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幼兒園三研究心得體會多篇

幼兒園三研究心得體會多篇

幼兒園三研究心得體會篇1

12月19日,學校領導請來了教研室李主任,我有幸聽了《怎樣進行小課題研究》的講座,聽後,讓我耳目一新。講座中首先闡述了康川學校教師課題研究的現狀。具體說來,現狀一:重申報,輕研究。現狀二:課題又大又空。現狀三:缺乏課題研究的`動力。現狀四:很多教師沒有機會做課題研究。現狀五:課題研究要求過高。現狀六:課題研究的時效低。借鑑蘇霍姆林斯基一段話,他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很顯然,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教師堅持做教育教學研究的話,那麼,教師的勞動就會成爲一種樂趣,天天上課就不會成爲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教師就會很幸福!有時我們的生活中也許就恰恰少了一點“研究”和“琢磨”的過程吧!而以往的我對於課題研究也是很迷惑,通過講座明確了進行小課題研究一般有以下五個步驟:

第一,發現問題。教師要有問題意識,這是進行研究的前提。不能跟風,選擇的課題應該越小越好更重要的是要是自己熟悉的內容,還有就需要課題一定要有價值。實際上教師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是很多的,如一個問題的講解、後進生的轉化、某節內容的課堂教學結構設計、學生上課不專心、作業安排等等。課題的價值有賴於有效的反思。

第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進行小課題研究尋找方法其實也就是一個借鑑的過程,就是要在充分收集資料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一個尋找方法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這是小課題研究非常重要的一步。資料收集包括閱讀書籍、查閱歷史文獻等收集書面資料,還包括通過實地調研,訪談獲得直接研究材料,還可以通過體驗取得有關材料,並對材料進行整理歸納分析,爲下一步研究做準備。

第三,解決問題。教師要先明確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式和途徑,可採用案例法、觀察法、行動研究法等。應特別強調,小課題研究的核心是行動,行動是研究方案付諸於實踐的過程,是一個尋找問題解決、創造教育實踐新形態的過程,研究過程要充實、切實。要注意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做過的事情,教師要隨時記錄、反思和總結。在研究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方法不能實施奏效,應該再回到第二步尋找更好的方法。要特別重視教育教學過程中一些有意義的細節,注意對細節的反思與改善。

第四,解決過程總結出來。這是從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過程。一定要努力把它寫出來。這曾是我最匱乏的部分,而聽了講座後才發現其實沒有那麼難,總結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是“教育日誌”、“教育敘事”、“教育案例”更可以是“教育教學反思”。第五,把總結出來的方法應用與教育教學。就是把總結出來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這是小課題研究的根本目的。這是第二次從理論到實踐。在這一過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有了提高,教育教學效果顯著改進。經過講座系統的歸納回頭看看自己,身爲一線的教師,其實每時每刻都在進行一些小課題的研究工作,只是我們缺少一些蒐集、整理、總結概括的過程,沒有形成一些科學的體系而已。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提高自己的科研意識,在解決教育教學中的一個一個小問題、實際問題的同時,讓自己成長爲專業化、科研型的教師。

幼兒園三研究心得體會篇2

提起幼兒園的教科研工作,大家總是會深有感觸:難,或者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第一,幼兒園教師忙,每天忙於投入教學活動、忙於照顧幼兒的生活,哪裏還有精力搞科研,有的老師甚至認爲能照顧好孩子不出安全事故就是最大的安慰了;第二,幼兒園教師的研究水平有限,又不是專家學者,難以搞出成果;第三,幼兒園的課題研究缺乏指導,研究方法、操作措施及過程管理粗糙不實,教師在課題研究中常常手忙腳亂,沒有頭緒所有這些給我們的教科研工作與自我提升確實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但幼兒園的教科研工作卻是學校提升保教質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前些日子聽取了我們楊老師的與課題相關的理論講座,楊老師以專項課題工作爲抓手。深入淺出了講述了課題的重要性,如何開展一個課題,在工作中如何保持教科研的.敏感度與堅持,平時的工作中及時積累自己的點滴經驗,及時整理自己的困惑。這次培訓後,我心裏也有不少自己的想法,下面我也來談談。

