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上名著導讀課心得體會多篇

上名著導讀課心得體會多篇

上名著導讀課心得體會篇1

最近,我讀完了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當我懷沉重重的心情放下書時,我想起了我們現在的生活,跟高爾基的童年時多麼的不同呀!

?童年》講述了阿廖沙四歲時,父親逝世。他跟隨母親到了外祖父家。之後,母親又遠走他鄉,四處飄泊。阿廖沙從小與外祖母外祖父相依爲命。外祖父因爲缺錢,十分專橫、殘暴,還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外祖母則是慈祥善良,教會了阿廖沙明辨是非,像一隻蠟燭,點亮了阿廖沙的人生之燈。阿廖沙還認識了聰明能幹的小茨岡、落魄的“好事情”,還親眼目睹了小茨岡的死亡 ……每個人不同的性格,都給阿廖沙造成了不同的影響,他就在這樣的環境裏度過了他的童年。

其中我最喜歡阿廖沙的外祖母,她善良、樂觀、堅強,竭盡全力地關心和保護着阿廖沙,儘量不讓他受到傷害。她用她的宗教、童話故事和她的歌聲教會了阿廖沙正義、善良。雖然生活非常艱辛、屈辱,但她還是保持着一顆寬容的心。

全書毫無保留的揭露了沙俄統治的黑暗,批判了社會對人性的扭曲。讚揚了以阿廖沙爲首的一代俄羅斯新人正直勇敢、不懼黑暗的精神。

把阿廖沙的童年和我們的童年比一比,是多麼的不同啊!阿廖沙從小失去了親人,沒有了生活依靠。外祖父家的生活又是那麼的清苦,但他沒有受外祖父的影響,變成一個暴躁、貪婪、自私的人,而是像他外祖母一樣成長爲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充滿愛心的人。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比他那時優越幾千倍、幾萬倍,我們還有理由不好好學習、好好珍惜,成長爲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嗎?!

上名著導讀課心得體會篇2

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書》。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充斥着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着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脫俗的氛圍和無窮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是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恆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每當親朋讚揚我取得的成績時,總不忘誇誇父親這個“大功臣”,而父親滿是溝壑的蒼老的面容上總會現出幸福的笑容。

不知從何時起,父親開始在我耳邊“嘮叨”,大概就是些人生哲理,處事方法。那是,不明事理的我總覺得不勝其煩,常常敷衍了事。不知道傅聰有沒有排斥過這種“嘮叨”?不過想來是沒有的。他完整的保存了父親的書信,保存着這筆精神財富。如今,我逐漸讀懂了父親,也逐漸重視父親的諄諄善誘。雖然父親的說教我無法以書信的形式保存下來,但是在我心中,那永遠是一筆無價的財富。

父親依然忙碌,依然“嘮叨”,依然用期待而嚴厲的目光注視着我。不經意間看見父親頭上有銀光閃過,仔細一看,發現父親頭髮又白了幾根,眼角的皺紋又深了幾分。每當這時,我都想說:“父親,您辛苦了大半輩子,該歇歇了。”可愚笨的我始終開不了口。

父親,在我心中,您永遠是偉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傳身教下,我會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長道路。

上名著導讀課心得體會篇3

?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是我近期看的一本書。這本書講述了一個與衆不同的阿嬤。在戰後時期,家裏非常貧窮,生活物質非常缺乏,食物是從河裏漂下來的東西;明明沒有吃過飯,卻說飯早已吃過,佐賀只有餓着肚子去上學……這樣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在書中數不勝數。 阿嬤的房子旁有一條河,河的上游是一個菜市場。阿嬤就把她的法寶木棍橫在河裏,法寶總會把一些從上游漂下來的樹枝、木片等攔截下來,曬乾後當柴燒:“這樣,河水可以保持乾淨,我們又有免費柴火,真是一舉兩得。”

木棒攔住的不只是樹枝,還有一些賣不出的蔬菜,被賣菜人丟在河裏後,也讓阿嬤給截住了:“開杈的蘿蔔切成小塊煮出來味道一樣,彎曲的小黃瓜切成絲用鹽醃一醃,味道也一樣。”還有一些果皮受損的水果,對阿嬤來說,也“知識外表差一點而已,切開來吃,味道一樣”。

佐賀的超級阿嬤樂觀開朗,使她貧困的生活也多姿多彩。她在貧窮中不悲觀嘆氣,而是積極地面對生活,感恩於上天的賜予,還想出了許許多多的好點子來改善生活。她工作勤勉,思想與衆不同,富有大智慧。我要像阿嬤那樣,在人生的旅途中,奮力向前,即使跌倒了也要爬起來,因爲“失敗乃是成功之母。”在我們的生活中,像阿嬤這樣的人已經很少了。讓我們做一個像阿嬤一樣的人,何樂不爲呢?

