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育兒報心得體會及感悟 育兒 心得(精品多篇)

育兒報心得體會及感悟 育兒 心得(精品多篇)

關於育兒報心得體會 篇一

舉例一:寶寶無理取鬧時,不可心軟改變立場

寶寶要什麼東西時,如果是又哭又鬧的話,不管這件東西是不是他很想需要的,這時候不能給他,給他的話是鼓勵他,到後邊哭鬧成了一種武器。還比較小的時候帶着寶寶到超市,看到賣糖果的攤子,賴在那裏不肯走的,媽媽堅持不買,把在那裏哭鬧的寶寶拎了出超市,後邊還有一次,是抓到一粒糖果要往嘴巴塞,媽媽反對,說沒買單不能這樣子,再到後來就不這樣了,只是跟媽媽商量,買一些好不好,這個時候,買了會很高興,不買也沒很大情緒了。

舉例二:以平常心對待寶寶的舉動,反應不要過於激烈,給予適當的鼓勵和引導

如果寶寶現在吃飯的時候總是要喝水,好象是條件反射似的,之前吃飯過程中喝水,媽媽是反應比較大些,不讓他喝,結果你越是制止他啊,他越要這樣幹,到後來媽媽裝作沒看見,他還會在喝完之後,跟我說,媽媽,你看我喝水了,目的是引起家長的注意。

如果你家的寶寶愛模仿媽媽在家裏幹活,媽媽一般都會制止寶寶動作,其實起不到什麼效果,反而拿着工具在客廳裏頭揮來揮去。如果你家的寶寶以後再抄起傢伙時,媽媽開始肯定了他,哎呀,你真棒啊,能幫媽媽幹活了,寶寶聽了這話,那真是太高興了,還真象模象樣的弄上一圈,然後把工具再放回原處。

舉例三:如何處理好寶寶的情緒問題

有些寶寶只要媽媽或者爸爸在家,就跟媽媽(爸爸)又瘋又鬧的,非常的亢奮,中午連午覺也不睡了,人家說這是寶寶表達愛的一種方式,不知道是不是寶寶在幼兒園太壓抑了(媽媽的猜想),關於這一點,媽媽還真有點不知所措,有時候瘋得太厲害了,媽媽爸爸就會制止,其實好象沒什麼效果喲,要試圖引導寶寶,表達愛的方式不只停留在這一種。

對於育兒報心得體會怎麼寫 篇二

下面是媽媽的1~3歲育兒心得:

注意力轉移法

大概十年前,我的一個姐姐從美國回來探親,帶着4歲多的女兒。姐姐要出門探望自己病中的導師,不方便帶孩子,就丟下哇哇大哭的女兒出門了。侄女狂哭,誰哄都不行,外公外婆加上我這個小姨忙的團團轉,哭了約莫半小時,我只好抱着她出門,說是去找媽媽,連哄帶騙:“我們找媽媽去,不哭了啊,再哭媽媽回來就生氣了啊”。一直走到小區門口,看見魚池,帶她去看魚,這才慢慢止住了哭聲。

姐姐晚上纔回來,第二天說,晚上睡覺寶寶問她有沒有生氣,我連忙說怎麼哄的。姐姐說:“帶她看魚就對了,小孩子哭的時候轉移一下注意力就行了。不要說找媽媽啊,媽媽會生氣啊,我們從來不騙孩子的。”

等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周圍的媽媽們給我推薦了不少育兒方面的書,東看看西看看,吸收了一些書上的經驗加以實踐,尤其覺得這“注意力轉移法”是屢試不爽。

寶寶哭鬧的時候採取注意力轉移法,不要欺騙,不要恐嚇,不要說:“不要哭了,再哭我就。”

開學前帶寶寶去動物園,一路上見到不少哭哭啼啼的孩子,長頸鹿旁邊,一個媽媽說:“再哭再哭把你扔了喂長頸鹿!”,孩子哭聲更大。黑熊旁邊,另一個媽媽倒是沒有說喂黑熊,只是厲聲說:“不許哭!我說了不許哭!”,媽媽的煩躁溢於言表,爸爸也在一邊擺着冷冷的態度,孩子依然哭。......當時心想,唉!這些媽媽

