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紅軍長征史心得體會多篇

紅軍長征史心得體會多篇

紅軍長征史心得體會篇1

在20__年6月11日,作爲一名今年剛被黨組織討論吸收的預備黨員的我,有幸參加了單位組織的重走長征路活動。我懷着激動的心情早早的來到單位院內,生穿紅t恤,佩戴共產黨員標誌,乘車到六盤山山頂,參觀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重走革命先烈走過的歷程,並進行了宣誓,我滿懷激情地參加了每一項活動,認真感受到了長征精神帶給我們的震撼,仔細品味着每一次心靈交流的感動,切身體會着團隊協作的力量。這次活動組織嚴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寓教於樂,效果良好,既對全體參加活動的集團幹部進行了革命傳統教育,又增進了大家的團隊意識和進取精神。大家一致認爲這是一次“紅色之旅”、“教育之旅”、“快樂之旅”和“團結之旅”。

長征是歷史上第一次、是宣言書、是宣傳隊、是播種機。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同志領導下的中國工農紅軍戰勝艱難險阻、戰勝敵人的英雄壯舉,是無數紅軍烈士的鮮血鑄成的歷史,是一部史無前例、雄偉壯麗的史詩。今年是我們黨成立__週年,是長征__週年的日子,但是長征精神永不落伍,依然散發着激盪人心的神奇魅力,它不僅激勵着中國幾代人,而且在全世界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長征已成爲中華民族意志與品格的註腳和前仆後繼追求光明與理想的象徵,長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輩爲後人留下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艱苦奮鬥、勇往直前、團結協作的長征精神緊扣着時代脈搏一起律動,將永遠奏響出時代的最強音。

身爲一個新時代的青年預備黨員,我對長征的瞭解和認識大都來自於影像和文字。這是當代人的缺憾,亦是一種歷史記憶的淡漠。“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毛澤東用如椽的大筆和包舉宇內的詩情,爲我們勾勒出當年的長征景象。然而詩歌畢竟是詩歌,多了分浪漫,多了些豪情,多了點希望。相信很多人都心存疑惑真正的長征到底是怎樣的?長征途中的人們的心靈感受如何?歷史是無法回溯的,記憶並不能復原歷史,但“重走長征路”爲我帶來了希望,使我深深感受到了長征中的艱辛。

也許重走“長征路”,許多人都會不由自主地發出“沒意義”的感慨,但我認爲重走長征路的意義不在於複製,而在於以當代的心靈和文化去體驗當年的長征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以親身實踐得出了“長征不可複製”的結論,並得以用現代人的眼光重新感受歷史。它能讓我們接近真實地感受到歷史。如果知道自己有多辛苦,你就能知道紅軍有多少倍的辛苦,從而明白社會的進步來之不易,如果能感受到作爲個體在動盪年代把握自身命運的力量是多麼微弱,你就能知道和平的珍貴和戰爭的殘酷。

不能領會長征的精神,永遠無法感到雪山的震撼之美,不能懷着感恩的心去體會,永遠無法從那些日益荒蕪的古戰場上品咂出大喜大悲。重走長征路,是我們當代中國人的心靈選擇,是我們黨優良傳統的精神追溯,更是我們彰顯民族精神的一次契機。

紅軍長征史心得體會篇2

歲月悄然流逝,可是長征精神卻沒有隨時間的流逝而隱埋,卻有越來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衆多的人到長征路上去追尋,去思考。

在長征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紅軍將領的母親,當她看到戰士們吃的是清水煮的樹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帶時,她落淚了,她把自己要飯討來的生芋頭全部倒進了鍋裏。就這,竟成爲將士們難得的一頓的美餐。“牛皮腰帶三尺長,草原荒地好乾糧。熬湯煮茶別有味,端給媽媽來品嚐。”老媽媽聽着戰士們自編自唱的《牛皮腰帶歌》,掛滿淚花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還有一次過草地,一位在戰鬥中剛剛入黨的警衛員,爲了搶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獻出了年僅18歲的生命。

這就是長征精神,這就是在槍林彈雨,雪山草地之間打不爛,拖不垮的硬骨頭精神,這就是面對敵人的屠刀與誘惑,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的大無畏精神!

