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張桂梅精品事蹟的心得體會多篇

張桂梅精品事蹟的心得體會多篇

張桂梅優秀事蹟的心得體會篇1

向時代的“燃燈者”致敬

中宣部決定,授予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63歲的張桂梅,40餘年堅守在滇西貧困山區,她創辦的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幫助1804名貧困女孩走出大山、圓夢大學,她用堅守托起了大山的未來和希望。

“不管生命到最後還有多久,還有多遠,還剩下多少,哪怕就剩下最後一口氣,我都會用在山區孩子的教育身上。”長時間帶病超負荷工作讓她的身體越來越差,但她關愛、記掛貧困山區孩子的心卻從未歇一歇,不斷用生命不斷照亮着山區孩子們的前行之路。張桂梅的事蹟令人動容,她是時代的“燃燈者”,更是所有共產黨員學習的榜樣。

夢想一旦成爲一生的追求,就如同磐石般堅不可摧,不懼追夢途中的任何阻擋。

張桂梅創辦高中的路途並非一帆風順。在辦校之初,她的想法遭到了衆人的不支持不理解,甚至招來引起許多人的質疑聲……但這些並沒有讓她就此放棄,而是繼續堅持自己辦全免費女子高中的夢想,在媒體上向全社會呼籲、向全社會募捐,終於得到社會廣泛關注和社會各界紛紛慷慨解囊,讓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迎來了開學。偉大的事業總會經歷許多風雨和波折,要想通往成功,就必須將最初的那份夢想堅持到底,讓它成爲自己一生的追求,去爲之努力奮鬥,去爲之披荊斬棘,在實現夢想的征程中不斷奮勇前行,在破除一切艱難險阻後,離夢想實現必將近在眼前。

當奉獻成爲了生活中的日常,人世間便會更多幾分溫暖,更多幾分光明和希望。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女子高中校長,兒童福利院院長,張桂梅既是學生們的老師,又是136個孩子的“媽媽”,無兒無女的她,將全部愛和時間都奉獻給了她的學生和孩子,奉獻精神在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需要更多像張桂梅這樣舍小我爲大家無私奉獻之人。因爲她,無數孩子走出窮山溝,圓了大學夢;也因爲她,很多出去的孩子長大後又回到家鄉,在不同的崗位上默默地回饋着社會,這樣的良性循環,讓封閉的大山裏的孩子們看到了更多未來的希望。

以黨性教育引領思想教育,紅色文化育人理念不僅激勵人心,還能助力薪火傳承。

在教學中,張桂梅提出了“革命傳統立校,紅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開創了“五個一”黨性常規活動,讓紅色文化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各個環節。作爲一名共產黨員,張桂梅始終愛黨、護黨,忠誠於黨,將一輩子的青春和熱血揮灑在了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當中,不圖功名、不圖回報,大愛無疆;作爲一名教師,她培養學生不怕困苦、勇往直前,引導學生銘記黨恩、回報社會。她的教育理念始終貫徹着共產黨員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奉獻精神,以實際行動不斷詮釋着她作爲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一定要把大山裏的女孩送入大學”,張桂梅當初立下的鏗鏘誓言正在實現,她是“燃燈者”,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向時代楷模致敬!

張桂梅優秀事蹟的心得體會篇2

好黨員要心中有“一”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時代楷模張桂梅的先進事蹟激發了筆者對這位“奇蹟校長”、時代“燃燈者”的深深感懷,她堅毅而執着的目光散發着偉大的人格魅力,她對黨忠誠、無私奉獻、幾十年如“一”的高尚精神正是每一名共產黨員致敬和學習的生動榜樣。

一心一意爲民。“如果我是一條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潤一片綠洲。”40多年來,張桂梅毅然投身深度貧困山區教育扶貧主戰場,用持之以恆的默默奉獻,幫助鄉村女孩去追逐自己的夢想,用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一句“我們等得起,孩子們的成長等不起”直擊人的內心深處。爲民者,胸中裝有大情懷,廣大黨員自當堅持“人民至上”價值理念,以“我等得起,但是人民等不起”的憂民情懷和“跑步”姿態,激發爲民擔當,始終做到信念如一,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好務。

