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心靈捕手觀後感(精選多篇)

觀後感2.52W

第一篇:心靈捕手觀後感

心靈捕手觀後感(精選多篇)

《心靈捕手》觀後感

電影《心靈捕手》講的是一個關於心靈掙扎的故事。影片從麻省理工大學數學系著名教授藍勃的一堂活躍的數學課開始,藍勃教授得意地在他們系的公佈欄上給學生們留下了一道引以爲榮的數學難題,希望他的那些傑出的學生能解開它。不料卻讓一個痞子清潔工威爾隨意就解答出來了,這引起了教授的注意。

威爾就是影片中的男主角,他是一位絕頂聰明卻又叛逆不羈的年輕人,他有着聰明的頭腦和驚人的記憶力,但卻到處打架滋事。他的愛好就是與三五好友在酒巴喝酒、泡妞、整人,並被少年法庭宣判送進少年觀護所。藍勃教授愛才,期望威爾能重視併發揮自憶的天賦異稟,可是由於幼年慘遭父母遺棄,又常遭受養父的毒打,遭受壞人的虐待,這樣的童年陰影讓威爾對這個世界默然,長大後更是將自己緊鎖在自我空間中,不再相信別人,也不再真心付出任何感情,強烈的自卑感充斥着他的每一滴記憶。拒人於千里之外,以爲這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方式,所以毫不在意教授的幫助。後來藍勃還是將監禁的威爾了保釋出來。

威爾存在着嚴重的心理問題,教授用盡方法希望打開威爾的心結,但那些被教授請來爲威爾做心理輔導的心理專家,卻都被威爾的洞悉心理所羞辱,紛紛宣告威爾無藥可救。教授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只好求助他的大學好友尚恩,希望他來開導這個前途汲汲可危的年輕人。

影片中的故事其實沒有什麼驚心動魄的情節,主要的看點是天才威爾的心靈如何被尚恩開啓。男主角威爾就是憑着驚人的記憶力和理解力,用書籍上的知識來解釋周圍的世界,並且拒絕用心靈來感受世界。因爲兒童時期所受到的傷害,使得威爾的心靈防禦性地封閉着,他只看到了世界的負面,爲了不被這些負面傷害,他就把一些正面美好東西拋棄了。好像害怕失戀,就疏遠愛情。威爾無法信任世界,所以對一切試圖走進他內心的人,百般嘲諷。正是這個原因,他氣走許多妄想輔導他的心理醫生,也逼走了女友。

威爾需要愛,他應該被關懷和幫助,然而極高的領悟力和過高的敏感性成了他獲得心靈救贖的一道牆。之前的幾位心理醫生都無能爲力,直到尚恩的出現,也就是這個資深的心靈捕手解救了這個心靈受創的孤獨孩子。

尚恩有郊利用心理動力學讓治療有了實質的進展,讓威爾漸漸脫下了僞裝的外殼。尚恩還向威爾坦露了自己的一些不完美的狀況。這應該說是一項冒險,這

樣的治療方式是反常態的,但又不得不承認,適度的暴露心理師的一些經歷是可能起到推波助瀾的郊果的,這也確實得到了威爾的信任。然而尚恩提出的所謂的完美主義者的缺陷,也讓我明白,每個人都不可能完美無暇。我們應該勇敢面對那些碎碎點點,坦然地去接受,而不是縱容它們來干擾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相信威爾也是這麼理解的。所以他纔會開着兄弟們爲他整修的車,去追尋他的真愛。

尚恩的治療方式也讓我大開眼界,他不僅讓我充分體會到了沉默的力量,沉默造了安全感,營造了關懷的另一種方式,然而這種類似羅傑斯的沉默關懷所贏來的收穫,就催熟了某些隱藏已久的東西。乘勝追擊,沉默之後的爆發有着無法抵禦的力量。就是尚恩一次又一次地重複着“it's not your fault",步步逼近,終於徹底衝破了束縛威爾多年的心靈枷鎖.威爾緊抱着尚恩,泣不成聲。

這部影片使我想到了我們自己,作爲一名大學生,我們除了要努力學習知識和提高各方面能力之外,還要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學習,才能更好的爲學校、爲社會、爲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

