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觀看《第一書記》心得體會多篇

觀看《第一書記》心得體會多篇

觀看《第一書記》心得體會篇1

走進電影院看《第一書記》,沈浩那件件感人小事則似給渾身大汗的我洗了一個透心涼的冷水浴,讓我徹底走出聒噪爽遍全身;也似醍醐灌頂,讓我走出一個個疑惑,明白了些許事理。

在沈浩沒去小崗任書記時,我就知道小崗村了,那是萬里副總理的試點,是一個很成功的試點。糧食問題是中國作爲人口最多的國家的首要問題,如電影鏡頭中原明中都皇古城城門上朱元璋親筆題寫的那四個大字:萬世根本。有着“東方巴比倫”之稱的明中都皇古城,在公元1369年由朱元璋下令修建。朱元璋都知道糧食的重要性,更何況700年後今天的政府。也如小崗村民說吃飽肚子時那開心的笑臉。

後來聽說沈浩去了,知道他是從省一級的財政廳掛職選派到小崗村任村書記。聽到有關他的事情很多,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後來我還專門到網上查找過,當然網上的東西更虛,有說他在村裏不得志、人際關係緊張、經常借酒消愁。昨天,我帶着各種想法走進電影院,從屏幕上我看到一個真實的沈浩,一個感人的沈浩,一個無愧共產黨員稱號的沈浩。

2006年底,沈浩在小崗村任職三年屆滿,小崗村民強烈要求把沈浩留下來,20多年前集體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崗村發生。村民派了10個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組織部、財政廳要求沈浩留在小崗村,再帶領他們幹3年。

作爲一名選派幹部,他能在一個偏遠的農村一呆就是六年,而且實實在在地在那裏幹事創業。我深深被他執着着自己的理想、忠於組織和人民感動了,被他爲了農村離家六載顧不上親人感動了,也被他把最後的時間捧給農村感動了。

沈浩回到省財政廳聯繫業務。他的同事在有坑時順利跳進坑裏、升任省財政廳副廳長,沒坑時難道他不想坑不爭坑。我以爲他會的,因爲他感慨“當官的不一定做事,做事的不一定當官”,不是無奈也不是不平;不是自嘲也不是不屑。當這位已經跳進坑裏的蘿蔔站在陵前神道上的32對石象生中文官前,學着文官的樣子雙手交叉平放在胸前,擺出一副要繼續當官的架子,給人們出了一個當官好,還是當沈浩好的問題。這個問題一萬個人有一萬個回答。我湊湊熱鬧回答這個問題。有坑時就應該跳進去,否則蘿蔔長不大,甚至窩囊枯死。只要是蘿蔔就行,成熟了能吃,能在老百姓的餐桌上加一道菜。在雞鴨魚肉油水偏多,老百姓火氣旺盛、普遍“三高”、體重超標的今天,有一道素菜緩緩火氣、平平“三高”、降降體重,好事,大大的好事。更主要的是蘿蔔可以通氣順氣,我衷心希望這樣的蘿蔔官多些。沒坑時尋找其它出路,沈浩到小崗,開闢

了一個新天地、有了用武之地、出了名。君不見後來者爭先恐後地報名,要接沈浩的班。

當小崗村的農民們躊躇滿志的期待來年的春天時,一聲驚雷,將所有村民震呆了,整個村子頓時陷入一種悲愴的氣氛中。2009年11月6日,江河含悲、小崗村動容。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沈浩在小崗村臨時租住的房子內去世,年僅46歲。

沈浩一心爲公,服務基層,用行動實踐科學發展觀。他忘我工作、不懈奮鬥,全心全意爲人民謀利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羣衆在幹部心裏的分量有多重,幹部在羣衆心裏的分量就有多重。

友情出演的名角雖不及電影建國大業多,但能有如此衆多的名角給一個村黨支部書記捧場,可以說明沈浩的地位和他代表着的幾十萬村黨支部書記的形象。

我有兩點不明白,打沈浩的人後來爲什麼不提了。應該加上幾筆,有個交待;一個芝麻官爲什麼能直接到國家鐵道部與部長對話,難道就因爲小崗的名字嗎?

