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張桂梅事蹟之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張桂梅事蹟之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張桂梅事蹟之心得體會篇1

假如今年的你39歲,丈夫病故、父母離世、無兒無女、身處異鄉,你是選擇庸庸碌碌虛度剩下的人生,還是在奮鬥之中書寫新的人生華章?39歲的張桂梅選擇了化悲痛爲力量,紮根小城華坪20餘載,把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通過愛心傾注到當地的教育事業之中,帶領1600多名貧困女學生走出大山,撒播下希望,用責任和擔當書寫了新時代的“小城大愛”故事。

愛心。“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爲孩子們多做點事。”樸實無華的語言下,蘊含着張桂梅對山區貧困學生最深沉的愛。她把家訪當常態,10餘萬公里的山路被踩在腳下,成爲1500多戶家庭走訪的“墊腳石”,爲的就是減輕“山裏人出趟門不容易”的負擔,瞭解到每一個學生最真實的情況,做通家長的思想工作,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作爲基層黨員幹部,我們就是要把一顆愛心融化在羣衆的心田,尤其是對低保戶、五保戶、殘疾人等弱勢羣體,要通過日常生活、交往,和他們建立友情,從心底打破隔閡,詳細瞭解掌握他們的真實意願,在千方百計解決實際困難中,不斷提升羣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堅定。“黨員在,女高就有辦下去的希望。”剛剛成立之初的華坪女高,師資緊缺、學生家底薄,被認爲是一所“絕對辦不下去的學校”。但張桂梅卻不信這個“邪”,帶着8名教師,其中6名黨員,佩戴黨徽上課,發揮黨員帶頭示範作用,把黨員教師們內心的澎湃激情轉化爲堅定信念,造就了獨特的麗江華坪“女高精神”,華坪女高也逐漸成爲當地學生、家長嚮往的學校,教育教學成績日漸顯著。張桂梅和學校的黨員教師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成功需要無比堅定的信念,我們要從她身上汲取精神養分,對於選準了的方向、認準了的事,要敢抓敢管、敢作敢爲,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奉獻。面對接踵而至的各項榮譽,張桂梅始終保持着入黨之初的那份初心,把自己微薄的工資用於資助貧困學生和收養孤兒,把70多萬元的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一條洗得褪了色的牛仔褲、一件很老氣的花襯衫、一雙舊舊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視眼鏡,是伴隨她多年的“行頭”,生活十分清苦。她所有的心思都奉獻給了自己最熱愛的教育事業。對她來說,“讓最底層的百姓看到希望,讓所有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公平”,奉獻理所應當。面對“爲中華民族謀復興,爲中華民族謀幸福”的歷史使命,我們要以張桂梅這樣的榜樣爲標杆,對標對錶,學習她們身上無私奉獻的品德與情懷,立足本職崗位,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不講條件、不計得失,一心一意幹好每件工作,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做出我們的貢獻。

張桂梅事蹟之心得體會篇2

她,是一名敬業奉獻的人民教師,是一位心繫羣衆的教育扶貧工作者,更是一名信念堅定的共產黨員,她就是華坪女子高中校長張桂梅。原本擁有幸福家庭的她突遭命運的打擊,在失去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後,她用柔弱的雙肩扛起生活的重擔,此時,她面臨着工作崗位的抉擇,她沒有選擇到條件優越的學校任教,而是毅然隻身前往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條件艱苦的華坪縣投身教育扶貧。雖然疾病纏身,被病痛折磨的苦痛難言,她也沒有停下教書育人的腳步,憑藉着頑強的毅力,她忍着病痛一次次站在熱愛的講臺上。

情繫羣衆,小喇叭聲音更響亮。平日裏,華坪女子高中校園內隨處可見張桂梅老師手持小喇叭督促學生跑步、早讀的身影,有了小喇叭的陪伴,學生心裏都很踏實。她始終把學生當做親人,當遇到學生生病,她帶着他們徹夜奔波到醫院,一直守護在學生身旁。她心裏始終記掛着羣衆,設身處地爲百姓着想,用一次次感人的事蹟踐行着共產黨人爲民服務的宗旨。基層工作中,我們每天都會面對着很多前來諮詢問題、辦理業務、反映情況的羣衆,也常常會深入農戶家裏給羣衆做政策宣傳,在面對羣衆時,我們是不是應該以張桂梅同志的精神風貌要求自己?對待羣衆,我們態度要好一點,笑容要多一點,講解要清楚一點,多站在羣衆角度考慮問題,做好政策“翻譯”工作,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切實把羣衆的事當做自己的事。