怎麼不知道注意力轉移法呢,動物園有那麼多好玩好看的,很容易轉移的。

寶寶哭時我通常採取的應對辦法:

1、若無其事地打開電視機或問他要看什麼動畫片,或告訴他有個好東西(比如糖果),總之是他喜歡的,誘惑他。

2、用驚奇的語調告訴他,有個什麼新鮮有趣的東西,比如拿個望遠鏡看看對面樓(申明下啊,玩具望遠鏡哈,基本看不清楚的哈),然後說“哎呀,對面樓有個小朋友在幹什麼呀?”。或者說:“咦,這有個螞蟻在 搬家呢”,總之是因地就宜,就地取材。需要一點小智慧和家人的配合。

3、實在累,有時也會呵斥兩句,懶得折騰,就說:“你想哭就哭吧,哭好了叫我。”然後就耐着性子聽他哭,幹自己的事情,比如看書看報。觀察他哭的差不多了,也在偷看媽媽的舉動時,給他一個臺階下,比如說道個歉:“剛纔媽媽脾氣不好,大聲說你了,對不起,我們和好吧!”,等他不哭了,再就事論事,指出寶寶不對的地方。

孩子哭鬧的時候其實都是一邊哭一邊偷看你眼色的,所以不用擔心你的舉動和言談被他的哇哇哭聲掩蓋。最重要的是大人自己要保持平和,不要焦躁。

有關育兒報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三

度中心國小家長學校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人類社會進入二十一世紀,教育面臨着更多的挑戰。家庭教育是現代教育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加強科學管理,努力辦好家長學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進家校聯繫,廣開社會育人渠道,積極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一體化的教育體系,才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德才兼備的跨世紀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要點:

1、定時間、定內容,對家長進行家長學校講座,向家長宣傳黨的教育方針,宣傳新課程改革的有關精神。

2、宣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3、宣傳以德育爲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的素質教育,幫助家長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育人觀,明確爲國教子的責任和義務。

4、傳授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識,指導家長科學教子的方法。

5、幫助家長提高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和教育水平,加強法制教育,規範家長自身的教育行爲,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6、聘請專家講課。

7、形式多樣性、開放式,提倡家長共同參與,發揮家長的主體作用,幫助家長克服“重養輕教、重智輕德、重身體健康輕心理健康”的傾向。

8、創造條件讓指導者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家長教育的方法。

9、建立一支專兼結合、功能互補、具有較高專業素養的指導者隊伍。

10、充分發揮優秀家長的示範、輻射作用,積極培養家長的先進典型。

三、工作措施

1、家長委員會管理紮實有效。本學年,我校將在上學期成立家長委員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委員們的聯繫,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研究當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動態,商討辦好“家長學校”的措施和方案,及時反饋家教信息,收集並反映家長對學校工作的建議和意見,協調並參與學校管理,進一步提高管理的實效。

2、落實“家長學校”的上課時間。原則上每學期舉行1~2次,每次上課時間不少於2小時。並有計劃、有層次的開展活動。每次課後,均安排班主任、任課老師與家長見面,交流教育子女的信息,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同步協調。

3、精心挑選“家長學校”的上課教師。學校將精心挑選在教育教學方面有相當教學經驗,並熱心於教育科學的幹部和教師擔任家長學校的老師,保證師資質量,而且上課內容提前確定,認真備課,力求課上得精彩、實用,並形成系列化。

4、保證“家長學校”的學員的參與率。每次上課前一週以內,由校方發出書面通知,並及時信息反饋,家長可提前請假或調休,保證出勤率,並加強簽到和點名制度。爲進一步推進家校聯繫,開家長會時,學校還將下發調查問卷,來了解家長對學校教育的評價與建議。

5、採用多種形式,豐富“家長學校”的活動。

①本學期初,根據學校工作安排及工作的連續性,周密制定好教學計劃,做到有序實施。

②按計劃認真實施。能注意理論聯繫實際,通過座談,問卷等方式來加強調查研究,進行客觀分析,並將改進措施落實到以後的工作中去。

③開展諮詢服務,對家長提出的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給予較好的解決或號召大家共同研討,提高研究水平。

