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紅旗譜》電影的觀後感400字

觀後感3.2W

《紅旗譜》電影的觀後感400字

《紅旗譜》電影的觀後感範文400字1

《紅旗譜》的主要內容寫了三代農民的不同鬥爭道路及其命運的歷史性的變遷,深刻地描述了中國農民在民主革命中尋找解放道路的曲折歷程。其中,朱老鞏單槍匹馬,赤膊上陣,與惡霸地主鬥爭,結果卻家破人亡。朱老明三告馮老藍,可後來卻以傾家蕩產而告終,朱老忠與嚴志和則是新舊交替時代的革命農民代表,他們從父兄輩的慘痛失敗中吸取了教訓,在鬥爭中找到了共產黨,終於走上了正確的鬥爭道路。運濤、江濤、大貴等一些青年農民在共產黨的培育下成長起來,成爲了新一代革命者的代表,他們也在鬥爭中逐漸成爲了無產階級戰士。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清澈響亮的歌聲放佛迴盪在耳際;“出水纔看一腳泥”,憨厚老實的朱老忠形象依稀浮現眼前。暢遊在紅色書籍《紅旗譜》的字裏行間,思緒飄回那動盪不安的年代。

作品開篇於清朝末年,長工朱老鞏、嚴老祥阻止惡霸地主馮蘭池毀鍾侵田大鬧柳樹林,揭開了20世紀冀中農民鬥爭的序幕。馮蘭池得勝,朱老鞏嘔血身亡,嚴老祥漂泊異鄉,朱老明串連28戶窮人三告馮蘭池失敗,埋下了兩個階級的世仇,孕育了子輩朱老忠、嚴志和與馮家的矛盾。朱老忠帶着復仇的火種走出關東,挖參、打魚、淘金、歷盡磨難。25年後重返故土,繼續與馮家抗爭,並讓兒子大貴去當兵,資助嚴志和次子江濤去讀書,他憑直覺,寄希望於“一文一武”報仇雪恨。但殘酷的鬥爭,使他遭受一系列打擊,給予他很大的教育。後來他找到了黨,在黨的領導下,組織起來進行反割頭稅和保定二師**等集體鬥爭,才真正改變了與馮家乃至兩個階級之間的鬥爭形勢,結束了悲劇命運。

《紅旗譜》電影的觀後感範文400字2

每個星期五是同學們最盼望的日子。爲什麼呢?因爲那一天下午,老師會給我們讀《紅旗譜》。老師抑揚頓挫地讀着,我們靜心地聽着。此時,教室裏瀰漫着濃濃的書香味。在潛移默化地得到文學薰陶的同時,我們深受教育。這是一本充滿着革命色彩的書籍,一本經典的紅色書籍。作者樑斌漚心瀝血,創作出《紅旗譜》這一經典之作。書中描寫的惡霸馮蘭遲,鐵漢朱老鞏,都是十分形象的,情節升騰跌宕,讓人愛不釋手。

《紅旗譜》原先是白話小說,後來才被改編成青少年版等多個版本,但依然精彩。

我最喜歡書中描寫的朱老鞏。他爲報當年馮蘭遲砸鍾搶公地,氣得朱老鞏的父親吐血身亡之仇,闖了二十五年的關東,回到家鄉後,與馮蘭遲作對。當時蔣介石徵收“割頭稅”,馮蘭遲也借蔣介石之名,到處徵收“割頭稅”。而朱老鞏爲了報殺父之仇,帶人反“割頭稅”。一場真正的對決開始了……朱老鞏不懼惡勢力,毅然與馮蘭遲作對。他弘揚革命精神,鼓勵大家參加革命。

《紅旗譜》是一本有血有肉的經典之作,對我們的成長也有很大的幫助。對於我們來說,不必要像朱老鞏那樣做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也應該像朱老鞏一樣,敢於鬥爭,爲百姓造福。

只有“誦讀經典”,才能“感悟成長”。只有現在多看書,長大的道路纔會更加寬闊;只有學習書中主人公的優秀品質,將來才能成功。

《紅旗譜》電影的觀後感範文400字3

朱老星,喝滹沱河水長大的漢子,在就要被馮家的鍘刀鍘死的時候,還要用高吭的河北梆子大聲唱“男爺們難得死得爽,閻王殿裏闖一闖,那裏來了紅色的鬼。”馮貴堂的陰險狡詐和這粗獷的歌聲比起來,是那麼地渺小、齷齪。這就是電視連續劇《紅旗譜》裏的一個片段。

