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小課題培訓心得體會多篇

小課題培訓心得體會多篇

小課題培訓心得體會篇1

在我校張校長的帶領下,我和我校其他幾位教師有幸參加了省教科所組織的全省教師關於課題研究方面爲期2天的培訓,我感覺受益匪淺。

首先由南京市教育教學研究室書記劉永和教授就《如何把教研、科研成果積極轉化成教育行爲》和《“教師教科研”的光榮與夢想》兩個主題做了精彩的演講。其中劉教授提到基層教師需要個人課題、微型課題,課題要有“小、巧、實、新”的特點;並對課題申報的一般方法進行了較爲詳細具體的指導和培訓。最後劉教授還就如何從別人的優秀課題中學到對我們自己有用的東西進行了解析和示範。通過劉教授的培訓,使我真正從思想上願意認識到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通過培訓學習到了一些進行課題研究的具體的、實用的方法,對以前自己做過的一些課題也有了新的認識,我更加堅定了今後要認真做課題研究的信心。

然後由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劉旭東教授主要對以下三個主題做了培訓:

1、教育研究的特點和要素;

2、教育科學研究的常規方法介紹;

3、課題的科學實施流程與方法。其中劉教授提到的“教育研究必須爲學校工作和教師自身的發展服務”、“要從學校和教師工作實際提出課題,開展研究”、“教育研究的目的是改善我們的教育行爲”“教育研究要使教師成爲研究者,感受到教育生活的幸福”等觀點使我茅塞頓開,獲益良多。

緊接着由甘肅省第九屆教育實踐成果獲獎者王俊莉校長用她自己的課題研究實踐經驗向我們說明了學會選題的重要性。同時讓我體會出當一個人真正從工作中體驗到到樂趣時,工作就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幸福!而且只有當人享受工作的時候才更有創造性。所以我們既然已經選擇了做教師,就應該做快樂的教師,做幸福的教師,做自己喜歡的教師。要用積極的心態感染學生,要用我們充滿愛的心和眼睛去發現教育生活中微小的、閃光的、感動我們的東西。並把它及時捕捉下來,細加分析。

最後由蘭州市教科所教研員朱武蘭老師跟大家分享她進行課題研究的一些體會。朱老師對教研課題如何選題,選題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進行了詳盡的解讀,讓我對課題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從懼怕研究課題到覺得研究課題是非常有意義的,從剛開始對課題的迷惑到現在對課題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脈絡認識,使我對課題研究方面有了個更深層次的認識,對今後我們進行教研課題的研究、選題等有了很大的幫助,爲我們以後研究課題提供了一個方向。

總之,通過本次培訓使我在課題研究的認識方面有了極大的提高和改變。同時我還具體學習到了很多在今後做課題研究時有用的很多方法,如:教育科研的選題與論證、如何進行文獻資料的查閱與綜述、研究過程的設計與展開、教育

研究的方法等。所以這次培訓對我們今後的工作是一次極好的促進和指導。我希望今後能有更多這樣的學習機會,以方便更多的一線老師更快地成長和進步!

小課題培訓心得體會篇2

本週六,學校教研室湯主任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爲我們開展了《微型課題研究方法》的講座,聽後讓我耳目一新。

講座一開始首先借鑑蘇霍姆林斯基一段話,他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很顯然,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教師堅持做教育教學研究的話,那麼,教師的勞動就會成爲一種樂趣,天天上課就不會成爲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教師就會很幸福!有時我們不是經常會感覺到了“不樂趣”、“不幸福”嗎?也許生活中就恰恰少了一點“研究”和“琢磨”的過程吧!

而以往的我對於課題研究也是很迷惑,通過講座明確了進行微型課題研究一般有以下五個步驟:

第一,發現問題。教師要有問題意識,這是進行研究的前提。不能跟風,選擇的課題應該越小越好更重要的是要是自己熟悉的內容,還有就需要課題一定要有價值。實際上教師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是很多的,如一個問題的講解、後進生的轉化、某節內容的課堂教學結構設計、學生上課不專心、作業安排等等。課題的價值有賴於有效的反思。

第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進行微型課題研究尋找方法其實也就是一個借鑑的過程,就是要在充分收集資料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一個尋找方法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這是微型課題研究非常重要的一步。資料收集包括閱讀書籍、查閱歷史文獻等收集書面資料,還包括通過實地調研,訪談獲得直接研究材料,還可以通過體驗取得有關材料,並對材料進行整理歸納分析,爲下一步研究做準備。

