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20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四期心得體會多篇

2020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四期心得體會多篇

全面小康社會,不僅僅是解決溫飽問題,而是要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滿足城鄉發展需要。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堅持,全面小康社會一定會更加完美的展現在我們面前。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接下來請欣賞: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四期。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四期1

《周禮》曰:“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孔子擊節讚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從遠古到現代,建設一個富足祥和,人人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充滿活力的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夢想。

和諧社會的概念既有創新的成分,也在實踐層面反映了中國現實的需要。

人們用“黃金髮展期”和“矛盾凸顯期”概括當下中國發展的階段特徵。

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個社會理想。

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羣衆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這些基本特徵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全面把握和體現。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爲指導,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堅持“五個統籌”,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爲本,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黨和國家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尊重人民羣衆的創造精神,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體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必須注重社會公平,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羣衆的利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使改革發展穩定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確保人民羣衆安居樂業,確保社會政治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

昨天的中國,是一個古老並創造了燦爛文明的大國;今天的中國,是一個改革開放與和平崛起的大國;明天的中國,是一個熱愛和平和充滿希望的大國。

中國的和平崛起之路是一條與世界各國和平共處、友好相處、共同發展之路;是一條依靠自身力量、挖掘自身內涵、注重全面協調之路;是一條通過制度創新,提高國民素質,實現社會自我完善之路;是一條在全人類共同利益基礎上的振興中華之路。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四期2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已;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已。”――摘自《禮記》

古有陶淵明之桃花源,今有新社會之小康。沒錯!古已有此所想,今我們應來建設。古不僅有桃花源,更有大同社會。何爲大同?大同即“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自抗戰勝利後,我們的祖國便日益走向富強,人們對於生活的品質也逐漸增高,可是,在我的所瞭解中,大部分人只是在追求物質上的品質罷了,而對於社會道德理論與精神上的所給,我感到並不是提升多少,例如:平時閒來無事到公園裏散步,你經常能見到如下場景:公園建築上各式各形的塗鴉,地上凌亂不堪的垃圾,隨意走到一處,一句污辱性詞彙便進入你的耳,真可謂是大煞風景。

如上,當今社會,我們做到了什麼是“小康”,什麼是“大同”嗎?答案是否定的,我認爲“小康”社會指的不僅是老百姓們吃得好,穿得暖,更重要的是指人們都和諧相處,有公德心,有高尚的道德,正如古文中,在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所寫的桃花源林,那裏就是一個永無紛爭,永世和平的聖地,人們道德高尚,和諧相處,這也是與我們現代所想的“小康”社會相同啊!古人有想無行動,而我們有行動卻想得不夠好,所以我們要承今時之優勢,吸前人之經驗,兩者結合,才能共創“小康”。

現在的人,大多都是十分自私,心裏只想着自己,不顧他人,有的人甚至爲了經濟上的一些暴利,傷害了道德心與公德心,這樣的人,適合“小康”社會?我想,這樣的人想能在一個黑暗的地方生存,那裏永不見天日,充滿着自私、仇恨、報復、犯罪……

我心中的小康,那就是一個如桃花源林般的美,人人都如“大同社區”所描寫的那般;使老人們能夠有一個安享晚年,受到天倫之樂的好去處,讓他們不孤單,不寂寞地在人生畫上一個句號,讓有才能的人去爲社會做奉獻,去幫助這個社會乃至整個國家進步。富強而至於我們,當務之急是應該好好讀書,答報父母,長大後,去爲社會做貢獻,用我們所學的文化知識去貢獻我們的祖國,讓人人都在這個“小康”上得到光明。要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我們要繼“前人之車”,續後生精華,用文化知識去築建整個“小康”,用道德去完善它,用愛去完善它!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四期3

什麼是全面小康?我忍不住沉思:是王文科打造的魚苗繁殖王國,是葉劍生的農業現代化,還是董明珠的格力“中國造”……是中國高鐵,是免費接種,是普及義務教育,還是全民參保計劃……我不懂,只知道我出生在蜜糖似的年代裏,改革四十年過去了,生活應有盡有。改革四十年的變化在我的眼裏就濃縮在那一組照片裏:

第一張:1976年黑白照片

情景:爺爺奶奶面帶微笑,爺爺身着白色襯衫帶着伯父靠着一輛自行車,奶奶則是碎花襯衫抱着年幼的爸爸,站在一座貼着紅春聯的土房子前。

爺爺告訴我,他當時一邊做着村裏的工分活,還一邊出門做點小生意,是村裏經濟較寬裕的,很多人還吃不飽的時候就建起這座令左鄰右舍都羨慕的新房子,牆壁是土塊壘起的,屋頂是灰瓦片疊成的。而擁有那輛自行車是他最引以爲傲的事,曾幾何時他用那輛自行車承載了爸爸他們兄弟童年的所有快樂。

第二張:1993年彩色照片

情景:爺爺奶奶、伯父、爸爸面帶微笑,身着紅色喜慶服裝,站在一棟二層樓前,那是一棟石板紅磚房,房廊下高掛着紅燈籠,停着一輛嶄新的摩托車。

伯父說趕上改革開放的春風,他遠赴深圳打工,學得一門好手藝,得老闆賞識,提爲公司經理,因此領着高於其他人的工資,在很多人還住在小平房的時候,家裏就建起了這棟二層小樓,紅磚石板混合砌成,水泥鋪的地板,安上了自來水,早早就買了輛摩托車,伯父說騎上摩托車那可拉風了,着實讓村裏人羨慕了一把。