一、加強自身理論學習與積累,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

現代教師必須具備全面的文化素質、紮實的專業素質、敬業的品德素質,必須具備教學創新、教學研究、社會交往、信息駕馭和教育預見能力等。這些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的要求爲我們明確了教科工作的目標之一,那就是要促進教師有效地發展。我們要了解自己的實際與特點並根據自己的實際和特點,反思和發現自己發展中存在的困惑、障礙,尋求解決問題的突破點,並制定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發展目標,以目標激勵教師向着專業化這一方向前進。學習和實踐是教師發展的兩大任務,也是教師發展的過程。無論是學習還是實踐,我們都本着“以人爲本”的理念,多途徑地組織。學習方面有:參加培訓、網絡學習、自學讀書、參觀觀摩、參加會議、相互交流、集體研討等;實踐方面有:課堂教學、課題研究、特色建設等。我們一如既往地抓好教師的學習和實踐研究,努力幫助教師解決工作實踐或課題研究中所碰到的問題、難題。每兩週組織一次教科研學習,同時,充分發揮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作用,鼓勵教師上網學習與獲取信息。我們鼓勵每位教師每學期精讀一本與自身的研究課題相關的書籍,並做好讀書筆記。結合教研活動每學期公開一堂能體現自身研究特色的實驗課。

二、重視資料積累,認真抓好教科工作的日常管理我們重視各類教科資料的積累

加強資料積累的規範性和操作性。每一項工作的實施都儘可能地以資料的形式記載、收集;每學期都豐富一些教科研工作、學習的書籍和資料,添置並及時閱讀與課題研究有關的理論書籍;並積極爭取行政支持確保一定的教科研專項經費。自覺地完成教科研方面的工作任務。每兩個月要求完成一篇有質量的論文;堅持每月寫好一篇教育隨筆,每週完成一篇學習與思考筆,不斷充實完善自己的撰寫水平。

幼兒園三研究心得體會篇3

半年來,我們課題組在不斷地學習,並結合自己的教學進行研究和實踐。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尤其是在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方面還存在很大的不足,在今後的研究中小組評價機制將是我們研究的重點和難點。我們課題組通過對學生的調查進行分析,針對性的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並且我們每個月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大家在教研例會上把各自收集到的信息彙總、分析、歸納、整理,從而得到上一階段我們實驗的真實情況和效果。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及時進行調整,通過不斷的更正,調整,我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越來越得心應手,也逐漸地摸索出裏面的一些規律,要想使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操作:

(1)科學合理分組,使學生"可合作"合作學習,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學生的分組問題,這也是合作學習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爲了讓學生得到有利的鍛鍊和提高的機會,也爲了讓學生進行愉快和諧、富有成效的合作學習,創設快樂有趣的情緒氛圍,必須科學地構建合作小組。我們才採取的是同組異質,異組同質。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搭配分組,這樣有利於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同時活動進度相對統一。考慮因素包括:成績優劣、能力強弱、性格差異、性別及班級幹部分配等。同時保持組際之間的均衡性,這樣分組有利於組際間的交流和競爭,有利於對各組學習活動的評價。學習小組人數一般爲8人,以2人爲基本互助單位,根據班額大小,分成5―7組。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大的問題由組長佈置分工、安排學習,小的問題2人組交流,難的問題全組解決,組內每個學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參與機會,有利於小組成員的共同發展。每個小組中設有一位組長,成績好能力強的做組長,其他七人當組員,這樣既能鍛鍊學生的邏輯思維,又能節省回答問題的時間感覺效果較好。

