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鐵人觀後感 優選20篇

觀後感2.68W

【導語】

鐵人觀後感 優選20篇

鐵人觀後感 優選20篇 由本站會員“土老冒”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鐵人觀後感篇2:鐵人觀後感篇3:鐵人觀後感篇4:鐵人觀後感篇5:鐵人觀後感篇6:鐵人觀後感篇7:鐵人觀後感篇8:鐵人觀後感篇9:鐵人觀後感篇10:鐵人觀後感篇11:鐵人觀後感篇12:鐵人觀後感篇13:鐵人觀後感篇14:鐵人觀後感篇15:鐵人觀後感篇16:鐵人觀後感篇17:鐵人觀後感篇18:鐵人觀後感篇19:鐵人觀後感篇20:鐵人觀後感

【正文】

篇1:鐵人觀後感

看完了鐵人,不免對裏面的一些情節所震撼和感染。總想寫點什麼,可是又不知從何說起。

應當說,片子真實再現了我國石油工人勘探開發初期的真實情形。老一輩石油工人那種樂觀的革命情懷,忘我的奉獻精神,深深的感染了在座的每一個人。他們前仆後繼,不屈不撓,捨生忘我,艱苦奮鬥。

其實,當時的環境和設施是十分惡劣的。他們一個個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也都是食人間煙火長大的。可是他們以自我的血肉之軀和鋼鐵意志成就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把貧油國的帽子扔進太平洋”,他們以自我的行動證明了自我的錚錚誓言。

在暴風雪面前,他們毫不畏懼。當國家財產面臨威脅時,他們挺身而出。王進喜拖着殘疾的腿跳進泥漿池時,感染了在座的每一個人。沒有畏懼,沒有退縮,僅有職責。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們最終保住了井架,保住了設備,保證了中華民族的前進,同時也昇華了自我的靈魂。

也許正是因爲他們那種戰天鬥地大無畏精神,才使得我國的石油行業有了堅實的基礎和穩步的發展。應當說,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樑,是中華民族崛起的源泉。

老一輩石油工人的奉獻精神是我們的傳家寶,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可是這並不是說要我們盲目效仿。其實以此刻的目光,我們也應當在學習的同時,正視其存在的問題。

首先說說井噴的原因,主要能夠歸結爲以下幾個方面:一,地質資料不全,不準確;二、泥漿比重配置失調;三,水泥固井工藝不到位;四,防噴設施不到位。

其次說說,管理方面的問題。應當說他們是自發的,都具有十分高的革命熱情。可是其中存在的散漫性也是顯而易見的。運輸系統沒有合理的管制,整體合作過程確實有機統籌的協調管理。

當面臨危險時,他們沒有顧及個人的生命,顯然,帶有必須的十分的危險性。至於王進喜失去雙腿似乎是一個必然的現象。在“安全第一,以人爲本”的今日,他們的許多做法值得我們認真反思和探討。

時代在提高,社會在發展。我們到今日其實已經取得了十分大的提高。可是,我們也不能不看到我們身上的危機與職責並存。雖然經過老一輩石油工人的付出,我國一度成爲石油出口國。可是此刻,在能源需求量已經大增的今日,我們已經成爲了純粹的石油進口國。如何提高科學技術和石油產量已經成爲我們面臨的新的挑戰課題。在新的課題面前,我們需要老一輩石油工人那種捨身忘我的奉獻精神,那種迎難而上的戰鬥活力。也許,這就是我們觀看鐵人的意義所在吧。

篇2:鐵人觀後感

少年強,則國強。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在一年一度的五四之際,我觀看了電影《鐵人王進喜》讓我受益頗深。鐵人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繼承與發揚的。

影片講述的是一位美國記者在大慶的所見所聞。影片生動刻畫了以鐵人王進喜爲代表的一代中國石油工人對祖國、對人民、對事業、對家庭的強烈職責感和使命感,再現了會戰年代可歌可泣的艱難歲月以及大慶五十多年的變遷與輝煌。藝術地展現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影片過後,鐵人在表彰大會上的發言讓我久久不能忘懷:個人貧血家庭就貧困,國家貧血國家就貧困,爲了不讓個人、家庭、國家貧困,我們就要咬緊牙關,挺起脊樑,我們就得付出鮮血,僅有不斷堅持,我們才能擺脫貧困。在困難面前,能吃苦,應對困難,不放棄。在艱難的環境中努力工作,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正是憑藉這樣不怕艱難險阻的精神,正是王進喜同志和他的鐵人精神,爲中國工人階級樹立了一面旗幟,引導和激勵着千千萬萬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們,爲新中國的發展和振興而奮勇拼搏、無私奉獻。王進喜是我們的偶像,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鐵人精神更是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結晶。

我覺得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年代,鐵人精神是永遠可是時的勞動人民的結晶;是永遠不變的激勵我們向上的精神糧食。應對困難與坎坷時,不氣餒,不放棄,想鐵人一樣迎難而上,勇敢地直視生活的磨難。作爲新時代的我們要始終以鐵人精神爲驕傲,以鐵人精神激勵自我奮發向上,自強不息,爲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我的一份力。

篇3:鐵人觀後感

後面還有多篇鐵人觀後感!

半個世紀前,王進喜跳入泥漿池,用身體攪動泥漿,止住井噴的場面,如今已然恍如隔世;1960年4月29日,大慶油田召開“萬人誓師大會”,喊出“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手下無困難”的口號,數萬石油大軍從四面八方挺進東北鬆嫩平原,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上,沒有汽車、沒有吊車,靠着人拉肩扛,硬是吆喝着將60多噸重的鑽機生拉上井架的鏡頭,亦已漸行漸遠……

歲月淡去了舊時的記憶,卻註定抹不去烙在我們心頭的“鐵人精神”。正在熱播的電影《鐵人》,把我們重新帶回那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我們不會再用身體攪動泥漿,我們不會再靠人拉肩扛將鑽機拉上井架。物質條件變了,但我們的靈魂依然像鐵人那樣堅強。在盛行“解構崇高”的年代,我們依然需要那個年代留下的精神,這種精神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都是一種奮發進取的力量,今日中國的崛起需要這樣一種精神。

儘管,如今的油田與鐵人時代不可同日而語,但昨日和今日是難以割裂的,沒有昨日怎樣能有今日?儘管,王進喜所做出的貢獻我們無法複製,可是他的精神應當成爲中華民族精神遺產的一部分。“鐵人精神”足足影響了幾代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社會主義建設的英雄,“鐵人精神”在我們心中永不落幕,值得我們永遠記憶。

