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西南聯大的觀後感(多篇)

觀後感4.57K

西南聯大的觀後感(多篇)

西南聯大的觀後感 篇1

愛國是西南聯大的靈魂,是學者生命力的源泉,是其精髓和核心的所在。

剛毅堅卓是它的校訓,更是抗日戰亂中的突出表現,敢爲天下先是各位聯大學者共有的高貴。西南聯大,國難中誕生,苦難中堅守,是中國教育文化史上永遠的輝煌,它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大學之一。在戰火紛飛的時代,西南聯大培養出很多學術上的巨人,兩彈一星獲得者,國家最高科技獎科學家,更有楊振寧,李政道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在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聯大師生置任何困難困苦於不顧,教師爲國振興而教,學生爲抗日建國而學。“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剛毅堅卓”的聯大精神支撐着他們,在強敵深入,風雨如晦的日子裏激情不減。

無問西東,世間再無西南聯大,那是一個時代獨有的靈魂。

西南聯大的觀後感 篇2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不得不說,看完《西南聯大》這部紀錄片之後,我被它的氛圍感染了。

西山蒼蒼,東海茫茫,文人言語之間,描繪出那令人神往的年代,還有時代文人可敬可嘆的風骨。所謂風骨者,置生死於度外,千金不改其志,萬難不屈。國難當頭,又是“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各地愛國青年離開家鄉,求學歸來。

他們用先進的思想與傑出的才華,挽救水深火熱中的中華民族。他們在大學中傳播西方先進文化,探索知識,衝擊着舊中國的思想、文化、家庭與教育,同時還組織反抗着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戰爭。

日本發起全面侵華戰爭之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爲躲避戰亂,三所一流大學齊聚昆明。“同無妨異,異不害同,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在梅貽琦、蔣夢麟、張伯苓等人的帶領下,三校團結到了最後。在面對外敵入侵的情況之下,我們不再是一盤散沙,在有多少困難,都要克服,最後要把它聯合到底。

正是這些大師,正是這些民族脊樑,把西南聯大辦好,培養了一代代像楊振寧、李政道這樣的,在學術上有相當成就的人才。“但我們若着眼於文化的更可貴的一方面,則八年多的西南聯大,始終都在雍容和睦的氣氛中長成,這非特是我們教育史上的佳話,亦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有光輝的事情”。

這部紀錄片,最終反映了西南聯大爲什麼如此成功,同時也提現了我們作爲大學生的使命。西南聯大與許多優秀的前輩體現出來的艱苦奮鬥、敬業勤學的精神,現在尤其值得我們學習。

所以我認爲現今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學者之謂也,應有學實也。我們應該反省自身,堅定信仰,無畏無懼,忍辱負重,教書育人,著書立說,科研立國,爲中華之崛起而奮力拼搏!

西南聯大的觀後感 篇3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先遷至湖南長沙,1938年又西遷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當年,這三大所大學的優秀教師和莘莘學子用可歌可泣的愛國奮鬥事蹟感動了我們很久很久?曾經在戰火硝煙中,他們書寫了一個個艱苦奮鬥的故事;曾經在山河破爛下,他們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

他們是一羣代表了國家最出色的學術水平和最優秀的人格魅力的大師級人物——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他們都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最高境界。爲此,我敬仰他們——那些樂觀進取的學生汪曾琪說過,聯大很大部分學生都是呆在茶館裏看書自習,他們在那裏“養其浩然之氣”,能夠保持綠意蔥蘢的幽默感,用來對付惡濁和窮困。聯大的校舍出奇的簡陋,條件艱苦得驚人。教室是土牆,屋頂僅蓋一層鐵皮。下雨的時候,雨點打在鐵皮頂上,叮叮噹噹地響,教授講課要提高嗓門,大聲喊叫才能壓得過雨聲和風聲。一次,經濟系教授陳岱孫上課,因下雨,學生根本聽不到教師講課。無奈,陳教授便在黑板上寫了“下課賞雨”。然而正是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學校培養出了鄧嫁先、楊振寧、朱光亞等享譽世界的名人。從西南聯大的勉詞“西山滄滄,滇水茫茫,這已不是渤海太行,這已不是衡嶽瀟湘。

同學們,莫忘記失掉的'家鄉,莫辜負偉大的時代,莫耽誤寶貴的辰光。趕緊學習,趕緊準備,抗戰、建國,都要我們擔當!同學們,要利用寶貴的時光,要創造偉大的時代,要恢復失掉的家鄉”中,我已深刻感受到當年學子們剛毅堅卓、報效祖國的高尚品格。相比之下,我們現在大學的條件比那時候好多了,然而我們不僅沒有像他們那樣刻苦學習,而且時常爲生活鎖碎和小困難煩惱。正如美國總統尼克松所說,“青年人不要總是想着社會能爲你提供些什麼,要想想自己能爲社會做些什麼貢獻。”看完西南聯大啓示錄之後,我也想說:“我們不要總是想着學校能爲我們提供些什麼,要反思我們能爲咱們可愛的校園——廣技師做些什麼。”

