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多篇

觀後感1.6W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多篇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1

昨天我沒有發文章,因爲週五的晚上,我要給緊張了一週的自己放一個假,我和老公去電影院了看了《血戰鋼鋸嶺》。

這個名字聽上去很血腥,我其實是很牴觸的,是老公執意要看,我也就陪着一起了。

後來,我才知道,這個電影是根據二戰時期沖繩登陸的真實事蹟改編拍攝的,更因爲這份真實,才更加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我們趕到電影院的時候,電影已經開場了快三十分鐘,像很多美國的好萊塢的電影一樣,導遊花費了很多的敘事在一開始的烘托和鋪墊上,即便我是上演了30分鐘的時候才進場,都不影響我對這個電影的前期情節的基本推測和判斷。

一個瘦瘦高高的,體力不佔優勢的小夥子,在一個一站退伍老兵的父親的威嚴和家暴下長大,做着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有一個理想中的未婚妻,似乎他這輩子就這樣平平淡淡下去,漫長而幸福而已。

但是,珍珠港事件發生以後,全美國青年的愛國參軍熱情被調動起來了,包括故事主人公的哥哥和本人。儘管爸爸平常看起來怪異和冷酷,但是在面對兩個孩子都要參軍到前線,生死未卜的選擇,他表現出了一個父親的不捨和內心極度糾結的痛苦。這一幕戲,扮演爸爸演員表演很到位,尤其是他的微表情,因憤怒因痛苦而扭曲,伴着顫抖的嘴脣,確實將父親的深沉的愛表現的淋漓盡致

故事主線先抑後揚,節奏在主人公進入新兵營開始變得沉重,由於他不能說服自己去違背自己對上帝的誓言去拿槍射擊,他面臨着被軍事法庭審判的可怕後果,他也受到了新兵營裏其他新兵的排擠和人身攻擊,大家紛紛指責他是懦夫,因爲一個下士,不能使用武器,不能打擊敵人,也不能保護同一個戰壕的兄弟,儘管他有自己堅定不移的信仰,也難免顯得他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但是他並沒有因爲大家的反對,妥協和屈服,即便他的未婚妻來勸說,他的長官前往他的牢房勸說他退伍,他都沒有接受,他堅信自己是無罪的,能夠在妥協和後退之外,堅持找到第三選擇-選擇堅持自己的信念

電影的第一個高潮出現在軍事法庭審判的時候,小夥子在法庭上改變了自己認罪退伍的立場,堅持認爲自己可以既在戰場上爲國服務,也不需要自己親手用槍殺害敵人。當他的倔強而怪異的爸爸穿着一戰期間的美國軍服出現在軍事法庭,將他請求當年的戰友,現在已經是美軍的高級將領撰寫的求情信轉交給法庭的時候,父子倆的眼睛裏有一瞬間的對視,我看到了他倆的冰釋前嫌,父對子的愛,即便知道兒子不帶着槍上戰場有很多危險,知道兒子那驕傲的自尊不會接受被強迫退役的心情,儘管自己的從軍生涯給他帶來永遠不會抹去的痛苦,但是爲了讓兒子有堅持自己理想的權力,他選擇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

我覺得這個情節是電影從前期冗長的鋪墊拖沓裏走出來的一個轉折點,當主人公道斯從一個機槍手轉變成了一個醫療兵,他勇敢而傳奇的經歷就開始了。其實,從馬後炮的角度來看,主人公能最後英勇無比的從死神手裏拯救出那麼多戰友,也有些註定的成份,因爲他是一個可以爲了自己的信念不顧一切的人。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精選5篇範文相關文章:

