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永遠向黨走心得體會多篇

永遠向黨走心得體會多篇

永遠向黨走心得體會篇1

今天,我讀了《永遠的布穀鳥》這本書,這本書精選了很多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體現了我們兒童的純真、質樸和幽默,又展現了兒童文學的深邃、豐富和大氣。它就像一碗心靈的雞湯,滋潤着我的心靈,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裏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丁一小寫字》這篇故事了。

故事介紹了丁一小寫字,寫來寫去總是寫不好。他就責怪自己的筆、紙、椅子不好。他就換姐姐的紙、筆、椅子,可還是寫不好。姐姐回來後,仍然用丁一小的紙、筆、椅子寫,卻寫得非常得好。丁一小這下明白了:原來是他自己不好,沒有耐心、太浮躁了。

想想我平時練習古箏,也遇到過像丁一小寫字這樣的事。當我學新的曲子時,會感覺特別難,彈得就像一個音一個音蹦出來的。我埋怨不就音沒調好,找不到調,不就說古箏質量不好,不就嫌琴凳矮了。越這樣想就越煩躁,越煩躁就越彈不好。但是媽媽鼓勵我遇到困難不要放棄、堅持不懈,最終一定會彈出優美的曲子。

這個故事使我感受到:做任何事情,不能總埋怨客觀環境對自己的影響,不能爲自己做錯的事而隨便找藉口,要通過主觀上的努力,這樣才能成功!

總之這本書,既像我的老朋友,陪我一起尋找快樂,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也像是我的老師,傳授與我很多的知識與哲理,我願意和這本書一起“生活”,讓它成爲我的良師益友!

永遠向黨走心得體會篇2

當我拿到《永遠的布穀鳥》時,我細細觀察了這本書的封面:金秋的原野上,一個小男孩站在枯草裏,拿着一副望遠鏡,望向不遠處一個高高的植物上的兩隻漂亮的小鳥。我想,這一定是一隻很有趣兒的布穀鳥。

翻開這本書,首先進入眼簾的是花花綠綠的彩頁,畫着好玩的彩畫。我想,這些畫應該是一隻有着五彩羽毛的漂亮布穀鳥。彩頁旁邊的首卷語就是一隻很頑皮的布穀鳥了。

我用了好多的功夫,用心捕捉了許許多多的布穀鳥:有快樂的,有可愛的,有傷心的,有頑皮的,有……當我沉浸在布穀鳥的歌聲裏,“永遠的布穀鳥”讓我眼睛一亮……

我知道了麥兜那個很大很準的鍾,它走得很慢很慢,過一百年它的秒針才動一下,過六千年分針就前進一格,到了三十六萬年,分針剛好走了一圈。一隻很美麗的布穀鳥,就會從一扇門裏走出來,用最動聽的聲音對世界說:咕咕、咕咕、咕咕……

我想,如果真有這麼一個鐘,一個世紀才動一下,那在分針走了一圈的時候,那隻布穀鳥該是多麼難得啊!應該好好珍惜纔是。我又想,我們不是時刻都能見到那隻布穀鳥嗎?

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一個鐘,這樣一隻布穀鳥。我們的每一秒都是這個鐘的三十六萬年,我們的每一秒都能見到這隻珍貴的布穀鳥。如果我們把每一秒都變成三十六萬年,如果不仔細聆聽這隻鳥的歌聲,我們怎麼能不後悔?雖然這隻布穀鳥在鐘的分針每走一圈的時候都會出現歌唱,就是因爲這樣,我們才更要珍惜每一秒,珍惜這隻我們的布穀鳥。

永遠向黨走心得體會篇3

?永遠的布穀鳥》是一本既生動有趣,又非常幽默風趣的兒童文學書。看到這本書時,我首先是被它的封面吸引。兩隻布穀鳥站在樹枝上欣賞着一望無際的稻田,這時有個小男孩正躲在金黃的稻田裏用望遠鏡觀察着它們,而兩隻布穀鳥卻一點也沒察覺,正在愉快地唱着“布穀、布穀”,送別着西沉的夕陽,而封面上那句“讓最美的文字,陪伴孩子們度過生命中一個完整的春天。”讓我覺得這一定是一本非常精彩的書。

?永遠的布穀鳥》這本書裏有很多中外著名的文學家寫給小朋友的兒童文學故事,有讓我感動的“晚安,教員先生”、“難忘的八個字”,有讓我哈哈大笑的“講故事”、“表哥駕到”.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暗號》,故事講的是一個七年級的哥哥要在暑假裏一個人去旅遊。在出發前,他和爸爸一起商量如何對暗號找到接站的人。他們的對話非常幽默,暗號也很好玩,讓我都很想要試一次。我把這個故事推薦給媽媽看,希望她能同意讓我嘗試一下。媽媽看完後笑着說:“真的很有趣,你可以在六年級畢業的那個暑假感受一下。”聽了媽媽說的話,我心裏開心得不得了,感覺棒極了!

