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首都博物館觀後感作文(精品多篇)

觀後感9.51K

首都博物館觀後感作文(精品多篇)

首都博物館觀後感1700字 篇一

在我踏出首都博物館的最後一步時,不禁連想感慨:這是一個蘊含着多麼璀璨禮貌的瑰寶呀!我很慶幸這天能與相識已久的同學們一齊觀光,一齊分享,一齊收穫。好奇的來,驚喜的走。滿載着無限的樂趣與滿足。從一層逛到五層,映入眼簾的一切都一向在充實着一顆空虛的心。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這一刻,向我展開了。

歲月流轉,幾十,幾百,甚至是幾千年的東西,這天依舊那麼清晰。看似簡單的,其實這些全都是讓人灑盡汗水的。遠處金碧輝煌,活靈活現的佛像,往近處細細斟酌,才知道這一道道的刻畫有多麼不容易。

看着那些古代玉器,看着那一道道形態不一的花紋,不一樣的形狀,這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條理不一的瓷器,各具風韻的京城舊事,開拓眼界的書房珍玩,輝煌的古都北京歷史……一幅幅讚不絕口的畫面在眼前出現,這是一個令人多麼難以忘卻的時刻呀,在博物館裏,玻璃架上的,立在地面上的,掛在牆上的,無不反應出了以前北京人的聰慧。

在這個非凡的境界裏呆了三小時,感受,品味,斟酌了許多非凡的東西。心裏不禁生出了一絲羨慕,欣賞。爲何上一代的人如此偉大?爲何中華民族的文化如此璀璨?真期望,在將來的某一天,被稱讚的是我們。品味着這一本收穫,觸動着筆尖,記錄着這一段記憶。在千里之外,好像又聽到了讚歎。

2009年6月30日上午,機關服務中心組織黨員活動參觀首都博物館,看到一對對的小學生在館前合影留念。多麼熟悉的一幕,不禁喚起兒時的回憶,中心的全體參展人員也展開黨旗在首博館前合影。此刻我感覺到時刻變得之快,幾十年前參觀中國革命博物館的情形,歷歷在目,有生第一次參觀博物館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和歷史博物館也是“七一”前夕,只記得站在紅旗下,舉起手臂攥着小拳頭,幼嫩的喊出“時刻準備着,做共產主義接班人”。然後參觀,回來老師讓我們寫“觀後感”,只記得其中一句話,看了一堆石頭、瓦片、破盒、破罐,特沒勁,手槍大刀但是真傢伙。

幾十年後的“七一”又參觀博物館,也許還是此刻學生時代,每次參加什麼活動,老師都要佈置作業寫“觀後感”的習慣,此時別有一番風味在心頭,讓我又想寫點什麼。

本人酷愛參觀展覽館和博物館,不論出差旅遊每到一地,只要有時刻條件許可,都把參觀當地博物館作爲首選,他是你瞭解當地的人文、歷史、文化藝術等多方面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回顧多年來參觀博物館的經歷與感受,讓我感受到祖國曆史的脈搏與改革開放的腳步。

記得國小時代,第一次參觀天安門側的中國革命博物館,那時對那些古人類創造的石器工具、陶罐、瓦片、不知其好處所在,只對刀槍感興趣,也激發了我動手的潛質,參觀後就動手用木頭,削刻了一支形駁殼槍,在以後的觀展中看了中國的印章,他讓我萌發了學習篆刻的興趣。而今在進入博物館,又是一種不一樣的心態與感受了。

當你步入博物館就如同進入了時光隧道,把你帶入了那遠古的洪荒時代,我站在那古樸、泛着鋼繡的青銅器前我欣賞已不是它的器形與上方雕刻的文字。我只感受到一股夠重的歷史氣息迎面撲來,它似一種氣場,凝縮了中華幾千年前的信息向你釋着。

當我仰視着那些精美的字畫,我已不再解談其中的資料,站在遠處看,你似感覺到畫中的人物飛翩翩得向你走來,那字裏行間,急似飛流瀑布,緩似行芸,感覺妙不可言。

當我俯視那一件件美輪美奐的玉器,我腦海裏浮現的是古人琢玉的場面,過去人們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這些精美絕倫的藝術品,你就明白了什麼事巧奪天工了。

