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鄧論觀後感

觀後感3.24W

第一篇:鄧論複習

鄧論觀後感

3. 問: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

論述題 1. 問: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答: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始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發展作爲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由黨的執政地位決定的,是對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

第一、黨的執政地位和黨所承擔的歷史責任決定了黨必須把發展作爲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大國,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直接關係人心向背、事業興衰。黨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歷史責任,必須始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第二、 把發展作爲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黨的先進性的根本體現。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黨的先進性不是自封的,也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歷史的,必須放到推動當代中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中去考察,放到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奮鬥中去考察,歸根到底要看黨在推動歷史前進中的實際作用。我們要堅持黨的先進性,從根本上就是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把發展作爲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推動中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不斷維護和實現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離開了發展,黨的先進性就無從談起。

第三、用發展的方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一條重要經驗。江澤民強調,歷史和現實都證明,無論國際內形勢如何變化,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只要正確堅持和貫徹發展的思想,我們就能從容應對挑戰,克服困難,不斷前進。堅持以發展爲主題,用發展的眼光、發展的思路、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就能把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總之,在新世紀到來之際,江澤民將發展與黨執政興國緊密結合起來,把發展作爲“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他指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必須高度重視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離開發展,堅持黨的先進性、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實現民富國強都無從談起。 2. 問: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涵。

答: 黨的十七大報告深刻地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第一、 第一要義是發展。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爲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要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第二、 核心是以人爲本。必須堅持以人爲本。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一切奮鬥和工作都是爲了造福人民。 第三、 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第四、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必須堅持統籌兼顧。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係,充分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

總之,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爲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四個方面相互聯繫,有機統一,其實質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3. 問:怎樣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始終不渝地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到四個“堅定不移”。

答: 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到四個“堅定不移”。 第一、 必須堅定不移地繼續解放思想。 第二、必須堅定不移地推薦改革開放。

第三、必須堅定不移地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第四、必須堅定不移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總之,“一個始終不渝”、“四個堅定不移”,是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關鍵所在,是我們改革開放以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寶貴經驗的總結,是保證黨和國家事業順利發展的根本所在。因此,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不斷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現代化建設的新勝利,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4.問:依法治國的含義和意義。

答: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羣衆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實行依法治國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首先,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其次,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證。 再次,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文明的重要標誌。

最後,依法治國是維護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總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順利進行是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密不可分的。沒有社會主義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沒有社會主義法治,同樣也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從這個意義來講,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就是一條依法治國之路。 簡答題 1. 問: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民族資產階級爲什麼帶有兩重性。

答:一方面,民族資產階級受帝國主義的排擠和壓迫,又受封建勢力的束縛和壓制,同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有矛盾,有反對封建的願望和要求,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由於民主資產階級在經濟上政治上的軟弱性,因而他們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氣,具有軟弱性和動搖性。 2. 問: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概括。 答:鄧小平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的著名論斷:

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社會主義本質論斷的五句話是相互聯繫的統一整體。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社會存在的根據。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是從社會主義生產關係與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根本區別揭示社會主義本質,它與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矛盾運動,體現了社會主義運動的客觀規律。而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的最終價值目標是實現社會主體人民羣衆的共同富裕。

答:黨的十三大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包括兩層含義: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

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跨越這個階段。

前一層含義闡明的是初級階段的社會性質,後一層含義則闡明瞭我國現實中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程度。

4. 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及其相互關係。 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

社會主義榮辱觀。

這四個方面的內容,相互聯繫們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抓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樹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掌握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打牢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5. 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

答:第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堅持爲人民服務,爲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

第二、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第三、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衆,不斷推進文化創新的方向。

第四、堅持古爲今用,洋爲中用的方針。第五、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

6.問:黨的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之間的關係。

答: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既有區別,又要聯繫,辯證統一於爲實現共產主義奮鬥的全部歷史進程。

一方面,最高綱領爲最低綱領的制定指明方向。

另一方面,最低綱領爲最高綱領的實現準備必要的條件。

7. 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內涵。

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具有豐富的內涵:

第一、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不是區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標誌,它們不屬於社會主基本制度的範疇,而是資源配置的不同方式。

第二、計劃和市場作爲調節經濟的手段,各自既有優勢和長處,也有不足和缺陷,要把計劃和市場有機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兩種調節手段的長處。

第三、 要把發展市場經濟與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既可以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經濟對發展生產力的作用。8. 問:新型工業化道路有哪些特徵。