昨日,爲了建設一個繁榮昌盛的新中國,一代又一代勞動者在“鐵人精神”鼓舞下,無私奉獻,開拓創新。三峽大壩、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祖國駛入了高速發展期,最終讓山河變樣,國力變強,人民生活越來越完美。

今日,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形勢下,“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句曾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激勵無數人的話語,又重新迴響在我們耳邊,激勵我們自覺地把個人命運與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立足崗位,顧全大局,爲國分憂,不斷提高自身學習本事、創新本事、競爭本事和創業本事,爭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職工,用“中國信心”戰勝危機,在戰勝危機中建功立業,在應對危機中體現人生價值。

“職責感、主人翁、不怕犧牲、擔當大義”,是王進喜留給今日工人的最優秀的品質,也是“鐵人精神”的核心。明天,我們依然需要像鐵人那樣,站在時代的潮頭,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忘我拼搏,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展現工人階級的偉大胸懷,用生命的熱血創造一個個不朽傳奇,譜寫一曲曲華彩樂章,在繼承和發揚“鐵人精神”中,步入未來。

我們從電影《鐵人》中尋找力量,從電影《鐵人》中昇華心靈。“鐵人精神”歷久彌新,永不褪色;鐵人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薪火相傳,永可是時。

篇4:鐵人觀後感

“鐵人”頭銜的創始人王進喜,在我們心中留下了無數鐵人的身影,因爲他的精神和品質,影響了建國初期的那一代人,影響了奮發圖強的一代,影響了改革開放的一代。

今日,我們有發達的社會,豐厚的物質條件和優越的工作環境,可是,我們的氣質和精神卻總是少了鐵人,少了鐵人的堅韌和不屈,少了鐵人的開拓進取。

鐵人精神就是信念,更是勇氣!我會振作精神,迎接挑戰,實現心願。俗話說得好,人活着要有點精神,而鐵人精神正是對無悔人生的詮釋

工作、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很多困難,如果我們因爲一點小挫折就輕聲放棄,自暴自棄,那我們就是失敗的人了!應對生活的苦難,沒有一個人能堅持失敗!人們經常說:“沒有經歷過人生的磨難,就必須是不夠天真。”唯有經過不斷的磨練,我們纔會更加堅強,纔會真正體會到生活帶給我們的豐富內涵。所以,讓我們銘記自我的職責,銘記自我所肩負的使命,在應對困難時,像鐵人一樣,決不畏縮不前,決不畏縮不前,敢於直面生活的苦難。使我們更加堅強,使我們不再軟弱,不再在任何困難面前“心軟”。[由本站網友投稿]

永遠的鐵人榜樣,永遠的標杆,是我們應對磨難時的精神支柱,讓我們銘記鐵人,時時刻刻學習鐵人精神,向鐵人致敬!

在工作中,我們要學習發揚鐵人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的精神,把業務做好、做好,嚴格按照要求和執行標準,腳踏實地,紮紮實實地幹好本職工作,秉承鐵人精神,在工作崗位上貢獻自我的一份力量。

篇5:鐵人觀後感

茫茫沙漠,石油漢子日夜不歇;酷暑冰霜,一路挫折勇往直前;飢寒交迫,報效祖國永不言苦……我看着看着銀幕上的《鐵人》,不知不覺地被吸引了,彷彿置身於冰天雪地的荒漠,飢餓和寒霜襲向我瘦弱的身軀。電影裏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場面,我都牢記在心、歷歷在目。這一切的一切,讓我銘記至深,感動至深,思索至深。

渺無人煙的沙漠,無邊無際,大雪紛紛,狂風蕭蕭。大夥兒喝進的是冷風,吐出的是白煙,穿破衣,吃稀粥,躺地板。沒有現代化的設備,僅有一雙雙粗糙的手。40多噸的龐然大物,全靠一股股蠻勁。當鑽井將要垮下的千鈞一髮之際,王進喜奮不顧身地跳進冰冷刺骨的水中,當起了“人肉攪拌機”。他瑟瑟發抖,任冰般的霜水侵襲着他,爲了鑽井的成功,爲了祖國的發展,他熬住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熬住了!說他是鐵人,他沒有鐵的身軀,卻有鐵的靈魂,鐵的膽魄,鐵的堅韌!黑白變成了彩色,昔日換成了現代,時空穿梭了數十年,但不變的,是鐵人堅如鐵的精神。劉思成,“小知識份子”劉文瑞的兒子,爲了完成父親的重託,不知疲倦地工作。無論日日夜夜,無論春夏秋冬,幹完了自我的,便去幹別人的。無數人嘲諷他是“傻子”,他不屑一顧,堅持心中的信念,繼續向前、向前……

從牙牙學語起,一切都是鳥語花香,我在小溪裏安逸地暢遊,無憂無慮。沒有一望無垠的沙漠,沒有飢寒相迎的考驗,我的心早已淡化了。但,漫漫人生路,永不會風平浪靜,總會有困難,有挫折,有失敗。淡化的心就如驚弓之鳥,只能望而卻步,在岔路口徘徊、徘徊,等待着更大的失敗……優勝劣汰是永恆的,失敗者定被淘汰,成功者繼續拼搏。也許,自我的起跑線被拉遠了,只能看着別人展翅高飛。可,懶造就蟲,勤造就龍。培養出鐵的精神,在失敗面前永不放棄,在困難面前永不退縮,聽狂風怒吼,迎波濤洶涌。那麼,毫無疑問,你將是勝利者!走出去吧,走出家門,走出世界,走出宇宙,當你披荊斬棘,用鐵的精神戰勝一切困難,成功的彼岸便近在咫尺。

入睡了,可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息。我彷彿也成了一個鐵人,我奮戰着,我不退縮,我不言敗,直到成功……

篇6:鐵人觀後感

“井塌了我跟它一塊塌下去,我宰了閻王爺再揹着井架爬回來!”這就是王進喜,時代鐵人的豪言壯語。正如影片導演所描述的:當年的"鐵人"不但爲國家貢獻了石油,並且爲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負職責、做主人翁、擔當大義、挺立於時代潮頭,是我心目中的"鐵人精神”。那個年代,王進喜,焦裕祿都是時代的符號,是典型的拼命三郎的代表。那時的社會環境需要人們具有忘我的奉獻精神,捨己爲人。而此刻,社會環境不斷變化,新的物質條件下,人們不再衣不裹體,食不飽腹,可是人們精神世界缺貧乏了。影片中趙一林的有一段臺詞很好的表述了兩種時代精神追求的不一樣:你注重精神,我注重實惠,你看中靈魂,我看中肉體。這個價值觀念衝突其實不僅僅是侷限於兩代石油工人之間,這其實是兩個時代的人之間的價值取向衝突。鐵人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在無私奉獻;我們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在有償服務。這就是一種本質上區別,新時代來臨了,新一代的人又將如何繼承老一輩的精神呢?