同學們,當你沉溺與網絡遊戲,失去自我的時候;當你留戀於武俠小說,不思進取的時候;當你吃着肯德基,爲超女瘋狂的時候......想想長征吧,想想__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說當所面臨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權的話,而我們幾天所面臨的,則是用我們的勤勞和智慧使我們的祖國闊步邁入世界經濟列強國的行列,這關係到每一位華夏子孫的命運。

作爲當代的熱血青年,我們應該有自己的遠大理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也是一次充滿艱辛的長征,這是時代賦予我們青少年新的長征!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接過長征精神的光輝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爲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爲創造祖國輝煌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學們,讓我們重新踏上長征路,弘揚長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尋金色的理想,追尋明媚的春光,追尋火紅的太陽。

紅軍長征史心得體會篇3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長征》

?長征》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是我們偉大領袖在長征勝利會師時候爲緬懷長征抒寫的詩歌。它講述了紅軍在長征途中的艱難困苦,飢餓、病魔,每時每刻都在吞沒我們英勇的紅軍戰士,因而在長征之路上每一天都會有流血犧牲。但應對長征路上重重磨難,我們的英雄們以不怕流血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去克服困難,最終走完了令世界震驚的二萬五千里長徵。

而今晚的電影《我的長征》講述了一個老人對自我長征的回憶。老人叫王瑞,在長征的時候他還只是個十多歲的孩子,大家都叫他瑞伢子,在江西瑞金跟着父親、姐姐和姐夫參加了紅軍,並且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跟隨黨中央開始了長征之路。瑞伢子跟着紅軍隊伍四渡赤水、飛奪瀘定、爬雪山、過草地。戰爭是殘酷無情的,在這艱苦的長征途中,瑞伢子的親人一個接一個的被敵人奪去了寶貴的生命。但在長征的過程中使他不斷長大,使他對黨信念更加堅定。

長征途中涌現出無數的英雄,是他們用熱血創造了一個個世界奇蹟。紅軍在長征途中四渡赤水、飛奪瀘定、爬雪山、過草地,他們不僅僅要受到敵方軍隊的圍追堵截,並且還要受到病魔、飢餓的艱苦折磨。可是應對困難,勇敢的紅軍戰士沒有畏懼,一個倒下了,後面的人繼續跟上去。這精神已經不僅僅是言語所能概括的了。這是一種信念,是對中國革命抱着必勝的信念,他們無所畏懼,他們甘願獻出生命,爲了革命事業奮鬥一生。

在長征中,未滿年齡的瑞伢子被破格吸收入黨。當黨組織問及他用什麼保證他的入黨信念的時候,他回答僅有一句話:用我的生命和靈魂。這簡短堅定的回答不僅僅是瑞伢子當時的真實內心,也是當時每個紅軍戰士,每個共產黨員的心理寫照。爲了解放中國,爲了解放所有的窮苦百姓,爲了中國人民不再受剝削、受壓迫、受欺凌,他們願意獻出自我的一切爲中國革命事業做鬥爭。

二萬五千里長徵,歷時兩年,經歷無數艱苦磨難,但紅軍在長征途中表現出對革命夢想和事業無比忠誠、堅定的信念,使紅軍最終取得了長征的勝利,爲中國革命事業保留下了寶貴火種。當問到瑞伢子是怎樣走長征的時候,瑞伢子只回答道“跟着走”很簡單的三個字,但卻體現了他對中國共產黨的無比信任。(讀後感)雖然長征已經過去了多年,當年參加過長征的英雄們也大多離開了我們,可是長征的精神卻永遠留在我們這一代心中。