(2)優化評價機制,使學生"愛合作"及時評價、反饋、激勵表彰是小組合作得以持久推進的重要保障。因爲學生渴望得到承認,被認可,是他們學習動力的添加劑。在小組評價方面,我們採用的是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小組成員的評價相結合,側重於小組集體的評價。其中以小組的整體表現爲主要標誌,改變了過去以個人成績爲評價標準,以個人爲獎勵對象的做法。主要的獎勵是激勵卡,在每學期期末成績測評中以激勵卡的多少爲主要依據,學生還是比較喜歡的這種獎勵方式的。在這裏需要說明的是,激勵卡的發放是以小組爲單位的,組長在根據組員的表現進行分配,這樣有利於促使每個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

(3)設計合理的合作內容,使學生"能合作"合作學習雖然是一種好的學習方式,也並非所有的內容都可以採用合作學習。教師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現狀進行選擇是否該進行合作交流。合作性的內容要難易適度,如果所佈置的問題太難,學生不知如何下手,不僅耽誤時間,而且會讓學生對合作失去興趣;若問題過於簡單,不加思索、輕而易舉就可得到答案。這樣的合作只是流於形式。合作交流的內容要有一定的討論價值、有一定的思維含量。問題要靠近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千萬不要過於簡單。

(4)把握合作時機,使學生"想合作"

①在學習重難點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在認識活動中出現思維障礙而無法排除時,也就是教學的重難點。這時教師有意識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小組合作力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共同探究,有利於攻克"教與學"的重難點,同時也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能力與協作精神。

②在操作實驗、探究問題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國中數學教材中許多數學知識需要學生動手試驗,通過分析試驗的結果發現、探究、總結規律。有時靠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依靠集體的力量共同完成。這時就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挖掘集體潛能共同解決學習的問題。

③在解答"開放性"問題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爲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可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當學生給出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門時,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把自己的結論有依據地展示出來,對學生的不同解法廣泛進行交流,並及時反饋,擴展學生的解題思路。

然而隨着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我們也遇到了不少困惑:像最大的問題是注重了"合作學習",弱化了"獨立思考",課堂上我發現,當要求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時,有的學生無從下手,等待着合作交流。爲何造成這種現象的呢?因爲在小組進行合作交流學習的時候,大多數是那些思維敏捷,反應快的學生主導着交流的過程,能力稍差的學生則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思考,久之就養成了一種惰性,等着別人給他提示和啓發,或者乾脆等着別人說出答案。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倡導和研究,不斷地豐富它,充實它,讓它在教科研的道路上開出璀璨的花。

幼兒園三研究心得體會篇4

參加了微型課題研究,我收穫頗多。“微型課題研究”是當前教學上的熱門話題,也是教師專業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載體。微型課題是指以教師自身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具體問題爲研究對象,以問題的解決爲研究目標的課題。微型課題的特點是切口小、範圍廣、方向明、週期短、投資少、收益高。課題追求有實用價值,教師從自己身邊的教育教學問題入手,去研究解決的辦法。

一年來,我針對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通過獨立研究,共同討論,尤其是通過上學期的《化學發應速率和化學平衡校本作業優化》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收穫和體會。以下就是我的幾方面感受:

一、在課題研究中提高了教育教學科研理論水平

在課題研究以前曾經一直認爲作爲一名一線教師,我的任務就是上好課,教育好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就可以了,至於教學研究,那是教育專家的事或者說是各級教研員的工作,與我的教學生活很遙遠,但現在自己做課題後我轉變了看法。

教育教學研究就在我們日常教學工作中,我們教師的研究取材就應當取材於我們的日常教學生活中,例如在我們的平常教學課堂上有的課堂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就具有一定的教研價值,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也可以深思之後用文字寫下來,和同行同事交流也許會取得更好的解決辦法,在生活中更要做一名有心人,善於積累還應當及時掌握教育信息、教育動態,提高從實際工作中發現科研課題的能力。

