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育兒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育兒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育兒心得體會 篇一

讓孩子懂得尊重老師、尊重父母,有助於孩子自覺矯正自己的日常行爲。老師和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重要、最神聖的人。樹立老師、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使孩子自覺地、發自內心地按照老師和父母的要求矯正自己的行爲,有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這是小孩受益終生的寶貴財富。讓孩子學會尊重老師,要求家長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尊重自己的老師,更要尊重孩子的老師。凡是老師要求家長支持配合的事情,父母都要全力支持和配合,目的就是樹立老師在孩子心目中崇高的威望。教育孩子尊重父母,的辦法就是守信。讓孩子從小遵守諾言,懂得什麼是“一諾千金”。一方面有利於樹立家長的威望,另一方面有助於培養孩子優秀的品質。同時,我們也要尊重孩子,孩子需要平等的教育。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我們要蹲下來和孩子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家長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造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剖析、關愛孩子,爲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

育兒心得體會3 篇二

幼兒迷戀手機,這跟你的家庭環境有關。爲什麼孟母要三遷?不就是怕環境影響自己的孩子。

1、試想下,一個家庭裏面只要有空閒的時間每個人都在玩手機,時間長了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能不迷戀手機嗎?如果家庭學習氛圍很濃是絕不會出現一個愛玩手機的孩子。

2、很多家長因爲各種原因讓自己孩子過早的接觸電子產品,孩子嚐到甜頭就自然會迷戀上電子產品。

孩子迷戀上手機對身體發育傷害很大,我們要怎麼改掉孩子的壞習慣呢?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要做好一個榜樣,在家裏的時候有空閒時間可以多陪陪孩子閱讀,多陪孩子進行戶外活動。也可以多帶孩子參加公益活動,讓孩子知道不只有玩手機有趣,幫助他人比這個更有意義。

要改掉迷戀手機的壞習慣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家長多配合多引導。

看到這個問題一下就點進來了,感覺非常有同感,我家女兒32個月,也是特別的愛玩手機。經過我長達一個多月的努力,從迷戀到有節制的玩手機。

我來給大家分享幾點我是怎麼做的:

1、爸爸、媽媽在家要給孩子樹立榜樣。

不要總是當着孩子的面去玩手機,我和爸爸下班到家之後會把手機調成響鈴狀態放在衣櫥裏面,如果有電話來,我們就可以聽到。大人不去玩手機孩子也自然想不起來去玩手機。

2、給孩子提前約定好看手機的時間,說到做到。

娃兒喜歡看小豬佩奇的動畫片,每次我會給她提前約定:"寶貝,今天呢你可以拿着媽媽的手機看2集小豬佩奇的動畫片,看完2集之後我們兩個一起來藏貓貓,你覺得怎麼樣?孩子連連點頭:好呀、好呀!”

3、安排和孩子的特殊時光

因爲我自己比較喜歡畫畫,我經常帶着孩子一起塗塗畫畫、做手工,讓孩子動手的事情貌似娃兒都特別的感興趣,自己也想不起來玩手機了。

4、戶外運動

我們可以帶着娃兒去下樓多多的去運動,自己騎滑板車、滑滑梯、給小夥伴們一起玩耍,注意力被分散了,不會想着去玩手機了。

娃兒玩手機會讓大人很困擾,當我們可以掌握一定的方法針對孩子玩手機,就可以把娃從“手機寶寶”的道路上拉回來,焦慮遠離,輕鬆育兒。

育兒心得體會 篇三

關於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一個非常難以用語言完全表達清楚的問題。說實話,本人也是初爲人母在育兒方面並沒有太多的經驗,只能說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過程中,我還是依然不斷在學習中,平時喜歡看育兒書籍。還有就是平時自己也總結了一些經驗,現在寫出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但凡有小孩的家長都喜歡評價自己的孩子“乖”或者“不乖”,很多家長見面是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乖。這個“不乖”只是根據成人的標準去判斷的,我覺得成長規律中就是包含“不乖”的,我的孩子也不乖,比如冬天要穿裙子,夏天包個毯子,稀奇古怪的事可多了,但孩子的“不乖”就像女人的更年期一樣是不可控的,是孩子自己也控制不了的,因爲他還沒有成熟的心智,還不懂得自己排解情緒。就是需要大人的包容與安撫,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還有這個“不乖”具體是指什麼?我想了下,無非是:

1、在牀上沒玩沒了的跳。

2、爬上爬下不知害怕。

3、喜歡踩水拉也拉不住。

4、一言不合又哭又鬧。

5、喜歡拿個樹枝到處亂戳。

6、喜歡在地上撿一些大人覺得很髒的東西。

7、老是玩小刀啊,危險的東西。

8、搞的家裏亂七八糟。

9、不會吃飯要吃飯,會吃飯後不吃飯。大約就是諸如此類的事吧。我的女兒就是這樣一樣不拉的長大的。

如果你是因爲這個覺得“不乖”那真是大可不必,這隻能說明你的孩子太正常了,現在的孩子受到的約束太多了,把一些人的天性都被管制沒有了,古今中外,有錢沒錢的孩子都是喜歡幹這些個事的,什麼原因?“人的天性”你非要讓他一動不動,那豈不是逆天行事嗎。自尋煩惱不是嗎。你需要做的只是保護他的安全,保護他不是什麼都不能做。而是在他做之前把大的危險因素剔除,比如我女兒看我縫東西非要用針,我會幫她取一個繡花用的圓頭針,扎到她也不痛,用刀,我會給她吃西餐用的不鋒利的刀,用剪刀剛開始用安全剪刀,後來看她根本不會傻到剪掉自己的手指,就直接用小一點的真正的剪刀。(她倒是剪破過我的新褲子和牀單)。所謂的心靈手巧不就是要多動手,多動手才能熟能生巧,纔不會傷害到自己啊。在管理這些小問題時要掌握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原則,比如在牀上跳,家長實在忍耐不住時一般會說,“快下來,把牀跳壞”。但如果在他跳一會滿頭大汗時你對他說“跳的太高了,太厲害了。是不是累了,下來喝點水”這樣可能效果更好,等他喝完水,以小孩的個性可能已經轉移目標了,豈不是不引起衝突有能解決問題。

還有幾種不乖表現在1、無節制的吃零食,2、不肯上幼兒園或者遵守一些規則。如果是這個,請先看看家長有沒有犯以下錯誤;“1、如果你聽話就給你買薯片吃。2、如果不聽話就送你去幼兒園,關起來,讓老師收拾你。3、快把你的東西藏好不然別人拿走了。”這樣傳遞給孩子的是什麼?1、零食是獎品。2、幼兒園等同監獄。3、外部世界不可信任隨時會有損於自己的事發生。我想,1、人人都想每天拿獎品,何況零食畢竟好吃。2、永遠不進“監獄”。3、誰也不能信任。搞不好還要先攻擊別人。很多孩子的事大概不出這左右。教育就是細節。

我對於零食的態度是,我不會主動買,但是在某些場合遇到了也不阻止她吃。這種場合大多是歡樂的場合,經常看到在結婚,或者聚會場所因爲孩子的事,大人也不愉快,小孩也不快樂。其實一年的這種場合並不多,何不滿足一下他,算下來並不多,很多奶奶,嘴上說不能吃不能吃,到了超市心一軟買一大堆在家裏。孩子吃時又一直嘮叨。這豈不是既沒有控制零食也沒有讓孩子得到吃的快樂嗎,還讓他養成耍賴的習慣。

對於玩具也可以如此處理,她看到了想要就買,可能她想要的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是尊重她的選擇,不要說這個不好,那個更好,這不就相當於干涉“婚戀自由”嗎?孩子的事孩子說了算。不要家長認爲什麼好纔買,到最後經常是買了你想要的,還要買他想要的,家長氣不打一出來,搞得孩子哭爹喊娘。

在幼兒園我發現有的小孩不受控制,聽不懂老師的指令,不能遵守規則,我得到的結論是父母太過於壓制了,在家裏什麼都不讓動,甚至限制了人身自由,家長喜歡他乖乖坐在懷裏一動不動,其結果就是家長扮演了警察的角色,家長稍不留神孩子就像越獄了一樣,像小牛一樣衝向自己的目標。想想我們小時上學時老師一離開教室,壓抑一節課的同學什麼反應,想想壓抑幾年的孩子什麼感受我們現在的孩子都是在6+1的撫養模式下成長的,孩子已經揹負太多的期望了,已經太被“看重”了對待孩子的事家長已經無法做到“順其自然”了。我自己帶孩子也不是要她用成功來報答我,我這幾年看一個生命神奇的成長已經讓我無比幸福了,我只是做一個母親應該做的,這些事有的別人可以替代有的事別人無法替代,我發現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遠遠大過對孩子的付出。想想我們每日工作8小時也是一生碌碌無聞,而每日全心全意陪孩子不超過一小時,卻希望二十年後收穫一個“郎郎”,豈不可笑。當然這樣的家長只是少數,但不是沒有。我在親自撫養孩子時很大一部分工作是爲孩子爭取自由爭取玩玩水龍頭的自由,爭取自己吃飯搞一身的自由,爭取把地板搞很髒的自由。給我們孩子足夠的尊重,讓她也去尊重這世界的萬事萬物,對生命的尊重纔是教育的核心吧。

1、我接觸的第一本有意義的家教書是尹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把家庭教育放在了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之前,引起家教熱潮,孩子在各個年齡段都適合看。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通俗易懂的書,爸爸也可看,並不是只是寫給媽媽的。作者也有博客。

