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四川大學生同上2022年春季開學第一課個人觀後感

觀後感3.03W

四川大學生同上2022年春季開學第一課個人觀後感

專屬四川大學生的“開學第一課”到來了,播出時間是2月28日的8:50,對此,你對四川大學生同上2022年春季開學第一課有什麼感想呢?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了四川大學生同上2022年春季開學第一課個人觀後感,但願對你有借鑑作用!

四川大學生同上2022年春季開學第一課個人觀後感1

一段崢嶸歲月,化爲起伏變化錯落的歷史光影,如風景在身邊閃動。成就無數。

當帝國主義敲碎了千年的美夢,當封建主義榨乾了人民的血汗,大地的胸膛裏傳來了一個民族的呻吟。十月的思潮翻涌而至,於是你率先舉起了救國屈辱的旗幟,發出了“還我青島,還我中華”的吶喊。歷史的舞臺從此寬闊,民族的命運從此改寫。

你以無悔的青春翻開了時代的篇章,你以無悔的青春塑造了不屈的歷史,你以無悔的青春傳承了閃亮的五四精神。

青春,是一曲動人的旋律。無悔,是因爲它歌唱祖國,歌唱信念,歌唱理想,歌唱自由。

五四青年,當你的事蹟鐫刻在中華民族爭取自由和解放的豐碑上,就註定了責任與使命的代代傳承。

我以爲青春易逝,循望它的蹤跡,革命年代,它在戰場上的鮮血裏流淌,和平年代,它在開拓創新的事業中飛揚。原來青春不滅,哪裏有需要,哪裏就要準備奉獻的青春。

是誰在祖國的邊疆上堅定的駐守?是誰在雪災中修路掃雪,維持治安,日以繼夜?是誰在汶川地震中不顧生命安全向受災的同胞伸出援手?在那些晃動的身影中,我看到閃亮的青春。這些,不正是五四精神的縮影嗎?不求揚名,只爲奉獻。

成長的道路或許曲折,但我們用博大來釋懷憂愁,用無私來獲取快樂。信念是青春的指路燈,理想是青春的導航標。

沒有信念的青春是迷茫的,沒有理想的青春是空虛的,沒有奮鬥的青春是毫無意義的,作爲當代的青年人,理應承擔起振興興祖國,繁榮民族的職責,而唯有充實的自己,才能貢獻更有價值的青春。所以一腔熱血不是紙上空談,行動,纔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體現。

人生的五月,我們乘風破浪,人生的五月,我們展翅翱翔。我用青春描繪時代的畫卷,我用青春唱響時代的旋律,我用青春揚起時代的風帆。奉獻,是我無悔的青春。

四川大學生同上2022年春季開學第一課個人觀後感2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今日之世界,共享潮流勢不可擋,但銳意創新精神誠尤爲時代所需。

猶記得,魯迅先生勇立時代浪尖,高喊:“願中國青年都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大國泱泱,大潮滂滂,新時代下卻仍潛伏着“冷氣”。何爲“冷氣”?我想,是曾被青年引以爲傲掛在嘴邊的“佛系”精神,是不願銳意創新,只求坐享他國優秀成果的惰性心理。

新時代下,吾願擺脫“冷氣”,擺脫人云亦云,擺脫塵世喧囂,去銳意進取,去創新求變,去不斷向上走。

創新,我言,是在自己領域,對待那些哪怕是“侏儒中的侏儒、至小中的至小”也要將其視爲“一切”的執着探索精神。君不見,南仁東放棄國外優渥機會,忘我研究“中國天眼”,實現中國航天航空領域之創新;君不見,錢鍾書擺脫世俗紛擾,鑽研中國文學,使中國文學領域不斷突破障礙,實現創新。反觀當下,中國經濟建設中面臨核心技術難以掌握的尷尬與僵局,而仍有不少“佛系青年”只是“葛優癱”式坐享別人的成果,更有甚者公開批駁我大中華,於銳意創新、探索突破卻無動於衷。