在瀏覽神采各異的瓷器時,想得更多是不可思議,我想到古人,金木水火土的運行,讓一種物質變成另一種物質,你不得不感造物主的神奇。

北京風俗展又讓我聯想去探討,爲什麼祖先會把皇城建在這片神奇的土地。

走馬匆匆時進午,走出博物館還在回味,似知道了很多又似一片模糊。

晚臨睡前有習慣的拿起枕邊的一本《禪悟》翻悉看到中國古代有一個禪宗和尚青源惟信禪師得到以後說:老僧三十年前來參加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之後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到個休歇處,依然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這是一段充滿禪機的話,看到此語頓覺感悟,這天的感受不就是“悉山不是山,秀水不是水的意境嗎?

其實我們的人生,還有藝術不都是要經歷這三種境界嗎?人生三境界,說的是人生不一樣年齡段的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過程。這天參觀的過程,好像把這一過程濃縮在了一天,讓我有了獨特的感受

首都博物館觀後感 篇二

今天,我們要去參觀首都博物館,於是我便帶着社會知識積累本,去品嚐一下它的滋味。進入大廳,一股暖流迎面而來,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高大的門樓,讓人肅然起敬。

從五層開始參觀,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幾個喜氣洋洋的燈籠,上面寫着“京城舊事”,一看便知,這一層是關於老北京的文化展,由於時間很多,所以不用跟着大部隊走馬觀花,我要細細品味一下它的滋味,最讓我回味的是老北京的四合院和老北京的婚假妝,富戶有着高大的門樓,石頭砌的臺階兩旁都有獅子,這是我們中國獨有的文化遺產,東西還有跨院,還有園門洞,真跟我們現在的村院大不相同。在出嫁的時候,新娘必須坐花轎,還得蓋蓋頭,向父母扣頭,我總覺着它有別樣的風味。

看到這些,我想我們的祖先那麼聰明,能設計出這麼精緻的別院,佛像,瓷器和京劇肯定別具風格吧,於是我迫不及待的來到四層,由於時間緊,我只能細細品味一下瓷器和京劇,進到裏面無數件瓷器讓我眼花繚亂,最讓我注意的是一個圓形瓷器上面有一個鳳頭,容器上還刻有藍色交織的花,既顯得壯觀,又顯得嬌柔,讓人一看心情舒暢,駐足觀看,它就是出自元代的青花鳳首扁壺。再看京劇,它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了,它分別有生、旦、淨、墨、醜。只在電視上見過,今天就大飽眼福,只見衣服有長有短,臉譜是最重要的,他能體現出各個角色的風味,我想這些創作京劇的人一定煞費苦心,給人們帶來無限樂趣。

參觀完四層,來到了三層,主要是書法展,每個作品各有特點,草書行筆如雲,隸書像現代漢字,小篆像畫,參觀了這些,讓我對字的認識頗有長進。再來到二層,其中有一幅《萬壑千崖》頗受衆人喜愛,它描繪地進處如重藻,遠處如浮雲,山有大有小,樹有高有矮,讓人如臨其境,捉摸不清。

這次首都博物館之行讓我的社會知識增長了不少,也讓我明白:不要追隨舊時代,要創建新時代。

首都博物館觀後感 篇三

今天在學校的領導組織下,我們來到位於北京長安街沿線的首都博物館。剛來到這個壯觀的比武官時,我們的心情是無比的激動,從外觀上看這個比我館的設計是十分獨特的,有一個像綠色的大鐘似的東西突出來,拒收這是一個十分大的放映廳。從總體上看這個東西體現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特色。

一進入博物館大廳,映入眼簾的是一面碩大的老北京式大牌坊,頓時一股濃濃的京味氣息撲向我們。我們首先參觀了“大英博物館”,在這個館中有272件展品是英國博物館捐獻出來的,展品出自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等不同時期與各大洲。同時記錄了不同人羣和個人的多樣化表現。在這次展覽中有許多的展品都是舉世無雙的藏品,而且是首次在中國展出。如來自新西蘭的毛利人戰時用哨,著名畫家倫勃朗的版畫代表作《三個十字架》,達·芬奇的《裸體男子畫像》,拉斐爾的《聖女像》等。我想這些展品的展出意味着我國與別國文化的交流。通過展出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自然,瞭解世界,瞭解我們的歷史。