是追求自我還是崇拜超我。是放棄物質還是降低精神。雖然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告訴我們,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僅有人們滿足了物質層面的追求才能更好的追求精神世界的滿足。可是,人的慾望無止境,到底什麼時候纔是物質的最終滿足,才能開始精神的提升?每個時代都要有精神的追求,要有自我的鐵人,不一樣的時代環境不一樣,可是都具有相同的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我們看到不管是皚皚雪原還是無邊沙漠,湛藍的天空中總有雄鷹在自由飛翔。不管是鐵人時代還是劉思成時期。我們都要將一種精神傳承,發揚,銘記在心。

篇7:鐵人觀後感

隨着一段塵封的記憶打開,彷彿又回到了半個世紀前。火車載着王進喜和他的1205鑽井隊,從甘肅玉門油田到了大慶。王進喜用血肉之軀和剛毅的意志,開鑽出大慶第一口油田。晴天一頂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紅,他們經受三自然災害的考驗,寧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慶油田的英雄氣概,在今日,也絕不遜色。

父親看完電影,一種“大慶情結”,溢於言表,說不出的激動,我能看出,石油工人,工地,等,那些難忘的場景,讓他的記憶復活,讓他生活的那個年代復燃。對於我們80後一代,是無論如何也體會不到的。黑白影像的效果,歷史滄桑感和生活場景的實感十分鮮活,

作爲王進喜徒弟的劉文端,因耐不住工地的艱苦而臨陣逃脫,鐵人沒有責備,而是一邊數落他不爭氣,一邊把饅頭和米袋子扔給他,那種愛之切責之深的感情,難能可貴。

鐵人是一個時代的符號,鐵人的精神永可是時,尤其是今日,面臨金融風暴的席捲,地震災區重建工作的緊要之時,缺乏的正是一種精神的鼓舞,沒有了人拉肩扛,飢寒交迫,可是,社會提高和物質誘惑,無不侵擾着人們的思想。王進喜的那種,井塌了它一塊塌下去,我宰了閻王爺再揹着井架爬回來,有誰能做到呢?80後,90後,一代代新生的青年人,應當以怎樣的行動,獻出自我的力量呢?用於擔當,不怕吃苦,獻出青春的力量和熱情!

篇8:鐵人觀後感

“鐵人”是什麼?“鐵人”就是爲國分憂,爲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鐵人”是什麼?“鐵人”就是寧可自我少活二十年,也要拼命拿下大慶油田的忘我精神;“鐵人”是什麼?“鐵人”是什麼?“鐵人”是什麼?“鐵人”就是在沒有任何物質、條件的情景下也要艱苦奮鬥;“鐵人”是什麼?“鐵人”就是一輩子要爲大慶油田負責,經得起子孫萬代檢驗的認真負責精神;“鐵人”是什麼?“鐵人”就是不計名利、埋頭苦幹的無私奉獻精神;“鐵人”是什麼?“鐵人”就是“有條件要上,沒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鬥精神;“鐵人”是什麼?“鐵人”就是“爲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鐵人”是什麼?“鐵人”就是“甘願當一輩子老黃牛”埋頭苦幹的奉獻精神!“鐵人”精神是一種標誌,凝縮着一個民族不畏困難的民族氣概!

在那一望,望不到邊的沙漠上,石油漢子日夜不歇,飢寒交迫,忍受着酷暑冰霜。爲了什麼?爲了報效祖國,他們永不言苦……我看着熒屏上的《鐵人》,不知不覺,自我也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場景,我都把它深藏在心裏。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銘記至深,感動至深,思索至深。

有一個畫面,在一瞬間,曾使我的心爲之一震,我的心流淚了!40多噸的龐然大物,全靠一股股蠻勁。當鑽井機要垮下的那一剎那,王喜進奮不顧身的跳入了冰冷刺骨的水中,當起了個不堪入目的“人肉攪拌機”。他爲了鑽井的成功,爲了祖國的成功,他挺了過來,他在常人眼中的不可能中挺了過來!說他是鐵人,他沒有鐵一樣的堅硬身軀,但他卻有鐵一樣堅定的信念,鐵一樣不倒的堅韌,鐵一樣頑強的毅力!

他爲了完成父親的重託,不知疲倦的工作。無論日日夜夜,無論寒冬酷暑,幹完了自我的,便去幹別人的。多少人譏諷他是個“傻子”,但他卻不屑一顧,堅持心中的信念,繼續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都不是鐵人,我們都是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學生,但你可否想過,當你遇到挫折時,你是怎樣的?當你被困難纏住時,你是怎樣的?當你面臨挑戰時,你又是怎樣的?你可能會理解不了挑戰,你可能會退縮,你也可能會逃避!但你想過嗎?那,代表着懦弱!

來吧,不要猶豫,讓我們都變成鐵人,沒有鐵一樣的堅硬身軀,但卻有鐵一樣堅定的信念,鐵一樣不倒的堅韌,鐵一樣頑強的毅力!一齊奮戰,一齊理解挑戰,一齊說們永不言敗,直到成功……

篇9:鐵人觀後感

說到鐵人王進喜,大家可不要以爲鐵人身體很鐵哦,自從我昨日看了那部電影后受益匪淺,鐵人並非身體鐵。

記得那是貧窮、落後的時代,物質急劇貧乏,精神高度充實;他們的信念如鐵,追求似鋼,一向爲革命貢獻事業。雖然頻幕黑白,但卻勾勒出了色彩,還訴說着一件件感人肺腑的事——那年冬天鬧饑荒,師傅的徒弟劉文瑞再也受不住寒冷與饑荒的逼迫,在被迫下出逃了!當師傅找到他時,那失望的眼神,痛苦的表情,愣愣地看着劉文瑞,把傍邊的一位革命同志的乾糧不吭聲的給了劉文瑞,只說了句:“回去好好活着,不管到了哪裏,都活出個人樣來。”雖然這種行爲在當時的年代來看,無比懦弱,可是劉文瑞也是堅持了的,對於我們這些“小皇帝”。“小太陽”哪能忍受這份痛苦,哪能像劉文瑞那樣堅持,王進喜那樣忠於職守呢?記得還有一段是鐵人王進喜在誓師大會上的那番講話中的幾句,“以前醫生給我看病,說我貧血,這人貧血,就沒有力氣,國家貧血,也沒有力氣,就得給人家欺負,我們就是要改變我們國家的貧血,讓那些瞧不起我們的人,再也不敢欺負我們。我是共產黨員,共產黨員是什麼,是家裏的孝順兒子,是下地幹活的,不是在家享福的!”;“上有老下有小,風裏來雨裏去……你是受苦受累的命,你就認了吧!……”當我聽了這句話事,心洶涌澎湃,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是啊?有哪一位革命鐵人不能像王進喜那樣奮鬥呢?像

