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實驗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實驗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實驗心得體會 篇一

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化工原理》這門課,在學習了部分理論知識後,我們進入了室,開始學習《化工原理》並分組進行了。和前幾個學期類似,大家先要進行的預習,在老師講解後進行。通過動手,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化工原理課上老師講解的知識,增強了動手能力,對理論知識有了形象化的認識。

本學期我們共學習了九個(其中八爲演示),分別是

一、流體流動阻力的測定,

二、離心泵的特性曲線,

三、傳熱,

四、精餾,

五、沸騰乾燥,

六、恆壓過濾,

七、吸收,

八、氣體膜分離,

九、反滲透。通過對的學習並親手操作,我掌握了許多知識。

這幾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沸騰乾燥,以熱空氣爲加熱介質,含水硅膠爲乾燥物,需測出單位時間內溼物料的變化並繪出乾燥曲線和乾燥速率曲線。這個和恆壓過濾一起分組進行。老師講解完原理並強調了注意事項後,我們開始。我們小組先進行了沸騰乾燥,我負責取樣和記錄的工作。每個三分鐘記錄牀層溫度一次,取樣一次,並由同組同學進行含水量的測定。過程中,我們互相配合,進行的很順利。但是記錄了幾組數據後,我在一次取樣時,不小心把剛剛取出的樣品撒在了桌子上,使得這個時間的樣品沒能採出,爲了保證的準確性,我們按照助教師兄的指導,在下一個三分鐘再次進行取樣,分析,記錄結果。之前在預習以及老師講解的過程中關注了樣品管不能完全拉出這件事,否則物料顆粒會噴出流化室,但是取樣時卻沒有取好,這是一個教訓,中細心認真完成每一步,我們的動手能力纔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提升。

化工原理的任務主要是瞭解一些典型化工設備的原理和操作,熟悉化工中的研究方法及數據處理,掌握化工數據的基本測試技術。並能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解決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及嚴謹的科學作風。

通過一方面我們掌握了科學的全過程(實際操作;正確記錄和處理數據;撰寫報告);另一方面豐富了我們的感性認識,活躍了科學思維,培養了我們對客觀世界的觀察與分析能力;我們進一步瞭解了在科學理論進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也培養了大家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鍛鍊了我們集體協作、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刻苦鑽研、堅韌不拔的工作作風;在及其數據處理的過程中,我們掌握了科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使得我們在化工原理課程上學習的理論知識得到了實際的驗證。

就像大家常說的一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形象的認識課程所學,我也將把在中積累的經驗應用到以後的學習中。最後,要感謝老師以及師兄師姐對我們的指導與幫助,我會繼續努力學習,豐富知識,不斷提高!

實驗心得體會 篇二

國中生物實驗包括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分析實驗現象能力、實驗設計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因此,組織好實驗教學有着相當重要的作用。我在實驗教學中的一些反思如下:

1、明確觀察目的和任務

觀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生動的感性認識形式,它往往通過多種感覺器官的聯合活動,並在思維的參與下進行的。在觀察時,必須對觀察者預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務,擬定一定的計劃,按計劃仔細地觀察,提出問題,尋求某種答案,這樣才能保證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觀察的事物中。例如: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實驗,實驗目的是要求學生在觀察中認識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觀察前教師應強調細胞膜緊貼在細胞壁內壁上不易辨認,有些細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調好光圈,光線強弱要控制適當。使學生按照老師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觀察。觀察的結果好壞,可由教師檢查,檢查方法可採取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也可讓學生繪製觀察的標本圖示,這樣一定能達到觀察的目的。在該實驗中,還應該強調在撕取洋蔥內表皮時要小塊的,如果太大塊,在蓋蓋玻片時,容易產生氣泡,影響觀察。

2、對每個實驗,應首先把重點、難點提前告訴學生,同時圍繞重點、難點提出思考題或應注意的關鍵問題,讓學生在預習時有明確的目的、有思考的內容、有議論的話題。

並經常參與學生們的討論,指導課外興趣小組對實驗內容進行預演,培養實驗課小骨幹,讓他們在實驗課上充當小老師的角色,既發揮了實驗小骨幹的作用,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充分對比觀察

運用縱橫比較進行觀察,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對比觀察能使學生從平常的現象中發現不平常的東西,從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異以及從差異中找出共同點或因果關係。如在觀察葉片的結構實驗中,教會學生對比觀察上表皮和下表皮,上表皮細胞排列更緊密一些,更整齊一些,氣孔較少,而且緊挨着柵欄組織(柵欄組織像一排柵欄),這樣,學生在實驗中就會有針對性,便於觀察,從而減少盲目性,且印象深刻。