答:第一、同信息化等現代化高科技發展緊密結合。第二、注重經濟發展同資源環境相協調。第三、堅持城鄉協調發展。

第四、實現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同勞動密集型產業相結合。

9.問: 我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

答:第一、堅持獨立自主地處理一切國際事物的原則。

第二、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位置到國家之間關係的基本準則。 第三、堅持同發展中國家加強團結與合作的原則。 第四、堅持愛國主義與履行國際義務相統一的原則。

單選題

1.毛澤東思想形成的實踐基礎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 d.革命和建設實踐

2.毛澤東提出中國革命要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是在:b.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3.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造性回答了:d.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

4.黨的思想路線中,最核心的內容是:c.實事求是 5.新民主主義革命最基本的動力是:a.工人階級

6.新中國建立初期,國營經濟的主要來源是:c.沒收的官僚資本 7.社會主義可能分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提出這一論斷的是:d.毛澤東 8.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鬥目標是:

b.把我國建設成爲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9.公有制經濟的主要實現形式是:a.股份制 10.社會保障體系的最高層次是:b.社會福利

11.鄧小平正式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命題是在黨的:c.十二大

12.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c.以人爲本

1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的精髓是: b.實事求是

14.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b.過渡性質的社會形態

15.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必須始終放在首要地位的是: a.農業

16.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屬於: a.公有制經濟

17.鄧小平曾經指出,四個現代化的關鍵是:c.科學技術現代化 18.社會主義社會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b.勞動還存在着重大差別,勞動還是謀生的手段

19.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核心是:a.發展社會主義民主

20.我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須放在第一位的是: a.國家主權和安全

21.首次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是: a.毛澤東

2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造性回答的問題是: c.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

23.我們今天講一切從中國的時間出發,其中最大的實際就是: c.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4.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質上是:b.無產階級領導的農民革命

25.毛澤東確定的人民軍隊建設的最根本原則是: a.堅持中國共產黨對軍隊的決定領導

26.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義矛盾的根本手段是: a.大力發展生產力

27.判斷一種生產關係是否優越的主要標準是看它: c.是否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28.我國新農村建設的中心環節是:a.生產發展

29.判斷股份制企業的性質關鍵是看:a.控股權掌握在誰的手中 30.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d.黨的領導

31.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構想最初是爲了解決:b.臺灣問題 32.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a.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多選題

1.毛澤東爲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奠定理論基礎的文章是: a.《實踐論》b.《矛盾論》

2.毛澤東在黨的七大政治報告中概括的黨的優良作風是:

a.理論和實踐相結合b.和人民羣衆緊密聯繫在一起c.自我批評 3.鄧小平理論的主義內容有:a.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理論b.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c.關於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d.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4.在社會性質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同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區別具體表現爲二者的:a.經濟基礎不同 b.國際環境不同 d.主要矛盾不同

5.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形成的對外開放格局是:a.全方位 b.多層次 c.寬領域 6.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公有制經濟包括:

a.國有經濟 b.集體經濟 d.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7.國有經濟需要控制的行業和領域包括: a.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 b.自然壟斷的行業c.提供重要公共和服務的行業

d.支柱產業和高新計算產業中的重要骨幹企業 8.對於發展中國來說,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權是: a.生存權 b.發展權

9.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提出的外交方針主要有: a.“另起爐竈” b.“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 c.“一邊倒” d.“韜光養晦,有所作爲”

10.中國共產黨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目標要求是: b.科學執政 c.民主執政 d.依法執政 1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

b.鄧小平理論 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學發展觀

12.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基本內容有:a.一切從實際出發 b.理論聯繫實際 c.實事求是 d.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1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動力有:

a.工人階級 b.農民階級 c.城市小資產階級14.科教興國戰略的含義包括:

a.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b.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

c.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15.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因爲: a.高度發達的生產力是實現共產主義的物質基礎b.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c.發展生產力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需要

d.發展生產力是顯示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需要

16.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經濟特區在其發展中很好地發揮了“窗口”的作用。這裏的“窗口”指的是:

a.技術的窗口 b.管理的窗口 c.知識的窗口 d.對外政策的窗口 17.我國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是:

a.促進經濟增長 b.增加就業 c.穩定物價 d.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18.當前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重點是:

a.基本養老 b.基本醫療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佈局包括: a.經濟建設 b.政治建設c.文化建設 d.社會建設 20.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有:

a.毛澤東思想 b.鄧小平理論 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學發展觀

21.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工人階級的特殊優點有:

a.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革命性最強c.和廣大農民有天然聯繫,便於結成工農聯盟

d.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大中型企業部門,便於進行有組織的革命鬥爭

22.科學技術:a.對經濟發展起第一位的變革作用

b.是先進生產力,通過作用與生產力的其他要素髮揮重要作用d.是現代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動力量