通過課題研究我認識到教育研究課題的選擇是教研工作者的首要環節,也是關鍵的一步,因爲教育研究課題的選擇引導着研究方向,並制約着整個研究工作的進行及研究的價值。

通過課題研究活動,我加強了課題研究的理論學習,加強了對課題研究的理解,學會從多方面、多途徑地去尋找與課題相關的資料,如從網上下載、從雜誌上尋找,到圖書館收集、分享交流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加深了對課題研究的理解和認識。在整個課題研究活動中,我由開始的無所適從到現在漸漸地得心應手,並在活動中不斷成長。課題研究提高了我的科研能力,從熟悉課題、理解課題,到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嘗試活動前的準備到活動後反思的整個過程中,我體驗着課題研究帶來的成功快樂。

二、在課題研究中提高了教育教學的能力

微型課題研究實際上是一種行動研究,是行動者爲解決自己實踐問題而進行的研究。行動研究是行動者對自己的實踐進行的批判性思考。

通過對微型課題研究所做的嘗試,我體會到,微型課題研究的價值可以歸結爲“改進”和“參與”。在計劃——行動——觀察——評價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教師的聲音。行動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改進教育實踐,不是構建教育理論。教師“參與”研究是爲了科學地“改進”自身的工作,“改進”不僅僅意味着教師通過內省、反思、探究教育教學行爲,還意味着通過研究改變教師對教育實踐的理解,使教師專業生活方式發生變化,從而實現教師的專業擴展。由此,微型課題研究將成爲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方式之一。

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的問題、體制的問題、評價的問題、考試的問題、升學壓力等方面的問題,而課外作業繁多是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主要原因之一。通過調研,分析論證,提出了校本作業設計的原則。該原則是:

1、控制學生課外作業的數量。

2、按知識點設計校本作業。

3、重複的題目不出,類似的題目少出。

4、難題少出,偏題、怪題、超綱的題目不出。

三、較爲全面的掌握了微型課題的研究的方法

1、課題研究需要甘於寂寞、踏實工作、默默奉獻的精神。

課題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內取得成效。它是一個艱苦而又漫長的過程,特別是想要取得一點理論上的突破或者是實踐上的創新,都需要踏踏實實地埋頭苦幹冥思苦想。參與課題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要甘於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獻,如果心浮氣躁,急功近利,課題研究是很難有所收穫的,更難體會到精神方面的充實與情感上的滿足。

2、精心選題是課題研究的良好開端。

我認爲一個好的課題一定要能幫我們解決日常教育教學當中遇到的並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還要“近”、“小”、“實”。“近”就是貼近教學,貼近現實,貼近學科學習背景。我翻閱了大量書籍資料,調查訪問了有關學生,與同事討論,最終我選擇了《化學發應速率和化學平衡校本作業優化》這一課題、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實實在在的對它進行了多維化的設計研究。

3、自我管理是課研究有序、紮實進行的必要保障。

確定實驗研究對象,制定研究計劃,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了問卷調查,以便及時瞭解學生對於化學作業的態度和完成效果,使課題研究有的放矢。通過設計、討論、試驗、修改等多種方式,精選習題,反覆推敲。設置作業時分爲基礎訓練、能力提升和大學聯考鏈接三個部分。

4、善於積累、不斷反思是提升課題研究質量的關鍵

原始資料如果不及時記錄,到需要時再去追憶、收集,則爲時已晚。因此,我非常注意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做過的事情,都隨時注意記錄、反思和總結,讓自己的研究留下軌跡。記錄自己研究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保留電子文擋和紙質資料,同時不忘反思,撰寫經驗總結。

5、教學相長是課題研究的魅力所在。

作業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給學生創造了寬鬆的作業環境,自主權掌握在學生手裏。初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思維,堅持可持續發展思想。通過本課題前期的實施和研究,教師的素質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教學觀念轉變了,業務能力加強了,實現了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

課題研究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是關於課題的思考並沒有結束,課題的學習與研究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自我發現——自我反思——自我解決”對專業發展的提升作用,也能真切地體驗到“經歷着的研究者”的充實與自在,體會到“撥開雲霧,喜見陽光”的幸福與快樂!此次活動對我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意義上的推進,我將充滿熱情,充滿信心,在教學和教研的道路上走的更遠。

