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通用版

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通用版

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1

__年9月9日,在第_個教師節到來之際,在北京師範大學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做當代好老師的四個標準: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並且強調“廣大教師必須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別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

作爲一名多年來一直工作在基礎教育第一線的人民教師和中學校長,筆者能切身感受到講話帶給教育界的震動。這“第一粒釦子”既可以是知識的扣子、學問的扣子,又可以是理想的扣子、信念的扣子,還可以是道德的扣子、價值的扣子。只有具備“四有”標準的教師才能幫助學生扣好這人生第一粒釦子,只有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他們今後的人生之路纔不會走偏,纔不會迷失。“四有”標準就如同給教師的四面鏡子,每位教師都要站在這四面鏡子前面照一照,才能正衣冠、明得失、知方向。

第一面鏡子——理想信念之鏡。作爲教師首先要具有崇高的社會主義理想和堅定的愛國主義信念。教師職業,三尺講臺雖小,卻可承載偉大祖國的復興大業;一人一言雖輕,卻能傳遞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作爲教師首先要構築自己的教育夢想,才能幫助學生編織他們的人生夢想,才能帶領學生共同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第二面鏡子——道德情操之鏡。“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本職。這裏的“道”就是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就是是非曲直的標準,就是做人的準則。教師只有首先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脫離俗氣、濁氣,培養正氣、清氣,才能在學生們中間傳遞正能量。當前社會充滿了各種誘惑,有個別教師耐不住寂寞,受不了誘惑,甚至做出違背道德底線的事情,極大地損害了教師形象。當然,更多的一線教師在本職崗位上兢兢業業,言傳身教,贏得了學生的喜愛和尊重。這些優秀老師的事蹟就如同一面道德的鏡子,讓教師都能從中照到自己不足和未來努力的方向。

第三面鏡子——學識之鏡。陶行知先生說過:“做先生的,應該一面教一面學,並不是販買些知識來,就可以終身賣不盡的。”當今的中國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社會,知識種類之豐富,知識更新速度之快,學科交叉比例之大,都遠遠超過過去任何一個時代。當代教師不僅要掌握本學科的知識,而且要有開闊的知識視野和終身學習的理念;不僅需要提高自己的知識技能,而且還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精益求精。如果我們將教師的職業生涯比作是一段路程的話,當今社會的發展要求每一位教師要努力將“窄路”走寬,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大膽開拓自己的知識領域;將“舊路”走新,勇於創新,敢於突破,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將“死路”走活,厚積薄發,開源浚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積澱。

第四面鏡子——仁愛之鏡。衆所周知,教育是一門愛的藝術,愛和責任是教育的靈魂。在“愛”之前又加上一個“仁”。“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一個含義十分豐富的詞語。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因此,孔子把“仁”作爲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仁愛”這個詞語準確地闡釋了當今社會新型的師生關係:一位好老師不僅僅要能做到傳道、授業、解惑,而且要能夠用廣闊的胸懷去包容學生,用仁愛的眼光去欣賞學生,用平等的姿態去尊重學生,亦師亦友,與學生共同成長。“仁”是一切愛的基礎,只有具有仁愛之心的老師纔會對學生的心靈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纔會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纔會在師生之間形成和諧融洽的關係。大音希聲,大象希形,大愛常在無聲無形之間到達人的靈魂深處。教師擁有一面仁愛之鏡,不僅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每一個孩子的心靈。

送給教師這四面鏡子,就是要讓我們常常對照,時時反省,不斷增強業務素質,提高自身修養。同時,每一所學校也有責任和義務將這四面鏡子“正確安放”並“常常擦拭”。“正確安放”的根本在於將“四有教師”的標準和本學校的辦學理念相結合,將教師的個人發展納入到學校的長期發展規劃之中。“時時擦拭”的關鍵是管理制度的保障和落實。鏡子不擦容易落上灰塵,同樣,有標準不執行容易懈怠,有要求不落實容易務虛。

做“會係扣子”的“四有教師”,需要教師按照“四有”標準先扣好自己的扣子,再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還需要學校的管理者爲教師個人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合適的平臺,真正將教師的發展、學生的成長作爲學校的根本工作來抓;更加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大力支持,爲教師、學校和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不斷輸送正能量。

