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電影四渡赤水觀後感心得體會

觀後感1.33W

電影四渡赤水觀後感心得體會

電影四渡赤水觀後感心得【1】

1983年時,八一電影製片廠推出了一部上下集的戰爭史詩巨片《四渡赤水》,在當時觀者如堵。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全景式地將這一段革命歷史傳奇搬上了銀幕,一舉獲得了1983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二等獎和1984年第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

影片《四渡赤水》的製作陣容龐大,軍事顧問有郭化若、丁甘如、孟照輝這樣的開國將校,編劇有王願堅、李傳弟這樣的知名軍旅作家,導演蔡繼渭、谷德顯擅長拍攝軍事題材影片,旁白吳俊全則以聲音鏗鏘有力而聞名。特別是飾演毛澤東的古月因該片一舉成名。在此之前,他在影片《西安事變》中首次出演了毛澤東,雖然戲份很少,但已獲得了觀衆承認。而《四渡赤水》之後,古月就成爲了當時國內飾演中年毛澤東的不二人選,聲名日益遠播。同時飾演周恩來的蘇林、飾演朱德的劉懷正、飾演蔣介石的趙恆多、飾演劉伯承的傅學誠等人,也都更加爲大衆所熟知。從此,特型演員形成了一個集團,爲日後的革命歷史題材影片發揚光大而奠定了基礎。

毛澤東曾說過,四渡赤水是他一生的得意之筆。在上世紀60年代,肖華上將作詞的《長征組歌》唱紅了大江南北,“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烏江天險重飛渡,兵臨貴陽逼昆明。敵人棄甲丟煙槍啊,我軍乘勝趕路程。調虎離山襲金沙呀,毛 用兵真如神……”,這是何等的英雄豪邁!在那個歷史時期,四渡赤水的神聖光環是不可置疑的。當進入改革開放年代後,隨着解放思想和黨史資料的大量披露,對四渡赤水這一重大戰略轉折歷史的研究也有所突破,角度更加全面,分析更加客觀,逐漸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目。總的來說,四渡赤水,是紅軍全體指戰員在萬分危急形勢下的絕地求生之舉,談不上什麼神機妙算,但卻是中國共產黨人實事求是、靈活運用戰略戰術的典範之作。對四渡赤水的評價,只能是建立在客觀求實的基礎之上。

在四渡赤水之戰距今即將80週年之際,通過老電影來重新回顧當年的這一幕英雄傳奇,應該說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影片開頭,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批判了“左傾”冒險主義軍事路線,毛澤東重新回到了中央領導崗位。此時,形勢仍很嚴峻,國民黨中央軍和川、滇、黔軍閥部隊從四面圍攏過來,企圖將紅軍消滅在遵義附近的狹小地區。爲實現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紅軍從遵義北上準備渡過長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合。當進至赤水河以東地區時,遇到了黔軍和川軍的堵截。紅軍在土城與川軍郭勳祺部發生激戰,因敵軍越打越多,紅軍損失較大,戰局不利。毛澤東果斷決定,紅軍西渡赤水河擺脫追敵。這就是一渡赤水。

在真實的歷史上,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確實是在關鍵歷史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在毛澤東回到了中央領導崗位上後,紅軍以全新的面貌開始了軍事行動。如影片中被從團長降爲戰士的高翔聽說總部已精簡機關充實部隊,並且感覺以前那種機動靈活的打法好像又回來了時,就已經估計到了中央領導層的變動。當時紅軍面臨的嚴峻局面是:經過突破國民黨軍四道封鎖線的損失後,已兵不滿3萬,裝備低劣,且是飢餓勞累的疲憊之師。而四面圍堵過來的卻有國民黨150個團,40萬大軍,形勢極其險惡。影片裏,中革軍委 、紅軍總司令中朱德在山上的呼嘯風雪中觸景生情,吟誦出了韓愈的詩句“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毛澤東則借古喻今,將之改爲“雲橫烏蒙家何在?敵擁江關馬不前。”朱德抱怨年把工夫就將好好的中央蘇區和10萬紅軍折騰成了如今這副爛攤子。毛澤東卻豪邁地說,那就從現在的3萬人再搞起!毛澤東確實是那個時代造就出來的英雄人物,遇強愈強,總是喜歡迎難而上,有大戰略,大氣魄。影片中古月將毛澤東的這種豪氣演繹得非常到位。在80年代早期的革命歷史題材影片中,不論是我黨我軍領導人,還是基層指戰員的角色,都塑造得非常幹練,朝氣蓬勃,充溢着理想主義氣息,這是值得後來人要好好學習的。