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的家鄉,小說裏的保定特委書記翟樹功的家,離我們村也只有三裏地。看着這些似曾相識的面孔,聽着那熟悉的曲牌,彷彿把我帶到了幾十年前那滹沱河涌,千里堤綠的村莊。

伍老拔的兒子戰死沙場,他卻要爲兒子吹一曲鎖吶曲《狀元歸》,悽婉、悲壯,引我淚雙流。他以兒子爲窮人的利益而死爲榮,爲自己階級利益而死無尚光榮。我小的時候,我們村的地主看我的眼色都總是發黑的,這跟武老跋爲兒子吹《狀元歸》是一樣的,都是出於各自的階級感情。

我的家鄉對人的稱呼是這樣的,年輕的時候的名字能夠順延,如朱老忠,年輕的時候能夠叫大忠,老了就是老忠,有了子侄輩的,能夠稱他爲老忠叔,要是老了就被稱爲老忠爺。那面面有個嚴老奶奶,她的神情語氣就頗象我本家的老環奶奶。她爲運濤和大貴送行時說的那句話在我們家鄉也經常被人們提到“寧叫一人寒,不叫兩人單。”這就是冀中平原的土地上的人民,就是這樣的爲人處事。

隨着時間的消逝,高蠡暴動已成了縣誌裏記載的歷史事件,戰爭的硝煙早已散盡,階級鬥爭也淡出人們的腦際。然而,高陽縣的紡織品早被我的父兄送到了大江南北,蠡縣的皮毛市場每一天的經營額就高達十五億。這樣的氣魄與膽識,你不能不把它和大鍘刀聯繫起來。

朱嚴兩家世代解不開的冤仇並不是簡單的個人恩怨,而是激烈的階級鬥爭,是你死我活的政治矛盾,只有認識了這一點,代表着滹沱兩岸農民利益的鬥爭才能從自發革命轉變爲自覺革命。一部《紅旗譜》就是一部農民革命史,一部農民革命的成長史。

吳京安那紫紅的臉龐,帶着血絲的眼睛,還有他嘴裏那句土匪語言,讓你分不清哪個是朱老忠,誰纔是吳京安。更值得一提的是,那個曾在《使命》中飾演一個公安局辦公室主任的演員,把個惡霸地主馮老蘭演得活了,他的一言一行頗象我們村的地主壞分子任喚章,如果沒有這樣的綠葉相配,單獨的朱老忠也會遜色不少的,我向那位演員致敬。

可能是故事發生在我家鄉的原因吧,我對劇中人物感覺個性親切,那裏面的每一個人物都能從我家鄉,我們村裏找到與之相應的人物原型。綠林出身的好漢李雙泗分明就是我二哥,屏幕上的李雙泗隻身勇闖保定府,我卻看到了我二哥駕着吉普車,手持着衝鋒槍,腰間別着左輪手槍送他的朋友逃亡的鏡頭,燕趙所以多出慷慨悲歌之士不是偶然的。當年二哥爲了讓剛和他搞對象的二嫂放心,他毅然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誰說豪傑無情?

電視劇中的伴奏也十分地貼閤家鄉的特點,河北梆子曲牌,還有那陣陣笛聲,或是梆笛或是曲笛,都是鄉音。李雙泗那能打雙槍的女兒或許早已轉世到我的鄰村某家爲女了吧?那她必須是個能織出錦秀的姑娘,相信她的感情也依然浪漫傳奇,她的一妍一笑,離我們是那麼地近,那樣地親切,我一向以爲她就是我家親戚。