④通過“家長學校”的學習,在家長中廣泛徵集家庭育兒經驗論文,並評獎擇優刊登在學校《家校園》上,並積極向各專刊推薦。

6、抓好理論學習,切實提高全體教師及家長的家教理論水平。

①每一位家長學校的教師應不斷學習新理論,瞭解新信息,掌握新知識,形成新觀念,使我們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具有時代性、前瞻性、科學性和實效性。

②本學年,我們將組織家長學習《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向家長宣傳《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使家長了解當前家庭教育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明確新形勢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瞭解當今的孩子有哪些迫切的需要,從而從孩子的需要出發,從家庭教育的實際出發,加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7、抓常規管理,切實提高家長學校的辦學質量。

①繼續抓各項制度的落實。做好家長學校的常規工作,健全家長學校檔案、獎勵、考覈、教學等各項制度。

②豐富授課內容及活動形式,加強授課內容的針對性。爲使家長學校的授課增強吸引力和實效性,本學年,從學生的需要、家長的需要出發豐富授課內容和活動形式。家長學校基本課程:

以家長學校的基本課程爲基礎,向家長們傳授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論知識及實際操作辦法,使家長們在提高家教理論水平的同時,提高家教水平。本學年的基本課程爲《家長必讀》,從孩子的需要出發,關注孩子的。生理及心理上的健康成長。

從家長、學生需要靈活安排的課程:

只有想學生所想的、講家長想聽的,家長學校的授課內容才能貼近家長,吸引家長,提高授課的質量,達到授課的目的。爲此,本學年我們將利用家長學校的授課及回執瞭解家長的需求,而後針對家長們的熱點意見相應設置授課內容。

宣傳教育上的有關法規、大事的課程:

安排一些課程,繼續向家長們學習《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澄清家長法律上的一些錯誤錯誤觀念,大力宣傳《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使家長們瞭解課程改革的意義、目的、內容等。

③加強家校聯繫,注重信息反饋。信息的反饋將直接影響到授課的效果。家長學校的教師要密切和家長的聯繫,通過家訪、校訪、分析回執等了解授課的情況,爲以後的授課改進提供依據。

8、抓課題研究,進一步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理論水平。

進一步繼續深入、規範地做好的課題研究工作,以科學的方法指導家庭教育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開發和研究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理論,不斷提高科研水平。

對於育兒報心得體會和方法 篇四

韓國流行“自然育兒法”

最近,在韓國的父母中間,“nature(自然)育兒法”開始受到重視,而且漸漸流行起來。“自然育兒法”的核心就是將孩子的生活、教育、遊戲等都儘可能迴歸自然,最大限度地使孩子在自然的狀態下成長。

讓孩子從小單獨睡覺

不管是嬰兒還是幼兒,韓國人開始流行讓孩子單獨睡覺。因爲讓孩子單獨睡,不僅能夠增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近感,有利於健康,還能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漢城婦幼保健醫院的樸醫師說:“以往從嬰兒開始,我們就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身邊睡覺。這樣做,有的是圖餵奶方便;有的是不放心嬰兒自己睡覺,怕出什麼事;有的是怕孩子睡覺時因蹬被子着涼而生病;還有的是怕分牀睡覺,和孩子少了那份親情。其實,從衛生角度來說,讓孩子單獨睡更爲科學,因爲父母和孩子同睡一牀,父母呼出的濁氣,易被孩子吸入,這對孩子健康不利。”

玩泥巴沙子又何妨

在漢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一共有5 萬名兒童參加了“玩土活動”。玩土不但兒童喜歡,父母也很喜歡。以前孩子們怕媽媽怪罪弄髒了衣服,不敢玩土,但是現在父母們認爲,不管是玩泥土、沙子或者玩水,只要是孩子玩得愉快,弄髒了衣服也不要緊。醫生們也主張,比起過分地乾淨、一味地講究衛生,適當地髒一點,不但對情緒有好處,而且對提高孩子們的抵抗力也有好處。這樣有利於他們與細菌和病毒作鬥爭,有利於預防各種疾病。

母乳餵養和用布制尿布

在吃的問題上,漢城的媽媽們親自當模特登場做廣告,強烈呼籲“爲了孩子要堅持母乳餵養”。餵母乳已經成爲非常自然和光榮的事情。有一些媽媽在地鐵裏做餵母乳的表演,爸爸們也在一旁加油鼓勁。

