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奪冠》觀後感(精彩多篇)

觀後感8.17K

《奪冠》觀後感(精彩多篇)

《奪冠》觀後感 篇一

都說中國女排的精神可貴,今天總算是見識到了。

電影開頭,濃濃的年代感撲面而來。八十年代的人很能吃苦,看着一個個被重擊的排球飛向女排運動員們,隔着一層熒屏,都感受到了砸在皮膚上的那種厚實地痛。體育會考考了排球,所以我們在那之前也受到集訓,自己練了半個多小時,都覺得小臂的肌肉已經不受大腦中樞控制了,忍不住地想要耷拉下去。

反觀中國女排,她們的訓練量是我們常人難以想象的,其中有許多令我記憶深刻的點,可惜打開手機的速度還是慢了些,未能及時記錄下來。就挑幾個小片段來講講吧!

①大年七年級的前一天晚上,袁偉明總教練將她們訓練到十一點五十九分,正準備繼續訓練,一旁陪練的陳忠和一奪過他手中的球,吼道:“夠了!大年七年級了!讓她們休息!”總教練遲疑了一會兒,最終還是點頭答應了。出了訓練館,我才發現:總教練“蓄謀已久”。爲什麼這麼說呢?他早就派人將女排姑娘們的家人接到了女排姑娘們吃飯的地方,讓她們團聚在一塊兒,姑娘們個個熱淚盈眶……

②或許不會有人注意到,電影的前部分敘述老女排姑娘們的時候,有很多細小的鏡頭都是給到了她們受的傷上,大大小小的傷不堪入目,毫不誇張的說,她們身上沒有一塊完好無損的皮膚!排球的訓練場的地板不是塑膠,更不是軟墊,而是實打實的木地板,女排姑娘們看到越過網高高飛起的排球,不是走過去,不是跑過去,而是撲過去!可是這樣拼的精神依舊不讓總教練滿意,姑娘們不斷地撲球,重重落地,迅速爬起;撲球,重重落地,爬起……一直不斷循環循環,纔有了站在領獎臺上,洋溢着微笑,聽着國歌響遍整個賽場的她們!

③我注意到了一個細節——老女排姑娘們訓練的時候,臉上的淚永遠是沒有乾涸的。郎平十八歲進了國家隊,一直沒有碰過球,在訓練力量。別的姑娘練習扣球,她在舉重;別的姑娘小隊練習,她在舉重;別的姑娘離開訓練室休息時,她依舊在舉重……最初的她不理解總教練的所作所爲,感到委屈,更多的卻是不服氣,一邊舉重的她憋着一口氣,這口氣,是一口憋屈的氣,是一口咽不下的氣,更是將要爲自己掙回來的氣!陳忠和作爲陪練,也一直陪伴着她,不停地訓練着……我最佩服的正是郎平的不服輸,或許是八十年代的人身上自帶的一股勁兒吧!

這股勁兒,支撐着女排姑娘們走到了最後!

說真的,我很佩服她們,甚至我覺得連“佩服”這一個詞都難以形容出我對她們驚人毅力的欽佩,即便是說佩服得五體投地都不足爲過!她們很努力,正是因爲這樣,才和之後一蹶不振的新一代女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與此同時,郎平帶領的美國隊打贏了中國女排,現場的中國觀衆無比憤怒,指着郎平不停地怒罵最後在老隊員臨終前,郎平答應回國帶領中國女排,在此之前,人們對中國女排一度失望,再失望,最後成了絕望。

但是因爲郎平的迴歸,奇蹟發生了。

她引入了一些新的東西,將國家隊的人數擴大再擴大,不斷地在比賽中試練隊仗,在所有質疑聲中,她依舊堅持着自己改新換舊的選擇是正確的。她的堅持是可貴的,正是因爲她的一再堅持,纔有了日後對戰巴西隊的勝利!她的一再堅持,女排團隊向心力的凝聚,最終演繹成了一種精神——女排精神!

看完電影,每一場中國女排打贏的賽事都讓我熱血沸騰。是啊!現在的我們,缺的不正是這樣一種女排精神嗎?

作爲中國人,我爲中國女排感到驕傲!作爲中國人,我爲中國女排感到自豪!作爲中國人,我爲中國擁有這樣一種精神感到無比榮幸,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將它時代傳承下去!

