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共18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8篇《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相關的範文。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共18篇)

篇1: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中國的法治文明是世界法治文明的一部分,中國的法治分享了現代西方法治的某些原則、理念。同時,我們應當注意,法治中國建設實踐不應受到“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的影響。

在我們的法治實踐中,應關注中國法治實踐的成功做法、經驗,儘管這些做法、經驗可能並不符合西方法治國家的條條框框或法學教科書的概念、定義;在堅持法制統一的前提下,關注中國法治實踐的多樣性,充分發揮各地區、各層級尤其是基層人民羣衆的首創精神,及時總結公正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法,並在此基礎上,總結、完善那些經過實踐證明確實有效並且受到人民羣衆真心擁護、符合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法治的做法,並及時以法治的制度形式鞏固下來,使法治真正成爲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改革和建設的有效實踐。

“要了解中國,必須瞭解世界”。法治中國的性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中國的立足點是中國國情,法治中國的本質是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建設的有效實踐,這絲毫不削弱中國法治的世界意義。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一方面,中國法治的發生和發展離不開近現代以來國際社會提供的基本條件,比如市場經濟、民族國家、全球化等。體現在法治上,中國法治也必然以 “憲法和法律至上”、“依法治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法治來促進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國家統一”這些原則或理念作爲法治建構的基礎;另一方面,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和平發展、繁榮穩定,對於世界的和平發展、繁榮穩定具有重要積極意義。因此,在這個意義上說,法治中國本身就具有世界意義。對於一個處於轉型期、發展中國家的社會主義中國來說,能夠探索並建立其適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法治,同時也是爲全世界、全人類法治建設提供寶貴經驗,爲全人類精神文明和全世界法治文明增添寶貴財富。

篇2: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京召開,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這是中國政治發展和改革中一件劃時代的大事。

依法治國應該是執政黨的依法執政、政府的依法行政和公民依法行使權力三者的有機統一。全會提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爲,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範作用。

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是中國走向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全會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貫徹落實黨的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依法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安全穩定,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要恪守以民爲本、立法爲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爲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篇3: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在我校這個大家庭裏生活了近兩年,從陌生到現在的熟悉,回顧中間經過的過程讓我感觸和體會良多,特別是我校依法治校實施的成效,讓我知道,原來我一直生活在一個和諧平安的校園環境裏。 我知道,青年學生是社會的未來和希望,是21世紀的建設者,加強依法治校,全面提高青年學生的綜合素質是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我清楚的知道我校在依法治校各項措施都落實相當到位,全校師生的法律素質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很好地實現了依法治理與教育事業同步發展。通過依法治校,促進學校走向規範化管理道路,給我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育才環境。現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所經歷和所見所聞來表達我校依法治校實施的成效。

一 學校各項特色相當鮮明

學校有明確的辦學理念“突出特色,以質立校,以生爲本,崇尚創新”;學校文化建設特色彰顯,爲我們營造了一個很好的文化氛圍;以法規爲準繩,規範教育教學行爲;以活動爲載體,深入推進法制教育工作,讓我們在潛移默化中既學到了法律知識又提高了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二 普法教育開展效果良好

自開展依法治校工作後,制定各種規章制度本身就是化法爲規的產物,學校開設的法制專題講座、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法制教育與課堂文化教育相結合,把法律知識列入學校教育計劃,作爲必修課,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使我們在各類活動中不斷增強法制意識、強化我們的法律意識、法制觀念。另外,學校把法制教育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於樂,提高了我們的興趣和積極性。一方面,充分運用學校的櫥窗、牆報等學校最常規的法制宣傳陣地普法。另一方面,我校在不斷完善普法網絡化工作,拓寬宣傳教育的廣度和深度,在校園網、校報、廣播站開設“普法教育”欄目,形成了校園牆報、網絡、廣播、報刊、課堂全方位的普法宣傳格局。再者學校還開展革命傳統與愛國主義教育,所有這些使徜徉其中的我們在潛移默化中昇華了思想境界。

三 依法保障學生合法權益

學校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始終樹立以人爲本的理念,自覺尊重並維護我們學生的人格權和其他人身權益。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始終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認真貫徹落實有關校園安全的法律及規定。建立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職責明確,對學校教學、生活、活動設施的安全檢查相當重視,各項安全防範措施得到很好的落實,校園的安全與秩序得到很好的維護;重視對教師、學生的安全教育,實現安全教育制度化、規範化,預防和減少學生傷害事故,保護學生、教師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等等方面有很深刻的體會;建立有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工作預案,增強預防和妥善處理事故的能力;健全學生安全和傷害事故的應急處理機制和報告制度,沒有出現有瞞報或者漏報現象。各個學院都設有自律委員會權益維護部,學校還設有校長信箱,這是一個很好的溝通渠道,它很好的維護了我們學生的合法權益;依法落實課程計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依法維護學生的健康和安全,如食堂規範管理,強化衛生監督定期進行安全隱患大排查、定期檢查食堂衛生安全工作、教學設施設備安全、及時排查隱患。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學校特別關注困難學生、給予減免、資助等等,我就是一個受益者。

