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罕見“名場面”閃耀冬殘奧會賽場觀後感心得

觀後感2.01W

罕見“名場面”閃耀冬殘奧會賽場觀後感心得

在北京冬殘奧會單板滑雪男子障礙追逐UL級決賽賽場,中國隊紀立家率先衝過終點線。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罕見“名場面”閃耀冬殘奧會賽場觀後感心得,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罕見“名場面”閃耀冬殘奧會賽場觀後感心得1

剛剛結束的北京冬殘奧會殘奧冬季兩項女子短距離(視障)比賽中,中國運動員王躍和楊倩茹分獲第四名和第五名。“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讓世界看到我。”賽場上,中國運動員道出心聲。

北京冬殘奧會女子短距離(視障)比賽共有9名運動員參賽,其中有兩位是中國運動員。根據比賽規則,視力殘疾的運動員是在引導員的引領下完成比賽,運動員使用電子氣步槍,通過感受激光射線的準確度,以聲音頻率作爲反饋信號,指示運動員調整射擊角度,完成最佳射擊。

根據出發名單,中國運動員楊倩茹在引導員於洪順的引導下第2個出發,王躍在引導員李亞林的引導下第5個出發。在和引導員的密切配合下,兩位運動員順利完成了比賽,王躍獲得第四,楊倩茹獲得第五。

“今天的表現比賽前預期要好,我發揮出了自己的實力。”賽後採訪中,楊倩茹對比賽結果非常滿意。

2001年出生的楊倩茹是來自北京的運動員。剛進入北京殘奧越野滑雪隊時,身高一米七的她體重只有90斤,連完成訓練都非常困難。爲了變得強壯,她每晚睡前吃5個雞蛋,爲了追趕隊友,她早晚各加練一堂課。終於,她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強壯,和他人的差距也越來越小,並在亞洲盃上奪得兩枚銀牌。

楊倩茹說,她要感謝所有支持她的人,尤其是引導員和教練。“他們當中缺了任何一個,都不會成就今天的我。”楊倩茹說,比賽過程中,引導員於洪順一直在爲她喊加油,給了她克服困難的勇氣。

“我從來沒選擇放棄,我會比從前更努力,更堅定。”本屆冬殘奧會,楊倩茹還將參加殘奧冬季兩項中長距離項目的比賽。

22歲的王躍來自河北秦皇島,接觸冰雪運動時剛滿17歲。作爲一名殘疾人運動員,在訓練的道路上,王躍遇到的困難常人難以想象。但無論多困難,她都從未想過放棄。

“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讓世界看到我。”王躍說。

罕見“名場面”閃耀冬殘奧會賽場觀後感心得2

在最後的衝刺賽段,日本運動員川除大輝大口呼吸着加快了滑行節奏,最終以52分52秒8的成績衝過終點,獲得了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殘奧越野滑雪男子長距離傳統技術-站姿冠軍。

川除大輝衝線後,在終點等成績的中國選手蔡佳雲跑上前去,邊表達祝賀邊俯身幫他解開固定器,脫下雪板。

所有運動員完賽後,蔡佳雲最終僅次於川除大輝,名列第二。

在混採區,蔡佳雲格外興奮,“特別高興!我有點不敢相信這是我的成績。平常都沒滑過隊友邱明洋,今天運氣好,贏了他,拿到了這枚銀牌。”

雖然蔡佳雲在賽後顯得非常輕鬆,但實際上這名小夥子在賽前緊張得失眠,輾轉反側到今天凌晨三點才睡。“昨天晚上壓力特別大,腦瓜裏一直在想今天比賽的選手會不會特別厲害。後來就找了心理輔導老師,接受了輔導,慢慢才睡着。”蔡佳雲告訴記者。

記者們在混合採訪區也問到了蔡佳云爲川除大輝解開固定器的事。蔡佳雲認爲運動員們互相幫助再正常不過。

“之前和川除大輝比過一次賽,雖然沒說過話,但我不會因爲不認識他就不幫助他。我們是練體育的,不分國籍,都有一樣的目標,應該互相幫助。”說到這裏,他顯得有些激動,“我們爲了人類而戰,不是爲了自己而戰的,我們要突破人類的極限!作爲殘疾人運動員,更該互相幫助。”

蔡佳雲今天的出發順序比較靠前,所以要在終點區等候較長的時間。而他在終點區也不只幫助了川除大輝。“因爲在這兒等成績嘛,他們來了我就尋思幫助一下。”蔡佳雲說,“我過終點後就很累,當時就希望有人能幫我脫板,那時候就很難受。看到其他運動員進來了,我知道他們當時的感受,大家行動也都不方便,所以就想幫助他們一下。”

談到後面的比賽,蔡佳雲信心很足:“還要比3月9日自由技術短距離和3月12日的自由技術中距離。希望能進前三吧!”

