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第一書記觀後感(多篇)

觀後感9.34K

第一書記觀後感(多篇)

書記觀後感 篇一

不知爲何,“淚水”一詞已悄然離我遠去。習慣被別人稱爲“女漢子”的我,不是所謂的冷血動物,也不是所謂的鐵石心腸。人總有自己的情緒,即便是再冷血的動物,再鐵的心腸,也會流淚,也會有不爲人知的`一面。

我並不是不會流淚,只是每次都被自己逼迫,不得已又將淚水積壓在眼眶,埋葬心裏,只是不想再他人面前,滴落下那所謂懦弱的淚水;並不是不會心動,只是每次都將它隱藏的很好,將它深深淹沒在心底,只是不想在他人面前,表現出自己軟弱無能的一面。

每一次的淚水溼透眼眶,每一次的心被莫名牽動,自己總是很理智的將那份情愫,那滴淚水,壓在心底,假裝從未發生過。

可當這一刻,理智再無法壓制住心中衆多情感時,那些曾經被理智積壓在內心的淚水,心動,如同洪水般涌出,化成一滴滴酸澀的淚珠,顆顆掉落在地上,顆顆滴進我心裏……

眼淚裏夾雜着太多太多情緒,猶如山洪暴發,傾瀉而下,不能停止。

淚終究是流了,心終究是動了,那些積壓在心底的情緒終究是散了……

書記觀後感 篇二

25日午時,站組織部分黨員幹部觀看了影片《第一書記》。該影片的原型是小崗村第一任黨支部書記沈浩,沈浩是安徽省財政廳幹部,2004年2月被選派到鳳陽縣小崗村任黨委第一書記、村委會主任。2009年11月6日,因積勞成疾突發心臟病不幸倒在工作崗位上,年僅46歲。6年間,他工作出色、羣衆信服,小崗村羣衆兩度在他三年任期屆滿時羣衆摁手印將他留任。透過看《第一書記》影片和事蹟瞭解,沈浩書記的的公僕行爲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裏,主要表現爲“三顆心”。

一是爲人,他有一顆平衡之心。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內心世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平衡心理。某人賺了錢,某人升了官,某人買了車,某人蓋了別墅等等,我本來比他們強、比他們工作早、資歷比他們老,可我此刻卻不如他們風光體面!比較產生了心理不平衡,而這種心理不平衡又驅使着人們去追求一種新的平衡。從影片中看,沈書記的同學當已升爲副廳長,而自我在機關年度考覈中只能得到一個“一般”,可是他卻能以一顆“平衡心”“沉下去”,從條件優越的省城到條件極其艱苦的小崗村,一干就是6年,本來甚至於能夠更多,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正如財政廳的一位同事所說:“讓一個省直機關幹部下到農村最基層,不好說像沈浩這樣爲地方爲百姓幹了這麼多事,就是能在村裏住上三年他就是了不起了。”

二是爲官,他有一顆職責之心。沈浩書記能夠一如既往地憑着對自我人生選取的崇高職責感用心做事,用心地去踐行自我的承諾。

2004年2月,沈浩到小崗村一個多月,就把全村108戶跑了兩遍,摸清了小崗的家底。解決了影響小崗村經濟和諧發展的兩件事。一件是修路,修路的3個多月,他天天泡在工地上,路修好一算賬,整整省了20萬元,全村勞動力每人掙了1000多元工錢。另一件大事是保護村羣衆財產,使20多間屬於村羣衆的房屋回到了羣衆懷抱。

之後,辦起了優質養殖示範區,引進了種植雙孢菇的創業大學生,小崗鋼構廠等企業也開始生產了,村民們的農家樂旅遊服務啓動了,並首創安徽省由一個村發往省城班車的先例,讓26戶住房比較困難的農民住進了160平方米的兩層樓房等等。2006年秋天,村民們以一封按了98個紅手印的烘托了胡錦濤同志的一句話:“羣衆擁護你,這是對你最大的褒獎!”

