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用古詩寫心得多篇

用古詩寫心得多篇

用古詩寫心得篇1

從小到大我讀過了無數的詩文,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唐代詩人孟郊筆下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簡單的語句中包含了母親對子女無限的愛。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感情叫親情,這是最普通,卻是最珍貴的。一次考試時,我在閱讀題上看到了這麼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講了:

一個獵人去打獵,路上遇到了一隻藏羚羊,當他拿起槍對準藏羚羊時,藏羚羊向他下跪,獵人以爲藏羚羊想要乞求他放過它,他覺得很可笑,後來他殺了藏羚羊,最後當剖開它的肚子時,才發現,這隻藏羚羊懷孕了,而它下跪是乞求獵人放過它未出生的孩子。這是一篇關於母愛的文章,不管是人,還是動物,世界上的母愛都是一樣的。

記得我有一次生病時,爸爸恰巧出差了,那時已經是晚上了,當我對媽媽說我不舒服時,媽媽放下手中的工作去,急急忙忙地帶我去了醫院,當我到了醫院,掛上吊瓶後,因爲實在太困了,我躺在病牀上睡着了,可媽媽卻沒有睡,她緊緊地注視着吊瓶,生怕發生一點意外,此時此刻她多麼想讓我看快好起來,她想看到我自由地在陽光下玩耍的樣子,雖然有時會惹她生氣,但帶給她的多數還是快樂。打完了,我看了看媽媽,此時她的臉上沒有往昔日的光彩,更多的是那份很少有的疲勞。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對我們的愛,我們報答不了,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孝順母親。

用古詩寫心得篇2

培根說:“讀詩使人靈秀。”國小語文教材的古詩,以極簡煉、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創設了優美的意境,表達了真摯的情感,千百年來膾炙人口。詩中的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妙筆融爲一體,有着特殊的審美功能。

低年級小學生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同時,低年級學生閱歷淺、閱讀量少,要讓他們從精煉、跳躍的詩句中體會到詩中之情更是難點。因此,藉助直觀的材料手段或學生生活資源,以“畫”的形式豐富詩句的內容,使學生在頭腦中或紙上、補充組合再創造詩的表象,從而在古詩教學中“身臨其境”,進而激起與詩人情感的共鳴。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爲古詩配插圖,並把課堂中教學的古詩畫下來,看着自己用畫筆把古詩給“畫”了下來,學生既有了興趣,也積累了古詩的表象,豐富了想象。

古詩的意境多半藏於字裏行間,詩往往只擷取生活中美麗的鏡頭加工而成,因而並不是逐字逐句解釋就能體會詩的意境。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讓他們身臨其境走入詩意的“畫面”中,“賞畫”吟詩,把詩景詩情統一起來,讓作者當時的情感得以迴歸,使學生、文本作者、環境實現對話,無疑是最好的方法。

許多詩描繪的離學生生活實際有一定的距離,學生無法直觀地感受,那麼就可借用多媒體中鮮豔的色彩、典雅的音樂,把古詩中描繪的意境直接呈現在孩子們眼前,形成視覺、聽覺上的強烈刺激,自然而然地吟誦古詩來。讓孩子們像古代的詩人那樣一邊欣賞風景,一邊吟誦古詩,這“風景”有些是寫意的國畫,有的是寫實的照片,但卻以強烈的畫感引起孩子與詩人的共鳴。

每學一首古詩,都問一問學生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倡導學生吟詩作畫,把古詩想象成一幅情趣盎然的畫,融想象於畫面,這也是一種詩文、詩情與學生的品味、感悟的對話和交流。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畫畫既是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拉近了他們與古詩的距離,同進有助與學生理解古詩,感悟意境,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使他們在掌握一種學習方式的同時,更爲內心增添了一份情趣,一股熱愛民族文化的熱情。

用古詩寫心得篇3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我國人民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席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爲傳誦。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係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爲重,以社會爲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在於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勤儉、廉正,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國學的東西,太多太多,慢慢品味,其樂無窮。學生們誦讀,可以從中懂得爲人處世的道理,使學生更加懂禮貌,更加愛學習……國學經典在誦的過程中深入了學生們的心靈,爲學生們儲存了文化的養料,等他長大的時候慢慢吸收。

國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典的底蘊厚重。走近國學經典,我認爲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寧靜、潛心。只有靜得下來的人、潛得下來的人,纔有可能從內心中容下國學經典。當我們被現代社會許多時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腳以至心靈的時候,當我們內心深處的小農意識、急功近利的心態沒有消除的時候,我們不可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國學經典的腳步,更不可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續國學經典的精髓。

我校積極倡導讀誦國學經典在我看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讓學生們瞭解中國的過去,瞭解中國的文化,瞭解中國的思想。在讀誦中,強化記憶力,在學生記憶的黃金時期,爲他們補充大量有益的讓他們受益終生的東西。最爲重要的是:讓學生們汲取千年文化中的營養,讓他們在今後的成長中不斷體會、反芻,用正確的思想指引他們的生活,帶他們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諦!