這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我連續看了兩遍,我喜歡裏面的每個故事,我想把它推薦給我的好朋友們,相信他們會和我一樣喜歡的。

永遠向黨走心得體會篇4

近日,在__黨委的組織下我觀看了電影《永遠的春天》。這部電影以事實爲根據,用獨特的電影語言、生動的故事情節、真實的細節、展現了主人公王永樂身患癌症,在有限的生命時刻裏,帶領羣衆克服艱辛萬苦、力排阻撓和障礙,進行大棚蔬菜種植,改變了中國北方冬季蔬菜無法種植的歷史。他一心爲民、無私奉獻的精神時刻縈繞在我的腦海裏,讓我深受感動和鼓舞。現結合工作實際,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要學習王樂義同志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奉獻精神。生產隊長王永樂患直腸癌剛剛在省城濟南做完手術,就被迫切期望脫貧致富的三元村人一致選舉爲新一任村支部書記。在公社梁書記的支持下,好心腸的王永樂說服白髮孃親和結髮妻子,承載着三元村八百多人的信賴和厚望,憑着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同病魔抗爭,拖着“半條命”迎難而上。爲早日帶領三元村脫貧致富,摘掉全公社羣衆經濟倒數第一的“帽子”,王永樂和生產隊長徐大福一齊,帶領全村黨員羣衆,擴大耕種面積、改良土壤結構,走種植果樹,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的路子,徹底改變了三元村長期貧困的面貌。我作爲一名服務基層羣衆的黨員幹部,應以先進模範爲榜樣,樹立正確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自覺加強業務學習和實踐鍛鍊,切實貫徹執行好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惠民政策。

二、要學習王樂義同志豁得出、看得透的人生觀。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就有什麼樣的工作觀和工作表現。“人善向上,豁達樂觀。”這就是王樂義同志,他自己身體力行,應對工作的壓力,他毫不退縮;應對疾病的折磨,他堅強、樂觀,將工作當成治病最好的“藥”;應對死亡的威脅,他十分坦然,反而安慰起家人、同事和朋友。這種人生觀,體現了他對苦難的蔑視,更體現了他對工作的熱愛,對職責的堅守,任何時候學會它都是生活的大智慧,工作的大提升。我作爲一名服務基層羣衆的黨員幹部,應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正確認識自己所從事窗口工作的重要性,把握工作重點,做到胸中有大局、眼中有瑣事,在實踐歷練中樹爲民之情、長爲民之能、立爲民之功,從而更好、更加有效地推進工作。

三、要學習王樂義同志求真務實、善於總結的工作方法。一晃三年時刻過去了,三元村在王永樂的帶領下方貌得到了悄然改變,但離真正脫貧致富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此時,妹夫大明從東北帶回來一箱鮮嫩的黃瓜,擦亮了王永樂思想的火花。他當即帶領徐大富和全村最有文化的年輕人李家林,踏上去往東北的火車,到東北學習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技術,在冰天雪地的東北,王永樂憑藉“精誠所至、金石爲開”的信念精神,最終感動了採用大棚技術種植反季節黃瓜的山東老鄉孫師傅。王永樂帶着從東北學來的技術,經歷高投入的風險,降雨降溫的考驗,連續奮戰三個月籌建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讓三元村的十六個黨員首先嚐到了豐收的喜悅,黨員帶頭富起來了,羣衆看到實實在在利益就自覺圍攏到村黨支部周圍,在王永樂的帶領下,全部走上了種植大棚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我作爲一名服務基層羣衆的黨員幹部,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陽光下,事情辦得怎樣樣?工作態度怎樣樣?老百姓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自己只有堅持“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抓住“務實”這個關鍵,以“爲民”爲落腳點,把推進中心窗口各項工作與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才能讓中心的工作爲黨委政府增光添彩。

