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家風故事的心得體會多篇

家風故事的心得體會多篇

家風故事的心得體會篇1

家,是一座精神的聖殿,是一艘滿載希望的小舟,是一棵四季常青的大樹;可是再溫馨、再美好的家,也需要一種傳統的道德來維持,好比宮殿的地基,小舟的風帆,大樹的根系,這,就是家風。良好的家風宛如一面鏡子,使家族的世世代代受到耳濡目染的影響,照亮自己的胸膛。而我們家的家風,浸染了濃重的革命色彩……

我的外公是一位離休幹部,也是一名革命老兵,自記事起,他樸實善良、樂於助人的品質就好像一面紅色的旗幟,引領我在黑暗中找到前進的方向。聽外婆說,有一回,他們二老散步時看到一位滿頭銀絲的老奶奶被自行車撞倒後躺在地上呻吟,外公見狀上去要扶,卻被我外婆拉住了:“老頭子,你可得想想後果啊!這年頭,‘扶不扶’可不是個簡單的事兒。”外公也沒說話,上前把老奶奶扶了起來,還把她送到藥店買藥,老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老師傅,現在像你這樣的好人已經越來越少啦!”說罷,還要酬謝外公,外公卻連連推辭:“不用了,不拿羣衆一針一線是我們軍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古語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外公長達八十多年的人生中,八年的軍旅生涯雖然不算長,但他卻時時刻刻要求自己遵守紅軍的紀律,無論處於什麼樣的社會環境,都堅持着軍人的道德準則!這也將成爲我們一家永恆的精神座標,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

外公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還特地親手書寫了橫幅掛在家裏,從小我就被灌輸“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德觀念,小時候若是吃完飯後剩了幾粒米飯在碗裏,雖然不會被大聲呵斥,但至少也會被進行十幾分鐘的“苦難教育”,外公小時候吃的苦、受的難,伴隨着他加入革命隊伍後的傳奇故事,一一清晰地呈現在眼前。這幾年“光盤行動”盛行時,我們家堅決響應了國家領導人的號召,每次外出就餐時都把吃剩下的食物打包帶回家,“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們一家人的力量雖算不了什麼,但只要每一個家庭都厲行勤儉節約,這個社會便會少一份不公,多一份溫情,地球就會少一份傷害,多一份和諧。

一個溫暖的家需要純正的家風支持,而一個社會也同樣需要獨特的“正能量”來引導人民踏上尋求“中國夢”的旅程,樂於助人、勤儉節約的紅色家風將歷久彌新,永遠存在於我心中,散發着它迷人的光彩!

家風故事的心得體會篇2

家風,家訓,是中華傳承千百年的標誌。一家之風,一家之訓,鑄就一家之立。血色家風,是象徵着一個家族立世之本,處事之風。血色之紅,是不可動搖,權威之色,家風,亦是家族之權威。

家風家訓有比較籠統的概括,比如“誠信,孝順,進取,自尊”,也有“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家風也可引申爲家教,是家長對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的教育,比較零碎和直接。比如:“人不能懶惰”,“做人要有禮貌”等。無論何種呈現方式,都離不開言傳身教。父母給予孩子的行爲規範思想教育,正是家風傳承效果的最好體現。家風,謂之血色,是在言傳身教中長輩用嚴厲、嚴謹的態度教育後輩。司馬光雖位高權重,但嚴於教子,他寫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至世人有“途人之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之子也。”

家風不僅要有長輩傳授,更要落實到後輩的身體力行之中。吉鴻昌年輕時擔任營長,父親病重,對前來探望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要多爲百姓着想。”父親病逝後,他把“做官不許發財”寫在瓷碗上,按批燒製分發給所有官兵,立下誓言請官兵監督。吉鴻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廉潔,處處爲民衆。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蔣介石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享年僅39歲。吉鴻昌用鮮血守護自己的誓言,用血色渲染了不屈服,不發財的吉氏家風,讓血色家風之旗高揚在祖國上空。從古代到近代,中國家風傳統從未動搖。

