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感恩父母做的事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感恩父母做的事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感恩父母做的事心得體會篇1

是誰給了我生命?是誰無時無刻的關愛着我們,照顧着我們?是誰從我們出生就把我們當小皇帝一樣寵着?那就是我們的父母。

自從我們出生,父母就多了一份欣慰與責任,我們不但是父母的繼承人,還是他們的未來和希望。父母的責任與內心的想法基本上是一致的:讓我們快樂的成長,平平安安,讓我們平安的度過一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爲我們的生活與快樂操碎了心?那就是我們的父母,父母不但陪着我們快樂的成長,還教會我們如何成爲一個有用的人,爲了提高我們的學習能力他們煞費苦心。就憑着父母對我們方方面面的關心與照顧,難道我們不應該孝敬父母、感謝父母嗎?

但是社會上 往往有某些人對父母要求的很多;自私自利、一切以我爲中心;更有甚者還虐自己的父母。不知道孝敬父母,更不用說回報社會了。我們作爲一名中學生,哪個敢說沒有跟父母生過氣,但最後我們不還是跟父母道歉?因爲通常先錯的是我們,就算是父母的不對,我們也應該主動和父母溝通、交流取得諒解,而不應該傷父母的心。因爲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讓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比給我們生命更重要的呢?

我也是在一次事件中才感悟到的:那是在一個晚上,我和哥哥在我家玩,媽媽也在。現在我已記不清那是什麼事情了,只記得我跟媽媽大吵了一架,一氣之下就把家裏的洗臉盆摔碎了,然後走進臥室用桌子把門堵住不讓媽媽進我的房間,自己趴在牀上看書,以此來化解我對媽媽生的氣。然而媽媽傷心的在哭泣,屋裏的空氣變得極度鬱悶。哥哥在門外耐心的給我講道理、勸說我,於是我開始反思這件事,等我想通了就有些後悔了。我把桌子從門邊悄悄的移開了,低着頭走出去向媽媽道歉,媽媽很快就原諒我了,還關心的問我:”有沒有事。”我說:“沒事。”這時媽媽遞給我一杯水……

我們一定要學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和父母對我們的寬容之心。在家裏我們要幫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從現在開始來培養我們的感恩之心,要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將來更好的報效祖國。最後讓我們每個人謹記一句話:“吃水不忘挖井人!”

感恩父母做的事心得體會篇2

人們通常以爲,我們所做的一切,是爲了最終的享受。其實不然。在這一切的行動中,最爲重要,最爲實際,最能給我們帶來好處的往往是實踐的過程。

7月12日,我們班登上了去往狼牙山,白洋澱的汽車。當汽車發動的那一刻,我們7個人都無比的興奮與自豪。

是哪7個人呢?是我們負責這次出行計劃的7個人。放假期間,班主任一共派發了6個任務,每7個人負責一個,有“拜訪一個老師”“拜訪一位同學”“爲社區做一件好事”等等。而我被分到的組,正是絕絕對對的“死亡小組”——“計劃一次出行”。起初覺得不難,但真正實踐起來,難上加難。

被分到這個小組後,第一件事情就是確定路線。由於狼牙山,白洋澱這兩個地方我們7個人誰都沒去過,網上也不好查,不知如何是好。這時還是翁老師指引了我們一條明路——問旅行社。就這樣,沒人去問一個旅行社,最後報告給組長。

回家的路上,同組的組員都覺得問旅行社會很麻煩。我心想“不就是打個電話嗎?有什麼難的?”可當坐到電話面前,就沒有勇氣打了,心咚咚的跳,心想“我這麼打過去,剛開始怎麼說?萬一他問我許多問題,我都打不上來怎麼辦?沒有這個行程怎麼辦?人家聽我是一個未成年人,會怎麼和我說。。。。。。”諸多的問題泉涌般涌進大腦。一陣憂慮之後,我最終還是拿起了電話:“喂,是國旅嗎?我想問一下。。。。。。”他玩弄我似的問了我一些問題,可是得到的答案卻令人失望“對不起,我們沒有你說的行程。”唉,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了。向組長一彙報,驚人的發現,不知是我們不會表達還是什麼原因,竟沒有一個人瞭解到這樣的行程。唉,大家又是一陣苦想,不知如何是好。最後不知是誰想出的辦法,讓一個有經驗的導遊帶着我們去。這件事情也終於了結了。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剛解決完行程的問題,營旗的問題又來了。誰去訂做營旗?尺寸多大?我們決定用抽籤來決定。當我“中標”時,都快昏過去了。這麼麻煩的問題要我來做!看到她們幾個的竊笑和老師的眼神,頓時巨大的壓力朝我撲來。唉,可悲啊!