第二篇:心靈捕手觀後感

觀《心靈捕手》有感

系別:工商管理系專業:人力資源管理年級:

班級:人力資源管理姓名:潘約納

學號:

2014級 1班201401220147

觀《心靈捕手》有感

《心靈捕手》是一部由格斯〃範〃桑特於1997年導演的電影。格斯〃範〃桑特曾拍攝過《不羈的天空》《自殺的五種方式》等多部反應人類心靈發展過程的電影。而本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威爾〃杭汀的麻神理工清潔工的故事。威爾在數學方面有着過人天賦,卻是個叛逆的問題少年,在教授辛〃馬奎爾和朋友查克的幫助下,威爾最終把心靈打開,消除了人際隔閡,並找回了自我和愛情的故事。 三毛曾說過“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裏安詳,一半在風裏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威爾就是一棵孤獨的樹,他是不同與三毛看破紅塵的獨傲,威爾從小被親生父母所遺棄成爲孤兒,後來又受到養父的虐待,缺乏家庭的愛和管束,對任何人都不再信任,內心極度自卑,外表卻是桀驁不遜,甚至到處打架滋事,並被少年法庭宣判送進少年觀護所。他的孤獨更多是像一棵白楊,在漫漫黃沙的大漠裏孤獨而又堅韌的活着。

而後,在藍勃教授的幫助下認識到了心理醫生尚恩,透過與心理醫生尚恩的情感互動,逐漸自我揭露對知識求問、人際互動、愛情探索、人生信念、以及親情傷害等心理過程,走出童年受虐的陰影,並嘗試與他人建立親密及信任的關係。此部以人物主導的影片重心是放在男主角威爾心靈受創的自我揭露與重建過程。與其說這是威爾一個人的心靈角逐故事,還不如說這是這個世界上千千萬萬個有着心靈傷

痛的“威爾”的一個片面的生活寫實。《心靈捕手》這部片子,有一段臺詞讓我印象深刻,那是尚恩對威爾說的一段話,“你只是個孩子,你根本不曉得你在說什麼。所以問你藝術,你可能會提出藝術書籍中的粗淺論調,有關米開朗基羅,你知道很多,他的滿腔政治熱情,與教皇相交莫逆,耽於性愛,你對他很清楚吧?但你連西斯汀教堂的氣味也不知道吧?你沒試過站在那兒,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畫吧?肯定未見過吧?如果我問關於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數家珍,你可能上過幾次牀,但你沒法說出在女人身旁醒來時,那份內心真正的喜悅。你年輕彪悍,我如果和你談論戰爭,你會向我大拋莎士比亞,朗誦“共赴戰場,親愛的朋友”,但你從未親臨戰陣,未試過把摯友的頭擁入懷裏,看着他吸着最後一口氣,凝望着你,向你求助。我問你何爲愛情,你可能只會吟風弄月,但你未試過全情投入真心傾倒,四目交投時彼此瞭解對方的心,好比上帝安排天使下凡只獻給你,把你從地獄深淵拯救出來,對她百般關懷的感受你也從未試過,你從未試過對她的情深款款矢志廝守,明知她患了絕症也再所不惜,你從未嘗試過痛失摯愛的感受......” 尚恩的這一席話,足以令人感到惶恐不安,因爲他說的就是我們,在這個功力化,經濟化社會下生活的我們,我們就像一個無知的貴婦人一邊把一切的珠寶裝飾外在,一邊又嘲笑魚缸裏撐死的金魚。迷戀於信息,虛榮,也迷失了自己。

儘管這是一部非常棒的影片,無論是治療的過程,還是對威爾的內心的理解,都非常具有深度而且真實。扮演者也有極佳的表演。但是這畢竟是電影,導演給了威爾太多的支持性因素,譬如他的天分、

愛情、卓越的心理醫生和極講義氣的死黨,而在現實生活中,同時獲得這些因素非常不容易。如果有如果,真希望每一個人都活在《中央新聞聯播裏》:北京月房租77元,工資年增長11.2%,大學生就業率99.13%,官員不分晝夜學習八榮八恥,大學生食堂就餐平均每頓兩三元。可這只是一個無權無勢的平民的我的希望,可現實總是殘酷的。

