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心得與收穫2022

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心得與收穫2022

由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檯錄製的《奮鬥新徵程——2022年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大家紛紛表示,將以先進人物爲榜樣,盡心竭力做好各項工作。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心得與收穫,歡迎閱讀!

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心得與收穫1

農村基礎設施是爲農村各項事業發展及農民生活改善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各種設施,作爲農村公共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從總體上看,我國鄉村基礎設施依然薄弱,農田水利等生產性基礎設施普遍存在嚴重不足或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損壞嚴重等問題,醫療衛生、文化娛樂等生活性基礎設施極度缺乏,與農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飲水、電力、通訊、道路、網絡等基礎設施質量差、標準低,重建設輕管護,難以適應鄉村振興的需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以此爲抓手,加快建設和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爲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基礎支撐。首先,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各級財政要給予大力傾斜支持,按照輕重緩急、逐步實施的原則,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經費予以充分保障;要制訂優惠政策,積極推進農村公益性基礎設施項目市場化融資,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開闢多元化融資渠道。其次,要結合鄉村振興規劃,統籌建設好鄉村道路、水電、網絡、醫療、文化等基礎設施項目。

要把農村飲水安全擺在優先位置,統籌規劃農村飲水工程和加強農村飲水安全管理,提高保障能力,保證飲用水質量;要重點解決農村低電壓、“卡脖子”、重過載等用電方面的問題,加快電網改造升級和用電公共服務均等化,保障農村電網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全面提升農村用電服務水平;要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在實現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同時,繼續推動農村公路向家門口延伸,打通“最後一公里”;要儘快實現互聯網在農村的全覆蓋,提升農村地區網絡服務質量,加快農村寬帶網絡和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覆蓋步伐,實施“光纖入戶”工程和數字鄉村戰略,推動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深度融合,爲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新動力。

長期以來,我們比較重視城市和工業的環境污染治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農村和農業的環境問題,在思想重視程度、人財物投入力度、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制度建設等很多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當前,農村“髒亂差”的現象還很普遍,環境污染相對比較嚴重,垃圾亂倒亂放、污水橫流、廁所髒臭等現象沒有根本改觀,“垃圾靠風颳,污水靠蒸發”,成爲羣衆反映最爲強烈的問題。農業生產中,農膜、農藥、化肥超量使用,面源污染嚴重,導致農產品重金屬含量和農藥殘留超標。一些地方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態脆弱、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現象突出。

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補齊農村生態環境的短板。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沒有生態宜居的農村,就會失去對人才、產業等各種生產要素的吸引力。要聚焦農村環境頑症,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全面改善鄉村整體面貌和農民生活環境,保護好農村清新的田園風光、獨特的鄉土風情,打造綠水青山、空氣潔淨、環境優美、服務完善的美麗鄉村,讓美麗成爲鄉村振興的靚麗底色。

一是在做好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投入,建設和完善農村各類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如生活垃圾收集系統、污水處理設施、環保衛生廁所等,奠定農村環境治理和美麗宜居的硬件基礎。

二是加快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和農村清潔工程,普遍建立村級保潔員制度,建立衛生長效保潔機制,形成“戶分類、村收集、鄉(鎮)運輸、縣處理”的城鄉統籌垃圾處理模式。

三是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加速生物農藥、綠色飼料推廣運用,積極開展畜禽糞便還田、秸稈綜合利用、農膜回收處理等,全程無死角推進清潔生產和加強污染防治,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

四是加快特色鄉村建設,注重文化傳承,塑造鄉村風貌,建設鄉村田園綜合體、村落風景區,打造美麗小鎮、美麗村莊、美麗田園,讓鄉村成爲農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園和市民休閒養生養老的生態樂園,讓良好生態成爲鄉村振興的支撐點。

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心得與收穫2

目前,我國農村的中青年勞動力絕大部分都外出務工,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是留守農村的老人和婦女,以及來回奔波的農民工,他們多數缺乏文化知識和現代農業技能,靠體力和經驗進行農業生產,粗放經營,缺少科技含量。農村基層幹部隊伍也比較薄弱,存在人員嚴重不足、視野不寬、年齡老化、本領恐慌等問題,尤其是農技人員數量少,能力參差不齊,複合型人才更是稀缺。新一代農民更多的是選擇到城市打工,不願回家務農,更加劇了鄉村勞動力和人才的匱乏。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實現鄉村人才的振興。要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吸引農村人口迴流,通過人才流入促進農村發展,並創造條件鼓勵越來越多的各類人才參與鄉村建設,讓農村的產業、環境、機會吸引人、留住人,用源源不斷的人才爲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用優惠政策引導農民工返鄉、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回鄉、城市的科技人員下鄉等,鼓勵他們到農村去創業,發展現代農業、鄉村休閒旅遊養老等產業。

二要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大力扶持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特別是扶持培養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文化能人等。

三要創新鄉村人才引進使用機制,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等專業人才到鄉村掛職兼職制度,建立城鄉、區域、校地之間人才培養合作交流機制,以及城市科技人員等定期服務鄉村機制。四要重視提高鄉村人口素質,加強鄉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就業培訓等,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爲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以產業興旺爲重點、生態宜居爲關鍵、生活富裕爲根本,堅持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傾斜、公共服務在農村優先發展,推動人才下鄉、資金下鄉、技術下鄉。河南作爲全國農業大省,實現中原更加出彩,就要充分發揮我省“三農”優勢,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走出一條具有河南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抓住機遇,着力解決好鄉村發展中的諸多短板問題,爲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心得與收穫3

