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央視CCTV1《榜樣6》觀後感多篇

觀後感2.91W

央視CCTV1《榜樣6》觀後感多篇

央視CCTV1《榜樣6》觀後感1

12月8日晚,河東鎮組織全體黨員幹部集中觀看了《榜樣6》(建黨100週年特別節目),讓黨員在收看過程中感悟榜樣的力量,接受心靈的洗禮。

全體黨員通過電視直播,在大屏幕上全程收看了“七一”勳章獲得者衛國戍邊英雄團長祁發寶;草原之子、牧民英雄廷·巴特爾;邊境線上的活界碑魏德友;當代愚公黃大發;“燃燈”校長張桂梅;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貼心書記”孫金娣;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美麗三沙建設者、祖國南大門守護者七連嶼黨工委;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導彈專家陳定昌8人的先進事蹟。通過嘉賓現場訪談、詩朗誦、重溫入黨誓詞等形式,展現了積極投身爲民服務一線的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勤懇紮實、忠誠擔當的閃亮品質。

觀看結束後,全體黨員紛紛表示,先進模範作爲優秀黨員的代表,他們的事蹟震撼人心,他們的品質令人欽佩,我們要不忘初心使命,在任何時刻都不能忘記黨旗下“隨時準備爲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錚錚誓言。作爲一名黨員幹部,要帶頭學習和弘揚新時代榜樣精神,對標先進見賢思齊,對錶榜樣拷問初心,把榜樣力量轉化爲實際行動,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履職盡責,爭創一流,努力彰顯新時代黨員幹部的政治底色和使命擔當。

進典型查差距、找不足,把對榜樣的崇高敬仰化爲奮發有爲、紮實工作的強大動力,在工作中學先進、做先進,守初心,擔使命,認真做細做實當前各項重點工作。

央視CCTV1《榜樣6》觀後感2

6月29日上午,人民大會堂“七一勳章”頒授儀式上,身着一襲藍色蒙古族長袍的,正是被稱爲“草原之子”的廷·巴特爾。

作爲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原書記,廷·巴特爾紮根牧區,在近50年的時間裏,憑着“讓牧民過上好日子”的信念,探索出保護生態、發展經濟、促進增收新路子,使當地牧民生產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廷·巴特爾始終認爲,自己“是一名牧民”,無論獲得多少榮譽,這一點都不會改變,“這是我的職業榮耀”。

從將軍之子到“草原之子”

廷·巴特爾出生於1955年。他出生的這一年,他的父親廷懋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爲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之一。廷懋還先後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廷·巴特爾雖生長在父輩的光環下,卻下決心自己做出一番事業。19歲時,巴特爾高中畢業,下鄉到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蘇木薩如拉圖雅嘎查。知青返城時,他本可以回到呼和浩特,卻成爲同批幾十名知青中唯一沒有離開的人。

薩如拉圖雅嘎查是一片總面積達四百三十多平方公里的草原,地處有着“黃色野馬”之稱的渾善達克沙地西北部。由於超載過牧和連年的自然災害,薩如拉圖雅嘎查曾是全蘇木(鄉)生態條件最差、經濟最落後的嘎查。

年輕的廷·巴特爾把牧區當成了自己的家,不僅學習當地語言,還學習騎馬、放牧、打草等技能。很快,他就融入當地,還當選了薩如拉圖雅生產大隊大隊長。

上世紀80年代,薩如拉圖雅嘎查實行草場、牧畜雙承包制。這一制度雖然調動了牧民的生產積極性,卻因缺乏科學的引導,導致牧民盲目增加牲畜頭數而忽略了草場的保護。大量增加的牲畜很快超過了草場承載能力。草場退化、土地沙化日益嚴重,廷·巴特爾意識到,要改變現狀,必須實行“圍封輪牧”,才能讓草場可持續發展。

新政策一出,牧民們將信將疑。廷·巴特爾決定用成果說話,從自家做起,“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1986年,廷·巴特爾賣掉自家的60只羊,圈起300多畝草場休養生息。第二年,300多畝草場打了九馬車草,相當於其他牧民1000畝草場的打草量。牧民們親眼看到了“圍封輪牧”的好處,紛紛進行封育和劃區輪牧。