尚恩就像一個聰明機警的獵手一樣,在桀驁不遜孤獨的威爾面前,通過自己的如同朋友般的真誠和嫺熟的心理諮詢技術打開了威爾的心扉,捕捉到了威爾的心靈,找到了威爾的心理問題的癥結所在,幫助這個富有才華的年青人重新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生活。 我們不是威爾,可是我們也需要像尚恩一樣的捕手,去解開生活在這個高壓,功利化下的每一個人的心結。去擁抱陽光,融化寒冰,去拯救生命,拯救無數的小悅悅,拯救你,也救贖我的心。像威爾一樣奔向愛的前方。

第三篇:《心靈捕手》觀後感

認識你自己

——《心靈捕手》觀後感 美國影片《心靈捕手》,講述了一個關於心靈互動與救贖的故事。在mit作清潔工的男主角威爾是個數學天才,貧寒的出身以及幼年遭遇形成他自我封閉的性情,並以叛逆不羈的行爲來掩飾自卑、宣泄苦悶。蘭博教授無意中發現了威爾的天賦,期望威爾重視併發揮自己的天才以實現常人無法企及的人生價值。但蘭博教授的用心良苦卻絲毫沒有觸動威爾,無奈中他求助於其大學好友尚恩,請他開導並救助威爾,尚恩以其獨特的方式與威爾經歷了一番“心靈的碰撞與互動”,最終開啓了這個天才青年封閉又脆弱的心靈......

這部電影的特殊性在於,它體現了很多心理學方面的內容。

威爾是個可憐的孤兒,曾住在幾個寄養家庭,更不幸的是他連續遭到養父的虐待,不得不從其中三個家庭裏搬出。威爾的童年着實爲一場噩夢,那時肉體與心靈上遭受的折磨,使長大後的他處處表現的桀驁不馴,實際上他是在幻想用自己的桀驁不馴來保護自己,來掩飾童年時的恐懼對心靈的籠罩。他愛上了哈佛女孩史凱蘭,但由於內心的恐懼與自卑而不敢接受史凱蘭的愛:他在雨夜打通了史凱蘭的電話卻不敢說話,他跟史凱蘭撒謊說自己有十二個哥哥,最終他在自以爲的史凱蘭要拋棄他之前拋棄了史凱蘭??我們看到的是威爾在聰明叛逆之下的脆弱與敏感。弗洛伊德認爲人在幼年時期都會有些基本點心理慾望需要得到滿足,但如果由於外部條件的限制使得這些慾望沒有得到適時滿足的話,那麼在成長過程中人依然會對此耿耿於懷,從而形成終生的心理缺憾。由於心理防衛機制的作用,這種心理缺憾會被壓抑在無意識之中,所以人並不能意識到這些心理缺憾的存在。但是,作爲心理障礙的內在動因,這些心理缺憾會以不可抗拒的力量驅使着人的心理行爲,形成心理障礙。威爾身上的這種矛盾必然是由於童年時期的某種心理慾望沒有得到滿足,由此而產生了嚴重的心理缺憾。

精神分析理論中有關人格結構的部分也可作爲對威爾的解釋,在威爾身上更多體現爲對自我的保護和對外在世界的排斥。本我層面的威爾追求簡單的快樂,襲警、泡吧,甚至一語不合或是偶遇童年“仇敵”即揮拳相向。看似快意恩仇,實則是在爲童年不堪的經歷尋求一個發泄的出口,他表面上看起來十分狂妄,內心實則仍被恐懼、自卑包裹。這就是我接下來重點要說的,關於自我的問題。

