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黨性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黨性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黨員黨性教育心得體會 篇一

作爲一年級班主任,要面對一羣年齡小、什麼都要現教的孩子,多少有些苦,有些累,但我下定決心,不管如何辛苦,我也要將普通而又平凡的班主任工作做好。

一、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一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自控力差,紀律渙散。我從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入手,課堂上進行趣味教學,儘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組織好學生的紀律。每週利用週五的班會課學習學校的規章制度,教會學生做好上課準備工作,並且在課後注意觀察學生的行爲,對錶現好的學生進行表揚,讓其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在日常學習中,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

作爲一名教師,我愛班上的優等生,也愛班級的後進生。在學習上,我多關心差生。如我班有韋詩怡同學,每次上課講話、玩東西,不按時完成作業。我沒有放棄她,而是找出她的優點、抓住她的點滴進步,在學生面前表揚她、鼓勵她。漸漸的,她專心聽講了,也按時交作業了,學習成績有了很大進步。在生活上,我關心每一個學生,幫他們削鉛筆、提醒學生按時吃藥,有學生嘔吐在課堂上,我和學生一起動手弄乾淨。課間,我和學生交談、跳繩、遊戲,縮短師生間的距離

三、培養良好的班級體

班級體是培養學生個性的沃土,有了這塊沃土,學生的個性才能百花爭豔。每個學生都是班級的一份子,在每週五的班會課上,我讓學生總結本週班上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學生之間相互監督,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帶領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如畫國旗比賽、寫字比賽、普通話朗誦比賽、12.9冬季跳繩運動會等。每天組織學生認真打掃教室,經過努力,我班連續四個星期獲得“一週禮儀優勝中隊”稱號。

在輔導員老師的協助下,我班取得了一些成績,也存在着不足,如學生不夠團結、班級凝聚力不夠強、沒有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在這學期中,我與學生在一起,覺得日子過得真快,雖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我忙得高興,忙得開心。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更加努力工作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把班級工作搞好,爲讓本班評上“優秀班級”而奮鬥!

黨員黨性教育心得體會 篇二

通過在黨校的學習,使我深深地明白,加強黨性修養,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和浩然正氣是非常重要的,也使我在黨性修養上得到了鍛鍊和提高,特別是使我對共產黨員尤其是領導幹部如何增強黨性鍛鍊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黨性教育是黨校函授教育學員的必修課,是黨校函授教育的重要特色。

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是黨性的集中體現。由於階級利益不同,決定了各政黨所確立的宗旨也必然不同,黨 代表了無產階級的利益,也就代表了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爲最廣大的人民羣衆謀利益是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奉行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考慮一切問題,處理一切問題的根本着眼點。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共產黨員言行的最高準則。黨必然要求其成員認真履行黨的宗旨,一言一行都要以合乎廣大人民羣衆的最大利益,以最廣大人民羣衆所擁護爲最高的標準,在行動上作爲人民服務的模範。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這門課程教會了我黨性修養的方法。黨員應該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在各方面以身作則,樹立好的榜樣。“四自”是進行黨性修養、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方法。特別強調了,在社會生活中,黨員幹部是人民的公僕,他們手中的權力是受人民之託,用來爲人民服務的。所以,作爲一個黨員幹部,我更要做到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同那樣違背黨性原則的行爲作鬥爭。

黨性修養貴在自覺、貴在堅持、貴在實踐,是黨員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過程,所以,對一個黨員幹部來說,黨性教育課程的結束,並不意味着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的終結,黨性修養貴在堅持、實踐。所以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我將嚴格按照黨性原則辦事,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言行一致,表裏如一,知行統一,“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結合自己的實際學習他人進行自己的黨性修養,更好地完善自己,努力真正成爲代表廣大人民羣衆利益,爲廣大人民羣衆服務的合格的共產黨員。

黨性教育學習體會:發揚光榮傳統 堅定理想信念

近日,學習觀看了中政光榮傳統報告,接受了一場生動黨性教育,加深了對“立警爲公、執法爲民”理解認識,進一步加深了立足本職,紮實工作,崗位奉獻的自覺性。

一、堅定理想信念,發揚光榮傳統,是當前時代的要求

90年來,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艱苦奮鬥,克服艱難險阻,從一個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獲得了民族解放、建立了新中國、取得舉世矚目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偉大成就來之不易,是無數前輩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換來的。當前,改革進入攻堅,各種矛盾突顯。勞教事業中的每一名黨員,必須堅持黨的宗旨、發揮黨的傳統、結合勞教工作實際,切實履行崗位職責,做實教育矯治,做公平正義捍衛者、做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捍衛者、做社會主義建設的捍衛者,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二、堅定理想信念,發揚光榮傳統,是履行職責的要求