永遠向黨走心得體會篇5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這高亢有力旋律,曾經鼓舞多少華夏兒女爲新中國的誕生而奮鬥。

如今的我們,爲學院和國家發展貢獻力量,熱愛自己的國家及校園。中國的970萬公里的土地發生鉅變,一條巨龍在騰飛,一座雄獅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祖國我爲你驕傲、自豪。武漢船院今天我以你爲榮,我愛我們的船院,這是知識的天堂,我們的樂園,學生的樂土。歲月無情,流年似水,驀然回首,我們偉大的民族已經經歷了五千年的滄桑歲月。多少興衰,多少歡樂,已成爲歷史。1920_年7月,在碧波盪漾的嘉興南湖上,一艘小小遊船上的十幾個年輕人,懷着共同的理想與信念,點燃了拯救中國命運的火種——中國共產黨誕生了!砸碎鐵牢的斧頭和收穫秋耕的鐮刀勃然相會,悠悠長夜下終於熬出了一盞燦爛的燈塔,照亮着黎明前的黑暗,指引着前進的方向。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在中國的大地上驅趕着黑暗,捲起改天換地般的紅色浪潮。

20_年7月,中國共產黨將迎來94華誕。黨的旗幟上,有同志們;黨的發展進程中,有同志們的光輝足跡;黨的輝煌成就裏,有同志們的卓越貢獻。面對如此巨大的精神財富我們不應該讓它成爲塵封的歷史,我們要將他們發揚光大,激勵後人,永續傳承。

70多年風雨—我們創造了船院的光榮歷史,學院以“立足船舶、服務軍工、面向社會”爲辦學定位,“以人爲本、質量立院、特色創優”爲治校方針,半個多世紀以來,爲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培養輸送了各級各類人才5萬餘名。學院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人。學院經歷了技校、中專、專科、本科的辦學歷程,期間還經歷了20_年的辦廠階段。半個世紀以來,學院從小到大、從學校到工廠、從工廠恢復爲學校,到現在的國家示範性院校,走過了一條曲折的發展道路。

56個民族,組成一個充滿活力與光明、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大家庭。我們的船院學子和老師們組成了船院充滿活力的大家庭,隨着學院精品課程的開發與建設的擴大;國家示範院校的建設和驗收合格;以及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的通過,留下船院人的笑臉……這樣一所“厚德•篤行•致用•創新”的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難道不值得我們愛嗎?也許有人會說:“我還不知道如何來愛,現在我們又能做什麼呢?”這你就錯了,愛校時時刻刻在我們身邊,隨地吐一口痰看起來事小,能反應了你的素質。對學院的熱愛,在校內是一件小事,在校外就是丟船院人的臉。愛國是把東西和錢、甚至是生命給國家,有國纔有家,愛國更要愛家。醫生有家,那是醫院;工人有家,那是工廠;而我們船院人的家,就是我們的校園。天下沒有一個人不愛自己的家,正因爲如此,纔要珍惜它,愛護它!校園是個神聖的地方,它是知識海洋裏的避風港,我們就是一隻只小船;它是雲朵,我們就是一顆顆雨滴;它是沙漠中的綠洲,我們就是一朵朵小花;爲了讓校園更美好,那麼就從小事做起。撿起一片廢紙,幫助一位同學……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正是愛校的體現。如果人人都不撿紙,人人扔紙,卻坐視不理,校園會美嗎?一張紙小的微不足道,但是,“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個個扔,個個不撿,校園可不就變成“垃圾站”。反之,那就是愛校。如果大家都認爲愛校是自己的責任,從自身找原因,那校園一定會變的更加美好。

半個多世紀以來,船院人篳路藍縷,創業如歌。新時期船院人在這塊寄託着洋務運動風雲人物——張之洞“實業興國”夢想,近代著名造船專家、兵器專家——徐建寅,新四軍軍工奠基人——朱毅,中國的保爾——兵工專家吳運鐸戰鬥生活過的熱土上,滿懷豪情地全力推進我院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與發展。

作爲一名船院人,我爲船院而驕傲;作爲一名中國人,更爲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我爲中國共產黨感到光榮。讓我們從小事做起,爲黨、爲祖國、爲校園貢獻力量,這是我們應有的責任。

標籤:心得體會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