第二天,我便去了一家打印店。當我按照自己原來的規劃和店家設計出來後,我發覺不太合適。就這樣,換個又換,改了又改,連老闆都煩了:“你還是回家設計好再來吧!”我只能紅着臉,羞愧地從店裏跑了出來。唉,出師不利啊。我回到家後,自己設計,設計到自己最滿意的尺寸,拖了一位朋友,訂做了出來。

當那天啓程時,我們7個人都高興極了。雖然做得不夠好,但也可以算是勉強完成任務。相信以後會比這次更好!

隨着我們工作的深入,我們漸漸學會了許多許多。首先,要想快速工作,就要合作,思想統一;其次,再聯繫別人時,要有自信,有條理,由主要目的,要有禮貌,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務;工作前,要規劃好自己要做什麼,怎麼做,結果怎樣,這樣才能沒有遺憾,才能確保最終的質量。

我很慶幸能夠參加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他讓我實踐,讓我進步,讓我享受。我想,我們7個人,下一次,一定會比別人做得好,比現在做得好。在生活中,享受是可以沒有的,但是沒有實踐是萬萬不能的。只有去實踐,才能享受,先是前者,纔有後者。這次活動,讓我們強化,讓我們進步,讓我們昇華!這,就是實踐的力量!

感恩父母做的事心得體會篇3

這學期爲了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切實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和時 效性,教育孩子學會感恩,即感激父母的養育,感激老師的教誨,感激同學的幫助,感激社會的關愛;增強愛心和社會責任感;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集體,從而提高對生命意義的認識,懂得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提高思想道德素養,在人格上獲得健全發展,我們一如既往的開展了感恩教育活動。

1 、開展主題班會,以班級爲主體,組織“感恩”教育主題班會,班會的內容主要以感謝父母感謝老師爲主,讓學生深刻領悟親情的同時,能把對父母的感恩以及對師長的感恩更好的付諸於行動。

2、完成一次“感恩”作業,作業的內容就是學生自己像父母調查瞭解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所需的費用,以及從小到大享受的父母的關心和愛護。學生在完成作業後要寫出自己內心地感受,並在班上交流,共同領悟父母對他們的恩情。

3 、出一期以感恩爲主題的辦報,在學生中起到更好的宣傳教育作用。

4、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把感恩落實到行動中,讓孩子用一句話向父母表示感恩;用一個舉動爲父母消除疲勞;一天當家爲父母分擔家務。我們要求孩子們每星期至少做一次,並且能夠持之以恆地做下去。 。

5、在學生中間開展同學如手足的活動,鼓勵他們互相珍惜友情,互相幫助。

6、以小組爲單位,調查身邊發生的感恩故事,增強學生“孝敬長輩,關愛社會”的思想意識,從而以實際行動,儘自己所能幫助他人,“爲父母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增進感恩體驗。

通過我們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學生更懂得了愛父母、愛老師、愛身邊的人,總之,感恩教育作爲一項活動畢竟要落下帷幕。但是作爲一種品質的修養,“感恩教育”應該成爲教育工作者永恆的話題,成爲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永恆主題。只要人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相信天空更加蔚藍,陽光更加燦爛,生活更加和諧、幸福。讓感恩教育進行到底吧!

感恩父母做的事心得體會篇4

給我們生命,給我們鋪被子,給我們煮飯的人是誰呢?就是養我們育我們的父母呀!我們有沒有想過要報答父母呢?或許你會說報答過,可是父母覺得是報答嗎?父母給我們的是無限的恩,那我們給他們的就應該是精神上的享受,而不是錢財上的享受。

我也是一個在父母的撫育下長大的“小牛”,在撫育中,有很多挫折,比如我生病呀,我在學校的成績呀等等等等。這些都要由父母承擔,你說苦嗎?

