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22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個人心得

2022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個人心得

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個人心得1

村振興的制度性供給,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爲重點,旨在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全方位高質量地服務於鄉村振興。其中,若干制度創新值得關注:如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上述舉措旨在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改進耕地佔補平衡管理辦法,建立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將所得收益通過支出預算全部用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一創新性政策舉措改變了以往增減掛鉤、佔補平衡均取之於鄉、用之於城的做法,通過跨省域調節,可以大大提高節餘指標的含金量並用以反哺農村。創新培訓機制,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龍頭企業等主體承擔培訓;建立縣域專業人才統籌使用制度;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到鄉村和企業掛職、兼職和離崗創新創業制度,探索公益性和經營性農技推廣融合發展機制,這些制度創新有助於構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農業經營者隊伍。

組織維度上的創新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打造一支新時代“三農”工作幹部隊伍。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保證。爲此,文件強調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縣委書記要當好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按照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要求,打造新時代的“三農”工作幹部隊伍。

懲治“腐敗”,打造強有力的農村基層黨組織。管黨治黨,從基層黨組織抓起。文件提出,推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加大基層小微權力腐敗懲處力度。嚴厲整治惠農補貼、集體資產管理、土地徵收等領域侵害農民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紮實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創新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穩妥有序開展不合格黨員處置工作,着力引導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農業經營者隊伍。文件首提培育一批家庭工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鼓勵在鄉村地區興辦環境友好型企業,實現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提供更多就業崗位。上述經營主體及農業企業、家庭農場主、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農業經營者的骨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須調動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促進農民共同富裕作爲出發點和落腳點。文件指出,統籌兼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扶持小農戶,積極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中國現有兩億多小規模兼業農戶,多數年齡偏大,有的是老人和婦女。現階段的迫切之舉,是採取針對性措施,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使之分享到現代農業發展紅利。

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個人心得2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部署,這是黨中央着眼於推進“四化同步”、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億萬農民獲得感幸福感、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和實現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們黨“三農”工作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貧富差異較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從實際出發,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舉各方之力,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努力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是基礎。發展是第一要務。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羣衆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羣衆增收,都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爲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纔有底氣。要實現產業興旺,首先要構建鄉村產業體系,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是通過培育農業品牌、增強科技創新、強化城鄉融合,補齊農業發展短板,促進農村產業集聚。

人才振興是支撐。“人才興,事業方興”。發展離不開人,鄉村振興自當不例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要解決人的間題。由於受前些年農村發展“錢景”不大的影響,大量人口外出務工,農村缺人特別是缺少能人的問題,已經成爲振興鄉村的制約瓶須。因此,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做好農村人才政策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務機制建設。既重視本土人才的培育,培養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使之成爲推動鄉村振興的主要生カ軍。也要廣納懂科技、懂市場、懂法律、懂管理的賢才能人到農村來創新創業,讓農村成爲賢才能人大有作爲的廣闊天地,建設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質專業化鄉村振興隊伍,增強農業發展的創新驅動力和農村產業發展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文化振興是靈魂。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鄉村文化作爲我國社會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着鄉土人文之美。如果說沒有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更或是沒有鄉村文化的同步振興,那那鄉村振興就失去了真正的靈魂。因此,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抓住鄉村文化這一靈魂根本。不僅要順應新時代的要求,推進城鄉文化融合,保護並傳承好鄉村文化,增加文化產品,促進文化供給,大力發展具有特色的鄉村文化及其產業。還要打通農村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__文化服務難題,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深深紮根,不斷提高農村羣衆在文化成果上的獲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個人心得3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農村是全國的命脈所在,如果沒有農業、農村、農民,城鎮必將失去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基礎。“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建設美麗鄉村,長期以來一直是人民羣衆的期盼。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千百年後,人們所向往的村美、水清、樹綠的美麗鄉村正在成爲現實。“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這些重要論述表明,“三農”作爲國之根本的地位持續在加強。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必將進一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美麗鄉村建設是當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深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載體,在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作爲山川秀美、農業大市的懷化,我們更有希望的田野,更是大有可爲。因此,要積極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着力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努力開創農業農村發展新局面。