23.鄧小平指出,“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沒有這兩個開放不行”。“兩個開放”是指:a.對外開放 b.對內開放

24.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做到的“兩個堅持”和“三個轉變”的基本思路,其中“兩個堅持”是指: b.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c.堅持廣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 25.20世紀末期,我國已經總體上實現了小康,但這種小康社會的特點是:a.低水平 b.不全面 c.發展很不平衡 26.在社會主義初級階級,公有制經濟: a.控制國民經濟的命脈

b.是國家實行宏觀調控的主要物質基礎d.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柱

27.在改革開放的工程中,鄧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兩手抓”的方針,包括:

a.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民主法制b.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c.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28.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社會建設的目標是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a.勞有所得 b.病有所醫 c.老有所養 d.住有所居

29.胡錦濤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30年來,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和全部實踐,歸根起來就是創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

a.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b.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c.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d.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

第二篇:鄧論-論述題

論述題:(各點需展開)

1.怎樣理解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反戰的新階段?2.爲什麼說在新的歷史征程中要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3.試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4.爲什麼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5.簡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辯證統一關係。6.試述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此題要聯繫實際)7.聯繫我國實際,說明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8.如何理解搞清楚社會主義本質至關重要?9.怎樣正確把握“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之間的關係?10.試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有機統一,不可分割,構成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11.爲什麼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12.爲什麼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13.怎樣正確理解和把握“三個有利於”標準?14.怎樣理解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

15.試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內容。16.試論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關係。17.爲什麼說堅持一箇中國的原則,是發展兩岸關係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18.試論我國政府在解決和發展兩岸關係問題上堅持的基本原則。19.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什麼?爲什麼要提出這個宗旨?20.怎樣理解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21.試述黨的十六大關於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要求。

1.怎樣理解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反戰的新階段?

答:(1)鄧小平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2)鄧小平理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深刻地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3)鄧小平理論堅持用馬克色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徵和總體國際形勢等問題進行正確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4)鄧小平理論形成了新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

2.爲什麼說在新的歷史征程中要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

答:(1)因爲旗幟是方向。黨的十六大指出:鄧小平理論是我們的旗幟,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是各項工作的根本指針。以鄧小平理論爲旗幟,就要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有機結合,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2)因爲旗幟實形象。以鄧小平理論爲旗幟,就要一心一意抓經濟建設,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保持國內穩定、維護世界和平,樹立一種改革、開放、向現代化邁進、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鮮明形象。(3)鄧小平理論既是方向,又是形象。堅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才能把鄧小平所開創的偉大事業進行到底。因爲鄧小平理論爲實現我們的事業提供着理論的指南、精神的動力和智慧的啓迪,提供着最重要的思想保證。

3.試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答:“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其中:(1)當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規律,體現不斷推進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的要求,尤其要體現推動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通過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羣衆的生活水平。(2)當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體現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爲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3)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人民羣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社會不斷髮展進步的基礎上,使人民羣衆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三個“代表”之間,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前提;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像是關鍵;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核心。

4.爲什麼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答: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爲黨的指導思想,對於全面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將產生極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1)它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2)它是推進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重要思想指南;(3)它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強大理論武器。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係黨和國家工作的全局,關係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關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長遠發展,因而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5.簡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辯證統一關係。

答:(1)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前提和條件;(2)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根據和目的;(3)解放思想、與時俱金和實事求是是相互包含、相互依存的;(4)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探索永無止境。

6.試述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此題要聯繫實際)

答:(1)發展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重要的原則之一。生產力是一切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執政黨只有致力於發展生產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纔能有效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2)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體現。一種社會制度是否先進和具有優越性,從根本上講,就是看其能否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創造出比先前的經濟制度更高的社會生產力。(3)發展生產力是解決我國現階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徑。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此矛盾的解決有待生產力的發展。(4)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爲將來過渡到共產主義奠定必須的物質條件。社會主義必須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體現出優於資本主義,併爲實現共產主義創造物質基礎。(5)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我們實現了工作重點的轉移,經濟建設重新被確立爲一切工作的中心,這是對黨的八大路線的恢復。目前,我們必須把發展生產力當作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擺在首要位置,才能真正實現“三個代表”,體現出黨的先進性。

7.聯繫我國實際,說明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 答: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社會生產力,才能做到:(1)增強國力,接受時代的挑戰。我國社會主義正處於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使我國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面臨傳統產業革命和新技術革命兩種挑戰。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才能儘快縮短我國同發達國家在經濟發展程度上的差距,提高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才能促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使社會財富日益豐富起來,最大可能地實現社會公平,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才能從根本上促成一系列社會矛盾的解決。發展纔是硬道理。(3)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才能保證社會主義的政治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順利發展。社會主義的政治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需要一系列物質條件作保證。

8.如何理解搞清楚社會主義本質至關重要?