四 依法開展工作實效顯著

依法治理校園及周邊環境。建立有門衛登記制度,加強學校門衛管理;學校建有警務室,依法維護學校的正常教育教學的秩序;進行了多次有效地安全演練,如消防演練(自己親身參與過)等等,以此同時,我希望在今後能有防震、防身等方面的演練以提高我們學生的實踐能力。

加強了合作,校園周邊環境得到淨化。一方面,我校與所在社區的互動情況良好。就自己親身經歷來舉例,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參加過學校組織的各種服務活動,如“普法活動”“維權宣傳”“義務維修”“學雷鋒活動”等等,與社區羣衆建立了很密切的關係。在此就無法一一列舉,總的來說,我校相當注重對周邊環境的維護,與社區共同維護良好的周邊環境,共同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另一方面,我校還加強了與當地公安部門的協商工作,在校園內建立起社區警務室,配備專職民警共同做好學校治安管理工作,很好的維護了師生員工的安全。另外,校道也進行了改造工程,開闢了專用的步行區,這樣更有利於師生們穿梭往來,減少安全隱患,始終秉着“安全第一”的原則做好一切安全工作。

校園安全有了保障。儘管還存在有偷竊行爲(現象),但安全預防宣傳工作已相當到位,不足之處在於學生防不勝防。一年多下來,在我校始終沒有出現過打架鬥毆事件的發生,同學們都很禮貌,很親切,也沒有出現教師違紀違法現象和毆打、體罰學生的侵權事件,建立了優良的師德形象。不爲什麼,因爲我們有一個很親切的校長,很好的榜樣楷模。

經常聽到有這樣的新聞,某某大學學生跳樓自殺,原因多樣就不一一列舉,但我相信類似的事件絕不會發生在我們的校園裏,我相信生活在我們這個和諧的校園裏的我們。曾經看過一條微博是這樣說的“肇慶學院纔是真正的大學,在那裏能體會感受到什麼是真正的真善美,分享教育給與我很大的啓發,在那裏能很好的發揮自己”所以我們沒有理由放棄,我們要攜手共同維護我們的生活、我們身邊的安全、儘量減少不必要的事故發生、共同維護屬於我們的和諧音符。

五 校務管理工作公開透明

我校相當重視校務公開工作的開展,將學校的重大事件向教職工公佈。如職稱評定結果、三好學生名單、先進集體、優秀教師評定、學校還製作有學校相關網站,將好的教育素材及時予以公佈,收到很好的效果。

我校的校務公開工作已經實施了多年,工會組織配合黨支部一直把校務公開當做一件重要工作來抓,組織廣大職工通過職代會的形式,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工作。由於領導重視、羣衆支持,措施得力、常抓不懈,這項工作確實取得了明顯成效,不僅增強了廣大教職工的民主意識,提高了學校科學民主管理的水平,而且有力的推動了學校的教育教學與管理的改革步伐,對促進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發揮了深遠而積極的作用。也有效的調動了廣大職工羣衆當家作主的積極性。今年以來,我校校務公開在學校黨支部的統一領導下,始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緊緊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認真貫徹執行上級有關部門的部署和要求,有力推動了學校依法治校、民主政治的步伐,促進了學校各項事業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一年多來,我校校務公開工作取得了較好地成績,但是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需要我們在以後的工作中加以改進,如校務公開工作中,各處室開展水平不平衡,工作力度有差異,有些在形式上不夠規範,透明度還有待加強等,這些都有待於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改進和完善。我們相信,只要堅持黨組織的統一領導,真正做到黨政工齊抓共管,職能部門各盡其責,教職工積極參與,我校的校務公開工作將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最後,就個人而言,說說自己的感受。在法律關係上,學生是不受任何懷疑的主體,學生和學校形成三種法律關係,我認爲這三種法律關係就是依法治校的基本依據。首先,他和學校形成憲法上的權利義務關係,我國《憲法》規定,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學校代表國家滿足學生受教育權的要求,學生是憲法權的主體,而大學是滿足其要求的義務主體。受教育權是學生的根本權利,要限制或剝奪它的時候要慎而又慎。曾經看新聞,一名大學生因懷孕而被學校開除學籍的事件,我諮詢過我在廣州讀法律專業的朋友,他這樣說,用法律的觀點去判斷,就是用一個小的犧牲了學生最大的價值,在法律上存在價值滅失問題。其次,學生是大學管理中的相對人,相對人就應當有相對人的一系列權利。最後,學生和學校之間形成民事法律關係,在民事法律關係裏,學生是百分之百的主體,因爲學生的權利和校長的權利完全平等,民事法律就是主體和主體之間必須平等。故此,教育關係上學生是主體教學關係上應該恢復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爲和諧可以凝聚人心、和諧可以團結力量、和諧可以發展事業。校園奏響和諧的弦律,必將爲學校、教職工和學生的發展注入活力。我們要倍加珍惜校園團結和諧的局面,始終用和諧的音符推動學校穩定、持續、健康的發展,讓我們一起攜手維護我們的和諧校園。

