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慶祝心得體會多篇

慶祝心得體會多篇

慶祝心得體會篇1

端午節到了,又是龍舟飛渡的時候,_校學生已經將傳統節日作爲自己學習、生活中一項喜愛的活動,爲了引導學生更好地瞭解、喜愛傳統節日,進而提升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我校開展了形式多樣以“我們的節日·端午“爲主題的文化教育活動。

一、積極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追溯端午淵源,充分認識“端午節“的有關知識

學校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黑板報、宣傳欄等多種方式進行了廣泛宣傳有關“端午節“的知識與內容,同時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查閱圖書、互聯網以及向長輩和他人請教等多種途徑,蒐集有關端午節的由來,瞭解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

二、開展各種的活動,豐富“端午節“內容

(1)各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中隊主題會

端午節前夕,佈置學生通過書籍閱讀和上網查詢,瞭解端午節的相關知識,並在班會上進行交流學習。我校利用少先隊活動課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系列主題活動。爲了活動的順利開展,少先隊大隊部對活動進行了部署,分年級開展專題活動:

一、二年級以文明的生活方式爲主題,宣傳普及衛生防病知識,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三、四年級開展收集有關端午節的詩歌,並在中年級中進行吟唱;

五、六年級開展端午風俗手抄報比賽,共同紀念了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讓學生傳承愛國主義精神,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主題活動之後,有的中隊佈置了假期親子活動,讓學生在端午節當天向長輩學習糉子的`各種製法。自己動手製作糉子,感受着民俗文化。

(2)倡導健康防疫,開展除塵活動

古人把五月端午稱作衛生月,廣插艾草,以免災去病,端午節成了我國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的大節日。我校結合當前痢疾的流行及我市開展爭創文明城市的契機,宣傳健康防疫知識,開展環境衛生教育、健康教育,淨化校園及生活環境,並組織學生到社區進行衛生清潔活動。

(3)網上學習

傳承傳統文化此外,學校還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網上主題活動,動員學生參與由_開設的“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積極參加“我們的節日·端午”相關節日和愛國知識的網上學習,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個人傳統文化素質。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增強愛國情感,提高文明素質,做名副其實的文明城市文明人。

在本次活動中,_校充分利用“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對全體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走進偉人、瞭解歷史、感受偉人的愛國情懷,培養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慶祝心得體會篇2

端午節就要到,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棕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的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學家和詩人屈原。

除屈原,應該還有很多自己的親人在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在每年的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的。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她對我的哺育和愛卻遠遠超出血緣的範圍,在她精心呵護和愛撫下,快樂考試吧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端午節的棕子和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的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的年輕女子。

是她在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時候向我敞開溫暖的懷抱,我在她的"懷中貪婪地吸允着、索取着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要進幼兒園和上學,城裏和鄉下的距離把我拉離她的懷抱,但我的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爲她把母愛的種子深深種在我的心裏。於是,週末就成我每天的期盼,通往鄉下的小路和小橋,奶媽家的柴門小院也成我心中最美的圖畫。

那時候每年的端午節,我在睡夢中就能聞到棕子的清香和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着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的煮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溫熱的棕子,裏面的各種豆兒和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的,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棕子撐得溜圓。

每年的這幾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媽的棕子,我一直到現在都認爲奶媽的棕子是最好吃的,誰都比不上。

裝棕子的藍子上還掛着奶媽親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極,是用各種絲線纏繞的小棕子的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在脖子上在學校向女同學炫耀着,高興着,美着……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童年時代,回到奶媽身邊。

也有那麼幾次趕上在奶媽家過節,於是,包棕子就成我最高興的事,儘管我不會包,但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邊上,拿着棕葉包着米和豆兒,拿着草捆紮,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的一邊包着手裏的,一邊教着我,還把我包的棕子也放入鍋裏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的棕子不是找不着,就是裏面成稀飯,儘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在盆裏撈來撈去繼續搗亂。

親愛的媽媽,女兒現在仍然不會包棕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媽媽的棕子和香包永遠永遠留在記憶中,那是什麼樣的棕子和香包都無法替代的美的記憶,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過節,不知道天堂裏有沒有棕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在這裏爲媽媽送上一份節日禮物,願與您在夢中相會,親手爲您剝棕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把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一起列爲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定爲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節日的步子已經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的,因爲您愛這個節日。

慶祝心得體會篇3

隨着廣播中宣讀疫情注意事項、電視上有了特別節目、武漢封城、街上戴口罩的人越來越多後,我意識到,這次的疫情十分嚴重,有着當年非典時期的陣勢。雖然我沒有經歷過,但它所帶來的影響是不小的。但這一次,我們更有信心,更有底氣的去面對,因爲在我們身前有那麼多人在齊心協力,共同戰“疫”。