答:(1)鄧小平在領導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反覆思考的基本理論問題是“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而搞清楚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基礎上,認清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是什麼,其中,認清社會主義本質是明確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前提。(2)搞清楚社會主義本質的重要意義在於:第一,它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轉化中的根本理論問題;第二,它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面臨的重大理論問題;第三,它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必須搞清楚的首要問題。

9.怎樣正確把握“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之間的關係?

(按簡答覆習)答:(1)“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是對黨的基本路線的概括(2)經濟建設是各項工作的中心,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者兩個基本點都必須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其目的是更好地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也離不開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3)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4)兩個基本點相互貫通,相互依存,統一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

10.試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有機統一,不可分割,構成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答:(1)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分別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爲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社會主義文化。(2)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政策分別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後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堅持和完善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人民共享經濟繁榮成果。堅持和完善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爲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發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實現社會安定,政府廉潔高效,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睦,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教育科學文化水平;堅持爲人民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重在建設、繁榮學術和文藝。建設立足中國現實,繼承歷史文化優秀傳統、吸取外國文化有益成果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3)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有機統一,不可分割,構成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政策。這個綱領,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是黨的基本路線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開,是這些年來最主要經驗的總結。 11.爲什麼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答:(1)1995年,黨中央和國務院正式制定並開始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2)科教興國,是指堅持教育爲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地位,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確保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3)科學技術對綜合國力、社會經濟結構和人民生活產生巨大影響,它是生產力諸要素中主要推動力量。(4)發展科學技術,有賴於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的提高,因此必須抓教育,從培養人才入手。教育和科學,使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 12.爲什麼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答:(1)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這是相對於新民主主義革命而言的。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2)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經濟基礎又包括上層建築,既包括經濟體制由包括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體制,既包括體制層面又包括思想觀念層面。改革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它已輻射到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促使社會生活發生整體轉型。(3)改革是政策的重新選擇,是體制的重新構建,是社會生活和人們觀念的重新調整。(4)總之,無論從改革在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方面所引起的巨大作用看,還是從其所引起的我國社會關係和社會生活變革的深度和廣度看,都可以說是一場新的革命,因而成爲推進社會主義事業各項工作的動力。 13.怎樣正確理解和把握“三個有利於”標準? 答:(1)“三個有利於”標準繼承、發展了生產力標準,回答了“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2)“三個有利於”標準與社會主義有着內在的不可分割的聯繫,是由社會主義本質所規定的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標準。(3)“三個有利於”標準要求我們從抽象的姓“社”姓“資”的爭論中跳出來,以一種新的觀念、新的標準來衡量我們的工作,自改革開放中放開手腳,大膽地試驗。(4)“三個有利於”標準不僅是衡量經濟工作的標準,也是衡量一切工作地標準。 14.怎樣理解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 答:(1)這一制度的確立,是由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國情決定的。第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以公有制作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第二,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在工友之爲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第三,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來爲社會主義服務。(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它既包括作爲主體的共有制京津,又包括公有制以外的其他所有制經濟。這一制度既確保我國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堅持了社會主義的方向和道路;又結合了初級階段的實際,符合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15.試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內容。 答:(1)堅持以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2)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實現城鄉市場緊密結合,國內市場緊密結合,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相互銜接,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3)轉變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建立以間接手段爲主的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4)建立以按勞分配爲主體,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製度,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通過合法經營和誠實勞動先富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5)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爲城鄉居民提供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社會保障,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這些主要內容是相互聯繫和相互制約的有機整體,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 16.試論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關係。 答:(1)從歷史發展看,對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法治和德治,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廢。(2)從法制和得知所屬的領域看,它們同爲上層建築的組成部分,都是維護社會秩序、規範人們思想和行爲的重要手段。法治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手段規範社會成員的行爲,德治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法制屬於政治文明,德治屬於精神文明的範疇。(3)從實踐看,只有把這兩個方面的工作都抓好,並使它們在實際生活中緊密配合,才能保證社會的良好秩序,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 17.爲什麼說堅持一箇中國的原則,是發展兩岸關係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 答:(1)一箇中國具有不可動搖的事實和法理基礎。(2)一箇中國是國際社會所公認的事實和原則。(3)一箇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及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基礎。 18.試論我國政府在解決和發展兩岸關係問題上堅持的基本原則。 答:(1)堅持一箇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前提和基礎。(2)力爭以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3)促成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交流,爭取實現直接“三通” 19.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什麼?爲什麼要提出這個宗旨? 答:鄧小平將爭取世界的和平作爲中國對外政策的“目標”和“首要任務”,並認爲我們確立的政策要“立足於中國自身的發展”。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我們願同各國人民一道,共同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提出這個宗旨是因爲:(1)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維護和平,促進發展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2)是由中國的歷史和國家性質決定的。(3)是我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4)中國之所以提出促進共同發展,是因爲:發展不僅代表了中國人民的利益,還代表了全人類的共同利益,維護和平,促進發展,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之間的相互依賴增大,一國經濟的發展同地區經濟的發展,以至同世界經濟的發展緊密相聯,共同發展成爲各國的一致利益。 20.怎樣理解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答:(1)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從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提高我們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不斷增強我們黨的拒腐防變能力;(2)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就要堅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本站向您推薦)、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體黨員,在全黨興起一個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要弘揚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精神,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3)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必須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鞏固和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培養和選拔德才兼備的領導幹部;(4)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核心的是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發揮密切聯繫羣衆的優勢,堅決反對和防止腐敗。 21.試述黨的十六大關於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要求。 答:(1)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2)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3)不斷提高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4)不斷提高依法執政的能力;(5)不斷提高總攬全局的能力