關於紅軍撤離中央蘇區後的去向,中央最早是打算到湘西與賀龍、肖克的紅二、六軍團會合,共同建立根據地。後因紅軍在西征中損失巨大,四面敵情嚴重,於是在1934年12月18日召開的黎平會議上改變決定,準備在川黔邊地區,最初以遵義爲中心的地區建立根據地。在遵義會議上,劉伯承、聶榮臻又提出了渡過長江,去川西北建立根據地的建議。他們都是四川人,對四川的軍民情況熟悉,認爲有這種可能性。當時中央經過考慮後,認爲四川在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都比黔北要好,因而擱置了黎平會議的決定,轉爲經黔北渡過長江進入川南,建立新的根據地。紅軍總部也下達了作戰命令,全軍離開遵義向黔北的赤水河地區移動。

對於紅軍的動向,蔣介石是怎麼判斷的呢?他認爲紅軍在湘江之戰中元氣大傷,現在徘徊於遵義地區,不外有三條出路。一是向東去湘西與賀龍、肖克的紅二、六軍團會合;二是向北進入四川與紅四方面軍會合;三是過金沙江西進,尋機進入川南。蔣介石估計第一、二種可能性較大,第三種是當年太平天國石達開走過的老路,戰略方向狹窄,可能性不大。因此,蔣介石命令湘軍何鍵部4個師在湘川黔邊境的酉陽至銅仁一線構築碉堡,防堵紅軍東進;滇軍孫渡部6個旅10個團兵力由雲南宣威向貴州畢節開進,防止紅軍西進;在南路,桂軍白崇禧部2個師已進至貴州獨山、都勻一線。黔軍王家烈部以2個師擔任黔北各縣城守備,以3個師分向湄潭及遵義以南的刀靶水、濫板凳進攻。粵軍3個師也從廣州出發,準備經廣西進入貴州參加追剿;在北路,川軍劉湘部14個旅分路向川南集中,以防止紅軍北渡長江。而蔣介石的嫡系薛嶽率2個縱隊8個師中央軍一路尾隨紅軍進入貴州,前鋒已到達烏江南岸。

蔣介石雖然已在中國最富庶的東南地區確立了牢固的統治,但西南地區向來是各省軍閥的地盤,對中央陽奉陰違。他早就想消滅西南地區的異己勢力,但一直苦於沒有機會。這次派中央軍在後緊追紅軍西進,其實是打了一石二鳥的主意,一方面消滅紅軍,另一方面藉機將軍隊滲入西南,尋隙削奪各省軍閥的權力。貴州軍閥王家烈第一個倒黴,被中央軍跟進來控制了貴州局勢,眼見被拿下來已是早晚的事。四川軍閥劉湘、雲南軍閥龍雲等都非常緊張,既怕紅軍打進來,又怕中央軍跟進來。他們的基本策略就是嚴守地盤,紅軍不進來也不主動出擊,最好是紅軍把中央軍帶到別的地方去。紅軍要是真的進來,那就無法拒絕中央軍也跟進來,局面就壞了。因此,劉湘、龍雲都集結了重兵在省境上防堵紅軍,鬧不好要拼命的。