篇4: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團市委 滕慧陽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於10 月20 日至23 日在北京召開。會議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並將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我們黨第一次在中央全會上專題研究依法治國問題。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的莊嚴選擇。從開國大典前夕的《共同綱領》播下法治的“種子”,到民主法制在經歷曲折後的艱辛探索;從1997 年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到十八屆四中全會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法治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定信念和執着追求。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法治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一組數據引人注目:截至2014 年3 月,我國現行有效法律242 部。68 部法律的制定或修改列入了本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規劃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成爲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立法引領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成爲國家治理新常態。

2014 年5 月20 日 ,天津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掛牌成立,1 枚公章取代了過去109 枚公章的權限。“昨天上午交的材料,今天就全部拿齊了,真是太快了!”在濱海新區行政服務中心大廳裏,來辦件的張璐告訴記者。國務院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達600 多項。“法無授權不可爲”的法治政府理念深入人心。

多輪司法體制改革,使“努力讓人民羣衆從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成爲司法機關孜孜以求的莊嚴目標。2014 年8 月22 日,福建小夥兒念斌在被羈押多年、4 次被判死刑後,終於被宣告無罪釋放。此刻,迎接他的不僅有自由的空氣,還有法治國家對人權的保障、對公正的呵護。

不久前,寧夏中衛的農民王金富決定結束長達3 年的上訪奔波,改爲向法院提起申訴。“現在走到哪裏,都說要走法律程序,找領導也沒用了。”樸實的王金富說。隨着《關於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意見》的出臺,訴訟與信訪徹底分離。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成爲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要求。

依法反腐、制度反腐,“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審視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歷程,反腐以治標開始,在過程中逐步制度化,通過一系列規範性的做法,最終達到治本的效果。不難看出,法治化無疑是反腐倡廉最鮮明突出的特點,其本身就是依規治黨、依法治國的重大實踐。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首先回答,當前我們在法治國家建設中仍然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什麼?

從人民網每年全國兩會前夕進行的“兩會調查”中可以看到,()從2002 年到2014 年的13 年間,“反腐倡廉”12 次名列網民關注的“兩會熱點”前三名。而社會保障、收入分配、司法公正、食品安全等網民關注度較高的話題無不與法治密切相關。

腐敗之風令公衆對公權力機關和公職人員的信任大爲消減;執法不嚴讓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有害食品事件頻頻上演;有法不依令“看得見的手”進退兩難,“看不見的手”難以施展。過去的經驗和現實的要求都表明:治理當今中國的問題,健全法制、厲行法治,實現全社會的公平正義,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無疑,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按下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快進鍵”。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依法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安全穩定,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召開,是中國改革新的啓程,是中國法治建設新的啓程,是社會和諧發展新的啓程,定會奏響依法治國的“最強音”,爲黨和國家未來的新發展打下堅固的基石。

篇5: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在11月8日當胡錦濤同志做報告時念道:“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任務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一些法學家研究了過去幾屆黨代會報告中關於法治的表述:黨的十五大,確立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黨的十六大,將“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列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而報告的提法更進一步,不僅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還強調,“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治,成爲治國理政方式的新提法,意味着執政者要時刻用法律標尺來考量自己的行爲。報告中對此還有更進一步的論述,比如,“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這也是歷次黨代會報告中首次要求幹部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執政。

法治,就是要讓權力受到約束。他說,“法治思維”的提出是對領導幹部更高的要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此次這一理念被寫進報告,都是因爲,我國已經建立起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幾乎都有法可依;此外,在當前的發展中,確實還有一些社會矛盾亟待化解,而最優的解決之道,就是執政者要懂得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

究竟什麼纔是法治思維?專家的回答是,領導幹部在行使公權力時,無論是決策,還是執行,或者是解決社會矛盾、糾紛,都應不斷審視其行爲目的的合法性、權限合法性、內容合法性、手段合法性,以及程序合法性。如在行爲過程中發現有違反法律的地方,應及時主動糾偏。

領導幹部如何學會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手段”,各種文件還沒有給出答案。專家建議,第一步要加強對領導法治觀念的培訓,內容可包括依法治國、公平正義、執政爲民、權力制約等。另外,還可以在幹部的考評中設立“依法執政”的指標,用法治的標準來規範官員的執政行爲。