第三張:2013年彩色照片

情景:爺爺奶奶、伯父伯母、爸爸媽媽、哥哥、我,着喜慶彩色服裝,站在一座小洋房前,乳白的瓷磚外牆,紅色琉璃瓦,兩輛小轎車停在院子裏。

這張照片我可一清二楚,這是前兩年,我們家搬新房時請攝影師照的,伯父伯母做着生意,爸爸媽媽當着老師,一家人共同努力,經濟越來越好,於是建起了這座小洋房,大理石的地板,琉璃瓦的隔熱屋頂,家裏安上了空調,兩輛小轎車方便大人們上班,又走在了村裏的前列。

……

翻着這照片,一張又一張,這不就是我們家走向小康生活的足跡嗎,不就是千千萬萬普通中國老百姓的小康之路嗎?雖說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但是祖輩們通過自己的勤勞,走在了小康致富的道路上,這就是我眼中的小康生活,我願接過父輩的旗幟,努力奮鬥,爲我家的小康之路,爲祖國的全面小康貢獻自己的力量!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四期4

說起奔小康,你一定會問。什麼是小康?小康用俗話說,就是指過着一種經濟比較富裕,吃穿不用發愁的好日子。

奔小康是黨也是我們老百姓最想辦的事改革開放後,特別是“兩會”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關係都上了一個很大的臺階。

經過了15年的艱苦談判,中國終於在2001年12月正式的加入了WTO國際貿易組織。在中國入世第一年,中國就廢除了830多種,超過6000項行政審批項目和2300餘法律、法規被修改。

幾十年前,人們吃飯、穿衣服、理髮、購物......都需要憑票來購買。買一斤糧食還需要排隊。而卻大部分都是國營店,而日新月異的今天“國營”這兩個字已經漫漫的從我們身邊所消失,買東西也不用排隊用票了。

我國的外匯儲備局世界第二!到2003年7月底,中國外匯儲備以達245億美元。而1989年時這數字還不足60億美元。

今年,值得關注的是“兩會”上日益鮮明的中國視角,絕不僅僅是一種態度,一種對傳統的關切,而且是獨立思考、分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比如在糧食安全和原材料供應兩個極端重要的問題上,輕信市場、主張依賴“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的主張就受到許多代表、委員的抨擊。他們提出,其它國家也許可以依賴全球市場解決國內糧食資源問題,但是中國不能,中國是一個大國,在國計民生的重大方面不能依賴他人,否則就會被“卡脖子”。

我們將“復興”作爲奮鬥目標,我們以“中國特色”命名自己的道路。“兩會”上日益鮮明的中國視角表明,我們在自己的道路上,朝着自己的目標,前進得更加清醒、更加自信。

全面小康社會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的,它靠我們用雙手來建成。今天,我們還在學校裏學習的小學生,再過十年、十幾年就要走上自己的工作崗位,成爲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者。在我們的肩頭上,肩負着振興中華,實現四個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神聖使命。現在,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科學技術正在飛速發展,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綜合國力的競爭,說道底還是人才的競爭。可以說,誰擁有了高素質的年輕一代,誰就擁有了明天。爲了使中華民族的千年小康夢能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中實現,我們就要從現在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學好各種建設祖國需要的技能,爲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做好準備。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奮發努力吧!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四期5

社會在不斷地進步,人民的生活也不斷得到改善。可以說,現在的中國正走在騰飛的小康之路上。小康,是指一種經濟比較寬裕的生活狀態。《詩經》中道:民亦勞止,汔可小康。

小康作爲一種社會影響,始終散發着誘人的魅力。古時,小康宣揚的是以“禮義仁讓”精神爲主導、有吃穿的社會形態。近代也有不少人借用這一思想,走上社會改良的道路,提出過許多美好的設想。

上世紀初,爲了能將中國建設成一個強大的國家,孫中山先生耗費了畢生的精力撰寫了《建國方略》一書,明確指出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古代思想家小康社會和大同社會的影響。小康是財產私有、生活寬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講究禮儀的社會形態。中國古代思想家把小康社會作爲比較現實的目標。

兩千多年來這種美好的社會理想與進步的歷史觀念深入人心,並激勵着無數仁人志士爲之奮鬥。因此,小康社會是兩千多年來中華民族祖祖輩輩所追求的理想社會。

當今鄧爺爺使用的小康理論以及他使用“小康”這樣一種實事求是的表述,喚起了中國人民對發展小康之路的廣泛認同。二十多年來,中國人民朝着“奔向小康”這樣一個實實在在的目標去不斷努力奮鬥。

中國這樣一個有十億人口的國家,進入小康社會是一件具有偉大意義的事。這將爲國家的長久治安打下新的基礎,是更加有利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起點。在經濟和社會得到全面發展,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的基礎上,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它標誌着:從新世紀開始,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當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僅要看經濟與社會基礎指標與人均指標,還要看收入的分配狀況。對於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來說,如果存在着較大的貧富差距,就會出現數字龐大的貧困人口。這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都是一個潛在的威脅。我國目前農村貧困人口約爲3000萬;在城市中,2002年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口有2000多萬人。其中包括1400萬下崗及失業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根據目前情況來看,對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必須加以控制,才能確保我國小康之路順利進行。

隨着時間的推移和實踐的發展,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對中國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作用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已經達到前人無法想象的地步。中國要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實現全面小康,實現現代化,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就不可能建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沒有現代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就不可能有國民經濟的高度發展。可以這樣說:科技是實現全面小康的第一生產力。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還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我國立國立黨的根本。要牢牢把握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這是宏揚先進文化的核心與靈魂。只有這樣才能在世界各種思想文化互相撞擊中,始終堅持正確方向,保證我國先進文化的發展。

青少年是未來的主人,要加強綜合智力的開發,並通過科技教育、藝術教育等手段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成爲新一代高層次、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爲把祖國建設成騰飛在小康大道上的科技強國而奮發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