1993年,廷·巴特爾當選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書記。他針對當地的生態問題,提出了“蹄腿理論”:1頭牛和5只羊的經濟價值相當,但養1頭牛付出的辛勞和成本更低。另一方面,從草場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1頭牛有4條腿,5只羊有20只蹄,且牛卷着舌頭吃草尖,羊喜歡刨草根吃。因此,5只羊對草場的破壞性大於1頭牛。

基於這個理論,廷·巴特爾倡導牧民少養羊、多養牛,並引進西門塔爾優質乳肉兼用牛與本地牛雜交,培育高產優質母牛。他用自家財產抵押,如果牧民虧了本,自掏腰包賠償牧民的損失。除了牲畜養殖,廷·巴特爾還帶領牧民積極拓展相關產業,如奶製品、肉製品加工。嘎查黨支部扶持的20多戶貧困牧民現在已全部脫貧。

近50年的時間,廷·巴特爾紮根牧區,自己的頭腦和雙手探索出既保護草原生態、又讓牧民增收的路子,把生態“從白色變回綠色”。同時,也將薩如拉圖雅這個“貧困村”變成了“富裕村”。

2009年以來,廷·巴特爾被評爲“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全國農業勞動模範”、“一百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改革先鋒”、“最美奮鬥者”等榮譽稱號。

現任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書記的特木爾呼與廷·巴特爾共事已有20年,他告訴新京報記者,儘管如今廷·巴特爾已經從黨支部書記的位置上退下,但仍心繫草原和牧民。一有空,他就會到牧民家中走走看看,和牧民聊天,給牧民出主意,幫助牧民解決困難。

在得知廷·巴特爾獲授“七一勳章”時,特木爾呼表示自己也“十分激動”。他認爲這一獎項是莫大的榮譽,但同時也是廷·巴特爾應得的,“他做的事就在那裏。”

一心執着爲學生。“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爲孩子們多做點事。”樸實無華的語言,蘊含着張桂梅老師對山區貧困學生最深沉的愛。女孩輟學在貧困山區較爲普遍,爲了讓更多女孩能返回學校讀書,家訪成爲張桂梅老師生活的常態,走訪1500多戶家庭,爲的是瞭解到每一個學生最真實的情況,做通家長的思想工作。她把那些姑娘一個一個往回“撈”,哪怕是她自己掏錢,也一定讓她們讀書。

理想信念永不變。40多年來,她探索教育扶貧,把絕望變成希望,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張桂梅老師有一段令人肅然起敬的獨白:“有人說我愛崗敬業,有人說我‘瘋了’,也有人說我爲了榮譽,也有人不理解……說到底是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我直面這片熱土時,心裏不愧。”多麼鏗鏘有力的話語,她就是這麼一個人,用實際行動踐行着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與擔當。

樸實純粹爲事業。常有人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桂梅老師總是笑着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學生和華坪兒童福利院50多名孩子的“媽媽”,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她多次受到中央、省、市、縣的表彰,但是她沒有驕傲自滿,始終視自己爲一個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價值銘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崗位中。

張桂梅老師盡顯巾幗英雄本色。她那堅韌執着、無私忘我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同樣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從張桂梅老師身上汲取到了很多力量,今後,我一定將張桂梅老師的精神落實到工作的每一處,腳踏實地工作,用專業的水平和認真的工作態度去教育學生,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央視CCTV1《榜樣6》觀後感3

57年很長,一名戰士從黑髮到白頭,幾十年如一日堅守;57年很短,守邊的日子如白駒過隙,一晃到了耄耋之年,仍要守下去。

“我沒有文化,但我有力氣。拿起槍就巡邏放哨,扛起鎬就種地放牧。黨指揮到哪裏,我就打到哪裏!只要我還能動,就要在這裏一直守下去!”每當講起這些話,這位耄耋老人的臉上就會露出自豪的笑容。7月6日,筆者跟隨新疆塔城軍分區某邊防團官兵來到老人家中,聆聽了一堂“特殊黨課”。

平凡的重任

老人名叫魏德友,山東沂水人,1960年入伍。1964年,他與30多位戰友響應號召,脫下軍裝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一六一團,成爲一名光榮的農墾戍邊人。