有一次,我晚上醒來覺得頭很暈,就跟媽媽說了。媽媽趕緊拿來溫度器,溫柔的放進我的嘴裏。過了十分鐘左右,媽媽又來了,輕輕的拿出溫度器看了看,頓時驚呆了,媽媽拿給我看,我擡起頭,我的溫度是38。5度!媽媽趕緊把我抱起來,幫我把衣服穿好,然後抱到車子上,啓動了車子,把我送到了醫院,然後掛號,打針,配藥……第二天早上7點20分,我醒了過來,看見媽媽正熟睡在我旁邊,我非常感動,媽媽一整夜不時地把手放在我的額頭上,給我換溼毛巾,給我吃藥……雖然我看不到,但我感覺得到,母愛是無價的!

雖然父親做出的貢獻不是很多,但是我在這裏還是要說一說。我的父親雖然說話聲音很大,但是他也很愛我。在我生病的時候,我爸爸就成了食物傳遞員,他給我送甘蔗、餅乾、蘋果等等……我的爸爸很希望我長大有事業。我做錯事了,他教育我,我在學校與同學吵架,他不但不批評,還耐心地教育我跟別人打架是不好的,要和睦相處,跟別人吵架會傷了和氣。

我的這些父愛和母愛是報答不完的!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完成父母給我們的期望,這就是最好的報答了。

感恩父母做的事心得體會篇5

學校舉行了一個作文比賽,主題是讓讀書成爲我們的生活方式。我與父母一起讀了一篇親情故事,讀後感受頗深。讓我久久回味,也讓我明白了不要當失去之後,才學會感恩。

故事大意是這樣的:作者的父親出生在舊社會,在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母愛;爲了生計,祖父把未成年的父親送到了縣城邊上的一戶財主家當長工。在那裏作者的父親給人家當牛做馬,披星戴月地幹活兒,度過了悲慘的少年時代。讀到這,我感受到一個父親的艱辛與不易——父親是家庭的支柱,承受的壓力是巨大的。

作者的父親成家後,又經歷了土改、互助組、人民公社,作者姐弟七人相繼來到了人世。在“大鍋飯”的年月,像作者這樣人口較多的農戶,大人們一年到頭沒日沒夜地苦幹,還是不夠吃。因爲作者家孩子多勞力少,父親不得不經常去隊里加班,爲的是能多掙一些工分,好能稍稍改變拮据的生活狀態。長年累月的超負荷勞作,使父親落下了一身毛病、最終因腰椎結核醫治無效,撇下一羣年幼的兒女,離開了人世。

在回憶父親時,作者一直爲一件事感到不安。那年作者上中學時,一次因早起貪睡,沒顧上吃早飯便心急火燎地跑去上學,下課時作者突然發現父親站在教師門外。原來他是怕我餓肚子,給作者送吃的來了。當時也許是出於所謂的自尊,生怕同學們笑“我”有一個“土爸爸”,抑或是其他什麼別樣的心情,總之作者跑到門口,用冷硬的語氣把老爸攆了回去。等作者回過頭來,凝望步履蹣跚的父親,一股酸楚驀然涌上心頭,淚水悄然滑落。或許作者並不是有意要傷害父親,但這件事無疑深深刺傷了父親的心。作者十分後悔,可父親很早就離開了人世,作者沒法回報父親了,正像古語說的“子欲養而親不待”。或許只有親人離世之後,我們才能感受到她們是多麼得重要。作者父親的一生充滿苦難,他經歷了舊社會的磨難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貧困動盪。更遺憾的是他還沒來得及享一天的福便離開了人世。這位父親和作者所經歷的人生,也讓我們明白了不要等到親人離世時再追悔莫及。這時我也明白了:我們要把握好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不辜負幸福的時光;能坦然面對生活,珍惜與大家相處的每一天,不要等到失去才追憶傷痛感恩難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