幼兒園三研究心得體會篇5

本次我們課題組的老師們圍繞“繪本閱讀指導策略”開展了一系列豐富的閱讀活動,每次教研活動那激烈的討論氛圍,讓我深刻的體驗到了老師們的協作精神、認真態度。在此我就這學期的“繪本閱讀指導策略”心得進行分享。

一、豐富多彩教研活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作爲一名教師來說,對於課題研究還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在聽聽、看看、聊聊、想想中進一步瞭解了各個教研活動的精巧設計、意義價值等等,讓我這個繪本教學的“門外漢”有了些許的認識和理解,也從側面增強了自身的繪本教育教學質量。就同一繪本《我爸爸》教研課活動,大家進行了互動交流,分享設計、組織活動上發表自己的的不同想法,迸發了更多的火花。我收穫頗多,對一些模糊的環節處理也豁然開朗,對我以後的研究也做了有效的鋪墊,增強了自己開展活動的信心!

二、形式多樣閱讀活動,增強自身閱讀能力

在豐富多彩的教研課活動基礎上,我們還設計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我們佈置了班的級圖書角“紅袋鼠樂園”,在圖書袋裏,我們精心的準備了許多優秀的繪本圖書《我爸爸》、《年》、《猜猜我有多愛你》等等,通過平時的閱讀,孩子們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利用休息、午餐前、午睡、離園前等時間給幼兒講講故事,看看書,孩子們進一步喜愛上了閱讀。在學期初我們針對新教育課題組老師所在的班級發放了“致家長的一封信”和“親子閱讀調查問卷”,得到了大多數家長的認可,他們認爲開展親子閱讀對孩子的各方面的進步都有所幫助,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也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自主性遊戲裏,我們還創設了“快樂演播室”,把圖書中的故事,以手偶表演的形式表演出來,延伸了孩子閱讀後的興趣。本來計劃的“圖書漂流”因爲流感等原因未開展,希望在下學期可以繼續。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閱讀活動,不僅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提高了,家長們也從孩子各方面的表現提高中,意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增強了親子閱讀的意識。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下學期的收穫一定會更大!

三、認真學習文章報告,提高理論素養

除此之外,平時我們也很注重理論學習,例如:朱永新《共讀共寫共生活》、王明珠《主題牆飾:推動活動開展的載體》、《手心裏的光》等等優秀的理論文章。通過研讀各位專家對繪本教學、意義等各方面的觀點認識,提高了我們一線工作者對教育實踐的正確把握。這些理論的支撐,對於我這樣的新教師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幫助我對繪本教學有了一個比較完整、正確的認識,在實際教學的各個環節也有了促進改善作用。

通過問題討論、看視頻和錄像、案例研討等,幫助我梳理了已有的經驗,理清了“師幼關係”的概念,進一步瞭解了它的本質內涵,形成了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對我們的教育教學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從豐厚的資料和詳實的報告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繪本教學的書香、崑曲教學的雅韻相得益彰。

幼兒園三研究心得體會篇6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的研究,就是研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能力,它是一個人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脫衣服及鞋襪、收拾整理衣服、獨立進餐、自己洗臉等。這就要求我們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做到“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會的事情學着做,大人也可以幫着一起完成”。

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在很多家長眼裏,覺得他們的孩子太小,儘量幫助他們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承包下來,尤其是爺爺奶奶帶孩子的過程中,由於溺愛、怕出小狀況、怕不衛生等,將孩子所有的事情全部包攬下來,覺得這樣纔是愛孩子。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缺乏實踐和鍛鍊,造成膽量小,自理能力差等。因此,我從孩子入園第一天起,就着手進行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着重從爲自己服務、吃飯、穿衣褲、分餅乾、分牛奶、搬自己的凳子等方面進行教育。同時要求家長樹立“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會的事情學着做,大人也可以幫着一起完成”的理念,組織親子活動,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