不僅是媒體記者關注依法治國的話題,在幾天來的討論中,報告中關於法治的論述也是代表們關心的問題,大家都注意到,報告裏用了一整個段落來論述依法治國。

黨的報告,在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關於“依法治國”要求和精神的基礎上,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將“依法治國”方略提到了一個更新的高度。黨的報告關於“依法治國”的論述和要求,重點集中在兩個字上,即“全”和“快”。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是報告關於推進“依法治國”的“空間”要求。推進“依法治國”是涉及中國各領域、各方面的一項政治任務。“全面性”表現在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是使得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是要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

篇6: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依法治國事關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依法治國喚起的制度力量,必將有力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有力保障。

十八屆四中全會無疑將給整個中國社會帶來法治新風,對建設法治國家產生全局性、基礎性、長遠性影響。立法、執法、司法機關和公民共同努力形成全社會遵法、用法的法治風尚值得期盼。

2011年,醉駕被列爲犯罪行爲,寫入刑法;執法與司法“無縫對接”“環環相扣”,讓醉駕相關人員說情無門;加大執法、處罰和宣傳普法力度……3年來,全國因酒駕、醉駕導致交通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大幅下降。

運用法律手段有效治理酒駕、醉駕,證明陋習可以通過法治有效破解。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所長李林說,嚴格依法辦事,違法行爲就能得到有效遏制。

法令行則國治。“喝酒不開車”成爲公衆的普遍行爲準則,這是立法、執法、司法機關共同努力將法治觀念深入人心的結果,也是全民普法取得成效的實證。

弘揚法治精神,是建設法治社會、法治國家深刻內涵。隨着法律條文逐漸變爲社會行動,對法治的信仰將融入公民的血液中。

信“訪”不信“法”,這是很多涉法涉訴信訪羣衆過去對待法律的一個態度。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解決。中央政法機關多措並舉,一年來,涉法涉訴信訪羣衆到黨政信訪部門上訪數量明顯減少,政法機關信訪事項受理率、立案率明顯提高,信訪羣衆依法按程序反映問題的意識逐步增強。

“總體來看,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懂得法律是維護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運用法律解決身邊的問題,這本身就是普法效果的具體體現,也是巨大的社會進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湯維建說。

當前我國已進入“六五”普法階段。專家指出,弘揚法治精神,熔鑄法治社會,就必須通過全民普法的深入推進,使公衆逐漸由“知法、用法”向“守法、敬法、護法”轉變,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環境,在整個社會培育法治文化、樹立法治信仰。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強力推動下,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一定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一定能早日建成。

篇7: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依法治國是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我黨執政的理念方針。對此,全國人民都熱烈擁護,是一項得民心的工程。依法治國的理念很早就有,但是在落實依法治國的道路上,卻有着重重阻礙,這次中央下大氣力,決定有法必依執法必嚴,以依法治國來推動經濟社會各方面的進步,必將會產生深遠巨大的影響。

多年來,我們逐步建起了一個比較健全的法律體系,爲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良好的秩序。但是也存在着黨政干涉法律、規章大於法律、徇私枉法等情形,這嚴重損害了社會的公平正義,讓羣衆對法律的信任有所喪失,對法律的權威有所質疑,對政府的亂作爲無可奈何,這對我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能力都是極大的破壞。

如今,黨提出了依法治國,就是要以憲法爲基礎,任何黨派、各級政府都要在法律框架下開展活動,再也沒有凌駕於法律之上的機構。一批冤假錯案得到了平反,一些涉法行爲變的更加嚴謹,各項法律程序得到執行,干涉法律的事項必須記錄在案,種種行爲和改革,讓中國政治更加清明,社會更加和諧,在國際舞臺上更有影響力。

依法治國重在執行,配套各項制度。國務院提出的權利清單就是很好的遵循法律的行爲。法無規定的不允許作爲,一個開放的自由的世界必將會帶來各種生產力的大迸發,目前的股市也真實了這一點,雖然實體經濟還有困難還亟需轉型,但是一個法治的環境,必定是一個公平、自由的環境,必會帶了經濟的騰飛。

依法治國也重在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讓羣衆信服法律,就要把凌駕法律之上的人都關進籠子。中華民族的偉大時期,無不是伴隨着公平的法律環境,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時代就是封建社會王朝繁榮強大的時代。現代社會也是一樣,當我們真正的實現了法律公平,中華民族必將屹立世界之巔。

篇8: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依法治國重要理念的提出與實施,對於進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公民法治意識的強弱,法治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依法治國進程的推進。

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一要堅持把全民普法作爲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二要緊緊抓住領導幹部這個“少數關鍵”,領導幹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的模範,要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觀念,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三要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發揮法治在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中的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

篇9: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黨中央決定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是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共同創建富強、文明、和諧、法治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需求,這是我們黨歷史上第一次設立這樣的機構,目的是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統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工作。

成立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集中統一領導的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從關係黨和國家命運戰略出發,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開啓中國法治建設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根本保證,而依法治國委員會成立更好體現全面依法治國戰略部署,更好爲民服務。

