乾隆以及隨後的皇帝們,在科技問題上觀念極度落後。這也使得“天朝上國”在近代被動而落後。

圓明園究竟是怎樣毀滅的

閉關鎖國的清朝逐漸落後於世界潮流,對科技的輕視,使得完成了工業革命之後的英法聯軍,不費吹灰之力地撬開了圓明園的大門。這座皇家園林,無論從藝術價值、文化價值、歷史價值等各方面都堪稱“世界奇蹟”。

英法都是文化、藝術氛圍及其濃厚的國家。大戲劇家莎士比亞令英國人引以爲傲,英國人常常被稱作紳士;法國是浪漫之都,是許多音樂家、美術家心中的天堂。他們怎麼可以“滿心歡喜”地將人類世界的遺產付之一炬?

或許正如片中旁白所言,對物品的損壞欲是人類的天性。一旦有這樣的機會,就會爆發出內心的野心。平時作戰紀律最嚴明的軍隊在這樣的時刻也會變得毫無次序性。“既然不能擁有它,那就摧毀它,作爲勝利的證據”。由於歐洲沒有一座宮殿能與圓明園媲美,也許正是出於這種可怕的心理,那個讓中華民族銘記千古的額爾金爵士才下令將圓明園付之一炬。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早已“遍體鱗傷”的圓明園又遭一劫,被毀更甚。

然而,其實圓明園當年被英法聯軍燒後還是保持了大部分原貌的,因爲石頭砌的房子,火再怎麼燒也燒不毀的。只是這100年內持續的破壞,才使得如今的圓明園面目全非。

有資料顯示,1917年以後,就一些農民,就進入了圓明園,山形水系就開始遭到了破壞。建國以後進入圓明園的農民就越來越多,破壞也越來越嚴重。據1980年圓明園管理處的統計,圓明園裏邊有7個生產隊,農業人口2000多人,勞動力700多個,裏邊的住戶有270多家,形成了近20個大小的居住點。這農民進了圓明園以後,他們爲了要種水稻,要挖山填湖,因爲水深了水稻是不能種出來的,所以是挖山填湖,爲了建房屋要挖山取土,爲了養豬羊,它們養在圈裏,要把它的肥料弄出來,要起這個糞,起了以後又要用土來墊,他要挖山墊圈。所以幾十年當中,他們是每天挖山不止,圓明園的山形水系主要是近幾十年破壞的,所以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破壞,圓明園終於成爲了一片廢墟。有的專家就把圓明園的這個遭劫的這個經過,分別地稱爲“火劫”,“木劫”,“石劫”和“土劫”。

因此,若要保持如圓明園此類的物質文化遺產,必須要得到政策上的支持。老北京城在五六十年代也遭到拆毀,建築學家樑思成爲之痛心不已。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僅僅需要民衆,更需要政策與法律上的堅定支持。然而現在更多的城市爲謀求所謂的發展,竭澤而漁,毀壞優秀歷史遺產。這是對文明不可饒恕的褻瀆。

科技發展與士兵生命

英法聯軍進攻北京,用的是當時最先進的來複槍、連發槍;而中國軍隊用的仍然是腰刀和冷兵器。毫無疑問,歐洲人長驅直入,順利得出乎了他們自己的意料。歐洲人說,“進攻很順利,只有我們殺中國人,而中國人卻傷不了我們。最後,我們一共只犧牲了5位站士。”我們中國人這種自殺式的對敵方式令歐洲的主帥都目瞪口呆。如果我們的士兵擁有更好的武器,在戰爭時也不會落敗到這等田地。

這令我想到了想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我們的軍隊以“小米加步槍”戰勝了日本。外國士兵打仗要命,而中國人打仗是不要命的。也許這是我們“捐軀赴國難”的愛國精神的重要體現,但這也是我們對生命與人權不夠重視的一種表現。如果能夠擁有先進的技術,在戰爭中,就不會有那麼多無辜的士兵死去;甚至,就不會有這樣受人欺凌的戰爭。

