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勇敢的心》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5.3K

《勇敢的心》觀後感【精品多篇】

勇敢的心電影觀後感 篇一

《勇敢的心》是由導演梅爾·吉布森執導,片長177分鐘,1995年5月18日在美國上映。

威廉華萊士童年時,其父、蘇格蘭民族英雄馬索華萊士在與英軍的鬥爭中犧牲,他開始接受父親好友的指導,學習蘇格蘭文化和武術。青年華萊士(梅爾吉布森)學成回到故鄉,向美麗的少女梅倫求婚,不想梅倫被英軍搶去且遭殺害。在廣大村民“英雄之後”的呼聲中,華萊士率衆揭竿起義,並與蘇格蘭貴族羅伯結成聯盟,但不久他發現,蘇格蘭貴族考慮的只是自身的利益。

英王爲緩和局勢,派伊莎貝拉(蘇菲瑪索)前去和華萊士談判,由於英王只想收買華萊士,根本不顧蘇格蘭人民的自由和平等,談判失敗,但這一切並不爲伊莎貝拉所知。伊莎貝拉歸國後發現事情真相,且知曉英王正策劃陰招,忙送信給華萊士,而兩人的愛情,也在戰爭與陰謀中悄然滋生。

這是一部經典的影片,曾經觀賞過,本次算是經典回顧了。雖然影片的名字叫做勇敢的心,我覺得叫自由更契合主題。當主人公不斷強化自由的觀念時,我不禁想起那首著名的詩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還想起國學大家陳寅恪給王國維著名那句的墓誌銘: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當蘇菲瑪索出場的時候,我特別後悔前些天對阿佳妮的評價,看完《羅丹的情人》我覺得阿佳妮比蘇菲瑪索還要驚豔。可能是太久沒有看蘇菲瑪索,印象有些模糊。但是,我錯了,再見蘇菲瑪索,那張臉那雙眼,無法超越,永遠的女神。

保持那份渴望自由的心。

勇敢的心觀後感 篇二

當我一見到《勇敢的心》這書名時就不免有點疑問,勇敢的心是在說一個男孩因勇敢而取得了榮譽呢?還是什麼呢?於是我帶着這種疑問走進書中。

一個叫“勇敢的心”的少年在三歲那年,一場風暴讓大海吞噬了他媽媽的生命。從此,他對大海有着一種恐懼。在一次出海,他的膽怯讓同伴恥笑。於是,他決定獨自出海戰勝恐懼,然而那次的大海航行,卻意外闖進了孤島,他憑着勇敢和本領與野人,野獸搏擊,最終成爲真正的“勇敢的心”。

恐懼,是每個人都有的心理活動,但是,我們會戰勝恐懼。有時爲了自己,有時爲了他人,我們的恐懼將會在一瞬間消失。“勇敢的心”懷着對大海的種種恐懼,自尊的心理讓他最終選擇挑戰,海上的風暴捲起了他所有的依靠——小刀,長矛,食物甚至連衣服都不留下地捲去遠方,並把他帶到了禁島——吃人生番的祭祀島!然而,他爲了生存,爲了夥伴,並沒有放棄,靠着經驗和滿調研報告腔熱血,他從一無所有到樣樣俱全,而且有個避風的小屋。並且,拿到了最有權威的象徵——野豬牙項鍊!這就是勇敢的力量!

的確,生活中,我們會遇到恐懼。但是,恐懼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勇於展開雙臂,去迎接挑戰。我相信,勇敢的心會給予你最偉大的力量,那是來自最深層的力量,它的光芒能讓任何恐懼不戰而退!

勇敢的心並非平常無故地擁有,我們要挑戰!朋友們,駕駛人生的帆船,向大海的風濤,接受勇者的試練吧!