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2

衆所周知,做四有教師,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從其中可以看出這四有中至少有三有更多的指向了師德,這非常符合現在的實際。縱觀這幾年的師資現狀,國小階段基本都是原始學歷本科畢業生了,甚至三分之一的是研究生。可以說,就學識來說,這些新教師的學識起點比起當年的老師範生來不知道要高多少倍。但是,很多國小和國中的現狀是卻是很多70後的老中師師範生在挑大樑,可見,對於現在的教師隊伍來說,師德似乎是個更棘手一些的問題。

現在的業務培訓,針對師能提高的有很多,所以,師資能力培訓也不是問題。另,一個師德高尚的教師,決不允許自己在學識上有漏洞和閃失,他會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師能,以滿足學生的需要。所以,更多的問題,還是在師德。 (這好像跟其他行業不一樣,所以,當老師要厚道。)所以先說師德。

第一、有理想信念。

有一首詩,好像說“理想、信念是燈塔”,以前,似乎說起來,非常的明白,也可以講些大道理。但是,直到今天,我好想現在才明白一些。“很低很低的現實之所以奈何不了我什麼,那是我的心站得很高。”記得有個朋友這麼說,我想他提到的心,就是理想和信念。一個教師,尤其是新教師,剛剛入行時,疲憊、焦慮、急躁是難免的,如果,你的心和現實一樣一樣的,你就會一直沉溺在其中,難以自拔,會感覺自己很累、很煩、沒有價值感,但是如果你有理想和信念,入一行,愛一行,鑽一行,你的感覺就有不同,你的理想和信念就是你的加油站,在你的疲憊、困擾時會給你力量。記得在錄取孫慧君的時候,感觸很深,面試十幾個人,只有她印象很深,記得她說:‘我從小的願望就是當老師,我就喜歡當老師。”在她的博客裏,我也看到了她看似開玩笑的理想,我還看到了她主動建好的班級圖書角,作爲一個代課教師,她不是站在自己代課的角色上的,她是站在教育理想的高度上的,所以,我們更多的看到的是自信的笑容和積極的擔責。

這話也不單單是說給新教師的,缺少理想信念的老師,更容易受現實環境的影響,甚至更容易受負能量的影響,當別人抱怨時,她會自憐自艾,把自己浸在一個情緒的低谷裏。所以看人、待事、對學生都有了灰色的眼鏡。

第二、有道德情操。

前面所說,當老師一定要厚道,當老師是個良心活,尤其是國小和幼兒園,因爲他的服務對象缺少價值判斷的能力,教師缺少來自於服務對象的有效監控。但是我們看到,現在中高年級的孩子,他不一樣啦,他怎麼對抗對你的不滿,那就是叛逆,這不僅僅是生理上的反應,也是心理上的需要。所以現在出現的接班難的問題,因爲面對有一定比較和價值判斷的學生,教師需要更多的教育智慧。但是,總體來說,教師還是個自由度非常大的活。更多的課堂是封閉的,更多的教學行爲是自主的,所以,同一個學校內教師的差異會大的很。這區別,除了能力外,道德情操是更爲重要的。高尚的師德的教師,是目中有人"的教師,是有責任心的教師,是有良心的教師。拿人錢財還需要替人消災呢,一份納稅人的錢就是一份責任,你盡責了嗎,這個班和隔壁的班有了巨大的差異,你帶的學生和別人曾經帶的學生有了較大的差異,你的成績和別的班有了較大差異,精神面貌有了較大差異,誰的責任,肯定是我們的責任。如果這樣了,良心難安啊!面對個性較強的學生,你是怎麼對待的,是漠視、是斥責、是抱怨、是放棄,還是關心、關懷、關注、一個都不能少。現在社會物慾橫流、整個缺少精神信仰,教師也動輒抱怨、指責,不是把不良信息發上多少個羣,敢於破口大罵的就是愛國。推波助瀾,我想,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是愛國,就是有道德情操。六六,“用一萬塊錢的心,去做幾元錢的事”,你的職業就高貴了。關鍵不在於職業,而在於從事職業的人的心態如何。