實踐證明,越是儘早進行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發展的越快,尤其是到中班以後,表現的最爲明顯。所以我覺得要儘早開始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兒園三研究心得體會篇7

隨着社會發展速度發展的加快、社會競爭的激烈,幼兒園的發展在這種大背景下呈現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壯觀景象。爲了促進園所與時俱進地健康發展,許多園所都在努力展示自己的實力、辦出自己的特色;許多園所也認識到開展課題研究具有“可以給幼兒園工作不斷注入活力,可以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和專業成長,有助於提高幼兒園的保教質量”的獨特價值。但是在課題研究立項開題以後,往往會出現“課題研究目的不明確、“研”不突出,研究過程管理缺乏必要的保障,教師只參不“與”、積極性不高,課題指導專家跟進指導不恰當”等諸多問題。因此,爲了避免以上問題的發生,必須要有一套科學有效的幼兒園課題研究管理的策略來推進課題研究的健康發展;我們在相繼開展一個省級立項課題研究、兩個全國立項課題過程中不斷探究課題研究的管理策略,有了一定收穫和感悟。我們提出:

一、以課題中心大組爲核心的有效管理

(一)構建以課題研究爲核心的“學習共同體”管理機制,保障課題研究在不斷互動中前行

幼兒教師的“學習共同體”是指建立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基礎之上,以幼兒園爲基地,以幼兒教育實踐爲載體,以共同學習學習、研討爲形式,在團隊情境中通過相互溝通與交流,最終實現整體成長的提高性組織。“學習共同體”擁有收集、儲存並轉化知識的能力,通過組織內個人的轉化,能促成團隊組織的成功。

一個好的課題研究能否順利有效地開展,組織機構的建立、人員的安排是關鍵。參與課題研究的老師沒有相關的教育教學經驗不行,沒有合作意識、奉獻意識不行,沒有積極進取的意識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也不行。因此,在組織機構的建立上,我們組建一個以“課題中心大組”輻射引領若干個“子課題小組”的研究團隊;讓全體教師都參與課題研究、讓課題研究引領園本教研。在人員的安排上,首先我們注意遵循“行動研究能力強、幼教專業素養紮實、老中青合理搭配”的原則,慎重選擇並吸納經驗豐富、專業過硬的骨幹教師和一些盡力充沛、富有潛力的年輕教師組成“課題中心大組”,由課題負責人(園長)爲組長;在這一團隊中,有能在課題實驗班紮實開展行動研究的具體實施人員,有善於觀察記錄的人員,有能及時進行反思小結並善於對課題研究進程提出整改意見的人員、還有善於撰寫論文和案例的人員;這樣的“學習共同體”,能夠承擔開題、課題研究推進、課題實驗班研究、結題等具體任務;具有帶動和推進全園順利開展課題研究的作用。其次,我們吸納所有一線教師按照自主自願、強弱搭配的原則,自行組建2―3人的“子課題小組”,每個子課題小組推選出一名小組長;若干個這樣的“學習共同體”一起來承擔總的課題下的分項研究任務。整體來看,“課題中心大組”具有引領和帶動“子課題小組”開展行動研究的作用,而“子課題小組”行動研究的動態發展又能促進“課題中心大組”的前行。整個研究團隊能在建立共同願景的前提下,中心大組、各個小組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會合和互動,互相研究收穫和研究心得,分享在開展行動研究、探索過程中的經驗與喜悅,引起共鳴、達成共識。每個教師的敘述和見解、經驗與收穫,都有助於自身和他人獲得相應的課題研究綜合素養的成長;大家在這樣目標一致、統一認識的前提下,構成一個大的“學習共同體”,共同爲完成好課題研究的目標和任務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設置階段性管理表格,在互動中分解課題研究的任務,實現課題研究階段成果的有效落實