第三篇:作業鄧論

作業一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4分)

b. b。a。b。c。c。a。a。c。c。b 。b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2分)

bcd。bcd。abc。abd

三、簡答題(每題5分,共30分)

1.鄧小平理論形成的現實依據主要指什麼?

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以及實踐所積累起來的新鮮經驗爲鄧小平理論的形成提供了現實依據。主要是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領導我們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設計和領導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大力推進改革開放,使社會生產力獲得瞭解放和巨大發展,並在這場偉大的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這些實踐和實踐經驗成爲鄧小平理論形成的現實依據。

2.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根據十四大報告的概括,鄧小平理論體系主要包括九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關於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理論;第二,關於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理論;第三,關於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理論;第四,關於社會主義發展動力的理論;第五,關於社會主義外部條件的理論;第六,關於社會主義建設政治保證的理論;第七,關於社會主義建設戰略步驟的理論;第八,關於社會主義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論;第九,關於祖國統一的理論。《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綱要》一書將其主要內容展開爲16條。

3.試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個代表”即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者是統一的整體,相互聯繫,相互促進。其中,發展先進的生產力。是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條件;人民羣衆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斷髮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歸根到底都是爲了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中國共產黨的80多年的歷史實踐有哪些經驗最重要?

中國共產黨的80多年的歷史實踐給我們以多方面的啓示,形成了一些基本歷史經驗,其中有三條尤爲重要:第一,必須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第二,必須始終緊緊依靠人民羣衆,誠心誠意爲人民謀利益,從人民羣衆中汲取前進的不竭力量;第三,必須始終自覺地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永葆黨的生機和活力。

5.簡述如何統籌城鄉的發展。

統籌城鄉發展就是要更加註重農村的發展,解決好“三農”問題,堅持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實行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6.簡述如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就是要高度重視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四、論述題(選做2題)

1.怎樣理解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因爲:

(1)鄧小平理論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既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2)鄧小平理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命題,深刻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

(3)鄧小平理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徵和總體國際形勢等問題進行正確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

(4)鄧小平理論形成了新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

2.爲什麼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

(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造性回到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緊密聯繫起來,賦予黨的性質、宗旨、指導思想和任務以豐富的時代內容,確定了黨的建設的總體部署。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系統概括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探索成果,科學預測現代化的發展趨勢,規劃了中國特色社會主

義發展的宏偉藍圖和一整套發展戰略。它把發展作爲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創新作爲必須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爲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重要結合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3.聯繫實際說明,爲什麼說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長期堅持的重大戰略思想?