2、0—6歲的書,0—6歲是關鍵期,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三歲後在學校時間也是有限的還是以家庭教育爲主。蒙特梭利在這方面研究比較多,國內最早的蒙氏是孫瑞雪的《愛與自由》《撲捉幼兒敏感期》。《愛》偏理論,《捕捉》偏案例,看了案例就知道孩子原來都是一樣的,對自己的孩子就不會那麼不知所錯了。心態也會從容很多。

李躍兒《誰瞭解孩子成長祕密》《誰拿走孩子的幸福》這個人創建了中國的巴學園。她提倡的不只有蒙氏還有很多自己的東西。這兩位作者都自己創建了幼兒園,當然書裏有很多對自己幼兒園的描寫,但這不妨礙書裏的不錯的科學理念。

我生活中翻的比較多的是韓國的,申宜真的《0—6歲兒童心理百科》她還有一本《好媽媽慢慢來》(我沒看過,因爲沒買到)從書名就知道她提倡等待孩子,給孩子時間。書中涉及常見心理問題比較多,挺實用的。

《別以爲你懂孩子的心》0—3歲的,寫的是自己的孩子成長的點滴,非常生活化,像一盤家常菜,通過小例子來說教育的細節。她好像也有博客(博客真好,省錢了)。

3、和孩子溝通的書。美國的《如何說孩子纔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很實用,像書名一樣,操作性強,不只是應用於和孩子溝通,和成人溝通一樣有用,現學現用,立竿見影。

4、小說類的,可讀性好,有趣味,隨便看看就能感觸良多,寫自己與孩子的感情與成長曆程。池莉的《來吧孩子》。劉墉寫給兒子的《超越全書》,寫給女兒的《成功全書》。雖然書名很俗但是他是一系列的全集。劉墉也是我心目中的完美男人,自己成功還能讓家庭也幸福,孩子也成長不錯。他寫的書不只是育兒更是做人。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和西方的現實生活結合傳承的特別好。(作者孩子在美國紐約長大,成長環境比國內更可怕)

5、親子共讀的書。《窗邊的小豆豆》,《夏山學校》(這本還沒讀)上次寫的巴學園是幼兒園是錯的,小豆豆裏的巴學園是國小,寫錯了。這是父母可看,孩子也可看的書。

6、還有很多繪本(圖畫書)。家長和孩子共同閱讀的好選擇,《湯姆系列》《貝貝熊系列》前者是兒童心理自助,寫的是孩子上幼兒園或者遇到什麼事的想法可以和孩子產生共鳴,後者是養成好習慣,比如“見什麼買什麼”“電視迷”“錢的學問”看看書裏的家長是怎麼處理問題的。孩子看的書有很多,上國小後能自助閱讀的鄭淵潔的童話是首選。但不可急於求成,要慢慢來。

育兒是一項艱鉅複雜的工程,它不僅僅需要財力,更需要精力與耐心,然而在與孩子共同學習中能收穫一些快樂與甜蜜,同時也能得到一些思索和啓迪,總之孩子只要有一點進步,都會令我們驚喜不以,因爲那是老師與家長辛苦付出後所收穫的果實。我也想請教其他家長,看看有什麼好的方法;我們需要不斷去探索更好更多的育兒方法,也希望好的育兒方法和好的老師就如同一艘輕舟,載着孩子們駛向無限廣闊的知識海洋,讓孩子們更健康,更優秀!

育兒心得體會 篇四

當今社會的家庭,獨生子女的教育成爲人們關注的問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我們天下父母們的共同心願。我們作爲父母,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獨立的人,能夠有足夠的潛力和信心離開我們,成爲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獨立個體。但要怎樣教育孩子,尤其是怎樣做好幼兒教育便成爲我們每位父母的難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生存環境,而父母則是孩子的影響,是多麼的巨大與深遠。以下便是我平時在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尊重孩子的提問,注重智力的培養。我們一向沒有刻意的去教她學習什麼,只是在孩子提問的時候認真回答她提出的問題;在她喜歡看的書上面教她認一些字,給她一些她喜歡的書與碟子,讓她自己學會放,怎樣講故事,平時在我講一次故事,然後讓她自己再講一次給我聽,使她對學習有着深厚的興趣。

第二,尊重並引導孩子的思想,的培養。重視孩子的道德培養,不管在什麼場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罵人,不說髒話。我們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個啓蒙老師,在家裏,在與孩子在一齊的時候,要做到不說髒話,不做過激行爲。在孩子發現父母做錯了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要主動承認錯誤,並引導她在犯了錯誤時也要勇於承認。