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決定北渡長江進入四川,在相當程度上是由於以前打黔軍比較順手,覺得川軍的戰鬥力也不會很強,因而存了輕敵之心。當時流傳着一段順口溜: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意思是說黔軍、滇軍是“雙槍兵”(一手步槍一手煙槍),戰鬥力差;湖南素來出軍事人才,軍隊戰力兇猛,有“無湘不成軍”之說;廣西偏處一隅,民風剛烈剽悍,軍隊擅長山地作戰,吃苦耐勞,打起仗來又狠又刁。川軍雖不在內,不過據瞭解也是“雙槍兵”,紀律渙散,與紅四方面軍交手又屢戰屢敗,戰鬥力應該比黔軍強不了多少。另外紅四方面軍在川北氣勢正盛,已牽制了川軍主力,因而其封鎖長江沿岸的兵力也不會很多。這下實際上是既低估了川軍的戰鬥力,又低估了四川軍閥保境守土的決心。在當時的西南各省軍閥部隊中,川軍派系最多,曾在20年中混戰了470多次,因而打仗的經驗最豐富。而劉湘在成爲四川王后,加強了對軍隊的訓練,各級均設了軍官教導團或教導隊,武器裝備也比較優良,戰鬥力又大爲提升。這次爲了防堵紅軍,劉湘定下了北守南拒的方針,命唐式遵、鄧錫侯、田頌堯部共50多個團在川北一線堵住紅四方面軍;自己的主力則由潘文華指揮,在川南沿長江一線設防,阻止中央紅軍過江。如此,中央紅軍前有川軍、黔軍堵截,後有大羣裝備精良、驕狂成性的中央軍追趕,面臨強敵,要取勝談何容易!

紅軍開路先鋒是林彪的紅一軍團,迅速攻佔了赤水河東岸的土城,然後繼續向北進逼赤水城。當時川軍有2個旅在長江南岸的赤水城以北一帶進行堵截,雙方發生激戰。而奉蔣介石命令,劉湘派郭勳祺等3個旅進入貴州,在後緊追紅軍,企圖阻止其入川。當紅軍主力到達土城一帶時,郭勳祺部2個旅也追到了土城東南的青槓坡一線,與擔任後衛的董振堂紅五軍團接火。當時根據得到的情報顯示,郭勳祺部有2個旅4個團6、7千人。因此,毛澤東同朱德、周恩來、劉伯承等人研究後,決定集中紅三、紅五軍團吃掉郭部。結果一打起來才發現,郭勳祺部的戰鬥力很強,遲遲難以解決,紅軍裝備落後,彈藥缺乏,傷亡較大。朱德、劉伯承不得不分別上到前沿陣地指揮戰鬥。後來川軍又有1個旅趕到戰場,兵力增加到6個團上萬人,戰局急轉直下。紅五軍團的陣地被突破,與彭德懷紅三軍團的聯繫遭截斷,川軍步步向土城進逼,一直打到了白馬山紅軍總指揮部前沿。危急時刻,毛澤東不得不命令陳賡、宋任窮率軍委幹部團加入戰鬥,總算將川軍壓了回去。當時陳賡指揮非常出色,打得生龍活虎,毛澤東在山上用望遠鏡看到後,興奮地說:“打得好,幹部團立了功,陳賡可以當軍長!”

攻打赤水城的紅一軍團也無法得手,損失較大,後奉毛澤東的命令回援土城。在紅一軍團馳援下,終於穩住了陣腳,但經多次攻擊仍與川軍形成僵持。如影片中所演的那樣,後來又有其他幾路國民黨軍增援而來,形勢更加不利。打到這時,經赤水城向瀘州、宜賓間北渡長江的計劃已然難以實現。毛澤東等人當機立斷,改變原定計劃,令全軍於1月29日從猿猴場(今貴州元厚)、土城南北地區架浮橋西渡赤水河甩掉敵人。一渡赤水就是這麼來的。