王進喜那樣堅強呢?像王進喜那樣忠於職守,忠於革命呢?我們應當從此刻深思,自我有沒有放棄過,有沒有退縮過?有沒有想過爲了革命要堅強呢?啊,讓我們從此刻做起吧!

相信吧,我們的意志將會更堅強,信念會更堅定!讓我們此刻做起,做一個堅強的人,做一個永不放棄永不退縮的人吧!

篇10:鐵人觀後感

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北風是電扇,大雪當炒麪,天南海北來會戰,誓奪頭好大油田。幹!幹!幹!在觀看完《鐵人王進喜》之後,我爲他吃苦耐勞,戰鬥一線的精神所震撼着,打井缺水,他就帶着全隊人馬用臉盆、水盆從幾公里外的水泡子裏砸冰取水;沒有吊車,他就以自我的身體做吊車;壓井噴的水泥散不開,他就跳進泥漿池裏用身體攪拌。他就像一個真正的“鐵人”一樣,用鋼鐵般的意志支撐起了自我的血肉之軀,用滿腔的愛國情刻畫中國石油工業的未來。他的精神震撼到了我,也令我產生深深的敬意,不禁使我想起那些戰鬥在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們,他們也是如此,他們樂於奉獻,吃苦耐勞,不畏懼,不退縮,他們日以繼夜的勞苦作戰才使得人民的生命得到了保障。他們是時代的楷模,鐵人精神最好的典範,不就是他們嗎?

當下,時空流轉,我們再也沒有以往那麼艱苦的工作環境,可是先輩遺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我們仍應繼承,尤其是當下的年輕人。我作爲一個大學生,即便我不是石油專業亦或是與之有關的專業,可是我也需要在學習和工作中以鐵人精神時時刻刻激勵着自我,知難而上,進取應對挑戰,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斷提高。我也需要學習他那種在工作上刻苦鑽研的精神,學習他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他滿腔的愛國熱情和高度的職責心。

篇11:鐵人觀後感

記得小時候就經常聽到石油鐵人王進喜,先進標兵雷鋒,黨的好乾部焦裕祿,掏糞工人時傳祥的名字,他們就是那個時代的標誌。年幼時候,這些名字就只是一個個平面的文字,沒有立體的形象,就像是光有骨架沒有血肉的模型而不是鮮活的生命。直到再次重溫鐵人王進喜的事蹟。這些二維的文字才變成三維的人物。

影片中,王進喜在誓師大會上有這樣幾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人沒飯吃會貧血,國家沒有石油也會貧血,貧血就會被人欺負;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把貧窮落後的帽子丟到太平洋去。就是這樣一種只管付出不記回報的奉獻精神。爲了新中國和下一代,他們甘願付出一切,甚至生命,這就是那一代工人階級的崇高精神。

影片同時也塑造了另外一批人,他們是新時代的石油工人,劉思成是其中的代表。作爲油田會戰的第二代人,他的父親劉文瑞和王進喜是同時代的人,父親因爲有文化底子而被鐵人重點培養,但父親最終辜負了鐵人的期望,雖然父親當年的退卻曾讓劉思成蒙羞,可是他依然尊敬他的父親,因爲他明白,父親同樣經歷過重重的困難,在他心中也是“鐵人”。在應對茫茫沙漠,在遇到隊友被困荒漠的危機關頭。他依然孤身一人走向漫無邊際的沙漠,懷揣着當年父輩開拓北大荒的堅定意志,沿着父輩的堅實腳印義無反顧一步步走向隊友。他用實際行動將鐵人精神繼承與傳揚了下來。

金色的大漠和白皚皚的荒原,高聳入雲的現代化鑽臺同在人拉肩扛中緩緩豎起的舊時井架,老鐵人高亢的號子與新鐵人悠揚的歌聲……所有的新舊變化,可是始終不變的是那鐵人精神,經久不息。

篇12:鐵人觀後感

今日單位組織觀看電影《鐵人》。看完之後很受感觸。電影生動的描述了新一代鐵人標兵的思想歷程和行動,用黑白的色彩描述了鐵人王進喜在大慶油田創業的事蹟,人物刻畫生動感人。60年代的生活再一次展此刻世人眼前,讓人感觸很多。

那個時代,生活水平十分艱苦,施工條件十分艱難。可是我覺得他們的精神世界比起此刻更加豐富、更加充實得多,他們有信念,有追求,他們一個心眼的爲我們偉大祖國找石油。而我們這一代,雖然物質生活好了,可是我們缺少一種信念,一種信仰,總是覺得生活裏缺點什麼。回想60年代創業找油時期,每個人有夢想,有追求,沒有那麼多的誘惑和干擾,生活單純,簡單。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打心眼裏揣着祖國的興衰。不像此刻,各種各樣的人生觀,價值觀,科學發達了,社會提高了,自然選擇也多了,好像人的心靈那種寧靜反而越來越難易得到。

影片裏面刻畫的那個“劉思成”的主角,跟鐵人的人生選擇是截然不一樣的。他最終吃不了苦,當了逃兵。只是他的兒子成了新一代的勞模。在當時的人看來,“劉思成”的舉動真的是讓人理解不了。怎樣能夠那樣?可是今日再來看,這個人物的人生選擇,還是能夠理解的。畢竟,世界上不是每個人的思想境界都那麼高,不可能每人都成爲英雄。劉思成,他也想堅持,也以往真實地努力過,可是最終還是受不了,所以放棄了。作爲一個書生,身體條件不適應,最終放棄,對他來說,一輩子心理都在承受折磨,也算是一個悲情的人物了。在那個年代,以往真實努力過的人,我覺得都值得我們今日的人去學習。我並不覺得這個人物不好。相反是,我覺得作者寫出了那個時代的真實情景,把人性裏面一些真實的東西放到了電影裏面,而不是一味地樹立英雄形象,這對現代中國電影也算是個創意。