希望我們在踏進這所大學時,以能進來這所學校感到自豪,將來離開這所大學時,能讓學校以我們爲豪。

西南聯大的觀後感 篇4

自由的學術風氣,嚴謹的教學態度,衆多世界頂尖的學術泰斗,以及一羣認真求學的學生,一同構成了那絢爛明媚的八年。這是最震撼,也最令我淚目的地方。

山河破碎、烽火硝煙的年代,這羣讀書人不畏槍林彈雨,不懼條件艱苦,憑着一身風骨,守護國家文脈。是他們,書寫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擔當着民族脊樑,西南聯大是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峯!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一個大學之所以爲大學,在於有沒有好教授),它是一個傳說,更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奇蹟。縱然歲月匆匆,歷史不斷在時光中揭開了一頁又一頁,它也會一直爲無數人所深深銘記,持續綻放着璀璨光芒。

心神往之的一段歷史,務實又浪漫,艱苦而又活潑,大師星布,浩篇充棟,可是聯想到他們在浩劫中四散,命運不一,心裏不免震撼,再聯想如今大學的氛圍和狀態,我們應該自省和反思,在最和平的年代,卻浪費了最好的資源。

西南聯大的觀後感 篇5

觀看了《西南聯大》歷史紀錄片之後讓我感觸良多,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挺慚愧的,我們現在的條件多好啊。可是還在抱怨學校這樣差那樣差,甚至以這些藉口來逃避我們應該學的很多專業知識,我們是幸運的,我們處在和平年代,可以放心的在學校裏汲取豐富多樣的知識,卻不懂得珍惜,還經常想盡各種辦法來逃課“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要知道,當時聯大的學生正處在水深火熱的戰爭年代,依然是那麼的渴望學習,甚至連生活都令人堪憂,但還是不能阻擋他們學習的決心。

他們在校舍被摧毀後沒有就此放棄學習,而是抓住了每一個學習機會。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依舊堅持學習,真的讓人十分震撼!古有勾踐臥薪嚐膽、蘇秦頭懸梁錐刺股等故事都是發人深省的,至近代的聯大學生同樣在艱苦的時代,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抱負。他們肩負着歷史的使命,忍辱負重,敢於與惡勢力鬥爭到底。聯大師資雄厚,儘管當時的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但他們依然堅守“剛毅堅卓”的校訓,培養了不少人才,當時的就有朱自清、梅貽琦,聞一多、馮友蘭等著名教授。聯大也因爲有這些學富五車、愛國學士的存在,聯大也因此蓬蓽生輝,聯大的莘莘學子也在他們的教導下學到了很多知識,有所成就,例如:鄒承魯、楊振宇、華羅庚等人才均出於此。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便是學校環境。當時聯大的辦學理念是“適應社會,培養通才,追求真理,學術自由,民主辦學,教授治校;匯聚名師,培養精英”,正確的辦學理念是西南聯大辦學成功的必要條件,寬鬆的學習環境和嚴峻的教學要求也是西南聯大辦學的一大特點,西南聯大實行學分制、彈性學制以及淘汰制,重視基礎,強調課程要以基礎爲重心,這使得學校立德氣氛十分濃厚。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下,西南聯大培養了大批人才。

西南聯大的觀後感 篇6

剛毅堅卓是西南聯大的精神。“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西南聯大人才輩出,例如朱自清先生,楊振寧教授等等,他們都生活簡樸,住着簡陋的樓房,吃着簡單的食物,雖然物質生活清貧困苦,但是他們學識淵博,飽含對國家的熱忱之情,爲國家貢獻自己的努力。

國家動盪不安,北大,清華,南開三所大學紛紛與日寇做着各種鬥爭,因而遭到報復,學校被炸,學生被抓,教授入獄。儘管日本人殘酷無情,但作爲中國人,上至校長,下至學生,每個學校沒有一個人屈服。在戰亂紛飛的年代,懷揣着甘爲天下先的遠大抱負,努力學習,奮發圖強,絲毫不懼侵略者的殺戮,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剛毅堅卓的西南聯大人!

西南聯大的觀後感 篇7

近年來以傳統文化、科技創新掀起了一番熱潮,也因業務上的需要,寒假時間也特地觀看了《西南聯大》、《假如國寶會說話》、《書迷》、《創新中國》四部紀錄片。換做平時,我對這些枯燥無味的紀錄片是不感興趣的,因爲我此刻正在愜意的享受着安逸的生活,無需憂慮,可仔細看看中國一路走來的艱苦歷程,才能真切感受這種安逸的珍貴。

看完,我覺得我們是幸運的,我們有強大祖國的庇護,有穩定的生活和工作。而當時的老師和學生爲了中國的教育甚至中國的前途和命運不畏艱難,從北平、天津等地先後前往雲南,爲的就是保存號文化的種子,國家的明天。西南聯大之所以會出現,跟日本的侵略有直接關係。她的成立當然也離不開那些爲了中國教育事業而做出巨大貢獻的聯大教授。梅貽琦、蔣夢麟、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等等。這些都是中國近代教育的肱骨,也培養了鄧稼先、楊振寧等等一大批著名科學家和新中國的棟樑。

有時候我們總是說,設施條件不好,影響教和學。西南聯大當年卻是以幾間茅草屋、幾支粉筆在日軍狂轟濫炸之中培養出無數國之棟樑。故,物質不是主要的,主要在於教育的理念是否先進,教育的信念是否堅定。如果你把教書當做一份工作,那你在乎的就是工作條件和薪水;如果你把教書當做一種職業,你就會在乎你的工作成就,如果你把教書當做一種情懷,你便會用這種情懷去教育每一個孩子。我想《西南聯大》中的教師便是那個有情懷的老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