★ 電影《八佰》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

★ 觀看《血戰湘江》有感 《血戰湘江》優秀觀後感5篇

★ 《盧旺達飯店》電影觀後感精選5篇範文

★ 2019決戰中途島最新觀後感影評5篇

★ 電影《武陵山上的星光》觀後感500字五篇

★ 《紅海行動》觀後感

★ 關於2020央視海報裏的英雄觀後感精選5篇

★ 2019《外交風雲》最新觀後感劇評心得5篇精選

★ 鐵道飛虎觀後感1000字

★ 關於2020海報裏的英雄觀後感最新精選【5篇】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2

平時很少看戰爭片的我今天陪室友看了剛上映的燃片《血戰鋼鋸嶺》,故事改編自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戴斯蒙德·道斯是一名虔誠的---、軍醫,體格瘦弱,性格內斂,堅決拒絕在戰場上拿起武器。在沖繩戰役中,戴斯蒙德不斷冒險把傷員從戰場上拖回進行治療,最後拯救了75條人命。

影片中反覆在強調倔強的道斯不肯碰槍不肯殺人卻執意要進入戰鬥的前線救人,中途被誤解、被毆打、被控告但非常執着於信仰的他,在老兵父親的幫助下,終於跟隨着隊伍去了戰爭前線。

戰爭的殘忍、血腥、還有儘可能還原戰爭現場氛圍和恐懼緊張的心理活動程度讓我好幾次都抓住了室友的胳膊不敢看熒幕,但同時又一次一次的被戰爭年代裏的精神與信仰所震撼。不禁想起一句話“生活本來就是不易的,當你覺得容易時,一定是有人在替你承擔着那份不易”,如今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科技發展的越來越快,生活也越來越方便、快捷,這是由多少戰鬥與犧牲換來的安逸,我簡直無法想象,也開始漸漸理解,爲什麼我們的爺爺奶奶輩總是非常渴望在自己還能動的時候能再去天安門門前再看一眼毛主席,這是屬於他們那個年代的信仰,就好像在影片中鋼鋸嶺最後一戰前,所有的士兵都堅決等着道斯做完禱告後再上戰場一樣,那些士兵也和其他人一樣,一開始都很不理解他的信仰,直到被他感動,被他在累的精疲力盡的時候還想着“我還可以再救一個人,再救一個”,然後衝到日軍的掃蕩圈裏,不知不覺一個晚上赤手空拳救出七十多人所感動和鼓舞。

信仰似乎已經逐漸地消失在大衆的腦海裏,如今的拇指時代下,越來越多的人患有“媒介依存症”,過度沉溺在媒介提供的淺層閱讀,滿足於被動的'知識積累而漸漸地減少了社會行動力的積極性。小編從不否認科學的力量,但是它僅僅只是改善我們生活的工具,而不是讓有着獨立思考的我們成爲它們的奴隸。《奇葩說》中有一集,針對人工智能和VR技術,黃執中就這樣說過“真正的末日,並不是核彈炸完的一片荒蕪。真正的末日是這樣的,所有的人類都戴上機器,麻木的躺在椅子上,不肯醒來。”而《美麗新世界》中也告訴過我們,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爲什麼笑以及爲什麼不再思考。

當然,歷史是可以緬懷的,而更多的是爲了吸取教訓和珍惜當下。科技,讓這個時代不斷地進步,而信仰,讓這個時代發生奇蹟。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裏,也不要忘了信仰。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3

信仰是人精神意義上賴以存在的基礎,是我們平衡物慾的工具。大多數人選擇的是符合社會主流價值的、更容易生存下來的信仰。而如果選擇偏離主流的信仰,我們爲了捍衛信仰所付出的努力就註定要比其他人更多一些,這條路也會坎坷崎嶇。

看完HacksawRidge我想起爸媽以前總叮囑我的一句話:人不能太怪。雖然多年來一直被這麼警告着,我還是選擇做了一個怪人:內心深處,比起來自社會的評判標準,我更相信通過自我審視得出來的一套理論。我想,如果不是冒着槍林彈雨救了幾十條人命,成爲人人景仰的英雄,DesmondDoss在他人的眼裏也一樣只是個普通的怪人:身爲一個軍人寧願蹲監獄也不肯拿槍。不瞭解他的人只會簡單地把這個信仰誤解爲懦夫行爲。