第三,注重孩子的獨立性培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離不開教育,教育離不開尊重,尊重不等於縱容。在平時,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就務必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問題,要學會換位思考,如果是我們父母自己遇到同樣的問題就應怎樣做,是會像孩子那樣做嗎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觀念、模式、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認定孩子該做什麼,不準做什麼,更不能利用家長的權威去壓制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與獨立性,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己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學會涮牙、洗臉、穿衣等,讓孩子自己學會獨立思考,讓孩子有自己的潛力與知識。

育兒心得體會 篇五

我自己覺得培養孩子的自覺自立自理能力很重要,不要讓孩子有依賴的心理。

關於自覺:比如以前早上我叫女兒起牀,我發現我每天都去叫孩子催孩子快起牀快刷牙洗臉快吃飯快點要遲到了,後來發現每天喊女兒每天就都需要我去喊,要你不停的催不停的叫,把自己搞得跟火山要爆發似的,女兒卻不緊不慢的,最後鬧得自己心情不好孩子情緒也不好,所謂皇帝不急急死太監用到這簡直太恰當了,後來我改變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女兒心平氣各,不急不燥,讓她自己去急去,告訴她你什麼時候叫我送你走我就什麼時候送你走,遲到了是你自己的事,一段時間下來,後來基本上每天都是女兒叫我:媽媽可以走了,而不是我催她(牆上的鐘被我調快了五分鐘她一直不知道)

關於自理自立:女兒九歲,九歲的孩子很多事自己都會做,自己會做能做好的事我儘量讓她自己做,有時就算我去做了,我也告訴她,什麼什麼事我幫你做了啊,(比如早上她吃完飯的碗,大多時候我是讓她自己去洗的`,有時我會幫她洗,幫她洗的時候我告訴她,你的碗我去幫你洗了啊,她還會對我說句謝謝媽媽。)這樣做一是培養孩子勤勞的好習慣,二也是讓孩子能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個人理解,做好“人”比做好“事”更重要,否則累了自己不說,孩子還覺得你做的事都是理所當然應該做的。

當然我知道,我還有很多很多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其實發現,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也在一同成長。我愛我的寶貝女兒。

育兒心得體會 篇六

有人說:“沒有教育不了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我很贊同這個觀點。那麼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我認爲家長不僅要有良好的育兒心態,更要講究育兒方法。下面我來談談自己教育兒子的心得體會。

1、作爲家長,首先要調整好心態,要清楚懂得自己的孩子性格特點與優缺點。

面對孩子教育我們應當有穩定的情緒,健康的情感。哪位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愛不等於縱容,做父母的一定不要事事順着孩子,要學會怎麼拒絕孩子,要讓他知道,你爲什麼要拒絕他,你的拒絕理由是什麼?要讓他知道有時對他的拒絕也是對他的一種愛,人生漫長的路上不一定都會事事如意,就算不如意,他也懂得怎麼做。

2、要重視品德教育。

做父母的要想清楚自己想要把孩子培養成怎樣的人,家長應該知道“先學做人,後成才”的道理。只有一個品行優良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尊敬。所以我們比較重視對孩子的品德教育,常把理想、信念和愛心做爲主要教育目標,由始至終貫穿在孩子的教育中。

3、我們應當多與孩子溝通,認真傾聽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一般我還是挺注意與孩子溝通的,我稱之爲閒聊。例如:你今天在學校、幼兒園發生了什麼事情,有什麼開心與不開心的。但是閒聊並不是嘮叨,我們如果能把嘮叨化爲閒聊,同時給以孩子更多的'肯定和鼓勵。俗話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無論孩子的優點多麼微小,我們都應給予肯定與表揚,這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有益的。當然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對孩子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家庭和睦能培養孩子快樂的性格、積極的人生態度,讓孩子健康愉快的成長。

4、注意開拓思維,要求全面發展。

孩子的興趣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經常變換的。要根據孩子的這一特點,合理地開發孩子的智力,開拓思維,讓他儘量多學一些知識。同時家長也應順應孩子發展過程中的這一特點,及時補充和吸收各方面的知識,以解答孩子提出的問題。我認爲有一點是很重要的:即家長要多參與孩子的活動。

5、多鼓勵,少訓斥。

千萬不要當着孩子的面說她“笨”“不乖”“沒出息”等之類的話。因爲現在的小孩自尊心都很強,這樣你的孩子幼小的心靈會受到傷害的。其實當你責備她不爭氣的時候,你可以蹲下身子用鼓勵的口吻,鼓勵他。

6、寓教育於實踐中。

要多給孩子以練習的機會,而不要直接加以指責。比如說常讓孩子去買鹽、香皂之類的東西。開始,孩子可能會算錯帳,這時我們不要責備他,然後再讓他去買一次回來。幾次之後,孩子再買東西時一般會很少再出錯。這種不責備孩子的失敗,而是想辦法讓孩子反覆練習、實踐、體驗的方法,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不應該操之過急,而應該考慮孩子的生理、心理狀況,給以孩子更多的耐心。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