電影結束了,沈浩的事蹟留在我心中。在我腦子裏還冒出兩個事。第一個事是,人到了中年以後其實就不會再事兒兮兮的,因爲中年以後不會再熱淚盈眶、不會再問爲什麼活着這種問題。第二個事是,中國確實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爲人多事多。我作爲一名老百姓,應該在沈浩身上學些什麼呢?學習他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實幹精神,學習他把羣衆的事掛在心上。話有些大了吧,說點實際的,我希望這樣的官多些,希望已經當官的官們向沈浩學習,不管在什麼崗位上,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我還希望有機會到鳳陽去看看,一來看看朱元璋的老家明中都皇古城;二來看看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小崗村。

觀看《第一書記》心得體會篇2

影片《第一書記》真實、客觀地記錄了沈浩同志在小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經歷,故事本身並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平淡中給人一種震撼,這種震撼的感覺來自沈浩同志一言一行中透出的職責感,------一個共產黨員強烈的職責感和事業心。

沈浩是安徽省財政廳的普通幹部,2004年2月,他用心響應安徽省委號召,作爲全省第二批選派到農村任職幹部來到鳳陽縣小崗村,任小溪河鎮黨委副書記,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在小崗村一干就是6年。按照現代人的標準,他有車有房,有一個好的工作,生活安定、舒適,本能夠隨波逐流,按部就班地享受他的小康生活,但沈浩同志義無返顧地選取了小崗,這種選取意味着壓力,承擔着職責。他把下鄉掛職鍛鍊,看成是人生"乾點事業"的一個機會,他把小崗村作爲一個新的創業舞臺,要利用"小崗村這張名片",既實現自身的價值,也同時創造社會的價值。

作爲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乾點事業不難,難在選取。既然選取了,就要把這個事業幹好,這需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職責感,並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爲大家,只有這樣才能取信於民,才能贏得羣衆的擁護和愛戴。小崗村對沈浩同志連續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對他最大的肯定,沈浩同志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

在創優爭先活動中,我們要學習沈浩的精神,以沈浩同志爲榜樣,做好本職工作,以人爲本,全心全意地爲人民服務。

觀看《第一書記》心得體會篇3

看完電影《第一書記》,我被沈浩的精神感動和敬佩。這部影片之所以被觀衆理解,是因爲它不一樣於以往"主旋律"影片的特點,而是透過再現沈浩在小崗村工作6年的點點滴滴,着重挖掘了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重現了他感人的生活細節。沒有臉譜化的"高大全"形象,也不是觀衆印象中的模式化人物,給我們的感覺:沈浩其實就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但普通卻不平凡,他用行動實現了自身的價值。

這部影片給我們帶給了一個全新的價值觀,我們的黨從誕生到此刻涌現出無數英雄和模範,從張思德、雷鋒、焦裕祿到孔繁森……他們都代表着那個時代的價值觀,而從沈浩身上卻表現了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價值觀。在我看來沈浩同志和我們身邊的同志是何等的相似,沈浩在合肥的省財政廳,是一個有十幾年工齡的科級幹部,他工作穩定、生活優裕、有房有車,與家人過着幸福的生活。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他放下安逸,前往農村成就一番事業?儘管他在小崗村只有6年時光,但他的作爲爲何讓那些樸實的農民三次按下紅手印而深情地挽留?因爲沈浩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共產黨員,他不願在機關裏平平淡淡地度過爲黨工作的時光,他到小崗村是因爲那裏是他的舞臺,他在機關無法實現的很多想法在那裏能夠實現。他並非是要去小崗村做犧牲、做奉獻的,而是在那裏實現自我價值和理想的追求。6年裏,他失去的是家庭的溫馨、對孩子學業的幫忙、對老母親的盡孝,而他得到的是小崗村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小崗人的信賴。