每個人不同的經歷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我們不同的信仰,各種各樣的信仰又讓我們成爲了不同的人。Desmond小時候打架用磚頭砸暈自己兄弟後彷彿接受神諭一般正好看到了牆上的十誡之一:不可殺人。長大後他對醉酒施暴的父親舉槍,雖未按下扳機,但也感受到自己戾氣的可怕。這些經歷讓他堅定了從此絕不碰槍的信仰。經歷的不同多少讓我們成爲彼此眼中的怪人。

Desmond嚴格執行自己不殺人的原則,到底要的是什麼,也許他自己也無法說出個究竟。是反對暴力嗎?不盡然。你也許會注意到:其實Desmond並不反對戰爭,並不反對他人殺人。他上戰場做醫療兵雖是救人性命,但實質上也是爲殺人的人服務。有段情節更能說明這點,在救援負傷的中士時,Desmond用一塊布拖着中士,一邊自己在前飛奔帶他撤離戰場,一邊讓他開槍射殺追上來的日本人。這有點“救命我來,殺人你去”的態度。可見他理解戰爭的意義,並不絕對反對殺戮。他只是自己下不了手,因爲這是他自己的信仰。

說起來有趣,信仰似乎並不是理性的,有時候也沒有邏輯,但正是這種不完全理性讓信仰成爲了我們自由意志的證明。很多時候我們堅持信仰的理由太脆弱,只是剛好夠說服自己一個人而已。所以Desmond並沒有成爲向世界宣揚非暴力的聖人,也並不去阻止他人殺戮。“不殺”只是他給自己一個人定下的原則而已(同時也是他作爲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信徒的教條,但並不矛盾)。這些信念讓我們成爲了和別人不同的人,也讓我們感受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隨着社會既定程序運行的一個零件。

我們身在社會中,特別是影片中戰場這樣極端的環境,爲了服從秩序,個人的信仰就變得難以捍衛。社會對每個人的行爲有預設的期待,軍營更是需要絕對服從的地方。過於縱容每個人按照自己的信仰各行其是必然導致社會運行的低效,這個道理誰都懂,不過多討論。

但我仍相信社會既需要秩序,也需要自由和包容。我們寧願看到那些閃耀着人性光輝卻稍顯離經叛道的信仰被溫柔以待,而不是每個人都道貌岸然地標榜一致的道德標準,內心深處卻各懷鬼胎。我也可以預料到會有一堆熱血軍事宅會在評論區大喊:打仗就是要冷血,縱容聖母婊大家都玩完。Desmond的不朽事蹟就是給這些絕對化的論斷一個響亮的耳光。他讓我們看到:即使是偏離主流的個人信仰,仍然可以通過執行者的誠意和努力被主流社會認可。因爲這種個人信仰和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最終目的是一樣的:爲了更多人的福祉以及最終的和平。

因此影片也在時刻地提醒我們不要忘了戰爭的目的是爲了和平。作爲戰爭片,HacksawRidge所展現的戰場上宛如地獄般的殘酷氣氛和以往戰爭片所渲染的緊張刺激感是風格迥異的。我相信這種寫實的表現手法就是爲了告訴我們:戰場不是一個爲了展現英雄主義而存在的有趣的地方,我們只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被迫用戰爭手段來捍衛和平。正因爲善良的人們秉持着這樣的信念走上戰場,Desmond的不殺信念才能在夾縫中最終生存下來,也讓他最終有證明自己的機會。