在幼兒園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園“課題中心大組”充分發揮了引領和示範作用。首先,“課題中心大組”組長(園長)引導各“子課題小組”討論:開展課題研究對園所發展、保教質量提升的是否有利等等;集體的碰撞使教師更加明確和理解開展課題研究的重要意義:課題研究可以指導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提高保教質量、增強教師的研究能力和綜合素養、推進幼兒園教育教學改革。然後,在整個研究團隊充分認識了研究目的、達成共識的基礎上,我園“課題中心大組”根據課題研究計劃中的不同時期,設置階段性管理表格,讓研究團隊在互動中分解課題研究任務,力求使課題研究的階段成果得到有效落實。

在開題之初,“課題中心大組”設計了課題表格《前期準備階段:教師個人文獻資料學習研討》,讓教師帶着任務學習後填寫並在規定時間內上交。其中設置的問題,能讓教師明確“開展本次課題研究的需要了解的基本概念有哪些,需要如何去思考的將要研究子課題研究方向,存在的困惑和需要專家答疑有什麼”等等;這樣的表格,在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開始階段,起到“熱身”的作用,能引領教師自覺自主地應用文獻資料研究法,學習理解課題研究的背景和相關理論,收集摘錄相關理論文獻,積累素材、拓寬思路,增強教師理論應用的意識和能力,引發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創造性應用理論的靈感。

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中心大組”設計了課題表格《各子課題階段小結及案例收集分析》,以2―3個月爲一個週期發放3―4次,並請教師按照表格中的要求收集整理課題階段研究資料。表格中有“對案例收集的具體要求”(包括案例教學設計、相片影像資料、觀察記錄、評價指標等)、有“子課題階段研究的反思和困惑”,還有“下階段子課題研究的推進設想”等等;這樣的表格,能提醒和督促各子課題研究人員及時、完整地收集整理課題研究階段成果,及時發現課題研究中餐在的問題並作出適當調整,爲客觀科學地安排下一階段課題研究工作提供依據和支持。

在課題結題時,“課題中心大組”設計了課題表格《子課題成果彙總和論文摘要》,表格中有“子課題經典案例”、“子課題相關互動表”、“子課題論文摘要”等任務;這樣的表格,能讓各子課題精心歸納和整理小組各階段的研究成果,可以形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研究成果;彙總到“課題中心大組”以後,能使整個研究課題的結題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二、以參與課題研究教師爲主體的自主管理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青年校長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讓教育工作給教師帶來快樂,使每天上課不致成爲一種枯燥而單調的義務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導每個教師走上教育科研這條路。教師成爲教研工作的自主管理者,對幼兒園的教育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讓教師大膽“選”,成爲子課題研究自主管理的主人

首先,在開題之初階段管理表格的引領下,各子課題教師們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入手、切合自身教育教學實際”的原則,並通過“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搜尋、在於同行中的交流中領悟、與幼兒的交流中捕捉、在閱讀文獻資料中發現”等途徑大膽地自主選題、提出研究方式。接着,子課題小組內各位教師商議、討論,並和其他子課題小組教師分享、交流,然後報送課題指導專家審閱、批改,專家對其提出建議,最終返回到教師手中來確定研究子課題的研究內容和方式。

這樣,一方面,保證了子課題選題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又能充分調動教師行動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子課題研究內容本身就體現了教師自己的需求,那麼子課題研究整個過程的推進就能成爲受教師內部動機支配的活動,從而激發教師參與研究的內驅力,使教師真正成爲子課題研究自主管理的主人,在整個研究過程中保持研究熱情、充分發揮主體性的作用。

