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觀看復興之路的心得觀後感800字【精彩多篇】

觀後感1.26W

觀看復興之路的心得觀後感800字【精彩多篇】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一

歷史文獻紀錄片《築夢中國――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由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電視臺、國家博物館聯合攝製,共7集,每集時長30分鐘,是對黨員、幹部和入黨積極分子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的重點教育片。

從“百年追夢”“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築夢天下”五個方面,很好地回答了什麼是中國夢、爲什麼要實現中國夢、怎樣實現中國夢、中國夢對中國的意義、中國夢對世界的意義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整部片子大氣磅礴、雄渾深厚,既有政治與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又有文學與藝術的精度和力度,堪稱中國夢宣傳的精品力作。

中國夢是要讓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復興路,世紀滄桑強國夢。沒有夢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對美好夢想沒有堅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樣沒有前途。只有自強不息堅定夢想的奮鬥纔會有當今強大的中國。總書記說過“讓每個人人生出彩之夢,是每個人和祖國一起成長的夢。”年輕人的未來決定國家的未來,年輕人的“中國夢”匯成整個國家的“中國夢”。所以我們更應該堅定夢想,自強不息的去奮鬥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國夢。 人因夢想而勇敢,我們因夢想而成長。在如今夢想又被提及,並且成爲一個很真實的話題,是習總書記的號召,將我們原本談論的話題一下拉到現實,並且鼓勵我們前進。

公司積極組織新入員工觀看了《築夢中國》,讓我們深刻了解自己的國家,乃至瞭解整個國家的中國夢。也使我們加深了對“中國夢”的理解。夢想是太陽,不像一個世紀那樣遙遠,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它已經從地平線上蹦出,萬道朝霞正照耀在我們的眼前,激勵我們勇往直前。看完《百年潮?中國夢》這個片子,我不僅知道了中國夢誕生、提出的背景和核心內容,還聽到片尾一句振奮人心的話:“一個國家處於上升期的標誌之一,是這個國家開始擁有她的‘造夢’能力。個人 “中國夢”推動社會“中國夢”,是一個聚沙成塔的過程,也是社會前行動力逐漸凝聚的過程,中國夢凝聚了幾代中華兒女的奮鬥。

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追夢的過程,步履蹣跚,涕淚交零,但追求“中國夢”的意志和決心從來沒有動搖過,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停下追夢的腳步,正是由於這些先覺者的前赴後繼,“中國夢”纔在新的時代葳蕤綻放,蓬勃生春。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國人民,是順應時代前進潮流、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和平夢。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二

當我走進《復興之路》的展廳時,立刻被展廳牆上的文字——“中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吸引住了。華夏五千年,中國享有多麼悠久燦爛的歷史!長城、兵馬俑、紫禁城,這些世界所稱頌的偉大奇蹟;絲綢之路、四大發明、鄭和下西洋,這些推動和促進了世界歷史進程的偉大壯舉……爲什麼一個號稱“居於世界中央”的大國會淪爲半殖民地的國家爲什麼她會在那些所謂的歐洲“蠻夷”的堅船利炮下不堪一擊是沒落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封閉自大的驕狂心態,是陳舊落後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看着牆上一張張帝國主義列強殘殺中國人的照片,我的心無法平靜。作爲一箇中國人,我深爲自我祖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禮貌感到驕傲,但我認爲我們更應當直面這段近代的屈辱史和血淚史,決不能忘記過去!

僅有我們黨,才能救中國;僅有我們黨,才能領導人民建設和發展中國!這是真理,是被中國人民的血淚見證過的真理,是被中國革命歷史實踐檢驗過的真理!在《復興之路》這次主題展覽中,同時也展出了中國革命歷史中一些有識之士採取的救亡運動和不一樣的革命道路,包括:洋務運動、康有爲、譚嗣同等的變法維新、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陶行知等教育救國,這些道路被歷史證明了它們對於改變中國和中國人民的根本命運是行不通的。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成就了日本帝國主義的《馬關條約》;變法維新在慈禧的一手遮天下只剩得一個京師大學堂;辛亥革命的果實最終被竊國大盜袁世凱收入囊中;愛國知識分子們的種種努力奮鬥,在軍閥反動派面前收效甚微。中國共產黨從成立、發展到壯大,雖然中間有過認識上的不統一,有過左和右的錯誤,但他們是中國革命歷史中真正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政黨,他們代表了最先進的生產力。僅有他們才能夠領導千百萬的勞苦大衆翻身做主。萬里長征,那麼多的艱難險阻,還有敵人飛機大炮的圍追堵截,但最終紅軍勝利了,我們黨勝利了,建立和壯大了自我的根據地,延安成爲青年們嚮往的革命聖地。黨在那裏坐定指揮,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當我盯着牆上反映延安時期精神面貌的圖片時,我看到了一種生命力,一種堅實的民族精神,那種精神是永遠不會被打敗、擊垮的。