電影四渡赤水觀後感心得【2】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對黨有了更深、更多的瞭解。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國,可近百年來,由於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由於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我們的祖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在政治上沒有民主自由,在經濟上貧窮落後;黎民百姓受蹂躪、遭屠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從鴉片戰爭起,中國人民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進行鬥爭。戰爭讓華夏兒女們飽受摧殘,在暗無天日的生活中渴求着能夠帶領他們走向自由的組織。1911年,孫中山推翻了清王朝,這是20世紀中國人民的第一次歷史性巨大變化,隨後的1921年7月一個火紅的七月,一個充滿希望的七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了,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了一個嶄新的工人階級政黨誕生,它就是中國共產黨!它引領着千萬華夏子孫從崎嶇走向平敞大道。她給黑暗的中華大地帶來了黎明的曙光;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六城樓上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一唱雄雞天下白”,從此,睡獅頓醒,巨人屹立,億萬掙脫奴隸枷鎖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昂首闊步地跨進了歷史的新紀元。

曾記得在抗美援朝中,是共產黨領導的`中國軍隊打敗了當時強大的美國,證明了中國的強大,鞏固了國家的安全,樹立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面對建設中的國家,中國共產黨從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開始,不斷用行動證明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改革開放,用勤勞和智慧帶領人民羣衆逐漸奔向小康社會。中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用自給自足來證明中國人的能幹,用勤勞證明中國的繁榮,用智慧證明中國的燦爛文化,用科技證明中國的發展,《走進新時代》這首歌是最好的表達,黨的豐功偉績將銘記我心中。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當然,任何事情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前進的道路總會有艱難險阻;航行的海面上總會遇到風風雨雨;改革發展的進程中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我們的黨不怕艱難困苦,不畏風雨險灘,在困難中成長,在教訓中修正自己,黨的謙虛謹慎,奮發圖強的精神永存我心中。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面對動盪的社會,面對多災多難的世界,強大的中國像母親一樣,用她那有力的臂膀爲海外兒女築起一道堅固的城牆,當兒女們受到威脅和痛苦的時候,是偉大的黨發揮她那戰無不勝的力量,將遠在他鄉的孩子們輾轉周折接回溫暖的家。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時涌現了無數個共產黨人的英雄事蹟。90年後的今天,一座座高樓大廈隨處可見,人民溫飽不成問題,總體實現小康生活。看呀,國家富裕起來了,祖國強盛起來。2011奧運會,2011世博會,2011亞運會在我國召開,許多外國人慕名而來,他們無人不佩服中國的文化,當他們彆嘴的說着中國話時,那份自豪感油然而生!

90歲的黨用其行動證明了他的能力,中國的發展告訴我:“只有自尊自愛自立自強,才能贏得尊重,贏得地位”;中國今天的成就告訴我:“五千年的文化造就了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只有發揮聰明才智,不斷創新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中國的成功告訴我:“只要戒驕戒躁,不斷自省,不斷糾正自己在發展道路出現的問題,必將獲得更大的成功”。

當前,創先爭優活動正在全黨深入展開。一個先進基層黨組織就是一個堅強的戰鬥堡壘,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就是一面鮮豔的旗幟。創先爭優,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本質特徵和執着追求,其核心內容是不斷增強黨性、保持先進性。這是關係黨興旺發達、永葆青春的百年大計,同時也是持續有效地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的制度安排。

黨員領導幹部創先爭優,就是要在帶頭服務羣衆上做出表率。積極爲羣衆服務,是黨員幹部職責所在、使命所在。只有帶頭誠心誠意服務羣衆,盡心竭力爲羣衆解難題,堅持不懈做好事,才能充分調動羣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帶頭服務羣衆,就必須牢固樹立爲羣衆服務的思想。黨員領導幹部是羣衆的貼心人,爲羣衆服務是黨員領導幹部的職責與本分。

帶頭服務羣衆,必須到羣衆中去。“爲政之道在於安民,安民之要在於察其疾苦”,要做到這一點,黨員領導幹部就應該經常帶頭深入實際,深入羣衆,傾聽羣衆的呼聲,認真搞好調查研究。尤其應該帶頭多到最困難的羣衆家中去,到羣衆意見多的地方去,交一些敢講真話的羣衆朋友,傾聽羣衆的真實呼聲,瞭解他們在想什麼、盼什麼、歡迎什麼、反對什麼、需要什麼,切實做到幫羣衆所幫,解羣衆所難,急羣衆所憂,用實際行動樹立起心繫羣衆、情繫羣衆的良好形象。