一絲不苟做事。“我要通過讀書改變她們的命運,改變她們家庭的命運。”長期以來,張桂梅堅持做好教書育人、立德樹人這一件事,培育和引導學生成長成才,用信仰之光照亮貧困孩子的追夢人生,用舍我的付出成爲女高人的精神支柱,12年裏單是家訪里程數就達到了11多萬公里。共產黨人最講認真,廣大黨員自當發揚敬業奉獻精神,在實際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在爲民服務的過程中做到“惟精惟一”,切切實實爲民解難、解憂紓困,以一生爲公、一心爲民的擔當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一往無前奮鬥。“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這是張桂梅最喜歡的歌,也是她最真實的寫照。雖然寸寸青絲變成了滿頭花白,但堅守在祖國西南邊陲的教師崗位上,未曾改變的是對山區學子的付出和對教育事業的信仰,一往無前的“忘我”精神感染着每一個人。偉大事業成於不懈奮鬥,廣大黨員自當保持奮鬥之心,不畏艱難困苦,永葆丹心向黨,用生命踐行使命,用情懷抒寫擔當,在爲民的各項鬥爭中砥礪初心、提升本領,時刻保持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乘長風破萬里浪,直達勝利的彼岸。

一生一世無悔。“一直支撐着我的是我們的信仰,是共產黨員的信仰,是我對黨的承諾。”張桂梅至真至誠、甘爲人梯、無怨無悔的精神展現了新時代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和責任擔當,詮釋着她“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無悔抉擇。做正確的事方可無悔,廣大黨員自當堅定爲民的初心和使命,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爲偉大的事業、偉大的夢想終身奮鬥,做到“無論付出什麼我都值得”,風雨不動安如山,一生無悔做黨員。

張桂梅優秀事蹟的心得體會篇3

張桂梅是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她將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爲自己的終身使命,踏實地、無私地踐行着。在收看完張桂梅的先進事蹟後,區紀委監委很多幹部被她“俯首甘爲孺子牛”的奉獻精神深深感動。

區委巡察辦主任李斌渝說:“她用柔弱的身軀支撐起400多個貧困家庭的希望,用微薄的工資資助着學校裏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學生,多年來捐贈資金達70餘萬元。張老師這種爲了孩子而忘我犧牲的職業操守讓人肅然起敬,她的精神將激勵我在今後更加努力工作!”

“她想盡辦法讓孩子們就學不受外界干擾,她更像一個家長,爲學校這個‘家’奉獻了所有。”第七紀檢監察室主任李宏對奉獻精神有了更具象的理解和體會。

第六紀檢監察室主任阮凡對張桂梅的“女性光輝”有着強烈的感同身受:“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着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她那樸實無華略帶方言的普通話,成爲了大山深處女孩們最暖心的話語;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卻用真愛點亮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心中的希望之光。”

很多幹部在學習完張桂梅的先進事蹟後,進一步聯繫到了自己的工作實際。

區委第一巡察組副組長周朝,關注到該市巡察一線人員在巡察到張桂梅所在學校時,“發現學校幾乎沒有接待費和餐票,更沒有發現張桂梅老師報銷過一分費用。”進而對巡察工作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幾乎很少有單位能做到‘幾乎沒有接待費和餐票’。是的,我們離榜樣的距離還很遠,我們還有許多提升的空間,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紀檢幹部們紛紛對張桂梅的事蹟點贊稱好。

“平凡而偉大,使命擔當守初心,貧困學子的啓明燈,現代教育體制領域創新的正能量,祖國邊陲大山深處培育祖國未來花朵別樣的搖籃!”第三紀檢監察室主任程曉東說。

“在張桂梅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堅定的理想信念和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時刻牢記宗旨、堅定理想信念、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無私奉獻、對黨忠誠的意志品質,值得我們每一名黨員幹部學習!”第二紀檢監察室主任李建波表示。

“張桂梅同志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貧困山區女孩的期許,用自己的赤誠之心、樂觀向上的作風,一門心思撲在教育事業上,用真愛點亮了貧困女孩的希望之光,無私奉獻的張老師、張校長、張媽媽,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區委第二巡察組副組長潘玥衍說。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像張桂梅這樣的先進典型,就生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着使命擔當,我們將用心學習,努力踐行,落實到日常工作的每一個細節。

張桂梅優秀事蹟的心得體會篇4

“一座高高的山上坐着一個小女孩,身旁放着一把鐮刀和籮筐,望着遠方發呆……這畫面到現在我都無法忘記。”張桂梅哽咽地說,當我下車詢問小女孩怎麼了?她哭着說,想讀書,可家裏窮,要讓她嫁人。

小女孩的話和渴望讀書的眼神深深地烙在了張桂梅的心裏,她覺得應該給山裏的窮孩子一個讀書的機會,讓山裏的女孩子都能免費接受高中教育,不再陷入“低素質母親、低素質孩兒”的惡性循環中。

於是,這個15歲便跟着姐姐來到雲南參與“三線建設”的外鄉人,經歷了生死一線間的重病教師,創辦起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雲南華坪女高。建校12年,張桂梅和她的教師們帶領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進了大學的校門。“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張桂梅說。

