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共和國勳章感想心得新版多篇

共和國勳章感想心得新版多篇

共和國勳章感想心得怎麼寫?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億萬中華兒女萬衆一心,衆志成城,共克時艱,下面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了“共和國勳章感想心得最新5篇”,歡迎閱讀與借鑑!

共和國勳章感想心得一

從“危在旦夕”到“欣欣向榮”

2019年的年味變得驟然緊張,恐懼。伴隨着回家的慢慢旅途,“不速之客”——新型冠狀病毒踏着漫天雪花出其不意地“佔領”武漢城。在一個星期內,病毒飛速擴散到全國各地以及亞洲多個國家,肆意掠奪了過年的喜悅,人民的恐慌與驚嚇受到了極度創傷。這時,人們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鍾南山給予了人們安慰與希望,讓人們更加有信心一起去面對病毒,戰勝病魔!

人生樂章

“愛國勇士”——鍾南山在1936年10月出生於江蘇南京。是福建廈門人,漢族,男,是一名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曾任廣州醫學院院長、黨委書記,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華醫學會會長。他的家族是醫學世家;1959年9月,在首屆全國運動會上,鍾南山以54.4秒的成績奪得男子400米欄冠軍,創造了當時的全國紀錄。1960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2007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榮譽博士;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他的人生一如動人的樂章。

不忘初心重回“戰場”

2002年,中國乃至全球衆多國家面臨了一場嚴重危機,當時的中國是“重災區”,由飛沫和接觸的傳播,造成了重大傷亡!當年的鐘南山接到通知不論後果,勇往直前地衝向抗擊非典的戰場,他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探索出了一套富有明顯療效的防治經驗,憑藉他的努力和意志終於戰勝非典疫情,取得了勝利被譽爲“抗擊非典的英雄”!如今,時隔18年,83歲高齡的他不畏險阻,重回不論生命的“戰場”上,爲祖國的發展和人民的安危奉獻了自己的生命!當他接到通知時,不考慮後果,即刻來到受災區,又開始了沒日沒夜的探索研究,相信他的努力一定會收穫不一樣的成功!

他是醫學的精英領袖,更是造福於祖國人民的史代傳奇!

共和國勳章感想心得二

1月23日本該是全國人民歡歡喜喜迎新年的時刻,然而卻傳來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正式封城的消息,禁止一切出入,全國人民驚呆了,同情的目光望着武漢,爲他們擔心,心中有說不出的難受,正是這個時刻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開始了。

面對疫情,全國人民都放假了,但只有醫護人員他們沒有絲毫猶豫,放棄了與家人的團聚,不顧個人安危,奔赴在抗疫第一線,因爲他們知道,時間就是生命,他們在爭分奪秒挽救每一個生命,人們稱他們爲白衣天使。聽媽媽講,武漢醫院的一位護士長阿姨說:“哪有什麼白衣天使,只不過是一羣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着像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

他們身着純白色的隔離防護服,頭戴碩大的護目鏡,雖顯得笨拙沉重卻阻擋不了他們救死扶傷的醫者仁心。他們爲了減少感染機率,忍心剪掉自己喜歡的長髮,甚至剃光頭,他們怕上廁所浪費防護服,工作時間不敢吃,不敢喝,不敢上廁所,甚至戴着紙尿褲,一連工作十幾幾十個小時,甚至被累到在病房,有的甚至被感染,但他們從未退縮,一直堅守崗位。當他們下班脫下防護服時,整個人就像在水裏泡過一樣,全身衣服已被溼透,手指被浸泡的快要爛開,臉上更是深深的護目鏡壓痕,但他們卻相互看看對方露出甜美的微笑,因爲他們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別人,在信念的驅動下他們就像永不會倒下的巨人。至今屢屢報道好多醫護人員永遠離開我們的消息,心中無比的難受,他們也是爹媽養的,也有自己的家庭,然而爲了救治患者,自己卻倒下了,但是他們爲全國人民的健康安全,不畏艱險,與新型肺炎殊死搏鬥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你們是我心中的英雄,正是由於你們的這種精神,我相信,疫情會早日結束,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白衣天使加油。

做爲小學生的我,經歷這次疫情戰,看到醫護人員的辛苦付出,雖然這次我不能做什麼,只能聽老師的話,不出門,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風,不去人員密集的場所,在此我也默默下決心,期待早日開學,好好學習,長大要像終南山爺爺一樣,甚至超越他老人家,不管將來發生什麼疫情,我都能夠第一時間研究出治療藥物,減少悲歡離合的場面。在此我要向全國的醫務人員深鞠一躬,道一聲“你們辛苦了,你們是我最敬佩的人”。

共和國勳章感想心得三

鍾南山1936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呼吸內科專家。

2003年,作爲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在SARS(中國大陸地區民間通稱爲“非典型肺炎”)猖獗的非常時期,鍾南山不但始終在醫療最前線救死扶傷,還積極奔赴各疫區指導開展醫療工作,倡導與國際衛生組織之間的密切合作。

因功勳卓著,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時被廣東省榮記特等功,被廣州市授予“抗非英雄”稱號。

擴展資料:

鍾南山出生於醫學世家;1960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2007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榮譽博士;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

鍾南山長期從事呼吸內科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重點開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統常見疾病的規範化診療、疑難病、少見病和呼吸危重症監護與救治等方面的研究。

鍾南山長期從事呼吸內科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重點開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統常見疾病的規範化診療、疑難病、少見病和呼吸危重症監護與救治等方面的研究。並首次證實了隱匿型哮喘的存在。