第三,解決問題。教師要先明確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式和途徑,可採用案例法、觀察法、行動研究法等。應特別強調,微型課題研究的核心是行動,行動是研究方案付諸於實踐的過程,是一個尋找問題解決、創造教育實踐新形態的過程,研究過程要充實、切實。要注意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做過的事情,教師要隨時記錄、反思和總結。在研究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方法不能實施奏效,應該再回到第二步尋找更好的方法。要特別重視教育教學過程中一些有意義的細節,注意對細節的反思與改善。

第四,解決過程總結出來。這是從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過程。一定要努力把它寫出來。這曾是我最匱乏的部分,而聽了講座後才發現其實沒有那麼難,總結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是“教育日誌”、“教育敘事”、“教育案例”更可以是“教育教學反思”。

第五,把總結出來的方法應用與教育教學。就是把總結出來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這是微型課題研究的根本目的。這是第二次從理論到實踐。在這一過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有了提高,教育教學效果顯著改進。

經過講座系統的歸納回頭看看自己,身爲一線的教師,其實每時每刻都在進行一些微型課題的研究工作,只是我們缺少一些蒐集、整理、總結概括的過程,沒有形成一些科學的體系而已。

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提高自己的科研意識,在解決教育教學中的一個一個小問題、實問題的同時,讓自己成長爲專業化、科研型的教師。

小課題培訓心得體會篇3

提筆躊躇,我深知自己的心得體會與本次的培訓專題風牛馬不相及。2xx年x月x日——17日,在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邵美萍主持下舉行雲南省國小美術名師工作室課題研究專題培訓和小組年度工作考評活動。活動包括楚雄州教科所所長鄧建民作課題研究專題培訓,各小組課題研究情況、小組年度工作彙報及專家指導、考評,工作室顧問張興義校長作《情緒的科學管理》的專題講座等。說實在的,至於講些什麼我懵懵懂懂,觸動最深的是鄧所長聲情並茂朗誦的一段散文:“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個母親,向你交出她可愛的小男孩,而你們將還我一個怎樣的孩子呢?” 下課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通過網絡我找到了原文細讀:“小男孩走出大門,返身向四樓陽臺上的我招手,說:‘再見!’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個早晨是他開始上國小的第二天。 我其實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樣,再陪他一次,但我卻狠下心來,看他自己單獨去了。他有屬於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場,只能看做一把借來的琴絃,能彈多久,便彈多久。但借來的歲月畢竟是有其歸還期限的。

他歡然地走出長巷,很聽話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規蹈矩的模樣。我一個人怔怔地望着巷子下細細的朝陽而落淚。

想大聲地告訴全城市,今天早晨,我交給你們一個小男孩,他還不知恐懼爲何物,我卻是知道的,我開始恐懼自己有沒有交錯?

我把他交給馬路,我要他遵守規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們能夠小心一點嗎?不要撞倒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愛交給了縱橫的道路,容許我看見他平平安安地回來。

我不曾搬遷戶口,我們不要越區就讀,我們讓孩子讀本區內的國民國小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國小,我努力去信任自己的教育當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兒女爲賭注來信任———但是,學校啊,當我把我的孩子交給你,你保證給他怎樣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給你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後,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他開始識字,開始讀書。當然,他也要讀報紙、聽音樂或看電視、電影。古往今來的撰述者啊,各種方式的知識傳遞者啊,我的孩子會因你們得到什麼呢?你們將飲之以瓊漿,灌之以醍醐,還是哺之以糟粕?他會因而變得正直、忠信,還是學會奸滑、詭詐?當我把我的孩子交出來,當他向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給他的會是什麼呢?

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個母親,向你交出她可愛的小男孩,而你們將還我一個怎樣的孩子呢?!

張曉風的《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這篇散文從字裏行間透出了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對社會的囑託,更是對教育工作者的信任和期待。那感人而樸實的話語陣陣敲擊着我的心靈,作爲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和教育工作者的我,從不同的角度來感悟這篇文章,內心感觸頗深,久久不能平靜。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哪個父母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哪個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更是父母的命啊!

兒子雖然還未入學,看着他清澈的眼神和異乎尋常的調皮我甚爲惶恐:入學會怎麼樣?在新的環境裏適應嗎?中午自己會吃飯

嗎?這些感受都是作爲父親的親身體驗。讀了這篇散文,我才真正理解了那些年輕的父母望着孩子依依不捨的眼神,對老師千叮嚀萬囑咐的託付。作爲一名教師,肩上的責任真是任重道遠啊!他們父親母親把孩子交給了我們,就是對我們的信任。從這一刻起,我發誓我要用我全部的愛心去關愛每一個孩子,因爲我是一名教師,同時我也是一位父親,我能理解千千萬萬做父母親的心情。

他們沒有完成作業,我會?