當然看完大英博物館的展出,讓我不得不向一個問題,爲什麼要“侵略”別國的文化?如果少一些侵略和掠奪,每一個國家都可

以完好的把持各國的文化,在以後各國的交往中,可以享受一下各國的文化歷史的特點。還有在以後的交往中就會少一些糾紛!

中午午飯過後,我們來到首都博物館的其他展館。這個展館一共有五層,每一層都據有各自的特點,而且體現出了我們中華明祖的特點與風采。二層的展區主要是一些歷史事件及一些關於歷史事件的產品,在這一層,我們找到了許多關於歷史課上的指示,通過蘭立體電影與詳細地介紹,讓我們對歷史這一學科更加得感興趣,而且知識也掌握得更加牢靠。同時也知道了在新中國成立前,我國的幾個重要轉折點的實踐與電錶的人物,通過這一層參觀讓我更加的熱愛祖國,而且有一種想爲祖國獻出自己全部力量的決心。而第三層則是我國的建築,進入展館,我們可以看見許多的古建築的模型和一些門上的裝飾品,在這裏我瞭解到我們北京的幾個“門”的分佈及名稱。通過我們對“門”和建築裝飾的瞭解我們可以更好地看出,我國古代人的生活氣息及生活習慣。纔可以養成更好的生活習慣,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而四層則是以宗教爲主,大多數是以宗教爲主,大多數則爲佛像的展出,這些佛像顯得十分的莊重,而且具有神聖的感覺,每個國家的佛像都是不同的,都具有各國的特點。從中我們可以瞭解到,以前的人們拜宗教的程度以及信仰與愛好。以便於我們以後的學習和研究。

最具有民族氣息的就是五樓的展出,在這裏我們可以找到許多的舊式玩意,如“七巧板,抖空竹,抓週盤”等,這些都是老北京的特色玩意兒,而且還有描繪,嫁娶的展館。真是京味十足呀!讓我們感覺到了老北京人的熱情與熱鬧。而且通過這些東西的展出讓我們知道了許多北京的習俗,和國粹“京劇”的歷史!

總體來說,這次的首都博物館只有是有意義的,有必要的。因爲通過參觀我學習到了許多歷史知識,還看到了世界聞名,讓我瞭解了許多歷史事實的真相,認識了自然。瞭解到了老北京是如此的熱鬧與好玩。這讓我更加的熱愛學習,熱愛歷史,熱愛自然。熱愛祖國!

首都博物館觀後感 篇四

就要過年了!

什麼是“年”?爲什麼過年?怎麼過年?這個牛年要怎麼過?你知道我是怎麼過得嗎?我來說一說!

爲了讓我瞭解更多的有關“年”的事情,爸爸媽媽決定除夕時帶我去首都博物館參觀,體驗一次“博物館裏過大年”。我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非常高興,一路上興奮不已,問這問那……

剛到博物館門口,我就感受到了牛年將至的氣息:巨大的彩圖懸掛在空中,兩排身穿綵衣、手捧金元寶的小牛笑容可掬地迎接着人們。

在博物館五層的一個展室中,我知道了有關“年”的傳說,以及人們爲什麼過年時要放爆竹,原來是爲了驅逐“年”這個怪獸。我還了解到了很多有關過年的風俗:從熬臘八粥開始,到糖瓜祭竈、掃房土,從置辦年貨到準備年夜飯,一直到守歲熬夜和七年級大拜年,以及正月十五鬧元宵,那講究可多了去了。雖然我們現在不再是完全按照以前的做法做了,但是我們會記着這些風俗的。

在一樓的展室中,我還看到了許許多多的民間手工作品。如:精緻的小風箏、惟妙惟肖的毛猴、麪人、做工精巧的鬃人、讓人看了就眼饞的葡萄常、以假亂真的絹人……看得我眼花繚亂。尤其是那兩朵盛開的黃菊花,如果不說的話,還真難看出是布做的,多有意思啊!我太佩服這些能工巧匠了!