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和共產黨人革命精神的凝聚,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靈魂。它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的集中體現。而在我而言,長征是我們英雄們的拼搏之旅,他們用生命熱血給我們換回來了今日的幸福。但也許由於我們的英雄離我們這一代已經很遠,因而我們這一代新青年已早已遺忘了我們的長征精神,遺忘了我們的革命先輩當年的艱難歷程。我認爲作爲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不應當遺忘我們的英雄,遺忘我們的歷史,遺忘我們的長征精神。相反,我們要發揚我們先輩留給我們的長征精神,讓我們的英雄魂永存於世,讓世人銘記那段我們英雄們特殊的人生歷程。

經過今晚觀看電影,讓我回想起國小時候所學的《七根火柴》,無名老黨員用生命守護着那珍貴的七根火柴,爲了能給部隊帶來火種,給長征帶來期望,他放棄了自我生的期望,這也許這就是一名黨員堅定的信仰。作爲一名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我更應學習培養這種信仰,因而我今後要學習長征英雄們不怕艱難困苦,堅韌不拔的精神;把長征精神發揚到自我的學習工作中;堅持黨員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樹立崇高的夢想;努力學習本專業知識,踏實工作,期望今後能爲人民、爲黨、爲國家、爲社會貢獻出自我微薄的力量。

紅軍長征史心得體會篇4

是什麼力量,讓我們爲之動容?是什麼精神,讓我們自豪回首?是什麼努力,讓我們感到無限的驕傲?是他--那偉大的壯舉,光輝的歷程!

距長征結束已經已經整整_週年了,我們懷着夢想,懷着希望的一代人知道,是長征給了我們學習、遊戲的機會,沒有長征的勝利,又何來我們這一代人的幸福和美滿!每一箇中華人民,都會爲長征而感到自豪。因爲這樂觀堅定而又豪邁的精神,已經深深地紮在了我們的心中!

滾雪山,過草地,渡金沙,戰鐵索,這麼多故事,哪個故事不流傳在大街小巷?紅軍不畏艱險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我們小學生的學習上,同樣也需要長征知難而進的精神,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我們必須努力去克服,而不是欺軟怕硬。想一想長征的那些老前輩們,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才換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們不好好地珍惜,又如何能對得起他們?自從知道長征精神_週年後,我開始發奮地努力,不再像以前一樣遇到小小的困難就退縮:那次我正在做數學題,結果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奧數題,難就不說了,還劇複雜,算了幾次結果都不一樣,當時我就是很喪氣,一下子吃癟了,心想:這道題簡直不是人做的,還是跳過吧!就這樣,我放棄了一次鍛鍊自己的機會,當時已經被困難衝昏了頭腦,什麼長征不長征的精神全都忘了,殊不知紅軍在遇到困難時根本沒有“跳過”的機會,只能亮劍,向困難發起挑戰,最終還是勝利了,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天。

紅軍長征史心得體會篇5

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黨領導和團結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強大精神動力。然而,有些黨員認爲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沒必要講艱苦奮鬥了,因此貪圖安逸、追求享樂,講排揚、擺闊氣,生活高標準、工作低要求,特別是有少數黨員領導幹部過着紙醉金迷的奢侈腐朽生活,甚至墜入了違法犯罪的深淵,如果這種現象任其不斷擴大和蔓延,勢必嚴重侵蝕黨的肌體,破壞黨羣關係。所以,在新的形勢下,要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艱苦奮鬥作風不能丟。

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才能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是共產黨人崇高的追求和強大的精神支柱。在革命戰爭年代,革命前輩在井岡山如果不發揚以門板當牀、稻草做被的艱苦奮鬥作風,就難以點燃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長征路上如果不發揚爬雪山過草地、嚼草根吃樹皮的艱苦奮鬥作風,就難以使中國革命轉危爲安;在延安如果不發揚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艱苦奮鬥作風,就難以取得抗戰勝利;當年如果我們共產黨人沒有艱苦奮鬥、勇於勝利的精神,就難以實現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的革命理想。同樣,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仍然要靠艱苦奮鬥精神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並不斷豐富艱苦奮鬥的內涵,將崇高理想與現實工作統一起來,使之不斷地與時俱進。

缺乏憂患意識,就沒有遠見卓識,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就會驚慌失措、陷入被動,甚至導致事業的失敗。對於一個政黨、國家和民族來說,憂患意識是成熟的表現。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是被歷史反覆證明的真理。

我們相信,在新的歷史時期,同時代精神結合起來的長征精神,將激勵中華民族實現偉大的振興!