接近影片尾聲的時候從旁白道出,歐洲人馬格爾尼曾送給乾隆先進的炮彈和槍,但大清帝國卻從來沒有想過改良自己落後的武器。聽到這樣的話,觀影的心情便跟先前不一樣了。走過2000多年帝制,在乾隆時期又達到鼎盛。晚清時期的天朝,的確夜郎自大、腐朽落後,之後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更是喪權辱國。歷史以沉痛的教訓證明,科學進步纔是硬道理。

最後的沉思:什麼是真正的強大

我們已經習慣了用批判的眼光來回望我們的近代史,不厭其煩的闡釋閉關鎖國、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可是仔細想想,這樣的邏輯是不是有點可笑,或者說可怕呢?落後就會有被人欺負的危險,但是不代表落後就應該被捱打。“落後就要捱打”的邏輯便是“強大就可以欺負弱小”。這其實是一種扭曲的價值觀。

不管清朝後期如何腐敗和沒落,鴉片戰爭都是我們這個民族不可能抹去的恥辱和不公正待遇。那些人是我們的祖先,那些土是我們祖先的土,那些土上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是我們祖先的神聖不可侵犯的財產。我們不能逃避我們的這個民族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演化、發展過來的。如果拋棄意識形態,社會結構不談,這個民族經歷的榮耀和屈辱都是連貫的,都是我們自身的。

一個人20歲發達,30歲被人打,40歲翻身都是他的記憶,都是他的快樂和悲痛,而不因爲40歲後他信佛了,硬生生把40歲前和40歲後瓜分開來。這是自欺欺人。只有正確的價值觀纔會讓人懂得進取而有禮,奮發而謙遜。也只有這樣人類才能真的和平,歷史纔不會重演。

如果那一天我們強大到可以把白宮、白金漢宮、凡爾賽宮毀了,但是我們沒有這麼做,那麼關於圓明園的記憶纔有價值。

圓明園觀後感 篇三

我在觀看《圓明園的毀滅》完整版電影的時候,心裏充滿憤怒、悲憤和無比的惋惜,這麼一個園林藝術瑰寶和精華就這樣化作一片灰燼,當英法聯火燒圓明園時,我相信,全國人民的一顆報仇雪恥、仇恨、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心已沸騰起來,如同滾滾的江水一樣,將大濤大浪剎那時翻起,涌向所有傷害了我們中國人民同胞的外國人,將他們一舉殲滅。爲了這次戰爭,爲了保衛我們的國家,有多少的熱血男兒拋頭顱、撒熱血,不幸還是被外國人的洋槍大炮打敗了。

可惡的外國人,他們就像一條條走狗,像一堆堆無所作用的垃圾,像一條條卑鄙無恥的惡狼,只會搶奪我們中國人的領土以及各種金銀財寶,他們如同一隻只討厭的寄生蟲,粘附在我們中國這隻肥壯的雄雞上,如同吸收我們身上的營養一樣,把我們祖國曆代的名人書畫以及各種珍貴的奇珍異寶,全部掠走,就像在掠奪一個小小的螞蟻王國,他們簡直是把我們當做一隻小小的螞蟻一樣對待。在他們眼裏,我們一個泱泱大國就如同一隻螞蟻般的渺小,他們是多麼的膽大妄爲啊!

火燒圓明園,簡直是中國人的恥辱。百年來,受盡的恥辱,沒入骨髓的刀光和血,都深深地烙在了每個中國人的心上。

圓明園原本是一個金碧輝煌的皇家園林,裏面收藏着各種珍貴的歷史文物,有着美麗的奇珍異寶,這是個多麼美麗,多麼壯麗的景象啊!但這一切是百年之後將永遠地消失了,那片美麗的土地將成爲一片廢墟,一片無用的廢墟。雖然它是廢墟,但我彷彿能聽見它的呼吸與心跳,它好像在說:“在百年之前,我是多麼華麗啊!唉!都怪那些可惡的外國人,將我毀於一旦了。”

圓明園的毀滅簡直是沒有天理的事啊!外國人真是可恨,竟然仗着自己的洋槍大炮,就隨意掠奪我們的財產。我今後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做個有用的人才。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電影圓明園觀後感 篇四

今天,我觀看了愛國主義電影《火燒圓明園》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我想,當可惡的八國聯軍即將把這座萬園之園的燒燬時,清朝政府哪裏去了?爲什麼沒有一箇中國人站起來奮起反抗呢?

