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愛國主義教育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愛國主義教育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愛國主義教育學習心得體會篇1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必須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是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新時代黨校(行政學院)工作,關鍵在於堅持黨校姓黨、從嚴治校、質量立校(9月25日人民網)

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從來就是推動歷史前進的一種巨大力量。它是在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又反過來給予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以重大的影響。愛國主義在不同的國家和每個國家的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內容,因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也都有所不同。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雖然在每個不同的歷史階段都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和特點,但是也具有共同的內容和特點。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愛國主義主要表現爲熱愛祖國的壯麗河山、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關心祖國的前途和命運。熱愛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熱愛中國共產黨和各族人民,維護祖國的獨立和統一。愛國主義教育,就是要從學習歷史入手,特別是要學習了近代史和現代史,使人們瞭解祖國的歷史和現狀,引導人民羣衆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樹立對祖國的高度責任感和祖國利益高於—切的思想,把愛國之心化爲愛國行動,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的理想而努力奮鬥。

1994年8月23日,中宣部頒佈了《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論述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極爲重要的意義,提出了教育的基本原則、主要內容、重點對象以及一系列具體措施,體現了精神文明重在建設的方針。1995年3月,民政部確定了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5年5月,中宣部、國家教委、文化部、新聞出版署和共青團中央發出《關於向全國中國小推薦百種愛國主義教育圖書的通知》,把閱讀百種愛國主義教育圖書、觀看百部愛國主義影片和學唱百首愛國主義歌曲,作爲對中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推動中國社會前進的巨大力量,同時也是中國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愛國主義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的基礎性工程,是引導人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促進中華民族振興的一項重要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4日召開會議,審議《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和《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制定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對於引導全體人民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爲深厚的歷史情感,也是團結奮鬥的精神紐帶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曾涌現出許多著名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如:不畏強暴的晏嬰,英勇抗擊匈奴的衛青、霍去病,精忠報國的岳飛,“男兒到死心如鐵”的辛棄疾,保衛北京的于謙,抗擊倭寇的戚繼光,橫戈戍邊抗清的袁崇煥,少年英雄夏完淳,“也留正氣在乾坤”的張煌言,收復臺灣的鄭成功、畢生致力革命創導新學的何子淵等,他們的愛國獻身精神至今仍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中華民族的歷史之所以悠久和偉大,就是因爲愛國主義作爲一種精神支柱和精神財富起了非常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近代史上,當中國遭到帝國主義列強的瘋狂侵略出現危機時,中華兒女的愛國主義精神便越來越顯示其戰鬥鋒芒和精神力量。從孫中山、黃興、何子淵、鄒容、秋瑾等資產階級革命家到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彭德懷、董必武等無產階級革命家,無不繼承和弘揚了中華民族“以天下爲己任”的愛國主義優良傳統。

愛國主義也是一種崇高的思想品德。我們可以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到陸游的“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再從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等得到啓示,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數以萬計具有崇高思想品德之人,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無不用生命詮釋了忠貞愛國之舉,讓愛國主義成爲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也形成了深厚持久的愛國主義傳統精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更需與時俱進,充分發揮黨校(行政學院)作用,牢牢把握黨校姓黨的辦學原則,落實好辦學治校的主體責任,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時代呼喚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既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讓愛國主義精神牢牢紮根;又要強化對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積極培養造就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爲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

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作爲新時代的黨員幹部,就要把握好時代主題,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使愛國主義成爲全體中國人民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積極引導大家既要熱愛祖國的壯麗山河、悠久歷史及燦爛文化,更要關心和捍衛祖國的前途命運,不斷激發內心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努力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匯聚磅礴力量。

愛國主義教育學習心得體會篇2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4日召開會議,審議《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和《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制定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對於引導全體人民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影響。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是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恆的內核。70年崢嶸歲月、70載春華秋實,中華民族上演着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世界奇蹟,離不開愛國主義精神的指引。隨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既是時代要求,更是現實選擇。唯有牢牢把握並依靠愛國主義的“根”和“魂”,才能加快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偉大“中國夢”。

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從古到今,愛國主義精神始終貫穿着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它穿越古今,愈加煥發着新的活力。正是在愛國主義精神的薰陶下,中華民族纔有了不斷砥礪前行的精神指引,中華兒女纔有了不斷克服困難的動力源泉。從岳飛的“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的赤子情懷,到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振臂高呼;從周恩來的“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時代吶喊,到黃大年的“國家在召喚,我就要回去!”的毅然決然。無論是幾千年前的歷史迴響,還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以來的時代叩問,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愛國主義情懷亙古未變。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已然成爲激勵各族人民自強不息的強大力量。