上名著導讀課心得體會篇4

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着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着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爲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擡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常常爲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上名著導讀課心得體會篇5

今年寒假,我讀了《童年》這本書,高爾基那悲慘、令人憐憫的童年故事,讓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

故事生動描寫了一個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時代,我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醜惡,體會到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以及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高爾基的童年,是在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度過的: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幼小的他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醜惡,小小的心靈因而受到許多打擊。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持了高爾基。

高爾基雖然遭遇悲慘,讓人同情,但從小就有一顆善良的心,特別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顆善惡分明、是非分明、能愛能恨的靈魂。他勤於學習,刻苦耐勞,嚴峻的生活使他鍛鍊成長爲一個意志剛強、有理想有作爲的新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對知識的渴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生活的困苦並沒有使他退卻,他堅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將會一片光明。

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爲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一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所以我們是無比幸福的`。

既然生活在這麼美好的時代,我就要好好的珍惜,我要象高爾基一樣,認真刻苦地學習,汲取廣博的知識,如同即將衝鋒的戰士,做好出發前的準備,爲了實現遠大的理想而努力奮鬥。

上名著導讀課心得體會篇6

在我的童年中,書是我知心的夥伴。書裏包含着太多太多有趣的問題和知識,讓我去思考,去回味。這不,最近我又在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交流知識”呢!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是一本關於講述盲人的奇蹟故事,書裏講述了一個叫海倫。凱勒的殘疾人,她在盲與聾的雙重包圍下,被莎莉文老師給予了新的希望:她讓小海倫重新認識這個世界,認識英語單詞……終於,在莎莉文老師的不懈努力之下,海倫終於考進了哈佛大學,並創建了一百多家殘疾人救助中心。

海倫。凱勒,她在黑暗的世界裏非常孤獨與寂寞,但是她卻沒有失望,她依然努力地學習英語單詞,依然努力地認識這個陌生的世界,去與莎莉文老師一起脫離黑暗的枷鎖,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終於,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哈佛。那麼,我們這些正常人呢?是不是更應該去朝着自己的夢想不懈地努力?是不是我們更不應該荒廢自己的器官和生命呢?海倫。凱勒曾經說過:“好好使用你的眼睛吧,你會用它創造一個更輝煌的成就!”,是啊,我們應該去利用它們,而不是白白地糟蹋。

這本書,它會使那些在困境中的人們告訴一個道理:“永不放棄!”當你感覺到陷於逆境,意志消沉時,請不要自暴自棄,讀讀這本書吧!它會給你處於困境中的指明前進的方向,給你以信心的成功!

上名著導讀課心得體會篇7

提起《三國演義》,大家馬上能聯想到“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曹操敗走華容道”、“過五關斬六將”等經典片段。最早接觸《三國》是小時候看電視劇,後來也細看了原著,當時只是覺得其情節跌宕、高潮迭起。那是特崇拜諸葛亮,認爲他就是文曲星下凡,但凡你能想出來的,就沒有他不知的。可謂是“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三十四盞明燈,一心只爲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河北拒,中軍帳裏,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神哉!當時的我也給曹操扣上了“奸雄”的帽子,狡詐圓滑善變者,孟德也!

再後來,《百家講壇》十分盛行。易中天“一品三國”又讓我更加辯證地看待這個故事,更客觀地去分析其背景、環境、人物性格、人物心理,當然我的見識還是很有限的。

其實回頭來想,羅貫中所寫的《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畢竟是文學作品,它運用了很多藝術手法--神化孔明,醜化孟德。作者是站在劉蜀的立場去考量是非的,他之所以“擁劉反曹”的實質在於“擁美德,反暴政”,這又與孔子的儒家思想有很大關聯。歷史老師常說:“文化是政治經濟的反映”,也就是說羅貫中有意通過三國之間軍事、政治、外交的較量,揭示了當時矛盾重重、**不安的局面,並總結各種鬥爭的經驗和智慧。可以說《三國演義》既描寫前世,也暗示當世,還警示後世。

拋開對《三國演義》的各種評價,我想到了時下它的流行及其原因。

我覺得現代《三國演義》的流行有幾個原因。首先是它本身具有吸引讀者的魅力,再有如流行歌曲、翻拍熱、遊戲等時尚元素的推動,最重要的則是民衆的英雄情結。

都說中國人提倡集體英雄主義,西方人推崇個人英雄主義(“超人”“蝙蝠俠”“變形金剛”都可體現),但我並不完全贊同。

我們對諸葛亮智慧形象、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完美人格的崇拜,對關羽重義尚勇的性格和“威武不屈富貴不淫”高尚氣節的崇拜都屬於個人主義崇拜。這種崇拜不僅來源於人們對英雄的幻想--可能幻想自己是某位英雄睥睨天下、馳騁萬里,還來源於一種呼喚,爲這個時代呼喚英雄精神。話說從古到今,這個時代缺少什麼,就高調宣傳什麼,這個看看《新聞聯播》就知道,此處暫不深究。

至此,我不禁想起蘇子的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也想到趙翼《論詩》中“江山代有才人出”,還有潤之:“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云云。或許“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眼前飛揚着一個個鮮活的面容。湮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興亡誰人定啊,盛衰豈無憑啊,一頁風雲散啊,變幻了時空。聚散皆是緣哪,離合總關情啊,擔當生前事啊,何計身後評。長江有意化作淚,長江有情起歌聲。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上名著導讀課心得體會篇8

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啓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廿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向往自由,嚮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三上目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鬥爭也是爲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然而,每個人都明白,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儘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儘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我認爲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鍊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爲什麼它能夠傳承至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