還有鐵人在誓師大會上的那一番講話,十分地感人。我認爲應當是當時的真實情景,就算是編劇編出來的,也很好。他講出了作爲一箇中國人那種真摯樸素的愛國情感;把一個共產黨員,敢於吃苦,勇於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現了出來,讓人很受教育。我看後心裏酸酸的;當前中國騰飛科學發展,金錢最大化,物質最大化,變成了世人的追求,多少人忘記自我的國家,忘記民族,眼裏僅有自我,僅有個人。共產黨員,數量在增長,可是質量卻沒有成正比。真的應當反思了。

此刻企業職工,學文化,學知識,固然很重要;可是我覺得更迫切的是,應當有一種精神追求。想鐵人說的那樣,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井沒有壓力不出油,人沒有壓力輕飄飄;幹着社會主義,想着共產主義的精神。

那樣,纔不會出現上班那麼多、玩着電腦喝着茶,嘮家常天南海北、扯着高談闊論說天說地、誰的本事也沒有他大,誰的水平也沒有他高。“罵政府”“罵領導”他比誰都強。我們今日活着的人,向死去的英雄和活着的英雄學習。要把他們精神運用到我們實際工作當中去,才能活得有意義,纔不枉活這世上幾十年。

篇13:鐵人觀後感

昨日,我觀看了《鐵人》這部新時代的電影,影片以新一代鐵人標兵劉思成的思想歷程與老一輩鐵人王進喜的事蹟在時空上相互交替進行了描述。荒原戈壁,大漠黃沙,黑白與彩色的交替,無論是節奏明快的歷史,還是舒緩卻靜中有動的現實,都給予了我巨大的心靈震撼。

急促奔忙的車站,人頭攢動的大會戰,高亢嘹亮的號子,人拉肩扛中緩緩豎起的井架,驚心動魄的井噴……

戈壁灘上的日落,蜿蜒公路上的巨型油車,悠揚的歌聲,高聳入雲的現代化鑽臺……

一個個場景,無不在述說着兩代石油人無私奉獻、拼搏進取的精神。影片以細膩的人物刻畫讓我們品味了20世紀60年代、新時期兩代勞模創業拼搏的精神,歲月如歌,栩栩如生的人物在歷史的長河裏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向全社會彰顯了人類靈魂的崇高和完美,深深地感動着我。

在感動中,我品味到了人生的價值觀。“戲文裏怎樣說的財主跟財主比錢,舉人跟舉人比烏紗。我們比給地球戳洞洞,比誰戳得猛戳得直,比誰油漿子噴得快……”鐵人就是用這樣的人生價值觀指引着他做事、做人的方向。

在感動中,我品味到了職責。“以前醫生給我看病,說我貧血,這人貧血,就沒有力氣,國家貧血,也沒有力氣,就得給人家欺負,我們就是要改變我們國家的貧血,讓那些瞧不起我們的人,再也不敢欺負我們。我是共產黨員,共產黨員是什麼,是家裏的孝順兒子,是下地幹活的,不是在家享福的!”“上有老下有小,風裏來雨裏去……你是受苦受累的命,你就認了吧!……”這是鐵人用最樸素的語言詮釋着共產黨員的本質,詮釋着職責的內涵。

在感動中,我品味到了堅強。當時的條件是設備嚴重不足,鐵人帶着他的團隊用人力將數噸重的泥漿泵拖上井架。衆人用撬槓擡,用大繩拽。在整齊劃一的號子聲中,大繩卻接二連三地繃斷,眼看着功虧一簣。鐵人站了出來。“挺起來!沒長脊樑骨阿”於是,挺直了的石油工人用脊樑骨戰勝了危機,石油工人的勞動號子在荒原間蕩氣迴腸——“石油漢子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在感動中,我品味到了奉獻。由於地層壓力太大,一口井打到700米時發生了井噴。沒有重晶石,沒有攪拌機,僅有的壓井噴的水泥比重過大,容易凝固,分散不開。危急關頭,鐵人拖着受傷的腳,毫不猶豫地跳進了水泥池子裏,充當“人體攪拌機”,最終制服了井噴。

在感動中,我還品味到了溫情。最器重的徒弟在最困難的時候當了逃兵,他瘋了似的到處去找。當最終在火車上找到了徒弟時,徒弟淚流滿面地說“師傅,我熬不住了……”鐵人應對“背叛”自我的愛徒,嘴裏雖然吼着:“熬不住了就給我滾!”手裏卻把當時十分稀缺珍貴的3個饅頭和一袋乾糧塞進了徒弟的懷裏。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還設置了黃渤飾演的一個以物質生活爲中心的朋友形象,透過兩人之間的相處和比較,我們能夠清晰的看到現代社會精神層面的嚴重缺失,彷彿是沙漠中的綠地一樣稀少卻珍貴。

採用這樣一種追認式和呼應式的表達策略是值得肯定的,這樣做不僅僅打破了主旋律電影將歷史人物與現代社會語境隔離開來的尷尬處境。更重要的一點是,將鐵人的精神做了傳承和期望。更有助於我們這輩人認同和理解先輩的艱辛的奮鬥與思想和精神的可貴。

在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僅有我們有了無私奉獻的精神,纔會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職責感,才能時刻把職工羣衆的利益和要求放在心上,才能忠於職守,盡職盡責,開拓創新,努力創一流業績,時時做好模範帶頭作用,爲構建和諧測井、和諧社會做出自我的貢獻。

篇14:鐵人觀後感

2009年6月10日,我們有幸觀看了《鐵人》這部新時代的電影,影片以新一代鐵人標兵劉思成的思想歷程與老一輩鐵人王進喜的事蹟在時空上相互交替進行了描述。荒原戈壁,大漠黃沙,黑白與彩色的交替,無論是節奏明快的歷史,還是舒緩卻靜中有動的現實,都給予了我巨大的心靈震撼。

一個個場景,無不在述說着兩代石油人無私奉獻、拼搏進取的精神。影片以細膩的人物刻畫讓我們品味了20世紀60年代、新時期兩代勞模創業拼搏的精神,歲月如歌,栩栩如生的人物在歷史的長河裏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向全社會彰顯了人類靈魂的崇高和完美,深深地感動着我。

