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電影《雨中的樹》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1.89W

電影《雨中的樹》觀後感(精品多篇)

傲慢與偏見觀後感 篇一

《傲慢與偏見》改編自英國作家簡。奧斯汀的同名小說。窮鄉紳的女兒伊麗莎白在一次舞會上結識了英俊多金的貴族青年達西。由於各自的敏感和自尊,兩人結下芥蒂,相互厭惡。伊麗莎白厭惡達西的目中無人,而達西看不慣伊麗莎白的伶牙俐齒。此後不久,伊麗莎白又與到鎮上來駐紮的軍官維克相識,對維克漸生好感。維克告訴伊麗莎白,自己是達西家的管家之子,達西父親視他如己出,去世時遺囑留給他一筆財產,而達西出於嫉妒,剝奪了他的繼承權。於是伊麗莎白越加厭惡達西。而此時,達西的好友、伊麗莎白姐姐的追求者賓利突然離去了。伊麗莎白在一次偶然的狀況下得知這是達西的推薦,對達西的怨恨加劇。悲痛的伊麗莎白在雨中奔跑,達西卻尾隨而至,向伊麗莎白證明自己的愛意,遭到了後者的拒絕。兩人發生爭執,卻又不自覺地爲對方所吸引。晚上,達西來到伊麗莎白住處,交給她一封信後離去。信中揭露了維克唯利是圖的真面目和自己反對好友追求自己伊麗莎白姐姐的原因。原先維克是一個花花公子,他花光了達西父親留給他的遺產之後,又試圖追求達西的妹妹以獲取財產。當發現自己的目的不能得逞時,便加入了軍隊。達西又在信中承認自己反對好友與伊麗莎白姐姐的婚事確實是出於門第偏見。

伊麗莎白對達西的看法發生了改變,但是由於自尊,無法敞開胸懷。正處於感情矛盾中的她受親戚之邀外出旅行,極其巧合地參觀了達西名下的莊園,在那裏遇到了達西。晚上,伊麗莎白接到家中來信,得知自己的妹妹受維克引誘與其私奔,焦急萬分趕回。幾天後,妹妹隨維克一齊回家,無意中說出是達西找到他們,爲他們的婚禮出資,並幫忙維克找到工作。

賓利在達西的陪同下來到伊麗莎白家,向伊麗莎白的姐姐求婚。全家沉浸在歡樂之中。而伊麗莎白與達西雖然相互愛慕卻找不到適當的機會互相表白。恰在此時,達西的姨媽找上門來,威脅伊麗莎白放下達西,遭到了伊麗莎白的拒絕。情緒無法平靜的伊麗莎白在晨風中散步,遇到了在外守候的達西。兩人最後衝破了自尊的阻礙,走到了一齊。

小的時候一向不太喜歡簡。奧斯汀的小說,覺得盡是描述資產階級的生活,視角一向停留在閉塞的鄉村社交圈子裏面,一點都沒有生氣。而且也沒有耐心看裏面那種錯綜複雜的感情糾葛。覺得愛就愛嗎,哪來那麼多麻煩事情,搞得那麼複雜。此刻年歲漸長,最後有點明白其實愛與被愛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情。“生命誠可貴,感情價更高,若爲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這個“自由”,並不僅僅僅是指肉體的自由,更多的是指心靈的自由。而心靈的自由就是自由意志,就是自尊自愛的情感,不受對方意志的左右。如果愛一個人要拋棄自尊,是十分不容易的。伊麗莎白和達西儘管爲對方的氣質所吸引,卻無法愛上對方,恰恰是因爲兩人都具有極其強烈的自尊心。強烈的自尊往往和敏感易受傷害聯繫在一齊。而敏感又會進一步刺激強烈的自尊。當然自尊在大多數狀況下是一種好的特質,但是絕不適合於感情,因爲感情是一種需要相互體諒,相互退讓的情感。他們無法愛對方,於是就只好選取憎恨厭惡對方。因爲只有憎恨厭惡纔是能夠與愛相匹敵的、維繫強烈感情的另一種方式。所以從形式上看,男女主人公在感情上走的是一條否定之否定的道路。亦即“吸引——厭惡——相愛”。而從實質上來說,他們一向是在肯定的道路上前進。最終的相愛,是建立在理解上的互相退一步,雖然只是一步,卻體現了兩人對對方的真情。相當的不容易。現實生活中的男女,很多狀況下就是愛自己勝過愛對方,最後放下了感情的。

