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大學生匆匆那年觀後感

觀後感3.18W

大學生匆匆那年觀後感

青春是一部五味雜陳的情感劇,每個經歷過的人都是劇中的主角。即使歲月終老,在我們內心深處,也總是銘刻着那些匆匆的流年。以下是爲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匆匆那年觀後感,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匆匆那年觀後感1

每個人的高中時代都有一個這樣的男孩子吧,高高的,打籃球,笑起來特別好看,在人羣中永遠發着光,永遠那樣耀眼,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可惜,我們絕大多數人都不是方茴,沒有這樣的機會和自己心中的男神談一場小心翼翼又轟轟烈烈的戀愛。

其實我並不喜歡方茴這樣種性格的女主,她太敏感脆弱,太內向好強。我也不喜歡陳尋這種性格的男主,既軟弱難以取捨,又瞞天瞞地渴望不失去陸地和飛鳥同行,有點太貪心。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心疼方茴並由衷的喜歡這個故事。我甚至會想,要是方茴能夠熱烈一點活潑一點努力向陳尋靠攏,或者陳尋不要那麼優秀變得平凡一些他們會不會到最後就實現了諾言。

可就算是這樣,他們終歸會成長,終歸會走向不同的路,終歸會面臨分道揚鑣後如何再一同前行的問題。畢竟走過高中那段上天給你安排好的歲月後,以後的路還很長,再也不會有人給你分班劃座位,再也不會沒日沒夜的考試做題對答案,再也不會和同一個圈子裏的幾個人插科打諢過一年又一年,再也不會定時定點的呆在一個小小的空間裏偷偷享受那份小小的歡樂了。

我相信那個時候的陳尋是真的認真的喜歡着方茴,不論是反穿着校服,爲她去打架還是大學聯考少做一道大題,這些都是熱烈如他喜歡的一種表現。哪怕那個時候發誓說的“永遠不說對不起”和“我們會一輩子在一起”都是發自內心的,沒有摻一點假。而方茴總是淡淡的笑,靦腆的低着頭,和他打電話聽着他的聲音樂半天,固執的在他的籃球賽最後跑回來,拒絕給喬燃一個最後的擁抱……他們之前的感情是如此純粹又美好。

時間推着走,沒人可回頭。方茴依然是那個淡淡的方茴,而陳尋也照舊在人羣中閃着光,大學的圈子變了,他們之間也不是擡頭不見低頭見了,交集越來越少,感情的經營好像也遇到了困難,逃避和放任後方茴感覺到了他們之前的危機,關於一輩子在一起這個諾言好像要破碎了。

這一次,就像籃球賽最後的那個勝利場景,平凡的方茴被淹沒在人羣中,陳尋變得遙不可及,原來他們之間的距離一直都很遠,遠到方茴再也抓不住他。

後來五個人聚首在燒烤攤中吃宵夜,從石膏炸碎的那刻他們開始分道揚鑣,方茴愛的決絕,愛的病態,愛到要傷害自己才能讓自己不那麼疼,然後再狠狠的付出代價。我真想走到書裏跟她說,方茴你真傻。

之後的方茴,過去的一切絕口不提,留學在外,喜歡穿鮮豔亮麗的衣服,開始了新的生活。但是關於青春所有回憶的那個人,是永遠的痛,永遠深埋於心中。

真希望她能夠像那襲紅裙一樣從心底開始明亮起來。

匆匆那年觀後感2

你曾經在你的青春年華做過哪些驚天動地,讓你足以銘記一生的事?陳尋說,他曾爲了和一個女孩上同一所大學,大學聯考放棄做物理最後一道13分的大題,在周圍一羣牛逼哄哄的答案裏,他的話語顯得那麼樸素,甚至樸素得有些怪異,有些格格不入,卻能讓人咂摸出無比的苦澀和動人.

這是一部獻給80年代人的青春作品,有着深刻的時代烙印,這個年代的學生歷經着與國家共同成長的理想與熱情,他們對北京申奧成功有着發自內心的欣喜,對國家的發展滿懷憧憬和憂患意識,他們的青春除了暗暗品味着比愛更美好的感情,也心繫着家國天下,他們努力爭取屬於自己的榮耀,揮斥方遒,又盡情揮灑着汗水,當物質生活還未成爲衡量一個人的標準時,他們的精神是歡愉的、高亢的.