帶頭服務羣衆,必須求真務實,真抓實幹。對羣衆反映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應該按照職責分工,及時拿出切實可行的落實措施和時限,不能想到哪抓到哪、抓成什麼樣算什麼樣。

創先爭優,是一種精神,創先爭優,是一種意識,創先爭優,更是一種態度。創先爭優不只是隨口說出的一句空話,更不是標榜自己的詞彙,它更應該是一種默默的奉獻,一種高尚的理想,一種強勁的力量。

路漫漫其修遠兮,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成功一再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才能實現祖國強大!

電影四渡赤水觀後感心得【3】

電影《四渡赤水》講述的是遵義會議之後,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處於國民黨幾十萬重兵圍追堵截的艱險條件下,進行的一次決定性運動戰戰役。紅軍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影片描述這次戰役,在主席、周恩來副主席、朱德等指揮下,紅軍實行高度靈活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迂迴穿插於敵人數十萬重兵之間,積極尋求戰機,有效地殲滅國民黨軍隊。從而擺脫了圍追堵截,粉碎了蔣介石妄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計劃,使中央紅軍在長征的危急關頭,從被動走向主動,從失敗走向勝利。

四渡赤水是毛澤東一生中的“得意之筆”。是軍事生涯中直接面對最高對手鬥智鬥勇而實施的最大最成功的戰略欺騙行動,體現了戰場上最出色最精彩的智慧與計謀,被譽爲 “長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橫斷山,路難行,敵重兵,壓黔境。……四渡赤水出奇兵。 …… 調虎離山襲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電影四渡赤水觀後感心得【4】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看了一部名叫《四渡赤水》的電影。

長征途中,中央紅軍在貴州、四川、雲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國民黨敵軍進行運動戰。遵義會議後,中央紅軍在毛澤東等人的帶領下經過整編,繼續進軍。爲了擺脫數十萬敵軍從四面八方對紅軍的追擊、堵截和包圍,毛澤東親自指揮紅軍,在雲貴高原展開了一場靈活的運動戰。1935年1月9日,紅軍從遵義出發向北進軍,一渡赤水,準備從四川瀘州和宜賓之間北渡長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北上抗日。此舉引起了蔣介石的極大恐慌,急調重兵佈防在川黔邊境,封鎖長江。2月8日,紅軍二渡赤水,重入貴州,奇襲婁山關,再戰遵義,殲滅貴州軍閥王家烈部隊,重佔桐梓、婁山關和遵義,並殲滅敵軍20多個團。爲了進一步迷惑和調動敵人,紅軍於3月16日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假裝北渡長江。3月22日,毛澤東指揮紅軍突然調動東下,四渡赤水,南渡烏江,直逼貴陽。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是:一位重慶的老人,用石頭用力砸向國名黨的發炮人,發炮人當場昏過去。而那位重慶的老人身負重傷,家裏買不起鹽,還有一個女兒。當時有兩名紅軍把老人送到家中。其中一名紅軍拿出一個袋子給了小姑娘,然後快速上了路。小女孩打開後發現,原來裏面裝着鹽。

那時,我才發現以前的人連鹽都吃不起。而我們現在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難道不幸福嗎?

那時的重慶,老百姓們骨瘦如柴,衣服破爛不堪,吃不飽,睡不好,穿不暖。紅軍帶着許多鹽塊,前來幫助。老人和小孩們各個歡天喜地說道:“我們有鹽了!”

這時,我才發現,原來鹽的原型是鹽塊,顏色微白,有點兒像石頭。每家拿到一點鹽塊就非常高興了,而我們飯、菜都要挑三揀四,難道我們不幸福嗎?這部電影給了我啓示:原來,我們的祖國是這樣打來的,感謝毛主席!感謝共產黨!