紅軍長征史心得體會篇6

今天,我們再走長征路,就是要追尋初心、堅守恆心、激發信心,凝聚起萬衆一心奮鬥新時代的精神力量

我們不能忘記黨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記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長征永遠在路上,長征永遠在腳下

歷史是不斷向前的,要到達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們確定的道路不斷前進

江西贛州,於都河畔。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裏,陳列着紅軍戰士謝志堅的一雙草鞋。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參觀紀念館時,在這件展品前停下腳步、凝視許久,回憶紅軍長征這一驚天動地的革命壯舉、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蹟。

85年前,紅軍戰士腳穿草鞋,夜渡滔滔於都河,開始了萬里長征。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跋山涉水、九死一生,紅軍戰士用生命和熱血繪就了改變中國前途命運的史詩。85年後,正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6月11日,“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採訪活動在江西於都、瑞金和福建長汀、寧化啓動。記者們帶着感情、帶着思考、帶着責任,重新踏上這一段征程,通過與歷史的共鳴、與現實的對話,探尋紅色政權是從哪裏來的、新中國是怎麼建立起來的,探索中國共產黨爲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爲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爲什麼“好”的答案。

今天,我們再走長征路,就是要追尋初心、堅守恆心、激發信心,凝聚起萬衆一心奮鬥新時代的精神力量。在江西,豪邁宣示“我們將高舉革命的旗幟,繼往開來,重整行裝再出發”;在貴州遵義,叮囑講解員告訴大家“我們黨是怎麼走過來的”;在寧夏固原將臺堡,意味深長地說“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紅色足跡”,昭示着“行程萬里,不忘初心”的決心,堅定着“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的信心,砥礪着“新長征路上,每一箇中國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責任”的恆心。我們不能忘記黨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記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長征永遠在路上,長征永遠在腳下!

6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全黨開展。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我們黨在全國執政第七十個年頭,在這個時刻開展這次主題教育,正當其時。長征這一場理想信念的遠征,正承載着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又一次走上長征路,也正是要感悟初心的力量、使命的分量。習近平總書記曾深情講述“半牀棉被”的故事:長征途中,3名女紅軍借宿湖南汝城縣沙洲村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牀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老人說,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不論時代如何變化,不論條件如何變化,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才能用理想之光照亮奮鬥之路,用信仰之力開創美好未來。

“時代變了,條件變了,我們共產黨人爲之奮鬥的理想和事業沒有變。”立足新時代,面對國內改革發展重任,面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需要跨越的“雪山”“草地”還有很多,需要征服的“婁山關”“臘子口”還有很多。實現偉大的理想,從來就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一切貪圖安逸、不願繼續艱苦奮鬥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驕傲自滿、不願繼續開拓前進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曾經,要衝破革命道路上的圍追堵截,必須“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如今,抓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風雨不動安如山,“最重要的還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以理想爲魂、以信念爲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就一定能在新的長征路上跑好接力賽中我們這一棒。

歷史是不斷向前的,要到達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們確定的道路不斷前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我們保持堅定理想信念和堅強革命意志,就能把一道道坎都邁過去,什麼陷阱啊,什麼圍追堵截啊,什麼封鎖線啊,把它們通通拋在身後!”不忘來時路、走好未來路,讓我們沿着革命先輩們開闢的道路繼續堅定地走下去,走向更光輝的未來,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十月裏來秋風涼,中央紅軍遠征忙。星夜渡過於都河,古陂新田打勝仗。”1934年10月,紅軍在江西於都縣集結出發,開始了漫漫長征路。今年是紅軍長征出發85週年,也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中宣部組織開展“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央媒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採訪活動,意義重大而深遠。