罕見“名場面”閃耀冬殘奧會賽場觀後感心得3

3月4日晚,當視障運動員李端登上北京冬殘奧會主火炬臺,或許連他自己也想不到,他將迎來自己人生中“最漫長”,或許也是最值得紀念的一分鐘。

他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摸索着雪花,終於找到了火炬的卡槽。但幾次嘗試想要將火炬嵌入主火炬臺,都因爲火炬的角度不對而未能完成。

他試着旋轉火炬,雙手一起往下按,但依舊沒有成功。那幾秒,感覺時間都在等待他、陪伴他、鼓勵他。突然,現場一位觀衆大聲喊出了“加油”。隨後,聲聲加油,全場掌聲,毫不吝嗇地給了他。

這次,李端雙手舉着火炬,差一點就嵌入了主火炬臺,但還是沒成功。

“加油!加油!”在全場觀衆的助威聲中,李端又經過了幾次嘗試,終於把火炬穩穩嵌入主火炬臺內。

成功了!李端奮力揮舞着左拳,但右手依舊不敢離開火炬。當他聽到現場雷鳴般的掌聲,纔將緊握火炬的右手鬆開,高舉雙臂歡呼。

短短的一分鐘,李端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剛從主火炬臺走下來,這位曾經入選國家青年男籃的東北硬漢,聲音依舊有些顫抖。

“盲人點火,肯定會有困難,但只要你堅持不懈,把困難挺過去,沒有咱中國人,包括咱中國自強不息的殘疾人做不成的事!”李端說。

李端特別感謝在那一分鐘裏,爲他加油鼓勁的人們。

“我們盲人感覺不到光亮,但是能感覺到聲音,能感覺到那些幫助過我和一直支持我的人們,就像殘奧火種在我的右上方,溫暖着我右邊的臉和我的心,那種感覺特別好!”

李端曾是籃球運動員,18歲時,他在備戰CBA新賽季時意外失明。此後,機緣巧合中,李端再次踏上競技場。出衆的運動天賦,讓他在2004年雅典、2008年北京殘奧會跳遠、三級跳遠比賽中奪得冠軍。

“我現在的心情和我當年在‘鳥巢’打破世界紀錄奪冠的心情是一樣的!”李端說,“感謝‘雙奧之城’,感謝這麼好的時代,讓我有機會兩次來到‘鳥巢’。第一次是參賽,9萬名觀衆和我一起唱國歌,第二次是點火炬,雖然我看不見,但我要讓全世界看到,我們中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

雖然看不到光,但李端在冬殘奧會開幕式的這個夜晚,爲我們點亮了夜空。

罕見“名場面”閃耀冬殘奧會賽場觀後感心得4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式在國家體育場舉行,時隔幾天,至今還有許多畫面讓人印象深刻。其中,主火炬點燃的過程讓所有人動容:

最後一棒火炬手——田徑運動員、兩枚殘奧金牌獲得者、視障運動員李端,高擎火炬走上“雪花”,多次嘗試將火炬擺放到正確位置,均未能成功。就在這時,一聲響亮的“加油”聲帶動全場觀衆自發爲他吶喊鼓勁。開幕式臨近結尾的這一幕,生動詮釋了永不放棄、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也成爲當晚最溫情的一幕。最終,在全場觀衆的加油聲下,李端將火炬穩穩放在“雪花”中心。

在開幕式導演沈晨心中,這也是當晚最精彩的一幕,真正體現了主創團隊創意——殘疾人通過自身努力,完成突破,衝破阻礙,最後到達彼岸。“那一瞬間就是開幕式的名稱——生命的綻放瞬間。”