朋友們,潛下心來,靜下氣來,與學生們一道走近國學經典,和學生們一起體會和感悟!用國學指導自己的言行舉止,在與學生們一起學習的過程中一同快樂收穫與成長。

用古詩寫心得篇4

經典詩文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精華,是文學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寶。它歷經歲月陶洗,千錘百煉,積澱了中華先民幾千年來的價值觀念,人格精神和審美意識。千百年間,萬口傳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爲我們民族約定俗成的教科書。對孩子人格的養成和情操的陶冶,對民族精神的養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無法代替的作用。

我校開展誦讀經典詩文活動已有一段時間。一段時間下來,我發現孩子身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孩子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爲了能把《弟子規》背下來,並能在背誦比賽中獲得好名次,許多同學克服了膽怯心理,可以走上講臺大聲地朗讀,這給他們學語文的自信心。

2、道德修養得到完善。經典誦讀是進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弟子規》、經典故事講述了許多社會倫理、道德規範、人生哲理等在誦讀期間,孩子們逐步改變着自己的生活、學習習慣。[爲您編輯]通過背誦經典,也使學生從小就吸收經典的文化知識,不但能夠陶冶情操,培養兒童心地善良,性格溫和,舉止文雅,促進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和道德修養的提高,而且有利於培養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擴大知識面,有助於形成良好的讀書學習習慣。

3、孩子的語文素養提高了。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後,我欣喜地發現孩子的語言表達比以前更流暢、更風趣了。孩子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覆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孩子的理解、體會也層層加深。同時,多讀經典也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這段時間誦經之路,我感慨;看着孩子們在經典中獲益,我欣慰!讀經典,學做人活動還將繼續深入地開展下去,置身於書聲朗朗的校園,我相信,今天讀經誦典的稚子孩童,將是明日德才兼備的國之棟樑。

用古詩寫心得篇5

?遊子吟》一文是唐代詩人孟郊的佳作,我深深的被這首詩所感動,也被母愛的偉大所感動。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爲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着愛的純情,扣人心絃,催人淚下。最後兩句是前四句的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託赤子熾烈的情懷,對於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於萬一呢?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的媽媽。媽媽把我養這麼大,風雨無阻的送我上學、放學,不辭辛苦,任勞任怨,如果把我比作青草,那媽媽就一定是含辛茹苦的園丁,日夜守護着我,助我茁壯成長;如果把我比作小魚,那媽媽就一定是潺潺流動的河水,溫柔的撫摸着我,讓我自由自在的遊動;如果把我比作小樹,那媽媽就一定是明媚的陽光,給我無限的溫暖,長成參天大樹。

那一次的風雨夜,使我明白媽媽對我的'愛有多深。那天我發燒了,急性扁桃體發炎,家裏沒有可以吃的藥,外面又下着雨,媽媽怕我淋雨,不敢帶我到醫院,冒雨到藥店給我買消炎藥,吃過藥以後,我漸漸的退燒醒了過來,我看見媽媽正在擦拭着溼漉漉的頭髮,我的心猛然間抖動的厲害,說不出的感動頓時涌向心頭......

我在一天天的長大,媽媽卻在一天天的衰老;我在一天天的強壯,媽媽卻在一天天的衰弱;我的知識隨着年紀的增長,一天天的豐富起來,媽媽卻一天天的力不從心,我很慚愧也很自責,媽媽爲我付出了所有的努力和辛苦,由此我想起一句古語——父母恩難回報,母愛是多麼的偉大,我應該怎麼報答呢?用我的努力好好學習,來報答媽媽的養育之情。

用古詩寫心得篇6

一、初讀詩文,略知大意,學習生字詞

在低年級的學生中,知識面窄、語言貧乏,認識的字也不多。所以當務之急是解決障礙。當引出了課題之後,就要引出課文的生字。引出生字可以直接帶出,也可以提問題引出。例如:“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的這首古詩,你們會讀嗎?”“會”這樣學生就可以帶着問題自覺地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閱讀這首詩了。讀完後找出生字詞,接着引導學生自己去找出不會讀的字詞。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我從來都不急着去回答,先問學生有誰知道答案,讓會的學生來解決。這樣就可以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全班學生都不會的情況下,我才說:“你們想認識它們嗎?”隨着學生的一個“想”字,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到一個高潮。從而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也快樂。