再進一步思考,就會感覺到所謂的“一見鍾情”,其實是相當膚淺的東西。一見鍾情,往往包含着盲目和輕信,最終必然導致感情的無疾而終。誰能指望一段建立在外在而不是心靈契合上的感情呢?真正的感情,都是在矛盾糾葛中產生出來的,甚至在最初的階段會以憎恨的面目出現。因爲如果你突然發現一個個體在心靈上與你是如此的相似,你最初的反應不是愉悅,而是恐懼。因爲你是如此地害怕對方由於相似的心理而輕易地看穿你的內心世界,以至於你的第一反應是逃避。這就是所謂的同類厭惡。等到你克服了恐懼,進而試圖從“外部”去了解“自己”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是一件十分完美的事情。它能夠讓你去除性格上的一些粗礪的棱角,重新塑造自己。從而變得更加寬容、柔和和完美。

奧斯汀的小說在有限的環境中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充實的心靈世界。在“資產階級溫情脈脈的面紗”下,塑造了一些充滿矛盾的靈魂。所以她的小說到此刻仍舊有存在的價值。

新版電影改編得相當好,充分展現了19世紀英國鄉間的風貌。加上大段的蘇格蘭羣衆舞的鏡頭,把當時貴族社會悠閒自得表現得淋漓盡致。男女主角的扮相和表演也很不錯。尤其是雨中爭吵的那一段高潮,十分到位。值得一看。

傲慢與偏見觀後感 篇二

從母系社會過度到父系社會的時期,以後的時期都是以男性爲爲社會主導,而女性由於自身的身體條件加上繁衍的子嗣漸漸從社會主導地位沒落,而在劇中女主角伊麗莎白就是生活在那個年代,從古至今人們在擇偶機能上無一例外的就是男強女弱,《傲嬌與偏見》一開篇就說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爲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鄉下小紳貝家的舞會就是名副其實的交際場。單身漢和待嫁的小姐們在擁擠的空間裏交換着被蘇格蘭紅酒加熱過的曖昧眼神,在舞池中被歡快的節奏煮的沸騰。

棕栗色頭髮的伊麗莎白是貝納家最出衆的女兒之一,但他和姐姐簡的執意和妹妹麗蒂婭的輕率幼稚不同,她對愛情有更加獨立的見解,她相信自己對男人的判斷,她認爲愛情不是應該由物質簡單的決定,她也不會因爲適婚年齡到了而勉強與他人度過一生,她更不會爲了成爲一個莊園的女主人而嫁給自己不喜歡的人。

當他第一次見到達西的時候,達西冷峻的表情令他心生厭惡,達西並不習慣於小村的小舞會上的熙熙攘攘,也對於伊麗莎白的母親那種勢力討好感到厭惡,所以便有了在伊莉莎女白眼裏的傲慢。讓她對這個擁有半個德比郡的男人產生了難以消除的偏見,也讓原本的一見鍾情變得疏遠。

在那個暴雨的夜晚過後,達西流下了一封信,信裏帶着溫暖的語言,真誠而感人她對伊麗莎白說的話都不是真的除了那句我愛你。當伊麗莎白更她父親說我愛達西''她父親大跌眼鏡說了句我甚至覺得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配得上你。但她卻很堅定的說是的我愛達西。