時間過得真快,因爲要趕着回家去吃年夜飯,我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首都博 baihuawen.c n物館。

牛年的除夕過得與往年都不一樣,我是真正體驗了一次“博物館裏過大年”,感覺還真不同,以後你們也來試試怎麼樣?

首都博物館觀後感1200字<五>篇五

6月30日上午,機關服務中心組織黨員活動參觀北京博物館,看到一對對的國小生在館前合影留念。多麼熟悉的一幕,不禁喚起兒時的回憶,中心的全體參展人員也展開黨旗在首博館前合影。此刻我感覺到時刻變得之快,幾十年前參觀中國革命博物館的情形,歷歷在目,有生第一次參觀博物館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和歷史博物館也是七一前夕,只記得站在紅旗下,舉起手臂攥着小拳頭,幼嫩的喊出時刻準備着,做共產主義接班人。然後參觀,回來老師讓我們寫觀後感,只記得其中一句話,看了一堆石頭、瓦片、破盒、破罐,特沒勁,大刀但是真傢伙。

幾十年後的七一又參觀博物館,也許還是此刻學生時代,每次參加什麼活動,老師都要佈置作業寫觀後感的習慣,此時別有一番風味在心頭,讓我又想寫點什麼。

本人酷愛參觀展覽館和博物館,不論出差旅遊每到一地,只要有時刻條件許可,都把參觀當地博物館作爲首選,他是你瞭解當地的人文、歷史、文化藝術等多方面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回顧多年來參觀博物館的經歷與感受,讓我感受到祖國曆史的脈搏與改革開放的腳步。

記得國小時代,第一次參觀天安門側的中國革命博物館,那時對那些古人類創造的石器工具、陶罐、瓦片、不知其好處所在,只對刀槍感興趣,也激發了我動手的潛質,參觀後就動手用木頭,削刻了一支形駁殼槍,在以後的觀展中看了中國的印章,他讓我萌發了學習篆刻的興趣。而今在進入博物館,又是一種不一樣的心態與感受了。

當你步入博物館就如同進入了時光隧道,把你帶入了那遠古的洪荒時代,我站在那古樸、泛着鋼繡的青銅器前我欣賞已不是它的器形與上方雕刻的文字。我只感受到一股夠重的歷史氣息迎面撲來,它似一種氣場,凝縮了中華幾千年前的信息向你釋着。

當我仰視着那些精美的字畫,我已不再解談其中的資料,站在遠處看,你似感覺到畫中的人物飛翩翩得向你走來,那字裏行間,急似飛流瀑布,緩似行芸,感覺妙不可言。

當我俯視那一件件美輪美奐的玉器,我腦海裏浮現的是古人琢玉的場面,過去人們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這些精美絕倫的藝術品,你就明白了什麼事巧奪天工了。

在瀏覽神采各異的瓷器時,想得更多是不可思議,我想到古人,金木水火土的運行,讓一種物質變成另一種物質,你不得不感造物主的神奇。

北京風俗展又讓我聯想去探討,爲什麼祖先會把皇城建在這片神奇的土地。

走馬匆匆時進午,走出博物館還在回味,似知道了很多又似一片模糊。

晚臨睡前有習慣的拿起枕邊的一本《禪悟》翻悉看到中國古代有一個禪宗和尚青源惟信禪師得到以後說:老僧三十年前來參加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之後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到個休歇處,依然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這是一段充滿禪機的話,看到此語頓覺感悟,這天的感受不就是悉山不是山,秀水不是水的意境嗎?