三是爲親,他有一顆仁愛之心。對母親,因不能照顧住在一齊的老孃,不得不託付給老家的四哥,並以磕頭方式作出了“老孃,請您到我哥那過一段時刻,等我任職期滿再去接您”的承諾。在小崗期間,還抽空回趟老家住一宿,爲老孃梳頭,給老孃洗腳,睡在老孃牀邊的沙發上,陪她嘮嗑以表孝敬之心;對女兒,在他到小崗的第三年,因無暇顧及,把女兒從省城送回到老家生活條件艱苦的一所中學讀書,在那裏十幾個人住一個大通鋪,女兒默默承受了,但她最不能承受的是,一年見不了幾次父親。2009年女兒15歲生日,沈浩放下手上所有事趕到學校還是晚了。女兒悲哀坐在學校操場上不說話,沈浩心裏疼,爲孩子表演了翻跟頭,哄女兒高興以表父愛之心。沒有這種舍小家顧大家的胸懷,沈浩是不可能在崗呆上一屆又一屆,6年春秋,他割捨了對老母和妻女的愛,卻把一腔的愛都給了小崗的父老鄉親。

沈浩初到小崗,也遭到過村民們的質疑:“是不是來小崗來鍍金的”,事實證明他是來紮根基層,來爲民辦實事的,但願這樣的掛職幹部多一點,得到的關心、關懷更多一點,用沈浩事蹟照亮咱們爲人民服務之路。

《第一書記》觀後感 篇三

我懷着無比激動的情緒觀看了影片《第一書記》,片中講述了安徽省財政廳幹部沈浩被選派到鳳陽縣小崗村任第一書記、村委會主任,在任職期間,他工作出色、羣衆信服,小崗村羣衆兩度在他三年任期屆滿時羣衆摁手印將他留任的感人事蹟。

可能由於我自幼生長在農村,當影片片頭音樂響起時,一張張純真質樸的臉、一條條泥濘的小路、一羣羣牛羊、一片片油菜花映入我的眼簾,這種感覺早已不是看電影,而是身臨其境,與沈浩一齊進入了小崗村。

有一幕讓我很感動,沈浩剛到小崗村時就能清楚地瞭解村民的狀況,說出他們的名字和家庭狀況,可見這是一個多麼仔細認真的人,他提前做的工作又有多少。之後沈浩開始挨家挨戶走訪,摸清各家的具體困難以及村裏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他透過收回村裏羣衆財產、幫忙貧困戶、爲小崗村修路、修大包乾紀念館、爲招商引資動員村民遷墳等一系列事蹟贏得村民的信任、支持和愛戴。

吃年夜飯的那一幕我此生都不會忘記,村民們輪流用手機給沈浩的妻子和女兒拜年,我想此刻沈浩的妻子必須爲擁有這樣一位丈夫而感到驕傲,女兒也爲擁有這樣一位爸爸而自豪,而影院中的我更是幾度落淚。

"沈浩在日記中寫道:我用我最黃金的歲月爲小崗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這天發生的一切,讓我感到交困難耐,但我仍願擔當!也許我的舉動,能換來小崗村真正的發展和繁榮,我無怨無悔!"看完這句話後我潸然淚下,爲一位共產黨員的奉獻精神、犧牲精神所感動,這種精神值得我用一生學習。

書記觀後感 篇四

沈浩,這個名字我在縣委黨校培訓的時候聽說的,並且在縣委組織部組織下我們到了小崗村進行參觀學習,對沈浩同志的事蹟瞭解頗深。今天在鄉組織委員唐詠梅的帶領下,我們大學生村官、掛職書記及各村書記一起到長豐一中觀看了影片——第一書記。

當片頭的音樂響起,鳳陽縣的古城牆在屏幕中出現時,那所有觀影的人們都安靜了。沈浩故居、房東家的廚房、小崗村的牌坊、大包乾紀念館、紅手印這些符號,很快勾引了回憶。而修路、建房、遷墳等等情節,也是熟悉的故事。

與以往的宣傳資料不同的是,電影真實客觀的記錄了沈浩在小崗村的工作與生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基層工作者的形象。從電影的序幕一拉開,我已覺不出自己是在電影院看電影,就好似走進鳳陽小崗,和沈浩的心一同起伏,和小崗村幹部百姓的喜怒衰樂一同起伏。

影片《第一書記》的原型是小崗村第一任黨支部書記沈浩,沈浩是安徽省財政廳幹部,2004年2月被選派到鳳陽縣小崗村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2009年11月6日,沈浩同志因積勞成疾突發心臟病不幸倒在工作崗位上,年僅46歲。6年間,他工作出色、羣衆信服,小崗村羣衆兩度在他三年任期屆滿時集體摁手印將他留任。看電影的過程中,我總是被沈書記簡單而不平凡的一生所深深的打動。