我需要你,因爲我愛你,婚姻應該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而經過深入瞭解,拋棄虛榮心與偏見,才能建立幸福的婚姻。

傲慢與偏見觀後感 篇三

一向是個比較注重心靈享受的人,尤其是一些個紛擾煩燥的時候,如果能有一本好的書一首好聽的歌,那絕對是是一種很好的避世。但閱讀和音樂常常終究是被分割了的殘缺之美,這個時候,很是慶幸,這個世界上終於有了一種東西是可以涵括一切視聽美感最臻妙完善的東西可供玩味,那就是電影。我個人是非常敬佩現代的電影人,他們纔是這世間裏最優秀的畫家詩人和作曲者。而今天黃昏這部如此美得令人浮思連篇的電影,竟然沒能趕上開場,着實非常可恨。

與窗外淅瀝寒冷的雨天一樣,電影裏的幕景,有着一樣纏纏的冷雨,雨水冰涼而又密密麻麻的斜風交織,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個身着中世紀服裝的年輕女子,不明所以的女子冒着寒雨奔跑着,來到一座廢棄的教堂,教堂尖頂的輪廓就象中世紀的情人們決鬥時的劍梢一樣冷黢森森,天際變得模糊,並且寧靜,破敗的牆壁上爬滿了歲月深遠的斑剝痕跡,但是眼前的雨水雖冷卻並不蕭瑟,顯然導演並不刻意的着筆於寒雨的淒涼,而是用密密交織的雨絲還有淺淺的若隱若現的鋼琴曲,牽出這樣一段情感上的纏綿糾結與傷感詩意,遠處經雨水沖洗後的森林和原野綠得如夢似幻,平靜而又美麗的湖澤更是宛如翡翠一般的美好靜謐。男主角是如何侵入這一幕光景的,我因爲沒跟上前面的劇情所以無從追溯,但見得男主角的臉,還有急切於某一種情緒的表達時的好看的瞳孔出奇的閃爍着水晶一般的光澤,當然那也許是雨,也許是淚。是被傲慢與偏見扼殺的一滴傷情的淚珠。

其實,整部戲,我一直饒有興趣的在跟進。但卻是直到男主角劇末第二次向女主角求婚的那個有霧並且寒冷的早晨,這才恍然大悟的弄懂,原來眼前這部電影竟是《傲慢與偏見》的新版重拍。事實上這部名著的幾版電影,幾乎都曾經看過,總的說來,倒也難以屆定誰勝誰優,總覺得經典的愛情故事,事實上無論誰再演繹,總會演繹出不同的嶄新的味道,這一如塵世間的愛情,塵世間的愛情實際上無論誰在演繹,終會演繹出各自不同的純真美好。

細細究來,這部新版《傲慢與偏見》似乎在原著的情節上確實動過不少的改編,但就我個人來說,實則十分欣喜於這樣一種與時俱進的改編,或者吧,尤其九十年代那一部印象一直頗深,男主角無疑將故事裏的傲慢演繹得頗爲淋漓盡致,但是那種尊從原著精神的影拍事實上未必就一定能討好於觀衆,尤其是當今這個並不十分恪守傳統尊卑禮教的新的社會。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是十分傾情於零五年新版的《傲慢與偏見》,尤其是馬修版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版達西,都說《亂世佳人》裏的巴特勒船長,以及《傲慢與偏見》中的達西,那是每個女人心中最恆久的夢中情人。而馬修版的達西似乎更是符合了現代女人們恆量夢中情人所有的標準。從一出場的富有高貴高傲俊美,到最後但內心深處對愛人情深甚篤用情專一,對朋友更是肝膽相照,並且嫉惡如仇極富有同情。他之所以一開始會認爲與並不富有的低層階級是不可能有更好的親密交流,這顯然並不是因爲他本身的地位和身份高 高在上的驕傲所造成的,事實上一開始初初見面,班納特太太的庸俗和輕浮,顯然給予了達西無法不輕視的客觀判定。但是由始至終,達西面對這麼一家子依然保持着一種含蓄內斂的距離與尊敬,那或者是我想象中更符合英國紳士風度的傲慢與尊敬。這一點改編,我個人認爲,似乎更符號當下這樣一種文化和時代背景。

