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觀看復興之路觀後感【精彩多篇】

觀後感8.54K

觀看復興之路觀後感【精彩多篇】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一

觀看了紀錄片《復興之路》,讓我瞭解到了許多關於我國的發展歷程和黨的艱辛歷史。

這部紀錄片回望了160多年中國的歷史,中國人民從飽受欺凌、貧窮落後,到奮起戰爭,艱辛爭取自由,找到了一條中華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這一鉅變,使我感受到: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今天這個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中國。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期間,西方資本主義對外侵略擴張,而中國清王朝閉關自守,中國與西方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家正資產階段革命的作用下不穩前進,中國卻在唐朝統治者的腐敗無能統治下趨向衰落,人民生活困苦,壓迫嚴重。

一時間,中國的前途與出路令人擔憂。一個有生命力的民族,一個強大的國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在中華文明幾千年的變化中,有過無數的輝煌,也曾經多次經受過各種天災人禍的考驗。但是,無論經受怎樣難以想象的磨難,偉大的中華民族總是從逆境中奮起,百折不撓,闖過重重難關,走上了新的道路。

在這部紀錄片中,我激動地看到,中國走過一段漫長而艱難的道路,難道有一個國家遭受過中國這樣的恥辱嗎?看到現在繁榮富強的新中國,我們應該學會爲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自豪。

中國能夠在國際上保持高速的經濟和社會的穩定,並在國際上有一定得地位是經過許多仁人志士的努力,我們要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還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建設祖國。希望明天的祖國會更美好!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二

《復興之路》給人的第一感受就是細緻、深沉、雄渾、大氣。

首先,《復興之路》以夾敘夾議的敘述手法,簡練、直白、概括性強並帶有詩意的旁白娓娓道來,再加以中外學者觀點鮮明的點評,讓觀者很容易理解並引起共鳴。

同時,《復興之路》富有衝擊力的畫面,實地拍攝+電腦特效+影視劇畫面節選,不僅真實地還原了一個多世紀前的世界面貌,很好地用視聽效果配合瞭解說詞,而且讓觀衆大開眼界、增長知識。

此外,《復興之路》還有別於以往政論片論點有餘而論據不足的缺陷,而是積攢了大量有說服力的實例,並非常注意突出細節。比如,第一集《千年局變》一開篇,先是從福建馬尾造船廠建廠140年講起,很自然地帶出:改變中國命運的第一、二次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都是“從海上而來的危機”。

《復興之路》不僅關注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發展的軌跡與最後的影響,還着大量筆墨在歷史人物的命運之上。林則徐、魏源、康有爲、孫中山……一個個在中國歷史上振聾發聵的名字,正是他們的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交織,才串起了中華民族的整部歷史。

《復興之路》提出了一個主題,那就是“復興”。圍繞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艱辛之路,該片不斷地提問、求證、論述直至最後得出結論,從中可以看出該片製作者嚴謹的態度和由衷的責任,這正是電視精品誕生的根本所在。

觀看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三

近日,按照市煤炭局機關黨委通知,我觀看了《築夢中國—— 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專題教育片,該片共分爲“風雨如磐、中流擊水、正道滄桑、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發展新境、圓夢有時”7集,用細膩而真實的鏡頭,將大家帶回歷史的長空,再現了自鴉片戰爭後中國人民的奮鬥歷程,以及共產黨人帶領人民建立新中國的革命史;同時,以紀實、靈活的視角,解讀在新時代、新背景下各地方、各行業、各領域在推進現代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進程中所展現出來的新思路、新亮點、新方法,主題鮮明突出,內容豐富精煉,故事生動感人,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生動闡釋了中國夢的深刻內涵,具有很強的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和教育意義。