原先父母們都愛用一次性的尿布,但是現在,爲了孩子的健康,用布製作尿布的父母日益增多。給兩個孩子都使用布制尿布的33歲的李媽媽說:“雖然用布制尿布和餵母乳麻煩一點,但是,聽說這樣做對孩子有好處,我準備繼續做下去。”在她的周圍,有不少媽媽都和她一樣。 不給孩子吃藥

在漢城,有一家以不用藥而出名的小兒科。該科的高醫生強調說:“孩子們的疾病,90%以上是病毒引起的,即使不吃藥,過了一定的時間也會自然康復。”

開始的時候,有些父母要求快點使自己的孩子好起來,但是現在這些父母認爲,“孩子疼過,才能產生在疼痛的時候戰勝疼痛的力量。在醫學發達的今天,到了非要用藥的時候再吃藥也不遲。”他們非常贊同高醫生的做法,認爲這樣可以用較少的藥物達到有效的治療效果,防止由於藥物所引起的其他不良反應。

還有很多父母因爲孩子不吃東西而苦惱,專家們認爲,孩子所吃的量是一定的,所以不要只是追求量,而要關心一下質的問題。即使吃得少一點,也要讓孩子吃各種營養價值高的飲食,這樣才能存儲能量,在生病的時候可以和疾病作鬥爭。

讓孩子緩慢成長

在漢城延世大學醫學院,小兒精神科的申教授寫了一本《明智的父母使孩子慢慢成長》的書,主要內容是反對早期教育,因爲他每天看到數十名由於過度早期教育而患病的孩子前來就診,因而認識到危害所在。申教授主張,要等到孩子想學的時候才讓他開始學習,先旁觀孩子所做的一切,發現孩子對某些事情感到好奇的時候,在他後面輕輕地推一把,這樣才能使孩子更快地獨立成長。

申教授說,拔苗助長一點好處也沒有,應該順其自然,讓孩子慢慢地成長。

鼓勵孩子參加冒險活動

鼓勵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冒險活動,如登山、攀巖等。韓國父母正流行以此來培養與鍛鍊孩子的堅強意志和勇敢精神。

漢城教育專家金善意說:“以前,我們大多數父母不但不鼓勵孩子去冒險,而且一聽說孩子要去攀巖就會制止,主要是擔心孩子出事。但這樣做,對培養與鍛鍊孩子的勇敢精神和堅強意志極爲不利,孩子還是在大風大浪裏成長比較好。現在有許多家庭只生一個孩子,很多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成長,因此更應該讓孩子參加一些在大自然中的有趣的冒險活動。”

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

“媽媽,我不想回家,回家不能跑,不能喊,只能玩玩具,沒意思透了!”以往,韓國的媽媽們總喜歡把孩子關在屋子裏,讓孩子學習識字、數數、講故事、看圖片,認爲這纔是智力培養。 現在,韓國的父母認爲,美麗無比的大自然纔是教育孩子最豐富、最全面的教科書。大自然的山川河流、鳥語花香,使孩子感到親切和美好,自然界中可愛的小動物,聳立雲天的大樹,綠意蔥蔥的小草,開闊了孩子的視野,豐富了孩子的知識。在大自然中,孩子們學會了分析、比較各種事物,找出事物之間的關係,從而使他們的智慧得到啓迪和發展。

把餐桌當作課堂

英國家庭素有“把餐桌當成課堂”的傳統——— 從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

孩子長到一週歲至一週歲半時,開始喜歡自己用湯匙喝湯吃。絕大多數英國父母認爲,孩子想自己進食,標誌着一種對“人格獨立”的嚮往,完全應給予積極鼓勵,讓孩子自己進餐。並且英國人普遍認爲,一個人偏食、挑食的壞習慣多是幼兒時期父母遷就造成的,因而他們特別重視幼兒的偏食、挑食,如幼兒一個勁地兒吃某種菜而對其他菜不屑一顧時,父母往往會把此菜收起來。他們還認定,餐桌上對孩子的遷就,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而且會使孩子養成任性、自私、難以自控等人見人厭的性格。