在感動中,我品味到了人生的價值觀。“戲文裏怎樣說的?財主跟財主比錢,舉人跟舉人比烏紗。我們比給地球戳洞洞,比誰戳得猛戳得直,比誰油漿子噴得快……”鐵人就是用這樣的人生價值觀指引着他做事、做人的方向。

一個在上世紀60年代家喻戶曉的人,今日再一次呈此刻大銀幕上。我們此刻的工作條件、生活條件與上世紀六十年代已有天壤之別,新形勢下我們要繼承鐵人的是什麼?我想我們要繼承發揚的是鐵人“寧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氣魄;是“井塌了我跟它一塊塌下去,我宰了閻王爺再揹着井架爬回來!”的永不後退的精神;是跳進泥漿池裏充當“人體攪拌機”的不畏艱難困苦的頑強奉獻精神。

在共和國的創業史上,正是王進喜同志和他的鐵人精神,爲中國工人階級樹立了一面旗幟,引導和激勵着千千萬萬社會主義建設者們,爲新中國的發展和振興而奮勇拼搏、無私奉獻。王進喜是共產黨人的代表,是中華民族的精英,鐵人精神是偉大的民族精神的結晶和生動體現。作爲新時期的石油工人,我們要始終以鐵人爲驕傲,以鐵人精神作爲激勵自我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強大動力。在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新的偉大實踐中,大力弘揚王進喜同志的艱苦奮鬥精神,知難而上,迎難而進,進取應對挑戰,破解發展難題,立足工作崗位,紮實認真做好本職工作,推動公司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哲學的角度看,鐵人是一名不折不扣、勇於創新的實幹家。幹起工作來,不僅僅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並且肯動腦子,用心去幹好工作,他是油田第一個提出用小鑽機代替大泵的人,以前用大鑽機乾的活在他那用小鑽機就能代替,並能打出雙眼井。所以在當前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我們更要學習鐵人的這種鑽研精神,勇於創新,大膽改革,從而節省人力、物力及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促進經濟的飛速發展。

在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僅有我們有了無私奉獻的精神,纔會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職責感,才能時刻把職工羣衆的利益和要求放在心上,才能忠於職守,盡職盡責,開拓創新,努力創一流業績,時時做好模範帶頭作用,爲構建和諧測井、和諧社會做出自我的貢獻。

篇15:鐵人觀後感

前兩天,爲了慶祝黨的生日,單位組織全體幹部職工,觀後《鐵人》王進喜的故事片。

午時兩點的電影,我在一點五十分走到電影院門口,這是單位包場,不用電影票,門口人事處的兩位幹部站在那裏,他們看到我就笑,我莫明其妙,難道是自我來晚了?他們說你進去吧,裏面已經有人了,我走了進去,一看一個若大的電影院,僅有區區六人,我們見面都哈哈大笑,真是有意思,這成爲我們的專場觀看了。我是一個不喜歡湊熱鬧的人,所以我選擇了最終幾排,一個人靜靜坐在那裏,感受這份少有的空曠,影院裏還有比較涼爽的,開着中央空調,一會兒又陸續來了些許人,至電影開始放映,來了可是三十人,其餘的人幹吧去了,不得而知。呵呵

故事梗概:一列破舊的火車把王進喜(吳剛飾)和他的1205鑽井隊從甘肅玉門油田拉到了大慶。作爲石油大會戰的主力軍,王進喜和他的隊伍肩負着讓新中國甩掉貧油帽子的期望。這隻除卻血肉之軀和鋼鐵意志幾乎一無所有的隊伍在隊長王進喜的帶領下,苦幹5天5夜,大慶第一口油井最終開鑽。房東老大娘見王進喜連續數晝夜奮戰在井架,感慨“王隊長真是個鐵人!”,“王鐵人”的名字從此傳開。

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後,王進喜的腿被滾落的鑽桿砸傷,他卻顧不上住院。拄着柺杖纏着繃帶連夜回到井隊。突遇第二口油井即將發生井噴,在沒有重晶石粉堵塞井噴的危急時刻,他當機立斷用水泥代替,水泥沉在泥漿池底必須攪拌,現場卻沒有攪拌機,王進喜便扔掉雙柺,縱身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在他的帶動下,工友們也紛紛跳進入,經過三個多小時奮戰,井噴最終被制服,油井和鑽機保住了。

三年自然災害來臨,王進喜和他的隊伍面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驗。在嚴重的飢餓和高強度的作業下,隊友們意志紛紛崩潰。王進喜省出自我的口糧,甚至不惜犯政治錯誤,想方設法給大家填肚子。

感人的“鐵人”精神,是我們此刻這個時代所缺乏的。其實這是一部人情味很濃的電影,爲什麼來看這部電影的同事這麼少?大家可能一聽主旋律就覺得沒勁,大家爲什麼會有這種心態?我不明白。國外很多片子,都弘揚個人英雄主義,爲什麼一個感動中國的民族英雄——鐵人,大家會認爲這是說教電影?大家內心深處固有的思想,主流就是說教,挺可笑的。

觀看《鐵人》,不僅僅是瞭解兩個時代價值觀的心靈衝撞,也是回顧鐵人時代的艱苦奮鬥歷程,這是一個時代的艱難行程,這部電影至少也會讓我們更加明白一個道理,有完美的今日,那是因爲有艱難的昨日,而我們的先輩戰勝了昨日的困難,支撐他們走下去的,正是鐵人的精神。

篇16:鐵人觀後感

這天,我看了一場電影,電影名叫《鐵人》。這部電影以歌頌王進喜爲代表的石油工人艱苦奮鬥的電影,讓我更深入的理解鐵人的同時,更給了我個性的震撼與感動。

電影以鐵人的事蹟來說明鐵人的精神怎樣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和感受。電影還用兩代油田一線鑽井工人的語言來說明我們就應怎樣對祖國做出應盡的貢獻。如鐵人說的:“人吃不飽貧血,國家吃不飽也貧血阿!人貧血就沒有力氣,沒有力氣就等着遭人欺負吧!”

和“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等這些話語都是要我們爲建設祖國做出貢獻的話呀!