沿着蜿蜒崎嶇的牧道,筆者一行走進薩爾布拉克草原深處,這裏有一片面積超過50平方公里的無人區。在一處用紅磚和土塊砌成的房子前,81歲的魏德友身着迷彩服、頭戴迷彩帽,精神抖擻,身旁的羊羣悠閒地吃着草。他紮根中哈邊境草原“無人區”,被稱爲邊境線上的“活界碑”。

藍天白雲下的薩爾布拉克草原遼闊壯美。然而,這裏也是西伯利亞冷空氣南下的必經通道。每到冬季,狂風肆虐,暴雪深達1米多。到了夏天,蚊蟲猖獗,號稱“十個蚊子一盤菜”。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魏德友和妻子劉景好堅守了整整57年。1982年,魏德友所在的兵二連解散,百餘戶人家陸續撤離,他也有機會調到市裏或回老家工作。但魏德友主動選擇留下,成爲一名護邊員。

“我與邊防連的戰士們一起巡邏守邊。他們幫我家建房子,還給我們運馬草、送藥品,我捨不得離開。”魏德友說,“我熟悉這裏的地形地貌,瞭解社情民情,可以協助戰士們護邊。”

魏德友家向西8公里,就是中哈邊境173號界碑。說這話時,他一邊趕着羊,一邊盯着邊境線的風吹草動。

如山的承諾

“再難!我也要一直守下去。”魏德友緩緩閉上眼睛似在回憶。“我結婚時,妻子從山東老家隨我入疆。千里進疆路,愈行愈荒涼。火車換汽車,汽車轉驢車,妻子走一路,哭一路。我們當天入住的‘婚房’,只是戈壁灘平地挖出來的一個地窩子……”

從此,“家住路盡頭,屋在國界旁,種地是站崗,放牧爲巡邊”,就是魏德友和妻子的生活寫照。每次巡邏前,魏德友都會將院子裏的國旗高高升起,傍晚回來,看到國旗就看到了家。這面國旗見證了魏德友的守邊歲月,也見證了一代代戍邊人守土衛民的赤膽忠誠。

魏德友告訴筆者,過去,戍邊條件非常艱苦,飲水主要以河水、高山融雪爲主。晚上站哨,時不時傳來狼叫,有時還能看見冒着綠光的眼睛,挺嚇人的。一到冬季,大雪封山,零下40攝氏度的極寒天氣讓身上的棉衣彷彿成了薄紙。一次,魏德友與額敏河邊防連的戰士們一起巡邊,風雪中大家手挽着手、肩搭着肩,艱難地向前挪行。行至河中央,河面上的冰層突然破裂,戰士小陳掉入冰洞中。戰友將他拉上來時,他已全身凍僵。魏德友立馬將自己的衣物脫下,抱着小陳用身體爲他取暖。過了許久,小陳才恢復知覺。

薩爾布拉克草原地勢平緩,邊境線缺少天然屏障。除了駐守在這裏的邊防官兵,護邊員的巡查也很重要。一次,魏德友騎馬巡查,發現一架飛機在上空盤旋。等到飛機離開後,他在盤旋區域內發現兩串通向境內的腳印,魏德友立刻向連隊彙報。經過地毯式搜索,終於發現可疑人員,並將其勸退到邊境線外。魏德友的膽大心細贏得連隊官兵一致稱讚。至今,魏德友已義務巡邊20多萬公里,勸返和制止臨界人員千餘次。

憶守邊歲月,魏德友講得動情,官兵聽得入心,紛紛站起身向魏德友致以莊嚴軍禮。

使命的相承

魏德友常說,自己就是個普通人,幹着普通的事,黨和國家給了太多榮譽,心裏有愧。而且自己年紀越來越大,真的哪天走不動了,就不能再爲國防事業作貢獻了。但讓他欣慰的是,二女兒魏萍接過了接力棒。

魏萍告訴筆者,父親一天不到邊境上看看就感覺少了點什麼。“一次父親巡邊遭遇暴風雪,迷失了方向,被困了5個多小時。我們擔心得要命,央求他回家養老,可他卻不爲所動。”魏萍深深理解父親對邊防割捨不下的情感。在父親的感召下,魏萍辭去在山東的工作,回到薩爾布拉克草原,當了一名護邊員。

“這幾年邊防的變化真的太大了。”魏德友說,以前邊境線上光禿禿的,現在有了3層鐵絲網,還有防火隔離帶。“邊境線上各個點位都有監控覆蓋,時不時還能看見邊防官兵利用無人機進行巡邊偵察。”魏萍接過話茬,“各類邊防公路也得到修繕,無論嚴寒酷暑,邊防官兵和護邊員都能吃到新鮮的蔬果。和父親相比,我們新一代戍邊人幸福得多!”

