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電影桃姐觀後感【精彩多篇】

觀後感3.15W

電影桃姐觀後感【精彩多篇】

電影桃姐觀後感 篇一

雖然從報章雜誌上了解到電影《桃姐》獲得了一致的好評和贏取了許多世界性大獎,但是初次看到這部電影的宣傳語“在末日之前溫暖你”的時候,心中不禁鄙夷:宣傳語如此誇誇其談,電影大概也會有點言過其實吧。可是,觀影幾分鐘後,我的心情隨着電影的推進而起伏,陷入了長時間的思考和感觸。

《桃姐》講述的是一對主僕相扶相持的故事。桃姐是孤兒,十三歲就進入李家當家傭,六十年來勤勤懇懇,照顧了李家五代人。某天,年逾古稀的桃姐突然中風,不能再爲李家操持家務,從小由桃姐照料長大的男主角李羅傑只能把她送去老人院。這時兩人的關係徹底發生了的變化,本來一直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的羅傑,需要反過來照顧桃姐。兩人得以重新認識對方和自己的人生,發展出一段不是母子、勝似母子的感情。

電影中有幾個片段使我十分動容。桃姐因名字被老人院的院友取笑是丫鬟,桃姐十分不快,卻只能埋在心底。過後羅傑帶了許多物品探望桃姐,被其他院友問及與桃姐的關係,羅傑默契地回答是桃姐的乾兒子,使桃姐感到既歡慰又感動。想想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有時只關心家裏的老人和長輩是否吃得飽穿得暖,物質條件是否富足,有時卻忽略了他們需要感覺到被尊重、被理解。又有一幕戲,是羅傑憶及病中得到了桃姐的悉心照料,現在輪到桃姐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他爲自己擁有健康的體魄和經濟基礎照顧桃姐而感到安慰。這段戲讓我更深刻的感覺到人生就是一個循壞的過程,從無到有、從獲得到付出、從接受哺育到哺育下一代、反哺上一代,這是一個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有能力去給予、去照顧自己及旁人,是一個巨大的幸運和幸福。

正如電影中其中一個演員秦海璐在北大百年講堂的首映式上說的,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桃姐。是的,她可能是我們的母親,可能是我們的老師,可能是我們的某一位遠親,可能是隔壁年長的鄰居,也可能是經常在菜市場裏遇見的老太。她不會創造什麼偉大的事業,卻知道怎麼把別人照顧得更好。現在的我們,是現在年輕力強的“李羅傑”,將來的我們,也可能是年老力衰需要別人照顧的“桃姐”。在養老體制未曾完善的如今,在我們有能力的時候,攙扶我們所珍惜的人,在我們未曾喪失照顧別人的能力的“末日”之前,在長輩健康消耗殆盡的“末日”之前,好好的溫暖他們的心。

電影桃姐觀後感 篇二

最近突然想起一個問題,當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們都在看什麼?看電影的原因總是千奇百怪的,淺層次的是打發時間,消遣,或者約會只用。那這麼一來一定要找些輕鬆的片子來看纔好,或者奔着大片的噱頭就了,因爲這種情況下看電影的目的一定不是在電影本身。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再深一點的層次是一種嘗試,當我們通過別人,雜誌,或者其他的媒體聽說一部片子好的時候,我們總是想看看到底是不是如他們說的那麼好。尤其是那個人,那本雜誌等是你喜歡的認同的,這樣你會在某個空閒欣賞一下然後做出自己的評價。

更深一點的,我們看電影其實就是在找我們自己,找我們內心的自己或者期望中的自己,理想中的自己,現實中的自己。人生難得遇到一部與自己百分之百契合的好片子。年少的時候我們應該喜歡看愛情片,因爲憧憬美好的愛情,但是年歲增長,愛情已經不在是生命的主題曲,我們開始爲了自己的生計而奔波,這個時候你纔開始深切的體會到什麼是生活,它是有艱難困苦組成,安定平淡就是幸福甜蜜的代名詞。歲月已經經不起我們折騰了。