《勇敢的心》觀後感 篇三

閒着無聊,又重溫了下勇敢的心這部電影。悠揚的風笛聲伴着蘇格蘭的美景,讓人神往。

被結尾華萊士那句“freedom”深深的震撼了,蘇格蘭確實是一個屢遭磨難的民族。英國的原始居民是凱爾特人;由於英國很早被羅馬政府殖民,所以凱爾特人的文明程度很長時間高於歐洲大陸。凱爾特人一開始就被羅馬人奴役,隨着歐洲蠻族勢力的入侵,羅馬帝國實力的衰退,羅馬人退出了英倫小島。傳說中亞瑟王的原型就是羅馬當時在英格蘭的駐軍軍官,因爲不願離去而帶領自己曾經的敵人凱爾特人和羅馬戍邊軍團的後裔與入侵的野蠻人盎格魯和薩克森人作戰。在公元七世紀左右,在目前德法一帶的盎格魯人和薩克森人開始入侵英國(他們應該也算日耳曼人的一支),並將凱爾特人逐漸驅逐到愛爾蘭和蘇格蘭一帶;直到11世紀的諾曼征服,來自北歐的海盜佔領了法國的諾曼並被法王所承認,後來諾曼人佔領了英格蘭,但由於諾曼人人數太少,所以盎格魯“薩格森人仍然保存着大量的貴族地主。

所以,在蘇格蘭廣大的老百姓實際是凱爾特人,在勇敢的心裏描述的戰爭就是是早來的征服者蘇格蘭的盎格魯”薩克森貴族和新來的征服者諾曼人的戰爭。蘇格蘭人經歷過3個外來民族的統治和奴役,甚至諾曼人爲了吸引更多的英格蘭貴族去蘇格蘭,而頒佈了初夜權的法令,令人髮指。

蘇格蘭人從來沒有間斷過自己對外來入侵者的反抗,但是蘇格蘭長期以來形成了多個氏族部落,一直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統治國家。很容易被入侵者分而制之或以利分化。蘇格蘭和英格蘭的統一,也是貴族間的妥協(蘇格蘭貴族很多都有兩國的封號,牆頭草兩頭倒)民衆仍然對英格蘭人很仇視,及時是今天也是如此。

雖然威廉“華萊士被認爲是蘇格蘭歷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英雄之一;但蘇格蘭人心目中真正的英雄實際是片中那個最後悔悟的叛徒羅伯特。布魯斯!羅伯特。布魯斯歷史上不僅沒有叛變過,而且一直堅持與英格蘭鬥爭;也許有人讀過一篇英文課外讀物,裏面講一名蘇格蘭王子屢次被敵人打敗;最後逃到一個城堡,在絕望之際看到一支蜘蛛結網,每次都失敗直到第七次終於把網結成了;王子受到了鼓舞,重整旗鼓再次戰鬥終於贏得了勝利。 這裏講的就是在最後爲蘇格蘭贏得獨立(也就是片子的結尾)的班諾克本之戰之前的傳說。

羅伯特。布魯斯後來成爲蘇格蘭國王,在他死後一名蘇格蘭騎士帶着他的心臟想要埋葬到耶路撒冷;路上經過西班牙遇到和摩爾人的戰爭,這名騎士在衝鋒前舉起羅伯特。布魯斯的心臟高喊”勇敢的心呀,帶領我衝鋒吧!“ ,最後這名騎士還是犧牲了;第二天一名倖存的蘇格蘭騎士在屍體堆裏找到了羅伯特。布魯斯的心臟並帶回蘇格蘭喪於一個修道院裏;這纔是真正的勇敢的心,有個蘇格蘭的詩人還寫了一篇詩來歌頌布魯斯,其中有一句就是A noble heart cannot be at peace if freedom is lacking 勇敢的心 其實更大程度上應該說的是布魯斯而不是華萊士,看來國外的電影和國內的也有的拼 ,也喜歡戲說。

勇敢的心電影觀後感 篇四

週末的午後,忙裏偷閒的搶出了幾個小時打卡了一部經典電影——《Braveheart》。電影較老了,但特效、表演等如今看來也是一流的,特別是戰場上殺敵的部分,有一種張力,不知不覺就被完全代入那種氣氛中了。

電影的情節相對簡單,講述了勇士威廉。華萊士爲蘇格蘭自由奮鬥的一生。當時正值英格蘭暴君統治蘇格蘭的時期,英格蘭國王控制着蘇格蘭當地貴族,並以此欺壓當地百姓。而華萊士從小飽受欺壓,他父親因此死亡,眼睜睜看着一對新婚夫婦被貴族夜獵時的痛苦。最終在貴族爲靠近他而殺害自己愛妻時終於忍無可忍,最終走上了反叛的道路。在臨被處死前,人們逼他跪地求饒,他不肯,在生命最後的時刻說出了那句經典臺詞——“Freedom!”,道出了畢生所有的堅定與怒火。當然那時殘暴的國王已經身染重病,留下無能的兒子和能幹又善良的王妃了。同時蘇格蘭的王儲在背叛華萊士的痛苦中開始覺醒,最終帶領着蘇格蘭人民重新獲得了自由。