從影片中,我瞭解到圓明園是萬園之園,它是人類最宏偉?最壯觀?收藏最多奇珍異寶的園林。圓明園有金碧輝煌的殿堂,有精緻的的樓臺亭閣,還有價值連城的歷史文物。令我引以爲榮……可這一切都不存在了。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聯軍發動了震驚世界的火燒圓明園事件,他們瘋狂的掠奪園裏的珍貴瓷器?珠寶玉器?經典書卷,甚至還在大庭廣衆之下拍賣這些贓品,爲了銷燬罪證,他們用一把大火把圓明園燒了整整三天三夜,大地在顫抖,人們在哭泣,舉世聞名的、萬園之園的圓明園變成了一片廢墟……看到這裏,我心中的怒火油然而生,對這羣帝國列強咬牙切齒!現在,我們看到圓明園只剩下幾根殘缺不全的大石柱孤零零的躺在那裏了。這是中華民族的恥辱,所有炎黃子孫都爲此感到痛心。

爲什麼帝國列強敢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5000年文明、科技、歷史的國度上,這樣肆無忌憚的踐踏、破壞?爲什麼我們的祖國這樣軟弱?我覺得,是因爲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致使我們國家科學技術落後,國家貧窮,民不聊生。而外國人有洋槍洋炮,一個頂倆,清政府無力抵抗,又不敢抵抗。以致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這是多麼的可恨可悲啊!

看看過去,想想現在,我們的國家強大了!我們中華民族像條巨龍騰飛在世界東方,經濟、科技飛速發展。外國人再不敢侵略我們了,這還不歸功於我們的黨,我們所有中國人的不懈努力嗎?雖然我們強大了,但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這段恥辱的歷史!我們更應該爲振興中華而努力拼搏?奮鬥,更應該不停的發展科學技術。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在學校裏,要好好學習,不忘國恥,長大後報效祖國,爲祖國的繁榮富強獻出一份力量!

有關圓明園的電影觀後感700字 篇五

相信所有人看過《圓明園》之後都會有一種無法訴說的震驚感,悲痛感。同樣,震撼、哀痛也充斥着我的大腦和心臟,縈繞心頭久久不散。

以前,我聽說了很多有關圓明園的故事,有多少建築師讚歎它的奢華、雄偉,有多少畫家欣賞它鬼斧神工的園林藝術所造就的意境,又有多少詩詞文人不惜筆墨抒寫它所表達的神韻一切都那麼讓我神往,我使勁兒的在頭腦中構想,那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地方?難道真的是人間天堂?

耳聽不如一見,確實,在我對圓明園有過見識之後,圓明園帶給我視覺上的衝擊,讓我震驚!當英法聯軍佔領圓明園的時候,在影片中一個英國軍官這樣評價過他眼前的所見:法國所有的城堡和宮殿,加起來也抵不上一個圓明園。園中到處都是宮殿,其中充滿着古玩、書籍、綾羅綢緞和各種珍寶,這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場景,是一種幻境;就是狂想也想象不出我們眼前確實存在的現實,務必有一位詩人、畫家、鑑賞家、歷史學家和中國學者集於一身的人,才能解釋和形容。

就是這樣一座幻境般的曠世園林,英法聯軍爲了要留下他們勝利的證據,用了三天三夜的時光將圓明園這個佔地5000多畝的園林付之一炬。在洗劫中, 士兵們發現了一個有許多馬嘎爾尼爵士贈給中國皇帝的禮品的祕密倉庫,令他們驚訝的是,中國人擁有大英帝國的大炮和槍,卻從未設法改善自我落後的武器裝備!

這不得不讓我們思索一個問題,那就是爲什麼擁有先進設備卻還是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局面?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閉關鎖國。確實閉關鎖國的封建統治政策帶給了我們沉痛的教訓;確實閉關鎖國讓我們落在了世界的後面;確實是閉關鎖國讓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災難!圓明園,一個包容世界之寶的皇家園林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洗劫,怎樣能不讓我們中華兒女捶胸頓足,闇然神傷?