許鞍華作爲一個女性導演,幾乎是把生活這種東西用母性的視角娓娓道來,用一種隱忍的方式。當年她獲獎的片子《天水圍的日與夜》其實講述了一段慘淡的生活,中年獨身的母親,一個人在超市做着工,供應自己的兒子上學,早年自己供弟弟妹妹上學,他們都出息了,自己卻還在苦苦掙扎。想想很可憐。但是導演並沒有這麼拍。她鏡頭下的女主角是很樂觀的,臉上時時掛着笑容,而且還主動幫助別人。生活縱然艱難,但是卻也樂觀。

如果換做別人我不知道會用什麼角度描述這樣的人的生活,但是寫到這裏,我想起了內地電視劇導演滕華濤的《裸婚時代》和《蝸居》這兩部電視劇,主題非常鮮明,而今的生活要把咱們年輕人逼瘋了!多艱難的歲月!多困苦的人生!能給我們點活路嗎?!表現的歇斯底里,但是細細看看有這麼慘嗎?尤其是和許鞍華的人生比起來。人生的每個階段也許都會有不同的追求,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會不安於現狀,好好奮鬥,努力前進。但是,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代價的,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滿足。海藻就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外地小姑娘,不是富二代,能力也一般,就是一個普通人。但是在宋思明眼裏她是個小年輕。想想看,海藻父母健康,有姐妹,還有個愛自己的男友,這樣的生活就很好了,可是,海藻這個普通的女孩卻還是想追求比自己的實力還要高的生活。但是這樣的生活不屬於她。

都市的人,有時候想一想其實就像是生活在懸崖邊上,你千萬別往前想,總是要着要那,你的心態稍一不平衡,就容易掉下,而不是爬上來!裁員,生老病死,福禍所依。.。.這些就夠讓人受的了,還要什麼呢?

而《桃姐》這部電影,講的又是這樣一個非常接近生活的故事。我看簡介的時候上面說是一個少爺照顧傭人的故事,我還期待是少爺怎麼一把屎一把尿的照顧桃姐呢,我以爲劉德華會把葉德嫺接回家,然後悉心照顧,無微不至。.。但是這樣看看,矯情氾濫。

華仔不是有錢不少爺,開着豪車穿着西服如韓劇臺劇中少爺的形象,得得瑟瑟,他就是一個簡簡單單的人,揹着個書包,做着自己喜歡的職業。僅此而已,更加接近生活,華仔的表現真的很好,只有這樣性格的人才會這樣的對待桃姐,不管華仔是不是特別有錢,但是他總是盡力爲之,不遺餘力照顧桃姐。

而桃姐的表演更是到位,她雖然扮演的是個傭人,但是在故事中她確實與華仔情同母子,更重要的是,桃姐通過她的表演,透露出她對羅傑一家的忠誠,雖爲僕人,但是卻把她服務的這個家當做自己的家,處處爲羅傑着想。養老院不是個什麼好地方,一羣快走不動的老人,處處需要人照顧,怎麼能夠好的起來?桃姐不適應,但是卻不想麻煩羅傑,桃姐總是爲別人着想。看這部電影會讓你想起你的未來,你的父母的未來,你將來會怎麼對待你的家人,當你父母老的時候你會怎麼辦?怎麼樣照顧他。

生活我認爲有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往低了看,看到生活的不易和艱辛,生命不僅僅是我們的,我們還與很多的人相關聯,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我們的伴侶孩子,我們的事業,我們的工作,這一系列的關聯,任何人出現任何閃失都會對我們造成很大的困擾,一想到這些,我們就感覺到只要大家平平安安的就是幸福。也就是常言道的平平淡淡纔是真。

另一個層次就是往高了看,因爲作爲社會人我們每個人都是有能力的,都是有活在這個社會的價值,我們活着,與周遭的人有關聯,而且還要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如果我們可以做的更好,更優秀,那我們就要好好努力!但是記得保持一顆淡定,感恩的心。這樣我們才更能接近生活的真諦。