今年的春節格外的冷清,街上少了許多趕集的大人和遊玩的孩童,人們都呆在家,預防傳染。在這樣一個寧靜的環境下,有一個地方可“熱鬧”,那就是醫院。

鍾南山,一個我從未聽過的名字,在前幾天第一次出現在我眼前,他在去往武漢的路上,由於沒有趕上飛機,只能被安置在餐車一角,望着他閉目的照片,誰能想到他已經有八十多歲了。在他說出“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兒來”之後的第十七年,他又一次的奔赴抗疫前線。

與此同時,也有許多的白衣戰士堅守在抗疫一線上,我們可能看不見他們放棄了與家人團聚而“逆行”前往醫院的情景,也可能看不到他們內心的失落,我們只看到了他們在摘下口罩後臉上留下的口罩的勒印,看到了他們爲了病人忙東忙西的情景。是啊,他們早已把自己的情慾拋在腦後,一心忙於自己熱愛的醫學工作上,堅守自己醫治病人的初心與使命。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時此刻,戰鬥在一線救死扶傷、迎難而上的醫護工作者就是偉大的英雄!

在武漢,依然有那麼多人默默的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儘管武漢封城了,但封不了人與人之間的愛。在全國各地,都有一些人志願加入到這場戰“疫”中,有人捐錢援助,有人捐糧食援助,有人捐醫務用品援助——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堅信這場21世紀的全民族統一戰線,一定會打贏!

慶祝心得體會篇4

鑼鼓喧天,辭舊迎新。輝煌的20xx年即將告別我們,充滿期待和挑戰的20xx年正微笑着向我們走來。爲了慶祝元旦,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活躍學習氛圍,給學生一個真正展示自己風格和勇氣的舞臺。我特此在我們部門舉行新年晚會。這個晚會規模很大,很有創意。在有關領導的正確領導、關心和支持下,在學生會的精心組織下,通過所有演員和主持人的充分準備和共同努力,晚會成功舉辦。

晚會的準備工作有很多項目和複雜的材料。各部門對準備工作進行了充分的估計和規劃,制定了詳細的活動計劃,規定了每個工作組的詳細任務和職責,並逐一確定了完成期限。同時隨時協調解決新問題,使準備工作有了更系統、更嚴密的組織體系。各小組各司其職,根據工作要求開展大量工作。晚會的相關人員各司其職,無論是節目表演的安排、後勤保障還是宣傳報道,從每一個細節出發,嚴格把關,精心安排,有序組織,每一項具體工作落實到人,鞏固職責,明確目標,確保晚會圓滿成功。

晚會開始時,主持人熱情地介紹了來賓,並向所有老師、學生和來賓致以誠摯的新年問候。晚會以熱烈的舞蹈開始。整個晚會緊湊有序,形式新穎,安排精巧,不僅是視覺盛宴,更是聽覺享受。歌聲動人,舞姿優美,小品和相聲豐富多彩,場內場外氣氛熱烈熱烈,充滿濃郁的文化和青春氣息。節目構思巧妙,安排周密,舞臺簡潔大氣,展現了我們系學生的青春活力和朝氣,以及求新求變、熱愛生活的精神。是一場精彩的高品質文化盛宴。晚會太精彩了,贏得了嘉賓和觀衆的好評,現場笑聲和掌聲不斷……在《龍的傳人》優美的旋律中,晚會結束了,圓滿成功。

這次活動的巨大成功離不開全系師生的努力。在組織這次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克服了資金短缺、時間緊張、人員難以集中等各種困難。大家利用業餘時間安排節目,不影響學習。雖然很辛苦,但是都堅持下來了。爲了保證節目質量和演出效果,大家都不厭其煩地排練。最終,演出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雖然晚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仍有一些不足和教訓值得糾正和學習:由於到場人數太多,場地不足,無法及時安排太多人,造成現場混亂,影響節目的開始;晚會互動環節人太多,時間太長,使得後續節目略緊湊。

但是,我們會在這次晚會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爲下一次晚會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慶祝心得體會篇5

在歷史長河中,一個節日的形成,是歲月和人們長期打磨的結果。端午節,祭祀只是其中內容之一,它更是除穢驅病的衛生節,也是詩人節、運動節、女兒節,除了吃糉子,還要掛菖蒲、賽龍舟、祭屈原……聞一多先生考證認爲,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很多考古發現也支持此說。然而,要是一直拘泥於節日發端的初衷,那後來的端午紀念曹娥、伍子胥、屈原,都無從說起了;這個節日也不可能流佈到大江南北,甚至超越國境,擁有廣泛的影響力。

