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我的姐姐》觀後感精彩多篇

觀後感1.39W

《我的姐姐》觀後感精彩多篇

我的姐姐觀後感 篇一

電影《我的姐姐》講述的是父母因車禍雙亡,剛剛長大成人的姐姐被迫承擔養育年幼弟弟的故事。

父母有着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思想,爲了生兒子,謊稱一胎女兒是瘸子,不惜冒險開假證明。女兒被寄養在姑媽家,兒子跟着父母一起生活,姐弟兩沒見過幾次面,關係冷漠生疏。車禍現場警察從父母的手機裏找到一張照片,其中只有他們和兒子,警察只能讓女兒出示身份證來查證他們的關係。弟弟的記憶裏爸爸是溫柔的,還會做好吃的紅燒肉;而姐姐的回憶裏只有被爸爸責罵毆打的場景。我非常心疼姐姐安然,父母對女兒的漠視與無情,無疑抹殺了女兒的存在,這樣極不公平的對待她是極其殘忍的,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無疑對孩子是一種摧殘和折磨。

父母雙亡,留下上幼兒園的弟弟,因爲有血緣關係,家裏的親戚們逼迫姐姐必須撫養弟弟,要她承擔起當姐姐的責任。而此時的姐姐正準備考研去北京上學,她想要逃離這個不公平被歧視的環境,想去大城市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無奈被衆人指責太自私。姐姐打算給弟弟找一個領養家庭,姑媽不僅多次阻攔,還用自己傳統的思想勸阻並且責罵,姑媽認爲當姐姐的就理所應當爲弟弟和家庭付出,甚至犧牲自己的人生。

關於二胎,很多人覺得獨生子女太孤單,想要給他再生一個伴,等父母去世之後兩個孩子能互相照顧,相互扶持。可是他們沒有考慮到如果發生意外,兩個孩子年齡相差太大,老大已經成年,想要追求屬於自己的人生,而老二年紀太小,誰來承擔撫養的責任?如果老大不養老二,就會受到道德的譴責與世人的批判;如果老大養老二,老大必然會犧牲自己的人生。對於老二來說,小小年紀就沒了父母,只能靠別人養育,孩子的童年和成長都會受影響。影片中的父母留有一套房子,孩子們有容身之處,而現實生活中如果老大的生活無經濟保障,年幼的老二該怎麼辦呢?孩子和父母的選擇都沒錯,只是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到來。

姑媽,一個被“重男輕女”傳統思想毒害的姐姐;安然,一個想要掙脫傳統思想敢和生活反抗的姐姐,她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姑媽爲了弟弟,放棄了自己最喜歡的俄語專業,把上學的機會讓給了弟弟;放棄了去俄羅斯做生意的機會,被父母叫回家幫弟弟帶娃。她這一生爲了家庭付出太多,丟失了自我,唯一能讓她想起自己的時候,就是能說幾句好聽的俄語,看看那一堆失去了底座的俄羅斯套娃。安然,受夠了原生家庭的傷害,受夠了寄人籬下的辛酸與痛苦,不幸的成長經歷讓她變得獨立、堅強、勇敢,在任何時候她都敢與生活說不。她拼命地想要擺脫束縛,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姑媽在和安然幾次真心的交談中產生了理解之情,最後姑媽說:“套娃也不是非要裝進同一個套子裏面。”其實姑媽的意思是,你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不必像我一樣走同樣的路,這是姑媽對安然的理解與疼惜,亦是對自己的命運不公的醒悟。

姐姐在雨夜抱着父母的遺像,哭訴着自己的心聲,淚崩的場景讓人淚目,她是多麼渴望親情,多麼渴望父母的愛,可是她自始至終無法得到。姐弟在幾十天短暫的相處中產生了感情,當弟弟知道姐姐的夢想之後,主動聯繫領養父母,同意離開姐姐。年幼的弟弟用愛融化了姐姐冰冷的心,讓她感受到弟弟的愛和成全,她再也無法做到拋棄弟弟。影片的最後,安然在弟弟的領養家裏,看着那份不再與弟弟見面的協議,她艱難的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之後,毅然扔掉手中的簽字筆,帶着弟弟跑了出去,他們一起開心地踢足球,最後相擁而泣。

影片選擇美好的開放式結局,最終迴歸親情,讓人感動並且感到溫暖。願現實中的人們,能夠摒棄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平等對待每個小孩,尊重每個孩子的人生,多一些疼愛和關心,讓孩子能擁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和充滿快樂的童年。

我的姐姐觀後感 篇二

一場車禍,導致一場重大變故,父母意外離世讓故事主角安然面臨一個抉擇,是放棄考研夢想全力撫養自己未見幾面的弟弟還是堅持夢想去北京發展。

影片中的幾個角色都帶有悲情色彩,人物形象也很飽滿。安然,姑媽,舅舅。他們其實都有自己的難處。

安然從小的遭遇就很不幸,由於生活的城市重男輕女,安然父母爲了生兒子,讓安然裝瘸,騙別人女兒有殘疾。洗澡被親戚偷看。這些都給安然的童年造成創傷。這也是爲什麼安然不想留在這個城市的原因。