青春總是和愛情、友情形影不離,像透過樹葉空隙的陽光,躍動出星星點點的光圈,像是少艾時光中一絲朦朧的不確定,在這不確定中,揮灑着羞澀的喜悅與無邊的迷惘.讀書時候大體都有一個小團體,彼此之間有着最親厚的情誼,可以像瘋子一樣笑着鬧着,絲毫不以爲意,未來顯得篤定無比,大家一定會在一起,繼續快意人生,然而分別總是那麼錯愕,也來得太快.當趙燁砸碎石膏的那一刻,像是宣告着他們友情的破裂,他們再也回不到對彼此毫無猜忌的自己了.

電影中出現的幾個問題就像是對青春最殘酷的拷問,你還記得她嗎?你發過誓嗎?你努力過嗎?你後悔了嗎?陳尋記得方茴,深深地記着方茴,在他離開校園,走向社會以後,方茴仍是他揮之不去的沉痛,讓人感傷的是,當一個人作別青春,理想的熱血被現實的冷酷浸泡若干年以後,真正懷念的是什麼?陳尋記得背對着陽光的方茴的笑臉,記得中學時她留着短頭髮的樣子,記得她從醫院離開時踉蹌的背影.年輕時容易輕許諾言,長大以後才覺永遠難成永遠.

陳尋和方茴的愛情彷彿並不讓人覺得陌生,反而有種淡淡的遺憾.陳尋就像是我們學校的校草,帥氣,陽光,有點小聰明,打籃球打得好,讓人移不開眼睛.相比起來,方茴顯得黯淡得多,她就像是一朵盛開在夜晚的曇花,清麗淡雅,安靜美好,在封閉的高中裏,陳尋能夠始終追隨着她的身影.但一旦來到大學,有了豐富的學校生活,出現了與他更意氣相投的人,陳尋漸漸被另一個人打動,林嘉茉的話讓我心酸:沈曉棠出現了,於是陳尋對方茴的喜歡就不再是喜歡了.

我心疼方茴,總感覺能看到她的內心世界,她一直是自卑的,像陳尋那樣的美好,憑什麼一直在她身邊停留?她從小心翼翼到依戀得不可自拔,也註定了她日後的決絕.故事到這裏也許和我們經歷的青春沒什麼不同,有美好,也有漸行漸遠,終成陌路的遺憾.我一直在想,如果不是方茴那麼激烈地選擇和另一個人做愛,陳尋還會不會記她記得那麼深?他聽到這個消息時是抑制不住的憤怒和痛楚,這是加註於兩個人身上的傷口.方茴是驕傲的,她不想留一個心裏有別人的陳尋,但她的驕傲敵不過心底的喜歡,不然不會藉着酒醉求陳尋回來,只是他已經走得太遠.陳尋說除了孩子,他們什麼都有了.但他們也什麼都沒有了,以這樣慘烈方式結束的青春,一輩子都會銘記在心.

《匆匆那年》裏的青春有着最閃耀的地方,那就是純粹堅守的愛情,讓現實主義和實用主義全都黯然失色.我反覆回味着結局,從原著,從電影裏,試圖抓到他們未來的一絲線索.對於電影的最後一個問題,陳尋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不是對任何一個人做出這樣的回答,而是從內心認清了自己的心意,他想要回到那個籃球賽場,讓這一切以不一樣的方式結束,這一幕讓人熱淚盈眶,而毫無疑問的是,方茴對他的感情也不見褪色.他們能重新在一起嗎?看到最後視頻中的方茴,我又不確定了,一襲紅衣的她臉上盡是釋然的溫暖與爽朗,或許最好的結局還是默默在心底懷念對方?

人會成熟圓融,會日趨衰老,但青春在不知不覺中的美好會永遠存留下來,不管是放下了還是放不下的東西,都在記憶深處熠熠生輝.