他們不專心聽講,我會?

他們打架,我會?

他們面臨懵懂,我會?

我們應當成爲家長心目中企盼遇到的好老師,當一名好老師一點都不難——愛孩子,愛自己的事業。只要心中有愛就能做到!我們將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如果我們不對太陽傾注殷切的期望和愛心,那麼太陽也將不會放射絢麗奪目的光芒。

小課題培訓心得體會篇4

教科研是衡量一個國家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重視教育教研已經成爲當今世界改革與發展的潮流。教育改革與決策必須依靠教育教研,教育教研必須爲教育改革與決策服務,已經逐漸成爲世界各國共識。3月16日我們在縣委禮堂聽了李洪山主任做的專題講座:《在行動中探索—中國小教育科研的基本途徑》,受益匪淺。下面就談談我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促進學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中國小校教育要發展,就必須改革;中國小校要改革,就必須研究。現代教育技術課題研究對改革傳統的教育體制、教育思想、教學方法起了較大作用,研究成果爲學校各學科的綜合改革提供了寶貴的實驗數據和可供借鑑的研究方法。中國小校教育既應堅持“常規體系”高效率地運行,又要構建未來教育的框架。因此,現代教育技術課題研究不僅對學校今天的整體教育水平產生重大影響,而且對學校明確未來的教育思路,實現教育的現代化都有着極其深遠的意義。

二、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向教育科研要質量”。現代教育技術課題研究與教育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已經成爲中國小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趨勢。對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探索、研究和實驗,有助於揭示教育規律,解決教育問題,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可以說,課題研究水平的高低,決定着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幅度。

三、有效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教師是辦學諸因素中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尤其是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才能使學校在現代教育中辦出特色,才能使教育質量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教育實踐表明,優秀教師的匱乏,直接影響到教育質量的整體提高。因此,要重視和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

爲了更好的促進自己成長,立足三尺講臺,研究課堂教學,不把課題研究當作一陣風,結題就了事,不斷反思不斷進步,爲了在實踐中做出更多的成績,我想對一學年來的幾點不足做一下反思、梳理:

一、缺乏堅持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一個名字叫“堅持”,我們都能記住這醒目的話語。很多時候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時間倒流到前年九月,在學校教科室的倡議下我熱情洋溢,勇敢且成功地申報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增強課堂實效》個人研究課題。那個時候有點摸着石頭過河的感覺,但我們每個人都非常努力的做着課題。每堂課都盡力做好與自己課題有關的工作,但是由於“忙”的藉口,讓我們逐漸激情勇退,這項工作的投入度與力度相對減弱。各種各樣的藉口成了“堅持”的絆腳石。我們都不會忘記奧運會上,我國體操男團在比賽場上完美的表現,我們都清楚在這成功瞬間的背後是他們忍辱負重、堅持不懈的結果。

二、缺乏深度

其一,造成課題研究缺乏深度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們缺乏對它的思考。再往下細追究還是我們處於被動研究狀態,只浮於表面,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有沒有遇到問題,在問題面前我們選擇的是什麼?迴避還是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舉例而言,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很多與個人課題有關的環節確確實實做了,心裏也做好了整理的思想準備,可是時間卻一天天過去,總以“忙”“沒時間”而懈怠、搪塞,常常這樣自我安慰,甚至有時候是任務迫在眉睫了,靈感也才隨壓力而來。課題研究工作是一個過程性很強的工作,我們只有把它時時放在心上,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實踐,不斷的積累,不斷的總結才能做得更好。

其二,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踐行。把在做課題過程中的點滴隨時隨地記錄下來整理好,這就是一筆誰也拿不走的寶貴財富。好多時候,我覺得工作好苦好累,自己付出了很多卻得不到自己期望的結果,甚至把上一節個人課題彙報課也當作一種負擔甚至是煩惱,總覺得耽誤了我手頭的很多實質性的工作,其實,細細想來,這不正是在研究、在學習、在提高嗎?我們在踐行點滴的同時,也是在使自己不斷豐滿起來。讀了這篇文章,我真想告訴自己:多一點現實,少一點虛擬;多一點勤勉,少一些埋怨!

