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觀看《國家監察》觀後感心得感悟多篇

觀後感5.71K

觀看《國家監察》觀後感心得感悟多篇

觀看《國家監察》心得體會

一是加強學習,提升知識儲備。

監察體制改革後,將部分檢察院的部門和紀委進行了合併,因爲監察對象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監察方法出現轉變,需要我們的幹部尤其基層幹部加強自身學習,基層幹部必須提升知識儲備,以便更好的識別監察對象。

二、確定對象,明確監察重點。

改革後,將本所屬範圍的監察對象進行梳理,確保不遺漏、不擴張,明確監察對象後,根據工作的開展情況,對監察重點進行明確,並緊密結合當前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及“新四風”的十種表現,着重整治和查處生冷硬推、吃拿卡要、與民爭利、欺壓百姓等不正之風,嚴肅查處涉及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惠農補貼、扶貧救濟、低保資金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基層腐敗問題,特別要盯緊幹部濫用職權,侵害羣衆合法權益,利用職務之便,謀取不正當利益,在社會保障、政策扶持、救災救濟款物分配等事項中違規辦事、優親厚友、顯失公平,搞不正之風,損害黨羣幹羣關係等違紀行爲,使羣衆切身利益得到有效維護。

三、強化職能,讓權利運行於陽光之下。

加大對各級領導幹部權力運行的有效監督是遏制腐敗和保護幹部的有效途徑。紀檢監察機關是實施黨內監督和行政監督的專門機構,在加強黨內監督、行政監督的同時,要充分發揮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社會公衆監督的作用,整合力量,構建“大監督”格局。權利運行到哪裏,監督就跟蹤到哪裏,讓權與責形成高度統一。

四、嚴肅查處,加強查辦力度。

身爲紀檢監察幹部,便決定了我們要敢於擔當、敢於監督、敢於負責,以實際行動維護黨紀國法的權威性。涉及對人和事的處理,必須本着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堅持以事實爲依據,以法律和紀律規定爲準繩,堅持原則,勇於擔當。紀檢監察幹部要讓幹部職工在“不敢腐”的基礎上,樹立“不能腐”和“不想腐”的意識,並緊緊抓住用權、花錢、管事等關鍵環節,健全本單位紀檢監察工作制度和相關機制,全面加強對單位幹部職工的監督,努力推進權利的公開透明。同時,對不作爲、亂作爲、慢作爲的幹部職工,不僅要追究當事人的責任,還要追究相關領導的責任,從嚴落實“一崗雙責”和“一案雙查”。

作爲紀檢監察幹部,我們應常懷一顆“知識恐慌”的心,主動思考研究工作方式方法,敢於破除基層紀檢工作“瓶頸”,轉思想,改作風,明職責,出實招,幹實事,重實效,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深入羣衆去發現問題,依據客觀事實去分析問題,及時高效解決問題,馳而不息正風肅紀,充分履行紀檢、監察兩項職能。

觀看《國家監察》心得體會二

監察體制改革的效力要爲派駐機構改革“充電”“助力”,重點領域要突出,所有系統要覆蓋。國企、金融企業、高校紀檢監察機構改革是推進派駐監督全覆蓋的重點領域,由內設紀檢監察機構,改爲上級紀委監委直接派駐紀檢監察組,“思路一變天地寬”,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的監督難題得到,“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得以發揮,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派駐機構化作“高清探頭”,打造成了常駐不走的巡視組,讓監督更精準更有效。

在專題片中,我們很真切地感受到監察監督職能向基層延伸實際成效。讓羣衆享受到改革的紅利,從中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這也是改革的重要初衷。“我不是黨員,你們憑什麼查我?”“我是村主任,又不是公務員,你們也管嗎?”這樣的詰問隨着改革的落地生根,在職能和制度上,都可以給一個擲地有聲的回答:“只要行使公權力,就要接受監督!”拍“蠅貪蟻腐”,還百姓心安,基層監察機構作用日益彰顯。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通過三年多的努力,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很多變化就在身邊,管住“關鍵少數”,引領“絕大多數”,各級黨組織將全面監督責任扛得更牢,“一把手”被盯得更緊,每一名黨員幹部和人民羣衆也都有收益,黨員幹部更加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人民羣衆切身利益也在縷縷清風中得到保障,從而由衷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點贊。

專題片《國家監察》是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一本影相冊,面向全國觀衆傳遞了黨中央在新時代開拓創新、銳意進取,不斷自我淨化的堅定決心。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改革的足音繼續鏗鏘,紀檢監察“三項改革”一體推進,進一步提高治理能力也正在深化中。

觀看《國家監察》心得體會三

監察法是一部對國家監察工作起統領性、基礎性作用的法律,對於創新和完善國家監察制度,實現立法與改革相銜接,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反腐敗工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紀檢監察幹部要做好紀檢監察工作,不斷推進反腐敗工作,就必須在全面系統科學精準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重要論述的基礎上,深入學懂弄通監察法,努力成爲忠實信仰者、有效傳播者和忠實執行者。