誠然,在新時代下執着探索,需要我們不斷反思,以一無形之繩矯枉(正)己失,以一無形之尺丈量己行。

創新,從不只是以“共享”之名行“剽竊”之實,而是勇立時代浪尖、勇擋外界壓力、勇擔獨創之大任。憶往昔,若無那“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不懈突破,孔子“仁愛”火種何以歷千年而不熄;若無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的不苟且精神,屈原的香草何以至今仍芳香;若無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擔當精神,范仲淹的岳陽樓何以流芳百世?新時代下的我們,亦要堅持不懈地銳意突破、堅忍不拔地打開獨創大門,去扛起創新的大任,去開闢創新的時代。

不可否認,勇扛獨創大任,需要我們牢記使命、堅韌勇敢,以一無形之思堅固己心,以一無形之秤稱量己任。

先輩有言:“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作爲泱泱華夏的新青年,走在中國富強進步的漫漫長路上,吾願銳意創新,自強進步,唯願我們的明天,乳虎嘯谷,百獸震惶。

四川大學生同上2022年春季開學第一課個人觀後感3

陳獨秀先生說過:“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

我說,新青年便是今時今日的我們。我們生逢其時,我們圓夢中華!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百年前的華夏,列強凌辱,山河破碎,個人命運如江上浮萍,無依無靠;國家命運如海上孤舟,風雨飄搖。在“一切從洋,中國萬事不如人”的叫囂聲中,梁任公先生振臂高呼:“紅日初升,其道大光。”“乳虎嘯谷,百獸震惶。”

誠哉斯言,1919年五四運動星火燎原,無可阻擋的席捲了華夏大地。先進學生們“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吶喊聲如一聲平地驚雷,不僅爲《少年中國說》增添了強有力的註腳,也驚醒了古老而拙重的東方雄獅。而當時年僅31歲的青年外交家顧維鈞更是鐵齒銅牙,不卑不亢,代表中國第一次向西方列強說“不”,維護了中國的國家尊嚴,承擔起“今日之責任”,不負“中國少年”。青年人的未來開始與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同頻共振,在近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回望百年,國運坎坷,幸有心懷熱血之青年,踐行“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的先人教誨,兀兀窮年,苦心經營,國難乃平,中華方興。20世紀50年代,一批批留學生回到祖國,衝破重重阻礙,赴湯蹈火,投身國家建設。百年青年將個人之力匯入時代的洪流,助力民族前進的步伐。

悠悠百年,“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青年一代有擔當,有理想,國家,民族纔有希望。嫦娥四號着陸月球背面,離不開背後一羣年輕人的付出,部分器件團隊中,“80後”是中堅力量,“90後”更有後來居上之勢。難怪外國媒體感嘆:“年輕人未來將推動中國航天事業向前發展,中國的航天事業已經將世界拋在了身後。”這不正是“少年強則國強”的真實寫照嗎?

葉嘉瑩先生有詩云:“先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騷李杜魂。”之於“五四”,我們與其說是紀念,不如說是“以史爲鑑”。儘管時代的任務大不相同,但青年人的精神底色沒有改變。思考如何讓個人際遇與國家命運同頻共振,如何在實現個人夢想的同時爲中國夢添磚加瓦,是我們當代青年需要進行的“五四運動”。

國運待昌,吾輩生逢其時,深感責任之重大,願今日之少年效法先賢,做細流入海,仿水滴石穿,圓夢中華,共襄盛舉。

四川大學生同上2022年春季開學第一課個人觀後感4

從新中國成立,到建國70週年。從改革開放,到建設中國特色主義社會。中國從貧困落後,到如今的繁榮昌盛,這是無數人所奮鬥出來的。而青年作爲社會的希望,未來的脊樑,也在其中貢獻出巨大的力量。