4、先整體觀察後局部觀察

教師要指導學生全面進行觀察,抓住事物的各個方面及其發展變化的全過程,這樣才能達到認識事物的目的。例如:觀察根毛和根尖的結構,先用肉眼觀察認識根的形態,掌握直根系、鬚根系、主根和側根的形態特徵,進而用放大鏡、顯微鏡觀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結構,認識和掌握根冠、生長點、伸長區及根毛區的細胞結構特點。

局部觀察即細微觀察,要求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質的屬性,捕捉它們之間的細微差異,從而發現事物各個側面的特點。例如:在組織學生觀察花的形態和解剖花的結構實驗中,首先觀察水稻花與桃花的形態,我們向學生提示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桃花盛開的時候會招引許多蜜蜂前來傳粉?爲什麼水稻花盛開的時候卻很少見到蜜蜂及其它昆蟲前來傳粉?從而使學生認識和掌握風媒花與蟲媒花的形態特徵上的區別。緊接着老師指導學生進行兩種類型花的解剖,仔細觀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結構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產生的原因。而觀察水稻花結構時卻沒有這種蜜腺結構,使學生弄清蟲媒花與風媒花的結構差異。通過解剖觀察使學生認識了兩種不同類型的花在本質屬性方面的區別。

5、重複觀察

爲了保證觀察的結果可靠性,觀察的次數要多,否則就難以區分偶然發生和一貫現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說的“觀察、觀察、再觀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觀察的嚴肅性和科學性。由於學生自身能力、性格、知識水平的不同,在實驗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速度上的差距。對待這種現象筆者的做法是:劃分實驗小組時要根據以往瞭解的情況進行合理搭配,在此基礎上對實驗速度特別慢的小組再進行強化指導,或把他們落下的個別次要步驟“演示”完成,以幫助他們在實驗結束後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爲今後的學習樹立信心。對實驗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學生應講清楚道理佈局嚴格要求,有時甚至手把手地教,以形成規範化操作。 對每個實驗 ,允許各實驗小組在結果上出現一定的偏差,但實驗步驟非經允許不得更改(探性實驗除外)。當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錯誤操作並且會影響實驗結論時,應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找到補救辦法,以防學生一錯再錯,偏離正確方向,影響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形成相關知識的錯誤定勢。

此外,在實驗完成後還進行了必要的總結,以活化知識、豐富學生知識面,結合具體、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適時得當的點撥、引導,有助於他們將平時所學的被肢解了的知識系統化,從而既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維輻射的作用。

實驗心得體會 篇三

通過這個學期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我體會頗深。在這學期地物理實驗課程中,我的收穫與心得頗多:

一、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實驗時,爲了規定的時間內快速高效的完成實驗,達到良好的實驗效果,需要認真的預習,才能在課上更好的學習,收穫的更多,掌握的更多。

二、上課時認真聽老師做預習知道和講解,把老師特別提醒會出錯的地方寫下來,做實驗時切勿出錯。

三、做實驗時按步驟進行,切不可太心急,一步到位。一些小細節尤其要注意:課堂操作需要我們嚴格遵守實驗的各項規則,要將儀器放置在合理的位置,以方便使用和確保安全。

經過這一學期,我學會了列表法、圖解法、函數表示法等實驗數據的處理方法,大大提高了我的實驗能力和獨立創造改進實驗的能力。

下面是我對密立根油滴實驗數據處理方法的一些改進:

密立根油滴實驗數據處理方法的分析與改進

1909年至1917年,密立根進行了電子電荷的測量實驗。他對電油滴在襄樊重力場和靜電場中的運動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對數百顆小油滴進行測量。1913年,密立根發現,油滴所帶電量存在一個最大處公約數,這就是基本電荷量,即一個電子電量e=【(1.591±0.003)×10*(-19)庫倫】。從而證明了電荷量不是連續變化的,而是基本電荷的整數倍,即物理學上所稱的“量子化”。這個實驗當時所帶來的影響所帶來的影響就不細說了。

該實驗的原理在這也不細說了。該實驗隨着實驗儀器的更新也越來越精確。但實驗指導書上提到的驗證方法是,我們用e去除q,看q/e是否接近某個整數n,再用這個整數次n去除q,得到電子電量e。

我覺得以上的方法存在嚴重的因果關係混亂,純粹是爲了做實驗而實驗。我覺得在最後一步驗證時可以採取作圖法,詳細操作步驟如下:

如圖,以所測電荷q爲縱座標,整數n爲橫座標作n-q方格圖,自原點向測量值中最小電荷量的格點依次作射線,若有某一射線與圖中所經格點均相交,則證明

了電荷的不連續性,且將各格點的q除以所對應的n,並求一下平均值即可求出e。當然,這個方法也有一定的侷限性,我自己了兩點:1,取q點時不能靠得太近,否則影響精度。2,這個方法需要佷高的精度,畫圖紙一定要用專業的,不可手畫,必要時可用計算機輔助畫圖。

實驗心得體會 篇四

在這一系列的實驗中,我基本掌握了xx的編程規則、知識要點和一些小技巧,特別是對面向對象的編程思想和風格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體會。

同時,因正確的編出程序而帶來的成就感讓我對編程更加感興趣。對於在這些實驗過程中,請教老師、同學互助、查閱資料等基本的學習方式,使我更加領悟到集體和團隊的力量,也樹立了敢於攻堅的信心。

說起來編程的經驗應該是多了很多。但是在上機調試的時候還是遇到了相當多的問題。很多的錯誤都很難體會,有的時候是輸入的錯誤,這種錯誤還是比較容易找出來的,但是有些問題,比如一些題目需要導入一些包,這一點就沒有辦法了。

發現xx雖然看起來比x要容易一點,但是由於它自身帶有相當多的方法定義,這些個方法雖然不用我們自己再去編寫了但是需要花相當多的時間去記憶那些方法是需要導入的,還有方法名。

所以對我來說這真的是比x裏簡單幾個文件的導入還要難上很多,還是覺得自己編的方法自己用的習慣。不過現在的編程的方向已經是面向對象和麪向數據的了,所以我需要時間去適應這樣的編程思想。

實驗心得體會 篇五

從12月末進入實驗室以來到現在,我概括爲第一階段,感覺上是比較合適的。今天要去把細胞從-70度冰箱轉移到液氮中,然後就可以回家過年了。大概年初四左右pandamumu姐姐又要來學校了,顯然我也必然會在她來學校之後三四天內回來。

爲什麼我心血來潮想寫這麼些東西呢?因爲,我在我們年級裏算比較早進入實驗室的,縱向對比、大二寒假進入也是很早的了。我的同年級的朋友對“進入實驗室”還了解得不多,“仰視”的同學經常會問:“你最近在研究什麼啊?”“你發現什麼奇怪的現象了嗎?”“俯視”的同學經常會問:“你今天又洗了多少管子啊?”“殺老鼠好玩嗎?”

籠統地回答一下:如果一個人進了實驗室第一個月內就有自己的課題,然後就開始開始着手研究並且有所發現了,那是大牛人;當然,進實驗室以後也不能甘心就學洗管子、殺老鼠,很多東西都是隻有在實驗室裏才能學會的,比如“實驗室文化”、哥哥姐姐們項目的具體進展和你可以往哪些方向設計自己的課題、甚至每一種細胞的伺候方法都是不一樣的——每一代要養好有什麼經驗……不瞭解這些知識,自己設計project會很空泛、很不具有科學性,甚至只是變相的“簡單重複”。

我曾經看到過一篇sjtu的人建議剛進實驗的小朋友要注意的東西,我看後的確覺得很無聊,似乎是人人皆知的。比如他說“要多討教師兄師姐的經驗”,廢話,哪有先自己摸索經驗的人嘛!再比如他說“不要把所有時間花在實驗臺上,要學會查閱文獻”,廢話,實驗資源有限,你想一直花在實驗臺上也不現實

我還是結合自己的經驗教訓談談我的體會。有些套話比如細心、踏實,沒什麼好多說的。

第一是要膽大。剛學習養細胞的時候,一直害怕染菌、加錯藥……然後pandamumu姐姐還在邊上監工,我反而做得很慢,有時拿槍的手也會抖的,然後加完一樣,想了半天,才放心。後來才發現,其實操作規範的話是不大可能染菌的,做的時候膽子越是大、動作越是快,效果越好。比如消化完的細胞,就是要靠快速的吹打、吸取,才能保證轉移的量儘量多。一般而言,桌上一共也就幾管子的溶液,不大可能加錯藥的。

第二,是要爲自己留好後路。比如,師姐的做法,消化完後隨手把瓶子扔到廢液缸裏,我也這麼做了。可是今天我這樣做完以後發現消化下的細胞並不多,而把瓶子拿到顯微鏡下一看才發現細胞仍然貼在壁上。但是顯然,瓶子已經和廢止廢液在一起呆過了,裏邊的細胞是不能繼續保存的了。如果我當初用完的瓶子仍然放在無菌臺上,那麼就不會出現如此的麻煩了。消化下的細胞不多,必然下一次要花更多的時間去養,而且已經養成的那批就浪費了,感覺很可惜。