王進喜和劉思成是兩個時代的石油工人,影片的兩部分故事在情節上沒有十分必然的聯繫但看過電影后,我卻感到在他們心中以及所有奮鬥着的石油工人心目中的鐵人精神說緊緊聯繫在一齊的。

影片中還有一位主人公,他的名字叫劉思成。作爲一名老大慶石油工人的後代,同樣是榜樣和楷模的他,在對物慾橫流的新時期,應對茫茫戈壁,每日重複着枯燥繁重的工作,他懷疑過,彷徨過。但在一次同事在沙漠中失蹤的突發事件中,他勇敢地踏上了尋找同事的征途,在劉思成的身上正是鐵人的發揚和延續,鐵人精神將會在新時代的石油工人身上熠熠生輝。

以後,我會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之後,繼承和發揚鐵人精神,爲建設祖國做出自我應盡的貢獻。

篇17:鐵人觀後感

“鐵人”觀後有感

本週實業部開展的“弘揚鐵人精神”主題教育,是孟部長在普遍管理人員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對工作拖拉成風的狀態下做出的一項思想教育的重大舉措。

雖然以前已經很多次在各類書刊、網絡和電視媒體上看到“鐵人精神”,能夠說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早已爛熟於心。可是,當我再次觀看時還是使我受到新的震撼,鐵人的誓言: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這句話彷彿讓我想到了“奮鬥一百天、精彩一輩子”建設時期。感嘆以前在施工現場自然環境惡劣、食宿條件較差、業餘生活單調的狀況下,實業部全體人員都吃住在現場,堅守在一線,早晨8點上班,晚上12點下班,放棄一切節假休息日,打破作息常規,與時間賽跑的工作精神哪去了。

如果說發自肺腑地感受到鐵人精神的偉大是學習鐵人的一個“初級階段”,那麼如何將鐵人精神轉化爲我們立足本崗、做好工作的內在動力和實際行動,則是學鐵人的“高級階段”和最終目標。作爲一名管理人員,透過學習鐵人精神,對照自身的不足,今後我從一個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

一是善於思考問題。做爲實業部的領導,他每一天要應對許多的問題,根本沒有太多的精力來逐一思考處理每一件事。遇到的問題先自我思考並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然後再向領導彙報,讓領導來決定哪個方案更合理,可行性更強。這樣,我本人的潛力也在思

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了不斷提高,領導也能在“做選取題”的過程中逐步認可我的潛力,從而使我成爲一個受到上級歡迎和賞識的下屬。

二是多做一點,多走一步。在現狀和目標之間,存在諸多流程,諸多環節。流程和環節中就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我們作爲管理者去規範,去標準化。從這個好處上來說,我們作爲管理人員,就就應比別人多想,多做一點,多走一步。

三是要敢於突破。堅決不能再受他人影響而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四平八穩、得過且過等混日子的態度和做法。要勇於吃螃蟹,因爲等不是辦法,幹才有期望,不能把什麼都寄期望於上級的照顧、關心、支持上。

四要勇於落實。領導安排的工作,要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不能擔心因工作跟蹤就得罪張三或李四而不去做。抓落實是達成工作目標的必經程序,是一個有效的執行過程。沒有落實,再完善的制度也是一紙空文,再夢想的目標也不會實現。成敗的關鍵不僅僅在於解決那些起關鍵作用的細節問題,成敗的關鍵還在於落實。抓落實,是管理人員的一項重要工作,更是我們職責。所以我們要立足崗位,履行職責,從大處着眼,從小處着手,從我做起,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實,把每一件事做細做精,不辱使命。

篇18:鐵人觀後感

做爲鐵人工作過的公司的一名員工,我曾在鐵人所在的鑽井大隊工作過,與鐵人的戰友接觸過,聽這些戰友講過一些鐵人的故事,正因爲如此,看完《鐵人》後,給我的第一感覺是這部電影比較真實,鐵人說過的著名的話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也要上。”其原話是:“有上,沒有上,脫了褲子也要上。”電影中並沒有特意誇大鐵人,給真實地表現了出來。

第二點真實是人物選擇上的真實,在這部電影中選擇了一個逃兵——當代石油工人劉思成的父親小知識分子,小知識分子是泥漿工,鑽井離不開泥漿就像人離不開心臟一樣,泥漿學名爲鑽井液,之所以叫泥漿,是因爲當初用清水鑽井,在鑽井的過程中,許多岩屑分散在水中構成混濁的泥水,一口井選擇什麼樣的泥漿類型是根據地質條件決定的,在會戰之初,由於不明白地質狀況,很難選擇正確的泥漿類型,對泥漿工的要求就比較嚴格,需要24小時觀察、測量,其勞動強度是比較大的,而泥漿工又不一樣於鑽井工,是需要有文化人來乾的,在會戰之初,很難找到幹泥漿工的適宜人選,所以說在會戰之初,泥漿工是最辛苦的,電影中小知識分子躺在泥漿池旁邊量泥漿密度的畫面特真實,他的腿被凍傷了,承受不住了,是完全能夠理解的,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在於提出瞭如何看待會戰之初時離開的人,電影雖沒給出回答,但卻經過劉思成的心理變化給予了回答,讓人感到社會的寬容,他們畢竟奉獻過、付出過,應當對他們的奉獻和付出給予肯定而不是責難。

好友不止一次地問我:“鐵人爲什麼跳泥漿池?他不怕死嗎?”這與井噴的危害有關,井噴是鑽井事故中危害最大的事故,井噴發生時,如不及時制止,會造成機毀人亡等重大事故,其經濟損失是不可估量的,井噴發生時,要用加重劑對泥漿進行加重,加重劑的主要成份是重晶石粉,其化學成份是硫酸鋇,鐵人當時打的那口井,井噴發生時,現場無加重劑,危急中用水泥替代,水泥好凝固,必須及時攪拌,在現場無攪拌器的情景下,鐵人帶頭跳進了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打完井後,要用水泥將井固住,此刻由固井公司來做,會戰之初,無固井公司,都是由鑽井隊完成的。所以井場備有水泥,水泥比重晶粉對人體的危害大得多,所以,當我和我同事談論鐵人跳泥漿池時,我同事說:“他跳的不是泥漿池是水泥池,鐵人逝世時才47歲,他少活得豈止是20年呀!”單從這一點來說,後人就該紀念他、懷念他。

好友曾問過我,是誰最先叫王進喜鐵人的?那是因爲打第一井時鐵人7天7夜沒閤眼,感動了當地的老太太,老太太稱他爲鐵人,以後就叫開了。老太太的一句鐵人,鼓舞了幾代人,鐵人已成爲一種文化傳了下來,正是這種鐵人文化,使後代人明白:“生活中需要鐵人精神!”