成立依法治國委員會,是協調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依法治國委員會主要就是研究新時期如何解決依法治國的重大事項和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法治建設爲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把社會主義公平正義作爲法治價值追求,努力讓人民羣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義。

成立依法治國委員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法治保障的需要。依法治國委員會的成立,全面加強依法治國領導,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正確發展方向,體現了人民所需、切實維護人民羣衆利益、增進人民羣衆福祉,落實依法治國全過程,防止“西方憲政”、“三權分立”西方法治思想的侵蝕,推動中國始終不移沿着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道路前進。當前,我國正處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偉大中國夢實現關鍵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依法治國具有基礎性,保障性作,在統籌推進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過程中成立依法治國委員會,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提供強大服務,是推動法治化進程強大動力支持。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舉措,中央各部委根據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要求,完善立法體制,加強重點領域立法,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趨完善。

篇10: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習近平總書記20__年8月24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是很看重依法治國的,講得也比較多。當前,我國正處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黨中央決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

法治建設要爲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必須牢牢把握社會公平正義這一法治價值追求,努力讓人民羣衆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解決好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法治領域改革。要緊緊抓住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環節,完善立法體制,提高立法質量。要推進嚴格執法,理順執法體制,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要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制度安排。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培育全社會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

作爲基層工作者,我們要充分的認識法律的重要性,普法的重要性。使廣大人民羣衆樹立法治觀念,培植法律意識,學習法律知識,即“知法守法學法用法”。

法制宣傳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質、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一)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二)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三)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是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基礎性工作。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體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增強各級政府和社會組織依法辦事的自覺性,是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基礎。在法制宣傳教育基礎上開展的依法治理,是億萬人民羣衆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管理公共事務、經濟事務和社會事務的創造性法治實踐活動,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結合。是依法治國的生動實踐。

篇11: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全面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應有要義,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既是保證全面依法治國得以實現也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根本底色。十八屆四中全會制定了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頂層設計、路線圖、施工圖。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提出了新任務,明確到2035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要基本建成。爲此直到2035年前我國逐步全範圍全領域全深入,在全國上下形成“人人愛公平,公平爲人人”的良好氛圍,從黨中央到省市縣再到人民羣衆皆能參與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領航員,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事業不斷髮展的“定海神針”。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既能增強黨的領導,同時保證全面依法治國的頂層設計不偏不倚。當下一些貪腐案例牽扯出來的官員存在以權謀私、充當黑惡勢力的保護傘及不爲人民羣衆幹實事等現象,因此顯現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必要性、首要性。黨員幹部是全面依法治國對象中的一小部分,但很大程度影響該項事業的成色,所以要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強化黨中央在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的領導,更加有力地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引路人,黨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是黨的奮鬥目標。當下國家逐漸壯大,物質條件得以極大改善。現在,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延展,也就是向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去追求,更加在意公平正義,對社會大局的和諧穩定有更高要求。總之,我們要繼續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不斷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

篇12: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依法治國是老生常談,是古今中外的治國方略。古者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國家繁榮昌盛離不開依法治國方略的功勞。從古至今,法治觀念深入人心,推翻封建帝制之後,更是把依法治國放在了首要的位置。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法治實施徹底的年代,國家長治久安,而忽視法治治理的年代,國家動盪不安,危機四伏。

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國家沒有法治會是怎樣?是非不分,顛倒黑白還是人人自危,我們不得而知。有規矩,有適合我們國家的規矩才能延續我們的繁榮。我國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不照搬照抄,也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這是根據我國的現實情況總結提出來的,這是中國人民的歷史必然選擇。道路走對了,我們事半功倍;走錯了,我們事倍功半。事實證明,我們所走的道路是具有中國特色,適合我國發展的正確道路。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國一直堅持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秩序優先、制度保障、法律指引作爲三駕馬車,共同拉動中國向前發展。

篇13:大學生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國家穩定,長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特別是今天,我們國家所面臨的形勢是:在國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在20世紀90年代遭受了嚴重的挫折,西方發達國家控制着科學技術的制高點,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仍然猖獗,他們在政治上對我們搞顛覆、滲透,經濟上搞制裁封鎖,意識形態上搞西化、分化;在國內,我們在改革開放中取得了偉大成就,也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存在不少不安定因素。因此,社會穩定,政局穩定,國家穩定尤其重要。歷史經驗表明,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保持穩定最根本的最靠得住的是搞法治。因爲它最具有穩定性、連續性,不會因領導人變動而變動,不會因領導人的注意力變化而變化;它最具有權威性,具有普遍約束力。在改革開放以前,黨和國家的權力過分集中於個人,這就使個人意志很容易左右黨和國家的決策。