但並不是每個父母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所以我覺得父母應該主動地通過書籍學習一些育兒的知識和方法,或者經常和別的家長交流學習他們成功的育兒經驗。當然孩子是有個性差異的,一些成功的育兒經驗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卻未必有用。記得傑傑上幼兒園的時候有學揚琴的培訓班,我問他喜不喜歡揚琴,他說喜歡,於是報了名,可是沒多久他就不願意去了。教揚琴的老師教給我一個方法:預先準備一個孩子最喜歡的玩具,告訴他必須認真聽老師講、跟老師做纔可以得到,但是結果是無效。後來在孩子學揚琴這件事上我分析是孩子不感興趣,理智地放棄了。所以家長更要學會在和孩子相處的生活點滴中去體會、分析、總結適合自己孩子的育兒經驗。

父母還應注意:自己平時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孩子的身上有父母的影子,不僅僅有遺傳的因素,還有就是父母言行舉止潛移默化的影響。有一個笑話:媽媽問兒子:“明明,你的練習本是哪來的?”兒子回答說:“學校辦公室沒人時順手拿了兩本。”媽媽很生氣,罵兒子:“誰叫你偷的?我從辦公室拿回來的還不夠你用嗎?”所以父母在因爲孩子的不良言行舉止責罵他們時,要想想自己有沒有責任。當然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諸多優良品質,那麼父母就應該做好榜樣,言傳不如身教。

在孩子生活、學習習慣方面的培養上我覺得貴在堅持。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的孩子有很多壞習慣,比如邋遢、做事拖拉、自理能力差等等,這都是我的責任,等發現問題要改變過來那是相當的困難。所以我自認爲不是個成功的母親,不過孩子有兩個優點是我至今都爲之驕傲的:一是善良。善是爲人根本,我鼓勵孩子的善舉,讓他感知與人爲善是美好的。二是愛讀書。孩子小的時候我陪他一起看書,等他自己識文解字了,需要我當聽衆的時候我從不吝嗇我的時間和讚揚。

以上是我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點個人心得。什麼是好的育兒方法沒有現成的標準,我覺得孩子的成長給了我們大人重新學習的機會,爲人父母應該珍惜這樣的機會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育兒分享心得體會 篇七

對於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進,一邊汲取前輩們的經驗,一邊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開展教育。兒子上幼兒園後,在老師們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壯成長。他的每一個進步都令我們爲人父母者深感驕傲和自豪。我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心得:

一、欣賞教育

欣賞孩子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手段。一個孩子,其最可人之處不在於他的聰明活潑,而在於他的自信。自信有助於他現在與將來勇敢地面對來自學業和其它一切方面的挑戰。培養自信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無形的過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聲讚揚,都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可以鼓舞孩子的鬥志,增強孩子的信心,激發孩子的勇氣。當兒子當上小排頭時、取得小紅花時、主動幫我們做家務時,我們都會獎給他一句“你真棒”並傳遞一個欣賞的眼神。我們的孩子在這樣一種氛圍中成長着。

對於父母親來說,愛孩子是天性,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但知道怎樣愛孩子,卻是一件困難的事。無數次的育兒實踐,使我們懂得了“愛孩子就必須懂得欣賞孩子”的道理,激勵和表揚的效果遠勝斥責和打罵。

二、互相尊重

讓孩子懂得尊重老師、尊重父母,有助於孩子自覺矯正自己的日常行爲。老師和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重要、最神聖的人。樹立老師、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使孩子自覺地、發自內心地按照老師和父母的要求矯正自己的行爲,有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這是小孩受益終生的寶貴財富。讓孩子學會尊重老師,要求家長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尊重自己的老師,更要尊重孩子的老師。凡是老師要求家長支持配合的事情,父母都要全力支持和配合,目的就是樹立老師在孩子心目中崇高的威望。

教育孩子尊重父母,最好的辦法就是守信。讓孩子從小遵守諾言,懂得什麼是“一諾千金” 。一方面有利於樹立家長的威望,另一方面有助於培養孩子優秀的品質。同時,我們也要尊重孩子,孩子需要平等的教育。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我們要蹲下來和孩子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家長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造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剖析、關愛孩子,爲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

三、引導教育

我們不想讓兒子爲父母的期望而活着。讓孩子自由地發展是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始終如一堅持的原則。但自由發展並不等於放任自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老師和父母是他的領航員。在他不自覺的時候,我們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檢查督促;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及時進行指導。同時,我們注重發現他的不足、特長和興趣,有針對性開展引導。我們的目的不是爲了他成名成家,我們只希望他在今後的生活中因爲有能力而更自信、更多地體味生活的樂趣!

以上是我育兒的三點粗淺心得,我們深知,兒子的每一步成長都浸透着老師的心血和汗水,真誠感謝幫助我兒子女兒獲得知識、快樂成長的老師們!