我們黨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無不是在人民羣衆的支持取得的的。勞教工作,肩負教育矯治違法犯罪人員的重任。黨的勞教工作只有堅持黨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走從羣衆路線,才能得到羣衆的支持,形成合力,取得輝煌成就。作爲黨員、勞教人民警察,應當嚴格按照依法管理、嚴格管理、文明管理、科學管理的 要求,做細做實勞教日常管理;依照循序漸進、因人施教的教育方法,做好勞教教育矯治工作,切實把教育矯治質量的提高做爲工作的第一要務,作爲衡量工作水平高低的首要標準,把違法犯罪人員教育成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促進社會的長治久安,履行勞教人民警察的神聖職責。

三、堅定正想信念,發揚光榮傳統,是黨性修養內在要求

我們黨是偉大的黨,有鐵的紀律和要示主。作爲一名黨員,要時刻銘記入黨誓詞,嚴守黨的紀律,以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標準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紮根一線,勤奮工作,不記得失,無私奉獻;工作中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維護組織團結,執行黨的決定,積極爲黨工作,不斷增加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不斷提高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全面履行工作職責,做好本職工作。

黨員黨性教育心得體會 篇三

20_年,我局繼續深化健康教育工作,切實將幹部職工的健康教育工作納入本局的目標管理,調整完善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擬定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在幹部職工中普及健康知識,使該項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

局領導歷來十分重視健康教育工作,爲認真實施健康教育工作,切實做好我區國家衛生城市複查工作,大隊對原健康教育領導小組成員進行了調整,加強對健康教育工作的統一領導和安排部署,確保各項工作的組織實施和順利落實。

二、制定計劃,落實責任

根據東勝區愛衛辦的有關文件精神,爲加強我局幹部職工的醫療衛生意識,普及健康保健知識,局健康領導小組制定了20_年健康教育工作計劃,並以文件下發各大隊各科室學習貫徹。同時向各部門提出了實施健康教育總的要求,安排了健康教育的工作任務,落實了責任和工作目標。認真組織各項活動,全年開展衛生評比活動四次、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六次、健康教育宣傳陣地六期。並按時向上級部門上報工作動態。

三、廣泛宣傳,強化學習

1、各大隊各科室在職工中經常性地開展健康保健知識學習,提倡健康生活和健康行爲,提倡戒菸少酒,減少疾病發生,保證執法隊員的身心健康。與此同時,積極參加醫療保險等社會活動,爲隊員購買醫療保險,妥善處理好隊員就醫住院等突發性的問題。

2、安排佈置學習內容,並認真組織職工學習健康教育工作相關文件和資料。通過認真學習和了解,隊員的健康意識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時普遍掌握了常見疾病的預防和救治方法,瞭解了常見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肝炎等的一般症狀及日常生活中的保健知識,對各種疾病的發生前兆有了深刻認識。學習使廣大職工形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行爲習慣,沒有發生一起嚴重傳染性疾病。

3、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對職工進行健康教育培訓,減少和控制職業傷害、職業病及相關疾病發生。同時特別加強對女職工的保健教育。

今年,我局把健康教育和各項工作有機結合,抓出了一定的成效。以人爲本,關心隊員的健康狀況,爲全局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黨員黨性教育心得體會 篇四

開學初,學校組織全體教師進行了“兩個責任”專題學習,我深有感觸。

說到“責任”,我想人人都不會陌生。責任是一個人意識到自己作爲一個公民所擔負的責任,他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應該是教育工作者以及家庭言傳身教,身體力行,使孩子從心靈中信服,並實行之。一個孩子有了責任意識,就會化爲不竭的學習的動力。何爲責任教育,實質的意義就是學生的責任感的教育,就是要求孩子們樹立起對於生活的責任心的意識。責任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支撐和依託,是人成長過程中關鍵的核心因素。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責任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具有最爲重要的作用。責任使我們愛崗,堅守三尺講臺,守衛心靈的那份淨土,呵護教育的神聖;責任讓我們敬業,傳承人類文明,甘做燃燒的紅燭,忠心於神聖的教育。