端午,和春節、中秋一樣,是中國文化的醒目符號之一,承載的是融入民族骨血的天人合一、活力賁張與家國情懷。我們的祖先,用一種輕鬆、活潑而健康的心態,設計並享受着端午等節慶帶來的中國式精神生活。豐富的節日文化信息,飽含着生機勃勃的通達理念和娛樂精神。端午,可避邪可食糉也可盡情打扮明麗的小女兒;清明,可祭祖可踏青亦可浣足放風箏;中秋,那月亮更是可祭可拜,可玩可嚼……

節日的真意,常常在生活的體驗與回味中浮現出來。蘇軾看到的端午,是“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糉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歐陽修則陶醉於“五色新絲纏角糉。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而今的端午節,列入世界非遺名錄,又是法定假日,仲夏時節,扶老攜幼,吃糉子,說故事,遊勝地,讓中華文化的遠香,絲絲縷縷地滲入膝前兒女純淨的心田。

新時代的標誌,就是每一天都洋溢着多元與多變。如同剛剛過去的這三天,既有傳統的端午與夏至,也有舶來的父親節。傳統節日流傳至今,附麗的各種意義早已重重疊疊,如同被包裹得緊密的香糉,內裏或有糯米、棗泥、豆沙甚至蛋黃、火腿、五花肉等多重滋味,然而用“端午”這鮮亮的糉葉一包,棱角分明又百味雜陳,可以拎着無盡的滋味遊走於長江黃河,穿越於遠古今朝,讓我們既享受當下的天倫之樂,又追懷祖先的盛德、美好與憂傷——這不正是節日於我們的終極意義嗎?

如此佳節,云何不樂,道一聲“快樂”又何妨?當然,節日的百般滋味,又非一句“快樂”可以了得。它是一個鄭重的提醒,讓我們從庸常生活中擡起頭來,有了回首傾聽先祖叮嚀的機緣,有了從紛繁世相中感悟人生道理的自覺。文化的薪火,或就在這一擡頭、一省思的機緣中,漸漸傳承了下去、熾熱了起來。

慶祝心得體會篇6

《史記》中的《屈原列傳》,是極富感情色彩的篇章,記述了楚國愛國詩人屈原忠誠不渝。受讒遭貶的悲慘遭遇,高度評價了屈原的才幹和人格。司馬遷寫道,屈原回答漁翁的提問:“我寧願投入浩浩的江水而葬身魚腹,又怎麼能讓高潔的德操,蒙受世俗的污穢呢?”於是,屈原寫了一篇《懷沙》,抱着石頭自投汨羅江。2200多年後的抗日戰爭時期,現代作家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中,屈原那長達1500多字的吶喊着力塑造了熱愛祖國、不畏強暴、堅持鬥爭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的形象,震動了1942年的山城重慶。屈原的愛國精神感天動地,須知,愛國主義是對祖國最純潔、尚、最神聖的感情,愛國是一種尊嚴,一種信念。所以端午文化,它也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精神支柱。

爲了紀念屈原,端午節的內涵豐富。從古自今,每逢農曆五月初五,家家門上都會掛着菖蒲避邪;大江大河舉辦龍舟競賽;把灌醉的鴨羣放入江河中,人們爭相游水去搶,觀者水泄不通,熱鬧非凡;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糉子,喝雄黃酒,盡享天倫之樂;有文化之家還吟詩折柳祈福;戲曲《白蛇傳》久唱不衰……這些富含中華文化基因,塑造着一個民族共同的心靈認同,所以有人極言之“沒有端午,何以中國”!

“江流曲似九迴腸”(柳宗元句),歷史長河就是這樣,端午文化也命運多舛。曾經被當成落後文化被打壓,至今難以恢復元氣,一些地方被淡化,甚至失落。改革開放後,西方“洋節”乘虛而入,以商業性、娛樂性、趣味性衝擊着中國傳統節日,情人節、聖誕節、感恩節等等……一點點地磨損着文化的認同感、消散着文化的向心力。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句)魯迅稱讚那些有自信力、埋頭苦幹的人是“中國的脊樑”。總書記也講:“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一定會使傳統文化獲得更大的發展張力,端午文化也應該發揚光大。置身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時代,如何讓基於農耕文明形成的端午習俗,融入現代人的生活,就要求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可喜的是,各地發揚傳承端午文化,都有一些新探索,努力走進新時代。比如,把搶酒醉鴨子也像龍舟競逐一樣,納入羣衆性體育活動,端午時節在有江河水庫的地方舉辦。又比如,有些地方端午節舉行讀詩寫詩賽詩活動,繁榮文藝創作。也還有把吃糉子、喝雄黃酒納入飲食文化範疇的,端午期間羣衆評選美食、評級廚師。還有在網上摘糉葉、購菖蒲,買糉子、打造“數字”端午……等等,不一而足。

歸來吧,端午文化,這是社會的共識、政府的作爲、企業的良知、媒體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