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城市夢想節目觀後感多篇

觀後感2.52W

城市夢想節目觀後感多篇

城市夢想節目觀後感1

觀看了央視財經頻道的一檔《城市夢想》節目,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第三期《父親》,這是一個在中國重大工程項目中工作的農民工的故事、一個關於父親夢想的故事。

餘先龍,重慶市沙坪壩建築工地的打樁工。農活不忙時,他會到城裏打工掙錢,供自己的三個孩子讀書,他的孩子就是他的夢想。即使每天晚上在工地加班或做其它的小工,餘先龍依然無法還清外債和保障三個孩子的生活。當生活的重任全部落在了這個父親身上時,他只有默默地咬牙堅持,用自己僅有的力氣,去承擔一個父親的責任。老餘那雙凝重而又深沉的眼神一直浮現在我眼前,心中不由得一陣酸楚。一個父親的夢想可能很簡單平凡,卻充滿了責任與愛,這份夢想不能用金錢來衡量,它重於泰山。像老餘那樣的父親還有很多很多,他們穿梭在城市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個角落,爲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不可估量貢獻。同時浮現在我眼前的也是遠在他鄉自己的父親,也是爲了家庭能過得好一點,爲了自己的孩子,在忙碌着,拼搏着。

望向家的方向,記憶的長河波濤洶涌地撲面而來,父親帶給我的愛太多,我已深藏心底,總會在每每想起時倍感溫暖。父愛沒有過多的言語表達,很多時候,子女的一句話語一個眼神,他都會記在心裏,然後呈現出一份驚喜與感動。

記得小時候偷摘了鄰居家的蘋果,遭到父親的嚴厲批評,父親告訴我,做人品行要正直。爲了我,父親在家中僅有的小園子種上了蘋果樹。剛上國中時,開始接觸英語,無意間和父親提及當時還不多見的英語復讀機。一個月後,父親突然拿出一臺嶄新的復讀機給我。父親告訴我要用功讀書,出人頭地,這是他的夢想。這臺充滿愛的復讀機是父親每晚出去打零工賺來的,在當時,對於拮据的家來說,這算是筆很大的開銷了。

雖然家中條件不好,但父親總在默默地竭盡所有把最好的給我。當我受到委屈時,教我怎樣勇敢;當我遇到困難時,教我怎樣面對;當我退縮時,教我如何堅持夢想。

讀書工作後,我每年難得回幾次家,但每次與父親相見,他都笑得那麼甜、那麼溫暖。回想起來,我已有好久沒有再牽過父親的手,那雙佈滿老繭的雙手,是托起家的支柱。父親用這雙手,默默耕耘在黃土地上。在那黃土地裏,播種着父親的夢想和對我無盡的期許,父親說永遠不讓我再回去。於是,他將苦累獨自扛起,從不捨得我去分擔。我承接着父親的夢想與期許,在屬於我的旅途中前行,不知道未來的路會有多長、多坎坷,既然前方未知,那便風雨兼程。

每一個認真生活的人,都有他小小的夢想,每一個平凡的夢想都值得我們用心去尊重,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成全。原本美好纔是我們最本真的追求,每個人都堅持在夢想的跑道上,迎着陽光,伴着家人,把夢想放在奮鬥的過程裏,我想,路上的人是幸福的。

靜夜深思,生活在夢想中的你是否依然堅定……

城市夢想節目觀後感2

週日央視財經播出的《城市夢想》節目第二集《鐵騎返鄉》,在觀衆經歷了首播時溫暖人心的“催淚彈”後,本集播出時依然沒能擋住節目的淚點。

節目真實展現的農民工、留守兒童、留守老人、春運騎行、貧窮、守望等元素交織的背後,是我國真實存在的社會民生問題。《城市夢想》的播出,引發了社會的巨大關注。觀衆在感動的同時,不忘關注如何改善社會弱勢羣體的生存環境,在微博等同步直播平臺中留言祝福農民工和留守兒童,積極參與互動討論,讓《城市夢想》成爲一座反映農民工生活,全社會參與的民生橋樑。

《城市夢想》是中國首部以農民工生活爲題材,以真實拍攝爲手法的電視節目,歷時三年的拍攝過程充滿着艱辛,作爲中國最大的電視媒介,央視用這部正能量的節目爲全國2.8億的農民工羣體代言。

而同樣爲農民工代言的還有參與節目真實體驗的十位有情懷的企業家,體驗嘉賓楊定平作爲南漂17載的創業者,他坦言自己便是中國2.8億農民工中的一員。

目前中國2.8億農民工羣體中,相比於新生代農民工,傳統農民工受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水平相對較低,而他們出來務工的目的就是“掙錢、蓋房、娶妻、生子、養家”,簡單而平凡的夢想是他們生活的動力。

隨着國家經濟的快速增長,農民工的角色定位也將隨之而變,作爲我國產業的主體力量在爲城市創造美好的同時,也應享受到市民化的福利,特別是法律保障農民工的權益方面,《城市夢想》已播出的2集節目中,李根建和黃豐碩憨厚淳樸的形象給觀衆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同時李根建的兒子卻因爲戶籍原因不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權,黃豐碩在淡季便失業,不能享受應有的勞動保障權的社會現實凸顯,更應該引發深思。

改變農民工生存現狀從關心留守兒童開始。這是《城市夢想》第二集體驗嘉賓楊定平的一席話,作爲父母的他深刻理解孩子對於每個家庭的重要性,孩子是一個家的未來,更是祖國未來。