嚴學真做,提升能力本領。監察法頒佈實施後,紀委監委第一要務就是狠抓學習、增強本領,學習運用好監察法,必須牢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根本遵循,堅持先學一步、深學一層,在學思踐悟中融會貫通。堅持“學”字當頭、“實”字託底,在學習培訓、宣傳解讀、貫徹執行等方面下足功夫,先是邀請專家學者和業務專幹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解讀監察法,促使全系統紀檢監察幹部學深學透、靈活掌握,還以談心談話、實戰代訓、結對互助等方式增強業務工作切磋,讓紀檢監察幹部在一點一滴的日常工作中不斷深化融合提升能力。閩侯縣紀委監委以“學好監察法·踐行十九大”主題活動爲契機,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以“網絡答題、掌上課堂”等鮮活宣傳形式,打造黨內監督對象和監察對象學法新陣地,促其隨時隨地、循環反覆在線學法,形成橫向觸及學習對象,縱向融入生活日常的學法宣傳格局。

磨好“利劍”,抓實主責主業。監察法是反腐敗立法,它明確規定六大類監察對象,也意味着紀委監委守護的“森林”更加廣袤。作爲“治林法寶”和“護林守則”,監察法的字裏行間都體現了懲戒與教育相結合、寬嚴相濟這一重要原則,也爲監察工作開展提供有力遵循。“磨刀不誤砍柴工”,辦好一件事的前提是要摸清性質、找準方向、做足準備,我們作爲政治生態的“護林員”,必須努力提高工作站位,深刻把握 “森林”生態和“樹木”狀況,將紀律和法律這兩把反腐“利劍”打磨好利用好。當前,黨中央對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精準扶貧脫貧、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等重大事務作了決策部署,涉及方方面面的人、財、物,紀檢監察機關必須進一步強化紀委和監委的監督首責,發揮 “千里眼”“順風耳”“探照燈”作用,加強對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依法履職、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從業以及道德操守情況的監督檢查,着力維護公權力廉潔性,對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各自爲政等行爲堅決予以查處,確保令行禁止、落地見效。監督後面緊跟執紀問責和調查處置,紀檢監察機關要根據黨章黨紀和監察法的屬性要求,進一步完善紀法貫通和法法銜接等機制,尤其針對監督、調查、處置過程中的重要情況、重要事項、重大案件,做到嚴格報批程序、嚴格流程管控、嚴格依紀依法實施,確保依紀依規管權用權、依憲依法從嚴監察。

觀看《國家監察》心得體會四

監察法是繼憲法之後,又一部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其中的法律。習近平總書記對監察法立法方向、思路、原則和重大制度安排等提出明確要求,指出監察委員會就是反腐敗工作機構,監察法就是反腐敗國家立法,要建立監督全覆蓋的國家監察體系,對所有公職人員行使公權力情況進行監督,促進國家公職人員依法履職、秉公用權。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和制定監察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我國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建設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制定監察法的根本目的是堅持和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集中統一領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爲國家意志,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懲治腐敗。這有利於鞏固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成果,爲新形勢下反腐敗鬥爭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這是中國特色監察道路的創制之舉。

進入新時代,反腐需要新武器。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這是反腐敗鬥爭最明顯的特徵;“打虎”“拍蠅”“獵狐”,這是反腐敗鬥爭緊盯不放的目標。這幾年,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籠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築。有權力,就要有制約,有監督。在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優勢已經形成的今天,通過制定監察法,就是要堅定以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維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推向深入,樹立起依憲執政、依憲治國的標杆和典範,這充分彰顯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決心和自信。

觀看《國家監察》心得體會五

在央視熱播的《國家監察》推出第二集《全面監督》,聚焦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級黨委書記當好施工隊長,持續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的一路征程。專題片娓娓道來的講述,既展示了將監督制度優勢充分迸發治理效能的生動實踐和重大成效,又爲廣大黨員幹部深化對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背景意義的思想認識提供了學習載體,引起了廣泛而強烈的反響。

事之當革,若畏懼而不爲,則失時爲害。爲什麼要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專題片給出了明確答案。隨着反腐敗鬥爭的不斷深入,監察範圍過窄、反腐敗力量分散、紀法銜接不暢等問題日益凸顯。身處監管真空地帶,針大的窟窿斗大的風,不行,九龍治水,各管一段,也不行。必須不留死角、全面監督,收攏五指、重拳出擊,紀法貫通、法法銜接,探索走出一條黨長期執政條件下強化自我監督的更有力有效途徑。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後,監督的範圍全面“擴容”了,監察法明確六類監察對象,將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都納入監察範圍,填補了過去黨規黨紀和行政監察之間的空白地帶,像專題片中出現的吉林工商學院張國志案,就是原來“鞭長莫及”的“漏網之魚”,改革後無處可逃,被“打撈上岸”。同時,“留置”取代“兩規”,監委管轄的88個罪名條條都是腐敗分子頭上高懸的利劍,在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持續鞏固發展的震懾下,那些違紀違法人員放棄僥倖心理,越來越多地選擇向組織坦白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