但是堅持自己的信仰從來都不是那麼可以樂觀的事。影片在表現個人信仰與集體秩序的矛盾方面還是顯得有些理想化。其中兩個細節我個人就覺得有點過。一段是全連士兵花十分鐘時間等Desmond做完週六祈禱再發動進攻。一段是在戰局緊張之際Desmond卻堅持讓人幫他取回掉落的聖經。這兩個情節固然體現了Desmond重新贏得了他人的尊重甚至反過來動搖了集體的價值觀,但從實際情況來說,如果真這麼做,也許會影響戰局或危急他人生命。所以我覺得這兩點在戰爭中並不是可以向個人信仰妥協的部分。而另一點比較可悲的是,前半部分Desmond可以倖免軍事法庭的裁決,其實一部分也是靠了老爸老戰友的關係。現實比理想還是要殘酷太多,社會發展到今天這一步,並不會給偏離主流的個人信仰太多生存空間。我們應該意識到,比起Desmond,有更多人在維護自己信仰的戰鬥中最終消亡或者屈服,並沒有熬到那個讓自己來得及發聲的時刻。

因此作爲少數閃現了信仰光輝的個例,Desmond的故事更值得爲人傳頌。這樣的壯舉需要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氣。對Desmond來說,信仰和紀律的鬥爭就已經夠激烈了,生命只能遠遠地排在後面。所以當上尉問他你能爲這場戰爭做什麼的時候,他的回答是我已經準備好了獻出生命。上尉告訴他:你的命沒法幫我們打贏這場戰爭。但我想說:他救回來的那些命可以。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4

個小時前我在大屏幕上看完了梅爾·吉布森的新片《血戰鋼鋸嶺》,簡直迫不及待想和你們分享。

看之前以爲是戰爭片,看完了你會覺得,其實這是一部宗教片,講信仰的力量——一些奇蹟,你要相信就會存在。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主要講二戰中一名美國士兵德斯蒙德·多斯因爲信仰的原因拒絕拿槍而以醫療兵身份在戰場開掛救出七十多名戰友的事情。5分滿分的話,可以打到4.7或者4.8。相信我,這片絕對值得進電影院看。

看卡司陣容已經厲害了WORD哥。導演梅爾梅爾·吉布森,超凡小蜘蛛安德魯加菲爾德飾演男主德斯蒙德多斯,精靈王雨果維文演他爹,阿凡達薩姆沃辛頓演他的連長上司。梅爾·吉布森曾經是我最喜歡的演員之一,從演員到導演,他的作品一直伴隨着我,只是近年作品少了。安德魯加菲爾德對戴斯蒙德多斯這一角色的演繹,在影片後半部分的戰場戲份中尤顯精湛。雨果維文雖是配角,但老戲骨演技不是浪得虛名,男主他哥先報名參軍回家餐桌上那段就是演技高峯,還有後面軍事法庭那段。

電影剪輯簡潔乾淨,沒有多餘的場景,比如一開始德斯蒙德和他哥比賽爬山和打架差點失手把他哥給滅了的兩幕,就乾淨利落地交代了德斯蒙德的成長環境和不願拿槍的原因。上一幕他還在和女主美女護士表白,下一幕一個鏡頭,德斯蒙德老媽坐在餐桌邊,女主護士的從她的背後端過一盤菜,兩人神態親暱,德哥緊挨在門外認真看書學習醫療技術。一個鏡頭就說明兩人關係確定,得到家庭的認可,德哥學習醫療技術爲以後參軍當醫療兵打下了伏筆。

節奏張弛掌控良好,梅爾·吉布森寶刀未老。吉布森很清楚如何愉悅觀衆,該殘暴的時候殘暴,該煽情的時候煽情,簡單,粗糲,不拖泥帶水,很明智的沒有去刻意追求對本片而言“毫無價值”的所謂“內涵”。前一小時文戲鋪墊,後一小時除穿插短暫的戰友交流外,就是子彈橫飛,爆炸滿天,各種爆頭、斷肢、各種臟器外翻流血……超寫實的攝影風格和壯觀的爆炸場面無情地傳達了戰爭的殘酷本質。這可能是近年來《拯救大兵雷恩》之後最無情最血腥的戰爭場景,足以讓人感到不適,如坐鍼氈。殘酷的畫面帶給觀衆的不會是變態的享受,幾乎沒人會在這段之後會對地獄般的情景有任何好感。