教育事業要發展,教育科研需先行。教育科研對於推動教育改革與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們要在行動中探索,積極參與課題研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小課題培訓心得體會篇5

課題研究?太高深了。那是專家的事,是學校集體做的,對我們一個普通的老師來說,真有點望塵莫及。雖然這幾年,學校裏先後做了幾個課題,自己也跟在後面,美其名曰“實驗教師”,但實際想想,自己都做過些什麼呢?對什麼是課題?怎麼做研究的認識好像還很模糊。

上學期,教研室倡導教師做“小課題研究”,也跟着參加了兩次相關的培訓,對“小課題”有了一些淺顯的理解,自己也結合自己的實際,有模有樣的提出了“培養學生自主預習”方面的研究內容。儘管自己在日常的教學中,記着自己的“課題”,也會是不是的去做一做,潛意識中或多或少還有種“可做可不做”的想法。因此,現在看來,自己的研究從根本上講也就談不上研究了。

這學期,我們又把“小課題研究”提到了教師工作的重點,爲了做好,學校組織了專題培訓,並且有上學期做的比較好的三位青年教師進行了經驗交流。年輕老師的交流,從某種程度上撞擊着我的心靈,正如陳文麗老師在交流中說“研究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張瑾老師的話也讓我心生感慨“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以往的理論培訓,讓我覺得看課題如同隔着一座山,今天同事切身的體會,讓我覺得做研究,我也能行。這次培訓,對我而言在認識中理清了這麼幾個問題:

一、小課題就是我們自己想解決的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小課題具有“小、近、實、真”的特點。其中的“小”,就是指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近”就是貼近教學,貼近現實。“實”則是指實實在在。“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討論、寫真文章、真實踐。從中我就明白了,平時我們做的很多工作,都很貼近小課題了。比如學生不寫作業,自己想各種各樣的辦法讓學生能按時完成作業;學生計算總出錯,自己就採取各種練習措施,提高學生的練習效果等等,這些實際上都能算的小課題,只要是自己真實的去做,真實的思考,解決了真實的問題,就是小課題。

二、小課題就是做我們自己想做的,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

小課題研究的目的是爲了改進自己的教學,教學中的任何實踐問題都能成爲研究的對象,現在提倡的行動研究,就是我們做研究的主要方式,當然課題研究總的個案研究、經驗總結、敘事研究等,也未嘗不可。我的理解,只要我們能發現自己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不足,能深入的思考,尋找解決的途徑、策略,都可以成爲自己的“課題”。當然,要做成,做的有效,我覺得關鍵自己要把它當做回事兒,時時記在心裏,時時探索,時時實踐,時時思考,給自己的定位不僅僅侷限在解決這個問題,還要讓自己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有所收穫,讓自己能在教育教學這個領域成長起來。

三、小課題是教師成長的途徑

看看今天交流的三位教師,參加工作時間最長的才5年多一點,短的近一年,他們能把自己從事小課題研究的收穫與大家分享,我想,他們做的時候憑藉的恐怕不僅僅是熱情,更重要的是他們渴望成長的信念。和他們相比,我的意識可能弱了些。他們在成長,我還能停止不前嗎?讓自己走出從憑“經驗教學”的慣性思維,走向“反思教學”“研究教學”的途徑。

小課題培訓,給我們指出了是一條專業成長的路。老師們,讓我們走向小課題,一起做研究吧。

今天下午我懷着自責與迷茫的心情參加了學校舉行的小課題培訓活動。在培訓會上,學校三位年輕教師首先做了典型發言,他們的小課題研究已經初步成型,其中蘊含着深刻的思考、堅強的理論依據、實實在在的教學實際,課題方案的撰寫非常正規,從背景的提出,到現狀的分析,再到學生的學習實際,整個研究過程也是按步驟進行,每一步聯繫緊密,整個流程非常清晰,着眼於教學中的小問題,認真分析,從中挖掘教學上的研究點,能夠睿智的去思考問題。三位老師的發言令我着實佩服,我佩服他們的那份執着,那份熱情,那份幹勁,這些我做的遠遠不夠,一種深深的自責感令我坐立不安,頓時感覺自己很渺小。記得剛開始聽到小課題這三個字的時候我就很茫然,不知道應該怎樣去開始,由於自己思想上的惰性和實際中的繁忙,在第一次小課題研究中我就沒有申報,這些都是理由,都是在爲自己找藉口。直到學校統一要求時纔開始行動起來,這就比別人晚了一步。細想,作爲年輕教師就應該無條件、無理由的做好每一項工作,而且要做的漂亮。學校李主任每次提到這事的時候,我不敢擡頭,不敢正視同事們,甚至感受到在會場上沒有資格坐在那裏。