自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良好的家風、門風,生動地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國授予了全國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獎章,家庭成員代表發起了“墨香家庭”建設倡議。這些家庭對於倡導“文明,健康,優生,教育,致富,奉獻”的踐行有着良好的帶動作用,是現代化家風傳承的引領者。大理喜洲鎮的嚴家大院是古現代家風延續的代表。血色家風,是象徵紅色的保存時間長,不褪色的家風傳承鏈條。嚴家大院的建築風格是傳統白族居民的風格,即建築講究“三方一照壁,四舍五天井”。當時代變遷,內涵卻一直綻放光芒,嚴家大院的房間,間間相通,以權威長輩爲中心向四周延伸,方便長輩進行統一教育,房間連通是表明嚴氏子孫清白,願所有人監督自家人的行爲。女子房門靠裏,在長輩護佑下養成自居深閨、謙遜有禮的謙和態度。嚴家子孫至今仍保持着良好的家風,還將嚴院贈於政府作爲博物館,將家風粘貼至大堂正門,以便世人監督。

血色家風,是家教的嚴厲,是踐行的深重,是傳承的印跡。血色家風是一國一家一人行爲規範的標準。將血色家風至於最高的位置,用最尊敬的態度去供奉,在爲人處世中用心踐行,用以戰勝一切困難,用以將夢想駛向遠方……

家風故事的心得體會篇3

家風家訓,就是一個家庭的“家文化”,講家風家訓,其實就是講做人,講一個人來到世界上如何“立德、立功、立言。”做一個仰視無愧於天地父母和自己良心品行高尚的人,做一個對國家、社會民族和他人能夠擔負起使命和責任來的人!而講紅色家風家訓,其實就是“講傳統、講信仰、講價值觀和人生觀”,紅色家風和一般家風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應該更嚴格、更自覺、更有擔當精神和自律精神!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爲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每每這首歌一響起,爺爺就會熱淚盈眶,我能感覺到他眼神中的驕傲和感動。那是1950年的夏天,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拋頭顱灑熱血,爲保衛祖國和人民奮戰沙場,而爺爺正是其中華北軍區,獨立團22團的一名抗美援朝老戰士。如今爺爺已經90歲,雖已步入耄耋之年,但身體硬朗,頭腦清醒,說話聲音洪亮。一提到抗美援朝打仗的事,他就精神煥發,娓娓而談,彷彿帶我們回到了硝煙瀰漫、彈片橫飛的戰場。而從小最常聽爺爺說的一句話就是“要愛黨,要愛國,要愛人民,不要當敗家子,不要怕吃虧!”雖然這句話沒有寫在牆上的,沒有那麼朗朗上口,但我知道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家訓。只是隨着年齡的長大才會漸漸懂得,漸漸銘記,漸漸融入。

爺爺可以說是村裏的“老名人”,因爲爺爺愛做飯,所以村裏誰家有紅白事,他總會騎着他的電動三輪車早早的去義務幫忙,雖然90歲了,但歲月沒有壓倒他筆直的腰板,沒有消磨他幫助人的熱情,更沒有奪走他軍人的氣質,無論春夏秋冬,村裏無論哪戶人家需要幫忙他從來不缺席,子女們總是勸他年齡大了,不要到處亂跑,他卻永遠都是一句話“誰也有需要幫助的時候,不要怕吃虧”我們都知道,爺爺有自己的人生信條———“要愛黨,要愛國,要愛人民,不要當敗家子,不要怕吃虧”。從懵懂,到理解,到傳承,爺爺始終用言傳身教讓身邊的每一個人都銘記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敦行致遠,吃虧是福”“每有患急,先人後己”的做人道理。

其實看似每天都很充實忙碌的爺爺,一直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和當年的革命戰友相聚一次。他提出要拿出他所有的積蓄來組織這場聚會,他說這樣他的人生就沒有遺憾了,而這個願望也在子女們和衆多志願者的幫助下,在去年終於實現了,25多名抗美援朝老兵身穿軍裝,彆着大紅花相聚。在那一天,每一個老兵都很激動,他們共話當年的情誼和戰場上的那段烽火歲月。而後代們談論着老人留給自己的家風家訓。其實紅軍後代講家風家訓,既不是唱高調,更不是爲了孤芳自賞,譁衆取寵。而是一種自覺的歷史使命擔當和實事求是的一種家風總結和示範。是對那些數忘祖忘記革命來時路,甚至走到人民對立面上去的腐敗官員家庭的腐敗之風的一種鄙視和震懾,是對國家民族和社會負起匡扶正義責任的一種自覺戰鬥!