同時,這一幕也體現了主創團隊一直想呼籲的殘健共融、團結友愛。“那一瞬間,我們也很緊張。我想,運動員也是聽到這聲加油和大家對他的鼓勵,激勵他突破了自我——這就是團結,這就是大家共同完成的壯舉。”

沈晨坦言,邀請一位盲人點火,是“最大膽的方式”。“到目前爲止,還沒有過盲人點火的先例。”他說,“用盲人來完成點火風險會比較大,但是在經過場地訓練以後,還是有一定把握。所以開幕式那天晚上,我們所有人很激動,也很緊張,特別爲這一棒運動員驕傲,他真正完成了一個壯舉。”

除了臺前的感動,沈晨的感動更多來自幕後。在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的演員中,殘疾人比例佔到約30%。比起“殘疾人演員”這個稱呼,沈晨更願意叫他們“殘疾人朋友”。在整個排演過程中,這些朋友給他帶來了太多觸動,把最美好的樣子留給了舞臺。

讓沈晨記憶猶新的畫面有很多:比如2月22日那天,因爲時間緊張,排練持續到深夜。演出人員中有老人和孩子,考慮到身體原因,沈晨請他們到旁邊休息,但每當聽到“再排一次”的指令時,每當燈光大亮一瞬間,老人和小朋友還是迅速到位,堅持訓練。這樣的故事在整個排演過程中還有很多,每一個都讓沈晨潸然淚下。

沈晨說:“我知道他們和我們一樣,每個人都在爲冬殘奧會而努力,他們不想因爲身體原因而對排演造成阻礙。這也是一種突破自我,一種自強不息。正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最終收穫了開幕式的勝利榮光。”

罕見“名場面”閃耀冬殘奧會賽場觀後感心得5

“我會拼盡全力,努力站上最高領獎臺爲國爭光。”1月16日,到達張家口崇禮萬龍滑雪場後,將出戰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的景縣籍高山滑雪運動員張夢秋,第一時間給景縣的母親高立敏打來電話,平和的聲音中透露着自信。

“她永遠是我們的驕傲。”談起身殘志堅的女兒,高立敏滿臉自豪。

今年剛剛20歲的張夢秋,有着6年運動員職業生涯。14歲時,因患小兒腦性癱瘓導致身體具有一定運動功能障礙的她,成爲了河北省殘疾人冬季項目隊的一名運動員,專攻高山滑雪項目。因爲身體原因,她的反應速度要比其他人略慢一些。教練講解的動作要領,別人一個小時就能學會的動作,對於張夢秋來說需要花兩三倍的時間才能掌握。但她不服輸,在教練的耐心指導下,刻苦訓練,反覆琢磨技術動作,最終熟練掌握了各項技巧,取得驕人的成績。2017-2018雪季,張夢秋開始在全國比賽中嶄露頭角,併入選了國家集訓隊。從2019年開始,她在新西蘭南半球杯、殘奧高山滑雪世界盃等國際大賽中斬獲6枚金牌,2021年更成爲第十一屆全國殘運會和亞殘運會高山滑雪項目的三冠王。

在母親眼裏,夢秋是一個開朗、堅強,勇於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人,一路走來也有着很多的不容易。夢秋曾說:“我的夢想就是站在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的最高領獎臺”。爲了實現自己的夢想,6年來,張夢秋絕大部分時間呆在寒冷的訓練場,一遍遍做好教練要求的動作,一個個完成好安排的計劃。長時間的訓練和比賽,也給夢秋帶來身體上的傷病,但她仍專心訓練,毫不放鬆。多年以來取得的各種優異成績,都離不開她的努力與堅持。

“一年回家一趟,非常想她,但想到她能爲國爭光,我也特別理解。”高立敏透露,2021年,夢秋僅僅回到老家景縣7天,其它時間便全心備戰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每週訓練6天,每天堅持在雪道上滑行6個小時,想家時只能打電話回來。每次打電話,面對母親“注意休息”的叮囑,她也總是語調輕鬆地叫大家放心,從未抱怨過訓練辛苦或有壓力。

“一直以來,我們全家人都很支持夢秋,也很關注她的歷次比賽進程。”高立敏表示,夢秋在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比賽當天,全家人將會通過手機、電視等渠道關注她的比賽,爲她加油鼓勁,自己也會提前準備好女兒最喜歡吃的美食,等她賽完回家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