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中學生看地理中國觀後感

觀後感1.31W

中學生看地理中國觀後感

《地理·中國》欄目,以對自然現象的探問爲發端,以地質科考爲線索,通過展示地質科考的推理和求證過程,揭示科學原理,普及科學知識,下面是爲大家整理的地理中國觀後感,但願對你有借鑑作用!請您閱讀。

看地理中國觀後感1

太白山,秦嶺山脈的主峯。它,雄偉俊秀,風光綺麗,千百年來引得無數文人墨客吟詠感嘆。尤其是山頂上那個橢圓形的湖泊———大爺海,如同一隻幽藍的天眼,向塵世間拋出一個個足以令人動心的眼神。在山下,在寶雞,在陝西民間對其神祕的猜測經年不斷。

有一個傳說,在天上玉皇大帝讓他的兒子們下凡來到太白山上修煉,被太白山那錦繡的風景所吸引住了,於是便不願意離去,就化爲一個個湖泊,從此以高山相伴。相傳大爺海就是玉皇大帝的大兒子變的。

大爺海東、南、西三面高聳着山,北面爲山谷。大爺海周長約爲300米,以此推算面積約爲13000平方米,它的最深處是18米,有23萬立方米的儲水量。在大爺海的背後崖壁上有一個巨大的洞穴,難道那就是傳說中的水晶宮嗎?

洞內常年有冰,寒氣逼人,好像一個"天然冰庫"。在洞內有許多冰錐、冰筍、冰旗琳琅滿目,景象萬千,這就是大爺海的源頭——水晶宮。它裏面之所以有那麼多的冰體,是因爲他正好處於背陰的山坡,常年沒有陽光的照射,而岩石中滲出的水滴,到了這裏,就化成了冰錐、冰筍。一部分的水化成了冰錐、冰筍的奇觀,更多的則形成一條地下暗河,在侵蝕岩石的同時,也注入了下方湛藍的湖泊——大爺海。

在神奇的世界中,蘊含着那麼多神祕而又神奇的地方,這是大自然的恩賜,送給我們那麼多美麗的自然景觀,在着神祕的世界中,到底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神祕景觀?讓我們慢慢的來解大自然中的神奇密碼吧!

看地理中國觀後感2

今天看完了兩集的《地理·中國》紀錄片——走進百慕大之後,貌似一切都沒覺得那麼神祕了,不過,我還是覺得,這討厭的百慕大,吊了我胃口那麼久,今天看節目,把所有的迷都解了之後,雖然胃口下來了,但是卻是一腦子的無語,關於地理中國觀後感。

我說勝春,你今天講的確實精彩,這點不否定,而且呢,我追百慕大也追了很久了,不過讓我無言的是,你們最後給我的答案是——百慕大天氣很糟糕,所有的“神祕事件”都只是事故而已,都只是因爲超雷暴、磁場或者電子霧所影響的區域性事故之後,我真的很不甘心。

我說勝春,我真的不太相信:你們說百慕大的事故都是天氣所致,那麼還有很多的事故未解剖,這麼早就下結論?還是說你們又在哪裏看到了什麼科學家的強有力證據?我算得上是一個強烈的百慕大迷,我覺得,你們說的這些,有些不可思議。

這樣說來,百慕大一點都不神祕,我就只能說:百慕大的天氣可真夠糟糕啊,去了N多飛機,N多輪船,N多人,每次都是遇到天氣原因,每次都是因爲天氣事故,這可能嗎?上千上萬的事故,都是天氣原因?這樣,百慕大天氣不是也太糟了嗎?

說實話,我不信服於這個答案,

網上還暫時沒有下部,敬請期待。

至於爲什麼不信,我想已夠清楚。

網上看完了以前的紀錄片追風而行,相比之下,我還是很喜歡這期節目的。講述了很多的龍捲風知識,而且還講述了怎樣逃脫,還講了龍捲風的一些內部數據,相比之下,我真的很欣慰。我喜歡龍捲風,從這期節目上了解到了很多的知識,謝謝你們。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有什麼關於龍捲風或百慕大的想法也歡迎來我博客交流,成爲朋友。

看地理中國觀後感3

《中國文化地理概述》內容概要:本書通過中外對比和區域對比,運用案例和圖表,簡明地介紹中國文化及其地域差異。素材取自地理、景觀、規劃、房地產專業研究生班的教案。可供上述專業選作教科書或參考讀物,也可供政府管理領域和海內外人士選作了解中國文化和中國國情的讀物……

《中國文化地理概述》讀後感,本書是經他人推薦購買,爲第三版。改版之後對許多處尤其是建築部分的內容增加不少。此書舉例翔實、旁徵博引。與一般關於文化地理的教學書籍不同,其切入點和角度非常具有吸引性。對初次接觸文化地理的人來說,是非常好的讀物。當然如果是作爲研究學者,此書則在學術理論深度上顯得不足。尤其是文化地理現象背後的深刻人文原因分析稍顯不足。雖然此書標榜爲教學用書,但個人覺得此書總體而言,是一部的入門級讀物,如何作爲社會科學的一般讀物可能更有市場……