家風故事的心得體會篇4

“勤爲本,德爲先,和爲貴,學在前”,我省浦江鄭義門的家規家訓對我的思想有很大的啓發,讓我明白,治家與治國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鄭氏的子孫便是有這治家規範,才能締造宋元明清四朝173名出仕爲官者無一人因貪而罷官的良好家風。 中國傳統社會提出的治國與修身,齊家之間的緊密關係,在當今時代也是充分適用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某種角度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個人層面的需求,齊家是社會層面的要求,治國平天下是國家層面的要求。”這幾個層面是息息相關的,一個家庭要有優良的家風家教,家庭才能和睦興旺。無數個家庭要有優良的家風家教,社會纔會和諧發展。

一個家庭優良的家風家教主要源於這個家庭是否有着正確合理的家規家訓,以及是否能夠嚴格的執行這些規範。在古代我國幾乎每個村落,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祖廟宗祠。這不僅是中華姓氏文明不斷髮展傳承的途徑,也是每個家族家規家訓執掌之處。在古代若去世後牌位不能進宗祠,是一件極其不體面的事,因此家族裏的人會努力的去踐行家規家訓。另外,通過自己的言行,言傳身教,讓子孫輩從小便懂得遵守家規家訓,從而形成一個優良的家風。

雖然不同的家族,不同的時代,家規家訓會有所不同。但是家規家訓的精髓必定是傳承了中華民族溫良恭儉讓禮義仁智信的十字傳統美德。作爲一個共產黨員,肩負的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有必要爲自己的家族建立一套符合這個時代要求的家規家訓,傳承我們的優良傳統美德。作爲黃氏後代,我深入研讀了《黃氏峭祖誡子訓》,並對其核心進行歸納總結。

家風故事的心得體會篇5

5月22日,項目全體在位人員觀看了紀錄片《守望家風》,進一步加強了全體黨員幹部職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意識,從中也讓我受益匪淺。

家風正、則風氣正,家風的好壞不僅影響着一個家庭,更影響着整個社會風氣的好壞,社風民風正,國家則有力量,民族纔有希望。

當我看到《守望家風》第一集中關於鄭氏家族簡介時,瞭解到他們家族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我內心爲之震撼,是什麼讓他們家族一直延續至今?而且一直經久不衰並且受世人尊敬。沒錯,正是他們家風家規時時刻刻鞭策着他們,告訴他們這件事情該不該做?哪又該怎麼去做?怎樣做纔是最好的?鄭氏族人人人都謹記家風家規,嚴於律己,從而形成了良好的家風,才得以讓整個家族長久不衰。

此時,我又想到了孟母爲保家風純正三擇其鄰,使遊手好閒、不思進取的孟子刻苦讀書,成爲我國曆史上有名的大思想家。還有片中俞德淵、于成龍的良好作風都值得我們學習,家風家規無不體現了祖輩們對後代的希望與鞭策,同樣也體現了中華民族淳樸的家風家規。

通過觀看《守望家風》,我覺得小到每一個家庭的家風家規,大到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與氣魄,也需要每位成員去嚴於律己的遵守,才能經久不衰,才能成爲國家有用之才。

家風故事的心得體會篇6

俗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傳揚好家風,才能涵養好的作風。在人生的旅途中才能知規矩、守紀律,此謂禮,亦爲道。

紀錄片《守望家風》由“家國”“儉廉”“善仁”“孝忠”“傳承”五個部分組成,草灰蛇線、伏脈千里,從浙江鄭義門《鄭氏規範》如何由“一家之規衍變爲一國之法,一門家風演變爲一國之民風”切入,對《顏氏家訓》《誡子書》《錢氏家訓》《範氏族譜》等大家家風家訓所蘊含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文化基因進行解讀,向世人展現中華傳統家訓家規歷久彌新的生命力,揭示了好家風既是以德持家的靈魂所在,也是淨化個人身心的重要力量。就企業領導幹部而言,家風看似個人小事、家庭私事,但卻是直接影響職工士氣和社會風氣的大事。