他所領導的研究所對慢性不明原因咳嗽診斷成功率達85%,重症監護室搶救成功率達91%。

2003年抗擊“非典”中,鍾南山不顧生命危險救治危重病人,奔赴疫區指導醫療救治工作,倡導與國際衛生組織合作,主持制定我國“非典”等急性傳染病診治指南,爲戰勝“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貢獻。

主動承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代言人角色,向公衆普及衛生知識,積極建言獻策推動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爲奪取應對甲型流感、H7N9禽流感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3年,鍾南山被廣州市授予“抗非英雄”榮譽稱號。2003年,鍾南山再次被評爲中國全國先進工作者(即全國勞模)並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鍾南山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的重要推動者”。

共和國勳章感想心得四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我們從2018年12月19日起開設專欄,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員的先進事蹟,用鮮活的事例講好改革開放故事,充分展現改革開放40年來的偉大成就,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引導全社會致敬先鋒,見賢思齊,在新時代新起點上,匯聚改革開放再出發的磅礴偉力,堅定不移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這裏是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的工作地。17年前,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席捲全球,這裏曾是戰場的前沿陣地。時年67歲的鐘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堅守的戰士。

2003年,疫情來勢洶洶,廣州好幾家專門接納“非典”病人的醫院已經不堪重負。

這時,鍾南山帶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來。“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裏來!”在他的指揮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這一經驗被世界衛生組織認爲對全世界抗擊“非典”有指導意義,後來成爲通用的救治方案,鍾南山也成爲“抗擊非典的功臣”。

“非典”過後,鍾南山依舊致力於呼吸系統疾病領域。他主動承擔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衆普及衛生知識,推動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

“呼吸系統疾病是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需要應對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國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國廣泛的監測體系。”鍾南山說,“非典”之後,全國陸續設立了幾百個疾病監測點,能夠及時監測到公共衛生事件的實況,對於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此後的H1N1、H7N9等疾病,醫護人員和防疫機構都能夠快速找到病原並進行防控。2015年,廣東省僅用兩個多小時就將首例中東呼吸綜合徵疫情輸入病例追蹤到位。

“院士門診”“院士查房”、做科研、帶學生,這位精神煥發、步伐矯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診一線工作。

“接下來我還有兩個願望,一個是希望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壓和糖尿病一樣可以早發現、早治療,另一個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學家一起研製了26年的抗癌藥可以早日推出。”鍾南山說。

共和國勳章感想心得五

非典一役,鍾南山譽滿華夏。但如果認爲他此時才“功成名就”,就大錯特錯。早在20世紀90年代,身爲著名呼吸病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的他,就以“奉獻、開拓、鑽研、合羣”的“南山風格”名揚南粵大地,1997年,他光榮地當選爲黨的十五大代表。

很少人知道,鍾南山是僑眷。鍾南山的父母早年留學美國,他和妻子的大部分親戚都在國外。父親鍾世藩是中山醫科大學的兒科一級教授,當年從美國學成歸國,在其時廣州最大的中央醫院任院長,掌管着醫院一筆13萬美元的鉅款。解放前夕,國民黨中央衛生署的一名官員到家裏來了四五次,動員父親將這筆款子帶往。父親雖然不問政治,但還是覺得應該留在祖國大陸。當時的情景,給年僅13歲的鐘南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樣的家庭出身,在那個時代,也曾爲鍾南山帶來不公正的待遇,“當年我是華南師大附中的第一名,可以保送到蘇聯留學,不讓去。”

1955年,鍾南山考上了北京醫學院。然而,真正當上醫生,已是10多年以後。

“我當過農民,幹過宣傳隊,當過鍋爐工人,當過北醫校報的編輯,什麼都幹過。我並不覺得後悔,因爲這些經歷讓我懂得了社會的酸甜苦辣,知道珍惜自己的時間,知道珍惜得到的學習機會。”

1971年,他調回到闊別多年的廣州。幾經轉崗,最後落腳在“慢支防治小組”,一干就是30多年,最終成爲呼吸疾病的權威。

“穿了白大褂,當醫生卻不太合格。”鍾南山常常提起早年把胃部出血病人當成結核病咳血的“誤診”事件,“就是這件事使我明白,做醫生光有心是不夠的,還要有一身好本事,纔可以真正幫助到人。”

1979年至1981年,鍾南山到英國愛丁堡大學和倫敦大學研修。面對導師先入爲主的輕視,爲了給中國人爭口氣,長期學俄語的他僅用了半年時間就攻克了語言關,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和科研中。

在英國進行關於吸菸與健康研究時,爲了取得可靠的資料,他讓皇家醫院的同事向他體內輸入一氧化碳,同時不斷抽血檢驗,一直堅持到血紅蛋白中的一氧化碳濃度達到22%才停止。實驗取得了滿意效果,鍾南山卻幾乎暈倒。要知道,這相當於正常人連續吸60多支香菸,同時抽800cc的鮮血。

回國之前,導師丹尼主動致信中國駐英大使館,信中說:“我跟國外很多學者共事了這麼多年,從來沒有遇到一個學者像鍾醫生那麼勤奮,跟我們協作得那麼好,出那麼多成果,我衷心地表示祝賀。”

鍾南山把這封信寄到廣州給父親看,一貫對他嚴苛的父親第一次表揚了他。年過40的鐘南山流淚了。多年以後,說起這一幕,他依然紅了眼睛:“父親幾乎從未表揚過我,總是指出我的缺點和不足。但這次看到我真的爲中國人爭了點氣,他表揚了我。”

從當年謝絕盛情挽留回國,到與非典殊死搏鬥,20多年過去了。回首往事,鍾南山說:在國內做研究,困難要多一些,有時國外只要一年時間,國內要3年,但這是爲自己的國家幹,心裏踏實,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