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長期堅持的重大戰略思想,主要從兩方面看:

(1)科學發展觀是在認真總結我國以往的發展經驗、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提出的。改革開放30年,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已經實現小康,但這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特別是隨着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八大階段性特徵,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它表明,我國已經進入發展的關鍵時期、改革的攻堅時期和社會矛盾的凸現時期,必須科學分析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全面認識新形勢和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和新矛盾,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的道路。

(2)科學發展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長期堅持的重大戰略思想。因爲: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出發,着眼於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求我們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進一步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發展戰略,對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因而是我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作業二

一、單項選擇:ccbccbbbaaaa

二、多項選擇: 1 abcd2 abcd3 cd4 abcd

三、簡答題

1 黨的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的意義在於;(1)保證了撥亂反正的順利進行,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發展上來。(2)保證了黨的政治路線的貫徹執行,正確的思想路線對於制定和堅持正確的政治路線具有重要意義;(3)保證了黨的“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的貫徹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歷史證明,正是黨的思想路線重新確立深入貫徹,我們纔不斷地提出了一系列改革開放的新政策。

2(1)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前提,人的思想只有適應變化的情況而發展,才能做到實事求是。堅持實事求是,必須解放思想。

(2)解放思想必須以實事求是爲方針和方向,解放思想的目的是在馬克思主義指揮下衝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在新的基礎上結合我們的認識符合新情況,做到實事求是。

(3)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保證,在新世紀,新階段,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着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觀看突出問題,把全社會的發展積極性引導到科學發展上來,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

3 一九九二年,鄧小平視察南方談話中明確指出,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使中國人民生產力獲得解放,這是革命解放生產力。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定以後,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的發展,經濟體系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生產力發展,這是改革,所以改革解放生產力。

4 鄧小平認爲,最根本的一條經驗教訓,就是要弄清楚什麼叫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怎麼搞社會主義,弄清楚社會主義本質問題,重要的是着眼於未來: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於包括什麼叫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也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鄧小平爲我們正確地“再認識”社會本質所確定的思想路線。

5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不發達,這種不發達,即表現在生產力上,也表現在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上,歸根到底,生產力落後是最基本的特徵。

6 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在鄧小平的“三步走”發展戰略的基礎上提出了“三步走”發展戰略,即在21世紀前50年我們的目標是:第一個十年實現我國國民生產總值比2014年翻一翻,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再經過十年的努力到建黨100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紀中葉建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四、論述題

1、(1)發展是硬道理。只有推動生產不斷髮展,才能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才能解決好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才能保證社會主義政策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順利發展;才能接受時代挑戰快縮短同發達國家在經濟發展上差距,提高自身的國際地位。

(2)能否解決好發展的問題,直接關係人心向背,事業興衰。黨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主義進步的歷史責任,必須始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制度的優越性,實現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民的全面發展。

2、(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是內在於黨的基層路線的兩個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基本點: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規定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正確方向,主要解決什麼是社會主義的問題;改革開放是強國這路;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建設的直接動力,主要解決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以及如何推動社會主義發展的問題。

(2)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把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改革開放要在四項基本原則指導下進行,四項基本原則要在改革開放中獲得新的時代內容,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統一基礎,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它們,必須服從,服務於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其目的是更好的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3、(1)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任務。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必須建設生態文明。這是十七大報告的第一次明確提出目標。

(2)堅持節約資源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必須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3)建設節約資源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佈置,是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方式,緩解資源約束和環境壓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的重要任務。

(4)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係人民羣衆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列入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

作業三

一、單項選擇題:ababcaacabcc

二、多項選擇: 1 ab2 abcd3 abd4 acd

三、簡答題

1改革發展和穩定三者之間,有着相互依存,互爲條件的辯證關係。

(1)發展是目的是在處理三者相互關係問題時,首先要樹立的觀念。

(2)改革是動力,改革是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體制改革在內的全面改革。

(3)穩定是前提,無論改革還是發展都需要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作保證。

2 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1)突破了過去公認的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經濟制度的屬性的觀念,認爲它們都是經濟手段。

(2)把計劃和市場作爲調節經濟的兩種手段,它們對經濟活動的調節各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兩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3)市場經濟作爲資源配置的一種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屬性,但它與社會主義相結合而形成的經濟體制則必須體現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特徵。

4(1)從對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法治和德治應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二者缺一不可,不能偏廢。

(2)從法治德治所屬的領域看,它們同爲上層建築的組成部分,都是維護社會秩序規範人們思想和行爲的重要手段。

(3)從實踐看,只有把這兩個方面的工作抓好,並使它們在實際生活中緊密配合,才能保證社會的良好秩序,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