在我們剛出生的時候,整個性格都是渾然天成的,並沒有任何“好”和“壞”之分。但是隨着我們的成長,無可避免的會碰到很多壁,同時也會得到很多的誇獎。而隨着碰壁的次數越來越多,我們的大腦就會開始創建並發展出一套防禦機制,以防止我們繼續因爲同樣的事情而受到同樣的傷害。這時候大腦所作的分析其實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得多,它不但會提醒我們遠離一些會給自己帶來傷害的實物,還會分析並總結當我們受到傷害時,我們大部分時候是在採取怎樣的行動。大腦通過在一次又一次的經歷中區分出哪些是“好我”,哪些是“壞我”,而最終“好我”就會形成了我們目前的性格,而“壞我”則被我們排斥、抗拒並壓抑着。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套固定的邏輯,我們認爲,自己的某些特質是“好我”,這些特質可以讓自己維持並促進關係的發展,而自己某些特質的是“壞我”,這些特質會導致一個關係的疏遠甚至結束。 因此,當我們想與一個人親近時,就會表現出“好我”,並刻意壓制“壞我”,而當我們想與一個人疏遠時,就會表現出“壞我”,而不再表現“好我”。 如果那個人在我們表現“好我”時而與我們親近,並在我們表現出“壞我”

時結束了與我們的關係,那就意味着,我們的邏輯再一次得到了強化。 這是導致我們心理問題的根本所在。如依賴者總會發現(推薦訪問範文網:),別人之所以不接納他,好像總是因爲他還不夠依賴,支配者則會發現,別人之所以不接納他,好像總是因爲他還不夠有力量。所以,每當遇到一個危機事件,我們都會進一步強化自己的邏輯,這導致我們越來越僵化。

身爲清潔工的威爾會爲高等學府裏的數理難題廢寢忘食;面對國家安全局的邀約,他也能隨性地安排朋友前往,可見其自我中有非常明確的意識。或者如弗洛伊德所言:“本我過去在哪裏,自我即應在哪裏。” 威爾的理性選擇其實也無法擺脫其感性與衝動影子。在種種清晰的自我認識之中其實仍包含着無意識,使之開始逃避,既將自己隔離於世界之外,又不敢面對自己的內心。

假若說治療能發揮作用的話,關鍵點就在於,心理醫生幫助來訪者明白,他可以不必對那個邏輯那麼執着,也就是說,他的“好我”並不一定會促進關係,而他的“壞我”也並不一定會疏遠關係。 威爾的邏輯,其實就是,“天才”是壞我,“平庸”是好我。他其實認爲,天才並不能換來關係中的親密,而平庸倒可以做到這一點。每當他展現天才時,其實多數時候都是在疏遠乃至結束一個關係。所以,我們看到,他的聰明都用到了刺激心理醫生、“三分鐘擺平一個笨蛋”等事情上。 也可以說,他其實討厭他的天才,他不願意別人因爲他是天才而接納他,他更願意別人僅僅因爲他這個人而接納他。

有趣的是,儘管我們一直壓抑着自己的“壞我”,但我們卻很樂於和那些擁有我們“壞我”特質的人,又或者,和與自己擁有相同“好我”但壓抑“壞我”的程度比自己更加嚴重的人去交往。在後面的一種關係中,我們很容易在這種人面前表現出自己“壞我”的一面。而前面的那種關係則是我們找到了另一個幫我們釋放自己的“壞我”的通道。可見,雖然我們一直努力壓抑着我們個性中的某一部分,但其實我們內心還是渴望能夠得到釋放的機會的。

最終使威爾擺脫心理障礙的是尚恩。他並不是一位心理醫生,只是位教心理學的教授。他對威爾的幫助不是對病人所履行的責任,而是通過自己的真誠與信任,逐漸使威爾卸下防禦和抵抗。他與威爾建立了一種平等、尊重的朋友關係,直接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染威爾受傷的心靈。威爾用壞的方式表達他的天才時尚恩選擇了真誠袒露自己的心聲。 威爾的世界已經是在被顛覆了。威爾第一次發現,原來真誠地表達憤怒,並不意味着關係的結束。當威爾最終抱着尚恩痛哭流涕時,他的心理障礙也就完全解除了,他將徹底告別以往那種依靠僞裝去掩飾恐懼的生活,真正懂得了怎樣去感恩,怎樣去愛。威爾最終走出了童年飽受虐待的陰影,釐清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踏上了尋找靈魂伴侶的征途。威爾的選擇不僅刻着心理學的影子,更詮釋着一則至理:對自我的追尋多徹底,世界就延展地多深刻。在這個過程中,作爲心理導師的尚恩只是幫助威爾做了一個工作,認識自己。對自己的認識有多清晰,對世界的認識就多深刻。這個由尚恩揭示的良箴,適用於每一個年輕的生命。