匆匆那年觀後感3

作爲當代一部當代文學作品,她也許並不像很多名著,鴻篇鉅製,波瀾壯闊;然而作爲一部青春文學,她已然成爲80後共同記憶的代名詞。她不僅僅被當做一個故事來讀,更像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影子。書中描寫了那樣一羣真誠的面孔他們相遇或離開,最後有人哭了,有人笑了,有人沉默了。嘴角上的名字,轉身就成爲永遠不被提起的回憶。在本不該經歷的時候,經歷了註定要經歷的故事,讓原本可能平靜甚至平淡的人生,充分享受了五彩斑斕的色彩。《匆匆那年》像一個長鏡頭,靜靜地凝視着遙遠的青春,凝視着在未知面前躊躇迴應的少男少女,是不是像極了曾經的你、我、他。

方茴,遺落在春天的側影。可能看過這部書的人大多數都會爲方茴的愛而心疼,而落淚。心疼她被陳尋欺騙後的心酸,心疼她被陳尋拋棄時的決然,心疼她在陳尋離開後的偏執。世上本就不乏方茴,甚至比方茴還要可憐的女孩。因爲說到底,她是個傻女孩。面對愛情,有的她,在失戀之後苦苦哀求;有的她,折磨自己以換來他的同情;有的她,放低連自己屈就他;有的她,甚至拿生命當籌碼……失去了愛的信仰,大多數女孩也曾如方茴般潰不成軍。我想不管你現在戀愛與否,女孩們,總是會傻過一次,纔會丟掉少女的愛情幻想,蛻變出女性睿智成熟的一面。

陳尋,那個尋不回的白衣少年。我想在每個人經歷過的青蔥歲月裏,都曾有這樣一個光輝少年吧。他們不一定如流星花園裏的道明寺,但卻一定是真實存在的。成績不錯,體育很好,家境良好,風度翩躚……從來都不缺乏喜歡的他,也一樣會去喜歡別人。總是會有人爲方茴不平,而記恨陳尋。在我看來,陳尋最真最純的感情一定是給了方茴的。塞在筆袋裏的紙,寫在黑板上的字,大學聯考放棄的題目,都是認真到極致的喜歡。而後的背叛雖然殘忍,卻也不能否認曾經的用心。只是光陰太過殘酷,走着走着就散了,我依然站在原地,而你卻不見了。

陳尋和方茴兩個人之間的隔閡和裂縫一開始就那麼明顯地存在着,年輕時我們不夠成熟,傻傻的用力,卻不知道用心去理解對方,不能理解不能體貼,不能體貼繼續傷害,以至於努力的互相妥協着,以至於到互相受不了的境地,而這種境地就造成註定的漸行漸遠。

還有喬燃,那個溫柔沉靜的少年。《一朵丁香花》的故事,像青春歲月裏所有的暗戀一樣,單純的情思瀰漫過每一個校園,她靜靜地發芽、靜靜地生根、再靜靜地枯萎。也許很多話,一直到最後也沒被發覺。喬燃在方茴心裏留下了什麼,沒有人比方茴更清楚。方茴在喬燃心裏留下了什麼,沒有什麼比之更刺骨吧。從開始到最後,他們都沒有去確定過什麼,等到可以確定的時候,彼此早已悄然遠行了。

更有如花一般的嘉茉……高中的時候,嘉茉喜歡蘇凱,蘇凱喜歡鄭雪;到後來,嘉茉喜歡陳尋,陳尋喜歡沈曉棠。明豔聰慧如她,並不缺乏追求者,卻偏偏選擇了這樣的愛。而面對方茴,殘忍是真的,但也合情合理吧,年少時的喜歡本就毫無來由。我想對方茴來說,怨恨也好,釋懷也罷,匆匆那年早已融化在一去不復返的時光裏。

故事裏一半絢爛一半寂寞的就是趙燁了吧。他就是這麼一個人,總是吵着嚷着要幹嘛,總是沒心沒肺的開着玩笑,總是他先站出來,不管好事壞事。熱鬧得緊,整個青春都絢爛無比。然而他對嘉茉的喜歡,讓我們着實看到了那粗獷背後的纖細情思。在別人都看着他的時候,也許有那麼一些時候,他也是寂寞着的吧。