英國孩子一般兩歲時就開始系統學習用餐禮儀,四歲就學到用餐的所有禮儀了。稍大一些(五歲左右)的孩子,父母會要求他們做一些在餐前擺好餐具、餐後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雜事。這一方面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另一方面也讓孩子有一種參與感。

此外,五六歲的孩子在父母的指導教育下,知道哪些是經再生製造的“環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爲污染環境的“永久垃圾”。外出旅遊前,他們會在父母指導下自制飲料,儘量少買易罐等現成食品,並注意節約用水、用電,因爲他們從大人那裏受到的教育是“濫用資源即意味着對環境的侵害。”

向法國父母學育兒

我的孩子出生在法國。當孩子剛出生時,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慣,我總是把孩子抱在手裏。後來有位做媽媽的法國朋友問我:你爲什麼總抱着他?她告訴我,法國人沒有經常抱寶寶的習慣,

嬰兒幾個月大就會被安置在一塊安全的圍起來的嬰兒區,讓他們在裏面滾、爬、玩耍,再大一些就讓寶寶在地毯上來回爬。這樣長大的孩子肌肉更靈活,個性也更獨立。

於是我開始關注起法國人養育孩子的特點,讓我受益匪淺。法國父母對待孩子最大的特色是平等。即便是小寶寶吵鬧,他的父母也只是用平等的口氣說,你要安靜一點。我們經常會看見法國父母蹲下來,用平和的語氣跟孩子聊天,認真地回答孩子充滿童真的問題。例如,在麪包房裏,一個售貨員會對一個挑選蛋糕的孩子說:“小朋友,您挑選好了嗎?”孩子在從小就被人尊重的同時也學會了尊重別人。

此外,只要不是特別正式嚴肅的場合,法國父母一般都會帶着孩子一起參加。有一次,我們準備開車去幾百公里外的朋友家度假,想到路途遙遠,我有些猶豫。朋友卻說,當然要帶孩子去。那幾天,每個時間段,都會有不同的人陪孩子玩不同的遊戲。晚上我們在壁爐前跳舞,每個大人都會陪孩子跳上一段,或者和他玩耍一會兒。

我的寶寶在他5歲時收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邀請函,那是來自同伴小朋友生日會的邀請。那天他帶上禮物,穿着得體準時按響了朋友家的門鈴。父母僅僅負責接送孩子,因爲那是孩子自己的社交圈。

國外兒童教育的四個典範

從小培養責任感

教育典範:1920xx年,有一位11歲的美國男孩在踢足球時不小心踢碎了鄰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賠12.50美元。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認錯後,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他爲難地說:“我沒錢賠人家。”父親說:“我先借給你,一年後還我。”從此,這位男孩每逢週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終於掙足了12.50美元還給了父親。這個男孩就是後來成爲美國總統的里根。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麼叫責任。” 點評:父母要教育孩子從小對自己的行爲負責,不要替孩子承擔一切,否則會淡化孩子的責任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恰當應用期望效應

教育典範:愛迪生小的時候曾經被他的班主任老師看成是最“笨”的學生。但是他的母親卻認爲,老師當面罵學生“笨”,恰恰說明了老師自己的無能。她把愛迪生接回家,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並千方百計鼓勵愛迪生做各種各樣的實驗。愛迪生後來之所以能成爲世界聞名的大發明家,與母親的教育和恰當地應用期望效應是分不開的。

點評:父母的期望應當與子女的實際情況相適應,並且要結合孩子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父母的期望是家庭教育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捕捉成才的敏感區

教育典範:19世紀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很小的時候,有一次父親叫他畫靜物寫生,對象是插滿秋菊的花瓶。在麥克斯韋的筆下,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圓圈,葉子則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細心的父親立即發現小麥克斯韋對數學特別敏感,就開始教他幾何學和代數,培養他的數學才能。

點評:發育正常的孩子在五六歲時會對某一方面表現出極特殊的敏感和強烈的好奇心。父母要及時捕捉孩子的“敏感區”,順勢予以引導,爲孩子的成纔打開通道。

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教育典範:在德國,6~10歲的孩子要幫助父母洗碗、掃地和買東西;10~14歲的孩子要參加修剪草坪之類的勞動。在美國,1歲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飯,幾乎看不到父母端着飯碗