說起這個錢,又不得不提出了我們幾個代課教師,李__老師每次都主動的幫助周老師組織孩子的課間訓練,王__老師請假時都主動彙報帶隊老師和班級事宜。有道德情操的底線是不麻煩別人,主動做好份內的事,我們學校反覆也提出過請假自主調課的事,這些真不是事兒,如果成爲了事兒,那就是因爲我們有的老師的底線放低了。

第三、有仁愛之心。

這似乎和有道德情操是一樣的,但是我覺得還是有不同的。道德更多來自於環境的約束,而仁愛更多發自於內心的需要。道德回答:“職業規範要求我這樣做”而愛回答“我想這樣做,我需要這樣做,我必須這樣做。”“平庸之惡”首創於漢娜·阿倫特。艾克曼被送回以色列,並在耶路撒冷接受公開審判。阿倫特以《紐約客》雜誌報道員的身份,寫了五篇報道,後修改爲《艾克曼在耶路撒冷:關於平庸邪惡的報道》,在這部著作裏,阿倫特以非凡的洞察力提出了“平庸之惡”,在人類政治思想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阿倫特認爲,艾克曼在大屠殺中犯下了彌天大罪,他的動機卻是極其平常的服從命令和盡忠職守,他毫無道德負罪感地執行了納粹的種族屠殺令,毫無保留地把這種“偉大的事業”看成最高的道德指令,全身心地投入。

一個人如果有仁愛之心,在制度和人性有衝突時,它會自覺地選擇,人性。比如教師對某個後進生的態度,提高成績和呵護尊嚴,有時候老師忍不住或者不好把握度。再比如班級衛生,當衛生出現問題的時候老師的態度是什麼,是斥責孩子的無能、不聽話,還是反思自己的管理,諸如擎着爲孩子負責簡單粗暴做摧花辣手的豈止是老師還有很多無知的家長等等。對後進生要心疼不要頭疼,對麻煩不要煩,心中有愛,就有更多的包容和期待,就能把自己放得低一些,再低一些,才能看到孩子的努力。

一個教師如果有仁愛之心,她會正式差異、善待差異,當老師到現在,我發現最高的智慧還是孔子說的一是“因材施教”,二是“教學相長”。很多的問題爭論到最後都會歸結到因材施教上。孔子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有的地天生是金礦,不用你採,他就閃閃發光,有的地天生就是油田,你的作用就是發現他有的油田出油面比較淺,有的比較深,你要講究智慧和方法,而有的地天生只能種玉米、大豆,那就幫孩子把玉米、大豆種好。

第四、有紮實學識。

教師的學識素養應該是三維的,一是本學科素養,這是深度。二是教育素養,這是高,三是人文素養,這是長,這個長方體的綜合容積就是作爲一個合格教師的素養指數。新畢業的教師,在學科素養上是綽綽有餘,但是如何將學科素養轉化到孩子身上,這需要你的教育學素養,那如何使這個過程雙方都感到幸福和快樂,相互依賴和信任,那就需要你的人文素養(人生觀、價值觀,對人對事的態度,你的一言一行,也就是榜樣作用)。紮實的學識來自於什麼,也是來自於教師的不斷自我反思和修煉,原任美術學科的張雪豔老師第二天就去找到我主動去聽課,在新教師彙報時主動找領導聽她的課,這種積極的態度下去,幾年下去,一定有飛速的提升,宋萌萌老師一次聽課後的洋洋灑灑10處反思,也體現出了在學識上的積極反思和提升。很多人都說過“人的差異在八小時之外”,我想對於我們的新教師來說應該顯得尤爲重要,現在

隨着班額的增大,家長的高期待和低投入(60後家長低期待低投入,70後家長高期待高投入,80後甚至90後家長低投入高期待),教師的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現在再也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當老師的年代了,一是家長學生轟下臺,二是自己撐不下來。

四有教師,“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即有夢想,有準則,有能力,有愛心,值得我們去追求、去實踐,纔能有資格面對學生,去育“四有新人”。