其中第3集——“正道滄桑”,介紹了1950年至1976 年新中國建設的歷史,本片中介紹了抗美援朝的勝利,成渝鐵路、鞍山鋼鐵廠的建成,土地改革的完成等歷史事件。至1952年底,僅僅用了三年,工農業生產就超過了歷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國民經濟恢復的工作。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全面展開。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中國全面建立。雖然歷經了“大躍進”的曲折和““””的十年**,使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遭受嚴重挫折。但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1月30日我國第一代遠程地地戰略導彈東風-4試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又成功地把“東方紅”人造地球衛星送上了太空。“兩彈一星”極大地增強了我國的國際地位,鼓舞了我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一個更爲顯著的變化是在外交領域,在不斷加深與亞、非、拉國家友誼的同時,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新中國一步步打開西方世界的封鎖,爲國家發展開拓了新的空間。以毛澤東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做出了一系列理論創造,提出了一系列獨創性的理論觀點。此時的中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織着建設新國家的巨大熱情,匯聚成一股無窮的力量。以毛澤東爲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爲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爲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通過觀看紀錄片,自己更加了解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中國共產黨如何披荊斬棘、力挽狂瀾,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勝利,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看後讓人倍感振奮,增強了自己身爲一名共產黨員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中國夢的提出,展現了中國人的自信,它不是虛幻的夢想,而是能用腳步丈量的希望。中國夢是要讓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復興路,世紀滄桑強國夢。沒有夢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對美好夢想沒有堅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樣沒有前途。只有自強不息堅定夢想的奮鬥纔會有當今強大的中國。習說過,讓每個人人生出彩之夢,是每個人和祖國一起成長的夢。我們每個人的“中國夢”匯成整個國家的“中國夢”,所以我們要堅定夢想,自強不息地去奮鬥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國夢。

我們要牢記歷史,珍惜現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爲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名城、生態淄博的目標而不懈努力。

觀看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四

“爲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爲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民族復興之歷程。”《復興之路》圍繞千年鉅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1900年,甲午戰爭失敗5年後,列強再次侵入北京,這一次是8個國家的鐵蹄,整個中國彷彿都被撕裂了。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11國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從1840年鴉片戰爭至此,清政府的戰爭賠款總額高達7億2450萬兩白銀,帝國主義列強強迫中國政府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總數達幾百個之多。清王朝已經完全淪爲一個對內不能保護國民尊嚴,對外不能捍衛國家主權的腐朽沒落的政府。20世紀的中國,一個聲音變得越來越響亮,那就是革命。1911年4月27日,黃興率領120餘人在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半年後,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較完全意義的資產階級革命,是中國人民爲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使中國發生歷史性鉅變,中國人民思想也由此獲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徹底的革命,中國仍舊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並沒有完成,在接下來的歲月中,誰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誰能讓中國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將經歷怎樣的艱難曲折,才能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呢?

然而要辨明歷史的正確走向,就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爲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鴉片戰爭後,隨着帝國主義侵略的擴大,民族危機日益加劇,中國出現了千年未有的變局。這時,各種思潮交相激盪,主義之爭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導中國“走孔子之路”;自由主義者、全盤西化派既不滿專制復古,又排斥馬克思主義,寄希望於走歐美資本主義的道路。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封殺馬克思主義,企圖用封建的法西斯主義主宰“中國之命運”。而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開宗明義,首先指出了“中國向何處去”這個關鍵問題。可見,這思想的較量,主義的鬥爭,其實質是不同的歷史走向之爭,是中國發展道路的選擇之爭。

“震撼”“激動”“落淚”……這是衆多觀衆在形容他們對《復興之路》觀後感時所用的話語。“觀衆有感觸,我們的心血就沒有白費。”製作《復興之路》,就是要讓廣大觀衆看到中國在160多年復興之路上一路行來的種種變遷,並讓無數觀衆從這種變遷中感受並觸摸幸福。

觀看復興之路的歷程,使我回顧了中華民族100多年來的強國之夢和不懈探索的偉大曆程。翔實的史料、恢弘的氣勢、深沉的語言、珍貴的歷史圖片,爲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復興之畫卷。100多年來,民族復興成爲中國人民的執著追求。陝北延安,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抗戰的聖地,民族復興的領導者在這裏運籌帷幄。

變革的時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見的腳印:抗擊非典,踐行以人爲本的執政理念,領袖和民衆共赴危難,贏得了人民的愛戴和擁護。突飛猛進的中國經濟,完善社會主義市經濟體制苦幹問題的重要決議,無一不是民族復興的基石,讓我領會到了國富民安的道理,認識到年輕一代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民族復興的重任。也讓我們看到了祖國前進的艱辛歷程,同時也看到了今天中國的強大。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我們要繼承先輩的優良傳統,爲報效祖國做出更多的努。

看完《復興之路》後兩集,我有種說不出的感動和自豪!感動的,是那些爲中國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和犧牲的人;自豪的,是爲自己能夠成爲這個優秀民族的一份子!