從自以爲的成功到失敗,再由失敗到真正的成功,提挈起影片的全部主題。這個主題,與年輕有關。成功並不在於取得了多少成就、具備了多少天賦,而在於在多大程度上認識了自我。 成爲自己、忠實於自己需要巨大的勇氣和足夠的智慧,或者這只是一些敏感、躁動的頭腦裏的一點神經錯亂,也許它將永遠只是個烏托邦。影片的最後,威爾還是衝破了束縛,勇敢的、誠實的面對自己,去追尋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算是對這個冰冷的現實的一點安慰吧。晨鐘暮鼓,幾許芳華,終也會在追尋裏連綴成回憶的絲縷。而這一路上的要旨,也無非是希臘先人在阿波羅神廟的門楣上鐫上的幾行字:認識你自己。

第四篇:心靈捕手觀後感

觀《心靈捕手》有感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我們從哪裏來,我們面臨了怎樣的是非,遇到了什麼人,脆弱地懷疑一切。

我想起那句——“it’s not your fault.”

再天才的少年,他佯裝天不怕地不怕,他肆意揮霍自己的才華和力氣,可他心裏巨大的黑洞讓他缺少知己,和把握自己依賴的人和事的勇氣。

你知道嗎,我願用我的天才換一個圓滿的家庭。

你知道嗎,我願用我高薪的工作換一個深愛的女孩。

你知道嗎,我願用父親留下的龐大的遺產換與他共處的快樂的一天。

這世界,我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說出了什麼。有心或無意,人心究竟是何等脆弱。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喧譁的時代,華燈初上,人們偏執又倔強,夜深人靜,又是誰在哭泣。然後我們終於看到,我們眼中的一切,都或多或少缺失了真實的部分。也許是我們不願相信所以刻意地忽略,也許是我們的恐懼使我們偏執地忘記了。而這一份黑暗,被一個溫暖的聲音喚起——“it’s not your fault”。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是會不經意地遇到大大小小的暗礁,如何去避開或者碰到後如何去修復纔是最重要的,這樣我們才能夠繼續遠行。正所謂心病還需心藥醫,我們應該學會怎樣去卸下心靈的枷鎖,去正視我們的過去,正視我們的生活,正視我們的未來,使自己保持健康、快樂的心態。

是誰打開我的心,用他堅定又溫和的聲音一遍又一遍地對我說——“it’s not your fault.”然後再給我一個結實如慈父般的擁抱。從此,我不再自卑,不再退卻,不再浪費我的一分一秒去瘋狂地忘記。從此我長大了。

我長大了。

16012407

劉瑤

第五篇:心靈捕手觀後感1

《心靈捕手》 觀後感,美國影片、又名《驕陽如我》,人生無常,宇宙之遼闊,世間之無奇不有,人的內心更是奧妙無窮。在現今的社會中,強大的壓力,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總會讓我們心中鬱郁而疾。

《心靈捕手》深入探索當代人心裏困惑及救贖突圍之路。在 mit 工作的清潔工男主角威爾是個智商超人的數學天才,他可以很成功地運用自己的天賦完美的解出那些數學題。 卻是一個麻省理工的教室外打掃衛生的清潔工,他輕而易舉地解出了教授研究了2年的數學難題,貧寒的出生以及幼年 遭遇形成他自我封閉的性情,可對於自己的生活確實一團糟。他打架、偷竊、毆打警察、甚至被捕入獄。教授發現了這個天才,欣喜萬分,希望把他培養成自己心目中的天才。雖然,威爾聰明絕頂, 卻叛逆不羈,甚至到處打架滋事。 因爲他明白, 教授對他的關心,只是希望自己在數學上功成名就,殊不知,這樣的生活不是威爾想要的,心靈的創傷似乎不是那麼簡單可以笑笑而過。 有一段話,他的最好的朋友查克,那個看似對生活不抱任何期望的人,在工地用盡可能不在乎的語氣說:“你是我的摯友,別誤會我的話。20年後如果你依然住在這裏,還來我家看電視,陪我做工地工作,我會宰了你!我並非出言嚇你,而是言出必行!你有才華,我們誰都沒有,你不是欠了你自己,你是欠了我!明天醒來我即使50歲了,但我依然要做這個工作,那倒無所謂;你卻有個黃金機會展所長,你沒膽量去做,簡直一派胡言,我若有你的才華,我什麼也肯做,那羣狐朋狗友也一樣,你再留在此地 20 年就是侮辱我們!每天我開着車