另外,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發揮領導者的個人作用是完全一致的。因爲只有好的制度、穩定的、連續的制度,才能使好人,使英明的領導人發揮他應有的作用。我們當然不能排斥和低估了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社會活動家在治國方面的作用,尤其要看到其中的佼佼者、傑出者所創造的輝煌業績,所帶來的國泰民安、太平盛世。然而我們也不能據此把個人作用神聖化、絕對化、迷信化,誇大拔高到不適當的地步。要知道,在治國方面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作用畢竟是短暫的,即使是佼佼者和傑出者也不例外。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看到其中潛伏的問題和危機。人在政興,人去政息則是其一;沒有制約,個人權力膨脹失控,可能導致民族和國家的動盪和災害是其二。因此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和興旺發達,主要應依靠建立一個完善的法律制度,而不是隻靠國家領導人的賢明。

總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關係到我們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振興,涉及到全體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因此我們必須把它作爲我們國家的根本大計落實搞好。

篇14:大學生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全會公報的這一重要表述,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極強的現實意義。

突出了堅持依法治國,必須依據憲法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沒有人民權益的切實維護,依法治國就背離了根本。因權利而有法治,爲保障權利而實行法治。人民的權利權益既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出發點,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着力點。憲法確立的公民各項基本權利,是各個部門法所保障的公民權利的源泉。保障民權,首先應當從憲法中尋找依據。部門法規定的公民的各種權利,都是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的具體展開。貫徹落實憲法,就要求全面落實部門法所規定的各項保護公民權利的規則和制度,完善權利保障的體系和機制。同時,法律中如果存在對公民基本權利保障不足或者不當限制的情況,必須依據憲法予以糾正。行政機關在行使公權力的過程中,不得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侵害和妨害公民的基本權利。只有嚴格依據憲法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尊重和保障人權,保障人民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才能夠讓憲法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羣衆,保障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強調了堅持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依法執政。確保黨依憲治國執政,這是實行依法治國的關鍵。四中全會提出: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的前提是堅持“憲法至上”,“法律至上”。一方面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通過憲法法律來治國理政,以確保國家政權運行的制度化、規範化、有序化。另一方面,黨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必須符合憲法法律的規定。最近中央對黨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進行的清理,檢驗的就是我們的黨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是否與憲法和法律相一致的問題,凡與憲法和法律不一致的地方,需要修改和廢止,以保證黨規與憲法、法律的一致性。做到黨規與憲法和法律相一致,是我國憲法原則的體現,是依法執政和依憲執政的要求。只有讓黨規既符合黨章又符合憲法法律,才能保證黨性與人民性的高度統一。我國是一個堅持領導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是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民主協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爲執政黨的執政行爲,既要按照黨章、黨規辦事,更要按照憲法和法律辦事,這就體現了黨性與人民性的高度統一。

篇15:幹部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爲增強我鎮領導幹部法律素質,提高全鎮領導幹部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社會事物和依法妥善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能力和水平,根據上級要求以及《2012―2015年吉陽鎮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實施方案》,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此方案。

一、目標任務

領導幹部通過深入系統的.學習法律,熟悉和掌握履行職責所需要的法律知識、牢記確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善於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和社會事物,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利,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辦事。

二、學習對象和學習內容

(一)學習對象

鎮領導班子成員及中層幹部

(二)學習內容

1.全國“六五”普法統編教材《領導幹部學法用法讀本》、《公務員學法用法讀本》、《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學法用法讀本》和《社區居民學法用法讀本》;

2.黨的十八大專題;

3.憲法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4.國家民事、刑事、行政、經濟等基本法律制度;

5.反腐倡廉、維護社會穩定、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法律法規制度;

6.與本職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

三、主要形式和要求

採取集中培訓、講座、研討、會議學習、自學等多種形式進行以自學爲主,並注重運用網絡等現代科技手段,增強學法用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一)中心組學法。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每年至少安排兩次以上集體學法活動,每次學法時間不少於2小時。領導幹部要認真做好學法記錄。

(二)會前學法。要充分利用召開各種會議的時機,在會前根據形勢和會議議題,組織學習相關法律法規,豐富會議內容。

(三)法制講座。聘請法律專家或法律工作者到我鎮舉辦專題法律知識講座,今年舉辦1次專題講座。並採取措施確保到課率,提高講座效果。

(四)堅持自學。領導幹部要結合自身的工作性質和特點,確定學習內容,每年自學時間不少於40個小時。要聯繫工作實際,撰寫學法筆記,並結合相關法治課題撰寫一篇以上論文或心得體會,增強學習效果。

(五)堅持和完善重大事項決策法律諮詢制度。在重大事項決策之前深入調查研究,主動向法律專家諮詢有關事項,充分發揮法律專家在決策中的參謀作用。

(六)堅持和完善領導幹部學法用法考試製度。根據《海南省領導幹部學法用法考試考覈辦法》(瓊法宣辦〔2007〕7號)和《三亞市處級幹部學法用法考試考覈制度》要求,年終對我鎮領導幹部完成學法情況和依法辦事情況進行考試考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要高度重視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工作,確保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工作取得實效。全鎮領導幹部要切實增強學法用法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鎮委鎮政府將適時對學法用法情況進行抽查。