再走長征路,重溫苦難與輝煌

再走長征路,可真切感受長征路上的苦難與輝煌。長征歷時之長、規模之大、行程之遠、環境之險惡、戰鬥之慘烈,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戰爭史乃至人類文明史上也是極爲罕見的。而與之相對應的,是一組組驚心動魄的數字:在漫漫征途中,紅軍將士同敵人進行了600餘次戰役戰鬥,跨越近百條江河,攀越40餘座高山險峯,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餘座,穿越了被稱爲“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頑強意志征服了人類生存極限。

數字充滿張力,卻顯得“抽象”,當記者真正走上長征路,走到那一個個浸透了奮鬥淚泉、灑遍了犧牲血雨的地方,更能感受到長征的艱辛與偉大,更能感受到先烈的如磐意志。此前,媒體披露了令人動容的一個細節。1935年初,18歲的吳清昌隨部隊冒着槍林彈雨,與敵人白刃肉搏,佔領了貴州婁山關。幾年前,老紅軍吳清昌的孫女、“80後”的贛南日報記者吳悅參加“重走長征路”活動,當她望着婁山關,忍不住淚流滿面,終於明白了是什麼支撐着爺爺忍着斷指之痛、迎着槍林彈雨勇往直前,是什麼支撐着這支不怕遠征難的鋼鐵一般的隊伍。這樣的心情,讓人感同身受。

再走長征路,可真切體會軍民魚水情深、風雨同舟。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見證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牀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老人說,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還有一個故事爲人熟知,當年,中央紅軍出發時,於都河有600多米寬,水深浪急。爲了架設浮橋,於都人民拆下了自家的門板、牀板,一位老大爺還把自己的壽材送到了架橋現場。

如果說半條被子刻畫的是軍愛民,那麼壽材架浮橋刻畫的就是民擁軍,兩個故事,一個主題:軍民一心。在長征中,像這樣感人的故事不勝枚舉。正因如此,我們有底氣說: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

再走長征路,可真切領悟長征精神,講好中國故事。什麼是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爲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羣衆,同人民羣衆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長征精神是凝練的,也是生動的,是高大上的,也是接地氣的。再走長征路,追隨革命前輩的足跡,更能感受到長征精神的深刻內涵,也更能把握住長征精神的時代意義,從而汲取無窮的力量,化爲工作中的動力,用心、用情講好中國故事,寫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作品,煥發出全國各族人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真摯情感。

再走長征路,可真切感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到江西考察調研,特地來到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贛州市於都縣,向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敬獻花籃。於都,一個帶有紅色基因的地方——1934年10月,中央機關、中央軍委和中央紅軍主力8.6萬人集結於此,開啓長征。在江西,總書記動情地說:“我11年前來過贛南,一直還想來看一看,看看老區鄉親們生活改善怎麼樣,脫貧攻堅進展如何。”何爲初心?這就是初心。何爲使命?這就是使命。

正因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纔會飲水思源,決心讓中央蘇區鄉親們,讓革命老區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正因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纔會深情地說:看到這些爲革命作出突出貢獻的蘇區人民過得好,我們才覺得對得起他們、沒有辜負革命先烈啊!當前,全黨正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對於廣大記者來說,再走長征路,既是一次響應中央號召的過程,也是在精神和行動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過程。

再走長征路,是爲了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衆所周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強調:“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不論我們的事業發展到哪一步,不論我們取得了多大成就,我們都要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在新的長征路上繼續奮勇前進。”誠如斯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從“再走長征路”,到“走好自己的長征路”,具有邏輯上的內在關聯。與85年前所遇到的艱難險阻相比,今天,我們無需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鏖戰獨樹鎮,勇克包座,轉戰烏蒙山 但是,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這就要求我們不能懈怠,更不能驕傲。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英雄的人民創造英雄的歷史。今天中國的進步和發展,就是從長征中走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我們保持堅定理想信念和堅強革命意志,就能把一個個坎都邁過去,什麼陷阱啊,什麼圍追堵截啊,什麼封鎖線啊,把它們通通拋在身後!再走長征路,是爲了走好自己的長征路。只要銘記長征路上的精神航標,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我們一定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這也正是今天我們再走長征路的深刻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