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專題片《基石》觀後感多篇

觀後感1.65W

專題片《基石》觀後感多篇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重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一個顯著特點。放眼古今,不難看出,中國共產黨正是靠着一個個像牢固基石的基層組織,鋪就了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道路,帶領廣大人民羣衆從戰爭歲月走向和平年代,從封閉落後走向繁榮富強。下面是本站的小編爲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基石觀後感

近日,我校組織黨員幹部,在多媒體階梯室集中收看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專題片《基石》。

該片全長約40分鐘的《基石》由四個小故事組成,分別反映了陳鐵軍、李卡等革命烈士先進事蹟,以及新時期各基層黨組織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巨大成就,闡明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性,深刻詮釋了馬克思主義羣衆觀與黨的羣衆路線的豐富內涵。

該片讓我重溫了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期間,廣東地區人民羣衆用生命、熱血和忠誠支持革命的一個個感人故事。深刻體會到羣衆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是克敵制勝的法寶,切實增強貫徹落實黨的羣衆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進一步加深了密切聯繫羣衆的宗旨意識,進一步明白只有永遠與人民羣衆在一齊,黨的事業纔會有堅不可摧的基石。

作爲一名黨員,我深刻意識到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好處。我要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作爲一名老師,我要全心全意爲我的學生和家長服務。平時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還要關注孩子的心靈健康。課後多跟孩子談心,多鼓勵孩子,做孩子們的良師益友。平時多跟家長溝通,和家長分享教學經驗。自我要多積累,多看書,提升自我,爲我國培養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而努力奮鬥。

 基石觀後感

這天上午,我進入廣東省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網,點擊專題片《基石》,觀看片中資料,理解黨的羣衆路線教育。該片以翔實的史料,生動講述了血雨風腥的革命戰爭年代的中國共產黨人與南粵兒女生死相依、血肉相連的動人故事。

使我心靈震撼的是,身體柔弱的母親,爲了紅軍、爲了革命、也表現出強大、堅毅的勇氣。李淑桓從香港回來,先後送三個兒子參加東江縱隊和八路軍,在與日軍的戰鬥中,三個兒子不幸先後壯烈犧牲,她懷着悲憤的情緒,也毅然加入了組織參加革命,直到犧牲。李梨英送三個兒子參加紅軍,並不顧個人安危,以堅貞不屈的氣節,照料潮汕紅軍傷員,贏得紅軍阿姆的稱號。何麗清,爲了保護紅軍不被敵人發現,爲使僅出生幾個月沒有奶吃的兒子不發出哭聲,捂住了兒子的嘴巴,致使兒子夭折,爲了革命,她成了悲痛而又偉大的母親。這一個個生動的歷史再一次告誡我們:沒有人民羣衆的傾力支持,沒有千千萬萬老百姓的擁護和愛戴,就沒有共產黨領導事業的偉大勝利,是人民,用他們的血肉之軀,鑄就了黨的銅牆鐵壁,是人民,用他的對黨的信仰和忠誠,爲黨的事業奠定了強大的基石。

使我思想敬佩的是,他們有着富裕的家境,爲了革命的理想,取大義,放下了家業,甚至親人,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雖壯烈犧牲,卻永垂青史。彭湃,大地主的兒子,日本留學歸來,看到佃戶食不果腹,自毀田契,他領導的海豐農民運動,贏得當地農民的支持,爲了革命,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年僅33歲。陳鐵軍,追尋理想和光明的少女,原本出生於佛山的一個富商家庭,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爲了逃避婚姻的束縛,從佛山走到廣州,從此,走上了追尋革命的道路,最後,與革命伴侶周文雍舉行刑場上的婚禮。這一幕幕悲壯的歷史警醒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敬畏他們,他們爲了大多數人民追尋明天的太陽,而把自我永遠留在暗夜中,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他們如星光匯聚,照亮我們追尋光明的道路。