美好生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隨便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要開創美好未來就要有強大的精神指引,而愛國主義精神就是開創美好未來的“指明燈”“定盤星”。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之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黃金戰略機遇期。從國際看,世界經濟深刻調整,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擡頭,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風險挑戰加劇。從國內看,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三期疊加”的陣痛不斷。無論是國際地位之爭,還是國內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任務,說到底都是國運之爭、國家發展前途之爭。在追尋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我們仍有許多“婁山關”要闖、許多“臘子口”要過,唯有從愛國主義精神中汲取磅礴偉力,才能凝聚最廣泛的奮鬥共識,凝神聚力共同奔赴美好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我們每個人不僅要有愛國的追求和情懷,還要把愛國之心化爲報國之行,自覺將其轉化爲國家繁榮昌盛、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實際行動。唯有心中不斷激盪着熱烈的愛國情懷,懷揣着一顆報國強國的赤子之心,才能作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國家、無愧於民族的價值抉擇;唯有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到波瀾壯闊的國家和民族事業中,朝着建功立業的目標而努力奮鬥,纔能有持之以恆的不竭動力,才能收穫美妙動人的累累碩果。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我們每個人要牢固樹立愛國主義奮鬥精神,以先進典型爲榜樣,守好愛國奮鬥的根,護好民族精神的魂,主動汲取知識養分、實踐養分,在風吹雨打中錘鍊品格、在摸爬滾打中強健筋骨,在爭當踐行愛國主義精神的先行者和排頭兵的奮鬥道路上,孜孜以求、上下求索。要以奮鬥者的姿態,成長爲一棵棵偉岸挺拔的樹,團結成一片片鬱鬱蔥蔥的林。

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時代需要強動力。全社會要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使愛國主義成爲全體中國人民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全面奏響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的最強音,合力推動“中國夢”的“巨輪”駛向更廣闊的遠方。

愛國主義教育學習心得體會篇3

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了《新時代愛國主題教育實施綱要》和《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校)工作條例》,對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內涵、現實意義、實施載體等內容進行了詳細說明。作爲新時代黨員幹部要以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爲遵循,大力弘揚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愛國主義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愛國主義教育要有“純度”。周敦頤在《愛蓮說》中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形容蓮的高潔品格,這種品格的高潔來自精神上的純粹。從整體層面來看,國家富強、民族復興離不開源源不斷的動力,這些動力的“基點”就是人民對這個國家深深的“愛意”,這份愛的純度決定着這個國家未來發展的方向。要大力培養黨員幹部愛黨、愛國、愛傳統優秀文化的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指導黨員幹部做到“三省吾身”,檢視自身存在的不足,堅定理想信念,精心打磨自己,在精神上做一個“純粹”的人。

愛國主義教育要有“深度”。“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只有真正熱愛自己祖國的人,懂得如何愛國的人才能起到表率帶頭作用。在當今的社會中,我們會發現有很多人是熱愛自己的國家,但有時會因爲他人“別有用心”的煽動,表現的“過於激動”。真正懂得愛國的人,一定懂得理智愛國。因此,愛國主義教育要確保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教育廣大黨員幹部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進一步強化黨員幹部對愛國主義精神的深刻認識;要教育黨員幹部如何理性愛國,確保國家利益高於自身利益,培養“有國纔有家”的社會認知。

面對世界複雜的局勢變化,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與時俱進,新時代愛國主義者也要不斷學習愛國主義新知識,提升自身能力,防範化解隱患和風險。

愛國主義教育學習心得體會篇4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一種民族精神的先進與落後,要看它能不能適應時代潮流,能不能跟進歷史潮流。古代世界曾經產生過20多個不同的文明,但大部分都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了。究其原因,就是這些文明或者說民族精神不能適應新的形勢,不得不最終退出歷史舞臺。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不斷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豐富着我們的民族精神。現階段面對世界範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盪,必須把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作爲文化建設極爲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愛國主義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內涵,是一個歷史範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列寧說過: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我們所講的愛國主義,作爲一種體現人民羣衆對自己祖國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進歷史發展密切聯繫在一起的,是同維護國家獨立和廣大人民的根木利益密切聯繫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愛國主義主要表現爲致力於_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反動統治的鬥爭,把黑暗的舊中國改造成爲光明的新中國。在現階段,愛國主義主要表現爲獻身於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事業,獻身於促進視同統一的事業。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爲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爲恥辱。”這是對我國現階段愛國主義特徵的精闢概括。