《紅旗譜》電影的觀後感範文400字4

樑斌的《紅旗譜》是一部具有民族風格的農民革命鬥爭的史詩。

作品開篇於清朝末年,長工朱老鞏、嚴老祥阻止惡霸地主馮蘭池毀鍾侵田大鬧柳樹林,揭開了20世紀冀中農民鬥爭的序幕。馮蘭池得勝,朱老鞏嘔血身亡,嚴老祥漂泊異鄉,朱老明串連28戶窮人三告馮蘭池失敗,埋下了兩個階級的世仇,孕育了子輩朱老忠、嚴志和與馮家的矛盾。朱老忠帶着復仇的火種走出關東,挖參、打魚、淘金、歷盡磨難。25年後重返故土,繼續與馮家抗爭,並讓兒子大貴去當兵,資助嚴志和次子江濤去讀書,他憑直覺,寄希望於“一文一武”報仇雪恨。但殘酷的鬥爭,使他遭受一系列打擊,給予他很大的教育。後來他找到了黨,在黨的領導下,組織起來進行反割頭稅和保定二師**等集體鬥爭,才真正改變了與馮家乃至兩個階級之間的鬥爭形勢,結束了悲劇命運。

這是一部中國農民尋求自身解放之路的曲折歷史。這部歷史的展開,立足於反割頭稅和保定二師**等鬥爭,反映了冀中農民運動的風貌,同時他們又與全國範圍的大革命時期的農民運動、北伐戰爭、四一二政變、秋收起義等遙相呼應。這樣,冀中平原的風雲,不僅成了大革命前後中國革命的寫照,而且把農民的反抗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結合起來,通過農民反抗過程的描述,概括了民主革命鬥爭的歷史,藝術地說明了億萬農民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主體力量,農民的反抗鬥爭,如不匯入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洪流,就不可能獲得成功。

就人物而論,《紅旗譜》在特定的歷史內容和深厚的地域土壤基礎上,塑造了性格鮮明的具有民族文化心理特點的人物形象。朱老忠的形象尤爲醒目。家族乃至階級的世仇,孕育了他強烈的反抗精神;20餘年闖蕩江湖的傳奇經歷,造就了他“爲朋友兩肋插刀”的俠義精神;不尋常的人生磨難,曲折的鬥爭歷程,使他逐漸加深了對現實生活的認識,養成了“出水纔看兩腿泥”的堅韌性。總之,朱老忠是一個生活在20世紀初葉,新舊兩個時代交替時期的.農民英雄的典型形象。

作者說:“一部具有民族風格的小說,首先是小說的主題。在我來說,主題思想又是和小說的內容同時形成的。”《紅旗譜》所描寫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它對農民的生存狀態、鬥爭方式和歷史命運的反映,在十七年文學創作中是不多見的。小說所寫的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具有農民革命鬥爭史詩的性質。

《紅旗譜》電影的觀後感範文400字5

讀完《紅旗譜》總共花了一天大約整整十四小時,不算快,但由於是一次讀完,所以明顯倉促。何況,本身對這類小說帶一些成見,雖然讀時儘量避免,然亦必有影響。所以下文的許多是非,都全屬個人的主觀意見,寫之前也只看過極少的評論它的書。對觀點的正確與否,不敢自信,聊資一說而。想分幾點來說說我對《紅旗譜》的看法:

第一,有關內容主題方面。

首先在主題定位上,大都認爲是爲“中國的革命”立下“英雄的譜系”,這一說法我認爲有人爲自作之嫌。小說描繪的誠然是北方農村乃至城市革命運動的代代興起,但明顯並不是很有代表性。首先就說北民的粗獷顯與南方不同,而革命之星火實起於南方,而北方受五?四影響又好於南方,教育發達亦勝之,故小說裏纔有運濤,江濤很容易就上學的條件,此條件在南方農村並不具備。如此種.種,我覺得所謂譜系一說相當程度上是讀者評論家甚至觀作者主後加的。

其次在主題集中性上,作者嘗試農村與城鎮相連的用意是好的,但我感覺不大成功。就說江濤吧,原是農村氣很重,但到小說後期則完全是個城市革命者,其中作者強調的革命思想、教育的作用或者可信,但缺少必要的交代,而這些交代是很重要的,關係到農村到城市的鏈接。而小說恰好略去了這些,所以感覺主題農村-城市的變換顯得生硬。

再有是《紅旗譜》一個比較出色的用意,就是緊扣歷史。從革命源起到4?12反革命政變,再到革命高潮的慢慢復甦,都很自然地融入書中,並與人物性格的發展結合得很好(主要是江濤)。當然應指出的是這些反映有些太直接,我不知道當時的情況果真如何,只是個人覺得。我想這與小說主角們的身份有關,他們都是農村革命的頂先人物,所以描寫下來給人以“政治變動直接廣泛影響農村”的錯覺。