《奪冠》觀後感 篇二

她們是中國的驕傲,她們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她們是中國精神的代名詞,她們就是———中國女排。

中國女排的隊員個個都是好樣的:不服輸的“鐵榔頭”郎平,想成爲“小郎平”的朱婷,可愛的“轉球王”張常寧。.。.。.一路上,中國女排披荊斬棘,百折不撓,經歷了榮光與低谷,爲祖國奪回一次次奧運會和世錦賽冠軍,一次次燃翻每一箇中國人的心房。

每一個走進影院觀看《奪冠》的中國人,相信都會跟我一樣熱血沸騰。郎平咬牙扛起槓鈴的嘶吼你聽到了嗎?朱婷一次次失敗,卻立志要爲父母打球,堅持努力下去的淚水你看到了嗎?中國女排奧運奪冠時,全中國人歡欣鼓舞,深夜上街敲鑼打鼓慶祝的高興勁你感受到了嗎?然而,榮譽的背後是中國女排一段段震撼人心,卻又樸素無比的奮鬥征程。

最令我動容的是幕後英雄——八年的陪打教練和後來的中國女排主教練陳忠和,一個因爲身高不夠成不了男排主力的運動員。他不僅把自己的技術毫無保留地教給女排隊員們,還在她們最緊張、最焦慮、最無助的時候,給她們思想上解壓,打強心針。在一次奧運會前,經歷了失敗和郎教練的訓斥,隊員們陷入了無比的失落,沒有鬥志,也沒有方向。這時,她們最貼心的的陳教練來了 ua 。陳教練帶着她們去了老一輩女排的訓練場地。牆上深深淺淺的坑,滿滿的都是老一輩女排隊員奮鬥的印記,汗水和淚水似乎都在這裏定格。這些新生代的女排姑娘們被深深地震撼了,她們對勝利的渴望和對自我的信心重新被點燃了!

我彷彿也看到了自己的身影:開始學二胡時的“小機器人”,現在已經讓老師刮目相看了。“慕一,手腕要靈活,否則就像小機器人哦!”我還記得蔣老師給我上小課時,那鼓勵的話語。當我在彙報演出時嫺熟地演奏起《賽馬》,帶領觀衆馳騁在大草原時,已經不教課的蔣老師忍不住連連誇讚:“慕一真棒!什麼時候拉得這麼好了?”我不由得開心地揚起了嘴角,想起了自己每天放學後的刻苦練習,錄製視頻後的反覆回看和反思。從溫暖的春天到寒冷的冬天,我每天如此,從不間斷。

聯想到這次疫情,它對中國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驗。封城、停運、宅家、不斷攀升的數字,讓每一箇中國人揪着心;鍾南山、白衣天使、方艙醫院、對口支援,又讓大家凝聚在一起,看到了希望和曙光。全體中國人懷着對勝利的渴望,衆志成城,不怕輸,不服輸,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終於,我們在這場抗擊疫情中書寫了歷史,成就了奇蹟!

毛主席說過,“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女排精神正是激發我們中小學生成長成才的偉大精神財富。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新時代的主人,是未來的建設者。我們要接過中國女排精神的接力棒,激勵自己不斷奮勇直前!

奪冠觀後感 篇三

“提到中國女排,就有落淚的感覺。”偉大的精神總有催人淚下的力量。《奪冠》不僅僅是一部體育大片、勵志大片、更是一部精神大片。

這是永不言棄的精神。前行的征程永遠都不會一帆風順,實力有長有消,過程有起有伏。在高處不因勝利而沉醉;在低谷不因暗淡而迷失。30多年間,中國女排也曾跌倒,也有波折,即便在里約起初也是一路低開。然而,也正因此,“女排精神"才更顯出其可貴。因爲,只有永不言棄的人,纔有資格說:“不以成敗論英雄";只有永不言奔的民族,纔可以真正在風雨中屹立不倒。

這是團結一心的精神。集體項目,“團結"是制勝的核心要素。“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中國精神,積澱着集體主義的傳統;女排的戰績,也包含着集體的力量,恰如主帥郎平所說,“我們有上億球迷在遠方觀戰,我們不孤單”。

女排精神所蘊含的意義已經遠遠超越了體育的範疇,被視爲融入各項事業中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已經深深紮根在中國人的心中,化作濃濃的解不開的情結,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它將永遠激勵着中國人民。

面對每天瑣碎的學習生活,有時會感到枯燥乏味,身心疲意,會因爲鋪天蓋地的作業而想逃避甚至在厭倦期產生時想要放棄。《奪冠》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應該不言辛苦,踏實肯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女排執着、團結的精神激勵自己,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把繁瑣、枯燥的學習內容做對,做好,要有踏石留痕,抓鐵留印的工作態度,保質保量交出一份滿意答卷,不負所托,不辱厚望。

致敬女排精神,學習女排精神,執着拼搏永不言敗,我們要時刻驚醒着、時刻準備着、時刻行動着。

《奪冠》觀後感 篇四

影片分爲三部分:1老女排姑娘在1980年的第一次奪冠:2歷經沉浮,中國女排進入低迷期:3郎平帶領中國女排重新站在冠軍領獎臺。

老女排是上個世紀中國人精神面貌的`一個縮影,舉步維艱時不屈不撓,巔峯時刻不驕不躁,爲困苦時期的中國人民警起了一座精神豐碑。是的,排球早已不是一項單純的運動。它已然成爲了國人的精神財富,致敬中國女排,致敬所有面對艱難依舊帶着夢想前行的人。

中國女排,鏗鏘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