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永不枯竭的精神動力。“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一種集中體現。有沒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尺度。”一個人沒有精神不行,一個民族沒有精神更不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從鴉片戰爭開始一次次地面臨着世界列強的欺辱,但我們從來都沒有放棄抗爭,並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民族的獨立和國家的富強。回顧近現代中國的歷史就會發現,我們之所以能最終戰勝各種艱難險阻,能自信地挺起我們的脊樑,就是因爲我們有偉大民族精神的堅強支撐。中華民族在自己的發展歷程中,曾經歷過許多大風大浪,遇到過無數艱難險阻。正是憑着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依靠在愛國主義旗幟下熔鑄而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才得以經受住了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和風險的考驗,一直保持堅強的團結和旺盛的生機。

愛國主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對於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宏偉事業而奮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在我國曆,愛國主義從來就是動員和鼓舞人民團結奮鬥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抵禦外來侵略和推動社會進步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在愛國主義精神的激勵下,我們的國家和民族俞強不息,具有偉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從賈誼的“國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從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到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從孫中山第一個喊出“振興中華”,到鄧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着我的祖國和人民”,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動力,是每一箇中國人成就偉大人格的根本所在。

愛國主義教育學習心得體會篇5

自古以來,愛國就是中華民族精神脈絡裏流淌着的基因。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作爲中國公民最樸素的價值追求,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階段,必須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精神和文明建設全過程中,才能更好地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

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讓愛國基因永續傳承,可以不斷提振中華兒女拼搏奮進的精氣神,爲新時代這艘巨輪磅礴的前行動力。

在文中,強調了要“堅持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爲鮮明主題”。

對於新時代來講,發展在每分每秒都在飛速變化着、充滿了挑戰性,更是充滿了機會。在祖國飛速發展的同時,作爲新時代青年的我們更應該充滿幹勁兒,在青春大好的年紀裏,用自己所學所想創新奮鬥,爲國家繁榮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肩負起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在的時代裏成就自我,成就新時代。

作爲新時代新青年,我們要牢記黨的教導,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做新時代“四有”青年。《師說》中曾說過:“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青年人有自己的一腔熱血,有着對新時代嚮往,面對當下撲朔迷離的世界發展格局和複雜的環境,我們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做忠誠的愛國者;面對社會上各種各樣的誘惑與功利,我們必須靜下心來,回想我們自己的初心,找到正確的方向,必須樹立愛國主義精神,把自己的理想目標與國家發展相結合,踏踏實實地爲新時代提供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文中還強調了要“堅持以立爲本,重在建設”。

這一點說明了重視愛國主義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更是祖國賴以發展的根基,要着眼於固本培元,凝心鑄魂,“潤物細無聲”,悄無聲息地從日常教育中培養孩子的愛國意識,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加強制度保障,營造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濃厚氛圍,進一步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的發展。

愛國主義作爲凝聚中華兒女精神力量的重要紐帶,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弱化,更不能丟掉。

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不是嘴上喊的口號,關鍵在於行動我們每個人不僅要有愛國的追求和情懷,還要把拳拳愛國之心轉化爲實際行動,只有把個人理想、追求與國家發展、民族富強緊密結合,那樣的人生,才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愛國主義教育學習心得體會篇6

黨校是領導幹部的“搖籃”,辦好黨校,加強對領導幹部的培訓,強化其愛國主義情懷,對新時代的蓬勃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次審議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和《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爲近階段黨校工作指明瞭方向。從嚴治校,質量立校已經迫在眉睫。不可否認,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部分黨校的工作並未按着黨中央的精神嚴格貫徹落實,管理不嚴,培訓工作流於形式,這些都是部分黨校在近階段暴露出來的弊病。黨校教授在課堂上“自言自語”,下面接受培訓的領導幹部們各玩各的手機,這樣的場景已經屢見不鮮。教授與學生雙方都把黨校培訓當成了自己的任務、工作,甚至負擔,沒有正確認識到黨校培訓的意義,這使整個培訓過程溜爲指尖上的形式主義。而根據中央的最新指示,各黨校必然會從嚴治校,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課堂的吸引力,讓每個前來接受培訓的領導幹部都自發的、自覺地認真學習,從而提高各位領導幹部的工作能力和政治思想覺悟,從而達到黨校對領導幹部培訓的真正目的。

各個黨校的另一個工作重心就是加強對領導幹部的愛國主義教育。對領導幹部的愛國主義教育會使領導幹部更加堅定其理想信念,不妨初心,牢記使命,全新全意爲人民服務。同時也會強化其對工作的熱情,把自己的工作視爲自己的人生追求、理想,而不僅僅是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當黨員幹部抱着這樣的心態去工作,他們一定會全身心的撲到祖國建設上,幫助中華兒女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一旦黨校此次能夠按照黨中央的要求來貫徹落實,黨內的環境也會得到淨化,政府的公信力也會大大提高。在這樣的健康的幹部羣體的帶領下,祖國的各項事業必將騰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