繼三位教師發言之後,李主任對如何撰寫小課題研究方案做了精細的解釋,向老師清晰、條理的做了說明,我認真的聽着,認真的記着,認真的思考着。曾經多想做一個有深度、會思考、會研究的教師,“小課題”無疑給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以此不斷豐富自己的頭腦,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紮實有效的做好教育教學工作。

這次培訓對每個老師來說意義重大,每個老師從思想上都經歷了對小課題從無知到有所知的過程,我也收穫頗豐。做什麼事情都不甘落後,可這項工作我卻沒有做好,會後我不斷地反思着自己。一直這樣認爲:只要用心,沒有什麼困難;只要肯下功夫,沒有什麼不行。作爲一名教師,就得學會研究,有一個睿智的頭腦,因爲我們的選擇不會改變。力爭做一名研究型教師是我工作上的一個信念,爲了這個信念不斷努力,不斷奮進,迎頭趕上。

小課題培訓心得體會篇6

努力探尋——有效管理盡心盡責

對教科室主任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師參與教科研的積極性,爲教師提供合適的“土壤”,成長的“空間”。

三所學校的教科室主任從不同的角度向大家介紹了自己的管理經驗。解放路國小的管理關注培訓指導,關心研究過程,關懷教師情感;索普學校把課題比作大樹,在主課題下設若干子課題,便是讓“種下的樹”長出“新枝”,讓大課題帶着小課題的老師共同進步;鎮江市八叉巷小圍繞乒乓特色開展小課題研究,並逐步使課題研究走向了校本課程的開發。如果說教科室的引領給教師的成長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那麼透過這扇窗戶,老師們不僅看到了外面美麗的景色,還體會到了成長的快樂。

親密接觸——研究路上且思且行

任何成功的背後都會有艱辛的付出,課題研究也不例外。活動中老師們把研究的體驗和困惑與專家進行了面對面的溝通,無論是周所長對小課題如何結題的解答,趙所長對如何把教學和教科研相結合的指導,還是京口區教育局孫局長的現身說法,都讓與會的老師深受啓發。迷惘着、困惑着但又收穫着、幸福着,這大概就是小課題的魅力所在吧!品味幸福——成長路上有你有我

在小課題的學習與研究中,老師們真切地體驗到研究者的充實與自在,體會到“撥開雲霧會喜見陽光”的幸福與快樂。索普學校的範鳴老師是京口區的教育科研個人,在課題的引領下她也逐漸成爲了一名數學骨幹教師,她的成長的故事,讓老師們感受到了一路的困難,一路的艱辛並不可怕,因爲那無奈艱辛之後便會收穫滿滿的喜悅。老師們的故事感染着所有的人,索普學校的尤昌德老師更是激動地衝上了舞臺和與會老師訴說了他在科學教學中,和學生之間發生的一則小故事,沒有過程就沒有體驗和感悟,是課題研究讓尤老師如此充滿着激情。

活動的最後鎮江市教科所周剛所長對活動進行了總結,他的一番話雖幽默風趣但發人深省。

因爲一個共同的愛好與追求,老師們相聚在索普。課題雖小,卻點燃了大家不斷追求的熱情,交流活動時間不長,卻把老師們研究的目光引向更深更遠的地方。研究的過程是幸福的,分享這種幸福便顯得更爲快樂。只要大家乘着課題研究的翅膀飛翔,那成長路上必定有你有我。

讓我們一起做研究吧

——小課題培訓體會

課題研究?太高深了。那是專家的事,是學校集體做的,對我們一個普通的老師來說,真有點望塵莫及。雖然這幾年,學校裏先後做了幾個課題,自己也跟在後面,美其名曰“實驗教師”,但實際想想,自己都做過些什麼呢?對什麼是課題?怎麼做研究的認識好像還很模糊。

上學期,教研室倡導教師做“小課題研究”,也跟着參加了兩次相關的培訓,對“小課題”有了一些淺顯的理解,自己也結合自己的實際,有模有樣的提出了“培養學生自主預習”方面的研究內容。儘管自己在日常的教學中,記着自己的“課題”,也會是不是的去做一做,潛意識中或多或少還有種“可做可不做”的想法。因此,現在看來,自己的研究從根本上講也就談不上研究了。