電影圓明園觀後感 篇六

在以前的一節中國近代史綱要課上,老師讓我們觀看了電影《圓明園》。其實與其把它歸到一部電影,我更願意把它歸到記錄片一類,因爲在觀看一般電影的時候,我總是關注電影場面的宏大,情節的跌宕,畫面的精美,而這部片子給我帶來的心理上的衝擊與震撼,對歷史的剖析與清晰地呈現,卻使我無暇關注其作爲電影而應具有的視覺聽覺上的要素,反而產生了對歷史與當下的深思。 首先還是簡要介紹一下圓明園吧。圓明園,坐落於北京西郊的海淀區,於頤和園相連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三園構成,佔地超過16萬平方米,它始建於1709年,當時也是清王朝的第三任帝王,康熙在位的時間。衆所周知,清王朝在入關打敗大明王朝之前是一直遊離在關外的遊牧民族,對於涼爽的天氣十分習慣,而對於北京炎熱的夏天實在是難以忍受,同時由於不能時常離開都城去江南以及帝國的各地享受美景,因此清王朝的統治者一直對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由江南園林風格的避暑山莊渴望不已,由此,圓明園的建造也就順理成章了。

而圓明園的美景想必也不用我多敘述了,在電影中,我們已經飽享了它的美麗,無論是小橋流水的江南園林風格,還是富有異國情調的建築理念,圓明園怎麼看也是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建築奇蹟,難怪法國的大作家雨果把圓明園和雅典的巴黛農神廟分別比作東方藝術和西方藝術的代表,稱前者爲夢幻藝術,後者爲理念藝術,並盛讚圓明園不但是一個絕無僅有,舉世無雙的傑作,而且堪稱夢幻藝術的崇高典範! 可就是這樣一座完美的園林建築,最後還是逃脫不了被一把火燒燬的命運,不得不令人爲之扼腕!究竟是什麼使清王朝由當時的世界第一大帝國墮落到了人見人欺,任人宰割的地步?究竟是什麼使清王朝看似無堅不摧的軍事與財政基礎在短短几十年間煙消雲散?究竟是什麼使中華民族隨後陷落如水深火熱的險境之中?! 首當其衝的是清王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其實清王朝一開始並不是如此的封閉。從電影中我看到了康熙皇帝對西學的不倦地學習,不斷地用新思想補充自己,圓明園中出現的西方建築風格的建築以及他委派一個外國的官員來負責圓明園的事等等等等無一不體現了他的海納百川的胸襟和作爲一個帝王所應該有的氣度。因此當時的清王朝在這樣一位皇帝的帶領下,一路平定準格爾和吳三桂的叛亂,帶領着剛剛安定下來的清王朝走向發達的正軌。不過獨裁統治和世襲的祖制註定了清王朝不可能一直由英明的皇帝通知下去,果不其然,在康熙皇帝去世之後,雍正皇帝登上了這個國家最高的權利舞臺。他雖然是一個很努力的皇帝,電影中我們也經常能夠看到他在圓明園內批改奏摺直至次日,也能夠看到他爲了國家公務廢寢忘食,可是他卻並不相信西學。他摒棄了他父親的良好習慣,對於西方的先進科技不屑一顧,以讀古書以及下圍棋爲樂,雖然在當時這是典型的中國文人的形象,可是他不知,就在他羨慕文人瀟灑的生活方式之時,西方的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着,西方的資本積累正在迅速地進行着,而清王朝,也逐漸地被人追上,甚至有被人甩遠的趨勢……而根據電影的描述,雍正皇帝也是死在了迷信——丹藥上。在雍正皇帝過世之後,所謂“康乾盛世”的最後一位皇帝乾隆皇帝也即位了,他相比與他的父親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對於西方的科技更加地蔑視,以泱泱大國,“天朝”自居,而小覷天下的其他列強,而且也就是在他當朝的階段,清王朝關閉了許多對外國的通商口岸,理由則是認爲天朝無所不有,不需要同“蠻夷之國”進行通商!這是何等地自大!的確根據電影的描述,當時的清王朝擁有世界其他各國所無法比擬的國力,但是如果就這樣閉關鎖國,不思進取的話,這點差距實在是太容易被他國追上了,而他所種下的惡果也在隨後的幾十年中“報應”在了他的子孫輩的統治者以及無辜的百姓身上。