首先,要堅持優先發展經濟。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根本。美麗鄉村應該是富足的鄉村,貧窮落後的山清水秀不是美麗鄉村。美麗鄉村建設要以經濟發展爲動力支撐,特別要立足於農村當地的優勢資源,做大做強支柱產業,以項目帶動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我們不僅創建“美麗”,更要經營“美麗”;不僅打造景觀,更要打造產業,讓農村美起來,讓農民富起來。只有產業發展了,農村才能集聚人氣,形成良性循環,充滿生機活力。所以,要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不斷延展農業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培育農村新業態,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路子。

其次,要注重保護生態環境。生態是美麗鄉村的氣質,是美麗鄉村的外在之美,物質富裕而環境髒亂差同樣不是美麗鄉村。在過去經濟發展的道路上,以損壞生態環境來換取經濟發展的事例不勝枚舉,尤其是在農村經濟發展中更加突出。當前,如何進一步處理好農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需要地方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拿出切實可靠的解決辦法。要加大環境保護宣傳力度,提高廣大農村羣衆環保意識;要加大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降低農藥化肥的使用量;要規範畜禽養殖,科學合理處置畜禽糞便,等等。只有生態環境好了,才能確保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也才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再次,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有了較大發展,廣大農村羣衆的物質生活有了大幅度提高。對美好生活的渴求,特別是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愈來愈強烈。生活之美、生態之美、鄉風文明,內外兼修纔算得上美麗鄉村。因此,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要深刻認識當前農村社會風尚、村民素質、文化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深刻認識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對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迴應農民羣衆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抓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緊迫感和使命感;要積極倡導尊老愛幼、鄰里團結、遵紀守法的良好鄉風民俗,提高農村社會的文明程度,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的人際關係。着力培養新型農民,推動農村走上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發展道路;要積極迴應農民羣衆對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大力繁榮發展農村文化,讓農民羣衆享受到更加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把廣大農村建設成更有古道鄉愁、更加和諧穩定、更富人文情懷的美麗鄉村。

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個人心得4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故鄉是精神的依託,是靈魂的歸宿。鄉情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懷戀,是慈母手中那根縫縫補補的絲線,是“造福鄉梓”的動力。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感召下,在濃烈鄉情縈繞中,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返鄉創業就業,爲家鄉的發展貢獻力量。

鄉情呼喚青年創業,綻放青春光彩。進入新時代,鄉情對於鄉村振興越發凸顯出更加積極的意義。在過去,億萬農民工從農村到城市求職,爲獲得發展機遇而背井離鄉實屬無奈。今天,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到家鄉創業就業,他們以先進的知識技術、敢嘗試敢創新的勇氣而成爲助推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生力量。不論是返鄉發展農村電商,還是發展“新農業”,廣大青年在農村必有可爲且大有可爲。對他們來說,鄉情不僅僅是情懷,更是責任。正如許多大學畢業生他們參加“大學生村官”、“西部計劃志願者”等基層服務,他們毅然選擇投身基層建設,在奮鬥中實現了個人價值,彰顯了青春光彩。

鄉情推動生產力革新,促進產業發展。鄉情是一份牽掛,對於在外漂泊的遊子而言鄉情具有不可比擬的“情感引力”,在這份渴望下,許多在城市打拼的“異鄉人”在城市站穩腳跟後,最終決定迴歸故里,因爲故鄉有新時代的大好機遇:城鄉結構調整的過程中,由城市到農村的流動格局開始形成;這裏不願背井離鄉、心繫家庭的剩餘勞動力正在形成新的人口紅利,全新的產業技術組合在農村的生產力革新將發生質的飛躍;優美的自然風光和鄉土優勢是農村不可多得的地理資源,悠久的古樹民宅和農業傳統是鄉村歷久彌新的文化資源……面對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市場需求,這裏是“天然的供給側”。正是這種力量,堅定了人們常駐故里的決心,利用這些發展紅利,促進農村產業發展。

“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鄉情的感召下,在希望的田野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迴歸家鄉,投入並存廣闊天地,大展才華大顯身手,彙集成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綻放青春光彩,促進產業發展,爲建設美麗鄉村的磅礴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