缺乏責任,教育便少了良知;富有責任,學生才能快樂成長。

人們常說,小孩子是一張白紙,你往上面塗什麼顏色,他就成了什麼顏色。當我們培養孩子的積極時,消極就離孩子們遠去了,當我們培養孩子誠實的時候,也就是克服了孩子說謊,我們須要用積極的東西去佔據孩子們的心靈,用責任感的教育告訴孩子們,人生的價值是什麼?什麼是我們應該去追求的?也許我們看到許多的人不勞而獲,但那只是暫時的,只有我們用自己的勞動創造的財富,那纔是最有價值的。

我曾看到過一篇短文,說:遇到什麼樣的老師,學生你沒法選擇,就像你沒法選擇你的父母一樣;假如一生中能遇到一個很好的老師,你是幸運的,遇到兩個好老師,你是幸福的。作爲教師的我,爲什麼不努力當一個讓學生感到幸福的老師呢?那就要熱愛教育事業,關心學生,爲學生的將來負責,真正成爲一名好教師!

優秀的教師從來不會推卸他所肩負的責任,相反,會把責任作爲自己的神聖使命。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力求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通過這次學習我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之處,同時也堅定了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更加地擔負起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黨員黨性教育心得體會 篇五

深秋的海門,層林盡染是一種美;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倡導的新教育實驗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散發着光和熱,溫熱了這座城市。教育是海門的一張名片,新教育就是海門的一塊金石,更是素質教育的一面旗幟。在海門的四天學習,讓我的內心受到感染,受到觸動,受到震撼。新教育實驗喚醒了沉睡的狀態,擦亮了內心的朦朧,點燃了我心中的教育熱情。靜靜聆聽新教育的聲音,接受着新教育理念的洗禮,新教育的種子埋進我的心間,努力地汲取營養,努力生長。

新教育實驗是由朱永新教授發起的一個民間教育改革行動,一個以教師發展爲起點,以十大行動爲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爲目的的教育實驗。

通過學習新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吳建英的主題報告《新教育階梯閱讀課程的研發與實踐》和海門育才國小黃鶯鶯的《永閱讀點亮童心》書香校園敘事,讓我這位普通的國小語文教師越發地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感受到肩負的重任。兒童閱讀,是一項“花的事業,根的工程”。我們要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用一身書卷味去喚醒兒童的閱讀需要,用一路書香溫潤兒童的精神成長。所以營造書香校園是新教育理念的核心之一。營造書香校園就是創設濃郁的閱讀氛圍,整合豐富的閱讀資源,開展多彩的讀書生活,使學校成爲傳承優秀文化的陣地、師生共同成長的樂園。朱永新教授說,一個人的成長髮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閱讀史教育的最重要活動。我們要在踐行新教育實驗的過程中,注重閱讀對學生的滋養,主要通過“晨誦、午讀、暮省”形式,讓孩子每天能浸潤在中外經典書香裏,在閱讀中感受快樂,養成受益終身的閱讀習慣。

學校可以通過建設濃郁的閱讀氛圍,整合豐富的閱讀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閱讀成爲師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作爲教師,要努力創設濃郁的讀書環境與氛圍,推薦優秀的閱讀書目,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培養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閱讀成爲伴隨人終生的生活方式。讓閱讀爲孩子的童年播下最美妙的種子,用經典讀物去滋養學生語言,發展學生思維,博覽羣書,受到多風格高品質的語言薰陶,豐富學生的體驗,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要用心爲孩子推薦好書,必須是經典的額,兒童的,分層的,全面的。有一定閱讀坡度的,要爲每一個孩子尋找到此時此刻最適合他的書。通過師生共讀,親子共讀等方式,讓學生沉浸在清朗高貴的語言環境中,產生持續不斷的讀書熱情,讓學生在母語中狂歡。通過“書香兒童”“書香家庭”“書香班級”等評價,通過舉行讀書節,開展詩詞誦讀活動等方式,激起閱讀熱情,讓閱讀使每一個生命閃亮。引導學生真正做到好讀書、讀好書、會讀書,在閱讀中學會品評,學會聯想,學會咀嚼,學會欣賞,在閱讀生活中以書爲友,以經典爲友,成爲精神明亮的人。

江蘇海門的新教育學習,無論是聽取專家報告還是走進學校,走進課堂,都讓我耳目一新,讓我收穫了滿滿的教育正能量。新教育是一個注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教育。要很好地行走在新教育的行列裏,教師的行走方式極爲重要。所以要加強學習,加強自我反思的能力,勇於實踐。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追隨新教育的步伐,讓新教育理念滲透到我的教育工作中,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黨員黨性教育心得體會 篇六