其次一點就是清王朝統治者的驕奢淫逸了。人們對於美的渴望從來沒有停止過,這點無可厚非,不過當無限的渴望配上無窮的權利與財力,那所造成的後果也是相當令人可怕的!在清朝統治中國的時間內,圓明園始終在不斷地被擴建被拓寬。圓明園似乎化身成了一個財富的黑洞,不斷地吸取着清王朝的財力,處在盛世時統治者可能還不會覺得有什麼,但是一旦一有風吹草動,清王朝的財力便立馬處於崩潰的邊緣。當各個國家的大炮打進中國來的時候,當敵國的軍隊已經佔領瀋陽的時候,我們的統治者咸豐帝居然還在擴建圓明園!實在無法說這是他們的淡定還是愚蠢了!不得不提的是,這種隨意的性格自乾隆就有了,電影中說他曾經將這座圓明園贈送給他的一個妃子,只爲博得美人的歡心……看到這裏的時候我實在是吃驚得無話可說,一座凝結這祖孫幾代人的心血,清王朝幾十年的大量財富的皇家豪華園林就這樣在輕描淡寫之間被送給了情人,實在是堪比烽火戲諸侯!不得不佩服乾隆的浪漫,不過這點浪漫似乎不可能感動到外國的侵略者,他們只相信大炮的威力,戰船的犀利,當曾經無堅不摧的清朝鐵騎被外國軍隊輕易打敗,當無數的城池被敵國佔領時,不知清王朝的統治者們內心是否有過一絲的後悔:如果不投入如此多的錢財在擴建圓明園上,如果將這些巨大的財富用在改裝武器,提升軍隊的戰鬥力上,我泱泱大國,百萬之衆又怎麼會被幾個彈丸小國,數千軍隊打得如此狼狽不堪!其實不光是清王朝統治者震驚外國軍隊的強大,外國的指揮官也同樣十分不解:如此雄踞東方的大國,怎麼會如此不堪一擊,擁有如此堅強意志的士兵的軍隊,他們的武器怎麼會如此地古老,他們的衣甲怎麼會如此的破舊。我們現在可能可以理解了,清王朝並不是不想抵抗,而是他們那時根本沒有足夠的財力物力去彌補在技術上的巨大差距,而最終的結果就是那血淋淋的火燒圓明園!

最後就不得不提到清王朝內部政治的黑暗了。其實我們都知道,中國歷史上並沒有幾個帝國能夠獨霸中國超過200多年的,這很大的程度上也與政治制度的潰敗週期有着一定的關係。通常一個帝國建立伊始,它的制度總是最能滿足當時的人民的需求,最能使當時的國家得到安定和團結,但是隨着時光的變遷,歲月的漂移,原有的政治體制勢必不可能適應現有的國家的情況,清王朝也不例外,鐵馬金戈的騎兵征服全中國他們做得很好,但是他們在征服之後卻並沒有對他們的政治制度進行過改革或者說他們不願意改革。原因就是那些既得利益者,也就是那些八旗貴族,不願意自身的利益受到損失,而最高統治者皇帝也顯然沒有足夠的勇氣與貴族親王們進行鬥爭,久而久之,內部的幫派也逐漸形成,一旦當朝的皇帝是一個無能之輩,那麼他的統治權就岌岌可危,虎視一旁的其他權貴就會搶奪政權,而最終的結果無非是政局動盪,王朝的地位十分危險,若此時再有外國進攻,那帝國則必然將走上毀滅的道路。清王朝顯然就是走了這條路,慈禧太后發動的辛酉政變宣告了“垂簾聽政”的開始,也宣佈着清王朝走向覆滅的倒計時。

其實,圓明園的悲劇是和清王朝的覆滅是密不可分的,而清王朝的滅亡其原因也不只是閉關鎖國,驕奢淫逸和政治黑暗這幾方面的因素。《圓明園》這部片子不僅僅反映了相對客觀的史實,也同時帶給了我們許多的思考。前一段時間有人曾經提出過要重新修建圓明園,我覺得大可不必,中國這個雄獅,是時常需要像圓明園這樣的傷疤的痛來提醒,纔不會再次渾然睡去。

也希望我們的祖國能夠始終記住過去的創傷,始終保持着開放的姿態,內修政事,外處國事,使我們中華民族能夠再次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