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習沙海老兵精神心得體會

學習沙海老兵精神心得體會

學習沙海老兵精神心得體會

近期,在公司黨委和支部的組織帶領下,我學習了沙海老兵的感人事蹟,深刻感悟沙海老兵爲黨和人民付出的一切,深刻感悟沙海老兵的兵團精神及革命情懷。

通過學習,我彷彿看到在那物資貧乏的年代,沙海老兵僅憑着自己滿腔熱血以及對黨和人員深沉的愛,在接到一道緊急命令後,創造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進軍記錄。他們徒步穿越“死亡之海”——塔里木盆地,克服了狂風暴沙、飢餓乾渴等困難,晝夜兼程15天、行程近755公里,勝利解放和田,開創了徒步橫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奇蹟。他們一舉粉碎國民黨殘餘勢力和民族分裂主義的陰謀,挽救和田人民於水火。完成使命後,千餘人集體整編爲生產營,戰士們一手拿槍、一手拿鎬,一邊平叛剿匪,幫助地方建立政權,一邊墾荒造田、發展生產,與風沙鬥爭。他們與當地少數民族人家結親,紮根新疆,堅守的屯墾戍邊的使命,他們用一生的時間來詮釋 兵的使命、兵的職責以及兵的情誼。

通過學習和踐行沙海老兵精神,使我的內心有很大的觸動,思想上受到了教育。如果說,穿越“死亡之海”依靠的是集體主義和樂觀主義,那麼,在屯墾初期的艱難困苦中,每個人身上都體現出不爲名利的犧牲和奉獻精神,這種精神也源自於戰士們對於祖國和這片土地的愛。面對長滿芨芨草、梭梭、紅柳的戈壁大漠,缺少生產工具、缺少種植技術,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毅力,但所有人擰成一股繩,克服了重重困難,成爲共和國“不穿軍裝,不授軍銜、不拿軍餉,永不換防的哨兵”。

 軍裝脫了,但軍魂未丟,老兵走了,但軍魂還在。今天我們學習沙海老兵精神,繼續傳承老兵精神,努力建設更美好的新疆。理解沙海老兵精神,就要理解沙海老兵“熱愛新疆”的精神內涵,新疆作爲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維護其穩定與發展,是每一個公民和士兵的責任,需要有敢於犧牲的精神和甘願奉獻的愛。熱愛新疆是沙海老兵紮根新疆的先決條件,是沙海老兵精神的靈魂和旗幟。

鑄劍爲犁,屯墾戍邊,手中的槍桿子變成坎土曼,這對戰士來說,是一次人生抉擇、是角色的置換,當初選擇留下來的戰士心中該有着怎樣的波瀾,變戰鬥英雄爲生產模範,一句簡單的口號,卻讓戰士們爲之付出了太多心血、汗水、甚至是生命。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對此又怎能忘記,今天的新疆兵團,同樣需要我們去建設、去保衛、去守護;需要我們繼續發揚老兵精神,更好地履行屯墾戍邊的使命。

作爲年輕一代在兵團工作的我,要大力弘揚和傳承沙海老兵精神,以信念爲方向,化知識爲動力,鑄理想爲鋼犁,努力學習、奮鬥拼搏,用生命與忠誠、用熱血和青春,代替老兵們去繼續奮鬥。 

觀看《沙海老兵》有感

最近看完了《沙海老兵》這部電視劇。觀看後十分感動,受益匪淺。 

六十年前,一道緊急命令,一支英雄部隊,創造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進軍記錄。他們徒步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克服了狂風暴沙、飢餓乾渴等困難,晝夜兼程15天、行程近755公里,勝利解放和田,開創了徒步橫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奇蹟。從此,這支部隊就留在了這裏,成爲這個沙漠邊緣的小村莊裏一個深藏了六十年的英雄羣體。 

他們被稱爲“沙海老兵”,見證着和田的發展和繁榮。老兵爲屯墾戍邊事業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這些可敬的老兵,大部分離休後仍居住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四十七團幹休所。部分老兵自進駐和田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四十七團。他們發揚南泥灣精神,在崑崙山下開展大生產運動,譜寫出一曲曲感人至深的人進沙退、亙古荒漠變良田綠洲的創業之歌,用青春、汗水和熱血鑄就了沙海老兵對祖國的忠誠。 

無論何時,他們都始終牢記“兵”的身份,愛護着他們的榮譽勳章,珍惜着他們的軍衣軍帽,珍藏着他們各個時期和戰友最珍貴、最純真的記憶。 

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延續着另一個生命,用自己的青春照亮另一個人的青春。他們用自己樸實無華而又感人至深的一言一行,展現着軍人的精神風貌,詮釋着彌足珍貴的老兵精神。他們有着沙漠胡楊般“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英雄氣概,有着戈壁紅柳般“根出艱苦不放棄、身處惡劣不言苦、自力更生不抱怨”的樸實情懷。歲月雖然磨礪了老兵,生命會流逝,但老兵精神卻能夠在後輩們代代相傳的過程中得以永生! 

作爲年輕一代在兵團工作的我,要大力弘揚和傳承老兵精神,以信念爲方向,化知識爲動力,鑄理想爲鋼犁,努力學習、奮鬥拼搏,用生命與忠誠、用熱血和青春,代替老兵們去繼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