從某種好處上,對於那些有理想有抱負,但一生卻默默奉獻在平凡崗位上的人來講,沈浩是幸運的。當別人把到農村掛職鍛鍊當作鍍金的跳板時,正是他勇於超越傳統價值觀,把小崗村做爲自我人生的平臺,用新的價值觀實現了對理想的追求。能夠說是沈浩改造了小崗村,也是小崗村造就了沈浩。

觀看《第一書記》心得體會篇4

前兩天,社區組織黨員幹部觀看根據沈浩同志先進事蹟改編的電影《第一書記》,沈浩作爲“中國第一村”的村支部書記,他的一生爲我們每個黨員作出了光輝的榜樣,他是以生命詮釋了一個大寫“人”的真正含義。

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當安徽省財政廳黨組決定委派沈浩去小崗村任支部書記的時候,當工作條件的極大反差使他無法顧及家庭的時候,他並沒有考慮自己的利益,而是毅然前往,義無反顧地來到了小崗村。沈浩在日記裏寫下自己的心聲:“人的生命是偉大的,但人的生命也十分脆弱。作爲一個人活在世上,官是當不到頭的,錢也是難以掙盡的。那麼更應該考慮的是怎樣活得有價值。就拿自己到小崗村來說吧,雖然吃苦、受累,但作爲豐富人生的一個平臺,使自己得到鍛鍊,這是花錢也難以實現的。”這些豪言壯語表達了一個共產黨人的本色。作爲一個共產黨員,我們應該要象沈浩一樣,以黨的事業爲重,無怨無悔地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也要象他那樣不辭辛苦、埋頭苦幹,有任勞任怨的勇氣和氣魄。只有不怕艱苦、任勞任怨,把自己的知識和智慧真正用到所在的工作崗位上,纔會不斷地積累,才能真正找到一個共產黨人的歸屬感,才能擔當起建設社會主義的重任。

作爲一個平實的人,沈浩不怕苦不怕累,走在前面,幹在前面。他是爲了村民的發展而到小崗來的,但要談發展並非那麼容易,尤其是在小崗這種環境、風土、人情都極其特殊的村子。但事實一如他的心聲:“是啊!小崗肯定難搞,既然來了,還怕嗎?要退縮嗎?絕不!要得到羣衆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須融入小崗,踏踏實實幹幾件事,讓村民瞭解自己、認識自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爲了給並不富裕的村裏節約資金,他親自上陣帶頭修路,在修路的日子,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漿。還在找不到使用工具的時候,全不顧及被灼傷的危險而用雙手去捧水泥……他以自己的平實,使小崗人徹底改變了對他最初的看法;他以務實的作風書寫了一個大寫“人”的實在。他的這種做人的平實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也是我們這個社會需要提倡的。

在小崗村的6年裏,沈浩一心撲在工作上,爲村民想所想,爲村民急所急,他的所作所爲讓羣衆心服,相信他能帶領大家使小崗迅速發展起來,他們以純樸的手印方式來挽留他。沒想到的是,他們的書記爲了小崗村的儘快發展而勞累過度,英年早逝。他的去世,使小崗村民失去了一位他們最信任的支部書記,悲痛的村民又以相同的方式,第三次請求上級讓自己敬愛的書記永遠的留在小崗村——這些滾燙的紅手印,是小崗村民意志最真實、最堅決的表達。他們在以最真誠的形式將敬愛的書記永遠的留住、以最樸素的方式讓書記的精神永遠的定格。

沈浩,已經成爲小崗人心目中的一座永遠的高山。

這座高山,在小崗人心目中無可比擬的分量,是他6年來在小崗村“做人”做出來的。是做爲一個共產黨人、做爲一個村官幹部踏踏實實爲人民工作做出來的。沈浩同志是在用實際行動詮釋:羣衆在幹部心裏的分量有多重,幹部在羣衆心裏的分量就有多重。

他給我們的啓示就是這樣的。在這個深刻嬗變的時代,共產黨人的本色是永遠不能變的,我們要學習他這種做好一個黨員,一個黨的幹部的踏實與負責的精神,時代需要這種精神、這種奉獻、這種堅守,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需要基層幹部的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

學習沈浩,以平凡書寫一個黨員的偉大!