追着孩子餵飯的情景。

點評: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已經成爲國內一個不容忽視的教育弊端。事實證明,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品質與健全人格的欠缺,已經是我們目前教育再也不能忽視的重大問題。

對於育兒報心得體會和方法 篇五

我們經常看到有的家長對孩子大聲地呵斥:“你怎樣連這都不明白。”“快點過來,聽到沒有!”……這樣的事在我自我身上也時有發生,我們做父母的往往認爲這樣居高臨下,命令式的語調能體現自我的威嚴,能讓孩子更聽話。可是你試過另外一種方法嗎: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無論是在自我、親戚、朋友家裏還是在公共場合,當你要對孩子說什麼的時候,請試着蹲下來,讓自我與孩子處在同一高度,用你的手握住孩子的小手,用親切的目光看着他,然後和顏悅色地對孩子說出你的要求。你是不是發現,用這樣的方式對孩子說話,孩子同樣聽你的話,並且還會更開心地去執行你的“指示”,並且完成得更快更出色呢到達的是同樣的甚至是更好的效果,所不一樣的只是你說話的方式而已,而孩子卻更開心了,對你的“命令”同樣是執行的。這就是因爲你蹲下來了,你用和藹的口氣和他說話。

當着生人和外人的面教訓孩子最科學育兒知識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其實,小孩子的領悟潛力相當強,當你不想讓他做某事時,只要輕輕地搖搖頭,或悄悄地對孩子瞪瞪眼睛,他幼兒園託班育兒知識就會明白的,完全沒有必要大聲說出來。如果你還是不放心,也能夠在出門前和孩子達成默契,就當是你們之之間的祕密:“如果你看見爸爸搖頭,那就說明不能那麼做;如果爸爸點頭,那就是同意了。”

隨着孩子逐漸長大,他的自主意識也會隨之增長。當你喂他吃飯時他說“我自我吃”,當你幫他穿衣時,他說“我自我穿”,可能他會弄得滿身是飯,可能他會把衣服穿得一團糟,但我們不要打擊你的興致,而要信任他,鼓勵他,給他學習的機會,否則孩子將永遠不會“長大”。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要適當調整自我的關愛方式,不要把孩子當成永遠長不大的人,事事都包辦代替。我們能夠利用一些好時機,對孩子提出新的要求,幫忙他成長,這樣不會壓抑孩子的才智。例如,當孩子過兩歲生日時,你能夠對孩子說:“寶寶又長大一歲了,從明天開始就要自我刷牙洗臉了”;又如,當準備送孩子上幼兒園之前,你能夠對孩子說:“寶寶下個月就要上幼兒園了,從此刻開始要自我一個人睡覺,學會蓋好被子。”……

幼兒育兒知識不要只是一味想明白幼兒園育兒知識大全孩子的各幼兒園春天育兒知識種想法,也就應把你的大班育兒知識想法告訴孩子,例如,爸爸上班時做什麼工作,媽媽平時喜歡吃什麼,爸爸媽媽對寶寶什麼表現感到很高興等等。對孩子敞開你的心扉,孩子也會同樣對待你,交流的問題解決了,父母和孩子相互之間就有了默契,這對孩子的成長有裨益。

對於育兒報心得體會和方法 篇六

育兒學校專家講座

爸爸、媽媽:你們好!

恭喜您有了一個活潑快樂的小寶寶,他(她)給您的家庭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歡樂!

寶寶的健康心理髮展對嬰幼兒生長髮育產生重要的意義,每一位家長都想全方位的培養聰明健康的寶寶,那麼您知道我們的寶寶有哪些心理特點呢?湖州市婦幼保健院特邀請湖州市名醫:心理專家孫菊水主任醫師爲各位家長帶來一堂有關嬰幼兒心理知識專題講座,屆時期待您的到來!