中國文化地理概述的讀後感,這是一本非常凝練、概括、點到爲止的讀本,將中華文化的各個方面通過時間、空間,精神、物質等方面的比較,給我們一個非常直觀的概念,並通過各個載體,語言、文字、姓氏、服飾、建築、園林、繪畫、音樂、戲曲、飲食等等,從形象和抽象兩方面來反映文化。作爲華夏子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來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這些傳統的文化與我們如今的現代化和科技化並不違背,相反具有輔助和推動的作用。我們只有將自己的底子打好打堅實了,纔有能力去辨別哪些措施是正確的,哪些外來文化對我們是有利的,才能用批判辯證的眼光來審視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切。通過此書,使我更加堅定了以往的選擇,同時對於本民族的文化有了更多的崇敬和景仰。原先我更多的是根據心的指引來選擇閱讀的範圍,與此書作了比較之後更加確定了自己的方向是沒有錯誤的。我喜歡中國傳統的很多方面,如服飾、建築、園林、戲曲、國畫等等,有一段時間我特別沉迷於古建築與園林,通過大量的閱讀相關的書籍找到許多本源的東西,甚至覺着自己要往建築這方面發展了;又有一段時間特鍾情於各地方戲曲,京劇臉譜,唱唸做打,生旦淨醜,秦腔、梆子、越劇、崑曲等等,每到週末便全情投入的瞭解學習;還有一段時間對於方塊字的起源和傳承又有了興趣。總之,這些階段性的學習與興趣沒,讓我一次次領略本民族文化的精彩紛呈,同時也看到它的部分侷限性,通過哲學讀本的解析,能夠正確地對待。但是更應該明確的是,對於自由的文化應該有敬畏之心,它是無數先賢和百姓的共同結晶,我們作爲他們的繼承者怎能忘卻怎能鄙薄。綜合的瞭解自己祖先留下的文化,每一個部分都可以作深入的挖掘探索思考,必能對我們的靈魂、軀體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看地理中國觀後感4

近幾年,含有“中國元素”的自然紀錄片在國外電視臺裏頻繁出現,宣傳中國。於是今年年初,中央電視臺終於籌劃了一檔專注於介紹中國美麗自然風光的紀錄片《航拍中國》。從上映開始,這部紀錄片就大獲好評,從文案到配樂都美到極致。成爲即《舌尖上的中國》後有一檔,口碑收視雙好評的紀錄片。

《航拍中國》採用航拍技術以高空視角俯瞰整個中國。每一集片中都會有幾百個美景鏡頭。畫面之精美,氣勢之宏大。航拍最能體現,雄偉河山的廣大和人文之美。紀錄片的第一季共播出了6集,包括了我國海南、陝西、黑龍江等地區。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冬夏風情濃厚的黑龍江。

片中,北國雪境的氣質一覽無遺。在庫爾濱,霧凇不僅美得晶瑩剔透,更擁有長達四個月的漫長“花期”。亞布力滑雪場上的人羣在歡樂滑雪中體驗風的速度。松花江上,冰面被切割成一塊塊重達500公斤以上的巨大冰塊,遠看像一顆顆甜蜜的冰糖。就是這些大冰糖,在能工巧匠的手中,變成冰雪派對的現場,搭建出哈爾濱每年一度的冬日盛典。

通過《航拍中國》瞭解到了鏡泊湖是中國最大的高山熔岩堰塞湖,水流和崖壁凝爲一體,形成了冰瀑奇觀。懸崖之下,是60米深的黑龍潭,水底的溫度卻常年保持在10攝氏度以上!老人縱身一躍,人與自然合二爲一。黑龍江這集除了片中秀美風景之外,更值得一提的還有當地人與景的故事結合。

短短一集不到50分鐘拍攝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峻地形、變幻莫測的自然氣候,更加強調的是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人的故事。片子以獨特的上帝視角,呈現出了一部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相結合,幀幀是美景,秒秒爲經典!

雖然這幾年各類真人秀綜藝在熒屏上異常火爆,所有節目無一例外的都會在風景秀美的地方取景。但沒有一個節目,會從純粹的自然風光着手,讓更多的人瞭解到中國的美。

孩童時從父母空中瞭解世界、上學時從課本里瞭解中國、工作時又從手機中瞭解社會。真正做到了“讀萬卷書”,卻忘記了這一切都不如“行萬里路”。悠悠古國,萬里河山。幾千年的崢嶸歲月已無法復刻,祖國的山河便成了那段歷史留給後輩最終的遺物。

看地理中國觀後感5

央視紀錄頻道從1月28號開始推出《航拍中國》大型紀錄片,至今爲止已經播出四集,分別是海南篇,陝西篇,新,篇,黑龍江篇。第一季總共六集,接下來要播出的是上海篇和江西篇。看完四集,忍不住興奮激動,我海南風姿絢麗,我陝西曆史厚重,我新,天高雲闊,我黑龍江物產豐富,關掉電腦屏幕竟然不自覺的哼唱起了“愛我中華,愛我中華!”