頑強拼搏,三尺講臺折射溫暖。華坪女子高中建校初期,身爲校長的張桂梅遇到各類棘手的問題,籌集建校資金困難、教師隊伍人員流失,以及疾病的痛苦折磨,但是對教育扶貧的堅持和對講臺的熱愛支撐着她一步一步走下去,張桂梅同志的頑強拼搏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工作中,面對急難險重等困難時,部分人會出現躲避推脫、敷衍塞責的情況,這既不利於任務的完成,也會使政府工作者的形象在羣衆心裏大打折扣。我們要學習張桂梅同志精神,不僅要會“做事”,還要能“扛事”,面對“硬骨頭”,不繞彎、不敷衍,用理論完善決斷力,用實踐強化行動力,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以釘釘子精神將任務落實,見行見效。

無私奉獻,一盞明燈照亮前方。張桂梅老師雖飽受病痛折磨,卻依然堅持爲教育事業奉獻所有的光和熱,她無私奉獻,爲校園建設拿出了所有的積蓄,她如細雨般潤物細無聲,不計功名,告誡學生要時刻銘記黨和國家的栽培,她用實際行動展現出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本色,是我們黨員幹部的指路明燈。基層工作中,我們常常會因爲緊急任務而犧牲個人的時間,或由於一些特殊情況被百姓誤解,此時,我們更要要沉下心來做實事,不抱怨、不消極,學習張桂梅同志“舍小我、顧大家”的精神,用優秀共產黨員標準要求自己,做事不計回報,功成不必在我,把羣衆的認可當做衡量自己工作成效的一把標尺,時刻謹記共產黨員的“初心”,在時代的新徵程中腳踏實地、奮勇向前,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輝煌!

張桂梅事蹟之心得體會篇3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把立德樹人作爲教育的中心環節。“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教師大計,師德爲本。”作爲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張桂梅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爲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矢志不渝、執着追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落實到平凡、普通、細微的教學管理之中。

爲師者高風亮節,動之以情,付之以愛。張桂梅18歲從東北家鄉來到雲南後,當地領導和羣衆在她身患重病時伸出援手,給了她“第二次生命”,讓她堅定了以教育扶貧回報山鄉、用愛心傳遞溫暖的志向。在教育方法上,她注重因材施教,摸索出民族貧困山區學生教育的規律,把育人作爲教育的前提和目標。在她眼中,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得到平等的關愛,從來不用“貧困”二字形容自己的學生,而是稱他們是“大山裏的孩兒”。正是秉承着一顆單純而真誠的仁愛之心,張桂梅長期紮根紅土高原,爲山區孩子放飛夢想,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

“支撐着我的,是共產黨員的初心 和使命,讓我直面這片熱土時,心中無愧。”年幼時就已“滲入紅色基因”的張桂梅,始終堅持樹人先樹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爲立校之本,用紅色教育爲師生鑄魂塑形。她創建的學校,經過1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黨建統領教學,革命傳統立校,紅色文化育人”的特色教學模式,確立了“繼承革命傳統、發揚延安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辦學宗旨,“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做黨的好女兒”成爲校園裏鏗鏘有力的呼號,誦讀革命故事、傳唱愛國歌曲、開辦法治講座、弘揚傳統文化、組織理論學習成爲塑造師德師魂的日常功課。師生們在舉手投足、潛移默化中感受革命精神、愛國情操和紅色基因,不斷激發對黨忠誠、報效祖國、艱苦奮鬥的信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努力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堅持不懈用理想和信念“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是成就張桂梅傳奇的源頭活水,是“讓教育走得更深更遠”的強勁動力。

向張桂梅同志學習,我們就要學習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學習她情繫羣衆、一心爲民的真摯情懷,學習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學習她堅毅執着、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把自身前途命運同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將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洪流之中,以家國爲己任,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貢獻智慧和力量。