但整個電影中最令我感動的並不是爲自由的拼搏,並不是面對暴君的反抗,甚至不是對於那些麻木的貴族的喚醒,相反,卻是那些平民以及貴族各自的掙扎。起初對於王子和蘇格蘭有資格做國王的貴族的設定就讓我感到頗有意思,作爲暴君的兒子,王儲其實軟弱無力,每日活在對父親的恐懼中,嚮往自由的蘇格蘭國王,卻時時被他精通權力鬥爭的父親耍的團團轉,這恰恰說明了華萊士曾說過的“沒有自由,即使有權力與頭銜,其實也是一無所有。”蘇格蘭的貴族,甚至英格蘭的王儲、王妃何嘗又不渴望自由呢?只是作爲平民,他們所作所爲只有關自身,而自己本身一無所有。而作爲貴族,他們認識中的自身內容更多,涵義更加廣泛,包含了自己國家的利益,土地的利益,從某種意義上使他們不能盡力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像蘇格蘭國王父親總說的:“You are going to be the king”“This is for your country”。哪怕靈魂受到了打擊,卻也只能含淚接受。“爲了自己,就是爲了自己的土地”,所以貴族們纔會接受英格蘭國王的封地和黃金。“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一場輪迴,一個不合理的國家體系就成型了,每個人就變成了國王的奴隸,也變成了自己的奴隸,更變成了利益的奴隸。這就是爲什麼華萊士最後說:“我只是想要自由、平靜的生活,娶妻生子,真的這麼難嗎?”

有的時候回身照照鏡子,你看到的是什麼?棱角分明的面龐,是英俊的?是醜陋的?它的身份是什麼?它有怎樣的財富?又能創造怎樣的人生?有時常常會想,自己對它到底感到驕傲還是卑微,是喜愛還是厭惡,或是恐懼。不知不覺中,我總是在度量自己,自己的處境、位置、利益等。當度量自己成爲一種習慣時,我們的目光又轉向他人,於是,一種無形的牆逐漸形成在人與人之間了,恐懼成爲常態,虛僞用來自衛,真誠與熱情顯得無理而又令人不適。但世界只是如此來保障自身安全的,每個人內心深處總有一處沉睡着、等待着被喚醒的部分,他可以越過鏡中的棱角,掙脫束縛,打破那一部分大概就是這對自由的渴望與嚮往,他打破那一堵堵人與人之間無形的牆,真真切切感受他人的痛苦,其實人人都是平等的,我們過度重視自己的附屬品時,無意中忘記了這種純粹的靈魂,其實一副副肉體束縛的,何嘗不是一個個好奇、充滿渴望的靈魂,等待着被救贖的靈魂?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又何嘗不是彼此的一部分呢?

勇敢的心電影觀後感 篇五

看第一遍《勇敢的心》的是感動,是慚愧,是對“男人”含義的新悟,覺得自己不應該這麼晚才知道去看這部電影。看第二遍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活了這麼多年算是白活了,我明白了生活的意義,領悟了什麼才叫生活的強者!現在這部電影還儲藏在我的電腦了,當我感到自己受傷、脆弱、快要支撐不住的時候常拿出翻看,勉勵自己繼續奮鬥!

這部電影以英國的民族解放戰爭爲背景,講述了蘇格蘭民族英雄威廉姆,爲了給愛妻復仇而捲入抗擊英格蘭殖民者的戰爭中,最後一發不可收拾,華勒領導起讓愛自由的民衆,爲解除英格蘭的奴役而戰,最後英雄之子——威廉華勒以犧牲自己挽回了戰爭的格局,蘇格蘭人民獲得了自由,最終獲得了永遠的解放。或許這就是歷史的文字:一場輝煌的革命史,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經歷當載入史冊的時候往往顯得那麼輕描淡寫,寡淡無味。