電影桃姐觀後感 篇三

劉德華的電影,一直都是賣座好看的標誌。最近一部他跟葉德嫺的合作《桃姐》,講述了一個傭人跟一個少爺之間的故事,得了很多獎,這是爲什麼?帶着這個疑問,我跟mother、爹地,一起看了這部電影。

人對於未知的東西,總是有好奇心的,我也是。好奇爲什麼這部電影能拿獎,在電影一開始的時候,就很用心地去分析電影的一些細節。很可惜,在電影開始的時候我就感覺不對頭,電影的英文名字是:《A Simple Life》一段普通的人生。這意味着,電影講述的,並沒有許多驚天動地的事情,就是一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東西,這完全出乎我的預料。一如所料,電影剛開始的時候,桃姐很有經驗地、出色地、平凡地照顧着Roger(劉德華)。很平淡,一些普通的叮囑,一些日常的生活,平淡如水。我很納悶:這就是拿獎的電影?

Roger繼續着他人生事業的拼搏,跟徐克(他導演的電影必看)、洪金寶(很佩服的一位武打演員),一齊合演了一出大龍鳳,成功獲得更多的資源,對事業的進展又加深一層。桃姐呢?也一如既往地處理着家頭細務。但,不平常的事情到來了,使這些原本很有規律的生活,全部打亂了,桃姐中風了。電影並沒有直接說桃姐中風,而是先由葉德嫺演繹中風老人通常都會有的身體的反應,讓觀衆有了視覺的感受和內心的猜測,之後才告知觀衆事實。這裏使用了一招:欲擒故衆。我是完全地中招,畢竟不想接受桃姐中風的事實,因爲這意味着,那頭近了。

桃姐出院之後,住進了老人院,而Roger也要繼續原本的生活,Roger並沒有表現出大家預期的小孩子耍脾氣搬的不知所措,反而是無懼困難,學習使用洗衣機,學習自己照顧自己。行動不便的桃姐,也努力適應着新的環境,頑強地跟病痛周旋,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這種平淡地爲生活而奮鬥的日子,讓我產生了一種感覺,桃姐很愛Roger,很想再爲他多做點事情。Roger很愛桃姐,很想她安度晚年。很感人,這麼普通的事情,怎麼就這麼感人,因爲有情!

經過了一段恢復的日子,桃姐身體好了許多,而Roger的事業也有了一定的成就。他們一起回到住處,懷緬過去快樂的時光,一起去看了Roger的。電影。好溫馨,是得償所願的安慰感。只是這種感覺讓我突然間有了一絲不祥的預感。真的,預感對了,是編劇有意,還是不經不意,養老院裏有一位住客離開了。很正常的,親人在哭。桃姐、Roger、我、mother(爹地有事要出門),一齊經歷着這位院友的離開。無法控制着這種感情,是惋惜?是可憐?還是無奈?都有。這個時候我問了一下老媽,桃姐最後也是這樣?她“嗯”了一下。

有時候人不願意去接受現實,因爲現實很殘酷,很痛苦,很悲傷。但我們又能夠怎樣呢?桃姐面對着最後的結局,跟那位院友一樣的結局。現實就是無法改變地老去,對誰,都一樣。

接下來,桃姐身體越來越不好了,要靠支撐架行走了,要坐輪椅了,要靠藥物維持生命了。Roger的事業還得繼續,他無法一直陪着桃姐,但是隻要他一有時間,他就陪着,能多陪陪就多陪一下。這裏電影有個非常好的表現手法,桃姐跟Roger在一起的鏡頭,都是笑。笑,代表着樂觀,代表着希望,代表着真誠。Roger跟桃姐在一起,也是笑着的。這似乎給人一個感覺,或許結局不會是那個。

電影最終,以桃姐的離開,作爲整個故事的結束。桃姐照顧了Roger一家5代人,經歷了這個家的所有的一切,她的離開,是很正常的,很自然的,很沒有懸念的,卻留給人那麼多的不捨。

現實生活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事情,不得圓滿,卻又無可奈何。就像桃姐的離開,電影完全可以在早一點的時候,以另外一種方式結束。只是這部電影精彩點就在於:你越不想發生的事情,越是無法阻止它發生。發生了,怎樣呢?電影沒有給出答案,只是以Roger的一篇講詞,給予我們一個提示。對我來說,這個提示就是:能怎麼樣,就怎麼樣,除了這樣,還能怎樣?