經歷了歲月的磨礪和洗滌,中國共產黨領導着廣大人民羣衆,爲實現共產主義這個最終目標而不斷探索着、奮鬥着、發展着、前進着……在這個歷程中,我們一齊哀悼,一齊歡呼,一齊奮鬥,一齊感動……不論遇到什麼,歷史事實都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將會不斷髮展、進步!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五

《復興之路》是一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陣容龐大,反映了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名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全劇以歷史時間爲脈絡,有序曲《我的家園》和《山河祭》、《熱血賦》、《創業圖》、《大潮曲》、《中華頌》五個章節構成。偉大的長征,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以節目表現了出來。可見主創班底以及演出的藝術家和演員爲其付出了多大的辛勞、智慧情感和努力。歷史的歷程用藝術精彩呈現。偉大的中華民族總是能夠從困難中奮起,百折不撓勇攀高峯。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每一步都流着苦澀的淚水,每一腳都能踩出濃豔的鮮血,無數英雄爲了民族的生存發展、國家的興旺發達而拋頭顱灑熱血。復興之路這段時期是中國的近代史、血淚史和屈辱史,它爲我們指明瞭前進的道路,讓中環民族從備受屈辱、奮起抗爭到走向復興的歷史脈絡。我們爲其展現的宏偉美麗的史詩氣質而動容,爲其所體現的巨大而堅韌的民族精神而動情,爲其精湛而富於藝術想象力的舞臺呈現而折服。艾青名句:“爲什麼我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是啊,祖國就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生長在她溫暖的懷抱裏。我們是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我們應該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爲國家的建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復興之路給予了我們啓示:要永遠保持民族的自尊、自豪與自信,每時每刻都要將祖國的利益和民族的尊嚴放於首位。

我相信,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定強勢崛起、繁榮富強。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六

在《復興之路》中,我看到,中國走過了一段漫長而且艱難的道路,人類歷史上在上世紀之初還沒有哪個國家曾經遭受過像中國這樣的屈辱,再看看現在社會的繁榮,中國人應該學會自豪和自信,但是不是自大。

片中解說詞說到,爲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爲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

可以看出一個大國從傷痕一路走來的不容易,這就像我們一個家庭一樣。我小時候父親去世,家裏老屋連樓板都沒,還拉了一筆看似不小的債務。後來大姐工作以後努力掙錢還債,再後來家裏老屋鋪上樓板,家裏用上煤氣竈,買來西湖牌黑白電視。到以後2姐在北京讀完大學,做了白領,以及到我大學畢業以後,家裏造了新房子,在北京買房子。

在中國,在我那個村子裏,很多鄉親都是這樣從貧窮走到小康,從物資的豐富走到精神文明的滿足。一個家的復興之路不就能勾勒出我們偉大國家的強大之路嗎?

“復興之路”就是人民的幸福之路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七

昨天,單位老幹部處組織參觀國家博物館的復興之路展覽。儘管我們這一代對此段歷史幾乎耳熟能詳,但我還是隨着講解員認真看了一遍。記得曾買票去國家大劇院看過演出“復興之路”,當時除了感官震撼和重溫歷史的感慨外,略有不滿足。既然是復興之路,時間跨度又從1840年以前直至現在,那麼無疑是指中華民族之復興之路,其涵蓋內容就不應僅僅是中國共產黨之歷史,應包括國民黨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及其主要人物。但可惜的是,這方面內容太少,過於簡單,幾乎是一帶而過,特別是抗日戰爭階段。

這次去參觀,我也是想看看代表國家水平的展出到底如何,所以認真跟着講解員走了一遍。結果還是有些失望,依然基本上是中國共產黨的復興之路。解說詞方面的瑕疵就不去說了(涉及對歷史事件的評價、考證和如何解釋和用詞),但講歷史而不給國民黨在歷史中的作用以適當的篇幅和公允的評價,多少都是不妥的。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共產黨有八路軍、新四軍二路軍及民兵游擊隊等武裝力量,主要在華北,而國民黨是正面部隊,在全國各個地區展開抗日行動,在與共產黨的部隊交叉地帶雙方也有相互配合作戰。

期間陣亡的高級將領就很多,如張自忠、趙登禹(現在北京還有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道路)、戴安瀾等等,數以十計不止。竟然提得很少!這不僅不尊重歷史,愧對那些陣亡將士,而且當前正值國共醞釀第三次合作,走向兩岸統一之路之時,這樣對待歷史,使海外華人、香港、澳門,特別是臺灣民衆如何感想!已然是21世紀,已然兩岸合作到目前局面,代表國家水平的展覽做這樣的處理實在令人失望!殷切希望國家博物館能站在歷史的高度和前瞻的視角,再次審視這個展覽,重新審視、考證、修改、補充、完善之,求得溫故而知新,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一個經得起考驗的,受全球華人讚賞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