進入展覽的第五個部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真切地感到了祖國發生的巨大變化。那裏有三峽大壩和青藏鐵路的景觀模型,有成功進行載人試驗飛行的神舟飛船,有中國農村、城鎮發生的翻天覆地大變化,有申奧成功的喜悅,整個展廳洋溢着昂揚的鬥志和振奮人心的力量。沒有改革開放,就不會有我們今日取得的如此巨大的成就。如今,中國已經成爲世界上最爲投資者所青睞的國家之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國也從一個製造大國開始向一個創新大國邁進,我親身地感受到祖國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我感到自我正在經歷着一個歷史的轉折,一場偉大的復興。而這一切當之無愧地應當歸功於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中國共產黨。沒有共產黨,就不會有中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凝聚;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高瞻遠矚,就不會有改革春風吹遍神舟大地;沒有中國共產黨的一心爲民,帶領人民奔小康,老百姓兜裏的錢就不會鼓起來。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三

泱泱的中華五千年,從夏禹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開始,在封建統治下的人民。始終遭受着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困苦中的中華兒女曾發出一聲聲響徹心扉的吶喊。但民主、共和始終隱藏於黑幕之中,遙不可及……民衆們高高舉起的雙手,延伸向遠方的期待目光顯得那麼的蒼白無力。

可誰又曾料想到,昔日千瘡百孔的中華大地今日如此勃勃生機。絢爛的光芒如利劍般刺破那塊堅硬的幕板,黑暗被擊退。民主共和也隨着黎明的曙光噴泄而出,映在祖國大地的每個角落。中國共產黨用自我堅強的臂膀拯救保護着華夏,用一個個橫空出世的理論,一棟棟崛地而起的大樓,一顆顆更加熾熱真誠的心,向世人昭示着中國的日益強大。

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他的領導地位不是自封的。農民階級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沒能拯救深陷泥潭的人民羣衆。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沒能使中國擺脫半殖半封建社會境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經過28年的艱苦奮鬥,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應對羣衆的囑託,他們用汗水凝聚期望,用行動成就期盼;看到戰場上倒下去的戰士,他們用淚水發泄悲哀,用熱血洗刷屈辱。這就是鐵骨錚錚的中華兒郎啊!而在聽到毛主席的那一句“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他們飽經滄桑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那孩子般如花兒般綻放,讓所有的華夏兒女都爲之心動……

如果說母愛是偉大的,那麼黨給予我們的呵護又是怎樣的博愛啊!中國共產黨自身正是一篇鴻篇鉅製,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前方的路上的艱難曲折,也感受到了跨過鴻溝,登上成功殿堂的喜悅與激動。中國中產黨高於一切,他的足跡亦如天上的繁星閃爍着光芒,遍佈各地;他的光輝亦如溫暖的陽光,普照萬里;他有似一根無形的繩索,將中國兒女的心緊緊地系在一齊,帶着我們向最光明的地方邁進。

共產黨,多麼響亮又具有號召力的名字!有時候,他像一彎小溪,儘管前方有許多荊棘和障礙。但他仍然拼盡全身力氣,衝破阻礙,只爲抵達汪洋大海,貢獻自我的力量;有時候,他像一位把愛埋於心底的母親,默默地付出,不求回報。只是期望所有的人民羣衆都能過的幸福……原先,有一種悄無聲息的愛競是這般令人感動。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凝聚全民族的力量與智慧,共同致力於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一個更加繁榮,更加富強的中華民族;讓世界矚目,讓世界見證中華民族從崛起到昌盛的偉大時刻;讓世界明白,中國不再是一個任人欺凌的羊羔,而是閃耀在東方天地上的後起之秀。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四

《復興之路》按照歷史線索,逐集表現中國如何在國家危亡之際開始了民族覺醒,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如何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實現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突破,如何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科學發展,建設富強、民主、禮貌、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歷史片最難的是歷史素材的取捨,拍中國的近現代史就更難,難在畢竟觀衆的陌生感要差一些。國內有多少人會對西班牙史、葡萄牙史、荷蘭史,甚至美國史有多少了解除非是專業人士和學者。所以,拍《大國崛起》時我們不用研究這個問題。但對我們中國自我的歷史,能夠說每個中國人從小時候都理解過基本的教育。在這種情景下,如何表達出最基本的新鮮感,就成爲最困擾我們的追求。”任學安在介紹劇組面臨的最大困難時說。

任何一個創作都期望呈現一種新鮮的面孔,這樣傳播效果、到達效果纔會更好。否則傳播就沒有意義了。如何給觀衆新鮮感任學安和劇組成員們從電視梳理與文字梳理的不一樣之處入手,開始探索。