魏德友告訴筆者,戰士們的執勤裝備也升級換代了,作訓大衣既保暖又輕便,新式水壺即使在零下30攝氏度的室外,保溫效果也很好。裝備器材的改良大大提升了邊防一線的執勤能力,這也是國富軍強的體現。

筆者看到,魏德友家周邊種了上千棵樹苗。他特別喜歡樹,說一代代戍邊人就像這一棵棵樹,紮根邊防,蓬勃向上……

央視CCTV1《榜樣6》觀後感4

_日,黨中央決定,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以中共中央名義首次頒授“七一勳章”,表彰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七一授勳,是禮遇,意在樹立榜樣,建立良好導向。充分展示功勳模範和先進典型的精神風範,無疑是對共產黨人先進性的大力弘揚,也將凝聚共產黨人巨大的引領力量。

頒授“七一勳章”,大力弘揚共產黨人先進性。中國共產黨從無到有,從弱小到強大,走過了百年曆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共產黨人堅定信仰、理想、信念,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處處體現共產黨人的先進性。一直以來,全國各地涌現了一大批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先進基層黨組織,他們立足崗位職責、堅守初心使命、踐行政治信仰,充分激發了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服務功能,彰顯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黨務工作者忠誠擔當,奮發有爲的中流砥柱作用。黨中央向他們頒授“七一勳章”,就是對共產黨人先進性的最生動的弘揚,激勵全黨把這種先進性傳承下去,發揚光大。而且,提名和推薦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廣泛發動、宣傳引導的過程,有助於濃厚弘揚共產黨人先進性的氛圍。

頒授“七一勳章”,大力弘揚共產黨人價值觀。共產黨人價值觀是黨凝聚民心並獲得廣大人民羣衆支持與擁護的強大精神武器,而價值觀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響力來源於價值觀本身的先進性。表彰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舉行頒授“七一勳章”儀式,有助於引導廣大共產黨員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把對黨忠誠、爲黨分憂、爲黨盡職、爲民造福作爲根本政治擔當,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有助於引導廣大共產黨員堅持實事求是、把握政治原則,使思想和行動更加符合客觀規律、符合時代要求、符合人民願望;有助於引導廣大共產黨員堅持清正廉潔,在依法用權、公正用權、謹慎用權、乾淨用權中保持廉潔,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拒腐防變的底線,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弘揚共產黨人價值觀。

央視CCTV1《榜樣6》觀後感5

德國教育家福祿培爾曾說:“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母親手中。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啓發母親——人類的教育者。”

可見,女子教育,對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而言,無比重要。

雖然教育家們早已看到女子教育的重要,也在積極呼籲,但中國自古以來的陳規陋習仍然在不同時代拖着同樣的後腿:女子無才便是德,出閣前以父爲主,嫁人後以夫爲天,女子是名副其實的附屬品。

萬幸的是,我們的教育家們看到了這些:從康有爲到梁啓超,他們在倡導女子教育的同時,也在積極實踐,從創辦中國第一所女學開始,再到後來的男女同校,無數教育家的努力,才換來本就應該享有的受教育的權利。

而在每個時代,那些爲民衆教育事業嘔心瀝血的教育者們,會讓我們格外動容。就如那朵開在懸崖上的桂,雪中的梅——張桂梅老師。

初識張桂梅老師,源於一篇公衆號的推送文章,但最讓我難忘的不是那篇文章,而是那張病痛纏身卻眼神堅定的照片。當我瞭解到這個偉大的人民教師,爲了山區女童能夠改變命運毅然決然地堅守了幾十年時,我的內心無比敬佩。