1800多名貧困女孩走進大學

2020年大學聯考成績出爐後,張桂梅有些不滿意。

儘管,這所免費女子高中,已連續10年大學聯考綜合上線率100%,1800多名貧困女孩從這裏走出大山、走進大學。

“今年華坪女高的大學聯考成績‘兩頭’比較突出,600分以上的相對歷屆較多,但今年達到專科成績的學生也多,達9人之多,往年就兩三個。”張桂梅說。

作爲在雲南待了大半輩子的東北人,張桂梅對待學生成績時的“苛刻”,一如她一生的倔強和堅韌。

1974年10月,張桂梅響應黨的號召,隨姐姐從東北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此後的時間裏,她把全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邊陲貧困山區的教育事業。

1996年,張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後張桂梅放棄了大理優越的工作環境,申請調到深度貧困山區華坪縣。她放棄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在全縣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並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語文和政治課教學任務。

1997年4月,張桂梅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需立即住院治療。但爲了不耽誤九年級畢業班的教學進度,她偷偷把檢驗結果藏起來,直到7月份把學生送進會考考場後,才住院接受手術。

得知張桂梅身患重病,縣婦聯主席和工委女工委主任同時看望了她。幾天後的縣婦代會上,全體代表爲這個“外來的姑娘”捐款。有人借錢捐款、有人把給孩子買衣服的錢捐了、有人捐了自己回家的路費……縣領導說:“張老師,你放心,我們再窮也要把你的病治好。”

手捧着這山鄉的情義,張桂梅的淚水奪眶而出:“華坪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爲華坪做些事。”這一堅持,就是20多年。從那時起,張桂梅的生命就和華坪、和教育扶貧連在了一起。

丈夫去世後,張桂梅沒有再組建家庭,沒有親生兒女,全身心投入教育和慈善事業。2001年,她一邊在民族中學當老師,一邊兼任“兒童之家”院長,成了衆多孤兒的“媽媽”。2003年,維持“兒童之家”的資金面臨短缺。爲緩解窘境,張桂梅到華坪各部門籌措資金,“求人很丟人,但如果孩子們生活得不好,我這個義務院長更丟人。”

2003年至2007年的寒暑假,張桂梅在昆明爲孩子們籌措到兩萬多元。對此她說,一切辛苦都值了。

張桂梅優秀事蹟的心得體會篇5

張桂梅的事蹟感動每個人,爲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着的榜樣,她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愛、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慈善事業的精神讓我們欽佩。“俯首甘爲儒子牛”是魯迅先生的寫照也是張桂梅的寫照。

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着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着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着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向傳遞真愛的使者張桂梅學習爲主題的“感恩行動”在迅速掀起,成爲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張桂梅爲何與“感恩”產生聯繫,她的感恩情懷源自何處?從她的人生軌跡中找到了答案。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華坪。媽”、“張媽媽”。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華坪縣民族中學的學生和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的孩子們親切地稱她爲“校園媽媽”、“張媽媽”。張桂梅爲之苦苦追求的夢想一天天成爲現實,她讓偉大的母愛在奉獻中不斷延伸。

她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幸運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與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到肝臟。磨難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臺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幾次暈倒講臺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她放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毅然出任孤兒院院長。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張老師的話“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張老師的生命價值觀非常清晰。

我們學習她,首先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作爲一個黨員,張老師放棄了進條件好的學校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學校,一身病痛的張老師教學上幾十年兢兢業業,承擔學校畢業班的教學工作,女生工作,婦女工作,語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務工作。除了住院沒向學校請個一天病事假,教學成績突出,她說:“爲了民族貧困山區的教育,即使倒在講臺上,長眠於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吃苦在前,那裏最需要就到那裏,無私奉獻,張老師爲我們樹立了榜樣。

我們學習她,學習她愛生如子。她雖然沒有孩子,可是她卻是許多孩子的媽媽。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中午、晚上看着學生睡覺,給學生蓋被子。學校學生和孤兒院50多個孩子,住院她陪着,給他們送飯,付醫藥費,資助學生讀書,自己連洗衣機都沒有。她將愛播灑進孩子們的心田。

我們要認真學習張桂梅同志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帶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記宗旨、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的高尚品德。大家決心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張桂梅同志爲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爲打造文化旅遊名市,構建和諧大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要認真學習張桂梅同志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帶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記宗旨、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的高尚品德。

我們學習她的精神品質,有利於在社會主義經濟大潮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培養一大批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才,這些人才,首先必須是政治上過硬的,必須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才能肩負歷史的重任。我們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落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培養的人才質量就會出問題!這是很危險的,學習張老師的事蹟,很有現實意義。

作爲一名戰鬥在大理市太邑山區的教師,我決心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張桂梅同志爲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爲打造文化旅遊名市,構建和諧大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