5(1)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2)必須從我國的具體實際出發,走自己的路。(3)必須隨着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深化與人民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相適應。

(4)必須要有領導,有步驟,有秩序地進行,確保國家的安定團結。

6(1)堅持爲人民服務,爲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2)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3)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衆,不斷推進文化創新。(4)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四、論述題

1、這就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但共同富裕不是同時,同等程度的富裕,我們必須走一條先富到共富道路,否則就只能共同富裕,讓一部分地區和個人先富裕起來,體現了效率優先,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體現了,兼顧公平。鄧小平指出在經濟政策上,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由於辛勤努力成績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來,就必然產生極大的示範力量,影響在左鄰右舍,帶動其他地區,其他單位的人們向他們學習,這樣就會使整個國民經濟不斷地波浪式的向前發展,使全國各族人民都能比較快的轉變,即由平衡發展,而不平衡發展的目的是達到最後的平衡這既符合事物發展的不平衡規律,又符合我國的實際,這是因爲在現階段的中國,實踐已經證明,同步富裕或均衡發展是不可能的。

2、十七大報告在總體強調堅持和完善基層,民主建設的同時,突出地把堅持和完善“基層羣衆自治制度”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範疇加以強調,其意義重大。

(1)正確地反映了基層羣衆自治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的地位。

(2)把基層羣衆自治的問題明確地提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層面加以強調。

強調了以下幾點①健全基層黨的組織領導,充滿活力的基層羣衆自治機制擴大基層羣衆的自治範圍,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鄉社區建設成爲管理有序,服務完善。②全心全意依靠工人推進廠務,公開支持職工管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③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完善政務公開,政務公開制度實現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羣衆自治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

3、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立足於社會主義經

濟基礎之上的價值認同系統,這一系統包括指導理論奮鬥目標,精神支撐,道德,準則

四個方面。其中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

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我們之所以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爲指導,就在於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是偉大的認識工具,它從人類生產方式的辯證運動的規律中發現了人類從原始社會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演進的“自然歷史規律”爲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發展指明瞭正確的方向。

作業四

一、單項選擇:acbbbbccbcab

二、多項選擇:1 cd2 acd3 ac4 abcd

三、簡答

1(1)適時地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科學部署,有利於我們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2)切實做好構建社會主義社會各方面的各項工作,有利於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

(3)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任務落實到有利於進一步解決好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來。

(4)社會程度是國家面對外部挑戰的重要條件,保持國內安定和諧的社會政治局面,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抵禦各種風險的能力更好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科學發展的各方面需要。

2(1)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完美,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2)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社會就業比較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險體系基本建立。

(4)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

(5)全民族的思想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良好的道德風尚和諧人際關係進一步形成。

(6)全社會創造活力顯著增強,創新國家基本構成。

(7)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秩序良好。

(8)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好轉

(9)實現全國建設十幾億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努力形成全體人民特異功能各得其所而和諧相處的局面。

3. 第一:民族的願望和國家的根本利益是“一國兩制”的出發點。

第二:國際形勢的新變化爲“一國兩制”構想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條件

第三:“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是貫徹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結果。

第四: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一國兩制”的力量所在。

4. 第一:一箇中國具有不可動搖的事實和法理基礎

第二:一箇中國是國際社會公認的要求和原則。

第三:一箇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及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的基礎。

5. 一、獨立自主是中國對外政策的根本原則

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中國處理同一切國家關係的基本準則。

三、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點。

6. 第一、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作用

第二、與人民羣衆緊密的聯繫在一起的作用。

第三、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用。

四、論述

1.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建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

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

2.堅持國家主權第一的原則,做出了一系列維護“一國”的規定,如中央人民政府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關係是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外交和國防事務,行政長官和主要官員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等,同時對“兩制”也做出了具體規定如原有的法律,司法體制,公務員制度不變等。

3.中國共產黨適當的執政能力建設這個問題,是由要長期保持我們黨的執政地位並不斷完成黨的歷史使命而提出的,新中國成立後,共產黨就成了在全中國執政的黨,黨在執政的50多年時間裏總的來說工作是努力的,成績是顯著的,得到了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擁護,但是也要承認,由於種種原因,也有過失誤,黨在執政的過程中也出現過挫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面臨着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承擔着十分艱鉅的領導任務,如何能夠長期保持黨的執政地位並且領導人民按照預訂的目標取得成功,還是一個很大的課題。2014年9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規定》全面總結了黨執政以來的主要經驗,明確提出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應該說,黨在執政之後的所有時間活動都是圍繞着執政來展開的,執政能力建設是黨的一項基本建設,它貫穿於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

