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集中學習研討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發言提綱

根據中央省委市委的安排部署,我認真學習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聽了省委黨校市委黨校老師的專題輔導報告,並向黨員幹部進行宣講輔導,在多種形式的學習過程中,回首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之路,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新時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創造的一系列偉大成就,都離不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奠定的思想基礎、組織基礎、路線基礎和社會基礎。

集中學習研討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發言提綱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衆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中國從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其中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標誌着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鬥爭從此有了主心骨。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歷經28年艱苦卓絕的鬥爭推翻“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走上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壯闊道路。

回顧這段歷史,中國共產黨領導無產階級在非凡的歷史條件下,克服困難、勇於解放、追求真理,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創造了一部中國從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偉大飛躍的實踐史、奮鬥史。通過學習,深刻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建立新中國來之不易,深刻認識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對於黨和國家事業的極端重要性,深刻認識黨在偉大的鬥爭實踐中形成理論成果、思想基礎、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時代價值。

馬克思列寧主義是黨最早的思想來源,在此思想的指導下黨在成立之初與國民黨合作,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同時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也初步展開。北伐成功後蔣介石背叛了革命,陳獨秀等黨內領導人犯了“右”傾錯誤導致大革命失敗,相反毛澤東等人領導的農民運動卻蓬勃發展,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重要思想,並取得了一系列勝利,第一次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情況的結合。井岡山時期毛澤東領導紅軍先後取得了四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的工農民主政權,但是在王明等“左”傾教條主義領導下,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開始了歷時兩年形成二萬五千裏的長征,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開啓了黨獨立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第二次結合。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的一系列論述形成了毛澤東思想並逐步發展成熟,不僅指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而且指導了敵後解放區黨的建設。

毛澤東思想是在黨領導人民艱苦奮鬥的基礎上,通過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在實踐中形成的,它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以獨創性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爲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實事求是、羣衆路線、獨立自主的思想基礎。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了組織基礎

基層黨組織是黨的根基,是黨的組織體系中與廣大羣衆聯繫最爲直接和密切的部分,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狀況如何,直接關係到黨的戰鬥力,關係到黨的階級基礎和羣衆基礎能否鞏固和發展。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研究中國共產黨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實踐。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開始注重基層組織建設。李大釗對北方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極爲關心,毛澤東主持了湖南省和江西省安源地區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至1922年7月“二大”前夕,已先後建立了10多個基層組織。黨的“二大”在黨章中首次對黨的基層組織作出了規定。這個規定堅持了列寧的建黨原則,保證了黨的集中統一和戰鬥力,從組織建設上劃清了工人階級先鋒隊與第二國際“議會黨”的界限,保證了中國共產黨的馬克思主義性質。

隨着革命形勢的迅猛發展,黨對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性也更加重視。1925年1月召開的黨的“四大”通過了《組織問題議決案》,首次對支部在黨的整個組織體系中的地位及其任務作了規定。同年7月,在黨的四屆二中全會上,又提出了“一切工作歸支部”的口號。遵照上述指示,全黨致力於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僅在“四大”到“五大”兩年多時間內,中共黨員人數就由不足千人發展到57 000多人,增長了近60倍,對黨員的教育管理也有所強化。

在秋收起義後進行三灣改編時,毛澤東就確立了“支部建在連上”的基本原則,全國各根據地和革命武裝也都先後運用井岡山經驗和古田會議決議的成果,以建立連隊支部爲核心,加強部隊基層黨組織建設,實現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在全面抗戰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進一步深化了對黨的建設特別是基層組織建設的探索。在總結建黨以來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陳雲於1939年6月10日在《解放》雜誌上發表《支部》一文(收入《陳雲文選》第1卷時改標題爲《黨的支部》)。在文中,陳雲強調了支部在整個黨的組織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支部是黨的最基本的組織,是黨團結羣衆的核心,是黨的力量增長的主要源泉。

20世紀40年代後半期,以毛澤東爲核心的黨中央把整頓和加強基層黨組織作爲整風運動的重要環節。1941年7月,黨中央政治局通過了由王稼祥、王若飛起草的《中央關於增強黨性的決定》。這一重要文件重申了組織和組織紀律對於黨的團結統一和戰鬥力的極端重要性。強調了黨內高級幹部必須正確對待自己與基層黨組織的關係,基層黨組織應對高級黨員幹部實行與其他黨員同樣的教育管理。所有這些,既是黨的建設特別是基層組織建設經驗教訓的總結,又爲保持共產黨和人民軍隊本色所必需。

1949年3月13日,在全國即將解放之際,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結論中,詳細論述了黨委會的工作方法,特別強調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基層幹部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壯大中國革命的階級基礎和羣衆基礎,贏得了輝煌的勝利,帶領全國人建立了新中國,就是因爲建立了嚴密高效堅強有力的組織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建立的組織體系和組織原則,一直延續至今仍然具有十分強大的生命力和戰鬥力。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了路線基礎

回望歷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滄桑歲月令人無比的振奮和感動。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爲挽救民族危亡,中國有許多仁人志士進行了一次又一次不屈不撓的鬥爭與探索,“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等,但最終的結果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中國人民仍然沒找到一條救人民於水火的道路。早期的包括一批共產黨人先驅在內的志士也曾進行過各種嘗試,包括“無政府主義”等道路的試驗,最終都以失敗告終。經過多次探索試驗,他們終於找到了救中國的真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28年的艱苦鬥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成立了社會主義的新中國。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從此走上了人民當家作主,逐步繁榮富強的道路。

一百年來,不管國際局勢如何變幻,不管曾經的社會主義陣營如何動盪,我國在黨的領導下,始終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並取得了快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四、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了社會基礎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中國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後農業國家,彼時舊地主階級正在退出歷史舞臺,新興的資產階級嶄露頭角,我們黨選擇了站在無產階級這一邊,聯合工人和農民開展革命鬥爭,一次又一次取得了勝利。在開闢了農村革命根據地後,我們黨爲了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問題,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變封建土地所有制爲農民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使農民迅速分清了國共兩個政權的優劣,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革命積極性,使我們黨贏得了佔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的支持。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團結社會各界和各階層,主張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順應了全體中國人的民心,與國民黨的主張形成鮮明對比。抗戰勝利後面對滿目瘡痍的華夏大地,和平建國成爲當時社會的共同願望,重慶談判中中國共產黨倡導各黨派組成聯合政府共商國是和平建國,但國民黨政府單方面撕毀“雙十協定”,逐漸喪盡人心。

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掌握社會發展規律,在面對一個個生死考驗時始終選擇站在中國人民這一邊,在紛繁複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始終團結中國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在敵人的慘痛打擊中始終堅持正義的主張,逐漸贏得全國上下的民心,爲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最廣泛的社會基礎。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基石,正是有了這期間形成的成熟的思想基礎、組織基礎和堅實的社會基礎,我們黨才能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今天的偉大成就和翻天覆地的變化。

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重溫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偉大歷史,能夠深刻感受到黨的初心使命、性質宗旨、理想信念。要從黨的革命歷史中汲取啓示,必須始終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始終保持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始終發揚旺盛的鬥爭精神,始終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

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使我們深刻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我們要從黨的非凡歷史中堅守初心、感悟使命,進一步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切實增強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進一步堅定一切爲民的初心使命,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着力解決好人民羣衆的“急難愁盼”等問題,讓人民羣衆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