(二)加強經費保障。今年安排3萬元用於學習活動和購買相關書籍材料等,保證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工作正常開展。

篇16:幹部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爲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實施石屏縣“六五”普法規劃,推動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工作深入開展,牛街鎮進一步加強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工作,不斷提高領導幹部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決策的能力和水平。

高 度重視。領導幹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肩負着領導、管理國家和社會各項事業的重要職責。牛街鎮全面提升領導幹部的法律意識和法治素 養,積極引導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帶頭學習法律,不斷強化法治意識,提升法治能力,做尊崇法律、運用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權威的表率,帶動全鎮人民學法 尊法守法用法,爲建設“平安牛街法治牛街”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明確任務。領導幹部學法用法要適應黨的十八大對領導幹部法律素質提出的新要 求,牛街鎮圍繞全鎮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普法教育確定的目標任務,結合實際,突出重點,認真學習以憲法爲核心的各項法律法規,努力提高法律素質,增強依法管 理和服務社會的能力。一是突出學習憲法;二是深入學習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三是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四是深入學習與本職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 規;五是深入推進法治實踐。

健全制度。爲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各項工作制度,牛街鎮不斷推進領導 幹部學法用法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建設,努力提高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工作的實際效果。一是健全領導幹部集體學法制度;二是健全領導幹部用法制度;三是建立領導 幹部學法用法年度考覈制度;四是建立領導幹部學法用法責任追究制度。

創新方法。創新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工作是深入推進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工作 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牛街鎮積極拓寬學法渠道,在堅持自學爲主的基礎上,結合領導幹部自身的工作性質和特點,聯繫實際,確定學習內容,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輔 導;努力推進方式方法創新,主動與其他鄉鎮及縣屬部門交流開展領導幹部學法用法經驗,堅持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積極探索研究式、互動式學法方式,通 過執法監督檢查、工作研討等形式,把學習法律與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學法用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篇17:教師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黨的以來,法治中國作爲一組信仰和價值的集合,其觀念、價值、論說正在成爲這個時代的一個主題。落實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戰略部署,轉型時期諸多社會難題終將克服。在此過程中,司法作爲法律適用的中心場所,傳播法治文化、凝聚法治共識的核心場域,其實效的發揮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法治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法治中國的內涵十分豐富,“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被稱爲建設法治中國的“新十六字方針”。“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是新時期全面實施法治建設的系統規劃。它繼承和發展了人類社會的法治文明,在借鑑西方國家法治經驗的基礎上,更加註重中國的政治理念、文化傳統、社會訴求和具體國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法治中國不是政治變革和經濟改革的副產品,而是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社會謀求現代化努力的一部分。法治是現代化事業的一部分,實現法治是中國現代化實踐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核心是改造舊的法律觀念,塑造新的行爲和認知方式,在改變原有社會結構的同時建立新的社會秩序模式。研究法治中國的正當性,不是要否定其理論和實踐對中國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而是希望通過理性的檢視,使其成爲更廣泛的社會共識而得以徹底實施。

法治應以維護合法權益爲核心

轉型時期的中國經濟社會迅猛發展,既加劇了社會競爭,也使得社會內部越來越動盪和不安定。這種情況表現在法律上,便是訴訟案件的大幅增長。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制度供給不足所造成。與此同時,改革引起利益的再分配,使得社會在變遷過程中帶來種種意想不到的矛盾和衝突。中國社會必須同時面對和解決其他社會在不同歷史階段分別遇到和處理的問題:公共權力的合理分配與合法行使。

同時,法治在文化層面上也遭遇一定程度的挑戰。它涉及人們觀念中司法(法律)的性質與功用,涉及人們對規則的看法,也涉及人們對司法(法律)與正義關係的認識。在一般意義上,傳統中國人並不否認法律、規則及其與正義的關係。相反,他們常常訴諸法律和運用規則,肯定法律與正義之間的內在聯繫。只不過,司法(法律)在人們心目中並不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規則如果妨礙結果的公正,就可能被違反甚至拋棄。同樣,爲了實現實質正義,人們經常漠視和犧牲必要的程序。在這樣一種傳統中,司法(法律)當然被視爲手段,並且僅僅被視爲手段。與現代法治理念格格不入的就是這種根深蒂固的法律工具主義傳統。

司法公正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根本

把公正司法置於法治中國建設這一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加以審視,是準確認識其歷史和現實意義,進一步明確其性質、力量和限度的重要視角。公正本身就是對司法裁判的要求,司法與公正在字源上的聯繫實際是通過“司法”的概念實現的。由公正方面去討論司法,後者的重要性尤爲彰顯。實際上,國家與社會、國家與司法(法律)以及國家與個人之間的動態關係,既是我們理解中國法律現代化運動的重要方面,也是人民司法發揮實際功效的關鍵所在。