第四篇:鄧論-讀後感

《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讀後感

---偉大的理論創新指導偉大的社會實踐

鄧小平理論是發展的理論,我們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就必須認識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我們永遠要堅持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根本立場和方法,它貫穿整個理論體系之中,是這一理論活的靈魂。從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階段看,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比較落後,人口衆多的國家,究竟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新課題。照搬書本不行,照搬外國模式也不行,必須解放思想,究實事求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實際結合起來,在實踐中開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同樣,也只有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指導下,才能糾正超越革全發展階段的“左的思想”,從我國生產力發展的實際狀況出發,作出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性質,主要矛盾,奮鬥目標,指導方針和基本路線的正確認識,無一不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結果。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鄧小平理論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爲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並借鑑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鄧小平理論形成了新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號召全黨學習鄧小平理論,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是新時期黨的思想建設基本任務。”可見鄧小平理論已成爲黨的指導思想,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對於每一位中國人來說,鄧小平的名字意味着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並和社會主義的長遠發展、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鄧小平是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正是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以階級鬥爭爲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從傳統的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封閉半封閉型社會轉向開放型社會??“九死一生”的中國現代化運動終於奇蹟般地走出了歷史的沼澤地。社會主義由此在中華民族的復興中再造輝煌,中華民族則在社會主義改革的基礎上實現偉大復興。社會主義的振興和中華民族的復興就這樣歷史地結合在一起了,而這正是鄧小平理論所擔負的崇高使命。正如江澤民同志所說,“鄧小平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他爲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爲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爲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他把畢生心血都獻給了中國人民,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爲出發點和歸宿。他對黨、對人民、對馬克思主義的最大貢獻,他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就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它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

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集中起來就是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江澤民同志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創立作出了卓越貢獻,“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正是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引導下,中國進一步發生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初步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以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着眼於世界文化發展前沿進行文化創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一個充滿生機的中國出現在充滿挑戰和希望的21世紀。歷史越往前發展,就越會顯示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性。正如胡錦濤同志所說,“江澤民同志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審時度勢的領導才能,與時俱進的政治勇氣和勵精圖治的工作精神,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建立了卓著的功勳,贏得了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愛戴和國際社會的普遍讚譽。尤其是他集中全黨智慧創立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於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

這本書形式上是一部專題性論文集,實際上是一部理論專著。從內容上看,所選論著關涉到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內容,因此,這部著作具有很強的資料性、學術性和權威性,成爲學習、研究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參考書。在研讀《從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書中,我深感這是一次重新學習、深入研究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過程,深感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博大精深。

第五篇:鄧論讀後感

黨來掌舵,水來載舟

本次世博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城市魅力源於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有賴於城市文明的支撐。如何構築城市文明、城市精神和城市魅力?答案是“以人爲本”。 鄧小平理論指出:在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問題上,強調作爲工人階級先鋒隊的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必須依靠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必須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團結,必須依靠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最廣泛的統一戰線。 在申博到世博舉辦的這段時間內,上海人民真正實踐了這套理論。迎世博600天行動以來,上海市級機關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積極投身世博先鋒行動,在“爲羣衆作表率、爲世博作貢獻”主題活動中,以崗位行動、家園行動、志願行動、應急行動、文明行動,帶頭做世博知識的傳播者、帶頭做窗口文明形象的展示者、帶頭做文明出行的領路者、帶頭做文明辦公的示範者、帶頭做社會公益的志願者。俞正聲曾指出,能否舉辦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是對上海黨組織執政水平、領導能力和黨建成效的重大考驗,也是對廣大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發揮的現實檢驗。 同時,上海市民也積極爲構築城市文明做貢獻,從“七不規範”到“八榮八恥”,從自發的文明公約到自覺的形象維護,從城市文明人到世博志願者,這一切的一切都顯示出只有依靠民衆團結一致和齊心協力,才能讓世博更加出彩,讓我們的城市更加精彩,讓我們的國

家更加富強。 有鄧小平這樣的領導人在,有鄧小平理論這樣的偉大的指導意義的理論在,有祖國母親這樣雄厚的實力,我們有信心去迎接更多的挑戰與驚喜。我們有着一腔熱血想報答祖國的養育之恩,我們有着無窮的夢想要展翅高飛,我們有着強烈的信心把鄧小平理論中的精髓發揚得淋漓盡致,我們將緊緊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建設城市,構築文明,強盛中華。

標籤:觀後感 鄧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