“羨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青年有爲,需開拓創新的精神。百年前的留洋學生,深知當時中國的落後,便決心離開父母師長與故鄉,到國外學習西方的技術,他們是那個時代第一批敢於突破封建禮教制度的人,也是因爲他們的付出,爲以後的事業打下基礎。青年人正是朝氣蓬勃的大好年紀,敢想,敢拼,也當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對於如今墨守成規的事物或規律敢於去打破。如今的科技並非全是正確的,所有的定律都沒有絕對一說。努力開拓,努力進取,創新就是要不斷質疑與驗證,這樣才能擔一句,青年有爲。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青年有爲,需報效祖國的精神。新中國成立初期有多少科研工作者離開國外高薪崗位,回到一貧如洗的祖國,爲中國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19年,香港暴亂,香港許多行業的青年人站出來,對於暴亂的人進行批評譴責。這讓我們看到,香港未來中堅力量,是一直站在祖國這一邊,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維持兩岸統一和平。力量微小,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青年有爲,祖國也會繁榮富強。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青年有爲,需爲國奉獻的精神。庚子年初,武漢疫情爆發,而歷經03年非典的90後,載着全國人民的期盼,毅然逆流而上,他們不怕犧牲,甘願奉獻,路爲抗疫工作進展做了巨大貢獻,而19年埋葬在四川涼山的救火英雄,更是令人心疼,他們當中最小的不過18歲,卻也永遠停在了18歲。百色第一書記黃文秀,幫助當地居民脫貧,自己卻因山洪而離開。英雄長逝,而功績卻永記於我們心中。他們爲國奉獻的精神應更值得我們所傳承。

青年若有爲,需開拓創新的精神,需報效祖國的精神,需爲國奉獻的精神。這樣才能對得起橫渠先生那句“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成就無雙國士,能力擔江山萬萬年。這樣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好的立於世界之林。

四川大學生同上2022年春季開學第一課個人觀後感5

百年征程,落筆青春,眸前驀然浮現青年們戮力齊心、奮勇爭先的背影;明燭閃動,熱風翻涌,耳畔忽然想起青年們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吶喊。站於嶄新的歷史節點,吾輩青年應染泱泱華夏之風骨,手握明燭守本心,身懷熱風擔道義,心守紅船精神,眼觀四海風雲,進而斂意氣風華,涌青春後浪。

吾輩青年,當堅定理想,找準人生座標。君可聞李子柒借茶園文化,向世界傳遞田園之美;君可見國民才女武亦姝,以理想爲因,實行爲果,終考取清華大學;君可知零零後大學生劉上,以理想爲峯,不斷攀登,用三年時間讓自制火箭發射升空,終圓航天夢。正所謂“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時代賦予我們選擇理想的權利,我們當用自己腳踏實地的行動,但盡綿薄之力,不負韶華之景;但耀愛國之燭,不負盛世之春。

吾輩青年,當緊跟時代,順應發展大勢。100多年前,廣大進步青年順應歷史發展趨勢,積極投身革命洪流,翻開了中國革命的新篇章,我們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釗、夏明翰、楊靖宇,我們學習的榜樣如雷鋒、焦裕祿、錢學森、黃大年,等等,都給予我們精神的滋養和激勵。復興路上,當代青年要在順應發展規律中抓住機遇,聚焦“工業經濟、城市建設、鄉村振興”三大主攻方向,在早日實現“三區戰略”過程中,在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中尋找發力點、做好增長點,要積極探索創新,聚焦“六新”,努力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攻堅克難、追求卓越。

吾輩青年,當砥礪奮鬥,增添厚重底色。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100多年前,五四先驅們義無反顧地投身革命,用奮鬥發出了鏗鏘的青春誓言;新時代的.青年要多到基層經風雨、磨心性,努力在基層和羣衆的沃土中成長爲“參天大樹”;要腳踏實地、不畏挫折,讓順景逆境都成爲人生財富;要惜時如金、孜孜不倦,在知行合一中厚植成長進步根基。

時序輪替中,始終不變的是青春的身姿;歷史座標上,始終清晰的是青年的步伐。我們生逢其時,重任在身,於人生定向之時,當立鴻鵠之志,讓青春在爲祖國、爲人民、爲民族、爲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