年少的時候,他們安逸的在一起,安逸的揮霍着每一寸光陰,總是以爲一切都可以這麼一直下去,其實青春終散場,只是一直躲在不遠處,安逸地不想看見它的到來。

回想起自己,其實人生中真的有那麼多那麼多事是沒有辦法確定的,而我也老是忍不住去看見遠方,去期望能把以後的事情都確定下來,然後順順利利的過,其實很多事我們決定去做的時候我們都覺得我們一定會做到,但是很久以後,我們也會明白那些一定做不到,糾結未來之中,失掉現在。走過了高中時代,在那年畢業的暑假裏,盡是傷感。我的成績不盡如人意。然而當我知道曾經暗戀的那個男孩是喜歡過我的,遺憾嗎?也不算是。當他變成記憶中無法泅渡的彼岸,當回憶僅僅變爲回憶時,也無所謂遺憾與否。從那之後我終於肯承認,年輕時的誓言,雖然真誠卻也未必長久,只因流年暗換,物是人非。匆匆那年終將過去,沉醉在別人的故事裏,執著着自己的夢!

像他們一樣,我也曾經想把那些過去的歲月,像對待一顆顆透明卻又流光溢彩的水晶珠子一樣,用一根細細的線,小心地、輕輕地串起來,一生珍藏。可是我終究還是沒有那樣的力量,只能也讓他們散落成那些花兒,空氣中還有存在過的芬芳,而我們已經各自奔天涯。而那些曾經晶瑩剔透的青蔥歲月,那些在歲月中深深愛過也深深傷害過的人們,終於在悠悠的時光裏,落地成灰。

《匆匆那年》這部小說沒有結局,而我們的青春會有結局嗎?

曾經以爲永遠不會結束的日子終於結束,曾經以爲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人與事隨着時間的流逝漸漸模糊。

當已經不在一起的時間超過了曾經在一起朝夕相處的時間時,他們也慢慢由我生命的全部而漸漸變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正所謂“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

匆匆那年觀後感4

剛瞭解《匆匆那年》時,是電視劇版的,雖然追了很長時間但覺得它給我的印象竟不如電影版。原著九夜茴姐姐真的很有想象力,她的文字表達的好到了極點,不管這是想象出來的的故事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都很打動人。張一白導演的這部劇的一些細節很好很真實。彭于晏、倪妮、魏晨、張子萱、陳赫和鄭愷還有其他的演員演的很入戲,也許是感覺回到了自己的哪個純真的青春歲月吧。

陳尋與方茴,雖然最後未能走到一齊,但能帶着這段記憶走了十五年,回想起來依舊如初也分外不容易。無論有無沈曉棠,故事的結局可能還是沒能走到一齊,畢竟初戀想長久也並不容易。

喬燃卻是一個以朋友身份去默默愛着方茴默默爲方茴擔心的一個溫情男孩,如果故事的開始黑板上寫的不是“方茴喜歡陳尋”而是“方茴喜歡喬燃”的話,就是一個全新的故事了,但這也是原著最讓人歎爲觀止的地方。“暖男”這個詞給喬燃一點也沒錯。

趙燁和林嘉茉他倆本應是情侶,但歲月不但會改變人的外表也會改變人的內心,兩個備胎的故事從始至終似乎沒有順過。

五個人的情誼很深,哭過、笑過、瘋過也無奈過,最後路口的分別我感到分外淒涼。之後五個人相聚,幸福涌出來了,早已忘記了當初可笑的分別,記得的只是一個個青澀的面孔和完美的回憶。:

來說說我自己。我是九九年的,可能感觸不深,就像原著說過的,沒故事的看到匆匆,有故事看到那年。我沒有故事卻也看到了那年,因爲上普通高中是我一個願望,我也不管學校的好壞,我只想上個普通高中,像劇中五個主人公一樣有純真的友誼和單純唯美的感情。其實我是一名高中生,說白了是中專生,學的專業也沒有女孩。我喜歡寫作,思想可能跟他們不一樣,所以在他們看來我是個瘋子,這使我更想“跳槽”到普通高中,但是我已經沒有機會了,沒有參加會考的我學習成績也差,可能沒有《匆匆那年》中那樣的故事了。