第二,小說結構方面。

小說是以時間爲序的,中間亦有小段的回序(如張嘉慶的回憶),這些都是表面,不值一提。要說的是小說視角的選取,大部分是第三人稱的全知視角(有時心裏獨白也有第一人稱的時候)。全知視角給作者統籌故事情節及人物性格發展的優勢,但對那時的作者而言,它有時也有些極大的缺陷。

首先小說的人物思想顯然受到了作者自己思想的限制,而我印象中那時候作者們的思想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意識的限制,從而不可避免的使小說中的人物過多地體現時代的“共名”。從現在的觀點看,這樣的小說往往失敗的成分多。

《紅旗譜》電影的觀後感範文400字6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清澈響亮的歌聲放佛迴盪在耳際;“出水纔看一腳泥”,憨厚老實的朱老忠形象依稀浮現眼前。暢遊在紅色書籍《紅旗譜》的字裏行間,思緒飄回那動盪不安的年代。

作品開篇於清朝末年,長工朱老鞏、嚴老祥阻止惡霸地主馮蘭池毀鍾侵田大鬧柳樹林,揭開了20世紀冀中農民鬥爭的序幕。馮蘭池得勝,朱老鞏嘔血身亡,嚴老祥漂泊異鄉,朱老明串連28戶窮人三告馮蘭池失敗,埋下了兩個階級的世仇,孕育了子輩朱老忠、嚴志和與馮家的矛盾。朱老忠帶着復仇的火種走出關東,挖參、打魚、淘金、歷盡磨難。25年後重返故土,繼續與馮家抗爭,並讓兒子大貴去當兵,資助嚴志和次子江濤去讀書,他憑直覺,寄希望於“一文一武”報仇雪恨。但殘酷的鬥爭,使他遭受一系列打擊,給予他很大的教育。後來他找到了黨,在黨的領導下,組織起來進行反割頭稅和保定二師**等集體鬥爭,才真正改變了與馮家乃至兩個階級之間的鬥爭形勢,結束了悲劇命運。

書中的人物形象鮮活,愛恨分明,通過對人物語言的描寫刻畫,生動的展現了北方農民的豪放粗獷的性格特點。朱老忠,那爲朋友兩肋插刀的俠義精神,出水纔看兩腳泥的堅韌,不得不令人欽佩。但幾次鬥爭的失敗,也不得不引人深思。只有找到正確的道路,在黨的帶領,纔會取得鬥爭的勝利,真正的使廣大農民翻身做主人。

現在,我們生活在物質富裕的年代,但精神食量卻見一般。沒有書籍的年代,是貧瘠的。沒有書籍的思想,是無知的。做爲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多讀紅色經典,常讀紅色經典,瞭解歷史,瞭解黨。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者學習,培養自己堅韌不拔的個性,學會理解、學會忍耐、學會珍惜。緊緊擁護在黨的周圍,爲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

《紅旗譜》電影的觀後感範文400字7

賈老師說:“就是封建勢力、軍閥政客們,不能推動社會前進,只能是社會的蟊賊。受苦的人們,工人和農民,就要起來他們,自己起來解放自己。知道嗎?”

朱老忠暢亮地笑了,說:“共產黨?我在關東的時候,就聽得人們講道過,蘇聯列寧領導無產階級掌政,資本家和地主,工人和農民翻起身來,如今也到了咱的腳下。你要是撲摸到這個靠山,咱受苦人一輩子算是有前程了!”

江濤說:“當然不算完!反革命在武漢大屠殺以後的日子,毛澤東同志帶領革命的士兵、工人和農民舉行了秋收起義,上了井岡山。朱德同志帶領南昌起義的部隊轉戰湖南。他們在井岡山上會師了,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建立了工農紅軍,建設了革命的根據地。今後要打土豪分田地,進行土地革命,叫無地少地的農民們都有田種!”

認真讀了這本書,才發現這是真的用最樸素的語言,描述了一段發生在無產階級人民大衆身上的抗日故事,作者不是在創作文學作品,而是用自己的親眼看到過的事件來告訴大家,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而且最終一定會獲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