常喜歡整部戲裏流淌着的那種充滿英格蘭格調的田園風情,美麗得一如西方油畫般的鄉村景色,潔白的大理石雕塑,古意瀾珊的舊的華貴城堡,恬適的農夫,鵝毛筆和簡樸的鞦韆,歡快的中世紀舞蹈。通過這部電影導演無疑帶給了我們太多太多對西方世界恍若隔世的迷離暢想,一望無際的平原上獨立着一棵枝葉扶疏的大樹,一輛載着紳士淑女的古典雙輪馬車從樹旁疾馳而過,古典鋼琴音樂盪漾在其中,一切美麗得就象一場遙遠的夢境。

而整部戲真正最令我驚喜的除了馬修式的達西,英格蘭的美麗風情,更有凱拉?奈特利對女主角伊麗莎白相當出彩的優雅詮釋。我喜歡凱拉,似乎是從她那無以倫比的高貴氣質開始的,凱拉也幾乎會在每一部戲裏總能帶給我們一種全新的驚喜。

事實上讀原著的時候,我們顯然都讀到,伊麗莎白並不是班納特太太最美的女兒,最美的女兒乃是大姐珍妮,珍妮的美貌在原著中曾有這樣的描寫,“珍妮那麼吃香,珍妮直是無法形容。什麼人都說她長得好;彬格萊先生認爲她很美,跟她跳了兩場舞!你光想想這一點看吧,親愛的;他確實跟她跳了兩場!全場那麼多女賓,就只有她一個人蒙受了他兩次邀請。”如果用花來比喻兩個姑娘的美麗,那麼,無疑珍妮必是那貞雅嫺靜的百合花,唯伊麗莎白冰雪聰穎的動態之美方可稱之爲英倫最嬌豔芬芳的紅玫瑰。

每一個讀者捧讀原著的時候,想必似乎都曾經在心中勾畫過自己心中的伊麗莎白,勾畫過這朵盛久不衰的英倫玫瑰的樣子。無疑想當然的,她必須是豔麗的,並且高貴的,靈動的,光彩照人,否則她又如何能夠令達西這樣一個出自良好家庭有着高貴教養與身份的男人如此衷情?而零五這版電影,想來導演選中凱拉奈特利,無疑慧眼獨具,凱拉做到了我心中的那樣一朵令人眼前一亮的芬芳影姿。我個人最喜歡凱拉奈特利身上那種彷彿有些攝人心魄的與身俱來的古典氣質,高挑的身段,長裙曳地,明眸浩齒,無可挑剔吹彈即破的柔嫩肌膚,優雅曼妙的舞姿,大理石般嬌嫩白晰的面容,還有白天鵝般修長曼妙的頸脖線條,舞動起來,宛如游龍,深情起來,搖曳生姿。這樣一個美得無可方物的女子,她的入戲又豈止是生搬硬套的那樣一種枯燥乏味的機械演繹呢。

電影事實上很早就結束了,可是一直還靜靜的坐在電視前,細細的回味着每一個令人追憶的細碎情節。非常喜歡劇中的一些經典的臺詞,美麗高貴的男女主角,細膩而又深情的情感表白,喜歡劇中的英倫美麗如酥的鄉村雨季,綠庭翠苑,芳草萋萋,喜歡劇裏那樣一片黃昏,斜陽象極了古老無聲的詩句,喜歡西部那片岩石,蒼莽的荒巖,奔跑的鹿羣,波瀾壯闊的遠山,還有女主角內心深處那份悽迷憂傷的情感糾集,一切抒緩悽迷宛如緩緩流淌過心坎上的那條翠綠純淨清澈見底的小溪。那些無處不在的詩情畫意點綴着世間最最羅曼蒂克的愛與分離。