好友在跟我談看《鐵人》感受時說:“人生的真諦那就是人活着不僅僅是爲了追求物質上的滿足與富有,更重要的是要超越於物質之上。僅有這樣,人生纔有意義!”我想,這就是鐵人精神的真諦吧!這也就是我追尋着鐵人的真跡來到這個城市的原因吧!

篇19:鐵人觀後感

《鐵人》觀後感

電影《鐵人》分回憶和現代兩條線,回憶自然是以王進喜等自願參加大會戰的石油工人在大慶發生的事情,現代則是劉燁飾演的石油子弟劉思成在大慶沙漠工作,在思考自我的目標,父親的目標等事情上得到成長。

每個時代都具有自我的特色,也都需要一個英雄,一個楷模。王進喜自然是當之無愧的時代楷模,他不顧病痛,永久都奮戰在第一線,以身作則,堅守自我的崗位,安撫不安的同事們,爲了讓徒弟們吃飽不辭辛苦的籌備糧食,他在工作上嚴肅,私下裏卻很可親,他對自我的徒弟嚴格,卻也真心疼愛他們,劉思成的父親劉文瑞最終熬不住站上的辛苦,偷偷坐上了回程的火車,王進喜在得知消息後,急得四處尋他,卻在望見他留下的眼淚,說出那一句熬不下去了之後,將那一句留下的話嚥了回去,把得之不易的糧食塞給他,告訴他要好好活。這一刻,王的怒其不爭,他的心疼表露無遺,王進喜的形象最終豐滿起來。

電影開頭,大片大片滿天的黃沙,黃渤一人此刻沙堆上大聲呼喊着劉燁,鏡頭一轉,之後便是劉燁沉默的身影,大紅色的工服套在身上,與身後的漫漫黃沙行成了鮮明的比較,畫面雖然是彩色的,卻總顯得暗淡。沒演幾分鐘,劇情就進入了回憶,回到1960年,一輛破舊的火車載着王進喜和整個大會戰的隊伍來到大慶,黑白的畫面處理帶來那個年代特有的歷史厚重感,那是怎樣的環境呢?荒蕪的土地不見人煙,低矮的茅草房,呼氣成白煙的寒冬,匱乏的物資,沒有先進的器械,沒有熟練的技術,井架甚至要靠人拉,繩子斷了,繼續靠蠻力推上去,我很佩服這些人,爲了這樣或那樣的信念,甘願去往這樣的地方,爲中國的石油行業奉獻自我的力量。

而在現代,身爲劉文瑞的兒子,劉思成一向以自我是鐵人一代的後代而自豪,父親告訴他自我是病退,父親的老寒腿就像士兵的傷疤一樣讓他驕傲,可是這一切在他得知父親逃跑的真相後破壞的支離破碎。他覺得無地自容,覺得憤怒,可這些又隨着父親的離世不見殆盡,只留下對父親的尊重。在這個故事裏,沒有英雄,又也許有英雄,劉思成爲了尋找使用的趙一林和小米奮不顧身的進入滿天黃沙,趙一林對劉思成的維護安慰,亦或者每個奮鬥在石油行業的人都是英雄。

那是怎樣的年代呢?我對大慶的印象是中國最大的油田,在我的心中,大慶,就應是一片瑰麗大氣的土地,與黑白大熒幕上下着鵝毛大雪的荒地是那麼的不一樣,那些人身上髒的看不出色彩的棉衣,黝黑的臉龐又與如今身着大紅色工服被日頭曬的臉紅通通的石油工人又有着這樣那樣的區別。

在困難面前,像鐵人一樣,絕不言敗,絕不退縮,這大概就是真正的鐵人精神。

篇20:鐵人觀後感

20xx年5月24日,團支部組織了一次電影觀摩活動。

電影《鐵人》講述的是一位石油勞模的故事,運用了插敘的手法,不斷的切換時間,由新一代和上一代勞模形象的鏡頭切換,讓我們瞭解了一種精神的延續。雖然此刻的條件比以前好,可還是艱苦的,不會沒有糧食,寒冷和饑荒,就像電影中的劉思成這個演員所表現的,一種沙漠綜合症,這是一種精神上的疾病,卻遠比肉體上所承受的還要痛苦。影片中的王進喜同志說過:“腿軟手軟沒有關係,可心不能軟。”

經過這部影片讓我多認識了一位“百年中國十大人物”。王進喜同志從小貧苦,但憑藉着他豐富的鑽井經驗與堅定的信念,創造了當時全國最高紀錄,1958年9月,他率領的鑽井隊月進尺,榮獲鋼鐵鑽井隊稱號。1960年3月,王進喜率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曾組織人員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鑽機,用“盆端桶提”的辦法運水保開鑽,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壓井噴,被譽爲“鐵人”。

他在誓師大會上的那一番講話,十分地感人。“人貧血沒有關係,國家不能貧血,國家貧血就會讓人看不起,我們不能讓別人看不起……”一段樸實真誠的發言。打動了在場的所有人員。那次井噴讓我看得膽戰心驚,一個小小的失誤就能導致一場重大事故,那些鑽井工人個個讓我佩服,就算有生命危險也不離開自我的崗位,死也要死在鑽井臺上。能夠說他們個個是勞模,個個是英雄。

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幹勁大,天大困難也不怕。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進喜抒懷

這部影片中還有一位“小知識份子”的主角,這位小知識份子當時沒有堅持住,雖然做了逃兵,然而他也付出了許多,雙腿不能行走,留下了終生的烙印。晚年還一向在懺悔他當初的決定,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一向要求他的兒子“劉思成”替他完成他沒有完成的職責。

劉思成是我們這一代的代表人物,他的內心由痛苦,空洞,矛盾,到堅定,明瞭,清晰,他的內心活動是影片情節發展的中心軸,同樣是鑽井工,爲什麼這一代和上一代的區別這麼大呢,這值得我們去深思。

上一代的精神世界比起此刻來要豐富,充實得多,他們有信念,有追求。而我們這一代,雖然物質生活好了,可是我們缺少一種信念,一種信仰,總覺得生活裏缺點什麼。那樣的生活,有夢想,有追求,沒有那麼多的誘惑和干擾,生活是純粹,簡單的。不像此刻,各種各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充斥社會,選擇多了,好像人的心靈那種純粹反而越來越難得到。

要找到自我人生中的一個奮鬥目標是我們畢生的課題。就像士兵突擊裏的一句話::“好好活,就是做許多有意義的事兒。做許多有意義的事兒,就是好好活。”

【小編簡評】

鐵人觀後感 優選20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鐵人觀後感範文。

【網友評價】

感人啊,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