其實我們的人生,還有藝術不都是要經歷這三種境界嗎?人生三境界,說的是人生不一樣年齡段的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過程。這天參觀的過程,好像把這一過程濃縮在了一天,讓我有了獨特的感受,起牀即刻將這感悟記在這張博物館的創刊號上,以爲記:

於西城三里河悟堂南窗下

首都博物館觀後感 篇六

我們的首都北京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星羅棋佈的博物館,是這座魅力之城中一道迷人的風景線。在這座神奇的博物館中,藏有數千件精美的文物。而我在參觀首都博物館的活動中,就巧遇了這樣一個“寶貝”。

古樸的黑色絲綢,上頭繡着端莊大氣的金絲團龍紋飾;雙袖的飛龍在雲紋上長牙舞爪。一件番兵的黑緞龍馬褂,在五彩的裝飾下,熠熠生輝,顯現出古人騎馬射箭時的萬般風姿。原先這正是京劇名伶馬連良在演出他的代表作《四郎探母》時所穿的戲服。

馬連良是20世紀與梅蘭芳齊名的極有影響力的京劇大師。他17歲,學滿出科後不久就聲譽鵲起,每有演出,必定一票難求。21歲時在上海初演,立時贊聲四起,成爲了風行上海灘的京劇明星。當時,雖無豐富的廣告宣傳,但只一到馬先生的戲開演,人們口口相傳,也是一樣的萬人空巷。看着眼前這一件靜靜懸掛在櫥窗內的戲袍,那金燦燦飛舞的團龍似乎也引我回到了那千萬人爲京劇表演而喝彩叫好的時代。馬連良先生曾穿着他,走遍了老北京城的各個戲樓演出那經久不衰的《四郎探母》,而這件戲袍也跟着他,見證了京劇藝術在北京最輝煌的時代。

靜靜凝視這一件華麗的戲袍,因爲年代已遠,邊角處已經有了些許發舊的痕跡。我不禁聯想到,此刻喜愛京劇的同學似乎並不多,流行歌曲充斥着大街小巷。難道京劇就這樣輝煌不再了嗎

然而細心回想,這戲袍雖然已成文物,但京劇藝術沒有在今日的北京消失。雖然以往爲一位名家而萬人空巷的場景不再回放,但北京人對京劇的熱愛卻以深入這座城市的脈搏。愛“玩票”的長輩們在清晨的公園咿咿呀呀的享受;國家大劇院不時上演的經典戲目;音樂課上的戲曲觀賞;學校邀請戲曲名家做的一次次精彩的演講……都昭示着,我們當代北京人的生活中京劇不可或缺;未來北京人生活中,京劇也將繼續綻放光輝。

在我的生活當中,京劇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自我經常利用課餘時間聽戲、聽講座之外,此刻我期望能帶動更多的同學一齊愛上京劇。所以我在學校創辦了戲曲社,經過第一次招新,已經吸引了校內十餘位與我“志同道合”的戲友。在未來,我期望凝聚更多力量爲京劇的發揚貢獻微薄之力。

北京的美,在於風景,在於歷史,更在於文化。讓我們一齊唱起這支“北京的歌”,讓這優雅精妙的藝術在未來繼續閃光!

首都博物館觀後感 篇七

剛過完幾天前的寫生,我們又迎來了後面的實習,在此後的幾天裏,我們分別去了首都博物館,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中國科技館,在那裏我們考察研究,自習欣賞了珍貴唯美的收藏品,藝術品,收穫頗豐。

首都博物館是一座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收藏了一大批極具文化和藝術欣賞價值的歷史文物

我逐一參觀了每一層的展覽。我對歷史還是比較感興趣的所以先參觀了歷史文化展覽。從戰國時代一直到民國解放時期的歷史文物一一陳列在櫥窗中,貨幣、撰文、玉器、碑文以及皇室專用物品都展示在觀衆眼中。清朝盛世時期的街市微縮景觀圖全部用木頭雕刻,做工精細,工程繁雜,陳列了皇帝身穿的龍袍,每一針每一線都凝聚了制工者的智慧與辛勞。四層是藝術精品展,古瓷的精品都在這裏一覽無遺了,彩瓷、青花、黃釉等種類繁多,在民俗文化展覽還是民俗最貼近百姓生活了,這一點無論何時都是讓人懷念的。這也是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中的精髓,這是西方國家所沒有的,許多外國觀衆對這些老北京京腔京韻的文化也是感到驚奇不已的