電影《雨中的樹》觀後感 篇四

讀完《雨中的樹》讓我想起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他們都是大公無私、默默無聞地爲他人奉獻,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在他們的眼裏只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業,即使很平凡的崗位,也能將它演繹的栩栩如生。

我覺得其中有幾個細節很讓我感動,這是縱橫官場所應該有的,第一就是他在抗洪救災的過程中說過幾句話:“你敢給我死一個人,你不用活我也不用活了,繼續找。”每一句都鏗鏘有力,過去有些統治者是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漏掉一個,而他這是寧可犧牲自己,也不願死傷一名羣衆,這纔是一個好黨員,一個好領導,人民一個的好公僕,在那樣的危急時刻,作爲領導還能以身作則,奔赴在抗洪救災的第一線組織羣衆救援,在當今社會真是不多見了。

第二就是,在他自己的家庭裏,親妹妹想讓他幫忙轉證,可是作爲一個真正的公平公正的領導,他想包公一樣大公無私,把家人和人民一視同仁,不給即使是最親的親人走後門的機會,父親爲他能有這麼一份工作而驕傲,同時,作爲一名父親也不希望自己的好兒子去幹那樣不公正的事,而他在這一點上真的高於當今社會的很多人,我知道的,現在社會上很多官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到名和利,聽到有人說富二代遠比官二代好,因爲富二代也得靠自己努力纔可以保存財富,而官二代可以不怎麼努力就可以謀個一官半職的,根本沒有可比性,像李林森這樣的大公無私的人真的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第三就是,他關注細節,並且不放過每個細節,一個退休的老幹部,住的是破舊不堪,下雨滴水的房子,別人都不管了,他還管,即使老爺爺已經80多歲了,走向生命的夕陽了,他還說:“新房一件好就讓老人搬進去住溫暖的房子。”雖然他人心軟,但還是熱的,總比心是冷的,硬邦邦的好吧。這句話說到人心裏去了,身體是溫暖的,心是溫暖的,那便愛滿人間。

他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工作者,爲了事業,爲了他人,疏遠了家人,放棄了自己,他死的那一秒,確實讓我們潸然淚下,站在一個家庭的角度,那是不負責任的離開,將痛苦留給愛自己的人,可是人總得留下點什麼,要麼爲事業奮鬥,要麼爲家人奉獻,總之,只要自己一生無悔,那便此生無憾。幫助了那麼多的人,被那麼多人記住,也算是家庭的幸福,至少有很多人可以一起回憶那美好時光。

傲慢與偏見觀後感 篇五

弱小和無知從來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纔是。——劉慈欣《三體》

迫於被隔離無聊,買了大表哥2準備好好玩一玩,結果玩起來驚歎於對那個時代細緻的描寫和刻畫,突然對南北戰爭後的美國西部世界很感興趣,就很想看看那個時代的書。

原本打算看《湯姆叔叔的小屋》,但是印象中這是一部悲慘的小說,於是百度一下南北戰爭時期的名著。

首先跳出來的就是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鼎鼎大名如雷貫耳,毫不猶豫地開始看了起來,傲慢使我並沒有認真地去了解故事背景,直到讀了書一段時間後才發現這是在英國發生的故事,奧斯汀也早在南北戰爭開始之前幾十年就死了。

但一件事情既已開始,便沒有中途停下的道理,就這樣幾天把它看完了。

看完只覺得封建社會女性地位的低下,她們一輩子最大的夢想不過是嫁一個門第高貴、家財萬貫的丈夫,而其自身價值則毫無體現,或者說僅僅體現在做一位好妻子罷了。

請不要懷疑我用封建社會來描述那個時代,儘管英國率先開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資本主義有所萌芽,但封建地主式的生產方式並沒有大規模改變,女性仍舊只能在家裏做做針線活,絕大多數時候仍舊只是男人的附庸罷了。