這學期,我們又把“小課題研究”提到了教師工作的重點,爲了做好,學校組織了專題培訓,並且有上學期做的比較好的三位青年教師進行了經驗交流。年輕老師的交流,從某種程度上撞擊着我的心靈,正如陳文麗老師在交流中說“研究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張瑾老師的話也讓我心生感慨“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以往的理論培訓,讓我覺得看課題如同隔着一座山,今天同事切身的體會,讓我覺得做研究,我也能行。這次培訓,對我而言在認識中理清了這麼幾個問題:

一、小課題就是我們自己想解決的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小課題具有“小、近、實、真”的特點。其中的“小”,就是指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近”就是貼近教學,貼近現實。“實”則是指實實在在。“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討論、寫真文章、真實踐。從中我就明白了,平時我們做的很多工作,都很貼近小課題了。比如學生不寫作業,自己想各種各樣的辦法讓學生能按時完成作業;學生計算總出錯,自己就採取各種練習措施,提高學生的練習效果等等,這些實際上都能算的小課題,只要是自己真實的去做,真實的思考,解決了真實的問題,就是小課題。

二、小課題就是做我們自己想做的,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

小課題研究的目的是爲了改進自己的教學,教學中的任何實踐問題都能成爲研究的對象,現在提倡的行動研究,就是我們做研究的主要方式,當然課題研究總的個案研究、經驗總結、敘事研究等,也未嘗不可。我的理解,只要我們能發現自己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不足,能深入的思考,尋找解決的途徑、策略,都可以成爲自己的“課題”。當然,要做成,做的有效,我覺得關鍵自己要把它當做回事兒,時時記在心裏,時時探索,時時實踐,時時思考,給自己的定位不僅僅侷限在解決這個問題,還要讓自己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有所收穫,讓自己能在教育教學這個領域成長起來。

三、小課題是教師成長的途徑

看看今天交流的三位教師,參加工作時間最長的才5年多一點,短的近一年,他們能把自己從事小課題研究的收穫與大家分享,我想,他們做的時候憑藉的恐怕不僅僅是熱情,更重要的是他們渴望成長的信念。和他們相比,我的意識

可能弱了些。他們在成長,我還能停止不前嗎?讓自己走出從憑“經驗教學”的慣性思維,走向“反思教學”“研究教學”的途徑。

小課題培訓,給我們指出了是一條專業成長的路。老師們,讓我們走向小課題,一起做研究吧。

今天下午我懷着自責與迷茫的心情參加了學校舉行的小課題培訓活動。在培訓會上,學校三位年輕教師首先做了典型發言,他們的小課題研究已經初步成型,其中蘊含着深刻的思考、堅強的理論依據、實實在在的教學實際,課題方案的撰寫非常正規,從背景的提出,到現狀的分析,再到學生的學習實際,整個研究過程也是按步驟進行,每一步聯繫緊密,整個流程非常清晰,着眼於教學中的小問題,認真分析,從中挖掘教學上的研究點,能夠睿智的去思考問題。三位老師的發言令我着實佩服,我佩服他們的那份執着,那份熱情,那份幹勁,這些我做的遠遠不夠,一種深深的自責感令我坐立不安,頓時感覺自己很渺小。記得剛開始聽到小課題這三個字的時候我就很茫然,不知道應該怎樣去開始,由於自己思想上的惰性和實際中的繁忙,在第一次小課題研究中我就沒有申報,這些都是理由,都是在爲自己找藉口。直到學校統一要求時纔開始行動起來,這就比別人晚了一步。細想,作爲年輕教師就應該無條件、無理由的做好每一項工作,而且要做的漂亮。學校李主任每次提到這事的時候,我不敢擡頭,不敢正視同事們,甚至感受到在會場上沒有資格坐在那裏。

繼三位教師發言之後,李主任對如何撰寫小課題研究方案做了精細的解釋,向老師清晰、條理的做了說明,我認真的聽着,認真的記着,認真的思考着。曾經多想做一個有深度、會思考、會研究的教師,“小課題”無疑給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以此不斷豐富自己的頭腦,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紮實有效的做好教育教學工作。

這次培訓對每個老師來說意義重大,每個老師從思想上都經歷了對小課題從無知到有所知的過程,我也收穫頗豐。做什麼事情都不甘落後,可這項工作我卻沒有做好,會後我不斷地反思着自己。一直這樣認爲:只要用心,沒有什麼困難;只要肯下功夫,沒有什麼不行。作爲一名教師,就得學會研究,有一個睿智的頭腦,因爲我們的選擇不會改變。力爭做一名研究型教師是我工作上的一個信念,爲了這個信念不斷努力,不斷奮進,迎頭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