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3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每個人都懷揣着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每個人都有夢想,它是人人所向往的。沒有夢想的人的人生將是空虛的,人生沒有夢想就如飛機失去航標,船隻失去燈塔,終將被社會所淘汰。但夢想總是隨着思想的前進而改變的。碌碌無爲是庸人所爲,奮發圖強是智者之舉。然而,年少的我就很有了堅定的做一個悔人不倦的人民教師,就這樣我帶着青春的稚嫩和不諳世事的心就站上了三尺講臺,而這一站就是35年。這期間有苦有樂,苦中導樂,苦中溢樂,因爲心中的熱愛我能體會到不平凡的快樂。

我揹着一個軍裝黃書包,帶着稚氣,來到當時的紅旗國小教書,擔任着國小一、三年級數學。走進教室的那霎時,我沒有辦法掩飾內心的膽怯和不安,作爲高中畢業生我不擔心自己的知識無法勝任國小老師這個職業,但是我對教學方法和組織能力沒有足夠的信心,所以我清楚的記得第一次我滿臉通紅的站在那講臺上。看到孩子們求知的眼睛,活潑好動的舉止,我心裏得到了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如今回想,那節課我都不知是怎麼堅持下來的,唯一印象深刻的是那節課我拖堂了。別的班都下課,我還在滔滔不絕的講授。我算不得很標準的普通話,吸引了高年級的學生趴在窗戶外的圍觀,也許是對我這個新老師好奇吧!我用自己的一滴水,滋潤了學生的一寸土地。

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認生座標,感受到教書有如此多的樂趣,我堅信:這個“孩子王”我當得值。

古人說:“立身以立學爲先,立學以讀書爲本,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第二年我被調到另一所國小教書,在老教師和同事們的幫助下,我的教學能力,業務水平很快有了極大的提高,在全鄉的統考中,多次居同年級前列。由於教學能力強,業務水平好,第三年我被調入中學任教。中學是一羣“大孩子”,我擔心我這個稍微大點的“孩子”是否能降服他們,我希望我能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去感化、征服他們,努力過後我發現自己做到了。

進入中學的第一年,我擔任七年級年級的語文課。那時我的心懸着呢,看到別的老師輕輕鬆鬆就上好一節課,我非常羨慕。我總是告誡自己,萬事開頭難,只要勤奮努力沒有做不好的事情。我下決心要超越他們,我盡最大的努力去成爲一個好老師。從此,我深鑽教材和大綱,把別人喝茶聊天的時間都用來鑽研教材上。一篇課文我要反覆的讀幾遍,字字句句反覆的斟酌,儘量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並向老教師請教,毫不掩飾暴露自己的缺點。“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教學能力突飛猛進,1985年我代表學校參加了教學片的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在教學片我獲得了第一名,並代表教學片參加了全縣的比賽。自此,我找準了人生的座標,我就是吃這碗飯的,我這輩子與教師結下了不解之緣,也許是上輩子的遺傳吧!我爺爺曾是一位私塾的老先生,我父親是一位老教師。我這一線陽光,喚醒了學生心靈的一分黑暗。

魯迅先生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每個人都有人生的道路,但我的路就是教書,就是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

我當了十七年的代課老師,工資自然比公辦老師低,別人賺幾百元,我只賺幾十元,妻子總是埋怨我,並鼓動我放棄教書,下海經商。憑着我的塊頭、才幹和膽量,也許今天是一個“小老闆”了。但我認定了自己的路,我是不會放棄的,我會無怨無悔的一直走下去。眼前的苦只是暫時的,我對妻子承諾過,這輩子我會讓她幸福。十七年後,我參加了名師轉正考試,我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轉正了。苦盡甘來,一切美好就在眼前,有人問我:教書苦麼?我毫不猶豫的說苦。清晨,人們還在睡夢中時,我們就要到學校,領着學生們早操、早讀。夜晚,人們早早的進入夢鄉,我們還要給學生批改作業,備好第二天的課,時時挑燈夜戰到深夜。夏天,炎炎烈日下,要給學生們上體育課,忍受着蚊蟲叮咬,給學生上晚自習,一堂晚自習下來,往往是汗流浹背,渾身紅疹,痛癢難忍。冬天,人們圍着火爐,而我們拿着冰條似的粉筆在黑板上疾書。人們羨慕着我們,教師的假期太多了,一年只上六七個月的班,而我卻說,這是我們用汗水和健康換來的。我甘當一顆最小的螺絲釘,永遠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我用自己的人格去感化着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即學到了知識,又學到了做人的道理。