家風是一盞明燈,指引着我們人生的方向,家風是一條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風是一句名言,時刻鞭策着我,受益匪淺。

作爲中鐵二十局的一名普通員工,我認爲所謂的家風就是自己家裏的風氣,家裏的風氣好不好會直接影響子孫後代。憶起昔日媽媽常言道:我們爲人處世,與人交往,要言而有信,此謂誠實守信。“誠”就是誠實守信,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實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講信譽,不虛假。小時候,對我來說,這一番話還是一片迷茫。自從我上了學,走上工作崗位,學到了很多知識,也從中讓我懂得了媽媽的訓話,就是我的家風。我堅信自己也能做到。

良好的家風不但成爲個人前行的動力,更應該成爲一個國家、一個企業始終秉持的信念,這樣的“家風”,將伴隨着一個有夢想的國家、一個有理想的企業、亦或是一個有理想的人不斷走向輝煌、走向成功!

家風故事的心得體會篇7

有這樣一張照片,習近平總書記和母親手牽手在公園裏散步,兒子孝順、母親慈祥,流露出和尋常人家一樣的溫馨和睦。習近平總書記回憶,去陝北插隊時母親曾寄給自己一個親手縫製的針線包,上面繡了三個紅色的字:孃的心。“兒行千里母擔憂”,小小的針線包,寄託着母親深深的牽掛。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中國自古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文化傳統,也有“家書抵萬金”的深厚情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努力把實現個人夢、家庭夢融入國家夢、民族夢之中,推動形成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當我們走出家門的時候,最爲貴重的行囊便是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和自身展現出來的良好家風,能幫助我們更好融入社會大家庭,不輕易放棄、不曲意逢迎、不驕奢淫逸,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

在遭遇困難與挑戰時,“行囊”中有“不要放棄的鼓勵”。從咿呀學語,到蹣跚學步,都會伴隨着父母不停的鼓勵,“自己站起來”是我們經歷的人生第一道難關,這股初生的力量也伴隨我們戰勝人生中接踵而來的挑戰。奔跑在風雨中的外賣小哥,即使跌倒,也不會忘記守時的約定;奮戰在抗疫中的白衣戰士,不分晝夜守護人民羣衆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行走在基層裏的黨員幹部,放棄了個人的小家,爲全面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爬山渡河。當身心疲憊的時候,打開肩上的“行囊”,裏面有來自家人溫暖的鼓勵,再次起身、奔向遠方。

在經歷迷茫與誘惑時,“行囊”中有“爲人正直的指向”。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領導幹部的家風,不僅關係自己的家庭,而且關係黨風政風。我們都聽過“小時偷針、長大偷金”的故事,也聽過“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的故事,良好的家教家風,讓辨別是非、遵紀守法成爲本能,是打破迷茫、抵抗誘惑的銳利武器。如果一名領導幹部沒有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在小事小節上利用手中的權力圖方便、走捷徑,樂於與不法商人爲伍、享受於紙醉金迷的生活,勢必會掉進貪腐的墮落深淵。面對迷茫和誘惑的時候,要及時打開“行囊”,想一想父母的教誨,守住心、管住手,做一名正直的領導幹部。

在獲得認同與成功時,“行囊”中有“戒驕戒躁的叮囑”。小時候,不論是考了高分,還是拿了獎狀,父母都會告訴我們不要驕傲、繼續努力。長大以後,我們通過自身的努力會獲得更大的成功,得到更多人的認同,同樣需要做到的是戒驕戒躁,不能在一時的成績中迷失了自我。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們獲得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年,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勝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戰略性成果,國內生產總值突破一百萬億,成爲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最快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進入“十四五”,還有更艱鉅的任務等着我們去攻克,還有更大的勝利需要我們去爭取。“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在過去的成績中止步不前,要朝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