在學習“四羣”活動轟轟烈烈開展之際,我積極投入,抓住契機,積極聯繫羣衆,深刻反思自己的師德言行、工作作風和生活態度,謙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爲今後的工作、學習與生活調整好新的奮鬥目標。現如今社會關係複雜,如何正確的做好羣衆工作,不脫離羣衆,要把“四羣”工作開展好,面臨許多的問題,因此我認爲,應該從下面幾方面入手:

一是走進羣衆中去,明確工作目標,夯實工作基礎。只有真正的瞭解了羣衆所需要的,才能把羣衆工作做好;只有真正的從羣衆的角度出發,才能爲羣衆謀取更大的利益;只有走羣衆路線,才能獲得羣衆的信賴和支持;也只有把羣衆工作做好、做實,才能爲今後的工作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是創新工作思路,把握工作環節。羣衆利益無小事,我們作爲質監部門每一項工作都涉及到羣衆最切身的利益,因此我們在工作中要與羣衆緊密結合起來,把每一項工作都落到實處,最大限度的保障羣衆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三是做好宣傳工作,力求取得實效。總之,只要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紮根於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高度重視並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羣衆工作,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真誠傾聽羣衆呼聲,真實反映羣衆願望,真情關心羣衆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羣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權益,把羣衆放在心上,羣衆就會把我們放在心上,我們的工作就會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羣衆基礎和力量源泉,我們的事業就會生機盎然。

總之,只要我們每個共產黨員把國民放在心上的最高地位,尊重國民主體地位,尊重羣衆的開創精力,朝拜的人們的老師,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能力的進步是深深植根於人們的創造性實踐。高度器重和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的羣衆工作,問政於民,人們要問,問計於民,真誠傾聽羣衆呼聲,如實反響他們的願望,真正關心羣衆疾苦,依法保障國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其他權利,羣衆的心,羣衆就會讓我們記住,我們將得到最廣泛、最可靠、最堅實的羣衆基礎和力量源泉,我們的事業就會充滿活力。

黨員黨性教育心得體會 篇七

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每個人道德修養的外在體現。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爲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衆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裏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爲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爲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爲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爲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爲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羣有道德的民衆。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衆亦有莫大的影響。爲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爲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裏,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着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爲。

黨員黨性教育心得體會 篇八

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應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質的課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爲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利用“先做後學、先會後學、先學後教”等多種方法,纔可以真正做到少教多學,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聽生本觀摩課、看生本課堂視頻、關注生本教育微信公衆號、上網查詢生本教育的資料,我談談自己對生本教育的幾點體會:

一、生本課堂中,學生是課堂的“主角”。

生本教育的課堂,精彩的是學生,他們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作爲教師,我們要相信,學生完全擁有自學的天賦和潛能,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學習掌握很多的知識,並能在自學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與快樂。在生本的課堂上,學生是那樣的投入,他們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課前蒐集的資料等,他們在課堂上表現的機會很多。

總之,在生本的課堂上,所見到的學生,個個都處於一種積極主動學習的狀態,在課堂上,他們可以發揮想象,積極思維,對事物都有着執着的探索精神。這種課堂,讓學生充滿了自信,讓課堂呈現出精彩,學生活起來了,樂起來了,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學到了新知識。

二、生本課堂中,教師是課後的“引領者”

生本課堂主張教師不要給學生過多的干預,而是給學生學習儘可能的自主。在課堂上,教師只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領者,是學生學習的協助者,是課堂的策劃者,教師要以平等心態的角色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教師給學生指引方向,剩下的時間多交由學生探究學習,而學生在課下的準備工作也有趣而生動起來,通過這種方式,亦大大擴充學生的知識量。

我感覺在生本教學中,教師要做好下面三點:

1、設置好前置性研究,放手讓學生研究預習。

生本教學的原則是“多學少教,先學後教,讓學生有備而來”。這“有備”就是指提前做好預習研究,做好上課的準備。可見,前置性研究的佈置就尤爲重要。通過“前置性研究”的形式,提前佈置給學生,讓學生先學。學生通過先做後學,對新知識有了初步感受和淺層理解,從而更有目的性地進行課堂的學習,提升課堂的優質性。因此如何設計佈置“前置性研究”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環節。

2、組織好課堂學生的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課堂上主要採取小組團隊合作的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交流、探究。每組選出組長,負責本組團隊的紀律、任務分配等事務,組內成員有不明白的問題時,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確實無法解決可以向教師提出,如問題具有普遍性,再由教師和全班同學交流,展開全班性的討論,這樣做真正調動了學生探索的積極性,也讓教師得到了解放。