作爲一名大學生村官,通過看《第一書記》,我深深的明白,要當一個人民羣衆信服的好乾部,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用心做事,沈浩書記對自己人生選擇的崇高責任感和專注於目標心無旁騖的定力,使他能夠用心地去踐行自己的承諾。用心去做事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需要很強的定力。用心做事先要用心選擇,人生的道路本來就不平坦,自古人生多歧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選擇本來就很難,選擇後能夠堅定地走下去就更難。能夠用心地去把自己的選擇做到極致、做到一流就更難。沈浩在省財政廳機關工作了十八年,在面臨放棄城市優越的生活條件,下鄉到堅苦的農村工作這一選擇時,他也有過思想鬥爭,但當他看到“世界給中國一個機會;中國給世界一個驚喜”的廣告牌和“紅手印”時,他堅定了自己的選擇。對沈浩而言“小崗給沈浩一個機會,沈浩給小崗一個驚喜”就是他的選擇。決定去小崗村任職後,他用高度的責任感承擔起了自己的選擇。

二是要敢爲人先精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永不停滯、永不僵化,敢闖敢試、勇於擔當。要堅定不移地解放思想,積極研究新情況,敢於解決新問題,努力在解放思想中把握髮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在更新觀念中理清發展思路、激活發展動力。把發展所需與羣衆所求緊密聯繫在一起,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三是要學習沈浩舍小家顧大家的胸懷。沒有博愛的情懷,就不可能在小崗呆上一屆,又一屆。他割捨了老母和妻女的愛,他割捨了他升職的臺階,他割捨了安逸的生活,他最後將自己定格在小崗村了。

沈浩同志值得我們學習的有很多很多,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不斷地去感悟,去學習,我堅信,沈浩同志的事蹟可以照亮我們不斷爲人民服務之路。從目前來說,對於我們大學生村官而言,學習沈浩同志,就是要用沈浩的精神,去做好我們的農村事業,用我們的熱心工作爲新農村建設服務,爲老百姓多做事,多做好事,多做實事。我們的崗位雖小,並不能像沈浩同志那樣實實在在地爲老百姓修路建廠,但責任重大,因此,看完《第一書記》之後,我更加立志做一名優秀的大學生村官。

《第一書記》觀後感 篇五

8月,公司組織全體員工觀看了根據原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委書記沈浩的真實事蹟改編而成的電影《第一書記》。在觀看《第一書記》前,我已經在各媒體上知道了小崗村和沈浩,而影片更讓我們瞭解了沈浩在小崗村的工作與生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基層工作者的形象。電影真實客觀地講述了原本在省財政廳工作的沈浩,拋下優越的生活條件到小崗村任職,一干就是六年,他爲小崗村鋪路、修橋,幫助貧困戶,招商引資搞改革,讓百廢待興的小崗村重現昔日輝煌後,自己卻因積勞成疾,犧牲在工作一線的感人故事。

在看過電影《第一書記》之後的第二週,因出差機會,我有幸來到了小崗村,參觀了這個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汽車越來越接近小崗村,當眼前出現了一條筆直的馬路時, 導遊告訴我們,這就是沈浩書記爲小崗村修建的馬路,這條路爲小崗村出行帶來了方便,更爲小崗村的發展帶來了機遇,行駛在這條平坦的馬路上,讓我們對沈浩更加充滿了敬意,也感覺離沈浩越來越近了。到達了小崗村,電影中的小崗村和眼前的小崗村重疊在了一起,小崗村的牌坊聳立在村口,它是小崗村的標誌,汽車從牌坊下緩緩開進村裏,我們看到了一個規劃整齊、恬靜的小崗村,這樣的小崗村是沈浩用六年的時間帶領小崗人民共同奮鬥建設出來的。汽車停在了大包乾紀念館,這也是沈浩爲小崗村做的一件好事,紀念館每年接待各地遊客萬餘人次,讓全國各地的遊客瞭解農村改革,瞭解小崗村。紀念館裏的影壁上是30年前小崗村村民在大包乾決心書上按下的紅手印,而30年後,村民再次用紅手印留住了一個受百姓愛戴的基層幹部。

觀看電影和實地參觀後,已深深被沈浩紮根基層、鞠躬盡瘁、真心誠意爲羣衆謀利益的無私奉獻精神所感動,觀看電影感受的是沈浩奮鬥的過程,實地參觀小崗村感受的是沈浩奮鬥的成績。

“立黨爲公、執政爲民”、“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沈浩擔負起“中國改革第一村”重任的堅強信念,他將自己定格在了小崗村,他將共產黨員的精神風貌留在了小崗村,也留在了人們的心裏,他的精神和事蹟觸動着我們,我們向他致敬!同時,我們要把沈浩精神帶到實際工作中去,認真對待我們的工作,保持對工作的執着和追求,從而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