我們國家的和平來之不易,生活更是如此。當生活中遇到困難,想想紅軍,想想戰場,想想勝利,我們要克服困難,永遠做一個勇爭第一的人!

電影四渡赤水觀後感心得【5】

今天,我觀賞了《四渡赤水》這部電影。

《四渡赤水》這部電影主要講了:紅軍在長征途中,在幾十萬國民黨重兵的圍追堵截的艱險條件下,進行的一次運動戰戰役。經過一渡赤水,由於敵情急劇變化和黨內部的問題,北渡長江不可能,只能尋求新的變化。直至二渡、三渡、四渡赤水,最後巧渡金沙江,最終實現了北渡長江的計劃。這次戰役經歷了三個多月,由於毛澤東等人的高超指揮,巧妙的隱蔽我軍的戰略意圖,有計劃的調動敵人,發揮了我軍的優勢,打破了敵人妄圖殲滅我軍的戰略計劃 ,使中央紅軍在長征的危急關頭,從被動走向主動,從失敗走向勝利。

從以上的作戰經歷我能看出毛澤東同志是一個足智多謀,博覽羣書的人。他精通《孫子兵法》、《戰國策》等兵書。把從書中學到的知識充分運用到戰爭中去,而且還運用得恰到好處。這次戰爭中他還用到了三十六計中的“走爲上計”和“ 調虎離山之計”,徹底把敵人打垮。

我還看到了毛澤東同志在作戰過程中能非常謙虛地聽取部下的意見,還刨根問底地讓部下把每一步計劃都詳細地說清原因,直至和自己的想法相吻合後,纔會下令作戰命令。他是一個一絲不苟,嚴格要求的人。在戰爭如此艱難、環境如此惡劣的情況下,他也不忘看望疲憊的戰士們,給他們加油鼓勁。他還親自爲腳受傷的小戰士換鞋,他是多麼地愛護他的戰士啊!

毛澤東同志是我們偉大的領袖。不管是他的能力,還是他的人格,都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

電影四渡赤水觀後感心得【6】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紅軍在長征途中發生了許許多多讓人難忘的故事。如飛奪瀘定橋、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等。今天,我觀看了電影,《四渡赤水》。

在第五次大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根據地進行長征,當時紅軍在左傾錯誤的領導下,損失慘重,只有3萬人,缺乏槍支彈藥、缺吃少穿;而國民黨的軍隊是40萬,美式精良裝備,並形成了對紅軍的重重包圍。面對如此懸殊的軍事力量對比和如此嚴峻的軍事形勢,共產黨糾正了自己的左傾錯誤,確認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做出了英明的決策,來到紅軍四渡赤水!

一渡赤水,紅軍在保衛小橋的同時,幫助了赤水周圍的老百姓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紅軍渡赤水時,也得到了老百姓的幫助,成功進行了一渡赤水。

二渡赤水,紅軍爲跳出敵人川軍、黔軍40多萬人組成的包圍圈,毛澤東當即決定,丟掉所有的重物,該舍就舍,人最重要,要以最快的速度安全渡過赤水河。終於完成了二渡赤水。

三渡赤水,到了赤水河東岸,紅軍成功地拿下了婁山關,控制了烏江渡口,漸漸奪回了主動權。渡水後,紅軍用小部隊引開並拖住了敵人,爲大部隊爭取了四渡赤水的實踐。並與1935年5月9日完成四渡赤水,再巧渡金沙江,成功擺脫了敵人的追擊,向北挺進。

影片中,毛澤東該舍就舍,關心戰士的指揮,讓我更加敬愛和認識我們偉大的領袖。將士們英勇善戰、助人爲樂的身影更是在我眼前久久回映。 今天,我有着豐富的物質生活,良好的學習習慣,美麗的大好河山和當時相比簡直是那時的一種夢想;今天我們偶爾遇到的小困難和紅軍歷經的千辛萬苦相比簡直微不足道!看到這,我不禁感到慚愧,我常常遇到困難就知難而退。我一定要繼承先烈們的傳統,好好學習將來報答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