主題:嬰幼兒心理知識講座

主講人:湖州名醫孫菊水主任醫師

講座時間:2011年4月30日下午14:00,13:30分報到

地點:湖州市婦保院門診六樓會議室

諮詢電話:2030457

參加對象:嬰幼兒家長

溫馨提示:

爲保證聽課效果,請家長不要攜帶孩子入場。

對於育兒報心得體會和方法 篇七

作爲一個媽媽和教育工作者,我對於孩子的養育主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每個階段孩子都有她自身的成長特點,比如8個月開始發展手指的小肌肉羣,就讓她多多練習抓握;10個月她對語言有了感覺,開始給她讀繪本;2歲對色彩有了獨立的思考,允許她隨性的創作……這一切使得的她手指運用非常靈活,對美和色彩搭配有一定的鑑賞能力,藝術創造能力較同齡孩子較爲超前。很多人認爲我是老師,會早早教給孩子寫字,但我並沒有,包括認字也沒有刻意早早開始,因爲我知道孩子的手部肌肉羣未完全發育好,與其着急讓她去做她做不到的事情,不如耐心等待。最近孩子到了認字敏感期,走到哪裏都要問我“這是什麼生字”,在這個時期稍微推波助瀾一下,就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耐心等待是家長需要具備的“專業能力”之一。

正如龍應臺那首著名的詩《目光》裏說的: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一個孩子首先是一個“人”,而不是一件隸屬於我們的物品,他/她有她的愛好,品味,性格,這一切都是屬於她獨特的存在。包括她的人生也有屬於她的故事,我們只是她人生中的參與者罷了。作爲父母,我們唯有做好我們的角色,成爲孩子堅強的後盾,尊重孩子的人格。如果她生來是一個”平和型“孩子,不勉強她去成爲一個”領導者“,如果她天生敏感感性,不要因爲她沒有別人開朗而懊惱。無條件的愛才是一個“人”成長的根基。尊重孩子的人格,不以自己有限的知識制約孩子的生長。我的孩子生性不屬於外向的孩子,而我是個外向的家長。看到孩子不願意主動和朋友交往或者和別人打招呼,一開始我也會生氣。但在我接納了她本性如此,並不是沒有禮貌後,便放鬆了很多,而因爲我的放鬆,她也開始會和別人主動打招呼。控制是教養孩子中最可怕的一種力量。

人往高處走,每一個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每一個人內心中都願意做一個更優秀的自己。而很多孩子在小時候就被貼上了“不乖”“不懂事”“不聽話”的標籤,這些標籤不僅讓孩子,更讓家長自己陷入了深深的焦慮:如果她一直不聽話怎麼辦?如果他不夠優秀怎麼辦?如果我們相信孩子,瞭解每一個階段孩子的發展特點,就不會因爲孩子某一階段的行爲而爲孩子貼上不好的標籤。記得有一次和孩子聊天,我問她以後想做什麼?她說想當一個做手工的。多好的答案啊,她小小年紀就知道自己的優勢(手工做的好),知道腳踏實地,知道用手藝就可以養活自己,這比很多一把年紀還不知道自己想要幹什麼或者活得飄渺得人好得多。如果我非要把孩子打造成一個科學家,一定會讓自己和孩子焦慮不已。

我說的大環境並非社會環境,而是家庭環境。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成長的沃土。從孩子10個月起我就開始給她讀書,直到現在,每天晚上睡前就是我們的親子閱讀時間。雖然我沒有給孩子教過生字,講過多少大道理,但我相信,閱讀比這些更有用。所以,一切活動都可以免,唯有親子閱讀不能間斷。數學上我也沒有給孩子過多講解,而是偏重她邏輯思考能力,常會在生活中給她舉例,讓她多觀察,好的結果現在已經體現出來,她有很強的思考能力,舉一反三地能力很強。我相信,具備這兩樣能力的她學習不會差。除了這些大方面會給孩子一些引導,爲她創造一些條件,其他的方面我儘量讓孩子多體驗,讓她自己選擇。比如課外活動,都是按照她的喜好選擇。每個週末的活動,我們會一起找出幾個,然後讓她挑選和決定,吃多少飯,穿多少衣服,看哪本書,只要她自己會選擇,就儘量讓她自己選。這是培養獨立人格的關鍵。