華勒的結局是悲慘的,但他的人格是偉大的,當刑車載着這位在戰場上爲自由曾經叱吒風雲而戰的時候,遭受是英格蘭人民的的唾罵和羞辱,在他們眼裏這就是個十惡不赦的惡人,是國王的叛徒,是人民的敵人。當我看見華勒淡定的駛進刑場,歡呼雀躍的民聲此起彼伏,我感到莫大的悲哀!或許這就是英雄之痛。一羣被殘暴統治下民衆,在枷鎖牢籠了欣欣而活,當自己的一些開明勇敢的同類爲了得到自己應該得到的權利而受到殘酷殺戮和壓制的時候,換來的不是同情和奮起反抗,而是一羣愚昧的看客。這就是英雄的眼淚,這就是英雄的悲哀!

部電影最讓我震撼的場面就是,當華勒在忍受極刑之痛的時候,面對執邢官再三的忠勸——請求國王的寬恕,可以速死,沒有說一句話。最後在忍受刨腹之邢的生命最後時刻,他歇斯底里說了人生的最後一句話——freedom!這句話震驚了民衆,也震驚了執邢官,同時也深深震撼了我的內心。至今我都難以忘懷那個場景,在華勒痛苦的最後吶喊中,我明白了信仰的力量,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強者。當一個人爲了心中的信仰忍受肉刑之痛,視死如歸的時候,其實他的心已經硬如磐石,他的軀體已經無堅可摧,他的氣魄可以驚天大泣鬼神,嚇破山河!這或許就是英雄的力量!

這段歷史或許早已被人淡忘,這個英雄或許沒人能記起,但是這股精神卻浸透在山河大地之中,世代永存!面對這部驚世之作,我掩卷沉思,我不得不拿自己與這位大英雄悄悄的做個對比,雖然沒有可比性。當代的生活沒有戰爭,沒有殺戮和壓迫,但不能不沒有思想,不能不沒有信仰。想想那些不思進取、好逸惡勞的酒囊飯袋,看看那些虛度光陰、無痛*吟的病體,再瞅瞅自己面對生活,怨聲載道、悲觀脆弱,我感到無地自容,我感覺自己其實就是個行屍走肉!我們的傷我們的痛又算得了什麼呢?衣食無憂,一切的安排就是爲了學習,然而自己又做了什麼,虧待父母就不說了,最重要的愧對自己的生命與靈魂。

這部電影讓我讀懂了生命的意義,讓我看清了人生的得失,讓我爲曾經揮霍浪費時光憂傷後悔,我終於發現我應該去做什麼,我活着是爲了什麼,我的信仰在哪裏,我的爲人之本在哪裏,我該怎麼去面對我的生活、人生。

勇敢的心觀後感 篇六

十分遺憾,我一直聽聞《勇敢的心》的鼎鼎大名,但由於知道之後男主角會犧牲,所以說一直沒有要去看一看它,直到PPS上好的戰爭片已經被我看得差不多了才觀看了《勇敢的心》。

我從小是一個有英雄情結的人,相信每個男人或多或少都有這種情結,想象過自己生在戰爭年代爲了國家和民族而浴血廝殺。尤其是在看古代戰爭片的時候因爲古代戰爭基本上是通過口頭流傳或者文字記載,讓現代人可以產生無限的幻想,甚至可以把戰爭幻想得很浪漫。現代戰爭離我們才幾十年,對我們造成的創傷還沒有完全平復,這纔是現實的戰爭:血腥,殘忍,暴力,種種的貶義詞都能夠用到,這種英雄情結會被電影的劇情和一些合適的表現手法點燃。我想說《勇敢的心》在這一點做的非常棒!

在電影裏華萊士本不想起義,最終被逼起義是因爲自己的女人被殺,進而引發他不滿英格蘭統治蘇格蘭的意願。其實很簡單,就是江山和美人:所有男人認爲最重要的兩點。通過合適的拍攝手法可以讓這個挺俗氣的故事表現的非常具有張力。非常大氣。反觀國產電影方面怎麼拍都給人一種小家子氣的感覺。

《勇敢的心》看完之後我感受到一種發自內心的勇敢和不屈,對自由的無限嚮往。可能正如影片名那樣:勇敢的心!自由的心!

這幾部片子看完之後都挺有感觸,但不知道爲什麼《勇敢的心》給我的震撼是最大的。可能我也是一個熱愛自由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