育兒心得體會 篇八

去年中秋,自己還在公衆號寫了一篇文章《此心歸處的團圓》,感慨了一下印象比較深的中秋節,還有當時的心情。幾年來,經歷了一些失去與離別,也經歷了自己因年齡增長而悵然若失的一切。最大的安慰就是兒子。每當看到他,都覺得那麼快樂,那麼幸福!他是老天給我最好的禮物!

小九月還有三天就兩歲了,也怕當天沒有時間寫,今天就寫一寫兩年來的育兒心得。

一、我認同的育兒理念

自從我懷孕,就陸續有同事、朋友送我書或者給我推薦書,她們知道我愛看書,覺得我能用得上。我特別感謝,現在書架上大部分育兒書是她們送的,限於時間,我只看了一部分,但是我立志是要把這些書都看完的。其中有幾本書奠定了我的育兒理念的基礎,或者說和我自己的思想不謀而合。一本是希爾斯夫婦的《親密育兒百科》,一本是孫瑞雪的《愛和自由》,一本是李雪的《當我遇見一個人》。我完全認同親密育兒和愛與自由的理念,信什麼東西,都是有風險的,我認同了,就這麼幹了!如果錯了也得認,但沒辦法,我總得選擇。其實這種觀點和溺愛也就差一步之遙了,但是我仍然認爲從一生的角度,孩子從小是該積蓄很大的喜悅、很多的認同和滿滿的愛,才能在後期無論在心理上還是能力上厚積薄發。

二、我的四字經

什麼是對孩子好?是吃得好?教孩子會更多東西?給孩子擇校?這些是一部分,但從孩子的眼睛看,可能並不是最重要的部分。這是我從自己小時候的親身體驗得到的結論,也和育兒的理念不謀而合。我一直特別注重小九月的精神狀態,不想讓他留下任何童年陰影。從有孩子,我補看了所有《爸爸去哪兒》節目,還看了《媽媽是超人》《不可思議的媽媽》等節目,因爲我覺得育兒理念很多人也懂,但是爲什麼做不到呢?有時候是差一個“薰”字,經常這樣薰一薰,就算看起來沒得到什麼,但實際是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第一季時林志穎帶Kimi時的語氣,我延用至今,並且自認爲就是最簡單的方法。對於帶3歲以內的孩子,如果覺得育兒理念說的繁文縟節太多,想要一條比較好用的,我認爲就是四個字“唱着說話”,就像林志穎那樣。孩子區分好人壞人就是依靠態度,其實大人有時候都是,誰不希望得到好的對待呢?而好的態度就像金子一樣珍貴。

三、媽媽的狀態決定一切

誰不想給孩子一張笑臉?誰不想好好對待孩子呢?但是現實中很多媽媽做不到也是力不從心。如果媽媽就沒有得到好的對待,她就會煩躁,很難再好好對待孩子,畢竟人很難給出自己沒有的東西。所以希望其他人能夠善待媽媽,尤其是希望孩子好的人,要先關注一下媽媽的感受與痛苦,這絕對和孩子的快樂與否息息相關。同時媽媽自己也要善待自己,萬萬不能有一點失誤就過分責怪自己,其實,就算你錯了,你也是照顧孩子最多的人;就算你錯了一次,也是沒錯的時候多,別和自己較勁。我雖然看了一些書,也很認真地對待育兒,但是也有缺點,在我情緒正常的時候(大部分時間)我能做到照顧好他的情緒,但是一旦受了影響,被其他人或事氣到、煩到,再看到他時就特別生氣,其實他很委屈,但自己就是克服不了。之後只能是再道歉。道歉是個好辦法,因爲媽媽也是人,也會煩,不能要求太高,但犯錯了要認錯,也是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他以後也會這樣對待自己的錯誤,心理壓力就會小很多。更重要的是,大人可能對別人的認錯無動於衷,覺得已經造成了損失等等,但孩子往往很純真,他們這氣順過去了,事也就真的過去了,不然孩子特別容易認爲是自己的問題,自己不好,爲日後的心理問題埋下伏筆。