著名笑星黃宏在小品中說過,苦不苦想想人家薩達姆。我從教的三十多年時間裏,當班主任是二十八年多歷史,曾經連續五年擔任九年級畢業班的語文課和政治課的教學任務,我沒有叫過一聲苦,我是個能吃苦,敢吃苦的人,在學校裏,門窗壞了,我修理;電路斷了,我查找;水井壞了,我換上;地面破了,我修補;鐵門繡了,我油漆。總之,我是木匠、泥水工、電工、水工、油漆工。我相信,世上累不死人,只有病死人。

輾轉星斗,春去冬來,年復一年,看着一批批孩子從我這裏畢業、升學、走上社會,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時,我的內心充滿了喜悅和幸福感。每當我疲憊、煩惱時,就拿出歷屆學生的照片來,誇誇這個,議議那個,想想他們在校時的天真、幼稚和活潑,想想他們正在爲我們的祖國做着什麼樣的貢獻,我一切的辛酸都會煙消雲散。有時朋友聚會或與人閒聊時,我會在他們的面前炫耀着我這幾十年教書的成就。別看我今天依然很窮,而我卻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我擁有着普通人不曾有的鉅額精神財富。因爲知識就是財富,我的職業是傳播知識。每每走在校園裏,走在上下學的路上,聽到一聲:“老師好”,我都會無比的愜意,我不求回報的付出,卻得到了極大的回報。我堅信:未來的人類生活有我付出的一分勞動,我爲世界一天天的美麗做了自己該做的事。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將繼續我的人生之旅,用我的知識譜寫着“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新篇章,無怨無悔的走下去。

後記: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它,給予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經把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這個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了人類的解放而鬥爭。——保爾

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4

自中國教育改革以來,一直在糾纏於一個問題——素質。許多的教育專家都把眼睛盯在如何的去搞素質教育,努力的提高學生的“素質”,在教學的方式、教學的內容、教學的工具等等方面做出了種種努力與設想。有的在國內各地考察學習,有的甚至到國外去學習取經,全盤照抄,走了以往改革開放初期經濟建設的老路,結果是可想而知,效果甚微。筆者最近認真學習了_的《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講話並從事教育的多年經驗出發,覺得學生的學,固然重要,最重要的應該是我們教者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質。正如古人云:欲給一杯水,必有一桶水。只有我們教師的“水”多了,質量高了,才能真正的做到去實施或者叫做實踐了“素質教育”。本文就如何來提高教師的素養髮表自己的拙見。

一、“德”的提升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衆所周知,這裏的“道”就是教師的“師德”。一個人的一生要活得有意義,這裏的“意義”並非是活得有多麼的精彩,多麼的風光,多麼的光彩耀眼,而是指人要對社會有何貢獻。這個“意義”就是要靠他的“德”來支撐。在當今的社會中,隨着科技的飛躍發展,社會的高度進步,社會中的一些不良的思想漸漸的影響到了我們教師,一些教師看到了社會中的燈紅酒綠,掩抑不住內心的躁動,“德”就慢慢的偏離了正確的方向。給學校和社會帶來了負面的影響。最近網絡、報紙、電視等等新聞爆出的一些有違“師德”的報道,深深的傷害了家長和社會的心,這些固然是極個別的人的行爲,也是這些個別的行爲“教育”抹了黑,讓社會認爲教育不再是那麼的神聖,那麼的純潔。筆者認爲,作爲教師,姑且不說職業如何神聖,如何的高尚,首先要正確的認清自己,降低自己的身份,把自己當作人來看待,當作一個自然人,不斷的去提高自己的“德”。努力的讓自己的“德”高尚、偉大。用自己的“德”的魅力去影響自己的學生,大家試想想,一個整天思考着如何去與校長主任搞好關係、整天想着如何去向學生家長要“禮”、整天想着如何去補課賺錢的自私無“德”的老師他能教育出怎樣的優秀的學生?