抵制臺遊,抵制韓遊,抵制日遊,從此再也不要去刷標語喊口號了,建議從上到下直接普及這部紀錄片,那絕對立馬凝聚人心,讚美祖國,蔑視周邊。關鍵是這個不讓人反感啊,沒有那些說教,沒有那些激進,我們所有人被激發出來的熱烈激情,都源於我們對腳下這片土地那深沉的愛。就是因爲這些美景,就是因爲這些物產,惶惶華夏絕對值得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去捍衛。

這個系列紀錄片完全用俯瞰的角度拍,讓人於上空觀滄桑之全貌,宏大完整,所有的山川河流的真面目都赫然眼前,再也不用埋怨只緣身在此山中了。還有它拍的每個省,基本上是把那裏的地理人文風俗歷史一起拿來介紹,讓人尤其的漲知識。一起看片子時,很多彈幕都強烈建議讓中國小的地理課上多放這個系列的片子。我也感覺這個建議好,這部片子涵蓋了很多東西,把中國的地理結構以震撼的影像呈現出來,從視覺上絕對能激發他們對我們祖國山水的興趣,還有從此以後學生們都會愛上地理老師的,地理老師會更加拼命的講我們祖國的博大浩瀚,這比什麼愛國教育都簡單湊效。

看這部片子裏的天藍藍水清清,我也突然想到柴靜之前的《穹頂之下》。難道我們所處的不是一箇中國?年前大家都還在關注環境污染,大氣霧霾,怎麼過了一個年大家都驚歎我們中國的乾淨美麗了呢?這估計要歸功於主席說的正能量了。一個成熟的社會,有善就必定有惡,有崇高就必定有卑劣,有天高雲闊難免也有污水滔滔。關鍵是看我們社會的總體趨勢了,看這些制定政策的出發點了,若都是在向好去的路上,就像我們一直被灌輸的我們是過度階段,美好的東西是我們前進的目標,劣氣的東西若將是被一點點吹散,我們就不妨等一等,不要苛責,平心靜氣的等上幾年,以觀其變。

大國的崛起,我們要正視現狀,但是也不要妄自菲薄。

看地理中國觀後感6

我觀看了《探索與發現》節目,節目介紹了中國古代的一些建築奇蹟。最讓我感到震撼和驚奇的是恆山上的懸空寺。

在中國衆多的寺廟中,山西恆山的懸空寺稱得上是奇妙的建築。一般寺廟都建在平地上,但這座懸空寺卻是名副其實,建在懸崖峭壁上,懸在半空之中。懸空寺位於山西省渾源縣,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廟宇。懸空寺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歷代都對其進行過修繕。懸空寺距地面約50米,發展了我國的建築傳統和建築風格,其建築特色可以概括爲“奇、懸、巧”三個字。前人介紹懸空寺,概括爲:“面對恆山,背倚翠屏;上載危巖,下臨深谷;鑿石爲基,就巖起屋;結構驚險,造型奇特。”懸空寺是在懸崖上鑿洞,插入木樑,寺的一部分建築就架在這一根根木樑之上,另一部分則利用突出的岩石作爲它的基礎。遊人在遠處見不到這些木樑,卻見到不少細木斜頂住寺的底層。遊人會想:這些顫顫悠悠的木柱能頂得住這樣一座寺廟嗎?當人們仔細觀察,發現承受重量的除了木柱外,還有那些插入岩石的巨大木樑後,對古代匠師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發出感嘆和敬佩了。唐開元二十三年,李白遊覽懸空寺後,在石崖上書寫了“壯觀”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稱懸空寺爲“天下巨觀”。英國的一位建築學家寫道:“中國的懸空寺把力學、美學和宗教融合爲一體,做到盡善盡美,這樣奇特的藝術,在世界上是罕見的,通過這次參觀遊覽,才真正看到這個古老民族的燦爛文化藝術和文明歷史。懸空寺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驕。”意大利威尼斯考古專家尼諾先生認爲:懸空寺及它象徵的一切,體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傑出體現,僅僅是爲了這座奇特的寺廟,就值得到中國來一趟。

懸空寺經歷千年依然幾近完好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向我們以及全世界展示着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化和智慧。我想我們在感慨之餘,多少也應該有所思考。思考爲什麼在1400多年前建築的廟宇在風吹雨打、烈日驕陽,甚至山崩地裂中依舊能夠屹立不倒,而今天的很多建築卻脆弱到經不起一絲考驗?不是今天的技術比不上魏朝,我想,或許是因爲面對今天的喧囂,我們太多地關注背後的東西,卻獨獨忽略了眼前的責任。或許我們在研究古人的建築方法,爲了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和偉大的文化驕傲之餘,也應該繼承他們樸素、純淨、認真、踏實的心態。

懸空寺集自然美和人工美爲一體,又將美學、力學和宗教融合爲一處,不愧於東方瑰寶的美稱。誠若明代詩人王湛初遊懸空寺發出的感慨萬分的詩句:“誰鑿高山石?凌虛構梵宮,蜃樓疑海上,鳥道設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