四、方法論

總要說一點具體的策略,有很多是在書上學到的,在此僅列舉一些,比如上段提到的我沒有克服自己的情緒,在孩子沒犯錯誤的情況下對他吼了,就要道歉,道歉我會這樣說:“媽媽是因爲自己不高興說了寶寶,不是寶寶不可愛,媽媽愛愛。媽媽錯了,你能原諒媽媽嗎?”(大意)。他犯錯誤的時候,嚴重的就要罰站,讓他站在牆邊,問錯沒錯?然後告訴他錯在哪兒,再數十個數。後來我兒都是一錯了馬上就去牆邊站着,但到底有沒有聽懂我就不知道了,小孩子犯錯也不可能改那麼徹底,你愛他就會原諒更多。對於孩子哭泣,最近網上流行胡可方法,其實,這個方法就是書上的。,只不過她拿來用了。就是幫孩子說出他的要求和情緒,比如說:“媽媽知道你要吃……,媽媽沒給你傷心了,但是它現在很燙,你吃了會生病,所以要等一會兒你才能吃。”這個“媽媽知道……”是特別重要,孩子能感受到你的理解,同時你把他的感受用他無法表達的語言說出來,減輕了他的壓力。我覺得效果還是很好的。孩子的小弱點,不能當人總說,比如孩子膽小,當人就說:“我家孩子膽兒就是小……”那就不好改善了,如果說:“他現在越來越勇敢了。”既找對了方向,又在偶爾不勇敢的時候準備好了臺階。還有除了經常說“喜歡你愛你”之外(這話每個媽媽心裏都有,只要不憋着說出來就會很經常),還應該說一些肯定他能力的話,尤其是對於男孩子,“很棒”“爲你驕傲”很重要!他儲備了很多認同,長大了就不會像個吸血鬼一樣到處找這些東西,而是能夠自給自足。直到現在,小九月受到了很多的喜歡和想念,“人緣”可比我好多了!有人問我怎麼把孩子教育得這麼好?我自己會在心裏竊喜一下,但要是有小九月在場,我會說:“那是因爲孩子本身就好。”因爲我當過孩子,我知道他們怎麼想。其實也確實是這麼回事!

五、熬過生活照料期

小九月自從出生,我簡直當個大明星一樣儲備資料,照片、DV、小視頻,尤其是寫成長博客,到今天已經寫了267篇。可千萬不要被這個大數字嚇到,每篇只是三言兩語,比如他會坐啦、長牙啦、會說兩個字啦,兩三行,並沒有長篇大論。等以後長大了,有了更多育兒故事,我想我會繼續去分享。我很想做一個育兒方面的行家,因爲孩子是最重要的“資產”,就算不能親手抓,也要有一定了解;再者,我也挺喜歡,尤其是我算是比較單純的人,比較適合研究小孩。再加上我小時候自己都會記每個階段我有什麼樣的想法,是個自覺的自我觀察者呢!自從孩子11個月之後,我就感覺輕鬆多了,對孩子的愛更加了一層。因爲11個月之後,他基本上睡長覺,再不用在入睡、睡中折磨我了(這種苦可能只有媽媽知道),我的體能真的不是長項,抱着他入睡,把兩側腰全累壞。到接近兩歲的時候,我感覺自己終於熬過了生活照料期,進入教育期了!因爲生活照料也不是我的長項啊!

六、不忘初心

養孩子,很多時候會煩,我有一個好辦法,就是在自己醒了孩子還睡着的時候看孩子,好好看看那張臉,越看越愛,然後就又能好好地照顧他了。還有時候,我會想到懷孕的時候,他在我肚子裏的時候,我會摸着肚子一遍遍地說:“謝謝你選擇了我們,這個家歡迎你!”現在難道要對他不好嗎?不忘初心,這就是我的初心吧!每當勞累的時候,就想想,會增加很多動力。而且我兒真的很乖,到現在都是我自己心情不好,然後連累到他,好像從來都沒有單純地因爲他把我氣什麼樣。我想是因爲愛,我不覺得那麼氣(當然也可能因爲他沒長那麼大,話不能說太滿哦)。說到愛,我要大大地感謝他,是他教會了我愛,是他那麼耐看、可愛、無邪又美好,讓我付出愛,體驗到這種美好的感情。可能我依然沒有其他母親愛的那麼摯烈,但是在我自身的範圍內,是從未有過的體驗。因爲愛,我能學這些,同時,我也後悔很多,以前如果能學習這麼多,就更知道怎麼照顧人,在有些方面可能做得更好。

七、期望與夢想

小九月雖然招人喜歡,但是並沒有比同齡孩子多會什麼,因爲秉承那樣的育兒理念,不可能去學太多。這就是我前面說的選擇、風險,有得必有失。但是我也同樣望子成龍,有時會在心裏盤算一些看似完全不着邊際的想法。回到現實,也具體給小九月列了“三能三會”培養目標,因爲現在還太小,還是保留着真會了之後再說吧。但是真的不難,要求也不高,是完全從他的利益出發。我還想象着找個要求不高的國小,到處跑着玩,但是現在這樣的國小可能也找不到了吧。

小九月,媽媽現在多麼不希望你長大,因爲長大是未知,現在每一刻的你都已經是完美,媽媽怕巔峯不常在,長大多煩惱。而媽媽又盼着你長大,長大是一場殘酷的修行,媽媽想快點陪着你度過這些難關,看着你長成百毒不侵、健壯樂觀的男子漢!媽媽相信你是轉世的天使,對你好就是做善事!媽媽愛你!