而遠在萬里之外的中國,則徹徹底底還在封建社會,乾隆剛剛賓天,《紅樓夢》問世也不過數年,女孩子的不幸在東西方並無不同,大觀園中的歡聲笑語,不過是家破人亡中公府千金作下流的開端罷了。

在《傲慢與偏見》中,母親一味地希望女兒們都能攀上高枝,全然不顧對方的人品道德如何,家教涵養如何,有錢有地位是第一要素。

爲此不停地將女兒們往當時社會中比自己家有地位的人面前推,而實際上這也絲毫並不是爲了女兒們的幸福着想,只不過是爲了自己能夠在丈夫去世之後能夠有一個好的養老之處罷了。

這與《紅樓夢》中,賈府賣掉迎春探春有何區別,自己的親生骨肉,根本不被當作是“人”一樣看待,只是一件可以被交易的商品罷了。

雖說作者並無此意,但管中窺豹可見一斑,當時的社會竟把這樣的事情當做理所當然,生了女兒非但不能讓自己家裏蓬蓽生輝,反而還會有個外人要來繼承自己的家產,那不如找一個有錢有權的外人,這樣自己還能過得好一些。

於是我翻開這本書,書裏面沒有朝代,歪歪斜斜,有的只有“吃人”這兩個字。

200年前,喬治王時代的英國女性,大清的女性,生來的命運只有一個,嫁人,嫁一個能給自己家庭帶來好處的人。

200年過去了,如今的女性和男性都有了許多追求自我的機會和權利,權利哪裏來的?是黃老爺們的恩賜嗎?

這中間是流過血掉過皮的,沒有鬥爭誰會願意將自己手中的權利拱手相讓?

“槍在手,跟我走”固然很熱血,但是如果說只知道“誰贏幫誰”的話,那自己就永遠贏不了。

之前看《大明王朝1566》的時候,就覺得,不要靠海瑞,也不要靠嘉靖,那些所謂欺上瞞下、中飽私囊的事情,從上到下都知道,知道又如何,海瑞這個青天大老爺能做主嗎?

與人鬥其樂無窮,唯有自己去鬥爭,自己去爭取,纔會有“婦女能頂半邊天”的盛況。

權利是鬥爭出來的。

傲慢與偏見觀後感 篇六

18世紀英國平民區,白太太膝下五位女兒婚期遙遙無望,令她焦躁不已。一日,年青富家子賓利先生搬進城內的消息傳來,白太太興奮不已,決定要安排其中一個女兒奪得富男歸。一次舞會上,賓利先生果然看中了白家最漂亮的大小姐珍,可惜賓利的老友達西先生卻天性傲慢,直言難與平民交往,更不屑與白家的莉莎共舞。誰知他這番話被莉莎聽見,兩人自此水火不融,針鋒相對。

一日,賓利先生突然消失,令珍傷心欲絕。莉莎因此怪責達西從中拆散姐姐及賓利,令兩人成見日深。直至妹妹麗蒂亞的感情出現危機,莉莎才終於明白達西的真正心意……

該版的演員遴選值得讚賞,與《傲慢與偏見》最初版本書中的插圖畫非常接近,幾乎是完全按照插畫進行挑選的。尤其是達西、柯林斯、班內特太太、卡苔琳夫人、德包兒小姐(美麗、文雅但病態)的形象;班家姐妹也不錯,夏綠蒂溫柔理性,達到幾乎說得上美麗的地步。卡苔琳夫人和達西這對姨甥在表情嚴厲的時候還真的很象。