最後要說的是《匆匆那年》原著九夜茴加上張一白導演和幾個主演,把80後們的`記憶重新拾起,成爲2014年年度青春賀歲大片,當然也少不了天后王菲的美妙歌聲。

珍惜一齊的時光吧,別讓此刻那麼快變成那年。

匆匆那年觀後感5

看電影《匆匆那年》是跟大學同窗的幾個姐妹。每次聚會都要看場有關青春的電影,成了我們之間的一種默契和必不可少的環節。

回來說電影。我認爲整部電影的亮點是最後一個鏡頭,一襲紅裙的方茴,一轉身,笑的雲淡風輕,天真純潔。彷彿前面所有的情節與她關係並不相關。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剛看完一本蕭紅的轉體小說。大概是真的不再年輕了,此刻無論看書還是電影,但凡觸碰到青春的題材,我就淚點極低,低到《匆匆那年》這場電影我從頭哭到尾,剎不住車的眼淚順着臉頰流過脖頸,一向流到胸前,由熱逐漸冰涼!

有人說,如果此刻的生活足夠幸福,就不會哭的這麼厲害。如今三十大幾逼近四十歲的年紀,誰沒摔過跤?但是是有的輕傷擦破點皮,回家自己貼個創可貼就好了。有的頭破血流傷筋動骨,朋友紛紛趕來探望。如果輕傷重傷都沒有,那麼你真得留意了,因爲老天爺很公平,他給每個人挖的坑都一樣,前面不摔,後面必須得補齊。況且年紀大了再摔,骨頭架容易散,也易引發腦震盪,還不如前面多摔點,老了圖個安生。

而幸不幸福離這個電影的男女主人公太遙遠,她們博弈的是愛不愛,錯沒錯,後沒後悔,還敢不敢再愛一次!

這個世界,在精神領悟,只有男人女人兩種性別的動物!但是社會高速發展,卻不知爲何,所有文學作品也好文化作品也罷,狹隘到只剩一個主題,那就是所有感情或婚姻裏的所有矛盾都是男人的劈腿或出軌,以及由此給女人帶來的種種傷害!當然,矛盾在這是具有廣泛好處的,它是所有作品的靈魂。一部作品,無非講述的是一個大矛盾或者一些矛盾的綜合體。當然這也足以說明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現狀。作品永遠都是來源於現實生活。這就是爲什麼我們每每在看電影的時候,總覺得有些情節殘忍的看不下去,但卻又隱約感覺它是如此的熟悉。

影片開頭,她們在玩“我以前怎樣怎樣”的那個遊戲。陳尋說我以前爲了一個女孩大學聯考時放下了13分的題。但是多年後他卻不記得他以前的背叛怎樣傷害過方茴,不記得方茴扶着醫院的樓梯扶手,面色蒼白的孤獨的走向他,還給他最後的信物---那本教材後,絕望的舉步維艱的離開。像是走向死亡,亦是走向重生。

在後面,陳尋又一次提及那13分,他是曾惱羞成怒又大義凜然的說,別說我不努力,我以前爲了她大學聯考放下了13分的題。如果我是方茴,我會問他,請問大學聯考時的這13分,與大學後的背叛有毛關係嗎?從前兩兩相愛,爲何到此刻是我越來越越深愛,你卻學會了背叛?真不明白張一白能否回答我這個問題。

導演多麼想突出表現男主人公的仗義和有擔當。校領導逼問方茴孩子是誰的。陳尋幾經糾結猶豫最後大喊一聲,我的。這就是男女導演視角的不同,一個男導演永遠只能從男人角度理解男人。卻永遠無法徹底的換位思考,去體會一個女人的內心。就如中國幾千年文化教育我們浪子回頭金不換。但是沒教給我們浪子在還沒回頭時傷了的那些心該怎樣補。

一個女人必須要患上一種病,此生才能不痛苦,那就是健忘症。就想電影最後一襲紅裙的方茴轉身的微笑,彷彿從前雲淡風輕,你我又可重頭開始。但是,如果你沒病,沒有健忘的病,又如何能夠原諒的如此不留痕跡。這與方茴在做流產時堅持不用麻藥要永遠記住這疼痛的決然是多麼的矛盾。

然而,也許女人從來都是矛盾體。愛恨交織,流着淚也不肯放手,離開了仍舊放不下,被深深傷害過還能自我安慰的一齊走!

這也便是女人的偉大與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