第三,是要把所有的想法全部想周到。比如這次消化得不好,其實在前一次就已經有徵兆了,可是我一直感覺是操作上的疏忽,而不認爲是材料的問題。不過,我其實應該可以分析出來,胰酶忽冷忽熱用過很多次,很有可能是失效的。所以就應該要考慮這方面的因素。但是那時沒有仔細想過,第二次的時候由於一直誤以爲是操作上的問題,因而操作更加周到,可是那顯然是無濟於事的。

實驗心得體會 篇六

上週六開始焊接設計好久的電路板,到今天基本已經完成了主要的焊接,剩下的就是爲了以後測試用的擴展接口和幾個光電耦合管。初步總結一下這幾天的心得。

1、要區分開電源地和信號地,電源地主要是針對電源迴路而言的,而信號地主要是指兩塊芯片或者模塊之間的通信信號的迴流所流過的路徑,電源地可以理解爲通過發電廠與大地相連接而信號地僅僅是電路板上所有接地信號的公共端。兩者之間應該接在一起。但是由於電源地存在很多的高頻污染,所以經常通過電感,電容,磁珠或者0歐姆電阻將二者相連。磁珠的等效電路相當於帶阻限波器,只對某個頻點的噪聲有顯著抑制作用,使用時需要預先估計噪點頻率,以便選用適當型號。對於頻率不確定或無法預知的情況,磁珠不合。電容隔直通交,造成浮地。

電感體積大,雜散參數多,不穩定。

0歐電阻相當於很窄的電流通路,能夠有效地限制環路電流,使噪聲得到抑制。電阻在所有頻帶上都有衰減作用(0歐電阻也有阻抗),這點比磁珠強。

設計電路的時候沒有將電源模塊一個100uf的濾波電容接地,變壓後lm2576hv-5.0變壓後的電壓隨着穩壓電源的升降呈現奇怪的擬合關係,估計是電壓兩端存在壓差,積累電荷,從而引起的。

2、主流的直流電變換芯片主要分爲相控電源,線性電源,開關電源三類。其中線性電源輸出的是線性直流電,電壓較小,但由於是通過損耗電量來降壓發熱量比較大;開關電源是控制開關晶體管開通和關斷的時間比率,維持穩定輸出電壓的一種電源,重量小,輸出電流大。相控電原用在要求不高,電流特大的場合。設計中2576爲開關電源,as1117爲低壓的線性電源。

3、焊接cup時,首先要檢查cpu的各個管腳,保證沒有彎曲或者錯位,不然按照師兄的話說,焊上去之後就比較難搞了^_^。然後將cup各個管腳跟pcb板上的焊盤仔細的對其(一定要保證順序,cup右上角o標記順時針方向的第一個管腳爲1),然後用電烙鐵輕輕燙一下管腳,由於cpu管腳和焊盤上均有少量的殘錫,可以將cpu固定住,然後用電烙鐵依次將管腳壓平。接下來最關鍵的步驟:補錫。先在cup管腳的一端點少量焊錫,然後將一排管腳塗滿松香,快速而緩慢(自己體會吧~)的劃過管腳。.。.。.

4、焊接電路要有分塊化的思想,首先焊接電源模塊,然後測試各個供電電壓;然後焊接cpu模塊、r s232和ttl電平轉換模塊,通電後通過串口isp測試cup是否啓動能否燒寫程序。然後是無線通訊某塊和io串口某塊,最後成功後焊接引出的管腳。

5、晶振(crystal)即爲石英振盪器,是一種機電器件,是用電損耗很小的石英晶體經精密切割磨削並鍍上電極焊上引線做成。這種晶體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如果給他通電,他就會產生機械振盪,反之,如果給他機械力,他又會產生電,這種特性叫機電效應。他們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其振盪頻率與他們的形狀,材料,切割方向等密切相關。由於石英晶體化學性能非常穩定,熱膨脹係數非常小,其振盪頻率也非常穩定,由於控制幾何尺寸可以做到很精密,因此,其諧振頻率也很準確。根據石英晶體的機電效應,我們可以把它等效爲一個電磁振盪迴路,即諧振迴路。他們的機電效應是機-電-機-電。.。.的不斷轉換,由電感和電容組成的諧振迴路是電場-磁場的不斷轉換。在電路中的應用實際上是把它當作一個高q值的電磁諧振迴路。由於石英晶體的損耗非常小,即q值非常高,做振盪器用時,可以產生非常穩定的振盪,作濾波器用,可以獲得非常穩定和陡削的帶通或帶阻曲線。