“德”——師德,這是教師的靈魂。對學生來說最重要,將會影響他的一生!

二、“識”的提升

韓愈在《師說》中提到教師的一個相當大的功用就是“解惑”。何爲“解惑”?解惑就是解答疑惑,向學生傳授知識、傳授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在聽課之後,通過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去解答他所碰到的問題,這纔是真正的“解惑”。現在有一些教師本身就有許多的“疑惑”,哪能談的上去幫他人“解惑”?作爲一個對社會有責任心的人,你到一些大學去“微服”一下,你會被你看到的現象所震驚,這就是未來的教師?這個問題絕對會在你的腦海中第一個顯現出來,不學無術,濫竽充數的“教師”在我們的隊伍的中大有人在。

現在教學資料的泛濫,參考資料的粗製濫造,再加上我們某些教師的識別能力的欠缺,懶惰成性,有一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當的只是“搬運工”的角色,在他的課堂上聽不到他對自己學科的理解、總結,聽到的只是別人的觀點。不讀書、不查資料、不思考成了一些老師的通病。

作爲一名教師,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教。就得課外下功夫,不斷的促進自己“識”的提升,多讀、多思、多總結,只有這樣,你才能去解學生的“惑”。

三、“教”的創新

對於“教”的創新,筆者認爲,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應該機械的去“搬”,而是靈活的去“學”。素質教育喊了這麼多年,真正的實現了素質教育了嗎?有些地區,有些學校機械的模仿別人的做法,最後只能是“東施效顰”,遺笑柄與他人。有的地區統一學某某地區的“圓桌教學法”(筆者自己這樣稱呼),讓學生圍成一圈,讓學生寫學案,美名其曰:“將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這個地區的教育官員們還在洋洋自得,沾沾自喜,沉浸在自己編制的肥皂泡中。“圓桌教學法”確實是教學方法的創新,這種創新的前提是學生自身的素質是不是達到它的要求,學生能否發現問題、組織探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自身擁有的知識量等等,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要求很高,不是某個班級的每一位學生都能達到的,更不是某個學校的全體學生能達到的,更不是某個地區的全體學生能達到的。機械的照搬照抄只能是貽誤衆“生”。

一位教師的“教”的創新首先要在瞭解學生的基礎之上,找到適合學生的教法,而不是傳統的“灌”“填”,而是兼顧到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教”無定法,找到適合學生的教法,就是“教”的創新。

四、“志”的支撐

這裏的“志”指的是老師對自己所從事的這個事業的奉獻精神,這是每位老師都應該有的,也是必須要有的。一位合格的老師在他踏上自己的崗位之前,應該瞭解到自己所從事的這個工作的意義,要從心底對這份工作的熱愛,要有奉獻自己一生的“志”。當一位大學畢業生,帶着玩世不恭的態度走上工作崗位,他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嗎?當一個老師帶着“做教師只是過度”的態度從事教學,他能培養出傑出的人才嗎?他自己都沒有一個遠大的、堅強的“志”,他的學生以後一定也會“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會隨着社會中的種種“誘因”不時地改變自己人生的方向。

一位有遠大的、堅強的“志”支撐的老師,他在教學中會全身心的投入,會愛生如子,愛崗敬業。

五、“思”的活躍

有一個名人說:“改變人一生的不是他擁有多少錢,也不是他豐富的經歷,而是他的思維模式”。作爲一名教師,要有活躍的“思維”。首先不能思維定勢,固步自封。總覺得自己的想法很高妙,不去接受新的思想。其次大量吸收外界信息。一個合格的老師應該瞭解國內外信息,及時瞭解教育領域的各個動向,瞭解古今中外大事,透過現象,抓住本質,讓自己的思維活躍起來。再次,在教學中要做到教學相長,帶着虛心的心態,和學生共同進步。