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黨的偉大目標,亦是每一箇中國人的心聲。實現夢想,就要實行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了改革路線圖,我們要深入領會,要認真開展第二批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刻認識“密切聯繫羣衆,是黨的事業的生命線”,懂得“大樹紮根於沃土,高樓立足於基石”的哲理。作爲一名農業工作者,直接與農民羣衆打交道,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農民羣衆,我們的工作成效,亦會關係到農村社會穩定。因此,我們農業工作者,要轉變工作作風,要密切聯繫羣衆,要爲民辦事問民意,要認真做好本職工作,認真服務好“三產”中的以現代農業爲特徵的第一產業,促進“三化”中的農業農村現代化,共同實現“高要夢”、“中國夢”。

 專題片《基石》觀後感

在黨組織的號召下,我通過廣東衛視頻道認真地觀看了黨的專題教育片《基石》,這部接近一個小時的教育片,帶給我的是心靈的震撼與深刻的思考。

與其他專題教育片不同的是,《基石》專題片講述的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例如葉劍英等革命烈士,而是我們所不熟悉的一位又一位的普通羣衆,是那些始終跟着中國共產黨走、爲黨的偉大事業而無私貢獻的人民羣衆。是他們,鑄就了中國共產黨的事業基石。

一、始終把黨的事業放在首位

在抗日戰爭時期,許多人爲抗日事業而犧牲,其中不乏很多勇敢的女性,她們的英雄事蹟讓我深深感動。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兩位母親,一位是“英雄母親”李淑桓。她把自己的兒子都送到抗日的戰場,她說“有國纔有家”。她也來到東莞抗日遊擊隊,以國小教員的身份作爲掩護,祕密從事情報和交通工作。後來她的三個兒子不幸在戰場中犧牲,敵軍也將她逮捕。即便敵軍打斷她的腿,她也守口如瓶,直到死去的一刻都不透露游擊隊的任何信息。同樣是“革命母親”的來自潮汕地區的李梨英,她也把兩個兒子送到紅軍的部隊,去紅軍部隊照顧傷員。她年過半百,組織出於對她的照顧想把她送到南洋,她卻選擇繼續留在部隊。她說:“我走的是革命路,不是南洋路,就是要死,也要死在革命的隊伍裏。”後來她忍住喪子的悲痛,悉心照顧戰士,把無私的母愛傾注到革命中,戰士們都稱呼她爲“紅軍阿姆”。

在那個戰爭紛飛的年代,年輕力壯的男子都上戰場,這兩位母親都是纖弱女子,也許她們不能像其他戰士那樣趕赴戰場,但她們並沒有選擇在家度過餘生,而是把黨的事業放在第一位,用不同的方式爲紅軍部隊貢獻自己的力量。一位寧死也要保守黨的祕密,堅決不背叛黨;一位終生貢獻給紅軍救護工作,她們都是爲了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幸福傾注了她們的全部精力與生命。她們雖然平凡,但她們是我們中國共產黨偉大事業堅挺基石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二、勇於做一名新銳女性

除了兩位英雄母親,讓我震撼的還有來自佛山的新銳女性――陳鐵軍。她出身於較富裕的家庭,家境環境較好,在那個年代,她本可以嫁一戶好人家,然後過一些較安穩的日子。但是爲了逃避封建婚姻,十七歲的她離開佛山,隻身前往廣州追尋革命道路。受進步思潮的影響,她毅然走上了宣傳羣衆工作的革命路。她與周文雍以夫妻身份執行革命任務,後來卻雙雙被國民反動派捕捉。他們倆受盡折磨,卻始終沒有背叛他們共同的信仰。周文雍留下了悲壯慷慨的詩句:“頭可斷,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滅,壯士頭顱爲黨落,好漢身軀爲羣裂。”因爲共同的理想信念,他們面對死亡,是如此從容。彼此相愛卻無法在一起廝守餘生的他們在敵軍的牢籠裏,留下了他們唯一的一張也是最後一張合影。