該版中的伊麗莎白是最溫柔嫺淑的(她恨達西時,說的最尖刻的話是:“希望達西先生能娶德包爾小姐,這樣卡苔琳夫人就能作他的丈母孃了!”),風趣幽默,含蓄內斂,但是外柔內剛,在溫柔中又隱含了自尊和敏銳,思想深刻,經常進行自我反省;伊麗莎白第一次拒絕達西求婚、看了達西信後,有一段深刻的思考,看清了自己的愛慕虛榮,達到了“頓悟”,人物心靈得到昇華,從那以後對達西的感情轉變比較自然。

達西演出了傲慢、不近人情的特點,也演出了對伊麗莎白的關注,這種關注的確較令人費解,猜不透原因,不過試想,如果他稍稍表示出了好感,在《傲慢與偏見》描寫的這羣人精中,馬上會被衆人發現並且議論。

該版較好體現了班家5姐妹之間的姐妹之情,相比之下95版中伊麗莎白只愛姐姐一人,對其他姐妹比較尖刻。簡雖然不是美若天仙,但是風度特別優雅美好,尤其是初次見面時與賓利先生之間的一見鍾情,發乎情、止乎禮,刻畫地細緻入微。柯林斯的扮演非常到位,可笑之人,但是對伊麗莎白不記恨,還算一個紳士,夏綠蒂和柯林斯之間也有夫唱婦隨,儘管是出於無奈。賓利小姐嬌小玲瓏,優美雅緻,在不經意間顯露尖刻勢利,對達西先生一往情深,有時又相互嘲諷,倆人之間是有朋友感情的,如果不是伊麗莎白橫插一槓,說不定後來會咋樣。卡苔琳夫人是一個美麗但是非常厲害、令人生畏的貴婦人角色,因此伊麗莎白在與之抗爭中表現出來的不卑不亢更顯可貴,而95版中卻是一個沒啥大用的老太太,和伊麗莎白一陣脣槍舌劍之後馬上敗下陣來,沒有鮮明反襯出伊麗莎白的有禮有節、不畏權勢。

版本另一個特點是配樂非常清新簡潔,尤其是片頭、片尾曲,洋溢着寧靜、優美、質樸、悠揚的英國鄉村氣息,現在我還經常欣賞。

這一版的缺點主要包括:

1、室內場景比較狹窄,尤其是跳舞的時候,更顯擁擠。

2、電視劇改編功力不夠,內心獨白太多,有些對白甚至是照讀原著人物心理活動。達西的那封信也是完全照讀,拖沓而單調。小說與電視劇畢竟是不同的載體。這是此劇最大缺陷。

3、達西的扮演比較僵硬,不夠自然,過於木訥,傲慢嚴肅有餘而深情不足,轉變不夠令人信服。這個缺陷也比較致命。

4、這是全體人物最文雅的一版,只有文雅、更文雅、更更文雅之別,連輕佻的麗娣雅也比後來幾個版本文雅美麗,如果達西、賓利一家對這個班內特家都不滿的話,只能說當時的上流社會實在是太挑剔了。

5、伊麗莎白有時候很美麗,但是五官稍嫌粗糙,某些角度不太經看,尤其是哭泣的時候。不過在我心目中她還是所有版本中最貼近伊麗莎白的形象的。達西也是如此,英俊,但是還是有缺陷(嘴脣稍薄,鼻子稍短)隨角度不同你會感覺到尚未英俊到想象中程度。

傲慢與偏見觀後感 篇七

最打動我的細節:

1、老父親對女兒的愛和理解。

2、伊麗莎白敢愛敢恨的性格。

3、爲朋友加油鼓勁且超有紳士風度,不害怕誤會的男神達西。

對生活的啓發

1、紳士風度是一個男人畢生的修養。

2、追求自己內心所想,敢於走自己的路,喜歡自己喜歡的人,但不強求,拒絕自己不喜歡的人,但保留足夠面子。

3、要做一個懂得孩子心思的父親。

4、真心爲自己朋友(或親人)的幸福而開心,爲他們的苦難而流淚,就像大姐二姐的情感。

5、老頭和老太的生活,相互依靠,自給自足,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