六、“品”的諄諄

“品”字三個口,意思是說,品嚐,在教育這個領域,品,就是諄諄的教誨。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的耐心、恆心是至關重要的。每個學生有每個學生的特點,如智商、生活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教育的環境等等,這些都會對學生產生重大的影響。對於不同特點的學生,我們教師不能只用一個“口”,必須多用有、幾個“口”。甚至是多“口”齊下,讓學生體悟到教師對他的關心、愛心。

教育不是萬能,更不可能在短期內就能見效,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是有思想的人,我們在教育他們的時候要要恆心,相信“滴水穿石”、堅信學生的可塑性,而不能用簡單和粗暴的方式,給學生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

七、“引”的到位

這裏的“引”指的是外部力量——學校。學校要給每一位教師營造一個健康的發展空間。關心每一位教師的健康成長。一個人如此,一個集體更如此,世間的每一個物都是由弱小到壯大,在整個的過程中,環境的因素不可忽視,學校的領導要給每一位教師的發展建立公平和諧的發展平臺,爲他們的發展提供有力的幫助,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而不是給他們增添“壓力”。

常言說:做人難,做個好人更難。我認爲做老師難,做個好老師不簡單。單隻要我們每一位老師能夠做到自律、自強、自壓、勤學、勤思、勤練這“三自三勤”不斷的去提升自己,一定能讓自己做個合格的老師,做個受人尊敬的好老師,做個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

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5

“師愛事小勝愛子,勤學能拼超一般,科研創新超專家,幫傳帶扶興一園。”――送給吳紹萍老師。認真拜讀了省教育廳辦公室下發的《愛注幼兒情灑事業――南京市北京東路國小附屬幼兒園吳邵萍老師事蹟材料》後,情不自禁想到了上面的四句話,寫下來送給吳老師。

雖然這四句話遠遠不能概括吳邵萍老師精神的真諦,但卻是我內心的真切表達。

作爲幼教園地的一名普通老師,成長爲年級組長,到園長,吳老師從普通的路上走來,走出來了一條不普通的路。細讀材料後,發自內心的想以吳老師爲榜樣,爭取去做一名“四好”老師。平常,我們經常評定學生爲“三好”或“五好”,老師何嘗也不來一個幾好的標準呢?這“四好”從哪裏來?就是從吳老師的事蹟中來,也可以用本文開頭的四句話作爲概括,如果再濃縮一些的話,那四好就是:師愛好,勤學好,教研好,幫傳好。我想,作爲一名老師,不管是在中學,國小,還是幼兒園,只要能達到“四好”這個標準的老師,那肯定是一位好老師。

首先是師愛好。用理論層次稍高一些的話來說,師愛好,是屬於師德的範疇。師德的範圍太大,不容易直接操作,而師愛可以說是細化的師德,容易從簡單的事情上表現出來。不知是誰說過,愛學生的老師不難找,難找的是愛差生、愛問題生的老師。在我們的老師羣體裏,對於班級裏面的尖子生,特長生,哪位老師不喜歡,哪位老師不是當成心裏的寶?這一點,對於所有的老師來說,都能做到。而對於一些所謂的“差生”,想使每一位老師都愛她,那就並非一般老師所能做到了。吳邵萍老師的可貴之處,不僅在於愛學生,更在於她能愛問題學生。吳老師面對的雖然是幼兒園的孩子,但愛學生的事情,絕不僅僅表現在幼兒的身上,在國小教師身上,國中教師,乃至高中、大學老師身上,都是我們所有教學一線老師必須要學習的一種可貴品質。

其次是勤學好。大家都知道,要想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必須要有一桶水。大家更知道,要想使一桶水始終保持清新不腐,還要不斷進行更換。大家知道這種道理,是不是都能落實到行動中呢?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的許多一線老師,在畢業後的三至五年之內,還能保持一股在校做學生時的學習勁頭,參加一些自學考試、業務培訓學習等方面的學習,但時間一久,加上工作的加重,家庭的一些碎屑事情,便漸漸放鬆了學習,有的拿個專科就算了,還有的拿個本科便不再要求上進,停止了學習,對於一些培訓,也沒有了當初的熱衷。