我很佩服像陳鐵軍這樣的新銳女性,她們懷有先進的思想,勇於放棄安逸的生活,選擇與堅持自己走的路。她們能爲了革命事業把兒女私情隱藏於心中,她們永遠把革命事業放在高於自己生命的首位,寧死不屈,很好詮釋了“革命精神不可滅”這句話。作爲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女性黨員,我們也要向陳鐵軍學習,用先進的知識武裝自己,堅定自己的信念,爲黨的事業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學會感恩,堅持羣衆路線不動搖

除了女性的革命先烈,我還感動於千千萬萬的人民羣衆用鮮血和生命爲黨的事業奠定了強大的基石。在東江縱隊,人民羣衆面對日軍的嚴打拷問,他們冒死掩護游擊隊戰友何瑛。何瑛回憶道,在當時,任何一名羣衆的一個眼神都會暴露她的存在,但人民羣衆堅決不出賣她,讓她非常感慨;在中山石門村,41名年輕力壯的普通百姓堅決不說出游擊隊的去處,最後慘遭日軍屠殺。他們用他們不屈的生命守住了游擊隊的祕密……

許許多多悲壯的歷史,讓我都不忍直視,在痛心的同時,我非常感慨。革命烈士之一李卡曾經說過,他們這一代是施肥的一代,爲下一代照亮追尋光明的道路。作爲他們的下一代,我們應該感恩,如果不是千千萬萬南粵人民爲黨獻出生命,我們也沒有今天幸福日子。所謂“高樓立足於基石”,人民羣衆就是中國共產黨的事業這棟高樓的堅固基石。密切聯繫羣衆是黨的事業的生命線,要實現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羣衆的力量,堅持羣衆路線不動搖。在這過程中,我黨要用好手中的權利,作爲中共黨員的一份子,我們要不忘歷史,充實現在,展望將來,與人民羣衆心連心,繼續加強作風建設,讓黨偉大事業的高樓屹立不倒,讓我們一起努力奮鬥,讓中國更加富強!

 專題片《基石》觀後感

通過收看《基石》專題電教片,讓我再次從一定的理論高度上明確並檢討自己作爲一名黨員,肩上責任之大。“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只有把發展的目光投向基層,把治理的重心放在基層,使頂層的關注變成普遍的關切,使頂層的設計變成全民的自覺,才能真正保持政令暢通、實現科學發展。這個中國,既有雄心勃勃的集體意志,也有日益多元的個體;既有高屋建瓴的國家戰略,也有具體而微的基層治理。“縣治則國治”,在一個縣域國土面積佔全國90%以上、人口數量佔全國70%以上的國家,縣級治理向來是中國政治的“穩定器”;而作爲自近代以來的“巨大存在”,廣袤的鄉村更一直是中國經濟、政治、文化變遷中的厚重基石。“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重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一個顯著特點。中國共產黨堅持打好基層建設的做法,得到了千家萬戶的支持,讓人們願意“舍小家,爲大家”爲國家付出自己的一切!

沒有革命時期無數優秀中華兒女的革命奉獻、無數先烈血肉之軀的付出,就不會有新中國的誕生。新中國正是由無數先烈的血肉築成的。正是他們拋棄個人和家庭私利,慷概激昂、英勇就義,爲國家爲民族作出重大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壯舉,爲新中國的誕生奠定了基石。正是因爲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換來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寧。也許我們無法體會戰火紛飛的時代艱辛,但我們明白了生活的來之不易,隨時迎接困難的挑戰。昨天永遠屬於過去,今天就在腳下,讓我們銘記英雄先烈,開拓美好幸福的未來,我們要以革命先烈爲榜樣,珍惜學習機會,努力學好本領,弘揚革命精神,爭取今後能爲祖國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爲譜寫祖國的繁榮發展的篇章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好好學習,努力工作,愛護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真心誠意地爲人民服務,從小事做起,從本職工作做起,努力推動本行業、本地區的經濟繁榮、生態健康、社會穩定、人民幸福,直至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爲世界大國、世界強國,這就是我們必須做的,我們的努力方向和奮鬥目標。走進新世紀,面對多極化的世界格局,我們黨在瞬息萬變中追求着不變,同時也在不變中追求着千變萬化。幾十年來,在中國,始終有一個聲音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這項民心工程,更讓黨的先進性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得到充分體現。實踐證明,不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和挑戰,中國共產黨人都將無所畏懼,勇往直前,永遠是時代的中流砥柱。

我們要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不要太計較個人私利,跟集體、地區、國家的利益相比,個人利益算什麼!不要搞內鬥,這樣只會使人力、資源白白消耗,損害集體和社會!不要貪圖安逸,不肯付出,爲國家、爲社會、爲集體出一把汗出一把力,纔不會讓人生枉來一遭,愧對自己的人生價值!