當學校組織全體教師一起觀看學習張桂梅老師先進事蹟時,從視頻中,我看到了需要攙扶才能支撐身體前行的張老師,聽到了她非常激動又時而哽咽的聲音,那一個個瞬間,都讓我眼淚跟着流下來。

張老師在講話中說她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但在我們心中,她不僅不普通,而且是值得我們廣大人民教師學習的榜樣。她在講話中,講到自己看到山區的女孩因爲家庭貧困失學時哽咽的瞬間,讓我感受到她是真的心疼那些因貧失學的孩子。

作爲教育者的張老師,太知道女子受教育的意義了,所以纔有了她無論如何都要建立免費女子中學,爲了建立免費學校去籌款,甚至想要透支自己的棺材本,這種執着最後換來了華坪女子高中的建立,而這所學校也是全國一所免費女子高中。

但在這個過程中,張桂梅老師透支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工資、棺材本,更是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健康。毫不誇張地說,她是用生命在從事教育。

很多人覺得不值,但我卻從張桂梅老師那一張憔悴的臉龐中,讀出了她的焦急。她焦急於因貧失學下會有更多的女孩被迫走上一條無比艱難的路,她焦急於看到那一雙雙渴望讀書的眼睛因爲貧困輟學流下了太多的淚水。

所以,當她說自己做的事情拯救了一代人時,我覺得一點都不誇張,張桂梅老師不僅拯救了一代人,還有更多代人。

執着,堅定,奉獻,是我從張桂梅老師身上學到的。此時此刻,我的腦海裏浮現出的是張老師拿着喇叭喊女孩們起牀,嚴厲有加,而轉眼間又看到她拖着病痛的身體,挨家挨戶地家訪,摟着那些女孩時溫柔安撫,耐心勸導,這樣一位嚴父慈母兼具的師者,手纏繃帶,病痛纏身,讓人瞬間淚目。

正如感動中國給張桂梅老師的頒獎詞:爛漫的山花中,我們發現你。自然擊你以風雪,你報之以歌唱。命運置你於危崖,你饋人間以芬芳。不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達倔強。

張桂梅老師是這樣的,她就是懸崖的桂,雪中的梅。這種精神不必宣揚,自帶芬芳。

央視CCTV1《榜樣6》觀後感6

頒授“七一勳章”,讓榜樣啓航新徵程引領新時代。建黨百年輝煌成就的背後,是一代代共產黨人不懈奮鬥鑄就的。新時代、新徵途、新使命,仍然需要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大力弘揚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勇於擔當、無私奉獻的崇高品格,推動全黨形成見賢思齊、爭做先鋒的良好氛圍。頒授“七一勳章”,就是要激勵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進一步統一思想、振奮人心、鼓舞士氣,啓航新徵程,引領新時代,跨越新的難關,征服新的風險,創造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業績,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換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書寫出更壯麗的篇章。

不論是黨的事業還是個人的發展,不論什麼時候什麼時代,各項事業都是苦幹實幹幹出來的。黨員深入基層工作,踏實爲人民服務。作爲學生黨員,作爲新時期的大學生,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將深入學習、深刻理解,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提高應對能力。同全國的青年學子一道,繼續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精神,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始終把握正確的前進方向,提高綜合素質,爲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蓄力。

央視CCTV1《榜樣6》觀後感7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面對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複雜嚴峻的風險挑戰,青年一代更應該學習這些時代先鋒、民族脊樑的感人事蹟和崇高品德,立大志、成大才、擔大任,讓青春在爲祖國、爲民族、爲人民、爲人類的不懈奮鬥中綻放絢麗之花。

青年一代要擡頭看,堅信念、守信仰,立大志。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國家領導人在講話中說道:“堅定信念,就是堅持不忘初心、不移其志,爲黨和人民事業奉獻自己的一切乃至寶貴生命,爲黨的理想信念頑強奮鬥、不懈奮鬥。”從興業路到復興路,我們黨近百年來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鬥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爲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正是由於始終堅守這個初心和使命,我們黨才能在極端困境中發展壯大,才能在瀕臨絕境中突出重圍,才能在困頓逆境中毅然奮起。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國家未來。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青年一代要從時代先鋒、民族脊樑的感人事蹟和崇高品德中汲取力量,不斷堅定“四個自信”,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樹立爲祖國爲人民永久奮鬥、赤誠奉獻的堅定理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綻放青春光彩。