養育孩子是一件“百家百樣”的事情。因爲每個孩子特點不同,每個家庭狀況不同,每個父母爲人處世方式不同,所以每個孩子的每個階段的養育也就不盡相同。如果我們用教育1歲孩子的方式去教育3歲孩子,肯定教不好。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保持學習的主動性。在孩子兩歲時,我學習了兒童心理學,瞭解到了孩子生字發育的心理特徵,在每個階段面對孩子的“問題”時就不那麼心慌了。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成長中的一些問題和困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同時使自己成長起來,真是一舉兩得。這也是爲什麼很多教育家都在強調:孩子纔是我們最好的老師。現在,即便學了這麼多育兒知識,可回看我陪孩子長大的過程中還是有一些遺憾,大多是因爲我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我想,這可能就是我和孩子一起成長中未完成的功課吧,需要我們更加努力地完善自身。我沒有什麼大的育兒經,我的這套教養理論究竟有多少是對的,那還得等我的女兒長大的那一天,等她能很好的經營自己的生活的那一天,我才能得出結論。所以這些談不上經驗,只是一個分享而已。

對於育兒報心得體會怎麼寫 篇八

孩子會經歷很多“危急時刻”,並非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無憂無慮。不僅僅要幫孩子走過這段時刻,並且幫忙她消化明白害怕、生氣、失望、尷尬、悲哀這些情緒,對於父母來說是很關鍵的。先是就應多傾聽孩子,確定她的感受,然後再充當軍師,這樣孩子會學會在困境中和他人溝通,更有自主性。

我跟好好父親約定好,每一天都要跟好好說一次“我愛你”,無論是什麼時候都行,有時候是她剛睡醒,有時候是晚上要睡覺的時候,有時候是去接她放學的路上。這時候,孩子也會笑眯眯的跟我或者她父親說“我也愛你”。我們總認爲愛是就應用行動來表示的,可是,爲了讓孩子明白怎樣去表達,我們還是就應要常常虛實結合一下。

由於好好吃飯有包飯的習慣,並且吃一口飯要十分久的時刻,以至於吃頓飯要一兩個小時的時刻,我每次餵飯都催她要吃快點,不能慢吞吞的,再之後我就僅有誇獎她了,她吃進一口我就表揚一下。可是到此刻已經誇成了習慣,她也不以爲然,無所謂了。所以,家長必須不好濫用表揚,如果把孩子每一天正常該做的事(像自己收拾玩具、走路之類)都拿來表揚,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會把它當做謀取利益的交換條件,或是要挾家長的資本。

好好的膽子不夠大,很多時候很多事都不敢嘗試。在家的時候什麼事都依靠我們給她做,這樣什麼事都指望我們怎樣行呢我跟我老公就在很多時候試着鼓勵她,她平時在家也喜愛畫圖畫剪紙,可她拿着筆又不知怎樣畫,於是就老叫“母親你給我畫”,我就把筆拿在她手上,鼓勵她說“你必須會畫得比母親好”就聽了這句話,她會很快的畫好。此刻她已經會拿着筆沒事就畫,畫圓呀,三角形,還會一一把畫的圖案剪出來。

過多的批評和指責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沒有好處的。個性是當已經有人對某件事向她提出批評的時候,再在旁邊橫加指責,我認爲是十分錯誤的,那樣會很傷孩子的自尊,從而產生逆反心理。這種時候,就就應心平氣和地、耐心地教育她,先透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她自己對故事中的行爲進行評判,然後將故事中的行爲與他的行爲進行比較,讓她明白自己的過錯,最終表揚一番她的長處,告訴她這件事雖然做錯了,可是沒關聯,只要能改正你還是和以前一樣棒,是個大家都喜愛的好孩子。那樣不僅僅使她找回自信,還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後必須會改正的。

平時在家我總是讓好好做一些在餐前擺好餐具、餐後收拾餐具等力所潛質的雜事,有時在我洗東西時,就會讓她幫我端只小凳子。這些事可能在我們家長眼裏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可就是這種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才能陪養出具有良好習慣的人,只要我們多留心這種小事,就會讓孩子收益一生。

以上只是我個人一點初淺的育兒心得,堅信各位家長朋友必須有比我更好的育兒方法。當然,教育孩子更需要整個家庭齊心合力,一致教育,同時還要配合幼兒園教師,做到家園共育,才能使我們的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