育兒心得體會 篇九

和許多家長一樣我也認同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孩子在體驗挫折的過程中學會有益人生的東西,性格上變得堅強。而一般意義的堅強是什麼?是認爲遇到挫折、失敗的時候,痛苦、壓力、煎熬、難受是“必然”的,所以,所謂的堅強就是忍耐力強,能挺住,受得了,不被打垮。

聽起來很讓人佩服,很勇敢,但是有些愚昧!就像義和團當年勇敢地向洋槍洋炮發起衝擊一樣!而且這也是一件不容易、困難、折磨人的事情,有時會把人壓垮了。所以,我們可以幫孩子建立一套容易可靠的方法,一些合理的習慣些思維,坦然面對挫折。

那什麼是習慣性思維?可以理解爲佛家講的平常心吧,每一種習慣性思維都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壞事不一定就是壞事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孩子也許聽不懂話中的真實意思,因爲他們的人生閱歷還短。大人們也覺得這是一個很普通,很平常的道理,但是很少有人把它變成自己的習慣性思維,所以在遇到事情時很少習慣地從這個角度去想。以前我很疑惑,爲什麼讀了那麼多書,明白了很多道理,但是爲什麼對自己沒有用呢?後來才明白,就是因爲沒有把這些道理和具體的事情多結合,逐漸地把它變成習慣性思維,所以事到臨頭,根本想不起來。反思之後,再次遇到事情的時候習慣於從這個角度去考慮失敗、挫折:經過努力,壞事是可以變成好事的。最近不小心崴腳了,雖然是件壞事,但是難得的休在家裏安心地呆着,寫寫博文,也很好。

家長可以從具體事例出發,讓孩子體驗天下雨了不能去遊樂場,但我們可以做一個快樂的遊戲,讀到一本有意思的書,這都是收穫。

孩子測驗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好好分析一下卷子,找到學習、習慣、技巧、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改進了,就會促進孩子的學習。孩子遇到的所有挫折、失敗,其實都是鍛鍊孩子的好機會,善於引導,她體驗的道理比你磨破了嘴皮子還管用。

在女兒遇到類似的事情時,我也和她一起探討,用這樣的思維方式去分析她遇到的事情:

比如一個小朋友常常騙女兒,她不高興地像我傾訴被騙的痛苦,我告訴她:這也是件好事兒,讓你這麼小就會識別謊言了;玩具壞了,她有些傷心,我告訴她:壞事變好事啊,我們再買個新的;學習暫時落後了,我說,沒關係啊,從後面追比被別人追壓力要小,成績越來越好的感覺其實不錯啊;逐漸地,壞事變好事就成了女兒的習慣性思維,自然,面多挫折的時候,就不那麼愁眉苦臉,甚至會高興了。

比挫折更可怕的是不知怎麼面對糟糕的負面情緒

生活中有些挫折的確關係重大,比如會考、大學聯考、國考,但是絕大部分挫折、失敗不是那麼重要,只是我們生命長河的一個波瀾而已。

爲什麼有些不順利會給一些人造成巨大的影響,甚至放棄掉自己的生命?其實往往不是事情本身嚴重,而是人面對這個結果的時候,大腦認知放大了它的影響,把它看得很嚴重,而一個事情你覺得後果嚴重自然會有巨大負面情緒,對一起感悟人生心靈形成強大的壓力感。

其實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習慣性思維,對孩子的問題都喜歡上升到影響人生的高度,總是看到很長遠的影響。這麼簡單的題都做不對,考試怎麼辦?考不好,上不了重點咋辦?你的心思都在玩上,將來怎麼辦?家長如此一來,孩子怎麼能夠坦然、淡定呢。涉汲到孩子品質,多說無益呀!其實我們只需要看到事情的本身就行了,只是一次家庭作業,解決它就OK了。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把所有孩子都培養成一個模樣,想想多可怕。鄭淵潔的《馴兔記》中說,你可以用50種方法教一個孩子,卻不要用一種方法教50個孩子。在此與所有家長共勉。

比如平常一次家庭作業沒按要求好,一次期末考沒靠好,只要孩子平時學習做得好,成績考試有些波動有什麼關係呢?波動本身也是一件很正常的,很多家長何苦那麼一驚一乍,緊張兮兮的呢。

最重要的是家長會很容易把這種誇大的思維模式“傳染”到孩子身上,即使家長不打不罵,什麼也不說,孩子也會從家長緊張的表情、沮喪的態度中體驗到。時間久了,孩子也會誇大事情的後果,心態如何,可想而知了。

《道德經》中說:知常曰明,這有多種解釋。我的理解是,知道了哪些是常理,知道這些事兒是正常的,就不會迷惑,就會看到它的本來面目:其實是沒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