(二)讓教師展示“能”,提升子課題自主管理的實效性

“能”既課題的成果,是課題實施中的激勵因素,也是確保教師實施課題積極性的中介,它包括課題實施者的個人成就感、價值歸屬感、集體榮譽感等。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努力爲教師創設充分展示“能”的機會與條件,讓教師能尋找到強有力的“內援”支撐、始終保持激昂奮進的研究狀態,不斷推進和調整自己的子課題研究。如我園在開展的十二五課題研究中,各子課題在確定研究內容和制定研究計劃環節,園長(課題負責人)就及時地組織大家來分享交流,並和專家共同點評,肯定亮點、提出建議,在展示交流之後大家能補充和完善自己的子課題計劃;在子課題研究過程中,讓每個子課題小組輪流派代表上實驗課時,園長(課題負責人)就組織帶領全體教師共同研討,大家共同爲該子課題的推進提出建設性的調整意見,而該子課題小組在大家的幫助下視野更開闊、收穫更全面。這樣,全體課題研究人員都能在積極的鼓勵和認可中感受到成長的快樂,從而尋找新的動力和“內援”支撐,激發研究者自身以更加自信、自主的狀態管理推進子課題,在實實在在開展行動研究中提升子課題自主管理的實效性。

三、以專家適時指導爲引領的跟進管理

很多幼兒園在開展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通常有這樣的感觸:“如果我們想成爲一名研究者,首先要有一定的引領。”確實,如果沒有專家的引領,沒有專家的點撥,而只是一味地讓一線教師獨自去摸索、效果往往不大;同時,專家的何時介入知道、怎樣跟進指導顯得更爲重要。因此,幼兒園開展課題研究需要與專家恰當地開展合作研究,需要以專家適時指導爲引領的跟進管理。那麼,怎樣實現專家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適時指導爲引領,專家怎樣在恰當地時機跟進課題管理呢?我們認爲,三個具體環節十分重要。

(一)制定研究計劃階段

研究計劃是對整個研究過程的全面規劃,是指導研究全過程的藍圖,通過制定研究計劃,可以使研究目標、研究範圍、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驟、人員分配等更加明晰;研究計劃的制定過程也是課題組成員統一認識的過程。這一過程中,在教師的主動參與的前提下,先大膽提出自己的設想和初步計劃,反饋於專家;然後專家再從不同的角度對課題內容和計劃提出可行性的指導建議和意見;最終使課題研究內容和計劃更加完善。

(二)研究的實施過程

幼兒園開展的課題行動研究過程中,是教師探索具體的方法、途徑、措施及實施效果的過程。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以設計者、探究者的身份,充分發揮在實踐經驗方面的優勢大膽實施研究案例;而專家的適時指導可以表現爲參與研討和診斷的顧問,主要任務是針對實踐過程中的實際案例出現的問題與教師共同研討,對教師進行現場觀察,並從理論的高度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的癥結。例如:在開展我園開展十二五課題《體驗式教學與幼兒學習品質培養》之研究過程中,爲了讓研究團隊更加直觀地理解“何爲體驗式教學的具體環節設計”,指導專家先是在觀摩了“實驗班老師”自主設計的環節後馬上組織大家研討、點評、提出修改建議,接着就讓業務園長按照建議進行現場對比執教。這樣的適時跟進指導能激發教師的反思、生動而高效;同時,課題研究在教師和專家的互動中,不斷經歷“思考、實踐、反思、在思考、再實踐、再反思”的動態發展過程中得到有效推進。

(三)研究的結題階段

研究的結題階段是對研究行爲進行反思、對研究效果進行理性思考、對研究成果進行總結的過程。由於幼兒園教師的分析概括能力、理論水平、寫作能力能方面相對擅長理論研究工作的專家而言有一定的差距,因而在結題環節中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的撰寫就特別需要專家的適時跟進指導。例如:在我園十一五課題的結題環節,每個子課題組先整理好研究案例的相關資料,提出初步的研究成果要點,並跟專家面對面地交流;專家在傾聽講述、查看資料的基礎上,幫助該子課題從理論的高度提煉成果要點、提出行文建議;從而幫助教師梳理文章脈絡,更加自信、圓滿地完成各項結題工作。

當然,在課題研究進程中應該善於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並慢慢淡化專家的角色,讓參與研究教師逐漸走出專家的“控制”,不斷成長爲越來越合格的研究者;同時應該避免過分依賴專家而削弱研究教師的獨立思考、正確判斷、大膽實踐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