“電視是時間藝術、時間作品,沒有太多空間功夫去鋪陳。電視是用畫面敘事,讓觀衆經過影像來了解。文字敘述的歷史追求必須思想深遠,有哲學高度,電視節目有時候可能甚至不需要說話,一個畫面加一段音樂就足夠了。”任學安介紹了《復興之路》帶來的影像衝擊力:“在第一、二集中的開頭,觀衆能看到當時的中國人用腳踩水車的畫面,如果認真看,你就會發現那些人都是光着屁股的,那是真正的衣不蔽體。再往後看,看到第四、五,尤其第六集,畫面轉爲恢弘絢麗,那種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如果觀衆能完整地看完這六集,基本能清晰看到中國由弱到強,由主權淪喪到開始獨立,由人民受奴役受欺侮到翻身做主並且開始享受小康生活的變化。”

任學安說,即便說《復興之路》目前所呈現的歷史事實本身仍是比較基本的,但放在電視上跟放在書上是不一樣的,經過電視綜合藝術手法表達,它產生了更強更新的衝擊力。

儘管製作時間短,但《復興之路》劇組還是儘可能地收集珍貴資料來表達歷史。比如片中展示的最終一個皇帝溥儀的辭位詔書、孫中山成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的民國公約等都是從中國歷史第一、第二檔案館找到的原件。還有蘇中建交時的俄文版文件的原件影像,則是第一次公開的外交部“鎮部之寶”。

爲了使這部政論片經得起考驗,劇組採訪了140多位境內外專家,其中境外專家30餘位。

“《復興之路》不承擔對歷史進行新解說”

與《大國崛起》突出對事件的講述有所不一樣,《復興之路》不僅僅關注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發展的軌跡與最終的影響,還將很多筆墨放在歷史人物的命運之上,如林則徐、魏源、康有爲、孫中山……一個個在中國歷史上振聾發聵的名字,他們的命運在片中均有展現。

“寫歷史繞不開兩個東西,一個是人,一個是事。在歷史的關鍵點上,總能找到一些具體推動、承載歷史的人,他們是歷史的參與者。經過他們的故事,此刻的觀衆感受和觸摸起歷史來可能會更鮮活一些,更真實一些。”任學安說,《復興之路》一片中出現的人物,應當說都跟歷史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是歷史的參與者,有些還是歷史的創造和推動者,寫歷史不能忘記他們。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五

大型史詩紀錄片《復興之路》講了6個主題,分別爲:千年局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影像資料豐富,解說詞準確感人,生動再現了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167年,中國人民爲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後繼地奮鬥追求的歷程,清晰地勾畫出了中華民族艱難曲折的偉大“復興之路”。在這條艱難曲折的偉大“復興之路”的歷史長河中,始終貫穿着發展道路的選擇之爭。

曾經,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唐詩宋詞世界人爭相誦讀……然而,當國人還自以爲是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時;當國人還自以爲中華地大物博時;當國人還堅信天圓地方時……許多西方國家卻在悄然中慢慢發展壯大起來,並且很快的超越了東方文明。當其本國資源不能滿足發展需求時,他門便把目光瞄向了資源豐富的東方亞洲國家。於是,英皇派出使者到當時還很強盛的大清朝,請求與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卻以‘天朝物產豐盈’爲由一口回絕了。於是,中國與世界給予的第一次機會失之交臂。

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堅船利炮之下,中國的大門被打開,在列強的武力威脅、打擊之下,當時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使本就落後的華夏大地雪上加霜,淪爲了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當中華大地面臨生死存亡的抉擇時,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後繼的爲了解放中華的事業而奮鬥。一批批的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經過一個多世紀的不懈努力和奮鬥,終於迎來開了今天這平淡而幸福的世界。

中國的革命道路可謂是曲折而艱難,但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最終取得了勝利。他們積極的從前人那裏總結經驗,善於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善於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並能勇敢地從失敗中站起來,繼續奮勇前進!

現在的中國又一次走在復興的路上,正是迴歸世界領先地位的關鍵時期。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GDP躍居世界第三,世界500強中,中國也佔了30個席位。”嫦娥”的昇天,也使中國穩居世界航天第三位。世界各國也越來越感覺到同中國交往的重要性,世界上不少國家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中國熱,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中國文化、漢語感興趣。

今天的中國能夠取得如此輝煌驕傲的成績,得益於創造。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便是前無古人的最偉大創造。改革開放又一偉大創舉,自改革快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貧窮落後的農業國到發達現代的工業化國家;從解決溫飽到奔入小康;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如此種種,都源於改革開放的創造精神。

現在中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復興將在我們這一代中一不一步靠近,面對歷史使命,我們應該勇敢的擔負起來,這就要求我們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用科學文化來武裝自己,爲國家的建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道路是漫長的,前途是光明的,總有一天中國會再次登上世界領先的地位!

作爲一位新時期的大學生,我們在努力儲備與完善自己知識的同時,儘可能地多方面發展自己,培養自己的優秀品質,關心社會的進程,做個世界人。爲將來自己能夠更好地投身於祖國的建設,實現民族的復興貢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