3、佈置前置性小研究、小組討論、全班討論、教師點撥指導。

生本課堂看似簡單:可實際上,要想上好生本課,並不那麼輕易。我認爲生本課堂的關鍵在於教師點撥時的“收”和“放”,教師要有獲取並靈活運用課堂生成資源的能力,通過點撥,讓學生向更深處邁進,也就是“放”;通過點撥,讓學生能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把學生引到正軌上來。收放自如,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激揚生命,真正做到以學生爲本,以生命爲本。

其實,這一點一撥,並不是太好把握。這需要教師有較深的心理學、教育學知識,全面深入地瞭解學生,這都需要教師有駕馭課堂的教學藝術,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上正確的道路。引導學生自己學,教師起到幫學的作用,教師是一個引導者。教師怎樣引導學生學,教師在什麼時候幫,教師在引導的同時還應該做什麼,所有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在實踐中探索思考。

黨員黨性教育心得體會 篇九

《愛的教育》的作者亞米契斯,是意大利著名作家。《愛的教育》是世界兒童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日記體小說,這部小說通過一個國小生的日記,以充滿兒童情趣的幽默語言,記錄了孩子們在整整一年中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全書故事簡單,風格樸素,感情濃烈,展現了一幅幅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的動人畫面,是19世紀意大利最偉大的10本小說之一。

小主人公安利柯是一個剛剛上三年級的學生,出生在一個衣食無憂的知識分子家庭。他學習勤奮努力,待人誠摯友善,安利柯的父親是位工程師,家裏的條件也算是小康,他的父母都是樂善好施的人,常常教導安利柯要幫助窮人和有困難的人。有一次母親帶着安利柯去幫助一對貧窮母子,沒想到他們正是安利柯的同學克洛西和他的母親。

安利柯的身邊有着一羣心地善良、充滿愛心的同學。班長代洛西是個熱忱的孩子,當他得知克洛西的父親是服刑回來的人時,爲了不傷同學的自尊心,他小心翼翼地保守着這個祕密。當面對克洛西的父親的時候,代洛西真摯的話使這個曾經失足的人感到了人間的真情,鼓起重新做人的勇氣。

安利柯最敬佩的同學是卡隆,這個火車司機的兒子具有高尚的心靈,面對被欺負的弱小者他常常會挺身相助。紳士的兒子諾比斯和賣炭人的兒子貝諦爲一點兒小事吵架,在開明的家長的教育引導下,兩個孩子反而成了親密的同桌。同學克洛西的父親因過失殺人入獄,克洛西的母親靠沿街賣菜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但不論怎樣困苦,母親都要讓克洛西去上學。朱利亞爲了幫助父親抄寫公文而累壞了身體,面對父親的責怪和家人的不理解,朱利亞忍受了下來,並堅持幫助父親抄寫公文。當父親終於明白兒子爲何身體每況愈下,學習成績直線滑坡時,父子倆痛哭着抱在一起。波萊科西以加倍的用功和非凡的孝心,得到了一枚獎章,他的這份榮譽令父親幡然醒悟,從此改過自新,成爲一名勤奮的好鐵匠。

安利柯的老校長是一位和藹的老人,他的兒子當志願兵不幸犧牲後,校長常常帶着學生去看路過的軍隊,向軍旗行禮,教導孩子們要愛國。

畢業時,安利柯好他的同學們都依依不捨地離開了自己的老師和校長,心中充滿了無限敬佩與感激之情。父親也特意帶安利柯乘火車去探望自己44年前的國小老師,給他上了一堂“尊敬師長”的好課。

正如其書名所暗示的,《愛的教育》宣揚了人世間最偉大的愛。一個三年級學生在一個學年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以及對祖國的愛,使人讀起來猶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全書把“愛”表現得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無不包含一個“愛”字。這個生生不息的神聖字眼,雖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驚心動魄,卻總讓人怦然心動,甚至淚流滿面,提醒人們學會用一種溫暖的眼光看世界。這本書也寄託着作者的理想,即期望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友愛。

《愛的教育》蘊含了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出素質教育的根基是“愛的教育”,對父母的愛、對教師的愛、對同學的愛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質的基礎。在全書中我們看到,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們循循善誘,因材施教,在道德上堅持高的標準和要求,在個性上允許孩子自由發展。安利柯有一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亞米契斯的教育思想也體現在這個小小的細節中。

本書生動細膩地描寫了兒童的內心世界。兒童的所思所感並不同於成年人,本書的情節能夠使人真正地瞭解到孩子們對世界和環境的看法,讓我們通過一個孩子的眼光去觀察這個世界,從而也讓我們瞭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