要告訴我的朋友,這部電影是要跟家人一起看的電影。現實往往很難接受,但不接受,又能怎樣呢?接受意味着痛苦,這是一種磨難,但,這是每個人的必經階段。經過了這段痛苦,纔有“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般的甘甜。桃姐有,Roger有,我有,你有,大家有。《桃姐》是一部好電影,真的好。

電影桃姐觀後感 篇四

如果要給《桃姐》一句直觀的評價,可以這麼說:許鞍華拍了一部能讓人願意看下並且享受其中的文藝電影。《桃姐》與國內大多數文藝電影的區別就在於它沒有矯情的臭毛病,而且充分考慮到了“觀衆能不能看下”這個實在的問題。雖然電影中展現的都是生活常態,挖掘的是家庭倫理,但大多又都是搞笑溫情的小片段,就如同午後的茗茶散文一般清新淡泊又不乏感動和思考。

拍文藝電影的文藝青年們最容易犯的一個毛病就是矯情,有些片子看完了之後老讓人覺得導演像被強拆的住戶一樣申訴無門,只能在影像中傾吐,然後昏暗的影像裏不是主角在各種幅度誇張地親熱,就是拿着把小刀在全神貫注地自殘,還有最坑的一種就是讓觀衆看着主演保持一個姿勢傻傻地抽完一整根廉價香菸(老懷疑能拍出這種長鏡頭的攝影師都是走後門才畢業的)。電影要表達的也無非是邊緣青年沒有出路、底層人民生活狀況堪憂等等,賈樟柯的處女作《小山回家》就是講這個的,現在人家拿金獅獎了,拍武俠片了,也娶了明星做老婆了,你們還在講這個。“悶”、“枯燥”、“脫得太慢”這些標籤適用於衆多優秀的文藝電影作品。

當然這裏不是爲了捧許鞍華而貶低任何人的任何作品,坦白講《天水圍的日與夜》雖然忠於生活,聚焦人與人之間的溫情與關懷,但太過平淡,說實話看着也犯困;《天水圍的夜與霧》太悲慘,看着心理肯定不舒服,《桃姐》算是個突破。

《桃姐》跟《天水圍的日與夜》一樣,也沒有很明朗的劇情線索和衝突,但許鞍華這次很聰明地用溫情搞笑的生活片段彌補了故事性弱的問題,從開始劉德華和葉德嫺關於吃牛舌的鬥嘴到桃姐做手術時的搞笑祈禱,幽默的氣氛貫穿始終,最搞笑的是劉德華問葉德嫺爲什麼不嫁的時候,突然對桃姐說“你準是喜歡我老爸”。整部電影就是將這些樂觀富有幽默味道的生活片段拼接在一起,伴隨着可愛的笑料,觀衆也見證了roger盡心盡力地陪着桃姐度過了整個晚年生活,自然也就做到了笑中帶淚。

國內每年的文藝片其實不少,但真正能讓人看下的沒有幾部。曾聽某拍文藝電影的導演說拍電影不是爲了討好觀衆,而是爲了藝術理想,可一部電影拍出來沒人願意看,膠片放在庫房裏發黴,又有什麼理想可言呢?文藝電影歸根結底還是要傳達一些深度的東西給觀衆,要不然拍電影這件事本身也沒有任何意義。《桃姐》讓我很樂意地享受其中,看完之後我立刻給自己生命中的那個“桃姐”打了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