二、精讀課文,瞭解詩意

熟讀古詩後,就要了解這首詩的意思,在語文課本中,都會把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詞翻譯出來。這時,我就讓學生採用小組合作或個人發言的方法,一字一句地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學習,自己在旁適當點撥。有時,我還鼓勵學生自己去翻找工具書,然後,在課堂上彙報,這樣會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和提高。

三、研讀詩文,體會情感

古詩具有簡潔、篇幅短小而意蘊豐富的特點,學生要充分了解詩中意境,詩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補充和領悟,去聯想去構想詩詞中的畫面。例如:教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我先讓學生理解了詩意,知道作者是獨自一人在他鄉作客。這樣我叫學生閉上眼睛,老師幫助學生創造一個獨自在家的情景:“今天,你的爸爸媽媽都出差了,現在你一個人在家,外面黑黑的,四周靜悄悄的……”“這時你的心情怎樣?最想的是誰?”“你在家都那麼的孤獨,特想你的爸爸媽媽,那你再閉上眼睛想一想,詩人獨自一人在他鄉,看着家鄉的月亮卻不能回家的心情是如何?會想誰呢?”學生會脫口而出:“孤獨,想家,想家裏的人。”這樣就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了。

四、課外拓展的延伸

課外拓展的延伸是培養髮散性思維和思想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種方法。開始,我就引導學生通過畫畫的方式來理解詩句以及發現美,表達美。教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我讓學生想象一下自己的家鄉是怎樣過重陽節的?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從而引出要珍惜家人和朋友以及尊敬老人。“那我們平時要怎樣做呢?”這一個問題進一步深入教育。從而達到最終的思想教育的目的。

總之,我們只有正確把握作品的情感,採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才能使學生熱愛古詩,熱愛祖國優秀的人文文化。

用古詩寫心得篇7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是大家都熟悉的《遊子吟》,每次我讀起這首詩,總是感覺那麼順口,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與溫暖,我喜歡這首詩,對它百念不厭。

記得在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就接觸到了這首詩。那時每天晚上睡覺前,媽媽總會教我背一首古詩。那天晚上我翻到這首詩,就要媽媽教我讀,於是媽媽開始讀“慈母手中線……”,我跟着念,媽媽讀一句,我念一句。當時我覺得這首詩特別好記,媽媽教了幾次,我就自己會背了。我問媽媽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媽媽說這首詩的意思是說每個媽媽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要聽媽媽的話。聽完媽媽的話,我更喜歡念這首詩了,因爲我要做一個乖孩子。就這樣,這首詩在我心裏生根,發芽……

在媽媽的呵護下,我慢慢成長。不久後我上國小了,老師開始教我們學這首詩,講解詩意:慈祥的母親手裏把着針線,爲將遠遊的孩子趕製新衣。臨行她忙着縫得嚴嚴實實,是耽心孩子此去難得迴歸。誰能說像小草的那點孝心,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我聽得非常認真,原來母愛是如此的偉大。我的眼前浮現出媽媽教我背詩的情景,浮現出媽媽點滴的關愛。

有媽媽的日子,我的成長道路上總是充滿陽光。不知不覺中,我已經成爲一名中學生,我明白了媽媽所有的付出並不是爲了要換取我的回報,誰能說細嫩的小草能夠報答得了春天的陽光給它的恩情呢?我又何嘗報答得了媽媽的恩惠呀!

用古詩寫心得篇8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由歷史而積澱下來的這些經典文化,不僅是民族智慧的凝結,更是我們的道德規範、價值取向、行爲準則的集中體現。

延綿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這不僅僅是民族的驕傲,更是要我們將其傳承下去發揚光大。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提高全民文化素養、構建和諧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易經、史、子、集諸類傳世典籍爲載體,由孔孟、老莊等諸子百家傳承下來,這是華夏兒女成長所必須的營養,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我們唯有閱讀、傳誦經典,才能更好的傳承炎黃子孫的血脈,同時也可以讓我們在喧囂與浮躁的現代社會中堅守住自己心靈的家園。

經典教育無論是對幼兒園的綺夢,還是對國小生以及學生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學生朋友們也會從中得到傳統文化的滋養和薰陶。通過誦讀領悟經典文化能讓我們穿越時空,一自己的獨特生活感受與體驗與神賢進行心靈交流,並在交流中吸取知識、提高能力、昇華精神、形成個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爲中國人的文化性格和行爲方式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歷史基礎,而且對人類文明的也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博大精深、底蘊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着中華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高尚品質、文明準則、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中華民族的脊樑與血脈,是中華民族的靈魂與家園。作爲當代青少年,我們要努力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踐行者。

讓我們傳播經典,弘揚傳統文化精神,促使我們通曉事理、明白處世、修身養性、健全人格,以承擔起繼往開來、振興中華的歷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