公正司法是提升法治公信力的根本途徑。司法是社會中的司法,司法是民衆可以直接感受的法治。在現代社會,法律主要通過司法機構予以系統地適用。人們很容易瞭解到立法的重要性,然而就生活經驗而言,我們在大多數時間生活在規章制度構成的現實生活秩序之中,而非憲法、民法通則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之下。從實效方面看,對我們發生實際作用和令我們感受到的規則總是經過執行機構解釋和適用的那些。與此同時,對法治的信任乃至信仰不可能只靠宣傳和教育達到,而要靠對具體的法尤其是法的適用的經驗。歸根到底,法治是一種生活經驗,它像任何其他生活經驗一樣可以在實踐中逐步獲得、積累和改變。而歷史和經驗都已經表明,中國的普通民衆從來都不缺乏對自己利益作出判斷和根據環境變化調整其行爲模式的實用理性。而公正司法,正是社會公衆累積法治信仰的重要途徑。如果法治不能被認真對待和實施,人們將對司法改革乃至法治本身產生懷疑,甚至失去信心,則法治中國建設的正當性也就將蕩然無存。

公正司法是平衡國家和社會、個人之間衝突的最佳選擇。法治以及現代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反映了社會的現實需求。全面建設法治中國,國家(包括政府及其機構)和社會結構甚至個人便不可避免地成爲改造的對象。當國家本身成爲改革的對象,而社會力量和法治水平尚不足以實現這一任務時,只能寄希望於公正司法。它本身也是一項複雜的事業,不僅涉及原則和制度,而且涉及認知方式和生活經驗。要使社會矛盾和衝突不至激化,要把改革帶來的社會震盪減至最低限度,只能依靠法律機制,依靠司法這樣一種有效的制度安排,從而實現國家、社會與個人之間的適度平衡,即在國家和社會、個人之間建立起權責利明確界分的有機結合。在此情形下,如何通過司法保障個人權利、如何限制和規範行政權力的不當行使,比對政府提出積極有爲的要求更來得急迫和重要。

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防線。人們對通過運用規則來建構社會秩序的要求,對法律本身的正義和通過司法實現正義的期待,不但是司法制度得以建立和實施的基礎,也是今天推行和實現法治不可或缺的資源。公平正義是人類的永恆追求,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內在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價值追求和價值取向。強調當代法治所欲保護和促進的諸多基本價值,對於一個正致力於建立法治的社會來說,無疑是非常有意義的。但是,中國今天面臨的最緊迫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與其說是重修憲法和法律,寫進去更多更好的條款,不如說是通過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和創造一種可能的社會環境,使業已載入憲法和法律的那些基本價值、原則逐步得到實現。後一種任務,正是司法體制改革和公正司法的核心使命。

篇18:教師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教師作爲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擔負着教書育人的職責。教師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對被教育者有傳授知識、進行品德教育的職責,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應起到示範作用。通過對相關法律的學習之後,我有以下幾種體會:

一、愛崗敬業

對中國小教師在愛崗敬業方面的職業道德要求是:“愛崗敬業。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盡職盡責、教書育人,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不敷衍塞責,不傳播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教育學生的重要前提是對學生的愛

對中國小教師在熱愛學生方面的職業道德要求是:熱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格要求,耐心教導,不諷刺、挖苦、學生,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發展。

“愛心”使學生成長,“愛心”使差生轉變。我校的老師就特別注意用“愛心”去感召學生。“愛心”是教師最基本的行爲準則,是教師做好學生工作的前提,更是轉變後進生的前提。

管理心理學中有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們相信你是對的,並按照你的意見行事,那就需要人們喜歡你,否則,你的嘗試就會失敗。”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熱愛學生,給學生以溫暖,學生就會尊重教師,熱愛教師,認真聽取老師的教誨,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關愛學生,實現後進生的轉變,是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起點。

俗話說:“愛一行,才能幹好一行”。一個人如果不熱愛教師這個職業,就不會把全部的智慧和力量投入進去。教師職業是個良心職業,良心對教師內心的職業道德有特殊的作用。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是教師應當效仿的。只有敬重本職工作,才談得上樂業,熱愛自己的職業,熱愛自己的服務對象,進一步爲之獻身,才能達到有所奉獻和創造。

三、教師要依法執教,尊重學生的基本權利

學生和教師的地位是平等的,他們享有的基本權利應當受到尊重。這些基本權利是:

1、學生有受教育的權利。

2、學生有發問和了解的權利。

3、學生應當有說“不”的權利。

4、學生應當有不同於其他人的權利。

5、學生應當有保留不同觀點的權利。

6、學生應當有保有個人祕密的權利。

7、學生應當有發展自己個性和興趣的權利。

作爲一名教師,我們要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教書育人,爲人師表,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努力工作,銳意進取,與時俱進,開創義務教育工作新局面,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