歷史的塵煙,掩蓋不住世紀的風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無數先驅者已將希望的種子撒向人間,綻開了一片爛漫的紅色。彈指一揮間,上下越千年,黯淡與輝煌、幻滅與再生,永恆的悲愴與不朽的豪情,貫穿於這一清晰的脈絡,這便是我們的黨堅韌求索的過程。作爲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我深深地爲我們欣欣向榮的國家而感到榮耀、爲我們不斷求索、不斷前進的政黨而感到驕傲,更爲能夠投身充滿機遇和挑戰的現代化建設而感到自豪。滔滔沅江邊,巍巍陽山下,我無數次重複:哪怕我只是一塊磚,也要去構築祖國興旺強盛的大廈;哪怕我只是一顆螺絲釘,也要去鋪設民族走向輝煌的路軌;哪怕我只是一棵小草,也要爲祖國的春天奉獻自己生命的綠色!

 專題片《基石》觀後感

觀看《基石》,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一代代革命先人無私奉獻的偉大事蹟,深深震撼了我。作爲一名黨員幹部,要始終堅持爲人民服務,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爲羣衆謀利益。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如今的我們更要時刻牢記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正是因無數共產黨員艱苦奮鬥,用他們鮮血澆灌,是他們堅實的胸膛爲我們遮風擋雨,才讓我們看到如今如此燦爛的陽光。

游擊隊員何麗清正是一位爲國無私奉獻的共產黨員。當時的她是一位母親,可爲了掩護游擊隊員,爲了防止敵人發現游擊隊的住所,她用雙手捂住因爲飢餓而哭啼的親身兒的小嘴,避免因哭泣而被敵人發現。雖然保住了游擊隊的住處,可是剛出生一個月大的嬰兒卻窒息而亡。作爲一個普通母親,難道她會不心痛麼。可是即使如此,她深知無國哪有家。黨的事業,人民羣衆的安危,游擊隊員的安全的重要性遠遠大於自身的利益。這樣偉大的犧牲精神,值得我們歌頌,值得我們學習。《基石》專題片,細細爲我們講述了許許多多優秀共產黨員爲黨的事業,新中國解放英勇善戰,壯烈犧牲的英勇事蹟。這些我們都該認真學習,記住他們的偉大與無私。在感恩的同時,也要以他們爲榜樣,儘自己所能爲黨和人民而奮鬥。

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人民至始至終都是黨的事業取得成功的基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基石》紀錄片同樣爲我們講述了許多人民羣衆用生命擁護共產黨的光榮事蹟。1944年初,在石門,日軍入村後企圖挨家挨戶搜查捕捉游擊隊員,但村民爲了隱瞞游擊隊員的下落,受盡了日軍的折磨,最後衆多村民甚至被日軍殺害。青天揮血淚,黃土染腥紅,遇難者的吶喊聲在空中久久迴盪,41個老百姓,用他們的性命保全了游擊隊員的性命安危。還有在海南解放戰爭時期,海南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險爲游擊隊員送食物,送藥品,駕船出海和游擊隊員一同戰鬥,爲祖國的解放做貢獻。回顧這一幕幕,我們不得不感嘆人民羣衆的偉大,正是有他們的支持,我們才能擁有如今的幸福生活。

作爲一名大學生黨員,雖然我的力量還很微薄。但我知道,即使如此,我們也應該以優秀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學習黨的先進理論,密切聯繫羣衆,團結羣衆,築牢黨的事業的偉大基石,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