楊定平認爲只有讓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身心健康發展得到更多的保障,才能讓農民工用更輕鬆、更積極的心態去建設更美好的城市,全國6000多萬留守兒童中,有902萬是父母都外出打工的,他們與爺爺或者奶奶相依爲命,可想而知生活的艱辛。

楊定平工友黃豐碩的子女便是如此,他們變得孤獨自卑,但只要用愛去溫暖他們,你會發現他們會有與其他同齡孩子一樣的豐富內心,留守兒童他們更像是內心處於孤島的天使,需要社會的關懷爲他們搭建一座,讓他們能夠自由的成長。

在《城市夢想》直播互動過程中,網友最爲關心的就是企業家如何真正助夢,一個是企業家一個是農民工,他們的身份不同,成長軌跡不同,生存環境不同,但相同的是追求夢想的權利,一種對社會責任的宣讀,這就是《城市夢想》節目的初衷和意義所在!

媒體作爲人民的發聲口,說出民聲代表民心,是媒體該承擔的責任。而對於企業家來說,積極的回報社會爲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是一個企業家高尚的社會責任感!《城市夢想》這樣一檔電視節目,我們希望它能獲得更多的關注,引發社會更多的反思。而像老楊這樣的企業家,他值得我們爲他起立鼓掌!

城市夢想節目觀後感3

約好了,這個春天我們在央視財經頻道等您!《城市夢想》每週要講述一個感人淚下的故事,3月5日星期日19:30第三期《父親》與您不見不散!

這是一個在中國重大工程中工作的農民工的故事、一個關於父親的故事。

他們是一個特殊的羣體,本是農民,卻在城裏務工,所以他們有個名字叫農民工。中國的農民工人數超過2億,僅僅建築工人就佔有4000萬。他們用雙手建設着城市,創造着奇蹟,然而他們本身就是奇蹟。

餘先龍,重慶市沙坪壩建築工地的打樁工。農活不忙時,他會到城裏打工掙錢,供自己的三個孩子讀書。楊少鋒,年輕有爲的企業家,在三天兩夜的時間裏,他以農民工的身份來到工地,成爲了餘先龍工作上的搭檔,共同在深16米的樁井下作業,親身體驗着建築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用心感受着他們的苦與樂。

打樁是工地上最危險的工作,楊少鋒的親身體驗,讓他深刻的瞭解到農民工這個羣體工作的心酸與不易。他們在城市發展和建設的過程中,用流不盡的汗水,爲城市居民創造了舒適的生活條件,然而他們卻很少有人能享受到這樣的生活。

打樁也是工地上最掙錢的工作。但是,即使每天晚上在工地加班或做其它的小工,餘先龍依然無法還清外債和保障三個孩子的生活。當生活的重任全部落在了這個父親身上時,他只有默默地咬牙堅持,用自己僅有的力氣,去承擔一個父親對家庭的責任。但當他看到自己引以爲傲的兒子穿着戲服,化着濃妝站在人流前時,他哭了。瞭解到事情的真相之後,楊少鋒在鏡頭前也流下了眼淚。 隔行如隔山,老楊他能不能勝任工地的這份工作?能不能適應工地生活?和不善言辭的師傅餘先龍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城市夢想節目觀後感4

近日央視財經頻道的新節目《城市夢想》第二集“鐵騎返鄉”又準時開播了,乍一聽本期節目的名字就知道肯定和農民工返鄉過年有關。雖然每年過年前我都有在關注“鐵騎返鄉”這一我國特有的春運現象,但在雅堂電商創始人楊定平跟隨農民工黃豐碩親歷後,帶給人們更多的還是心酸和感動。

本期節目主要記錄的是一位在珠三角打工的農民工黃豐碩,體驗嘉賓楊定平從工廠做學徒工開始,一直到陪着他騎了14個小時的摩托車回家過年的故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他們騎摩托車返鄉的路上,因爲長時間保持一個固定動作,他們的手腳很快就會感到麻木,所以十分危險,另外有時他們還會迷路,導致要走幾十公里的冤枉路。在騎行的過程中,黃豐碩如果感覺身後的楊定平睡着了就一直用頭盔碰他的頭盔,因爲摩托車在高速行駛中,後面坐的人如果睡覺的話很容易發生事故。在經歷了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黃豐碩的家裏後,楊定平發現他們家每個房子要住最少5、6個人,裏面的空間十分狹小,且房頂經常漏水,雖然條件十分艱苦,但他們家的孩子卻很懂事。楊定平在村裏走訪的時候孩子們告訴他在村裏的池塘裏淹死了一個留守兒童,而這家人就是黃豐碩的鄰居,爲了安慰他們一家人,他專程買東西去看望了這家人。在黃豐碩生活的村裏,很多人新建的房子要麼建到一半就停工了,要麼就是建成了沒錢裝修,平時村裏只有老人和兒童,七十多歲的老人不僅要監護孫子還得下地幹繁重的體力活。

節目的最後,楊定平爲了幫助黃豐碩圓夢,主動邀請他去了自己的工廠上班,並承諾只要他今年想蓋房子,隨時可以先借錢給他,然後用工資抵債。此外楊總還專門建了一個“小候鳥”之家,凡是和父母經常見不到面的留守兒童寒暑假時間都可以在這裏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小聚。就讓我們多關注一下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這一羣體,多給他們一些來自社會這個大家庭的關愛,讓他們都能安享晚年和健康茁壯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