青年一代要俯下身,強心智、提本領,成大才。當時若不登高望,誰信東流海洋深。中國青年作爲華夏民族之春,當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豪邁之志。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就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而不斷奮鬥。踐行宗旨,就是對人民飽含深情,心中裝着人民,工作爲了人民,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解羣衆之所難,密切聯繫羣衆,堅定依靠羣衆,一心一意爲百姓造福,以爲民造福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崇高情懷。一百年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青年一代當需埋頭俯身,修身苦練,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在學習中增長知識、錘鍊品格,在工作中增長才幹、練就本領,用實際行動編寫青春靚麗篇章,爲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

央視CCTV1《榜樣6》觀後感8

今年是我黨建黨百年華誕,國家領導人在慶祝我黨百年華誕的七一講話中說,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站在百年的新起點上,既要要回望歷史,更要眺望未來。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一代又一代優秀中國共產黨人,爲祖國和人民無私奉獻,生動展示了共產黨人的爲民情懷、高尚情操。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

《榜樣6》中所講述的就是這樣一羣的優秀兒女,他們無私奉獻,愛崗敬業,不忘初心,歷久彌堅,把對黨對人民的一腔忠誠和拳拳報國心譜寫出一章章可歌可泣氣壯山河的詩篇。他們或以生命之軀體怒對嚴苛高原雪域惡劣酷寒和頑敵,血灑疆場:或以青春年華守護塞北邊疆,至耄耋二不衰;更有鑄造天之長鞭,鎮敵膽寒的科技英才。有爲鄉村飲水四十年的和讓人蕩氣迴腸。尤其村書記黃大發,帶着村民不怕困難,引水富裕百姓的事蹟,驚天地,泣鬼神。

天地有正氣,大愛薄雲天。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國家領導人首次概括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是重要內容。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書寫心中的真理、胸中的理想,爲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國家領導人指出:“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一百年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不懈奮鬥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爲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現在我們可以自信地對革命先輩說:你們堅持的真理仍在引路指航,你們堅守的理想正在成爲現實

新徵程上,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艱鉅繁重的任務,“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是中國共產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力量源泉,“踐行初心、擔當使命”是中國共產黨永葆生機活力的不竭動力,“不怕犧牲、英勇鬥爭”是中國共產黨不斷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這些必將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精神動力!

一輩子的努力和追求,不僅僅是精神支柱的堅強。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就會成就多大的事業。我作爲新上任的村書記,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關鍵時刻,我要當好領頭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向黨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央視CCTV1《榜樣6》觀後感9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精神,崇高的事業需要榜樣引領,在中國共產黨10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涌現出了無數爲祖國和人民無私奉獻的優秀共產黨人,他們的爲民情懷、高尚情操,永遠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中央組織部、中央電視臺聯合錄製了反映全國“兩優一先”典型事蹟的專題節目《榜樣6》。通過榜樣讓我認識了很多讓人尊敬的人。

他們盡職盡責,嘔心瀝血,銳意進取,勇於創新,他們生活簡樸、廉潔從教、克己奉公,言傳身教,把自己全部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他們的崇高品格和師德不僅受到學生和教師的尊敬,而且得到了廣大人民羣衆的高度讚譽。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些榜樣表現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頑強的意志,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把自己的心血和力量獻給教育事業,他們的身上閃爍着師德的絢爛光輝。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中國小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爲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於言教。要在自己的職業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標準,這是構建我們未來民族道德素質的基礎。

師德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萃,也是優良革命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書育人,教書者必須先爲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爲示範,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他們讓我們懂得了,一個人,原來可以這樣積極地對待工作和生活,可以這樣真誠地與人相處,可以這樣熱情地幫助別人……在當今冷漠、隔閡漸成風氣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正是這樣的生活態度和方式嗎?可以想像,假如生活中處處有像郭力華這樣的人,那我們這個社會,必將更加和諧,必將佈滿更多的溫情,必將更有人情味,必將更讓人留戀。