到你家門接你,我們出去喝酒談心,的卻很開心,可知我每天最渴望哪段時刻嗎?就是我下車走向你家那十秒,渴望着我敲門時你已經離家遠去,連一聲道別也沒有就離開,我所知不多但我知道我有過這種想法。”細節的流露,朋友希望自己過得比自己好。也許這就是那麼偉大的友情,沒有佔有、沒有私慾, 沒有嫉妒, 有的只是爲朋友兩肋插刀。朋友也是心靈的伴侶。劇情的推動, 解救威爾的關鍵人物付出畫面——西恩。他是教授的大學好友,開始爲威爾治療,幫助他正面面對自己的千瘡百孔的人生。威爾內心弱小無助與外表的桀驁不馴恃才傲物,對親密關係的恐懼vs提前拒絕所有的幫助和親密,不敢面對女友的感情??在西恩的敏銳的洞察,真誠的關心下,開始慢慢的解凍,似乎西恩是他的春天,給他的生命帶來了生機。在最後一次的輔導中,用同一句 話“這不是你的錯”,反覆追問威爾,威爾在西恩的逼問下,由無所謂到認真對待。到惱怒,到痛哭流涕,到與西恩緊緊擁抱。威爾在經歷一系列的心理感受後,終於充分理解到自己的過去經歷不是自己的錯,沒有必要一直揹負着這個包袱而 不肯真實面對生活,一直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一直用糟蹋自己的才華與別人的真摯感情來逃避人生,他認清楚了自己,找到了追求的目標,我們都是有缺陷的人,但我們能夠足夠快樂的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陰影控制着來進行自己那種需要完善而不承認自己任何缺陷的生活。所以,心理醫生首先要對“患者”開發自我的心靈才能與他們產生共鳴和通感、才能獲得對方的信任,從而產生一種良性的互動。事實上幾乎每一個成年人無論是"醫者”還是“患者”。由於生活

中所經歷的傷痛、磨難或是挫折,大多會把自己裝在“套子”裏,這種隔離的“套子”往往會像堅冰一樣又冷又硬。在影片中威爾的“套子”是他異乎常人的才智和他藉此對人的揶揄嘲笑,而西恩的“套子”則是隱遁於世。打破這層堅冰不應該靠花樣百出的療法或技術,而恰恰靠的是像西恩那樣率先敞開心扉、給予信任。靠的是那溫暖和煦的“驕陽如我”西恩的可貴,在於他懂得“給予信任”,並在信任中建立平等的互動關係,西恩,一個看上去頗爲和善的老頭,於是,這兩個看似完全不合拍的人開始 了相互猜心,想要在心靈捕捉上戰勝對方。威爾自恃才高,但是這次這些伎倆在同樣博學的肖恩面前卻不起作用,兩人就開始了長期的心理對峙。在一次次的溝通,爭吵,冷戰,妥協一直到最後的成爲真正的心靈摯友。只有這兩個人明白他們之間有種共同的東西,其實都原本是單純善良的人,只是一些難以對別人提起的傷痛,讓他們忽略了自我,迷失了自己。 當影片尾聲,查克象平常一樣開車去接威爾,卻發現已經人去樓空時,那種既傷感又高興,既不捨又由衷的欣慰的情感的流露,讓觀衆體會到其實威爾有着怎 樣的財富和幸運。影片的最後,心靈釋放後的威爾告別了朋友,道別了西恩,也作別了蘭博教 授給他安排的人生規劃,他開着車上路了。他要去哪裏?是去追求愛情,還是在追尋一條自己選擇的人生之路? 威爾的車最終駛向了哪裏?這已經不重要了,因爲威爾已經有能力去選擇他的生活道路,並在自己所選擇的道路上堅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