在中國,農業的發展不是一個單一的產業發展,更需農民與農村的協同跟進,即所謂的“三農”,“三農”是一個居住地域、從事行業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但三者側重點不一,必須一體化地考慮以上三個問題。中國作爲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係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係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若是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素質無法提高,農民的生活環境得不到改善,從事農業生產的環境惡劣,就不能使農作物得到良好的培育,也不能提高生產效率與質量,更無法達到所謂的高質量現代化農業。因此,農業的發展,也可以說是建立在農村的發展與進步的基礎之上。作爲現階段的農業發展也需要農村的現代化建設與實現與農業環境的協調發展,才能取得長遠的進步。

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一重要的發展戰略是在新時期農村發展中提出的一項重要的發展理念,這一理念明確的指出了發展農村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提出了現階段“三農”問題的發展方向,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提供了重要保障。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民的生活水平與生活環境是書記很關心得問題,而目前中國已經進入到了脫貧攻堅決勝時期,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更是成爲政府最關注的重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憧憬,關鍵就是要實現農村與城市的協調發展,補齊農村發展滯後的短板,建設好美麗鄉村,讓農村人也能夠共享改革開放的美好成果。

對於實現鄉村振興,十九大報告則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這比之前的統籌發展更加具體;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這無疑給廣大農業經營者吃下了一顆“長效定心丸”;提出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更是切中了農村人才短板的要害;等等。對於這一系列的新政策帶來的不僅僅是農村發展的新希望,更是實實在在的政策幫扶。

在十九大精神的正確指引下,在中國共產黨的這艘巨輪的領航中,我們將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破浪而行,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心得與收穫4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部署,這是黨中央着眼於推進“四化同步”、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億萬農民獲得感幸福感、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和實現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們黨“三農”工作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貧富差異較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從實際出發,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舉各方之力,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努力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是基礎。發展是第一要務。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羣衆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羣衆增收,都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爲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纔有底氣。要實現產業興旺,首先要構建鄉村產業體系,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是通過培育農業品牌、增強科技創新、強化城鄉融合,補齊農業發展短板,促進農村產業集聚。

人才振興是支撐。“人才興,事業方興”。發展離不開人,鄉村振興自當不例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要解決人的間題。由於受前些年農村發展“錢景”不大的影響,大量人口外出務工,農村缺人特別是缺少能人的問題,已經成爲振興鄉村的制約瓶須。因此,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做好農村人才政策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務機制建設。既重視本土人才的培育,培養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使之成爲推動鄉村振興的主要生カ軍。也要廣納懂科技、懂市場、懂法律、懂管理的賢才能人到農村來創新創業,讓農村成爲賢才能人大有作爲的廣闊天地,建設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質專業化鄉村振興隊伍,增強農業發展的創新驅動力和農村產業發展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文化振興是靈魂。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鄉村文化作爲我國社會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着鄉土人文之美。如果說沒有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更或是沒有鄉村文化的同步振興,那那鄉村振興就失去了真正的靈魂。因此,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抓住鄉村文化這一靈魂根本。不僅要順應新時代的要求,推進城鄉文化融合,保護並傳承好鄉村文化,增加文化產品,促進文化供給,大力發展具有特色的鄉村文化及其產業。還要打通農村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__文化服務難題,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深深紮根,不斷提高農村羣衆在文化成果上的獲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心得與收穫5

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藍圖猶如一張答卷,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消滅剝削、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作爲始終不變的追求和使命,如今到了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環節,全面小康社會這道大題即將得出答案,怎樣才能得高分,需要我們答到“點”上。英語單詞的point有論點、觀點、重點等含義,諧音“破硬特”,只有找準脫貧攻堅的關鍵點、結合點和發力點,才能讓貧困戶脫貧不返貧,走穩小康路。

脫貧攻堅需找準“破”的“關鍵點”。人們常說“不破不立”“置之死地而後生”,雖然每一個貧困戶致貧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思想上的“窮根”不除,脫貧攻堅就難以有持久的動力。因此要破除舊思想,激發貧困羣衆的內生動力,讓貧困戶走出“觀念上的貧困”誤區,實現從“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轉變,讓他們徹底消除“等靠要”思想,見賢思齊、人心思進,讓貧困羣衆擁有改善困境的希望和信心,從而調動起他們自食其力、自力更生、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鬥志和激情。

脫貧攻堅需找準“硬”的“結合點”。萬夫一力,天下無敵。脫貧攻堅不是扶貧人員的“獨角戲”,而是各級黨委政府和整個社會的“大合唱”。要把“單兵作戰”變爲“團隊戰鬥”,形成“全民皆兵”的氛圍,匯聚起黨和政府、社會各界的合力,讓千千萬萬個你我他擰成一股繩,讓涓涓細流匯成百川成海的澎湃力量。在當下脫貧攻堅即將進入尾聲,但對貧困戶的持續幫扶和跟進不能丟,要通過“城鄉結對共建”“幫扶志願服務”“農民工技能培訓”等一系列扶貧幫困措施,標本兼治、精準治“病”,讓貧困戶“硬”起來,真正實現“立”起來。

脫貧攻堅需找準“特”的“發力點”。如何讓貧困戶持續“保增收”和“穩增收”,需要根據貧困戶的不同地域、文化特點,針對性地開展培育和就業輔導等工作,建立長效幫扶機制,確保脫貧不返貧。要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紮實推進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着力提升鄉村產業扶貧水平,在打通貧困鄉村的路、水、電等基礎設施的基礎上,持續改善住房、上學、看病、養老等公共服務,讓農村環境美起來、產業旺起來、村民富起來,確保貧困戶端上“鐵飯碗”,走穩“小康路”。

每一名黨員幹部都是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者、書寫者和見證者,只有答到點上,才能寫出滿分作文,交出讓人民滿意的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