我也深深體會到一種師生間難得的和諧之情,在感動的同時,我又自己感到羞愧,同樣身爲人師,我卻常埋怨工作的不如意,埋怨學生的調皮,埋怨家長的不配合,卻忽略了自我反思。惰性越來越佔據了我的大腦,我不知道自己的思維中是否還存有“對工作的熱情”。郭麗華得知自己患癌證晚期後仍然未有過絲毫的黯淡,痛苦中,她選擇了理智:絕不能萬念俱灰,要靠治療向命運抗爭,要奪回自己的生命,重新回到她怎麼也站不夠的講臺。可是我呢?我有着健康的身體,卻拖着一個即將癱瘓了的大腦,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消極的思想佔據了我的心,沒有希望、沒有信心、沒有鬥志,有的只是埋怨。

學習了他們的感人事蹟後,我深切體會到:一個人,原來可以這樣積極地對待工作和生活,可以這樣真誠地與人相處,可以這樣熱情地幫助別人……我很感動,從中學到了很多,也讓我重新熟悉了教師這份職業,在如今的這個工作崗位上,我想我應該用一份真摯的態度去對待。我不能埋怨學生,不能埋怨家長,不能埋怨社會,我要拾起信心,鼓起勇氣,爭取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爲教育事業盡微薄之力。

央視CCTV1《榜樣6》觀後感10

堅定的信仰造就偉大的時代,榜樣的力量引領着前進的方向。《榜樣6》(建黨100週年特別節目)將於2021年12月8日晚間8點檔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首播,適時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CCTV—13)等重播。

榜樣是楷模,是以身作則,是擁有堅定的信仰,用一生的時間,堅定不移,造就一番事業,造福一方百姓,引領時代前行。

在《榜樣_》專題節目中,有很多畫面都一直深刻在心中。

每一個誓言都能看到他人的初心,他人的信仰,他人的堅持。每一雙手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他們那雙可愛的手,握住奉獻,又攥住信念。願奉獻自己,照亮他人,溫暖整個世界。他們這無言的愛,閃爍在眼神裏,流露在眉宇間,體現在實際行動中,他們用同樣的方式來表達對黨的愛,對祖國的愛。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我們組工幹部要跟隨着榜樣的引領向正確的方向前行,並讓它不斷的激勵着我們,做一名合格的黨員,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對身邊人的愛,對羣衆的愛。用行動詮釋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以俯首甘爲孺子牛的態度,想民之所想,勤勉敬業,爲民實幹,亮出共產黨人樂於奉獻的精神風采。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一個人、一句話,一個故事,雖然看似平凡簡單,但往往最能激發人們向善的、美的、好的方向進取,最能點燃人們心中的夢想。當我們看到榜樣時,要主動自覺的學習、靠近、看齊。同時,當看到他人不足之處時,要做到自我反省、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榜樣是一面鏡子,是一個方向,更是一種正能量。觀看《榜樣_》,學習榜樣,對照榜樣找差距,彌補自身的不足,做正能量積極的傳遞者,堅守信念、樂於奉獻、勇於擔當、不斷開拓創新,展現共產黨人的本色,生動詮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內涵。

榜樣給我們鼓舞和啓示,給我們無盡的力量和勇氣,讓我們更加堅定信仰。黨員幹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向榜樣學習,向榜樣看齊,讓榜樣化作最堅定的信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刻苦專研、樂於奉獻,幹出不平凡的成就。爲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央視CCTV1《榜樣6》觀後感11

張桂梅的事蹟深深地感動着我,爲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着的榜樣,她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愛、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慈善事業的精神讓我欽佩。

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我們學習她,首先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作爲一個黨員,張老師放棄了進條件好的學校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學校,一身病痛的張老師教學上幾十年兢兢業業,除了住院沒向學校請個一天病事假,教學成績突出,她說:“爲了民族貧困山區的教育,即使倒在講臺上,長眠於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吃苦在前,那裏最需要就到那裏,無私奉獻,張老師爲我們樹立了榜樣。

我要學習她愛生如子,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帶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記宗旨、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的高尚品德。作爲一名彝良的職高教師,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以張桂梅同志爲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爲黨和國家培養更多的有用人才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