第二天,我們去了國家博物館,國家博物館是原歷史博物館向四周擴建後重新命名的。站在國家博物館的門前,一種宏偉、莊嚴的氣氛就籠罩在我身上。國家博物館的莊嚴肅穆與整個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建築和諧輝映着,彷彿與比鄰的毛主席紀念堂共同訴說着中國復興的辛酸歷程。

觀看了展現中國從改革開放時期一窮二白的面貌到現在繁榮昌盛的歷程,讓我們瞭解了中國實現復興所走的路的不易與艱難,讓我們瞭解了中國在面對困難和考驗時無懼無畏勇往只前的精神,讓我們瞭解了中國如何一步一步實現的復興,增強了我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讓我們對我們的國家充滿了信心,我們相信祖國的明天會越來越美好。

第三天我們去了位於燈市口西四街的中國美術館。該館是個中國式的建築,有五層樓,一樓是書法繪畫區,有素描,有水墨畫,有行書,楷書,草書。二樓是少數民族服裝展覽,三樓有中國民間藝術品,有各種民間玩意,像燕子風箏,兔兒爺,關公等等,讓我們大開眼界。

最後一天我們去了中國科技館,裏面果然很奇妙,在一樓,有很多看似很奇特但其實都是科學知識的運用,在一樓的自然科學展區,我們瞭解到宇宙的奧祕,點,光的運用,在二樓,到了探索與發現四個展區,位於展區門口的一幕巨大鐵皮做成的動態幕布十分神奇。它可以不斷變化圖案,氣勢磅礴在此地看到了那麼多既熟悉又陌生的元素,深深體會到了科學的力量。

展區中很多地方都是可以自己動手操作的,比如用紅外照射到某一個物體就可以再屏幕上顯示出來這是什麼元素組成的,還有可以自己動手做實驗看看布朗運動……動手操作的設計可以更好的使人們體會到科學的奧妙。

幾天的考察實習結束了,我們學到了很多,參觀博物館讓我們更加開闊了視野。

觀首都博物館有感 篇八

金色的陽光暖暖的照射在我們身上,我們走進了首都博物館。

走進古代展廳,裏面陳列着許多精美的瓷器。而這個瓶子令我情有獨鍾。它是從景德鎮出產的。瓶身上的牡丹花不似平常的牡丹花那般雍容華貴,反而透露出一股典雅的氣息。瓶子底部那寬敞的空間,彷彿蘊含了古代人民無窮的智慧。

看着清朝的珊瑚頭飾,我驚呆了。這個頭飾精緻、大氣,在現代都不一定能做到那麼的完美。那一刻,我從心底裏敬佩古時人民的智慧以及他們靈活的雙手。

但令我感受最深的還是現代展廳內國家相冊的照片以及背後的小故事。

這是醫務人員在頂樓上觀看林巧稚做手術的照片。樓上擠滿了人,每個人都探出一顆好奇的腦袋,想向林巧稚學習她高超的醫術,只是爲了能更好的爲人民服務。

而林巧稚本人一生專注於醫學上,爲了不干擾工作,終身沒有婚育。但卻親手迎接了5萬多個孩子來臨這個世界,被稱爲“萬嬰之母”。試問有多少人願把自己的一生都花在工作上。這種敬業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中國五千年的醫學以中醫爲主,而在新中成立後引入了西醫,從而兩者結合成就了中西醫的學術。在醫學上能有今天的成就,與這些辛勤工作的醫務人員密不可分。

這是美術工作者嚴定憲先生在1962年12月8日爲“大鬧天宮”設計動畫時,對着鏡子揣摩孫悟空表情和動作時的照片。不同的人心目中對孫悟空的印象都會有所不同,可嚴定憲先生設計的形象符合了中國人心目中的美猴王,爲此他琢磨了4年。這體現了嚴定憲的專研、敬業精神以及他在藝術上深層的造詣,令人心生敬佩。

這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表演。這標誌中國已有足夠能力去承包世界上最大的體育賽事,水立方、鳥巢體育館的出現,標誌中國建築技術邁向世界的前沿,向世界證明中國變強大了。

博物館內藏有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我們在裏面流連忘返。在古代史的展廳、現代史展廳裏,同時讓我感受到了我國古代的繁榮、現代技術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