學習沈浩,用生命詮釋“做人”的精彩!

觀看《第一書記》心得體會篇5

近日觀看了電影《第一書記》,這部紀錄片描寫了一羣脫貧攻堅第一線的駐村第一書記紮根基層、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帶領當地羣衆攻堅克難、脫貧奔小康,爲村民造福的真實故事。

脫貧攻堅駐村“第一書記”,是機關幹部下派到農村任職,駐村,服從脫貧攻堅工作隊領導,認真履行建強基層組織、推動精準扶貧、辦好爲民實事,作爲脫貧攻堅一線的第一書記要充分掌握村情民意;要擺正位置,要嚴格要求自己,樹立良好形象,積極作爲,要整合各方資源,幹出一流業績。

在第一書記的心目中,羣衆的利益無小事,羣衆的利益高於一切,對於他們來說,努力幫助貧困羣衆脫貧致富是他們的使命,也是他們的重要職責所在,從駐村第一天起,他們就和村民一起深挖致貧根源,從抓基礎入手,積極爭取資金,修路接水,通過這各種方式,調動和激發了羣衆發展產業的活力,促進了貧困羣衆依靠產業實現脫貧致富。做好貧困戶社會保障工作,有效解決農民行路難、飲水難、住房難、上學難、就業難、活動難等突出問題。努力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在祖國的每一個貧困村落,駐村第一書記們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無論環境有多惡劣、生活條件有多貧困,他們依然堅守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脫貧攻堅第一線上,爲人民謀幸福,爲祖國的經濟發展努力奮鬥,爲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們是幸福家園的建設者。他們的事蹟值得我們每位黨員幹部學習。因爲他們,我們的人民過上了幸福生活,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觀看《第一書記》心得體會篇6

我懷着無比激動的情緒觀看了影片《第一書記》,片中講述了安徽省財政廳幹部沈浩被選派到鳳陽縣小崗村任第一書記、村委會主任,在任職期間,他工作出色、羣衆信服,小崗村羣衆兩度在他三年任期屆滿時羣衆摁手印將他留任的感人事蹟。

可能由於我自幼生長在農村,當影片片頭音樂響起時,一張張純真質樸的臉、一條條泥濘的小路、一羣羣牛羊、一片片油菜花映入我的眼簾,這種感覺早已不是看電影,而是身臨其境,與沈浩一齊進入了小崗村。

有一幕讓我很感動,沈浩剛到小崗村時就能清楚地瞭解村民的狀況,說出他們的名字和家庭狀況,可見這是一個多麼仔細認真的人,他提前做的工作又有多少。之後沈浩開始挨家挨戶走訪,摸清各家的具體困難以及村裏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他透過收回村裏羣衆財產、幫忙貧困戶、爲小崗村修路、修大包乾紀念館、爲招商引資動員村民遷墳等一系列事蹟贏得村民的信任、支持和愛戴。

吃年夜飯的那一幕我此生都不會忘記,村民們輪流用手機給沈浩的妻子和女兒拜年,我想此刻沈浩的妻子必須爲擁有這樣一位丈夫而感到驕傲,女兒也爲擁有這樣一位爸爸而自豪,而影院中的我更是幾度落淚。

"沈浩在日記中寫道:我用我最黃金的歲月爲小崗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這天發生的一切,讓我感到交困難耐,但我仍願擔當!也許我的舉動,能換來小崗村真正的發展和繁榮,我無怨無悔!"看完這句話後我潸然淚下,爲一位共產黨員的奉獻精神、犧牲精神所感動,這種精神值得我用一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