軍事法庭的法官充滿憐憫地說,這意味着你將放棄帶槍自衛的權利,進入那修羅地獄一般的戰場。是的,那的確是地獄。德斯蒙德的連隊替換撤下來打得只剩三十幾人的上一個連時,那些倖存者的眼神是如此的空洞,靈魂彷彿已死。

戰爭就是要拍得這樣血腥真實,讓人意識到戰爭的殘酷血腥醜陋。要不然像國產抗日神劇那樣輕鬆手撕鬼子,開槍凹造型像打遊戲一樣,關鍵還有各種風格的漂亮妹子陪伴順便談談戀愛,就只會養出天天在網上吵着要去打日本霸佔女優老師們的鍵盤軍事家兼愛國青年了.....

德斯蒙德是堅定的,雖然他也曾經有過質疑。但是信仰就是要你不斷質疑才能更堅定。他女朋友也是堅定的,在婚禮教堂那幕,神父問她我們是否等得足夠久了,暗示男人這種時候都有可能會逃婚的時候,她語氣堅定地說,“別的男人也許會,但我的德斯蒙德不會!”(這句字幕沒這樣翻譯,個人認爲翻譯略失氣勢。)哎,戰爭片註定讓女人走開,愛情戲只是電影的點綴。

沒有武器,不代表沒有力量;拒絕殺人,不代表我不勇敢。

影片後半段,德斯蒙德豬腳光環開啓,在屍痕遍野的戰場上匍匐翻爬,分辨血肉模糊的軀體,把尚有氣息的人拖走,用繩索放到崖下,直到雙手血肉模糊,精疲力竭。他不斷祈禱上帝讓自己再多救一個,上帝顯然垂聽了他的禱告,應允那麼多奇蹟的發生成全德哥的。75人,他救了75人。(有說實際他不止救了這麼多,營長讓他報100人,他謙虛地說沒那麼多就50人,最後折中75人,呵呵。)

最後的鏡頭他受傷撤離擔架往下滑,鏡頭搖得卻似他在飛昇天堂。

德斯蒙德說他尊重所有的信仰。我相信,你看他甚至救了幾個日本人下來。也許在他眼中,生命都是平等的。

信仰確實偉大,它能讓人類在極度痛苦、絕望的環境中堅持前行。電影花了巨大的時間和精力,滿懷敬意地高度讚揚了這種忠於信念的勇氣。他讓所有人明白,信仰不是一樁可以功利計算的生意,它是文明世界的人們賴以自我支撐的基石。就像道斯對未婚妻說的,如果我連信仰都堅持不下去,無法想象還能怎麼和你共度餘生。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5

《血戰鋼鋸嶺》可以說是一部非常吉布森式的作品,導演本人所崇尚的宗教說教與個人英雄主義表露無疑,充斥全片。在電影語言方面,也是非常老派甚至老套的,比如影片結尾時主人公被送下戰場,鏡頭調度從俯視的“上帝視角”到平視及仰視的轉變在諸多--十年代的電影中極其常見,在如今看來其中意味也太過簡單直白。

主人公的飾演者安德魯·加菲爾德演技紮實,“傻白甜”的形象貫徹全片,笑容實在太具感染力。

是的,你會被這部電影打動。當影片最後正主戴斯蒙德·道斯以紀錄片的形式出現,你不會不被這個創造奇蹟的男人震撼。當英雄故事以真人真事的形式展現出來,見證平凡人創造奇蹟,這纔是真正令人激動的啊!

總之,工整的格局、宏大的場面和充沛的感情,足以讓這部引進片在賀歲檔即將到來的12月脫穎而出。(能與之媲美的可能只有《薩利機長》?)縱使有不少缺陷,縱使不是最好的戰爭片,但依然足夠精彩就對了。

最後還是感嘆一句,國產戰爭片何時才能拍到這種程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