晶振主要有無源晶體和有源晶振兩種。

鎖相環是指一種電路或者模塊,它用於在通信的接收機中,其作用是對接收到的信號進行處理,並從其中提取某個時鐘的相位信息。或者說,對於接收到的信號,仿製一個時鐘信號,使得這兩個信號從某種角度來看是同步的(或者說,相干的)。

鎖相環的作用是將系統提供的實時時鐘基頻進行倍頻。

鎖相的意義是相位同步的自動控制,能夠完成兩個電信號相位同步的自動控制閉環系統叫做鎖相環,簡稱pll。它廣泛應用於廣播通信、頻率合成、自動控制及時鐘同步等技術領域。

構成:鎖相環主要由相位比較器(pc)、壓控振盪器(vco)、低通濾波器三部分組成。作用:自動完成兩個電信號的相位的同步。

由於鎖定情形下(即完成捕捉後),該仿製的時鐘信號相對於接收到的信號中的時鐘信號具有一定的相差,所以很形象地稱其爲鎖相器。

而一般情形下,這種鎖相環的三個組成部分和相應的運作機理是:

1鑑相器:用於判斷鎖相器所輸出的時鐘信號和接收信號中的時鐘的相差的幅度;

2可調相/調頻的時鐘發生器器:用於根據鑑相器所輸出的信號來適當的調節鎖相器,內部的時鐘輸出信號的頻率或者相位,使得鎖相器完成上述的固定相差功能;

3環路濾波器:用於對鑑相器的輸出信號進行濾波和平滑,大多數情形下是一個低通濾波器,用於濾除由於數據的變化和其他不穩定因素對整個模塊的影響。

實驗心得體會 篇七

爲期兩天的機構創新實驗就這樣在忙碌而又充實的過程中完成啦,通過這次實驗我們學到了很多,得到鍛鍊的不僅僅是我們的動手能力,也讓我們對其他方面得到了更多的瞭解和認識。

實驗開始時,由段老師給我們講了許多關於此實驗的關鍵問題以及對我們的創新實驗做了認真的分析,使我們瞭解到了此次實驗的重要性和完成此實驗的關鍵性理論,同時用視頻的形式給我們展示了許多以前學長們的設計成果,這對我們的設計起了很大的幫助作用,除此之外,在理論講解過程中,段老師也給我們講了一些專業方面的知識,使我們也認識到了許多關於我們這個專業的一些問題以及對即將面臨的大四的就業方面也有了更深的瞭解和對將來工作的充分認識,也爲我們在今後的發展中明確了學習方向。

這次實踐性的實驗讓我學習到了許多東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團隊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三人的小團隊,雖然人數不是很多,但是在實際動手過程中,每個人都產生了許多想法,因此有很多設計細節和組裝過程中產生了血多的分歧。由於進入實驗室前的準備不夠充分,加上本學期學習任務繁重,所以沒有足夠的準備時間準備較理想的方案,因此在最開始確定方案以後在實際組裝過程中又發生了許多的變化,使得最終的結構與在開始的方案有了一定的差別,但還是滿足了基本的設計原理和工作過程,最終機構能正常運行,按時完成了實驗。在這個過程中,由於預選方案的選擇我們開始的時候進行的較快,然而在組裝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地方在實際模型中是不被允許的,於是我們只好在組裝到一半的過程中進行改進方案,使之能在模型中得到實際應用。這次我們的收穫還是比較大的,看着自己完成的作品我們的心裏鬆了口氣,在緊張的實驗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團隊合作的必要性,我們一起動手,一起思考,最終把我們的思路結合在一起。要是沒有隊友的合作我也許也可能完成工作,但是效率就根本沒有團隊一起動手的高,作品也不會有團隊一起做出來的完美,在此我也要感謝我的隊友,我爭取在以後的學習中,學習更多的理論知識,爲將來的發展做好更紮實的理論功底。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也看了許多學長學姐們的設計自動化機構照片,使我們收到許多的啓發,學長們製作出來的產品都那麼的有實際美觀,在實際動手過程中,我也知道在他們製作出產品之前花了很多精力和時間,這更激發了我認真學習,希望能像他們一樣設計出優秀的作品。這樣的實驗環境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動手能力弱,以及對許多機械構件的不認識,這次實驗讓我們增強了對理論知識認識。

最後,不得不說的是由於時間有限和小組成員知識的不充分,因此可能設計的產品也存在許多缺陷,希望老師能夠諒解。同時在此感謝段老師在實驗中的指導和輔助,讓我們的實驗在該過程中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