張桂梅事蹟之心得體會篇4

雲南一位縣級領導在教育局工作的時候,有幸和張老師有了面對面的接觸。

2008年香港教育工會組織了“向張桂梅老師學習分享活動”,一行30多人到了兒童福利院看望張桂梅老師。

香港教育工會的副理事長李副祕書長臨行前,特意遞了個信封給這位領導,說“張老師身體虛弱需要加強營養,建議每天喝袋牛奶,但沒有冰箱牛奶不易存儲,上半年我給了她3000元囑咐她買個冰箱,昨天去她住房看沒有買,這筆錢都用孩子們身上了!這裏面有2600元,請你在張老師搬到新的兒童福利院時,幫忙用這筆錢給她買個冰箱,拜託了!”這位領導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副祕書長的用心良苦,接受了這個重託。

可還沒等到張老師搬新家,組織安排這位領導到了新的崗位,臨行前他到兒童福利院看望張老師,一是辭行,二是把李副祕書長的心意告知張老師。他誠懇地對張老師說,“請您不要辜負李副祕書長的心意,一定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這筆錢只能用來買冰箱……”再三囑託後便離開了。

半年之後,這位領導到新福利院看望張老師,發現宿舍裏除了原有的書和物件外,沒有看到冰箱的影子!“牛奶只是我喝,孩子們卻沒得喝,我怎麼能喝呢?”張老師說到。

後來知道張老師把錢用在購買孩子們的生活用品上了。這位領導深深地自責,覺得辜負了李副祕書長的重託!耳邊迴響起祕書長的話“張桂梅老師的身體太弱了,她的工資不用在自己身上,連我們寄給她買藥的錢,她也用在孩子們身上了,請你給她買個冰箱,華坪天氣熱,鮮奶必須放冰箱保鮮,希望她能每天喝上一袋鮮奶。”

萬般懊悔之後,這位領導陷入沉思,每天喝一袋牛奶於常人不過是平常之事無可厚非,況且身體健康需要,張老師卻視爲奢侈,孩子們有的她纔能有,有人說張老師“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真誠贊同。

張桂梅事蹟之心得體會篇5

2008年4月1日,我們在校務會上認真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蹟,我爲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而欽佩,我爲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而欽佩。張桂梅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但是幸運卻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與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到肝臟。磨難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臺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幾次暈倒講臺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她放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毅然出任孤兒院院長。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張老師的話“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我們學習她對教育的執着和對工作的努力,張老師放棄了進條件好的學校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學校,一身病痛的張老師教學上幾十年兢兢業業,承擔學校繁重的教學工作,女生工作,婦女工作,語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務工作。除了住院沒向學校請個一天病事假,教學成績卻異常突出,她說:“爲了民族貧困山區的教育,即使倒在講臺上,長眠於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吃苦在前,那裏最需要就到那裏,無私奉獻,張老師爲我們樹立了榜樣。她愛生如子。她雖然沒有孩子,可是她卻是許多孩子的媽媽。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中午晚上看着學生睡覺,給學生蓋被子。學校學生和孤兒院50多個孩子,住院她陪着,給他們送飯,付醫藥費,資助學生讀書,自己連洗衣機都沒有。她將愛播灑進孩子們的心田。她有着我們教師兩袖清風的高尚品質。張老師前後將國家獎勵給她的獎金50餘萬元全部捐給貧苦地區的教育事業,自己每天的生活控制在三元。她像春蠶,她像蠟燭,她更像光芒萬丈的太陽!

她的精神值得我們全世界人民所學習,因爲她有利於在社會主義經濟大潮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培養一大批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才,這些人才,首先必須是政治上過硬的,必須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才能肩負歷史的重任。我們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落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培養的人才質量就會出問題!這是很危險的,學習張老師的事蹟,很有現實意義。

我們學習她淡泊名利 無私奉獻 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 艱苦奮鬥 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 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的高尚品德。要以張桂梅同志爲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工作,爭取做一個優秀的教師

人生的意義就在這個過程上。你要細細體認和玩味這個過程中的每節,無論它是一節黃金或一節鐵;你要認識每節的充分價值。――莊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