姑媽,童年時也和安然有過相同的經歷,不受疼愛,睡覺被蚊子咬醒發現母親晚上偷偷切西瓜給弟弟吃,這些都在烙姑媽的腦海裏,由於這些重男輕女意識的灌輸與潛移默化。姑媽也漸漸習慣且接受。若不是安然對這一近乎法則的質疑與對抗,估計最後也難以讓姑媽走出來。

縱觀整部影片,安然和弟弟的相處模式的變化是值得回味的,演員之間的默契配合讓我覺得情感表達十分到位。從“我不管”到“我要管”,張子楓對安然角色的情感的塑造拿捏恰到好處。

其實,影片中值得探討的點還有很多,特別是姑媽和安然一起吃西瓜對話那場戲,我個人是比較喜歡的。在這我也就不一樣列舉了。

我的姐姐觀後感 篇三

清明節當天看完了這部電影,剛看完的時候對結局,安然帶着弟弟一塊跑出去的結局有點不滿意的,但是晚上想了下,我覺得這個結局存在多種可能性的,也許只有這樣纔會更好。

故事的開頭就是安然的父母因爲意外去世了,留下了安然和她弟弟。然後整個故事發展都是圍繞着安然如何與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釋懷和對弟弟和解。以前計劃生育政策讓好多家庭都只能選擇生一個小孩,安然的爸爸極度重男輕女觀念讓他一直想要個男孩子,於是就申請生二胎,撒謊原因是說女兒有殘疾。這個撒謊讓安然小小年紀的正常女孩要裝瘸子。影片中我理解的是可能安然父母生完二胎之後她就一直在姑媽家住了,因爲在她的憶中,父親還因爲讓她裝瘸子她卻穿上裙子而捱打。父母的車禍意外去世,身邊的所有親戚都覺得她應該去照顧弟弟,因爲身邊親戚覺得她父母就一套房子寫在了她的名下,弟弟什麼也沒有,所以這個責任必須有她承擔。而安然呢?從小時候父親一直打她,罵她。就是因爲想要男孩子。她的大學志願書也由想去北京讀臨牀醫學卻被改成了本地一所學護理學校,原因是她父母覺得女孩子要早點掙錢。

當姑媽把她弟弟送給她的時候她一點也不願意管,我想剛開始她的心理肯定是難過的一切都是因爲小時候父母想要二胎男孩,她纔會被各種不討喜。所以她就是想給弟弟找一個收養家庭,然後她能夠和男朋友一塊考研去北京。安然她很要強且獨立,從大學幾年學費都是自己掙得到之後在醫院當護士工作中都是這樣。當她和弟弟相處一段時間之後,慢慢的有了感情。所以在後面雖然她還堅持把弟弟送人,但是她看了好多家,重要的是想爲弟弟找個好人家而不是隨便找個人家。她心中目標很明確想去學習臨牀醫學,當時當圖詢問男友幾次之後得到的是兩個人追求不同時候,最後結束了五年的感情。和弟弟在一塊的時候,她總在晚上自己一個人很傷心難過,有一個片段很傷感,她說她一直就想成爲父母驕傲啊。其實我想這裏導演想表達的其實是女孩子其實一樣也可以成爲家裏“頂樑柱”。影片開頭就說安然父母車禍,她父親被檢查出心肌梗賽,遇事故之前一直在給安然打電話,所以安然會猜想會不會真的和她有關。爲什麼在這裏我沒有寫車禍是不是鍾勇酒駕造成,因爲警察查過,監控也有所顯示所以我不着重寫這個地方。但是鍾勇內心覺得對她父母感覺有虧欠,就很認真幫她找了一個真心願意收養的家庭。而在這個要收養的家庭出現之後她的心理層次發生了一個大的變化。無論之前和姑媽的談話,還是和舅舅談話,還是和男友)本站○(分手。她都很明確自己未來計劃是什麼。

但是在這個收養家庭最後決定收養弟弟的時候,讓她簽署不再見面協議書時候她的情緒崩潰了。因爲在那一刻,她覺得她很愛弟弟,之後牽着弟弟的手跑着出了大門。故事到這裏結束了。

最後感受:我認爲這真的是一部好電影,雖然有的地方有一點假,但是演員們演技足夠好。最假的地方是一個四歲小孩對一個從小沒有生活在一塊的弟弟不可能對姐姐有深厚感情,小孩子肯定會選擇對他很好的人在一塊生活。張子楓塑造安然這個角色塑造的很好,獨立、堅韌、心中還重情義。導演給了一個開放性結局,但是我猜想真正結局是,安然帶弟弟跑出去那一刻只是證明了弟弟在她心中已經有很深的地位了,很濃厚的感情了。但是她沒有開口對收養的家庭說出那句弟弟以後我來養這句話,因爲她太明白這句話說出口代價了,如果說出來會讓親戚覺得很好,但是她接下來的人生將會變得很糟糕,肯定是會在和弟弟遊玩一會之後,再父母找收養人家協商就是以後弟弟給他們撫養,但是希望給她可以探望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